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上好語文課
第一是好學。
作為語文教師要有文史哲的底子,必須要有文化的積淀。知識不等於文化,知識是一種本領,文化是一種素質。知識是文化的一小部分,是文化的基礎。
我們過去的一些大學的、中學的教師文化積淀很深,他們沒有什麼教學參考書,拿起一個教本來,就可以左右逢源。他們的文化底子好,學生再怎麼問,他們也不怕。我們現在上課就怕學生問,一問就不知道怎麼辦,回答不上來。
我們確實要有點文化積淀。我們的語文內容豐富復雜,它的家屬成員很多,它的社會關系非常復雜,字詞句篇,讀寫聽說,並且跟很多學科都有關系。因此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作出哲學的思考。
作為語文教師還需要智慧。智慧就是認識、辨別事物的能力,判斷的能力,發明的能力,創新的能力。你有了底子就能辨別這是科學的,還是偽科學的;是真正反映規律的,還是三流化妝。三流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化妝是精神的化妝;我們要的是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就是語文,我和語文是融為一體的,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的教學中,不要塗脂抹粉,滿足於三流的化妝。
第二是深思。
一個不會思考的人是成不了優秀教師的。各行各業都是如此,一定要深思。比如說,我們為什麼會淺閱讀,為什麼會誤讀,就是沒有通過紛繁復雜的文字表象看到它的內核。
不深思,你怎麼知道這些文字背後的東西呢?感性的認知都是蒙矓的,因此你要學生真正理解,獲得清晰的認識,就一定要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系統的語言,形成理性的思考。
為什麼我們的課不能刻骨銘心?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不能打動他們心靈深處的一隅?就是因為我們往往是泛閱讀,是在文字的表面游移。任何字句都是語言整體里的一個部分,七級浮屠呀,拆下來就不行了,那就不是浮屠了,不是寶塔了,一句一句的相加不是文章。
教課,一是要研究語文和語文教材,第二要研究學生。
任何優秀的教師都無法代替學生的成長。師傅引進門,修行在自身,教師的作用是引導,你的方向引得對,方法正確,修行還要看學生自己。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寫杜麗娘步入園中,情不自禁地說:「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同樣,語言文字非親身實踐不可,要讀,要說,要寫,要聽。
教師要養成傾聽學生的好習慣。學生有很多思想、意見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你要教他,教心。必須知心,一定要養成傾聽的習慣。所以課堂,不只是教師展示的場所,它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的場所,實踐語言文字的場所,要讓學生親自實踐。
第三是力行。
事情是干出來的,絕對不是吹出來的,不是捧出來的。捧不出優秀教師,也捧不出領軍人物。一定要艱苦奮斗,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哪些做對了,哪些錯了,用流行的話講,就是反思。身體力行,才能獲得真知。
2. 有效語文課堂應注意些什麼
一、轉變教師的角色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的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二、建立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師生互動的環境。以「民主、寬松與和諧為真諦」的教學環境是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建構、自主發展的重要前提。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的觀眾、聽眾的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過多的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這就要增加教師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信任並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使教師、學生能夠互動起來,他們的角色處於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數學課堂教學強調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出發,為他們提供看得見、聽得了、摸得著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內容,以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興趣和信心。以學生為中心,確保學習主體的參與,使課程變為學生「自己的課程」,喚起學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對教材進行詮釋、理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並積極參與。重點和關鍵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想像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四、關注性格內向的學生以及學習後進生教師對一些學習上比較困難、從不或很少提問的學生,要充分予以關注和鼓勵,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視。