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情感
一、通過正確閱讀打好語文基本功
小學生在充足的字量和普通話發音正確的基礎上,才能正確朗讀課文。這對學生的朗讀提出了要求,可以用普通話連貫和通順地朗讀,重視情感運用和抑揚頓挫。在現實中有的學生咬字不清晰,長期這樣講話也會不清楚。對於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二、教師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激勵
通過激勵性語言,可以對學生的朗讀興趣進行激發。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通過激勵措施的實施,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朗讀。學生都喜歡被教師表揚。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朗讀之後,如果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激勵性和贊美性的點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心充足的情況下,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更高,以後朗讀也會更加投入,朗讀效果也會更好,有助於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課文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教師加強朗讀的指導和示範
小學生的特點是知識不豐富和知識面窄,但是有很強的語言模仿能力。因此,在學生朗讀前,教師的示範和指導非常重要。教師的示範性朗讀要重視語音的准確性、連貫性、停頓和重音等。在教學中很多學生不能讀出文章的感情,他們也不知道怎樣通過聲音讀出文章的感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的朗讀示範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讓整篇文章的感染力更強。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也能通過帶感情的朗讀激起自己的情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更透徹。
四、學校重視家庭和學校的聯合督促
家校的聯合督促,可以使學生更加重視訓練閱讀能力。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只依靠語文課的指導是遠遠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家長的督促是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在家裡度過,家庭和家長作用的發揮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學生可以在家裡強化閱讀訓練。
綜上所述,對於小學生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因為小學生必備的能力就是閱讀。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的指導和示範,引導學生增強朗讀能力。這個需要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基礎知識和思想感情。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語文朗讀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㈡ 小學語文朗讀指導策略有哪些
(一)、明確要求,讓朗讀更規范。
在一年級學生開始學習讀課文時,我就讓他們明確朗讀的要求,即:聲音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
1、大聲讀、讀出自信。
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大聲勇敢地讀。我常說:「要讓班級里離你最遠的同學也能聽清楚。」當學生朗讀聲音小時,我就反復提醒他,直到聲音響亮為止。就這樣,經過一年多反復地訓練,學生已經能夠在大聲朗讀中學會欣賞自己,變得越來越自信。
2、反復讀,讀得正確。
正確朗讀就是:讀書時不添字、不丟字、不錯讀、不顛倒、讀准每個字的音。初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邊讀邊把生字連同詞語圈出來,並且多讀幾遍,直到讀准每個字的字音;再讀時對於學生出現的漏字、加字等現象,我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如:有的學生讀錯字音,我引導他利用漢語拼音進行正音;有的學生讀破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我訓練他們按詞連讀,連詞成句。我就是這樣通過有層次、有針對性地反復訓練,讓學生逐步掃除朗讀障礙。
3、節奏讀,讀得流利。
「流利地朗讀課文」就是讀得連貫、不重復、速度適中、讀准停頓、讀對節奏。例如,在教學《雨點兒》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讀准詞語,把詞語讀出節奏以後,我再訓練學生讀句子,當學生讀不準句子節奏時,我適時地范讀和指導。如「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我邊示範邊說「里」是輕聲,讀得短一些,看到逗號停頓一下,後面的「在池塘里」和「睡覺」之間雖然沒有標點符號,但也要稍微停頓一下,「睡覺」讀得輕一些。隨後學生仿讀句子。就這樣從詞語、短語到句子,再到整篇文章,我逐步訓練學生有節奏地朗讀,直至學生能夠自覺地讀准標點,讀出節奏,把句子讀得流利。
4、理解讀,讀出感情。
我認為,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出感情」就是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自己對課文的感受用適當的語調、語氣和動作表現出來。
(二)、教師范讀,讓朗讀更有味。
我通常在這四種情況下進行范讀:當需要正音時,當需要迅速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時,當遇到重點句式,特殊句式時。當學習重點段落,需要理解課文時。
如:在教學《筍芽兒》中春雨姑娘喚醒筍芽兒一句時,學生多次讀後,仍然不能讀出春雨姑娘和雷公公不同的語氣。這時,我便示範這句:「筍芽兒,醒醒啊,春天來啦!」聽後學生明白春雨的聲音是輕輕的、溫柔的,接著學生根據我的方法悟出了雷公公應該用粗重的聲音朗讀,竹子媽媽要讀出嘮叨的語氣。
(三)、多種形式,讓朗讀更投入。
我根據課文特點選擇朗讀形式。當需要藉助讀來分清段中內容、層次時我採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我採用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我採用齊讀。此外,課堂上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還可以採取領讀、賽讀、分組朗讀,配樂讀等方式。實踐證明,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能讓學生讀得更投入。
(四)、巧妙評價,讓朗讀更精彩。
在教學中,我常使用有針對性的、富有童趣的、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來幫助學生讀好課文。如:當學生唱讀時,我會說:「哎呀,像唱歌一樣,好聽是好聽,誰能像讀書一樣地讀?」當學生的讀音不準確時,我會說:「節奏感多強呀,來,掌聲送給他。不過有幾個音要正正。」??
