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指導學生語文活動記錄

如何指導學生語文活動記錄

發布時間:2022-05-22 16:02:52

❶ 如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先說一個例子:高二語文組王海娟一節語文課結束,我經常這樣捫心自問:在這節語文課中,我的學生們學得幸福、快樂嗎?他們能正確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嗎?能深刻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嗎?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說: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有效嗎? 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教學的源泉。有效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收獲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這里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僅僅指教師的教,還包括學生的學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可以說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陣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核心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繫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那麼,我們如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一、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條件。 正如於永正老師所說,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其實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如果備課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我們花氣力研究備課實際上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我認為備課的研究應比教學其他環節的研究更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實施有效備課。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這堂課會有哪幾項活動,怎樣安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而且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學會事後備課,就是進行教學反思。通過閱讀一些教學著作,發現很多特級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反思。怎樣把課前備課和課後反思相結合,是我們要進行研究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創新。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關注學生的發展。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但有很多課仍然是先教師講,然後要求學生配合教師。例如,我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體會作者描寫的園林美圖,學生很快找出了一些美麗的景物,然後我便按自己備課的教學思路,來概括園林獨具特色的特點,卻忽略了學生自己對於途中風光的體會。那麼,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這是一個基本的問題,是我們應該一起認真研究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其創新思維的發展才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同時,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思考的多樣性,尊重學生思維綻放的火花,要始終把學生放在心裡,也就是說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效使用教材,加大學生的發展力度,增強教育的責任心,增強教育的服務意識。教師一方面要盡可能的豐富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夠為學生提供主體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活教材,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使自身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真正起到身教勝於言教的作用。二、加強學生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條件。 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於強烈的認知沖突,並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例如,我在教學《尊嚴》一文時,先讓學生感知傑克遜大叔和年輕人的情感變化,感受年輕人既虛弱又堅定的語氣是因為什麼,年輕人為什麼不肯吃東西,然後再讓學生帶著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在讀後,基本上都能體會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脈絡。所以,不斷的強化和拓展學習活動體驗,有利於為後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同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學更加開放和對話,讓課堂成為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在生動的信息背景下進行思維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維成果。如學生在寫作時,都想到了可以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顯得生動、形象,但很多學生的比喻都天馬行空,不貼切實際,於是,我便悄悄地引導學生去聯系生活,用生活中較常見的物體作為比喻、擬人的對象,這樣就使文章顯得更為生動、形象,可讀性、精彩性也增強了不少。當然,在課堂中,我們還應該強化學生的個性化的體驗。引導學生去努力質疑,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民主的對話,在沙龍式的課堂思辨中不斷擦出創新的火花,在有價值的課堂論辯中使學生成為有自己思想的學生。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目前新課程倡導的新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三種基本的學習方式。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對課堂教學有了重新認識和定位,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理念之一用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行為,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講,它的意義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嘗試著在課堂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大大增強了,但此時,教師的引導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的自控能力及目標明確性較弱,正確的引導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當然教師的引導應著眼於引,不可操之過急。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習方式的作用,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1、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個體與小組之間的關系.
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課堂教學,更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就學生個體及小組的學習品質、態度、方法和習慣的培養,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一切由教師包辦;教師的作用也僅不是對個體學習、小組學習內容的重復。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要實現學習方式的價值,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入手,最終達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職的目的。在個體學習中疏通文章的含意,落實掌握字詞,解決基本問題,記錄疑難問題和學習感受,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基本知識的檢查,經驗心得的交流和對個體學習存在問題的解決,並提出新的問題,然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共同解決,使個體、小組、教師的經驗認識、智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交流、提升。2、處理好文本與生活的關系.
生活即語文,語文教學應樹立大語文觀,這里有兩層含義:從課文角度看,缺乏生活體驗的學習只是獨立於「人」之外的簡單認識;從語文綜合性的設計看,更加關注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里學習語文,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如《將心比心》、《以誠待人》等。只有把語文同生活聯系起來,語文才更能體現出人文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意義,語文課堂方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但這一切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培養,所以,在課堂上要加強生活意識的培養。 在有效性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明白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將對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第一,教師角色:由「傳授型」向「研究探討型」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師強調「齊步走」、「滿堂灌」。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教師的基本職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利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實施,不利於因材施教。教師如果不能實行由「傳授型」向「研究探討型」的角色轉變,那麼他就無法承擔新課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無從做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教學方式:由「傳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耳口相傳,是我國語文教育沿襲已久的主要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無視學習是主體的活動過程,它也與當代的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實相去甚遠。今後的語文教學方式必然需要發生相應的變革,即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的趨勢。 所以,在新課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起到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習參與的作用,教師必須自然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小組和班級中去,在教學環節和細節中找到適合新課程學習方式新理念的形式和方法。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是語文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文本是我們主要的教育內容,我們的教育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覺得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教師用智慧的語言將學生、文本及教者融合為一體的。所以我相信有效與智慧是共存的,有效的課堂會時時閃現智慧,智慧的課堂也會處處彰顯有效。語文教師也許都懷有著夢一般的希望,都懷有著海一樣的廣闊,我們要做一名充滿智慧的引領者,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些有效性,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些快樂和美麗吧!