如果漠視這些後進生,不僅會打擊他們的主動性和進取心,還會引起他們對教師的不滿和對優秀學生的排斥,他們變得既不願意與教師交流,也不願和別的同學交流。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後進生同樣有進取心,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這些學生進步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生上進的動力,並由此引發學生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這種積極肯定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五、對學生進行適度的評價課堂教學面對的是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人,是情感、經驗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過程,而教學評價以激勵和激活主體意識為目的,保護學生自尊心、樹立自信心、激活進取心,體驗成功,增強學生參與的能力,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評價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歷程並激勵學和改進教的有效途徑,而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
3. 學生上語文課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模糊與清晰的關系處理。語文要給學生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似模糊。什麼工具性,人文性。可歸根結底卻是學生的未來需要。聽說讀寫缺一不可,可除了這個,還有文化、思維、人文素養等字眼似乎也很重要。語文肩負的東西確實太多,有些需要模糊,有些卻實在模糊不得。如語法被模糊了,講語感。可學生的語感常常是錯的,病句甚多,他的感覺又會怎樣。所以常常回顧過去,卻又深深感到傳統教學有自己的長處,簡潔的語法會讓學生一目瞭然。學生負擔的加重本不是語法的錯,而是教師的故意深化,與教材的艱深帶來的後果。結果刻意地淡化,卻造成了缺乏抓手,師生茫茫然。到了高三要考病句、句式,語法不講不行,講著內容太多,學生底子太薄。又如邏輯,嫌其難懂,刪了,結果學生連基本的三段論思維都沒有了,常常邏輯混亂,語無倫次,寫起作文基本的結構布局意識淡漠,基本的順序意識缺乏。至於語文是教知識,還是要重思維,一直讓許多同行不知如何,教知識天經地義,培養思維對於學生未來又很重要,語文與數學肩負著邏輯與形象思維培養的兩大任務。可似乎知識更加實在,形象思維又很模糊。但缺乏了形象思維的學生便缺乏了人文素養,缺乏了浪漫、幽默,缺乏了人性的活力。所以,我主張平時的學習,該學的還是要學,該模糊的概念可以模糊,但該明晰的知識還是要扎實的去學,該構建的邏輯和思維還得構建,如讀的方面,朗讀、速讀,演講、口頭表達能力、分析概括理解能力、篩選信息能力這些看似抽象,卻很實在。新教材似乎偏重於內容選材,似乎這樣更加人文,似乎選文愈新欲與時代結合的更緊,可缺乏與形式、語言美完美結合的選文又讓學生會得到多少啟迪。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積淀著時代、思想、文化,代表著創新的形式與語言的結合。一篇莫泊桑的《項鏈》,你了解了當時的法國,懂得了短篇小說情節結構布局的妙處,懂得了西方小說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的奇妙,懂得了人性的雙面性,懂得了人性的美與丑、善與惡。那些現代的中國當代小說又會給學生多少,我實在有點模糊。寫作一直以來是個精英為主的偽命題,幾個語感、構思好的、富有創意的學生作文占據著大眾化的課堂,可最終的結果是一篇論文都要抄襲的杯具,有人將這與學生的道德掛鉤,與慵懶結合,固有道理,可殊不知學生的寫作到了一提筆就煩頭疼的地步,缺乏基本的邏輯思維和基本的語言准備,分析、理解、整合、歸納、概括、提煉都成了束手無策的老大難,你讓他不抄他就只能找槍手了。語文的根在何處只有教師、學生明白,可話語權往往卻掌握在所謂的教育家、專家手中。這語文自然就愈來愈讓人模糊。
二、課堂重點的處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是要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提高層次,二是要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需要為提高層次的方向。以學定教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執行起來卻往往困難。比如古文教學,學古文的目的不外乎兩點,一是為將來學古籍做准備,一是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及人文傳統。重知識,還是重人文,這確實在不好說,因文而異。諸子百家散文自然以思想為主,傳統思想的意識自然要成為傳承的重點,儒家文化的脈搏要了解,道、釋、法、墨也要明白,否則我們自然又陷入了儒家的泥潭。孔子的文章比起孟子的文章要遜色一點,無論是論辯還是語言,道家的文章在語言技巧更高一籌。或思想性,或語言性隨文而定。至於先秦散文、唐宋明清那也要看文的關系。一篇《鴻門宴》,你你不教字詞、句式,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讓司馬遷生動的故事性誘導了你,那學完後自然學生茫茫然。詩歌的魅力在於語言與情感,語言的暗示性、凝練性是其特點,景情的結合是其抓手,多樣的表現手法與修辭技巧是詩歌具有了靈性的活力,讓學生體會、模仿、體悟,慢慢學生就會入境,純真的情感體驗會讓詩歌教學體現出獨到的魅力。語法的繁瑣化是教師的責任,課堂內容的枯燥化是偏頗化的教學思維導致的結果。因而以文定教很重要,不同的文有不同的特點,要讓學生了解多少,知道什麼,完全由文的本質所致,有些地方點到為止,有些地方就該細化,需要明晰、反復,否則會給將來留下遺憾。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如果只求課堂的熱熱鬧鬧、新穎激情,缺乏了理性的支撐,那兩年過後,便留下了學不學一個樣的結局。所以教學要靠積累,要靠教師對課標、考綱、考卷的熟練把握,學生學習程度,學生未來需要的通體考慮,要靠理性的思維指導。
