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老師如何培養學生能力

語文老師如何培養學生能力

發布時間:2022-05-18 07:27:38

A. 語文教師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是自學語文的前提。
興趣是人樂於接觸、認識某事物,並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鼓勵學生用心去鑽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下列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1、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讓學生根據題目來設疑:這篇游記游覽順序是什麼?在游覽雙龍洞路上,先由外洞進入內洞有哪些所見所聞嗎?路上什麼樣的景色?這篇課文突出了雙龍洞的哪些特色?如教《飛奪瀘定橋》一文,我引導學生注意敵人說的「飛過來吧」的「飛」 和題目中的「飛」有什麼不同,使學生對兩個「飛」字的含義產生疑問,經過查字典,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反復閱讀課文、議論,終於弄明白兩個「飛」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自學、鑽研的興趣,使他們懂得在閱讀課文時,要善於捕捉突出中心的關鍵字眼,並抓住反復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2、以境引境: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對《三亞落日》《煙台的海》等文章,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課文錄音,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高了。
3、以讀生趣: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趣,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 如教《大江保衛戰》一文,我採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並配合採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樹立自學的信心是自學語文的關鍵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課堂上安排充足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由於年齡特點,自主性不是很強,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用信任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嘗試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自己去自已去體會課文,感悟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充分討論交流,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三、養成各種良好的自學方法是自學語文的核心
「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教兒童發現真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話對我啟發很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學生能接受的學習方法,通過訓練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終生受益。 如果教師在要求學生自學時,不進行合理引導,而是放任自流,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如脫韁的野馬,既無法駕馭,又達不到目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在一定原則要求下,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參與、創新等多種方式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 一) 巧設疑問,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一些學生,教師讓他看書,他既不動筆,又不動腦,只是走馬觀花,書上和筆記本上空白一片,結果一無所獲。因此,教師必須先布置好學生自學的任務,一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用筆劃出生字詞並查字詞典,劃出關鍵句段並認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對這篇課文作充分的研究,並通過幾個有概括性、誘導性的問題來指導學生自學,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會有的放矢,達到自學的目的。
( 二)讓學生自講自練。教師適時點撥學生自學,並非是老師和其他學生完全分離的埋頭單干,其實質應是師生間的共同探討和創造。例如,我每次在學生自學完畢後,就要從好、中、差三個等級的學生中抽出學生代表,讓他們分別到講台上來給其他學生和老師講解他們的答案、思路以及他們在思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我專門把其中有錯誤、有疑問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來讓學生探討,並給予他們及時的指正和表揚,要求學生經過我的點撥後再去認真總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並運用這些思路和方法去獨立地做課後練習或其他資料上的習題,真正形成「自學——自講——討論——點撥——總結——自練」的參與型自學模式。
(三)讓學生相互評價,取長補短.。在檢驗學生自學結果

B.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和豐富的語言積累,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願意接受語文知識,語文知識才能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內心,使學生提高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並隨之轉化成實際行動,形成高雅的行為舉止。要做到這些,教師在教學前應該精心設計預習作業,讓學生收集與課堂所講內容相關的資料,如,在教學新古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與新課內容相關的古詩。這樣能讓學生課前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拓寬文化視野,豐富文化底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情境,或者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般融入教學活動中,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即使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後,也能使學生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松,能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做好鋪墊。

2.注重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文本,理解文本內涵,豐富閱讀體驗,感受情感滲透,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首先讓學生閱讀經典文本,培養語言感受能力。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專家精挑細選提煉出來的經典篇目。所以教師應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此積累大量優美的語言,培養良好的語言感受能力。其次,讀經典課外書籍,隨時記錄讀書心得。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聯系課內與課外,讓學生閱讀優秀課外書籍,記錄讀書筆記,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再次,熟讀成誦,內化為自身情感。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只有真正內化於行,才能談吐不凡,舉止高雅。要達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讓學生熟讀成誦。