❷ 怎樣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開展語文教研活動的方法:

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

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

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

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

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

三,個性修改制度化

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

教研工作的意義:

教研工作是學校教學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另一種的教學形式,也是學習、交流經驗的方式,「他山之石可攻玉」。教研活動可以相互學習並借鑒別人的經驗、理念、教學方法,從而在教學實踐中去改進自己的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有時候對某一問題,通過交流會使我們彷彿有豁然開朗的清爽之感覺,這樣在學習、交流、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

❸ 教研活動記錄教研內容活動主題語文復習課如何上扎實

時光飛逝,一個學期即將結束,總復習又成為我們老師的工作重點。
作為老師,我們把期末階段的總復習都看的很重,每天又是考卷,又是評價,又是後進生的輔導。真是搞的學生整天埋在題海中,教師也沒有半點喘息的時間。那麼,語文復習課如何上扎實?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復習?復習的意義是什麼?
(一) 復習的概念
復習就是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避免遺忘。
(二)復習的意義有三點:
1、復習是一種強化。
課堂上教師講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學完之後就能記住和理解的。復習則是一個克服遺忘、強化理解的過程,復習的越及時、越連貫、越系統,學過的知識就鞏固得越扎實。
2、復習也是重新學習。
學生在復習的時候,可以把平時學到的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完整化。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由於受時間和課節的限制較為零散、雜亂,通過復習可以把許多知識系統化。另外,復習也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重新認識,從這個角度講,復習也是重新學習的過程。它也可以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
3、復習可以彌補教學的薄弱環節。
教師平時沒有講明白的地方或者在某個環節出現疏漏,通過復習可以查缺補漏,使薄弱環節得到加強。
我們明確了復習的意義後,知道期末的總復習時間長、任務重、要求高,所以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指導復習工作,將復習落到實處。
二、制定復習計劃。
如何才能將復習落到實處呢?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制訂復習計劃,認真備好復習課,精心設計教案,研究復習方法,提高復習課質量。
(一)在制定復習計劃之前,要做到三學習三理解一分析:一是學習《課程標准》。對《課標》制定的本年級的各項要求,要了如指掌:理解其中的每一項標准、尺度、重難點。如:知識要點、能力考查、閱讀的項目、寫作的要求、口語交際的要求。二是學習《克拉瑪依市小學語文期末考試評價方案》。理解《考試評價方案》中的評價項目、內容及方式。三是學習教材及教師用書。理解作者的編排意圖,理解每一項知識與新課標的關系。從教材整體性出發,按知識體系或按章節單元,抓住重點與難點,考慮復習目標,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性把握,進一步對重點與難點知識進行加深與拓寬,從多層次、多角度認識重點與難點知識,以求解題時不會遇到大的障礙。一分析:分析學生的學情,依據學生實際。所謂學生實際就是對學生的認知和能力要了解,對學生的求知心理特點要掌握。既要研究學生的群體,又要研究學生的個體。尤其要對基礎好的和基礎差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目標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各有所得。實際教學活動中,就某一節課的目標而言應有所側重,不要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要有計劃地將課堂復習目標重點定位在認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從而保證學生整體素質的協調發展。
(二)制定復習計劃。復習計劃可制定為先系統復習後歸類復習。
1、系統復習。一天一單元。對本單元課文逐課進行復習。復習期間一天至少兩課時,等一課時可進行精讀課文的復習,第二課時進行略讀課文及學習園地的復習。復習要有側重點,重點課文可多用些時間,非重點課文可少用些時間,可自行調控,把時間安排好。
2、歸類復習。在系統復習之後應留有三到五天的時間進行歸類復習,將本冊書的知識點進行歸類梳理。
在制定復習計劃時,要合理安排時間:共有多少復習時間?有哪些復習內容?每天復習哪些內容?時間夠不夠用?學生每天應達到什麼目標?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老師在備課時就可以一、先定復習目標,這一天的教學任務是什麼,要讓學生達到什麼程度。二、把這一天的復習內容進行羅列,每一課時進行哪些內容,重點復習什麼內容。三、復習反饋:今天的復習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好哪些掌握不好,如何彌補?哪些學生需要補課等等。