三、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的關系處理。新課程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新課標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我們在教學中發現,課堂由於內容的不同,便有了不同的要求,知識性很強的內容就需要講練結合,教師要講的明白,學生要練的仔細,互動就成了次要的東西。人文性很強的課文則以學生閱讀、體悟、討論為主,但背景知識,重點引導,思維深化依然需要教師的講授,教師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的思維互動,使學生與學生的思維互動,最後達到共性與個性的感知,而不是重在討論的形式,它是思想的交流,是體悟的提高過程,而不是熱熱鬧鬧的激情蓬發,它應是理性的,是在教師主導下的有序的、本著一定目的性的積極地課堂活動。如詩歌教學,讀固然重要,而重點卻在學生對詩歌知識的理解,對詩歌語言的體悟,對情與景的感悟,對詩人人格的理解,從而得到熏陶與有所知。這些都需要在教師地誘導下進行,需要在課堂過程中有序完成,只要教師不去固化學生的思維,盡可自由的發揮自己的知識與思想魅力,融作品、作者、教師、學生於一體。要明白學生的年齡與知識所限,有些東西你不點撥,他很難去思考,也很難體悟到。加之學生的思維易呈現出隨意性、零散性、表象的特徵,理性思維、辯證思維往往不夠成熟,還有待於教師的引導。
四、模式化的課堂形式與隨意化的課堂教學需要。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課前辛苦備課,各個環節准備的完美無瑕。可上了課學生卻常常不買賬。這是課堂是有序發展,還是靈活處理,就成了衡量一個教師授課熟練程度的關鍵。有些知識是零散的,有些知識點需要拓展,有些地方是學生的薄弱環節,課堂隨時會發生突發現象。如有個知識點教師認為學生知道,結果學生卻無知,有些地方大多學生忘了,就需要講解、需要重復,你的安排可能就要調整,你的內容也要加以變化。如板書有些教師一味主張優美,可有些字詞,你不用粉筆點示,就引不起學生注意,就無法強化學生的思維,這就要開天窗。過度的模式化往往形成會學生思維的懶思,往往會形成高度的統一化,固化學生的思維。有些地方需要探究,需要引導學生的雙向思維發展,需要發散,這就需要即時性的板書。所以課堂形式該固化就固化,該自然就自然,不必講求一個模式,要隨情而定,隨需要調整。
4.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關系。
江總書記在全教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思想道德素質是管方向的。語文教學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自覺地擔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責任。這是振興中華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應有之義,此其一。第二,對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內容要理解得寬泛一些。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且教學內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質方面的,科學思想方法的,審美的及其他人文方面的。第三,也是關鍵的一點,是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要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譬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再如,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入境進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靈、影響一生的教育效果。其間,文與道的關系是,從語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而思想、情感的升華,又促進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語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
2.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關系。
首要的一點是教師要從思想上十分明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只有確立了這樣的學生觀,教師才有可能在教學中還學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引導、誘導、輔導的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沒有「學」無所謂「教」。反之,強調學生的「學」,不是說教師的「教」可有可無。在語文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指導不得力,學生的活動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難以實現。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喜愛語文學科並保持學習的熱情;指導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教學要面向全體,即每個有差異的個體,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不斷得到發展與提高。最終達到「用不著教」,能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有獨立見解,有自學能力。
