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發布時間:2022-05-17 19:58:20

1. 文言文狼的啟示是什麼

這篇古文是《聊齋志異》中節選的篇章,共三則,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總的啟示是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各篇啟示:

其一

我們要抵製得住誘惑,切莫貪圖小便宜,否則就會因小失大,害了自己。

其二

狼是貪婪,狡猾,殘暴的。我們對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抱有憐憫之心和幻想,更不能妥協退讓,應敢於斗爭,善於斗爭,面對危險應沉著冷靜,勇敢機智地面對。

其三

平時要多動腦子,多積累生活經驗,遇事要善於動腦筋,不能靠蠻力來解決,只有機智地想辦法應對才可以成功的克服困難,贏得勝利。


延伸

狼三則其一被蘇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收錄為「專題 《狼》」,其二被選為滬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34課《狼》,魯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六年級下冊30課《狼》和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七年級下冊第30課《狼》。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2. <狼》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告訴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要像屠夫一樣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狼三則》都是寫屠夫在不同情況下遇狼殺狼的故事。

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啟示是:貪婪會使自己喪命,要分清主次,不因小失大。

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啟示是:諷刺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論怎樣狡詐,終歸要失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妥協讓步,必須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啟示是:有勇無謀必敗,做人要隨機應變,發揮自己的特長,揚長避短。

(2)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蒲松齡《狼》賞讀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這個屠戶的客觀的情況,除了一個「晚」字,全部省略了。沒有肉只有骨,就對後文描寫屠夫窮於應付的作用極大。「途中兩狼」,表明不是一隻,如果是一隻就沒有後面的驚險故事了。跟著他,擺脫不了,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直到追得他沒有辦法,才把骨頭丟給兒狼們。從這種過程的省略,不僅可以看出作家的筆法簡潔,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作家的匠心。大凡前面提到的,後面必有發展。

3. 文言文中《狼》的中心句+翻譯,告訴我們了什麼道理

中心: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翻譯如下:

一個屠戶在晚上回家,擔子里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屠戶在路上遇到了兩只狼,緊隨著他走了很遠。屠戶害怕,把骨頭投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他。屠戶又把骨頭投給它,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腳步,但是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上了。骨頭已經沒有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的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後受到狼的攻擊。屠戶看見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在裡面堆柴,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向麥場,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著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其中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頭,又劈砍幾刀殺死了狼。

屠戶正想要走,轉身看柴草堆後面,一隻狼在其中打洞,意圖想要鑽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戶的後面。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斷狼的大腿,也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狼也是狡猾的動物,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狼》【作者】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1679)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4. 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告訴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要像屠夫一樣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狼三則》都是寫屠夫在不同情況下遇狼殺狼的故事。

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啟示是:貪婪會使自己喪命,要分清主次,不因小失大。

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啟示是:諷刺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論怎樣狡詐,終歸要失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妥協讓步,必須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啟示是:有勇無謀必敗,做人要隨機應變,發揮自己的特長,揚長避短。

簡介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5. 蒲松寫的《狼》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表達了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對於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對付野獸必須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必須如此。要敢於斗爭和堅持,取得勝利。

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終,自取滅亡。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猾奸詐,最終都會失敗。

(5)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狼》是寫屠夫在不同情況下遇狼殺狼的故事。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但最終卻落得個被殺死的下場,作者藉此肯定屠戶殺狼的正義行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個故事都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各自成篇,然而又緊密相關,構成一個完整統一體,從不同側面闡發了主題思想。

6. 《狼》這篇課文講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本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於屠戶的刀下。

全文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敘事,寫屠戶與狼相鬥的故事,環環相扣,緊張曲折。第一段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第二段寫屠戶懼狼,兩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蹤,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貪婪凶惡,這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段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情急之下的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也是故事的轉折之處,屠戶開始由被動轉入主動,雙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後一部分是作者的議論,點明故事的主題,說明狼無論多麼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本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情節曲折,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在文中,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交代得很清楚。隨著情節的波瀾起伏,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戶心理、行動的變化。「綴行甚遠」「並驅如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現了狼的狡詐;「懼」「投以骨」「復投之」等,表現了屠戶的害怕心理和僥幸心理;「顧」「奔倚」「弛」「持」等,表現了屠戶丟掉幻想准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了他的機智;「暴起」「劈」「斃」「轉視」「斷」等,表現了屠夫的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7. 《狼》最後一段文字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狼》最後一段文字運用了論論的方式,點明了文章中心,同時告誡人們做人不要像狼一樣,為自己的利益,使出狠毒的手段攻擊他人。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原文

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可笑矣。

譯文:

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寬裕了。

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真是可笑啊!