達到目標的學生今天的任務完成,可不布置家庭作業或給這部分好學生布置些提高作業,如課外閱讀等。未達到目標的學生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課。(例舉一個復習計劃的例子。)
三、明確復習內容掌握復習方法。
(一)、系統復習。內容為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學習園地。
1、精讀課文主要以生字詞、背誦、本課知識點(課後習題、作者及時代背景、對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預設閱讀習題)為主。
生字詞:以《語文教師用書》學習目標中給出的詞語為主,可採用課前預習(明天要復習第一單元的內容,今天晚上的家庭作業就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復習這部分內容,老師第二天聽寫、默寫,全對的同學可以不寫家庭作業或發小紅花進行獎勵等等。)上課前五分鍾聽寫本單元的詞語,低、中年級由老師批改,高年級可讓學生同桌互批下課訂正。對聽寫中普遍存在的錯字,老師一定要在全班進行強調,找到識記和區分這些易錯字的方法和竅門。
背誦:要求背誦的部分,除讓學生會背,老師可出一些按課文內容填空的試卷讓學生練習,從而達到不僅要求學生會背還要會寫。可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在學生熟背的基礎上留五分鍾時間寫,一次寫的內容不易過多,對填寫中錯得多的字也要進行集體訂正。
本課知識點主要包括:課後習題、作者及時代背景、對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預設閱讀習題等
課後習題:這是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可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復習鞏固,重點題可布置成課堂作業。除課後習題外,本課還有一些知識點,老師在課前一定要認真研讀教師用書,把本課的知識點羅列到教案上,課上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對於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老師可多化些時間講實、講透。
「對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預設閱讀習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前認真備課,結合本單位的重點課文及訓練重點進行分析,預設一些題型讓學生用學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訓練,從而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如:三年級上冊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可從春、夏、秋、冬的描寫中任選一段,讓學生說說作者都描寫了哪些景物?為什麼要寫這些景物?從而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當然,在制定復習計劃時,各年段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一、二、三年級以基礎知識為主,四、五、六年級以作文、閱讀為主。
2、略讀課文則以課前預習的內容為主進行復習。對於略讀課文中的一些段落也可進行閱讀訓練。
3、對本單元語文園地的復習不要局限於一道題的內容,而應對這些題進行拓展,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三年級上冊語文學習園地四中:「我的發現」旨在引導學生從音、形、意上對形近字、同音字的區分,在復習完園地中的這四組詞後,可布置讓學生自己找音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進行組詞,看誰找得最多給予表揚和獎勵。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背背」是關於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農諺歌謠,在復習了這部分內容後還可讓學生背背自己在課外學到的有關農諺歌謠。對於習作的復習,重點復習本單元的習作要點,特別是在本次習作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重點講解,對於本冊書中的重點習作(六年級上冊中的讀後感),如有時間可出一道類似的習作題目讓學生練習,但一定要在課上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如40分鍾),以檢查學生對這類習作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寫作速度。寫出的習作老師要進行批改講評。口語交際的復習以回憶口語交際課的過程為主。有可能以作文的形式出現,也有可能以寫話的形式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平時的教學一定要扎實。
(二)歸類復習。(以下所列復習內容是六個年級的綜合,老師們可根據自己年級的教學要求進行選擇。)
歸類復習分四部分進行:基礎知識、閱讀、習作及綜合練習。(重點把握語文學習園地)
1、 基礎知識:以拼音、字、詞、句的復習為主。
1)、拼音:能運用拼讀音節的辦法,讀拼音寫詞語或句子;整體認讀音節;大小寫字母(查字典的方法體現)。重點練習「看拼音寫字、寫詞」。