3.知識、能力、情感的關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披文入情」,充盈著豐富的情感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個性與靈魂。語文教學要克服「重分析、輕感悟」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情感,加強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通過加強默讀、自讀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語感,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結合起來,使學生憑借准確、鮮明、生動的語言,體會到豐富的思想感情,並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學習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
4.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目前的語文教學,課本內與課本外、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分別隔著一道高牆。今後的語文教學,不僅要加強語文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而且要加強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變封閉為開放,使語文教學成為一泓活水。在教學內容上,不唯書,現實生活中適合的語文教育皆可用。在教學形式、渠道上,一切有利於學生形成語文能力、發展創造思維、增長智慧才乾的皆可行。使語文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聯系現實生活學,學了為現實生活服務。
5.提高教師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的問題。」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關鍵。提高教師素質,首要的是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特別是要熱愛每一個孩子,使每個學生在你的指導下,不僅語文能力逐步提高,而且熱愛生活,學習做事,學習與人共處,學習如何做人,打下較好的繼續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
5. 小學語文的公開課需要注意哪些
一、選課文
選課文非常重要,因為准備時間短,所以一定要選好上的課文。什麼樣的課文是好上的?文章脈絡清晰,知識點沒有爭議,過程容易操作。
文章脈絡清晰,那麼主線不用想就可以出來。而且大部分老師也認可這種思路,那麼走偏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對於這種突擊式的公開課,出彩是其次,不出錯才是最重要的。聽課老師也知道時間緊,沒有指望你出精品,但是出現常識性的錯誤就會被看出基本功不扎實了。
選知識點沒有爭議的文章也是考慮到不容易走偏。有經驗的教研員來聽課、評課,一般都會看重教學目標的設定。如果教學目標定錯了,那麼整堂課都會被否定。所以,要選那些教學目標比較明確的。
另外,要具有可操作性的,不能太復雜。要准備許許多多貼圖啊,學生要表演個課本劇啊,要買道具啊,這種課還是不要選。一個晚上的時間,與其花在這種花架子上,不如扎扎實實鑽研課文,更能讓人看出真功夫。
二、看課本
選定了課文後,不少新老師就會急急忙忙去網路教案了。其實,這種做法不太好。如果真正希望自己在專業上有所成長,一定要自己動腦筋去寫一篇教案,然後再去對比別人的教案,找出差距,這樣會成長很快。
而且網上的教案良莠不齊,大部分都是簡案,或者太過陳舊。經典的呢,大家都看過了,人家都知道你是網路來的,還不如自己動腦筋去寫。
那麼我們要看什麼?我們要看課文、看單元提示、看課後習題、看園地、看教參。
這些東西會告訴你重點是什麼,主線是什麼,目標是什麼。
尤其現在是部編本的新課本,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鑽研文本就顯得特別重要,努力去領會部編本教材的精神,探索其編排的用意,當然,這些功夫在平時,只有平時備課時就這樣在思考,那麼公開課時,才能游刃有餘。
三、寫教案
當你看完所有這些,相信你心裡已經有了譜。那麼就可以開始寫教案了。寫教案時,按照導入、初讀、再讀、作業的大致流程,將自己的思路寫下來。
原則就是抓大放小。
大問題要把握住,大環節要設計好。過渡、評價這些不能面面俱到就只能課堂生成。如何課堂生成呢?就是評價學生回答時,不僅要評價學生回答中值得肯定的部分,還要從學生的回答中找到與下一個問題或者主線的連接點,這樣就能過渡得自然了。
寫教案時,要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氣呵成。寫完之後,可以參考一下別人的主線問題是什麼,每個環節是怎麼寫的,看看別人的亮點是否可以借鑒到自己的教案中。
四、背流程
背流程時如果只是坐在那裡,將教案上的每句話背出來,到了上課時就會發現,學生的表現和教案不符,新老師就會慌了手腳,不知道該怎麼引到自己的教案上來。
所以,我們背教案時,最好來到教室,站在講台前,一邊播放ppt一邊背誦,遇到學生回答的時候,千萬不能跳過,要想像有個學生在回答,然後你進行評價,最好多請幾個「虛擬學生」,每個學生都進行評價過,這樣第二天的課堂就會成竹在胸,所有學生的回答你都進行預設了。
這樣模擬上課過幾次後,就可以回家自己在腦子里再過幾遍流程,第二天一早再背一遍。以我的經驗,教齡不長的老師,一般要背5-10遍,這樣教案才能非常熟悉,即使課堂上出現意外情況,也能馬上拉回來,不至於忘記了自己的流程。
五、學生動員
除了自己的准備要充分,學生的動員工作也要做好,如果是自己班級的話,那麼課前的預習要充分,多讀多思考。但是不建議提前給學生進行預演,這就相當於作弊了。