3.指導運用,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

積累了語言知識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學生把這些知識輸出來,那就是寫作。寫作能考查一個人的綜合語言能力,也是語文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認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我們教學的時空得到拓寬。有了現代信息技術,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作,也可以在課後寫作,如,讓學生放學後細心觀察生活細節,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寫寫今天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觸,通過QQ或者微信交給教師,這樣的作業方便快捷。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創辦班級報刊,讓他們對某些社會現象提出看法,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能力,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進而達到語言訓練的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C.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貴有疑」是我國古代教育家的普遍主張,有問題的課才算一節成功的課,有質量的問題是學習課文的先導。一個美國教育考察團到上海訪問,專門聽了一堂高中物理公開課,任課教師是一名有影響的特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法靈活,重點突出,教學雙方配合默契,氣氛熱烈,教師布置的作業和思考題學生都完成的很好,時間安排也很恰當。當老師說:「這節課就上到這里」的時候,下課鈴聲正好響起來,聽課的中國老師不禁鼓起掌來,但奇怪的是幾位美國教育家卻一點表情也沒有。這是為什麼呢?他們的回答出乎我們的意料:「這節課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都能回答,這節課還上它干什麼?」原來,這些教育專家認為學生應該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也就是追求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才是優質教育。而目前語文課堂上存在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弱,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培育創造性思維的意義來說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關注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目前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的現狀。
在教學的實踐中發現,目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提出問題的情況總的來說,並不令人滿意。從學生的角度看,能主動提問題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主動提問題的人數和次數逐年下降。表現為:一是不想提,相當部分的學生沒有問題意識,課堂上完全是被動學習,他們只滿足於聽懂教師的講課,把自己當作知識的接收機。二是不敢提,一些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就是有了問題,也不願向老師提出,在高年級更為普遍。三是不會提,有些學生很想向老師提出問題,但卻發現不了問題,也不知道怎麼向老師提出。從教師方面看,主要是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夠重視,沒有設置問題的情境,大多數的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和機會,沒有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二、影響學生提出問題的主要因素
本人認為影響學生提出問題的因素主要有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具體如下: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性格原因:一些學生性格內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於交朋友,不善於表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只滿足於聽懂老師講課,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如有疑難之處,既恥於向同學請教,也不好意思向老師提出。
2、心理原因:教學中常發現,低年級學生課堂活躍,學生提出問題比較積極。這是因為他們年紀小,沒有思想負擔,而且對一些事情比較好奇,求知慾強,所以常向老師提出問題,既使是問錯了,也不怕別人恥笑。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思想顧慮也在增加,再也不象低年級時那樣單純,怕提的問題不得要領被老師批評或被同學嘲笑,有失「面子」,因而向老師提問的次數逐年減少,以至問題愈積愈多,愈多愈不敢「問」,造成惡性循環。
3、興趣原因: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怕苦、怕累、怕麻煩、怕動腦,對語文不感興趣,不肯積極思維,沒有用心比較,自然也提不出什麼問題來。
4、方法原因:也有一些學生喜歡提問題,但卻不知如何提問題。總覺得老師講課都聽得懂,自己看書也覺得理解了,不知問題是怎樣產生的,更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容易產生問題,因而更談不上主動提問題。
(二)教師方面的因素
1、教育觀念陳舊,不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首先,傳統課堂教學長期以教師為主,要麼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滿堂灌式的教學,學生習慣於聽從教師的教導,只聽懂知識講解,聽清各類問題,聽會各種方法,然後,通過作業、復習、考試加以鞏固;要麼是以教師問學生答為主的滿堂問式的教學,形成了只有教師主動問,學生被動答的局面。不管「滿堂灌」,還是「滿堂問」,教師都佔用了課堂教學大量的寶貴時間,課上只見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分析、提問、解答,不見學生的讀書、思考和提問,沒給學生留下必要的讀、思的時間和機會,不可忽略的讀書活動被排擠到課外,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課外負擔重的惡性循環。「課堂教學」教師沒有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往往比較注重如何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根本沒有想到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使學生失去鍛煉的機會。其次,教師在備課時,分析教學內容多,研究教法少,往往追求教學過程的嚴密性,教學環節的緊湊性,什麼問題教師都事先考慮到了,讓學生無懈可擊,使學生無法提出問題。還有一些老師怕被學生提出的問題難住,造成難堪,為了保住面子,而不敢放手,限制學生提出問題。再次,教師在課後布置了大量的家庭作業,學生課業負擔重,忙於應付,根本沒有時間來思考問題,束縛了學生思維發展。