2)、字:理解字義;辨析學過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教材中用中括弧括出的多音字為本冊書中應掌握的);兩種查字典的方法(音序、部首);掌握生字的音、形、義,重在培養學生查字典的能力及理解多義字的能力;還包括寫字的訓練,如根據結構寫字,照樣子寫字等等。
3)、詞:正確讀寫學過的詞語,包括聽寫或、看拼音寫詞語(一二年級老師可出一些看拼音寫詞語的試卷讓學生練習,中高年級教師可直接聽寫詞語。);詞的歸類、搭配,如:寫出AABB、ABB等形式的詞語、補充片語(( )的湖水、高興地( ))等等;常用成語;反義詞、近義詞。這部分內容以課後題和語文園地中出現的詞語訓練的類型進行歸類復習。詞語的復習要強調詞語的理解和運用,並注意積累。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運用詞語的能力(如:造句)。
4)、句:以積累為主。包括課內外古詩、名言警句、對聯、諺語等的積累;詩歌和名篇作者的積累。以本冊學習園地中出現的讀讀背背及其拓展為主要復習內容。
5)、標點符號:常用的標點符號(以本年級段應該掌握的標點符號為重點,還有一些重點課文中的標點符號的使用)
2、閱讀。閱讀包括按課文內容填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
1) 按課文內容填空包括本冊書中要求背誦的篇目(也包括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這部分的背誦建議學生背優美片段,不要只背最短的內容。)
2)閱讀。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於平時的教學中形成,復習只能是一個加強、提升的過程。所以復習的重點不是放在怎麼讀,而是放在怎麼審題、怎麼解題的方法上。如:在做閱讀題時先要求學生把短文讀一遍,大體知道短文講了什麼內容,再讀讀短文後面的習題,帶著這些問題把短文再讀兩遍,然後再動筆答題。在答題時要注意格式:問答題要寫答,回答問題要完整。在做每一道題時,要求學生審清楚題目要我們做什麼?怎麼做?
教師可根據教材出一些閱讀題或從學校定的試卷中選擇一些閱讀篇目,多讓學生見各種題型,在做之前先教給學生做題的方法,再讓學生當堂完成,當堂分析、講解,以提高復習效率。做一道題有一道題的效果。盡量不要讓學生帶回家完成 對於錯得多的題不要只講答案,一定要講方法,讓學生知道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思考?為什麼這樣回答?如: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的題,可用換詞、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來做。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3、習作。習作的復習應以方法為主而不應以寫為主。
首先復習如何審作文題目。拿到一個作文題目至少讀三遍:一讀想想這次習作讓我們寫什麼?二讀看看有哪些具體要求?(可用線畫出並標1、2、3)三讀看有沒有遺漏的要求。
其次是對本冊教材中的八篇習作進行認真分析、總結,列出簡單提綱,我以三年級上冊為例,這八篇作文分別是:
1寫你在課余參加的活動或課余發生的事
2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4寫觀察日記
5寫在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資料
6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
7編童話
8自由作文
老師對這八篇作文要進行認真分析、總結,列出簡單提綱,指導學生在遇到這一類習作時知道從何處入手去想、去寫。如第一篇是寫事的習作。寫事的習作可分三大部分:
1、事情的起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略寫)
2、事情的經過(作為重點來寫,抓重人特的語言、神態、動作來寫)(詳寫)
3、事情的結果及自己的感受。(略寫)
這樣一來不管是寫什麼事(快樂的、難過的、還是課余發生的事、在學校發生的事等等)學生都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最後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復習。以五年級上冊為例:「綜合性學習活動」習作提綱:
遨遊漢字王國
-------------記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1、交待活動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活動主題。
2、描寫活動過程。(詳寫)(分階段定主題、小組訂計劃、分工收集資料、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匯報會)
3、先取活動中印象最深的一到兩項內容談感受。
4、總結參加本次活動的收獲。
習作和閱讀的復習也可放在復習開始,這樣對後面的閱讀、習作的復習起一定的指導作用。
4、綜合練習。主要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做一些綜合性的試卷,但要在課內完成,老師統一閱卷,對試卷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進行記錄,在分析清楚了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之後,再對試卷進行講評。老師在講評試卷時一定要對每一題的問題、這些問題出在哪些學生身上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評試卷時才更有針對性。在講評試卷時老師應該注重方法的指導,聽了一位老師的試卷講評課,老師就特別注重方法的指導,課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對試卷中的知識和試題進行評價,在學生的評價過程

