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問題如何提出

語文問題如何提出

發布時間:2022-05-21 15:31:49

A.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怎麼在課堂上教學生提問題

讓學生提出問題的前提,是要學生能發現問題,要發現問題,必須要教會學生學會分析、思考。

一篇課文,教師沒有講解之前,先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閱讀,有不懂之處記下來,然後提問給老師,求得正確答案。這樣做,學生肯定動了腦筋,不懂就問,問了,明白了就有收獲。


溝通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是否能夠說出重點,而在於能讓對方說出多少重點。面對不熟悉的人,想要讓對方打開心扉,並且營造出愉悅的談話氣氛,重點在於能夠提出一個精彩的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不僅能夠在 3 分鍾內就讓對方打開「話匣子」,更能夠讓我們從對方的回答中獲取有效信息。最好的成長方式就是經常和優秀的人交談,並通過提問這一積極行為來增強溝通能力 。

本書匯集了諸多名人的精彩對談實例,如黑柳徹子、村上春樹、手冢治蟲、斯皮爾伯格等人的訪談實錄,說明各種提問技巧,告訴你如何在實際談話中提出精彩問題,抓住談話的本質。還有作者獨創的「坐標軸思考法」,時刻保持「具體且本質 」的提問意識,讓你拋出的問題不再「無聊」。

只要你懂得如何提出好問題,那你跟誰都可以「聊得來」!

B. 語文課堂提問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一、填空題
1、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是: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2、《語文課程標准》提出,高年級「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3、鞏固識字的最好辦法是復現.
4、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
5、「對話」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就教學問題展開多向的信息溝通和多元的意義重構.
6、《語文課程標准》的設計思路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7、語文素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主要分為六個層次: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二是豐富的語言積累,三是熟練的言語技能,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五是深厚的文化素養,六是高雅的言談舉止.
8、課程資源從獲取途徑看,可以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網路化資源三大類.
9、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是: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准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10、《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11、「分解式目標」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每個維度根據實際情況羅列若干小目標.這種敘寫方式,思路清晰,具體明確,便於操作.
二、名詞解釋
1、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2、對話
「對話」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就教學問題展開多向的信息溝通和多元的意義重構.
3、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主要分為六個層次: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二是豐富的語言積累,三是熟練的言語技能,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五是深厚的文化素養,六是高雅的言談舉止.
「語文素養」另一種說法: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及相應的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4、生字復現
一種鞏固識字的有效辦法.讓生字在輕松的語言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中多次出現與學生多次見面,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目的.
三、簡答題
1、你覺得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最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答:最容易出現的主要問題有:(1)「合作學習」前期缺乏有素、到位的訓練;(2)課前安排時教師主觀性太強;(3)課間調控策略手段缺乏;(4)只從形式上組織「合作學習」.
2、口語交際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要注意問題有:自始至終注意民主、和諧交際氛圍的形成和保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互動交際的動機;雙向互動,發展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互動評價,促進學生良好口語交際習慣的形成.
3、新課程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
答:在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做學生課內外學習的組織者、督促者、引領人.做學生自主學習鼓勵者,合作學習的對話者,探究學習的先行者和參謀.
4、語文教育應重視哪些特點?
答:(1)應重視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的深廣性,學生學習反應的多元性;(2)注意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3)注意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識字、閱讀、寫作、口語、思維的影響.
5、低段的寫話教學與中高段的習作教學側重點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級重在激發興趣,培植自信;中年級重在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自由表達;高年級重在多讀書,廣見聞,善思考,有個性地表達.
6、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十分重要,你認為有哪些途徑?
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途徑主要有:(1)在語文教材中發現課題,與閱讀教學相結合;(2)在校園活動中發現課題;(3)在社會大環境中發現課題.

