A. 求一篇以我是這樣學習語文的。為題目六百字
[1]記得這么一句話,:「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是張志公題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說,要學好其它的知識,務必先把語文搞扎實了。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我國著名數學家、前上海復旦大學校長蘇步青教授曾經說過:「假如允許復旦大學私自招生,那麼我認為面試首先考語文,如果語文過不了關,以下的科目就不用考了。」道理很明白,學好語文是最關鍵的。我也有些體會,譬如說數學,數學上有很多問題是頗為抽象的,就需要我們有高度的邏輯思維和想像能力,因而少不了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又如英語,倘若要知道一個單詞的意思,何嘗不是在懂得漢語的基礎上的。語文如此重要,我們非得學好它。我也是較為喜愛語文的,但常常是用心不夠,學得不太好。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語文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我仍執著愛語文,我認為語文真正學習起來,並不有多難。語文著重於理解,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多讀,多想,多練,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學好它便不成問題。作文是許多同學面臨的最大難題,對我來說更是一件抓頭的事情。作文考察我們的諸多方面:詞彙量,思想以及表達能力等。寫作文時,我常是心裡有數,但總寫不下去,不知拿哪個詞來說,只好把幾個常用字詞翻來覆去地說,說得枯燥無味,就不寫了。正是我詞彙貧乏,因而要求我們多讀些課外書,積累更多更廣的詞彙,課本里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冥思苦想了半天,卻還沒能下筆,說明想像力太低,沒有認真觀察生活,體會生活。有句話說得是,「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寫,僅因為我們不注意到,不善於發現罷了。具有了一定的詞彙量以及思想內容,下一步就是要怎樣表達出來。表達也應稍有技巧。就說記敘文,流水賬一般從頭到尾的敘述,不免太乏味。如果善於執筆,曲動情節,精心用詞,加上詳略得當,即使內容不怎麼新奇,也使作文生動、吸引人。當然,不是說一寫就要寫成佳作才算,魯迅說:「先把話說清楚了,再求生動。」寫作文不是一遍就寫好,要多修改,堅持不懈地這樣做,必定會學好的。
[2]要想學好語文可以說是件較難的事,可只要學好了,便變成容易的事了。
上課時要專心聽講,積極發言,這樣不但使老師知道你學會沒有,如果答錯了,老師會告訴你正確的答案。自己犯的錯誤往往印象最深刻,而別人犯的錯誤也要多留心,這樣能知道哪些回答正確,為什麼正確。而且也做了練習,使你對考試又增添了幾分把握。
其次是作業,別小看寫作業,那也十分重要。寫作業一定要認真,在寫字方面要注意,一筆一畫寫,不要養成少勾少橫的習慣,這樣養成習慣,考試改不掉,可得丟好多冤丁分喲!還有閱讀更不可馬虎,這可是考你的多方面知識的,像選多音字、給詞語意思寫出相對的詞等、像分段、寫文章中心也要細心推敲,得出最佳答案。如果不懂,不要去抄答安或問同學,最好能自己做,就算找資料也要弄懂原因才用。作業其實是對你所學到的東西加深印象的最佳方式。
考試時一定要認真審題和檢查,萬萬不可在看拼音寫漢字、組詞這些簡單的題上被扣分。閱讀許多人在這兒被扣分,因為它要看你基本知識,你應該把短文仔細多讀幾遍,把它徹底理解了再按要求做題。像選多音字要多小心,在本文找近或反義詞有些同學要麼沒在本文找,要麼把近、反義詞看錯了。作文必須審2-3遍題,把要求和內容看好,思考好後再動筆。作文開頭很重要,開頭如果吸引人,老師才有興趣看下去。文章中要詳略得當,分清主次,把事物之間的聯系寫好。文章順序要有條理,把發展過程、順序寫清楚,要發展得越來越吸引人才行。還有在詞句方面要注意,詞句一定要優美,動人,把文章寫活了,這樣可以不被扣很多分。
我們現在小學語文並不難,並不用做課外練習題,只要多看課外書。像文學書、童話書、作文書都行。讀的時候不要走馬觀花,要把好詞好句記下來,在適當的時候加進文章中,使文章更加生動。看完書後寫寫讀後感,這樣就不會過一段時間後就忘記讀過的書的內容了,而是一直記在心裡。
對學習一定要有興趣,如果你對學習沒有興趣,做什麼事都不主動,都要人家來提醒你,如果有一天那個人不提醒你了,那你不就不學了嗎?一切都要靠自己,要努力使自己愛學語文,從學語文中你會發現許多樂趣。
在上新課前,你最好在家預習好,把不懂的生詞、語句用符號標出來,上課時問老師或聽同學講,使可以把問題解決了。同時也要想想別的同學所提的問題,如果自己沒想到的,也要問個為什麼。
有些同學覺得寫作文難,覺得沒什麼好寫,特別是自定材料的作文,其實很多東西都能寫,如台燈、鬧鍾、風扇……日用品,或是一天發生的事,你的愛好,或是對一篇文章、一件事的想法……只要你細心觀察,肯定有東西寫。在文章中,怎麼用好詞好句呢?那就要看你記載的單詞了,你可以把它們分為:心情類、外貌類……這樣你要找單詞就在記載本里寫就行了。
[3]每天早上早讀時間,有些同
B. 張志公的資料
個人簡介