(7)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

《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聊齋志異》中有《狼三則》。其一被蘇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收錄為專題 《狼》,其二被選為滬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34課《狼》。

魯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六年級下冊30課《狼》,2016年新審訂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第20課《狼》和部編義務教育課本七年級上冊第20課《狼》。

8. 狼 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清·蒲松齡《狼》告訴人們的道理為: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原文:

一屠(tú)晚歸,擔(dà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xiá)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白話釋義:

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害怕,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較晚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之前獲得骨頭的狼又跟上來了。骨頭已經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後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現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裡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裡的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

他剛剛想離開,轉身看柴草堆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掉了狼的後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8)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作成狐鬼小說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高珩為之作序。《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文章賞析:

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鎮定和狼的狡猾貪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一狼徑去」,另有圖謀;「犬坐於前」(這里的「犬」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像狗一樣),牽制屠戶,更見出狼的狡詐。

「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氣氛似有所緩和。「暴起」、「刀劈」、「斃之」,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於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

「轉視積薪後」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

「一狼洞其中」終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斗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

9. 蒲松齡的《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告訴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要像屠夫一樣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狼三則》都是寫屠夫在不同情況下遇狼殺狼的故事。

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啟示是:貪婪會使自己喪命,要分清主次,不因小失大。

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啟示是:諷刺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論怎樣狡詐,終歸要失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妥協讓步,必須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啟示是:有勇無謀必敗,做人要隨機應變,發揮自己的特長,揚長避短。

(9)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蒲松齡《狼》賞讀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這個屠戶的客觀的情況,除了一個「晚」字,全部省略了。沒有肉只有骨,就對後文描寫屠夫窮於應付的作用極大。「途中兩狼」,表明不是一隻,如果是一隻就沒有後面的驚險故事了。跟著他,擺脫不了,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直到追得他沒有辦法,才把骨頭丟給兒狼們。從這種過程的省略,不僅可以看出作家的筆法簡潔,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作家的匠心。大凡前面提到的,後面必有發展。

蒲松齡敘述的功力,並不僅僅在敘述比較簡單的事情上,而且在敘述復述復雜的事情時,他也能使之具有某種不亞於描寫的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量詞的靈活運用。蒲松齡起起初用了兩個「一」(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代表兩只不同的狼。緊接著,情勢變化了,他改用位置來區別(後狼、前狼)。等到骨頭吃完了,兩只狼仍繼續跟蹤著屠戶,作者就乾脆含混地用「兩狼」(並驅如故),不再強調二者的區別了。

接著,作者又有區別了:「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還是用一個「一」字,就輕而易舉地把兩只狼恰如其分地分別開來了。讀者只要從中獲取必要的信息,憑上下文想像出二者的不同,就足夠了。這就是精煉的「精」的要義。把動作和情景減少,以免干擾讀者對情節因果鏈的注意,這是本文之所以精煉異常的原因之一。

本文的好外不僅僅是精煉,還在於把有限的細節有機地組織起來。

隨著故事的進展,敘述出現也細節和比喻,有一點描寫。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這是因為,這種狀態是一個懸念,結局時將有一個解釋,這對情節有相當的重要性:屠夫殺了兩只狼後才悟出來,原來狼做出心不在焉的樣子,是為了麻痹他。結局使前因獲得了解釋,讀者對情節的意義有了新的體驗。

文章最後有一點議論,從小說的角度來說,是可以省略的。現代小說家往往迴避把主題都講出來,因為把傾向性隱藏在情節發展過程中,更有利於調動讀者的心理參與。現代小說更傾向於為不同讀者的多元理解留下充足的空間。

但蒲松齡是我國古代文言小說家,他的《聊齋志異》幾乎在每一篇故事後面都要發一通議論,有時用「異史氏」的名義(其實也就是他自己),有時則作為文章的一個部分。可以把這一看成是一種體式。不僅《聊齋志異》如此,早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文章後面就有「太史公曰」。這是一種傳統的格式,蒲氏不過是稍稍作了一些調整而已。

10. 文言文《狼》這個故事的主角是狼還是屠夫為什麼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狼,因為狼才是故事的推動者。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

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10)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中有《狼三則》。

其一被蘇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收錄為「專題《狼》」,

其二被選為滬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34課《狼》,魯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六年級下冊30課《狼》,

2016年新審訂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第20課《狼》和部編義務教育課本七年級上冊第20課《狼》。2019年版定為七年級上冊第18課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上冊語文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