❹ 語文教研怎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活動記錄

"作文真難!"這是小學生的普遍反映。作文到底難在哪裡?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筆者發現,小學生作文之所以這么"難",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小學生缺乏寫作興趣;二是寫作素材平時積累不足。為此,本人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對作文教學進行了改進。

一、培養興趣,加強平時訓練。

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 "可以說,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的內動力。在平時的教學中,生動有趣的素材積累也是影響學生作文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筆者以為,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學生觀察和寫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興趣,加強平時訓練。

1.復述故事寫作文

小學生都愛聽故事,為了讓他們興趣盎然地進入寫作狀態,形成輕松的寫作氛圍,筆者告訴學生,作文就是把聽到的主要內容記錄下來,讓別人看了清楚明白。接著再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學生聽得聚精會神。之後,請兩名同學上台復述,台下同學可以提示補充,最後讓學生把故事寫下來。同學們都滿懷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順流暢、具體,筆者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心情愉快,既有了成功的體驗,又減輕了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也提高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創設情景寫作文

三、四年級學生最怕作文,因為一、二年級訓練的是看圖說話,現在面對題目要學生寫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學生自然感到無從下筆。鑒於這種情況,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寫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減輕作文的難度。

我為學生創設的情景:觀察一幅有意義的畫、幽默故事、表演小品等,指導學生觀察後自由發言,按要求寫下來。創設情景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獨立思考,寫出自己獨特的心理感受,在輕松愉快中學作文。

3.搞活動訓練寫作文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教師可以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將作文教學巧妙地寓於有趣味的活動之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平時,我經常組織班內朗誦會、寫字比賽、書畫展、詞語接龍等活動,和同年級其他班級組織拔河比賽、接力賽、作文競賽等。趁著學生興致高昂的時候,不失時機地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和觀察重點等,幫助他們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體驗,寫出來的文章大都清楚、完整、有條理,往往能寫出真情實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讀寫結合,從課文中學作文。

作文教學和課文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讀寫結合必須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對於低年級學生,每學一個字,不僅要會讀能寫,更重要的是會用。在課堂上多進行句子訓練,多種形式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為日後寫作文打好基礎。對於中年級學生,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課文中圈、點、標、畫,讓學生體會文章"寫什麼?怎麼寫?為何寫?"通過閱讀,理解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的,從而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寫作方法,之後,選取相似的題目讓學生摹仿寫作。這樣不僅減輕了作文難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再次回顧文章寫法,體會課文之精、之美、之妙,更易於接受寫作文,並通過學語文提高作文興趣和寫作水平。

三、滴水成河,重視知識積累。

寫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要想寫出具體生動有特色的文章,學生不僅要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積累和寫作知識的積累。然而,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個善於觀察的"有心人",許多有用的材料就會從自己筆尖下溜走,寫起文章來必然筆重千斤。因而,要指導學生處處留心周圍的事物。如寫一個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確定觀察的對象,然後設法接近他,觀察人物的肖像、衣著、舉止、言談、內心活動等。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去細致深入地觀察,提高觀察質量。如指導學生觀察菊花,通過視覺,了解菊花的形狀、顏色、姿態;通過嗅覺,聞到它的花香;通過觸覺,摸到它的實體;通過味覺,嘗到它的滋味。這樣,通過大量的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學生自己的素材庫必然日漸充實,寫作文時,所需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來了。

我以為,喜歡範文、熟悉範文正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里精心采擷,把自己喜歡的、可借鑒的作文編成集子,變為自己的"作文集"。這個階段是學生"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作文方面的書,並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隨時摘錄優美的詞語、好的句子或段落,記下自己的感想見聞,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讀書、摘記習慣。長期堅持,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事實證明,只有激發起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並使其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作文難"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