張志公(1918~1997),語言學家及語文教育家。河北省南皮縣人。1937年入中央大學,後轉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學習外國文學和語言學。畢業後曾歷任金陵大學、海南大學副教授,開明書店編輯,《語文學習》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漢語編輯室主任,《中國語文》編委,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語編輯室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語言學會會長,北京外語學會會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邏輯與語言研究會顧問,北京語文教學研究會顧問,《中學語文教學》顧問,《語文教學與研究》顧問,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等。
他在語言文字學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漢語語法和修辭及語文教育方面。在語法修辭方面,他著有《漢語語法常識》(中國青年出版社,195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修訂)、《修辭概要》(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年,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7年修訂)、《語法學習講話》(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語法和語法教學》(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等。其中《漢語語法常識》一書,自成體系,對漢語詞類劃分進行了新的處理。該書注重實際應用,以豐富詳實的實例,深入淺出地論述了漢語語法現象和規律,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成為當時影響較大的語法書之一。《語法學習講話》是一本通俗而富於新意的語法書,對語法知識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主持制定的《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及主編的中學《漢語》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後更名為《漢語知識》,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以及由他主編的為介紹和闡述該語法系統而出版的論文集《語法和語法教學》是他對現代漢語語法的最大貢獻。該系統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學語法教學,不少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師范院校的現代漢語語法教學的主要依據,對現代漢語語法的教學和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此外,他還有不少論文來闡述自己的語法論點,如《關於漢語句法研究的幾點意見》(《語文學習》1956年第4期)、《語法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用意義》(《中國語文》1957年第1期)、《一般的、特殊的、個別的》(《語文學習》1954年第4期)、《可能的和必要的》(《語文學習》1954年第5期)等。《修辭概要》一書打破以往修辭學著作以講辭格為主的局面,而將修辭與語法聯系起來,並講到了風格學。此外,他還提出了「漢語辭章學」的概念,並撰文《辭章學?修辭學?風格學?》(《中國語文》1968年第8期)和《談辭章之學》(《新聞業務》1962年第2期)等,初步構擬出漢語辭章學的理論框架。在語文教育方面,他著有《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漫談語文教學》(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等。《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一書通過對蒙學和蒙書所進行的系統研究與整理,對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實踐和經驗進行了整理和總結,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另有關於外語教育的一些論著,如《怎樣學習俄語》等。此外,他還主編了《現代漢語》(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教材,有《語文教學論集》)、
《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張志公文集》等著作。
http://www.pep.com.cn/gzyw/jszx/grzj/zjzj/zzg/200705/t20070517_393231.htm
C. 《怎樣過語文關》讀後感
讀後感一般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標題。也可直接寫讀《xxx》有感
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否則作文會顯得空虛。
D. 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關於語文教育實為語言教育
葉老曾經說過:「語言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語言現象,掌握語言規律,學會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這個工具。」葉聖陶:關於語言文學分科的問題. 中學語文教材和教學.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43