C. 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啟發。第二導學,讓學生再答、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教師在課堂中,直到山窮水盡還是解決不了,自主學習互動展示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兩個導學。 一、教學活動調控要靈活 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種理念,教學有沒有效率,又要考慮中等生及優等生的提高。 那麼、差三個層次,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課堂教學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的,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而對於後進後,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教師必須細細揣摩,使更多的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學習目標的制定必須兼顧好,我們盡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點撥,可讓優等生、學習目標要設定準確 學習目標的定位,對答案置疑辨析,學會運用語言。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是啟發學生思維,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撥出水平來,既要考慮班內差生的接受能力,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對知識融會貫通,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展示方案」的模式,學習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而對於那些後進生,而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學得好不好。在課堂中。 三,要避免一概而論,只有學生學到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直接體驗著學生自學成敗,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比如背誦課文,還是進行自學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要點到有用之處。第一個導學,並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要「點」「導」,課堂教學必定要以生為本,實現有效的、生生間。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 四,導到學生心裡去,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 二,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 另外,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互動策略,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充分體現了師生間。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造成兩級分離,使每個學生都有沖勁?我認為至少做好以下幾點。但展示時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課堂上、中,教師還要適時鼓勵,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讓他們循序漸進,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以學為本。當學生展示時;而籃筐太低了,只有通過「點」「導」的技巧與藝術,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不點撥、中等生背誦並理解運用,學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學。 在這個環節中。同樣、圖片,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它貫穿於課堂的始終。所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利於學生的發展,絕不能袖手旁觀,增加學生的想像力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高質量的互動。然後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再細讀課文,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多向的、自主學習互動展示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語文課來說。 總之。這時,就要對什麼是有效的語文課堂有一定的了解,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相得益彰,教師不引導,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我們由此得出結論。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題中做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我們在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打造高效的過程中應該做些什麼呢,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才能體現出高效課堂的理念及價值。根據因材施教原則。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就跟打籃球一樣,只要求他們讀熟就可以了、課堂展示要精當 課堂展示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自主讀課文。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使他們均有「成就感」

D. 語文老師上課如何有效地提問問題

1、首先自己要對課本內容完全把握,對所提問題也有所掌控。
2、要充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慾望,以吸引人的問話方式增加學生的好奇心。
3、多用啟發性,發散性的方式向學生提問。
4、善於鼓勵,對答好問題的同學怎麼鼓勵,對答錯的也要怎樣鼓勵。

E. 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問題

可見,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是何等重要。但是,縱觀我們的課堂教學,學生提出問題的情況卻令人擔憂:低年級學生提問題還算活躍,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提問題的人數和次數卻逐年下降。他們習慣了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講解,把自己當成知識的接受器。個別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即使有了問題也不願或不敢向老師提出。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意識到提問題是培養創新精神的起點,提問題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的重要性。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題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想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就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而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必須創設一種民主會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質疑問難的心理自由,幫助學生克服質疑問難的心理障礙,增強其勇氣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於質疑的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放下架子,和學生建立一種朋友關系。同時教師還要維護學生敢於問的熱情,不論學生所提的問題大或小、對或錯,教師都給予表揚、修改和指導,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大膽質疑 ,讓他下次還願意問。課後,教師還要和學生交上朋友,和他們談心,游戲,取得學生的信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民主是創造性思維的陽光、雨露和土壤,是培養和形成創新思維的基本保證。所以說,只有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學生質疑心理障礙才能逐步消除。 二、培養提問興趣,鼓勵質疑問難。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於熱愛。兒童有了熱愛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古今中外名人敢於提問的故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比如:愛因斯坦從小愛問奇怪的問題,最終走向科學研究的最高峰;瓦特觀察到當水燒開時茶蓋會被沖開,他問婆婆為什麼,後來經過幾百次失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這些故事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人類的每一項發明和每一項創造,都是以提出問題為起點的,從無例外。其次,課堂上想要讓學生樂於提問,還要為學生創設提問題的情境,營造發現問題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提問題的慾望,從而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1、利用課前預習,促使學生提問。教師在上新課之前,可以布置學生先預習課文,然後將預習中不懂的問題寫在卡片上,教師課前收集學生的預習卡片,根據學生的問題修改教案,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2、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因為學生之間比較熟悉、親近,他們的表現會更加自然、放鬆,提問往往不拘形式,他們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3、如果是復習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問,學生答。當小老師的學生,為了上好課,必然會認真鑽研教材,發現更多的問題,思考解決辦法,防止被同學問倒。而其他同學為了難住這位小老師 ,在課堂上的發言也更積極,也可能提出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刁難小老師,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思路也打開了。 三、教給方法,讓學生在讀不懂處質疑1、引導學生從題目生疑課題常常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題眼,往往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處生疑。比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我板書完課題後,讓學生對著課題提問,經過思考,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麼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我怎麼會離開自己祖國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到祖國?我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話的?這些問題正是課文的重點,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後再去讀書、自學自悟,相信不用費老師太多的口舌,學生就能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文章的主旨,學生的心靈也受到了震撼。讓學生自主提問,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學生知識的掌握,心靈和精神上獲得的感受要比教師的講解來得有效。2、引導學生從重要詞句入手生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一些關鍵詞語、難句進行質疑問難,深入探討,才能幫助學生准確地感知課文描述的情景,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教學《窗前的氣球》一課時,教師出示句子突然,一個紅氣球搖搖擺擺地飄了上來,在科利亞房間的窗戶前停住了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這個氣球是誰放上去的?他為什麼放氣球?科里亞看到氣球後會有什麼反應?解決了這幾個問題,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迎刃而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從課文中的標點符號入手質疑。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中有這么一句話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無常的海洋面前,人們只能‘望洋興嘆’。 學生問:望洋興嘆為什麼要加引號?這一問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人們對海洋的敬畏,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愫以及強烈的環保意識。總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教師順應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在學生最近思維發展內設計情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組織參與作用,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語文,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他們的潛能,養成學生敢問、善問、會問的習慣。(收藏)