❺ 如何引導學生有效的進行語文學習

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中小學生幾千個課時學習語文,結果卻不會讀寫,豈非絀絀怪事。」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根源在於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太少。傳統課堂教學往往是一種「靜聽」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於被動的「靜聽」狀態,學生幾乎沒有自主學習活動的餘地。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促進學生素養全面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目前,大部分教師都注意在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仔細分析現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還有不少誤區。主要表現在:
(1)無指導。任由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教師很少引導、點撥。
(2)無價值。對於一些可以傳授的知識也一味叫學生自主探究。
(3)無准備。學生的自主學習缺少必要的課程資源支撐。
(4)無評價。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缺少及時的評價,或者評價跟不上。
以上種種,一方面說明在小學課堂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說明自主探究學習還有許多值得研討的地方。

一、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關鍵在於教師引導
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意味著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於小學生受原有知識、經驗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還必須依靠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相信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要善於設計情景、巧妙引導、點撥,把學生的主體性引向正確軌道,真正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不是削弱教師的指導,一味的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我們既反對「老師牽著學生走」,又反對「老師跟著學生走」,要在與學生共同學習、平等對話中因勢利導,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引導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呢?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
首先,要在課堂上創建有利於自主學習的人文環境。創設教師與學生之間民主、平等、自由、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一個全身心投入學習的心理安全感。陶行知先生說過:「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其次,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潛能,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思維,善於精心設計情景和教學活動,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激發學習的動機,在此基礎上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橋梁。
(二)適時放權,給予自主空間
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被老師牽著走」的做法,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動起來,教師就要學會適時放權,要讓學生在已習慣了的接受性學習之外,學會探究性學習,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主動地探究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
教師要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根據學生需要,變換教學策略,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動起來,互動起來,主動起來。如適當地讓學生畫一畫(《詹天佑》)、做一做(《撈鐵牛》)等,讓每一個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首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准備時間,持相同觀點的學生可以走到一起,共商計策。其次,在現場辯論中,教師只做中間人的角色,不偏向任何一個立場。學生在這樣自由的學習空間中完全放開了,思想的火花不斷產生碰撞,有的說:「人不能這么好面子,我們應該做一個象花生那樣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是」,也有的說:「其實我覺得先把自己的海口誇出來,然後再朝著這個方向逼著自己去努力,也是一個自我激勵的好方法」,學生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覺得自己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實實在在地成為了他們表達思想的平台。
(三)巧妙合作,共解文本難點
自主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怎麼辦?可以引導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中,遇見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引導學生集中在一個小組中嘗試解決。引導學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難的問題,不重復、不提與主題無關的問題。同時,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不必過早解釋,只要綜合大家的提問,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種: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學生發揮各自的學習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然後四人小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討的結果;二是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小組可以是四個、六個人,最多不超過八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學生集體的智慧,集思廣益、思維互補;三是班級集體探究。由學生各自提出問題,梳理出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而後所有的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
在這期間,教師要注意,在學生間起好溝通作用,切不可搞成問答或對話形式,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使學生更多地體驗互相幫助、共同分享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中,自主地學習,獲得知識。
這種合作探究的關鍵是教師要組織課堂討論,討論的主題要明確,學生准備的時間要充分,注意氣氛的和諧,絕不走過場。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巡視指導工作,不斷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
同時教師要做好相應的鋪墊工作,如教師應認真編設學習小組,按學習能力有機結合,指定組長負責該小組討論學習的開展。集體交流時,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四人先後發言,也可以由組長作主要發言,其他成員補充。
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組織小組討論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要求:
1、默讀課文,請你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並提出感興趣的或不懂的問題。
2、四人小組討論時,由組長主持。組員依次讀出所畫句子並提出問題。
3、組員篩選幾個有學習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並作好記錄。
4、討論結束後,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匯報本組重點討論的問題、討論的結果。
這樣引導,既幫助學生建立了討論的規則和秩序,又活躍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整個過程在問、想、議、悟的過程中進行,讓學生能攜手解決自主學習中所碰到的難點。
(四)注重引導,教給學習方法
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是放任自流,而讓學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的進行,而要有一定的學習方向,這樣才能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才能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以有效。
教師在引導過程中,不能為了僅僅告訴學生一種方法而引導,重點要在引導過程中構建學生新的學習方式。「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1、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
如生字學習中,一些字形的識記是難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形象地記憶。如《烏鴉喝水》一課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對「烏」和「鳥」是這樣記憶的:「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2、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就是一文本對話的形式。
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描寫的是「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呢?教師可以通過美麗的南國景色的錄像展示等課程資源的利用,設計情景,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同學。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的家鄉所深深地感動。
3、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生活與語文的聯系,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感受到語文離他們的生活其實很近。這樣,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如藉助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品、實物、圖片等讓學生形象識字等。
(五)及時激勵,增強學習慾望
著名的心理學家蓋茲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讓每個學生更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營造自主的學習方式,更要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要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准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准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我們只有更新觀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自主學習的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讓自主學習更加有效。