漸漸地,學生也學會了從字音,節奏,語氣,語調等不同角度來評價他人的朗讀。在這種賞識評價、多元評價、形象評價中體驗進步、享受成功。
㈢ 如何指導小學生有感情朗讀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呢?現在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適當地進行教師范讀
我覺得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盡管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學習,但並不等於不要教師教了。相反,接受性學習與自主性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你可能「讀得不好」,但你可以「讀得很認真、很動情」,這樣一來,學生在你的影響下也會讀得「很認真、很投入」的,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就更近了。
二、適當地介紹寫作背景
我覺得有感情朗讀應以學生的感悟為基礎,使學生做到有感而發,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感情朗讀這一目標。可我們現在的小學教材中有一些課文離實際生活還是挺遠的,我們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如果對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紹,想必學生是難以讀出感情的。如《第一場雪》,在學生眼裡雪可能就只有好玩而已,談不上什麼喜悅的成分在裡面。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盡管許多課堂上初讀、引讀、領讀、對讀、輪讀、接讀、齊讀等形式多樣、讀聲琅琅,可是就是感覺沒有讀出語文課的味道。這樣一味、單調地讀書,學生究竟獲取了多少語文素養?因此給學生作適當的背景介紹可以幫學生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再多讀、細讀,慢慢去咀嚼、品嘗。我覺得適當地將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一下介紹,要創設適時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用自己的朗讀自然地傳達出文本所要表達的感受,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提倡個性化的朗讀
為了達成「有感情朗讀」,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把xx感情讀出來」。這種要求顯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師將自身的感受強加給學生的。同一句話、同一篇課文要求學生讀出相同的感覺,顯然是不符合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使更多同學的朗讀達到老師滿意,老師們便在語速、語調、輕重等朗讀技巧上下功夫,課堂上這樣的話不絕於耳:「你把這個詞讀得重一些。」「讀得快一點就好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當然地裝腔作勢,甚至拿腔拿調。過分強調朗讀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朗讀也如此,可能不同經歷的學生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一樣。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只要是真心地讀、真情地讀即可)。
有感情地朗讀勝於教師精講細講。
㈣ 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如下。
1、把握文章線索,逐層深入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不是講授重音、停頓等朗讀知識,而是要先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弄情文章里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分清誰是主要人物,誰是次要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如何,作者的態度如何,使文章中所描寫的一切形象、一切細節在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清晰完整的概念,進而弄清文章的感情線索。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朗讀活動,把作者所抒發的感情准確、真實地再現出來。
2、抓住文章中心,明確朗讀基調。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向學生交代一些有關文章的時代背景等知識,再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深入分析,准確地概括出中心思想,進而確定朗讀的感情基調,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3、深入角色,體味真情實感。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首先要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後指導學生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中獲得的感情信息消化吸收,深入角色,體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終通過朗讀正確地傳達出來。
㈤ 如何提高低年級小學生有感情朗讀語文課文水平的指導
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才能有語氣、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如果字音還讀不準,還不知道在哪裡斷句,學生就不會讀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體會。在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時,對於一年級學生特別要注意:(1)、停頓。朗讀中的停頓主要分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即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的短暫停頓。(2)、重音。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我認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於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於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范讀,最好是在課堂上面對面地使學生聽到聲音,看到神情,較之聽錄音效果強得多了。
2、創設情境,引發共鳴。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們的想像,藉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可以用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烘托渲染情境……學生進入情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
3、品讀與評讀結合。