F. 如何進行語文課堂提問

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
一、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意義。
語文課堂充滿了魅力,老師與學生的思想在這里交流,學生的知識在這里升華。就語文本身而言,語文課堂最能體現師生情感與思想的交流。而語文老師的提問是關繫到語文課堂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很值得研究。 當前的中小學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精神,讓學生學會提問和質疑。但這並不意味著否定教師的課堂提問,而是要追求一種有效的教師提問。有效使用問題連接了教師的期望和學生的反映,它將焦點由教師轉向學生,從而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弱化了教師的「上帝」角色和「萬能」形象。
能否有效使用課堂問題的價值重大:首先從學生方面看,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數量、質量、水平和學業成就;能促進思考,激發求知慾和探究欲;能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幫助學生組織他們的思想;能增進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能調節課堂氣氛,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就某問題相關的內容與教師或同學溝通交流的越頻繁,他們習得的知識技能也就越多,也能更成功的通過學業考試。其次從教師方面看,採取有效的提問能力,便於教師監控學生理解程度並提供反饋,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盡管有效使用問題有如此誘人的優點,許多教師似乎不能如我們所願的有效使用問題。大部分教師在提問時通常出現這些問題:給出一些與教學無關或模稜兩可的問題;一次提出多個問題;不知道如何回應學生的答案。
二、課堂有效提問的條件
1、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在提出問題時,教師必須對於提問所要達到的效果有一定的預見性。必須根據想要獲得答案的性質及對學生思考水平的要求來考慮「問題的類型」。所提的問題,要能聯系學生的實際,激起學生思想上的波瀾,點燃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你想要為下一個問題「鋪橋」,還是要啟發學生理解某一個概念,或者是引導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思考等等,都要有價值,有明確的目的。否則,根本起不到提問的作用。如有位老師講《劉胡蘭》一課時,在討論到劉胡蘭面對敵人金錢引誘的表現時,先問「金錢好不好」,再問「錢有什麼用」,然後展開長時間的討論,隨心所欲,游離了教學主題,這一個提問就沒有什麼價值。
2、課堂提問要有層次性。提問在明確目的之後,還要針對問題的實際情況和目的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在逐步引導中如剝繭一樣明白問題的實質,進而總結規律。如一位老師在講解《背影》時,先後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文章的題目是《背影》,那麼同學們說一下文中寫了幾次背影?」「哪次最好?」「你認為哪次「背影」寫的最生動?」「為什麼作者極力描寫背影呢?」「文中還寫了其他「背影」請你找出這些體現父子深情的句子?」這一系列問題很具有層次性,有效地引導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因此提問要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就是提問設計時,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階。設計問題,?必須在問題的難易度上下功夫,讓人人有思考的機會,個個有答問的條件,每個學生的答問都能顯示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正如特級教師錢夢龍所講:「先問一些比較易懂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然後逐步加大難度。這樣,同學們就好似登山一樣,過了一個高峰,又有另一個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於是他們登高的興趣會越來越濃,課堂氣氛也就越來越活潑了。」因此,課堂提問的層次性是非常重要的。
3、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要想使問題變得有效,問題必須具有啟發功能,要求學生「探求」或思考他們正在學習的內容並「組織」答案。這意味著教師要避免問一些只有唯一答案或修飾性的問題。那些可以用對錯、是非等簡單回答的一類問題,會讓學生不必探求課堂內容就隨便猜一個答案來搪塞。即使學生在回答簡單問題時會主動地去探尋他們所學的知識,他們仍然只是在「選擇」一個答案而不是在「組織」一個答案。為了讓學生創造出更加深邃、精確的反應,教師可以重組一下這些問題,以期使其具有啟發價值。提問是為了啟發學生動腦,現代的教育不是「奉送」知識,而是讓學生去「索取」知識。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要使學生達到「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斗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師的責任就是將教材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揭示出來,開啟學生的心扉,使他們獨立思維,深入學習,以嘗試成功的喜悅。同樣老師在講解《背影》時,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我們在重讀「穿過」,「跳下」,「爬上」,這些詞時,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重讀呢?」學生答到:表現父親買橘子顯得費事。進而教師接著問:文中的「三布」寫出了父親家境慘淡,那麼家境如此慘淡父親還想著為兒子買橘子,體現了什麼?這個問題就很有啟發性。學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4、課堂提問要具有廣泛性。如何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教學活動是獲取學生答案階段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因為這是學生課堂參與的絕佳時機。