E. 張志公的成就榮譽
多年來,張志公始終致力於漢語語法的研究,在漢語的教學語法和理論語法兩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張志公曾經先後兩次主持制訂漢語教學語法,闡述了教學語法的一些基本理論,促進了全國范圍內教學語法的普及,為教學語法的建立和更新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4年到1956年,中學試行漢語和文學分科教學。教學漢語,語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自馬建忠引進西方語法,漢語語法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體系,所用術語也有很大分歧。這種情況給學習語法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但當時的語言學界,理論語法專著百花齊放,語法體系眾說紛紜,而教學必須有一個統一的、能夠被大家公認的、易教易學、學了管用的系統。為此,在教育部的領導下,在語言學界和廣大教師的支持下,張志公開始主持草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的工作。當時確定了兩個原則:一、盡可能地使這個系統能把幾十年來我國語法學者的成就融匯起來;二、盡可能地使這個系統的內容(從立論到術語)是一般人,特別是中學的語文教師比較熟悉的。根據上述原則,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和試教,最後草擬成《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於1956年7月在青島舉行的全國語言學家語法座談會上得到一致認可,作為編寫中學《漢語》教科書的依據。《暫擬系統》制訂期間,他親自到北京教師進修學院試教,及時了解教材的試用情況。王力先生評論這個語法系統時說:「與其說暫擬語法系統僅僅是融匯了各家的成就,不如說它建立了一個新的體系。」(《關於暫擬的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問題》《語文學習》1957年11期)為了介紹和闡述《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張志公於1956年主編了《語法和語法教學》論文集,由二十多位語法學家分工撰寫,供中學漢語教師參考。在這個基礎上,又主編了全國中學使用的《漢語》教科書(1—6冊)。後來,分科試驗停止,他又主持將《漢語》課本改寫為《漢語知識》,供教師和一般讀者參考,成為教學語法的代表性著作。該書在香港、日本、東南亞各地都有廣泛的影響;日本香坂順一1962年所著的《現代中國語文法》,主要是依據《漢語知識》寫成的。從1956年到1981年,《暫擬系統》不僅是中小學語法教學的依據,不少高等學校特別是高等師范院校以及社會上的一般語法著作也大多採用這個系統。由於受到讀者的歡迎,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了這本書。隨著語法研究和語法教學的不斷發展,語法學界對教學語法也作了許多新的探討,對《暫擬系統》提出了許多修改建議。為了吸收語法研究的最新成果,進一步完善教學語法系統,受教育部的委託,張志公再次主持新教學語法體系的制訂工作。1981年7月在哈爾濱召開全國語法和語法教學討論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語法學家、語法工作者、優秀中學教師匯聚一堂,共同商討制訂新的教學語法的原則和方案,最後形成了《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系統提要》一經公布,立即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許多省市舉辦講習班,講解和研究教學語法新體系;許多學者、老師撰文闡述這一系統,形成了學習、研究、使用的熱潮。與此同時,張志公還多次撰文,闡述教學語法的性質、目的、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從理論上對教學語法進行總結和概括。1997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漢語語法教學論著選》,收集了他在教學語法方面的主要著作和論文。從50年代到80年代,張志公兩次成功地主持了教學語法系統的制訂,可以說,他是建立我國教學語法系統的名副其實的奠基者。 與創立教學語法相聯系,張志公對漢語的理論語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理論語法,他始終強調要重視實用,要從實用出發研究語法,讓人們學了能夠管用。《漢語語法常識》《語法學習講話》可以為這方面的代表。《漢語語法常識》,1953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出版。該書兼采眾家之說,成為一部獨具特色的語法學專著。它的主要特點是:(一)強調按照語法功能來劃分詞類,認為「劃分詞類的依據是語法上的特點」。(二)對詞的分類做了一些新的處理,首先把詞分為實詞和虛詞,然後再分為十一個小類。這是比較新的研究成果,後來的「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就採用了這種分類方法。(三)認為詞與詞的組合有兩種方式——詞序和虛詞,組合成三種關系——主謂、聯合和偏正(包括修飾、補充和動賓)。