❻ 如何提高語文復習效率教研活動記錄

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然。針對這樣的現狀,我覺得最起碼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一個教師,盡管你在課堂上聲嘶力竭地要求學生多閱讀,只要你不幫他指出其重要性,就很難讓學生對閱讀具有自學性,正如布魯納斯所說:「要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習」,也就是說,你必須幫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使之朝這個目標前進。其實,書本是死的,學生是活的,不能以一個教學大綱就將學生死板地捆在條條框框上,這只能讓學生反感,厭學、棄學現象由此產生。相反,當學生接受了語文,對之產生了興趣,在歌聲、笑聲中所學到的東西,又豈是課本上所能包含的。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既樂知,又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呢?我們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不能局限於課堂上的40分鍾,應多讀書看報,擴大知識視野。同時,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理,激發其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具備課外閱讀的持久性。2、培養每天讀書的習慣美國中小學一直推行持續默讀的閱讀教學方式。其目的是激發學生自行閱讀的動機,培養其終身閱讀的習慣。其大致做法是:每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鍾讀自己喜歡的任何作品,教師不提問,不要求寫筆記,不做任何成績記錄,結果成績斐然。我們要像孫中山先生那樣:「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存。」有了這種感覺,說明閱讀已經生活化了。我們就像大文學家魯迅先生那樣把大家喝咖啡、聊天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我們可以用午休、放學做完功課以後、節假日等點滴時間來讀書。每天堅持半小時閱讀,幫助他們選擇閱讀材料,構建閱讀空間,循序漸進,先扶後放,慢慢養成習慣,一天不讀便寢食難安。3、培養讀書動筆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記是記憶的貯存器,資料的倉庫,思考的激發器,創造的發源地。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想十分有利。當然,「動筆」的方法習慣因人而異,我們應該就如何記筆記用筆記對孩子進行定期的個別指導。從開始的一句話、一個詞的概括、評價,到內容提要,感受體會等,老師都要准確把握,耐心引導。不能讓筆記成為學生的負擔,也不能讓他覺得這是無關緊要的瑣事。4、培養勤於思考的習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邊讀邊思,能夠使自己在閱讀中處於主動地位,讀得自覺,讀得深入,讀出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和起點,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思維,就有發現。創新源於質疑。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敢於並善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5、培養廣泛閱讀的習慣教師要根據不同課外讀物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向學生推薦閱讀,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節目,要兼顧思想性和知識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語文教學實際,兼顧學生勞逸結合的原則,合理安排閱讀,反對那種「多多益善」,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流於形式的做法。課外閱讀既要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各年級語文教學目標配合課堂教學,又要考慮其它學科的需要及其學生興趣的廣泛性,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使課堂成為進行閱讀指導的基本陣地,課外成為課外閱讀的主戰場。有人說:「培養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培養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是啊!我們的孩子只有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長期堅持閱讀,才能獲取知識,適應現代化的學習要求,才能在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躍馬平川」。