德士馬等發現,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生課堂參與機會的次數和回答問題的次數相關。提問的一個目標就是幫助教師監控學生的理解和參與情況,衡量教學成功與否,所以教師必須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對問題做出反應,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回答的平等機會。有效的提問應該是問一個問題,暫停,以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思考並產生答案,然後選一個同學來回答,特別是沒有自願舉手的學生。但是,多數教師還是讓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這就導致了問題的不公平作用和回答的不平等機會。為了保證問題發揮平等的作用,讓每個人都有課堂參與的機會,教師可以用些叫答技巧。比如教師可以在每張小卡片上寫下每個學生的名字,然後隨機抽一張卡片來讓學生參與,這樣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和教師交流並取得成功的機會,並且也為教師提供了掌握學生是否理解所學知識的機會。同時為了維持他們對課堂的參與,要讓所有學生都保持警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被叫到,變一下叫答模式以隨機叫學生來回答下面的問題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5、教師的態度要平等。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總是高高在上,而要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居高臨下的提問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距離感,甚至畏懼自己的回答會不會令老師滿意,會不會遭來同學們的譏笑,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應注意自己語言措詞及語氣語態,要有一種親和力,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才能同學生進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學生也才會放開一切思想的顧慮,走近老師的思維中。放飛自己的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但提問中無論學生的回答滿不滿意,都應盡量避免言語的刺傷、態度的輕慢,應充滿激情,充滿賞識、充滿期待。耐心傾聽和接納學生的不同意見,巧妙的因勢誘導,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語文課堂進行有效提問的措施。
如何有效的提問,才能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呢?這需要老師對語文教學的目標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需要老師深刻理解教學大綱,理解語文教學的任務。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進行有效提問呢?筆者有幾點認識供參考。
(一)設計問題在內容上要深刻,緊扣教學任務。
1、設計問題緊扣主旨,緊扣中心——便於理解課文。例如我在講授《變色龍》時,設計了這樣三個問題:課文為什麼要以「變色龍」為題?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變的呢?除了「變」這個特點外,奧楚蔑洛夫有沒有始終不變的思想或行為?這三個問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學生明白了這些問題,也就明白了主旨。有個學生這樣說:「「變」字,表現了警官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點是「看風使舵」, 警官奧楚蔑洛夫始終不變的是欺負權勢和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課文開頭寫奧楚蔑洛夫穿過廣場,「他身後跟著一個火紅色頭發的巡警,端著一個篩子,盛滿了沒收來的醋栗。」由此可見,奧楚蔑洛夫倚仗自己的權勢,從中剝削勞動人民。再有,當他得知狗是將軍家的時候,他一反剛才的嘴臉,說道:「說不定這是條名貴的狗,可要是每個豬崽子都拿煙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毀了。狗是嬌貴的動物……你這混蛋,把手放下來!不用把你那蠢手指頭伸出來!怪你自己不好!……」言談話語之中,流露出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蠻橫。可以說這位學生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奧楚蔑洛夫警官對待窮人欺壓,對待富人奉承、獻媚。他這樣變來變去始終為的是自己,對自己怎麼有利就怎麼變。效果非常好。
2、設計問題要從小處入手,從詞語入手——便於學習語言。語文課堂離不開語言,文章的美麗是通過一個個詞語實現的,分析好詞語,就可以抓住要害。換句話說,詞語分析可以作為分析文章的一個突破口。魯迅的《孔乙己》,文中有多處出現「笑」字,這個「笑」字實際上是作者精心構思的「文眼」。抓住這個「笑」字設疑提問,就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分析詞語,還會使學生加強語言學習的能力。在講授《紙船-寄母親》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作者在詩歌里用「舟」而不用「輪船」? 有一個學生回答:「在古代,舟就是輪船。我認為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另一個學生卻說:我不同意。輪船很大,表達不出詩的意境。我就問:為什麼舟能表達出來呢?這位學生回答:因為「舟」能給人一種很渺小的感覺,讓人感到海上的飄搖不定,讓人感到作者的孤獨惆悵。輪船表達不出這種美感。而且「輪船」在語音上也沒有「舟」的美感。如此深刻的感悟體現了學生對語言的賞析能力。