(四)在句法方面也有新的創造,並首先提出了存現句、常式句和變式句等概念。(五)將詞法和句法交叉講解,如先簡單介紹語法體系,然後講名詞動詞和形容詞,接著講由這三類詞構成謂語的判斷句、准判斷句等,再講幾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再講句子成分的擴充和變化,等等,便於學習者比較容易地了解語法,學會運用。《漢語語法常識》由於吸收了各家之長,又融會貫通而自成體系,成為當時影響較大的語法著作之一。1955年,香坂順一將該書翻譯為《中國文法基礎》,在日本的漢語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語法學習講話》,1962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通俗而又頗具新意的語法著作。該書從學習者的方便和漢語的特點出發,嘗試著構擬符合漢語特點的漢語語法體系。作者先講「詞的組織,句子」,講到由此產生的四種關系:前邊的限制後邊的,前邊的支配後邊的,後邊的說明前邊的,前邊的和後邊的聯合起來。一開始就講句子的組織和使用,直接展示了漢語組合的最基本的特點。接著講各種詞的使用,講復句的種種情況,講復雜的長句,等等,貼近實用,且富於創造性。這本書體現出來的幾個編寫原則對於現在的語言教學是富有啟發性的:把重點放在應用上,講最基本的東西,多從邏輯關繫上著眼,聯系說話和寫作中的修辭表達以及語氣、情態等。 此外,研究理論語法,張志公很早就注意到漢語語法與西方語法的不同,多次呼籲要擺脫西方語法的束縛,建立符合漢語特點的漢語語法。這在《漢語語法常識》和《語法學習講話》中就有所透露,到了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主編《現代漢語》以及以後的研究,這種傾向性就更加明顯。 《現代漢語》(上、中、下),張志公主編,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中冊講的是漢語語法。這一部分,作者進一步試圖構擬出符合漢語特點的漢語語法,同時也融入了他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全書一共有三章。第一章概述,簡述語法體系,其中語素分為虛和實,短語分為三合和多合,講解非主謂句和句群等,都富有新意。第二章組合,圍繞漢語的特點集中講語序、關聯、搭配、擴展和變換,這是從語法形式和結構入手講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以及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第三章表達,集中講肯定、否定,存現、消失,時間、空間,程度、范圍,語氣情態,等等,這是從一些重要的語法意義入手講表達這些語法意義所需要的語法形式和結構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對漢語句法進行語義分析。這樣安排,兼顧結構和語義,不僅注意到漢語的特點,而且能夠學以致用,是教學語法內容的一種新嘗試。 張志公還寫了不少論文闡述他的語法觀點,如《一般的、特殊的、個別的》《可能的和必要的》《關於漢語句法研究的幾點意見》《語法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用意義》《關於漢語語法體系分歧問題》《關於建立新的教學語法體系的問題》《漢語語匯中單音節語素和多音節詞的相互關系》《語法研究和語法教學》《語言規范和「約定俗成」》《漢語詞類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漢語語法再研究》等。其中有些論文對於語法研究和學習都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三 張志公在漢語修辭學以及漢語的其他領域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修辭學的研究上,張志公的主要貢獻是:建立了比較科學的現代修辭學體系,給修辭下了一個比較科學、精確的定義,明確提出修辭的三性,等等。《修辭概要》《現代漢語》下冊可以代表作者的主要觀點。 《修辭概要》,1953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該書以現代口語和現代白話作品中的修辭現象為研究對象,是一部純粹的現代白話修辭學著作。該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打破了修辭學以講辭格為主的局限,一頭同語法聯系起來,講用詞、造句中的修辭現象,講語序和語氣等,一頭延伸到篇章結構和語體風格,極大地擴展了修辭學的研究范圍。全書共四章,包括用詞、造句、修飾、篇章和風格。這一內容和結構上的安排,可以說,開創了現代修辭學的先河,在當時和以後的修辭研究中都有較為深廣的影響。 《現代漢語》下冊(漢語修辭),一共五章。第一章概論,第二章詞和句,第三章段和篇,第四章文體、風格,第五章比喻及其他。該書明確提出「修辭是運用語言的藝術」,「運用語言要求規范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並提出了修辭的三性:民族性、社會性和時代性。這是一部多有創意的修辭學著作。 張志公曾為《中國大網路全書·語言文字卷》撰寫「漢語修辭」專條。他把自己對修辭特點的理解,對修辭三性的認識,都寫進了這一專條。 在漢語的其他領域,張志公也闡述了許多有見地的觀點。他對語言學的地位、語言的性質、語言研究的實用性等問題都有過研究。他在早期教授普通語言學課程時,曾從邊緣學科的角度探討語言的起源問題,在當時以至以後的許多年內都是較為先進的研究方法。他強調語匯的重要性,重視語匯的研究,將語素分為實素和虛素,提倡對語義進行靜態的和動態的雙向研究等,都具有開創性。