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注重教師的評價。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指導讀好重點詞語。
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中有含義較深的詞語,讀懂並讀好這些詞語才能讀好整句話。這就需要教師藉助一些方法幫助學生,方法(一)藉助動作,方法(二)聯系生活實際,方法(三)藉助圖片,
當然,在教學實際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朗讀,把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實在實處,落實在每一節課,這樣,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㈥ 在小學教學中怎樣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古人雲:「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顧名思義就是運用響亮的聲音把語言文字念出來,它是一種言志傳神、負載豐富思想感情的口語表達藝術。一篇課文,要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精義妙理,體味作者的神思妙筆。
有感情地朗讀,往往能使一首優美的詩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加強朗讀指導,學生就能很好地領略文章中所體現的意境美、所反映的情感美、所營造的和諧美、所表現的音樂美、所富有的變化美,從而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趣味。那作為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呢?現在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適當地進行教師范讀
我覺得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盡管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學習,但並不等於不要教師教了。相反,接受性學習與自主性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你可能「讀得不好」,但你可以「讀得很認真、很動情」,這樣一來,學生在你的影響下也會讀得「很認真、很投入」的,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就更近了。
二、適當地介紹寫作背景
我覺得有感情朗讀應以學生的感悟為基礎,使學生做到有感而發,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感情朗讀這一目標。可我們現在的小學教材中有一些課文離實際生活還是挺遠的,我們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如果對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紹,想必學生是難以讀出感情的。如《第一場雪》,在學生眼裡雪可能就只有好玩而已,談不上什麼喜悅的成分在裡面。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盡管許多課堂上初讀、引讀、領讀、對讀、輪讀、接讀、齊讀等形式多樣、讀聲琅琅,可是就是感覺沒有讀出語文課的味道。這樣一味、單調地讀書,學生究竟獲取了多少語文素養?因此給學生作適當的背景介紹可以幫學生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再多讀、細讀,慢慢去咀嚼、品嘗。我覺得適當地將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一下介紹,要創設適時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用自己的朗讀自然地傳達出文本所要表達的感受,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提倡個性化的朗讀
為了達成「有感情朗讀」,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把xx感情讀出來」。這種要求顯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師將自身的感受強加給學生的。同一句話、同一篇課文要求學生讀出相同的感覺,顯然是不符合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使更多同學的朗讀達到老師滿意,老師們便在語速、語調、輕重等朗讀技巧上下功夫,課堂上這樣的話不絕於耳:「你把這個詞讀得重一些。」「讀得快一點就好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當然地裝腔作勢,甚至拿腔拿調。過分強調朗讀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朗讀也如此,可能不同經歷的學生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一樣。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只要是真心地讀、真情地讀即可)。
㈦ 如何指導小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朗讀課文,不管以何種朗讀方式,他們總會把課文從頭到尾一個一個字地念出來,而且聲音也會特別的響亮,有時甚至會把整篇課文猶如歌唱一樣唱完。低年級小朋友既有感情又能流利地把一篇課文朗讀完,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朗讀是一門藝術,既講究方法又講究技巧。朗讀課文不是單純地把靜態的語言變為有聲的語言,而是對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創造。聲情並茂的朗讀能夠起到鼓舞人、熏陶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的作用。我們學校的生源主流來自縣城附近的農村,學前教育普遍較差,加上地方方言的影響,學生的普通話普遍不好,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特別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教學上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那麼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朗讀成為學生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朗讀興趣是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的基礎。教師可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多鼓勵表揚學生的朗讀,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聲,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的指導、點評和表揚,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一旦成為一件學生很喜歡的學習活動,那麼就一定能喚起學生對朗讀的熱愛,朗讀教學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可採取多種朗讀方式。如:范讀、自由朗讀、領讀或分組朗讀,交叉朗讀,個別朗讀,開火車朗讀,角分色朗讀,男女輪流朗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教師的范讀最能感染和熏陶學生。