3、設計問題要緊扣社會現實問題——便於關注現實。在講解《觸龍說趙太後》一文時,我引導學生鑒賞了觸龍高超的諷諫藝術之後,提了這么一個問題「在觸龍勸說趙太後的話中,哪一句最能指導我們今天的父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應當說是父母教子的一個特例,卻反映了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做父母的總想為子女把一切都安頓好,到頭來卻害了他們。藉此,我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談談他們的所見所聞,學生們談了不少父母教子的例子,有的甚至還聯繫到了自己的父母。最後他們一致認為:父母之愛子,的確得「為之計深遠」,作為學生更不能依賴父母,要培養自己自立自強的品格,這樣才能接受未來社會的挑戰。
4、設計問題可緊扣發揮學生想像力——便於拓展思維。設計一些要求學生發揮想像力得出獨特答案的問題,例如:「小姑娘後來怎麼樣了?」「路瓦裁夫人還會去參加舞會嗎?」「如果你是蔣干,怎樣回答周瑜的問題?」「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燈的故事?」回答這類問題必須運用想像力和聯想力,通過創造性思考,才能得出答案。這類問題的答案是開放性的,其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創造性地思考課文。這類問題也是全班任何一個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能促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二)、設計問題要講究策略。
1、巧妙利用矛盾。對立的事物都是互相排斥的,人們碰到這種情況時,容易引起思考,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提問式教學中可以抓住課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學生理解課文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矛盾,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如魏巍《我的老師》一文中,寫蔡老師從來不打罵我們,為什麼又寫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又打了呢?又如《本命年的回想》文中有這么兩句話:「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佔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賞心悅目,捨不得吃。可是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不願放下筷子。」教師可以提出:既然「捨不得吃」,卻又「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兩者是否矛盾?這一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通過思索會明白:「捨不得吃」是因為臘八粥太珍貴、太可愛、太好吃,出於珍惜、儉約、好日子要細水長流的心理,從而捨不得吃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也是因為「太好吃」——吃起來就忘了其它,怎麼吃也不過癮,吃了還想吃。這兩句話看似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它們是統一的。這種寫法使人感到真實可愛,富於情趣。學生弄懂了這兩個句子,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抓學生的「興趣點」。設計問題要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講三味書屋的教學方法時,就可這樣問: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在學習環境、教課先生、學習的內容上各有什麼不同?作者嚮往的是哪種兒童教育?你對這種教學方式認同嗎?這樣提問,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積極尋找答案。
4、善於利用比照。精心設計以組織「比照」為目的的提問,以整合教學內容。? ①閱讀餘光中的《鄉愁》和席慕容的《鄉愁》,說說你更喜歡哪一首。? ②蘇軾的《浣溪沙》和晏殊的《浣溪沙》這兩首詞都是抒發的感情又有什麼不同。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說說他們不同的地方。? ③《南園》和《十一月四日風月大作》都包含愛國憂思,但在格調上有所不同,試做比較。故意出錯法
5、經常利用「出錯」。在學生回答問題都不積極主動的情況下,老師有意說錯一個答案,故意寫錯一個字,有意引起學生注意,挑起戰火,引導學生搶答。如教學《扁鵲見蔡桓公》中「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這個句子劃分節奏時,我劃分成「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我剛在黑板上寫好,學生差不多是群起而哄之,很多學生都來糾正我的「錯誤」,一個學生剛說完,另外的學生馬上站起來講他的理由。教室里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尤其是在講字詞時,用故意出錯法會讓學生牢牢記住這些字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在寫的時候要注意
總之,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採用問題教學法,其課堂教學過程實際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目標所要求的。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採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從而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順利地向前推進。而且,問題教學法對於改革和優化課堂教學,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只要積極實踐,努力去做,無論何種基礎的學校和師生,其課堂教學都會收到實效的。教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應該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歷年,注重提問的開放性、合作性、民主性、過程性,不管進行摸索,就一定會有所成就,語文課堂也一定能煥發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G. 小學語文如何精心設計問題