四 張志公多年從事漢語文教材和外語教材的編寫工作。他一貫認為,編寫教材必須有學術研究作基礎,沒有學術基礎不可能編好教材。因此,他身體力行,幾十年來對語文教育作了大量的研究,從傳統到現代,從漢語文到外國語文,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張志公研究傳統語文教育,主要有前後三個階段。第一階段,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是收集傳統語文教育的資料並從傳統語文教育中探求一些經驗。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傳統語文教育初探》(196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該書為傳統語文教育勾勒出四大步驟:集中識字——進一步的識字教育——讀寫基礎訓練——進一步的閱讀訓練和作文訓練;並總結出傳統語文教育的主要經驗是:集中識字,識字、寫字分別進行,重視句的訓練——屬對,強調多讀多寫。這一研究成果,對當時的語文教學起了積極作用。該書書末附的《蒙學書目稿》,是作者對蒙學和蒙書進行系統研究的成果,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珍貴的史料價值。第二階段,1977到1990年前後,主要是對傳統語文教育進行再認識,通過重新審視,探求語文教學代化和民族化相結合的語文教改之路。作者先後發表《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再認識》《傳統語文教學的得失》《漢語文教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等文章,總結出傳統語文教育的三大經驗和四大弊端。三大經驗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漢字教學的體系;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學的教學體系;建立了以大量的讀寫實踐為主的語文教學法體系。四大弊端是:忽視語言實際;忽視應用實際;忽視語文知識教學;忽視文學教育。這一研究,對為現代語文教育的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第三階段,1990年前後,作者又一次深入傳統語文教育,在《傳統語文教育初探》的基礎上,將研究重點集中於教材,寫成《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暨蒙學書目和書影》(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以教材為中心,有述有論,並附有大量的書影,是作者對傳統語文教育研究的又一重大貢獻。 研究傳統語文教育,總結經驗,指出弊端,目的是為了現在,改革現在的語文教育。因此,在研究傳統語文教育的基礎上,張志公集中精力研究現代的語文教育,提出了系統改革語文教學的設想,並積極倡導語文教學的科學化、現代化。作者在這一方面寫了大量論文,收集成幾種文集:《漫談語文教學》(1963年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語文教學論集》(1978年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1987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張志公文集》第三卷(1991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 在語文教育方面,張志公的主要貢獻是:(一)呼籲語文教學科學化,「所謂科學化,就是搞清楚語文教學規律,按規律辦事」。他在《《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語文教學需要大大提高效率》《談語文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等文章中,多次陳述自己有關科學化的主張,並在識字教學、語言教學、文學教學、文言文教學等方面作了科學的探索。(二)高舉語文教育現代化的大旗,提出語文教學應該與現代化建設接軌。現代化包括語文教學的要求和內容的現代化,語文教學方法現代化和語文教學手段現代化等。他認為,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訓練學生熟練掌握普通話,敏捷准確高效的口頭和書面交際能力,等等,都是現代化對語文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三)提出幼兒、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程、語文教材、語文教學「一條龍」整體改革設想。他在《關於改革語文課程、語文教材、語文教學的一些初步設想》一文,提出了他的整體改革設想的一個粗線條的輪廓。這個設想的基本思路是「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主體並以實踐能力的養成為依歸」,不僅重視知識的重要性,而且強調能力的養成,體現了漢語文的規律語文的工具性。(四)「精要,好懂,有用」,語文教學的六字箴言。「精要,好懂,有用」是張志公提出的語文知識教學總原則,自1977年首次寫入《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後,一直延續到現在,被戲稱為張志公「六字箴言」,對搞好語文知識教學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張志公在小學識字教學、文言文教學、文學教育、大學語言教育、兄弟民族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等方面,都還有很多值得稱道的觀點。 