只有教師那充滿激情的范讀,學生頓悟後的品讀,只有發自內心最真實情感的和最自然流露出的誦讀,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朗讀。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同時,老師的范讀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如何朗讀好課文,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同時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聽出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中去。特別像《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和《掌聲》等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課文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作者對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喜愛之情,以及贊美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美麗。而對《掌聲》這一課,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到小英前後變化的內在原因。為了突破課文的教學難點,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自己必須首先聲情並茂地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和熏陶學生,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真正樂趣。
二、要深刻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朗讀能力的高低,與朗讀者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緊密相關,只有對文章的思想內涵有了深刻的領會,學生才能發揮主體作用,朗讀時才能做到聲情並茂。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體驗、學習,也就是說學生是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但缺乏的是他們不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提取、模仿和重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引導。有的課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體驗,然而學生沒有讀出該有的情感,正是因為沒有找到讓學生體會的切入點。例如朗讀《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首先應使學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其美麗繁華和歷經百年滄桑,抖落掉歷史的塵埃,翩然回歸祖國。從而理解香港回歸是祖國經濟強大、國力增強的表現。從作者對香港美麗繁華的描述中,體會到作者對香港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熱愛香港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明白課文的中心思想,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就會收到更好的朗讀效果。
三、要掌握朗讀的基本技巧
朗讀的基本技巧有:如重音的處理、節奏的把握、語速的變化,句中,句末及段落之間的停頓等等。例如讀到《掌聲》中的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起來。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講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微笑著走下講台。,小英不再憂郁,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學校的舞蹈房這些語句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默默的、慢吞吞、終於、不再憂郁、甚至),然後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小英前後的思想變化是什麼原因?小英從原來的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到小英不再憂郁,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學校的舞蹈房這些話,才能體現出小英思想前後變化的原因。又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是兩篇十分抒情的課文,朗讀時應根據作者感情的層層深入確定關鍵句子的重音、節奏和語調,讀出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美麗。讀出作者對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再者,重點段落必須著重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准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課文的中心思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如課文《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以詩化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繽紛色彩,豐收景象和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准備過冬的情景。這是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與文本對話時,讓學生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語言美感受課文所描繪秋天的雨和秋天熱鬧非凡的豐收景象。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擬人句,然後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到秋天繽紛色彩的美麗和豐收熱鬧的景象,讀出作者當時對秋天景色的熱愛之情。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要流露出真情