2、教師的性格、情緒等因素,影響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一些教師由於性格內向,脾氣暴躁,或因家庭、事業不盡人意而引發教師的情緒不佳,造成課堂氣氛嚴肅、緊張,學生對任課教師產生恐懼心理,既使有了問題也不敢提出。
3、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生提出問題,造成學生的心裡障礙。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面窄,生活經驗缺乏,因而提出的問題淺顯,浮於表面、幼稚有的甚至是荒誕的。有的教師不但沒有肯定學生這種敢於提出問題的精神,而且批評、指責、嘲笑,這樣會給學生造成自卑心理,直接打擊了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記得有一位三年級的語文老師正在津津有味地講授寓言《烏鴉與狐狸》時,突然,一個稚氣的聲音傳入教師耳中,「老師,我們在一年級上《烏鴉喝水》的時候,那隻烏鴉是那麼聰明,而現在的這個烏鴉卻是這么的愚蠢,是不是烏鴉年齡越大就越笨呢?」教師沒想到學生會提出這么一個問題,愣了一下,隨機又十分生氣地說了一句:「閉上你的烏鴉嘴。」那位稚氣的小學生聽了之後低頭坐了下去,流出了委屈的眼淚。還有一些學生在提問題時,由於心理緊張,說話語無倫次,表達不清或說得不準確、不完善,甚至產生思維、邏輯上的錯誤時,有些教師表現出極大的不耐煩,常打斷學生的發言,嚴重挫傷了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對策。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讓學生想提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兒童探索知識的強大動力。要使兒童喜歡語文,對語文感興趣,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放下教師的權威,關心和愛護學生,親近學生,先讓學生喜歡語文老師,而後對語文感興趣,實現「親其師信其道」。其次,要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故事懸念法、游戲競賽法等,引起學生的好奇、好勝心、趨勢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覺得學語文很有意思。第三,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感到我能行,學語文並不難,對學好語文有信心。從而引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進而使學生在求知慾的驅動下,想向老師提出問題。
(二)建立民主課堂,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提問題。
課堂上教師要善於保護學生提問的自尊心。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教學案例:有一位特級教師在教《宇宙里有些什麼》時,課文中有一名話:「宇宙里有幾千萬萬顆星星。」這時,一個學生提出了問題:「老師,萬萬等於多少?」大家都笑了起來,有一個學生說:「萬萬不等於億嗎?」在大家的笑聲中,提出問題的學生只好灰溜溜地坐下了。老師覺得他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於是便問:「既然萬萬等於億,那麼這里為什麼不說宇宙里有幾千億顆星星,而說宇宙里有幾千萬萬顆星星呢?」這一問,學生們都啞了。過了一會,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不用億用萬萬有兩個好處。第一用『萬萬』聽起來響亮,『億』卻聽不清楚;第二『萬萬』好像比『億』多。」這時學生們又笑了。其實這個答案是對的,這位教師當即給予肯定,並表揚說:「你實際上發現了漢語修辭中的一個規律,字的重疊可以產生兩個效果,一是聽得清楚,二是強調數量多。」這時,學生們都用欽佩的眼光看著那個學生,而那位老師卻說:「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這個新的知識,是誰給予我們的呢?」這時,大家才把目光集中到了第一個提出問題的同學身上,這個學生十分高興,這對他以後敢於大膽提出問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堂課上,這位老師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培養了學生敢於提問的精神,使原本可能尷尬的課堂又充滿了活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收起嚴肅的面孔,換上親切、和諧的笑臉,把微笑帶進課堂,說話要幽默,尊重學生人格,消除學生對提問題的恐懼感。1、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課所要解決的內容時,教師也同樣要給予鼓勵,贊揚這種敢於提問題的勇氣; 2、當學生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由於緊張或考慮不充分而語無倫次、詞不達意或結結巴巴時,教師不能中途打斷學生的發言,要耐著性子傾聽,直到學生提問完畢,並認真解答; 3、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錯或教師在上課時已重復強調過,而學生又當作問題提出時,教師不能嘲笑、諷刺、指責。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要真正做到「六允許」即:允許學生自由提問題;允許學生自由爭辯;不清楚的問題允許重提;說不完整的允許補充;老師說錯了允許批評;允許保留自己意見。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學生才會敢於提出問題。
(三)合理安排時間,採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會提問題。
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給足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徹底與「滿堂灌」、「滿堂問」的傳統教學方法決裂。這樣,課堂上才能騰出足夠的時間,使學生有提出問題的機會。要做到: 1、教師在備課時,要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安排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在實踐中產生問題而提出問題; 2、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在較為寬松互動的環境中自主思考,讓學生提出問題; 3、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後參加實踐。在實踐活動中結合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 4、設立「提問卡」,讓學生在預習或自學中產生的問題,寫在「提問卡」上。教師課前收集卡片,進行綜合、歸類,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自己探索或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既可以彌補課堂時間的不足;又可以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提問題機會,從中得到鍛煉,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教給提問方法,尋找問題來源,使學生善提問題。