一、課堂提出的問題,課前要根據課文內容通盤考慮,做到環環相扣。
在上語文課之前,除了要鑽研教材,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教學目標外,還要在師生互動環節的提問上做通盤的考慮,既要考慮把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成一個一個的問題,又要做到問題與問題之間有一定的銜接,一定的梯度,使整節課渾然一體,扣住學生的心弦。

這就是心理學上認為的目標的定向。如果問題是一忽兒東一忽兒西,學生的思維不能集中到一個點上,很快就會失去興趣。一旦學生對問題失去了興趣,課堂氣氛又怎能活躍起來呢?

課前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上設問。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課前設計教案時可以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做到問題環環相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再見了,親人》一文,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親人指的是誰?再見了親人是誰說的?志願軍把朝鮮人民當作親人,可見情誼非常深厚,課文是從哪些段落表現他們情誼深厚的?通過三個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從整體上看清了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的深厚情誼。

二、課堂提出的問題應簡明扼要,切忌繞彎子。
語文課堂提問與其說是一門技術,倒不如說是一門藝術。因為漢語言文字實在是太豐富多彩了,同樣的意思可以用多種不同的語句表達出來。而語文課堂提問卻應該簡潔明了,少用專業術語和繞彎子。有時本來很活躍的課堂,因為一個問題問得不當,學生沒有弄懂意思,往往氣氛很快沉悶下去,教者可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不知什麼原因。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萌芽。因此要對提問進行巧妙地設計,使思考不再是學生精神上的負擔,而是一種身心上的歡樂和享受。

1、在關鍵的內容上設問。

所謂關鍵的內容,是指對全篇課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詞句和章節。抓住這些內容設問,往往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對理解課文、體會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一個蘋果》一文時,可以選取課文中蘋果的來歷和經歷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蘋果出發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2、在內容的矛盾處設問。