朗讀作為一項語文教師的基本功,語文教師必須依據教材,根據課文的不同文體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指導既要講究朗讀方法,又要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和去感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全課的教學,充分發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富饒的西沙群島》、《秋天的雨》、《花鍾》等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就文體來說,課文中有詩歌、散文、故事、童話、寓言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如《花鍾》一課,著力謳歌了花的美,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花的一片熱愛之情。朗讀時,既要讀出花的外在美之美,又要讀出花的內在之美。只有當自己傾注了真情實感,才能達到美讀課文的境界。又如朗讀《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在讀的基礎上注意語音的停頓,語速緩急,語氣的變化,讀出春、夏、秋、冬各現情感的變化,從而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秀麗風光,抒發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感。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技巧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依據教學內容,抓住重難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節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彼此交融、互動學習的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㈧ 如何培養小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公認的從事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長期而穩定的重要作業。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教給必要的朗讀方法,能使學生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力。令人遺憾的是,學生在朗讀時存在著各種弊病。針對種種弊病,我們試圖分析這些弊病產生的原因,並結合朗讀訓練的基本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朗讀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小學生朗讀存在的常見弊病及成因分析我們「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公認的從事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長期而穩定的重要作業。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教給必要的朗讀方法,能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強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獲得言表意達的效果。令人遺憾的是,學生在朗讀時存在著各種弊病。針對種種弊病,我們試圖分析這些弊病產生的原因,並結合朗讀訓練的基本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朗讀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小學生朗讀存在的常見弊病及成因分析我們就小學生的朗讀作了一些調查,發現小學生的朗讀存在著以下一些常見的弊病:1.朗讀時「多字、漏字」;2.朗讀時「唱讀」;3.「一字一頓」,速度過慢;4.速度過快,無品味。我們根據學生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在朗讀時的注意力、預習時間、內容理解程度、停頓劃分等內容進行調查了解,從而歸納出這些朗讀弊病產生的原因。(一)朗讀時「多字、漏字」。1.注意力不集中,沒有仔細看課文。2.學生讀得少,不熟練。學生預習不充分,在指名讀課文時,經常出現種情況。(二)朗讀時「唱讀」。1.學生對感情朗讀的方法不夠理解,對聲音的輕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2.在低年級時養成的拖腔拖調的習慣沒有及時糾正。(三)「一字一頓」速度過慢。1.學生在朗讀時的構詞能力不強,導致語法錯誤。難以知道在什麼地方頓2.在低年級時養成用手指著讀的習慣沒有糾正。(四)速度過快,無法品味。1.教師在布置任務時,只求速度,不求理解。2.品味朗讀指導不夠。在成因分析的時候,我們覺得許多原因是肯定的,如朗讀時「多字、漏字」肯定跟學生讀得少,不熟練有關,碰到這些情況,我們就沒有再去用其他一些方法進行測量,這樣做,也許會影響到成因分析的科學性。根據朗讀弊病的成因,選擇相應的改進方法我們在設計改進方案的時候,對可能存在的朗讀弊病設計了以下幾種改進措施:一是端正學生朗讀的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讀、多讀」的習慣。二是充分發揮教師的范讀作用。三是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四是要求學生讀思結合,讀中品味。這四種措施我們是根據一般的朗讀指導制定的,根據學生不同的朗讀弊病,我們對症下葯,靈活運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一)朗讀時「多字、漏字」。為何有些學生在讀課文時出現「多字、漏字」現象呢?我們針對造成這一病的兩個原因採取了相應的法。其一,注意力不集中,沒有仔細看課文。對此,我嘗試用個人,小組輪讀和品評的方式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評」的效果最為明顯,學生在品評中須做到:動腦想,使思維處於一種緊張、興奮的狀態中;專心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動口說,使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品評朗讀能養成學生用心讀書的良好習慣,當學生個體朗讀完一個片斷或一篇文章後,不管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都應捨得花時間組織學生討論、比較,這樣學生會聽得很認真,特別會用心記,不但可以將他們所學的朗讀技巧用於評價別人的朗讀,而且自己朗讀「多字、漏字」的現象也會大大減少。其二,讀得少,不熟練。對此,就要注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比如在語文課前五分鍾開展朗讀比賽,每次兩人,每人兩分鍾,教師及時講評記分,一輪下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會大有提高,學語文的興趣也會更濃。(二)朗讀時「唱讀」。要防止或糾正唱讀,在學生的朗讀訓練中應做到:1.多作正確的范讀,或多放一些與課文相配套的朗讀錄音磁帶,讓學生模仿。2.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齊讀應安排得少一點,再少一些,我們藉助學生模仿力強,好勝心強的優點,採用各種方式的讀,如比讀、挑戰讀、請讀得好的同學領讀等,來激起學生朗的慾望,提高其朗讀能力,克服朗讀中「拖腔拖調」的現象,(三)「一字一頓」速度過慢。學生一字一頓地讀,是因為教師范讀太少,尤其是教師沒有通過范讀引導學生注意到句中大停頓與小停頓。要防止或糾正這一錯誤,我們採取以下幾種方法:1.在朗讀訓練中,引導學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頓與小停頓,即在朗讀一個長句時,主語與謂語。動詞謂語與賓語之間的停頓時間應稍微長一點,即大停頓,而修飾語與中心語(即定語與主語中心語,定語與賓語中心語、狀語與謂語中心語、謂語中心語與補語)之間的停頓時間應稍微短一點,即小停頓,當然,不要對學生講這些術語,應多作示範,讓學生模仿,而且這種方法不可過分機械地訓練,否則學生會把課文讀得乾巴巴,毫無味道。2.教師可採用范讀的方式來進行朗讀指導。通過「范讀」可以讓學生領會句子的停頓,重音及語調的變化,對於那些字數較多的長句子,「范讀」是最好的方法。3.我們教學生一點方法,學生能自然而然地讀出語氣語調來,比如讓學生動手劃劃詞,讀讀句子,隨後讓他們找找哪裡是詞與詞連讀的地方,劃出來,再讀讀句子。(四)速度過快,無法品味。學生朗讀速度過快,特別是在背誦課文時,速度尤其快,針對這一弊病的兩個原因,我們做到了以下兩點:1.在布置朗讀任務時,應強調朗讀的時間和朗讀的質量,不宜強調朗讀課文的遍數。2.加強品味性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課文邊聯想和想像,體會感情,品味語言,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們在克服學生朗讀弊病的同時,教師自身也得加強朗讀基本功的訓練。只有教師的朗讀水平高了,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正確地指導和點撥,才會對學生提更高的要求,還語文課堂一片朗朗的書聲。