學生有了提問題的勇氣,老師也給了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並不等於學生就能提出問題了。因為有些學生想向老師提出問題,但卻不知道如何提出問題,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容易產生問題。因此,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行間巡視指點作用,著眼課文的「信息源」,引導學生學習提問,並把學生的典型問題提示出來,讓學生充分享受發現問題的快樂。課堂生成問題是學生自主閱讀的結果,將生成的問題整合為探究的專題則是教師引領作用的體現。
1、引導學生從課題中提出問題。
課題是教材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是許多問題的隱藏之處。讓學生從課題中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不僅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還能養成愛提問題的良好習慣,成為激活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在出示了《打賭》這一課題後,學生會提出「誰和誰打賭?」「打賭的原因是什麼?」「打賭的過程怎樣?」「打賭的結果是怎樣的呢?」由於這些問題來源於學生的需要,適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更為積極主動地探索。
2、引導學生從主要內容中提出問題。
學習一篇文章,通常要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所謂整體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可以讓學生從主要內容入手提出問題。如學習《壯麗的青春》一課時,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歐陽海擔負收容任務,山谷山勢險要,馬驚了,馱著鋼鐵炮架上了火車道軌,歐陽海把馬推出了軌道,捨身救列車的經過,贊揚了歐陽海捨己救人的精神。在學生初步了解主要內容之後,可以從主要內容入手,學生會提出「歐陽海是怎樣把馬推出了鐵軌,捨身救列車的?」如果是寫景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提問「這個地方的景色有什麼特點?從哪裡能讀出來?」
3、引導學生從中心句中提出問題。
中心句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詞句、段落,圍繞中心句提問,可以從一點突破,提綱挈領全文,保證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如《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圍繞「一定要爭氣」寫了兩件事:一是童第周上中學時的事;二是童第周在比利時留學時的事。為此,在教學中,學生抓住「一定要爭氣」這個中心句提出問題:「課文圍繞『一定要爭氣』寫了哪兩件事?在這兩件事中,童第周分別是為誰爭氣的?爭氣的結果怎樣?」這樣,學生從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既能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又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比如,如果是寫人的文章,學生從中心句中可以提問「文中的人物是個怎樣的人?從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4、引導學生從疑難點中提出問題。
疑難點是學生不容易搞懂而又必須搞懂的地方。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疑難點中提出問題,可以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教學《花潮》時,學生對「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感到難以理解。可以引導學生從這個難點提出三個問題:①無風,花本身會不會動?作者為什麼這樣講?②在作者眼裡,那許許多多的海棠花就像什麼?③作者把陽光下花瓣的陰影比成了什麼?圍繞這些提問,學生展開討論,最後終於明白:所謂「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實際上是作者的感覺和聯想。可見,學生這樣主動的提出問題,使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無形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學生從課文中的疑難點提出問題,並且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從而化解了疑難。
5、引導學生從發散點中提出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導學生從發散點提問,這對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十分有益的。如在教學《跳水》時,學生抓住船長命令孩子跳水這一情節提問:「船長為什麼要命令孩子跳水?除了跳水這種辦法,還能想到哪些其他的辦法?這些辦法與船長的辦法相比,哪種更好?為什麼?」經過這樣的提問,學生思維的閘門一下子就打開了。有的說:「可以在甲板上墊上厚厚的墊子。」有的說:「可以在桅桿下面張起網。」還有的說:「可以派人爬上桅桿去救小孩。」等等,說法不一。但經過反復討論比較,大家還是覺得船長的辦法好,從而認識到船長的果敢、機智。這樣先發散,後集中,通過對比,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
6、引導學生從模糊點中提出問題。
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往往帶有片面性,有時甚至會出現偏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反饋信息准確地捕捉學生認識上的模糊點,提問引思,正確導向,使他們走出認識的誤區。如在教《三味書屋》時,有個學生突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魯迅在書桌上刻『早』字是不是不愛護公物的表現?」為此,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提了這樣三個問題:①魯迅的書桌從哪搬來的?②魯迅為什麼要在書桌上刻「早」字?③這個「早」字對魯迅的一生有什麼影響?以此引導學生對全文內容進行討論、分析,結果終於使大家明白:魯迅在書桌上刻「早」字是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的體現。這樣既澄清了學生的模糊認識,又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D.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去閱讀,閱讀一些經典文學著作,因為這些文學著作中不僅有對事情的思考,更有對文學創作的一種熱忱,所以說讓學生養成一個閱讀能力的話,是長期的每天鼓勵孩子們看半個小時的文學著作,
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更能提高他們自己的文學造詣,我覺得是相當關鍵的一件事情,反正每天讓他們看半個小時,讓他們真正的沉浸進去了,我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快就能提高的。