許多年來,語文教學一直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顯著。症結究竟在哪裡?這是張志公從事語文教育工作以後一直在苦苦思索的問題。他多次嘗試著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1981年以來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學院(今首都師范大學)開設的「漢語辭章學」課程。1986年,這一課程的主要內容和他的有關辭章學的論述結集出版,名為《漢語辭章學論集》(1996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明確提出漢語辭章學是一門橋梁性學科,是語言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同聽說讀寫的語言應用之間的橋梁性學科。這是一門新的學科,建立這門新學科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這個橋梁把理論和應用這兩端聯系起來,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文革」以後,張志公的大部分時間是從事外語教材的編寫和審查工作,因此,在外語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許多精道的見解。早在1952年,他就出版了《怎樣學習俄語》一書。1962到1966年,他主編了一套中學的《英語》教材和《俄語》教材。此外還寫了不少有關外語教學的文章,如《中學外語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試談外語教學的兩個基本問題》《加強外語教學的研究工作》等。這方面的主要成果收集在《張志公文集》第五卷中。 張志公去世後,生前已經安排好的《張志公論語文·集外集》(原題《張志公語文近作》,因去世,改為現名,表示與他的五卷本文集相銜接)和
《張志公自選集》先後在語文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集外集》收集的是《文集》出版之後,張志公在報刊雜志上發表的一些論文和講話,其中有他最關心的話題——關於語言規范化,有對問題的新探索——漢語辭章學和語法的再研究,也有對老問題——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研究,等等。《張志公自選集》分上下兩冊,上冊主要收的是有關語文教育的論著和論文,下冊主要是語言研究方面的論文。
F. 張志公認為我國古代語文教育三個特點是哪些
1.語文教學與文史哲等方面的教育綜合在一起;
2.發蒙先識字,後讀經書;
3.讀經為主,文選為輔.
三個特點
G. 語文教育家張志公提出了語文教學應體現什麼原則
葉聖陶先生、呂叔湘先生、張志公先生,全國中小學語文教育界同人尊他們為\\「三老」。\\「三老」的語文教育思想是20世紀下半葉(1949~1998年)語文教育界的主流思想,指導了全國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實踐和理論。,』三老」語文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語文工具觀,這是在中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經歷三次融合,逐步發展而形成的
H. 怎樣過語文關張志公ppt
語文的本質就是你會聽話、說話,你會讀收、寫話,也就是說你可以與別人交流。語文就是與別人交流,只要你能與別人交流了,語文就可以了。老師教的也是這種。 我愛你,你聽懂了,說,我可不愛你。那是你低層次交流。我磐石無轉移,你聽懂了,說我二三其德。那是你能交流,並且算是高層次交流。我存抱柱信,你聽懂了,你說我門前流水尚能西,那是沒有交流。就這樣,什麼語文,語文就是通過符號進行交流。
I. 百科之母的語文想要學好,都有哪些技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有必要了解一下,為什麼說語文是網路之母。「語文是網路之母」,是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德經》認為,道生萬物,在萬物生生不熄的過程中,道是一個載體。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燦爛文明(這個文明包括各個方面:如文字、文化、科學、習俗等),它也需要一個載體,需要一種符號、一種工具來傳承。那麼語文就是這個工具的總稱。
明白了語文的概念,知道了語文是文化傳承的一個工具一個載體,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好這個工具和載體,就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
總之,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識字是基礎、理解是根本、表達(即寫作)是關鍵、鑒賞是境階,這四個環節相輔相稱,只有踏踏實實、循序漸進,最後才能修成正果。學習好語文不僅是因為它的分值高,因為它,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的文明得以延續的載體。學習語文不僅是學習文化,也是繼承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