㈨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進行朗讀指導
指導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門藝術。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情動於中而形於外。如果離開朗讀這一中介,學生很難走進課文,當然更談不上讓人物活起來。 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要求與方法:一、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過朗讀,把人物語言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讀出來。 方法之一: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和對話中的標點符號,從中體會人物的處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導學生讀《珍貴的教科書》中指導員說的最後一句話: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我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一開始,學生就讀得低沉無力了,省略號被忽略了。後來,學生明白了這里的省略號是因為指導員身受重傷,說話上氣不接下氣時,再讀,聲音就既弱又斷斷續續了。我經常提醒學生讀書要讀標點符號,因為它們也有表情達意的功能。 方法之二:啟發學生給人物對話加提示語,通過加提示語進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教《狐假虎威》時,有一位小朋友在狐狸說的老天爺派我來管理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這段話前面加了狐狸吹牛說的提示語。應該說他理解得不錯,但他沒讀出吹牛的語氣。我說:你這樣讀恐怕蒙不住老虎。如果蒙不住的話,你的命可就沒了!我這么一說,第二遍他讀得就好多了。這種啟發,讓學生進入角色。即透過全文,透過提示語和標點符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是最重要的。 二、讀出話外音 有些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是話里有話。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見周曄讀《水滸傳》馬馬虎虎,常常把這個人做的事,安在另一個人身上,便說道: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還有,一天吃晚飯時,魯迅說道: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都是話中有話。讀這些句子,要先讓學生理解話中之話是什麼,懂了,再讀。或者老師示範,讓學生看老師讀(讀這樣的話,表情特別重要),通過看老師讀,去體會話中的意思。一旦理解了,才能讀出話中話來。一般地說,這樣的對話比較難讀,但如果讀好了,也特別地有意思。學生會在讀中,在聽中,感受朗讀的魅力,感受祖國語言的表現力。 三、讀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朗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說話人的身份。如《驚弓之鳥》的魏王和更羸,《西門豹》中的西門豹、巫婆和官紳。身份不同,說話的語氣自然也就不一樣。指導學生朗讀《驚弓之鳥》,我提醒注意人物的身份,學生讀魏王的話就有了國王味,讀更嬴的話就有了大臣腔。有的小朋友讀魏王說的啊,你真有這樣的本事一句時,還用手做了個捋鬍子的動作。在他的想像中,他似乎真的成了魏王!這不就把人物讀活了嗎? 指導朗讀的另外一些方法:一、范讀老師的范讀,也是一種指導,而且是更現實、更直接的指導。但范讀要選擇好時機,一般不要在學生讀課文前范讀,這樣做,告訴的成份太多。當學生讀得不盡如人意時,處於憤、悱狀態時,我才范讀,即使這樣,也沒有強加於學生的意思。我總是這樣說:讓我讀讀看好嗎?我的范讀常常略帶誇張,以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對學生來說,正統不如卡通。好的范讀,不僅有指導作用,而且有啟迪、激趣的作用。所以,我備課首先備讀。實踐告訴我們,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教學方法往往也就隨之有了。 二、藉助錄像 由於學生的年齡、智力等方面的特點,加之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對於課文中涉及到的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的內容,要求他們與作者產生共鳴,完全投入到課文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中去,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以運用錄像這種聲形並茂的信息載體,讓學生進入形象的世界,使他們身臨其境,激起他們的朗讀興趣。 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中描寫五壯士壯烈犧牲場面時,作者情感的高潮全部集中在幾位戰士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口號聲上。當要求學生情感朗讀時,學生的處理方法往往比較簡單,只是單純的放開喉嚨,提高音調罷了,完全沒有讀出悲壯的感情來。於是,我上網選取《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幾個片斷,播放給學生看,當播放到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鏡頭時,學生們的情緒被感染了,完全沉浸在畫面所營造的悲壯氣氛中,由衷地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民萬歲的雄壯口號,語調慷慨激昂,情緒也久久不能平靜,從而完成了一次高水平的朗讀,並對理解課文內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藉助音樂 在朗讀中,配上合適的音樂也是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一個重要方法。音樂雖然不像錄相那樣直觀,不能造成視覺可見的圖景,不能敘述事件的經過,但是它最易激發人的情感,喚起人的聯想與想像。 如,在學習《月光曲》這篇課文中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這部分內容時,文中有一段文字相當優美的描寫,在短短的幾句話中,描寫了海面由平靜平和到風卷浪涌的變化。在教學時,我播放了《月光曲》中描寫這部分內容的音樂,學生從樂曲中很明顯地感受到了音樂由先前的舒緩寧靜,慢慢變成激越慷慨。他們彷彿親眼看到了灑滿月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