E.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摘; 要:現代社會中語言表達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重要手段。科學地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需要。更能提高讀寫能力。如何科學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已成為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採取一定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不斷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環境
人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溝通效果。實踐證明,從小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小學生由於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未定性,可塑性較強,因此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語言表達能力便是其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能力。那麼我們該從哪幾方面做起來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語文課作為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陣地,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現狀卻令人堪憂。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其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優勢,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現將

F. 小學語文教研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下面我結合我自己的教學,談談我的教學體驗,與各位同仁一起分享、切磋。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閱讀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也就是說,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獨立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作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歡做,願意做,才能夠做好。由此可見,同樣的道理:在課堂中,學生只要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對課內閱讀產生興趣。

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採用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課堂教學的設計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漁」,要「交給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一)教師要掌握常用的讀書方法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自己就必須掌握一些常用的讀書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地運用這些讀書方法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

(二)教師要將讀書方法滲透在閱讀教學中

指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主要靠教師有意識地把方法滲透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經過一次次的閱讀實踐,一點一滴地逐漸領悟方法,並且反復地練習運用,這樣才能慢慢地形成閱讀能力。為了培養學生自覺地運用科學方法去閱讀,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

1、讀前提出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將讀書方法的指導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寫進教案,並設計出實施步驟和方法等;

2、讀中相機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點、難點給予適當的點撥、啟發等,指導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從而讀懂課文。

3、讀後歸納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讀完某段或某篇後,應引導學生回想剛剛經歷的學習過程,小結讀書方法。如引導學生說出一句話、一段話是如何讀懂的,段落是怎樣劃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歸納的等等,並鼓勵學生把學到的這些方法不斷地運用於閱讀實踐,逐漸形成獨立閱讀能力。

三、閱讀能力應以理解為關鍵

閱讀能力是以感悟、理解、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獨立閱讀能力,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至少應該達到以下兩條:一是讀懂;二是會讀。

(一)讀懂

讀懂,即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形成,在於教師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訓練。 「帶領學生從文章走個來回。」就是說,首先把課文內容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課文中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讀有多種辦法,我一般採用誦讀、朗讀、默讀、個別讀、齊讀、范讀等等。不管是那種讀法,教師都要提出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讀一遍就要一遍的收獲,而不是一味的讓學生去讀。

(二)會讀

會讀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瀏覽、略讀、精讀的方法,初步具有整體上把握自己閱讀方向、正確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具體地說是:

會用精讀的方法,正確而又創見地理解閱讀材料,從而達到自己的閱讀的目的。精讀,就是對文章逐句誦讀,領會要旨的一種閱讀方法。精讀有利於透徹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形勢,有助於提高閱讀的深度。精讀訓練的要求是:1、規定閱讀的方向。即精讀前確定精讀的主要問題。2、指點閱讀的程序。一般都應該按「整體感知——局部分析——整體綜合」這三個邏輯步驟訓練學生精讀,使之理解課文。3、指點閱讀的方法。包括運用基礎知識指導讀解的方法和運用閱讀思考剖析讀物的方法。指點閱讀的常規。如:參考、圈點、批註等。

四、要增強服務意識,為學生的自學創造條件

(一)課堂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自主學習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學中,我將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分成小組,以優代差。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去思考,讀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讀懂了的講出來,小組間相互討論、交流;全班經過討論還理解不深不透的,教師再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思考、討論,教師也可以給以必要的講解。曾看過好多優秀的教師在講授新課時都是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後談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感受等,再引入新課的講讀。學生談的不一定符合教師的心意,但確是自己印象深、受感動的地方,是學生真實的感受。經常這樣訓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體現和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