不少課文在內容上會有些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實這正是作者落墨的著力之處。在這些地方提問,往往可以引導學生把課文理解得很深,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挑山工》,為什麼挑山工所走的路比遊人長一倍,而所用的時間卻並不長?在這里設問,能夠造成學生思維的起伏跌宕,讓他們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

3、在內容的重復處設問。

不少課文,作者運用了重復的修辭手法,以強調某種感情的強烈和深沉。在這樣的地方設問,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分析體驗作品的感情內涵。如《林海》中,「感到親切、舒服」出現了三次,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這種感情的?又如《燈光》一課中,「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
三、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在語文素養方面對學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們在語文課上,不但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上要設計提問,還要在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思維上提出一些問題,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發展,在思維上也有所拓展和提升。

一些課文會在結尾處設置懸念,讓學生展開想像。這時教師可以在內容的拓展處設問啟發學生想像,促進學生的思維。如《凡卡》一文在凡卡睡熟並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像一下,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凡卡的信,他爺爺能收到嗎?他的信如果落到老闆手裡後,其命運又會怎樣?凡卡如果逃了出來,是流浪還是去找爺爺?通過這些問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另外,在實施課堂提問時要使所提出的問題簡明清晰,讓學生明白老師在問什麼,自己要怎麼做,並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解決問題。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獲得一定的教學反饋信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所做出的總結、評價或指導使學生對自己的理解認識獲得一定的反饋信息,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並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系課文去進行判斷推理,從而獲得新的知識。

H. 我們在學校里學語文,到底該如何向老師提問。

語文包括的范圍很大,一般不好提問題。一般要是提問的話只能是漢字的拼音、成語之類的。再者就是一段語句的修辭手法。還有就是文言文的通假字、古今異義等。一般都很少提問的,多翻翻詞典,字典。你不會時,不出差錯的話其他同學也不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很把題目摘出來在課堂上集中講了。

I. 在語文課上如何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吳艷華呢?這是我和我的同組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現在我們的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中心」。既然是以問題為中心,所提出的問題就必須是能貫穿全文能體現課文的思想內涵,那麼該如何提出這樣的問題呢?我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我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只要我們做到多讀與善思就行。多讀就是多讀教材,教參。由於平時工作量大,很少有時間把課文認真閱讀,只是在上課前把課文讀一遍,了解個大概就開始給學生上課,提出的問題泛泛。這樣的結果是學生對文章挖掘不夠,理解不深刻,囫圇吞棗。要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要多讀教參,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教學時的教學建議等,讀課文要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與要表達的思想,並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做上記號,藉助教參弄懂句子的含義,還有哪個句子、詞語需要解釋、造句,哪些句型需要講解並做練習等。然後再根據全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把剛才做記號的詞句做重點分析。勤思就是遇到課文中不理解的教參中也沒有說明的地方要多思,要有一個大語文的觀念 ,不能就教材、教參而學習語文,教參沒有說明的地方就不講了,作為教師,要圍繞課文認真分析,可以查閱資料或與同事切磋,把問題弄清楚,給學生講明白。這樣就達到了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目的了。

J. 怎樣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有效提問

我認為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是檢驗學生對文本解讀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古人曰: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有效的提問和理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問必須具備目的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目的性即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步步展開。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 針對性即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必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假如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就會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問題太難,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老師應因人而宜地設計問題。 激勵性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一、提問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二、所提的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問過程中必須有恰當的及時的評價。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呢? 一、把握提問的「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萌芽,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善思的目的。老師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有思考性,就必須對文本進行細細地解讀,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點」。所謂提問的「點」,就是教師應該在什麼地方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提出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是老師的一種教學行為,它包括發問(教師提問)、候答(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叫答(教師叫某個學生或學生小組回答問題)、理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這幾個環節。課堂提問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問倒學生。老師提問時,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心理特點,恰當把握提問的「度」,做到張弛有度,難易適度。 為此,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於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恰當地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當學生答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哪裡,不滿意又在哪裡?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好在哪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麼改?」「如果是你,應該怎麼答?」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
教師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復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贊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於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勤於思考的習

閱讀全文

與語文問題如何提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