過去,曾有老師為了公開課出效果,將每道題的回答都指定好學生,然後進行排練,這樣的課堂就顯得非常「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提前准備過的。
如果希望自己在專業上走得更遠,那就要誠實地上好每一堂公開課,老老實實去面對每一次預料之外的學生反應,鍛煉自己的臨場發揮能力,積累「救場」經驗。若干年後,面對更大的舞台,才能有足夠的底氣。
動員學生其實就是要讓學生重視第二天的公開課課堂,做好課堂常規,積極舉手發言,你定好獎懲制度,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盡量配合你就可以了。
六、場地熟悉
第二天上場之前,一定要先把課件拷好,試一遍電腦,以免出現電腦死機,新設備不會操作等尷尬場面。
到了臨上場的時候,就盡量放鬆,忘掉教案,相信背過5-10遍的你,教案會一步一步呈現在你的腦子里,真的忘記了,還有ppt可以提醒你,翻到下一頁,一般就能記起來了。
公開課是每個老師繞不過去的一關,也是評價一個老師的重要指標,這種「突然襲擊」式的公開課不好上,但是上好了,會讓大家看到你的能力,及早鍛煉出自己上公開課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如果沒有要求單獨備課,那麼一定要藉助團隊的力量,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言一語,思路就清晰了,問題也解決了,要比單打獨斗好的多。
當然,「功夫在平時」,再多的臨場技巧也比不上平時就扎扎實實鑽研教材,上好每一堂課重要,很多能力都是在一堂一堂的家常課中磨煉出來的。
平時多思考,多鍛煉,不要逃避上公開課的機會,每個新老師最終都會成為身經百戰的老教師,到了那一天,什麼樣的課都不會怕了。
6. 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在課堂上應該注意哪些環節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堂成功的課程的關鍵,如何有效引起學生的課堂的興趣,那取決於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是否能夠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參與和思考,利用合理的課程安排更多互動性的話題,或者是學生咁興趣的,有趣的話題,內容,融入課程的知識當中,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環節中,一方面吸取知識,而另一方面培養對語文的興趣。
7. 請問中學語文老師在課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說教材說課,首先教者要說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為對教材理解透徹,才能制定出較完滿的教學方案。
說教材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教材簡析。要說出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准確地認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2)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時備課中所規劃的課時結束時要實現的教學結果。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計算××習題」一類的套話,要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分析教學目標。課時目標制定中還要提出思維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目標,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和興趣、習慣培養目標。
(3)分析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關鍵。說清楚本課教學內容包含哪些知識點,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學內容的,教材敘述語言與例題怎麼搭配,按什麼順序展開的例題與習題的分布類型,其中的重點、難點內容是什麼。
2、說教法主要說明「教什麼」的問題和「為什麼要教這些」的道理。
即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說清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它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後聯系並說出教者是如何根據大綱和教材內容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的。例如,為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其理論依據;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採用的手段和理由;為處理某個習題所採取的策略和措施等。選擇何種教學方法,關鍵在於教師對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把握,但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要始終貫徹「具有啟發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性別」的原則。因此,說課者要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而且,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還要創造性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