(二)要發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

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思維也就活躍起來,對於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思想情感等必然會有許多不同的理解。學生往往會提出讓教師預料不到的問題和想法,教師應對學生發表的不同意見持歡迎態度,對學生那種克服從眾心理,敢於發表創見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並在教學中因勢利導,使提出的問題妥善解決,使不同意見得以發表,切不可壓制、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要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我在講讀《陶罐和鐵罐》時,讓學生談自己喜愛誰?為什麼喜歡?多數學生說喜歡陶罐,因為它老實、謙虛;當我正在稱贊大家時,有位學生突然大聲說:「它還善良」。這是我課前沒想到的,於是我鼓勵學生繼續講講課文中哪裡體現了陶罐的「善良」。學生講出在課文結尾一段寫陶罐被文物工作者挖出後,請求人們快把鐵罐挖出的話中體現了陶罐的「善良」。我對這位學生善於思考,敢於發表不同見解的創新精神大加贊賞。這種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中學生的發言更加積極,氣氛異常活躍。

五、要增強群體觀念,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課堂上不僅要有師生之間的交流,而且要有學生之間的交流,要充分認識和發揮學生群體在推動閱讀教學上的作用。曾聽過這樣一個課例:有位教師教學《飛奪瀘定橋》,在講到寫瀘定橋地勢險要這段時,有位學生突然提出一個問題:「敵人為什麼只拆掉橋上的木板,而不炸毀這座橋?這樣不就可以阻擋紅軍過橋了嗎?」針對這個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他巧妙地將問題交給大家,讓學生展開討論,最終學生理解了,知道了問題的答案:敵人根本就沒有想到要炸橋,因為他們認為,只要拆掉橋上的木板,對岸又有他們的重兵把守,岸邊又是懸崖峭壁,橋下又是湍急的河水,光靠這些鐵索紅軍是插翅難過的。從課文中寫敵人的喊叫聲中可以體現出來。這個教學事例就是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群體的作用,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交流中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的具體體現。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將學生的閱讀能力滲透於每一節課,每一個細節。我相信,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有效提高

G.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大概我覺得讓他們多看看一些課外讀物吧,而不是只單單看課本上的知識。語文這種東西靠的是日積月累吧,當年我上學時候大概總是會看一堆的雜志小說,看了很多年,確實也學到很多,寫作水平也提高很多。考試全國卷1的閱讀選修,班裡人都選實用類。我選小說類也能拿很高分。

H. 語文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創新教育的理論價值: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它著重研究和解決基

礎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教育是現
代教育的突出特徵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而語文學科是培養學
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應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氣氛,遵
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挖掘他們的潛在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
學習的主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己成為當今課堂教學的重要問題。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一個人具備開拓精神、善於解決實踐中各種問題
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質。在學生時代播下創新的種子,培養創新意識、創
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語文學科的教育在創新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
的作用。當今語文試題問題設計新穎、創新意識濃,活題、新題增多,以情境
新、方法活體現對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創新思維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
決問題的能力;課外閱讀題不但考查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而
且突出了創造能力的考查。針對以上情況,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創設新情
境,加強能力訓練,課堂提問既要新穎、巧妙,又要准確、易懂,使新情境更
貼近學生的理解范圍。因此,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個性品質,
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既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語文教學的歸宿。
二、創新教育的實踐意義:

1、創新教育是時代的要求

創新教育,是現代科技社會對人的需要,也是人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眾所周
知,我們正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現端倪。
在這個時代,人的素質,尤其是人的創造能力的大小成為最關鍵的因素。創新
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人的創造力固然與天賦有一定聯系,
但主要是後天培養和教育的結果。因此,從小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成為
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創新教育因此提出,它要求我們在教
育中貫徹創新這一思想,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
這一角度來說,創新教育並不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一種教
育思想。這種教育是要把學生從傳統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恢復他們的天性,
挖掘他們的創造性,使其學會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並具有實踐能力和創造精
神。
那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首先應該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注重現

代學生觀。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現代的學生觀。
創新教育需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它的

提出無疑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教師教育
觀念的轉變。創新教育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只有從思想上更新了觀念,才能在
工作中真正實現創新教育。具體的說,更新教育觀念就是要求教師對學生、教
學和教師自身有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認識,建立新的學生觀、教師觀和教學觀。
現代學生觀就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基本看法,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認識及其

態度與行為,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教師對學生所持的基
本觀點和態度影響著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教師
往往把學生看作是弱小的、沒有能力的、可以支配的,強調他們沒有知識、沒
有能力、缺乏獨立性的一面,忽視了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創造性和發展的可能
性和必然性。實際上,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
認識學生;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閱讀全文

與語文老師如何培養學生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