❼ 如何指導小學生做好語文課堂筆記

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對自己的學生不善於做筆記,只喜歡抄筆記的現象感到無奈。更令人頭疼的是有些學生連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的內容都抄不全或者乾脆懶得抄。他們的語文書上極少的圈點勾畫、很少的聽課筆記讓我吃驚!這讓我禁不住回憶起自己兒時聽課的情景。 那時的語文課堂,老師要求每位學生在語文筆記本上做筆記,或者在教材的字里行間做筆記。要求學生每節課從字、詞、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諸多方面認真聽課,認真做筆記。每隔一段時間還要檢查、評比學生的筆記情況。那時候我筆記本上整齊的筆記、教材中密密麻麻的聽課筆記總是受到表揚。現在回想起來餘味未盡!兒時老師培養的上課做筆記的習慣讓我終生受益!但是現在的孩子認為:現在的教輔資料上什麼都有,只要記一記、背一背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做筆記!難道現在教輔資料多了,就真能取代課堂筆記了嗎?我不敢苟同這樣的想法! 課堂做筆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速寫習慣和能力;有助於指引並穩定學生的注意;有利於進行思維轉換,減少聽課疲勞;有利於學生條理性思維的培養;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有助於老師及時發現學生聽課的不足…… 課堂筆記就是學生對老師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做書面記錄,並把它作為今後復習和學習的重要資料,好處有很多,比如有助於知識的存儲和記憶,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注意力,因為小學生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比較短。再有就是回到家裡復習或等到期末復習的時候課堂筆記就派上用場了。課堂上做筆記的好處枚不勝舉!語文課作為工具學科,從培養小學生好的學習習慣來看,我們不但要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做好筆記,還應當指導學生課堂上如何做筆記。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嘗試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記筆記,一個學期下來,只有小部份學生尚能將自己稀稀拉拉記下的筆記留下來,而相當多的學生找不出自己的筆記,不是抄一點丟一點,便是壓根沒有筆記。不重視做筆記,不善於做筆記,是不可能真正學好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水平的。因為不重視做筆記,學語文的態度本身就不端正,不善於做筆記,必然會影響語文能力的發展。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新要求,更為了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質,語文課堂理應高度重視學生不善於做筆記,只喜歡抄筆記這一司空見慣的怪現象,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教會學生做好課堂筆記。 要教會學生做課堂筆記,首先要向學生講明白做筆記有哪些好處。其好處大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要做好課堂筆記,思維就得跟著老師上課走,老師導向哪裡,講解哪裡,學生就該想到哪裡,聽到哪裡。

❽ 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提高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較強的寫作技巧、和增長學生見識和見聞,培養學生熱愛學習語文興趣的途徑之一。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告訴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學習形式,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那麼,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我們應該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呢?通過近十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做好學前准備是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前提
在開展每一次語文中綜合性學習活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總的來說可以從這幾方面做好准備:首先,選定好綜合性學習主題,主題的選擇應符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知識狀況;其次,根據主題選擇准備好交流素材;第三,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之前,要做好交流准備。比如我今年上六年級,通過學習了《草船借箭》這一組課文後,就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主題為「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做活動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三十六計」當中的一個成語故事,我給學生提供了「三十六計」的一些成語。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區尋找交流素材。從而為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設計合理的活動流程、給學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教師善於調控是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關鍵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是這個活動的組織者,活動上的交流表現主要看學生,因此我們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去交流、去創作,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調控活動氣氛和准確拿捏時間的分配,在重要的環節上可以用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去交流,但是學生畢竟知識閱歷有限,他們有些時候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困難,避免學生走彎路,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放手讓學生自由去完成,有些時候會徒勞無獲的。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在設計的時候應科學合理地進行布局設想。比如我在召開「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這個活動時,首先:讓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所讀到的成語故事,小組互評;其次:抽查匯報,讓學生推選小組里講得比較好的同學上台講演成語故事,教師進行點評。學生演講後說出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第三: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獲,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想,然後再引導學生說出故事給人的啟示。這樣緊密合理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及時進行獎勵表揚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喜歡上了語文綜合性學習。
三、做好活動延伸,達到學以致用、以學促進的目的
每一次活動結束後,不能就此了結,因為對於一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還包括課後進行實踐延伸,要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中慢慢去體會,比如在我以「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後,要求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成語故事所蘊含的道理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加以體現,但是教師要求學生必須要在遵守社會公德的前提下進行實踐探索,寫一篇運用成語故事的文章,加強對學生進行學以致用的訓練。比如參觀一處景物或觀看一場影像要讓學生先說出自己的感想,活動結束後還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寫得形象生動,並且還應寫出自己的感受。課後的延伸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選擇的主題和學生在主題學習中的變現切實做好延伸布置。這樣不僅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一個展示的平台,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
總之,選擇好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開展好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做好課後延伸,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如果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上面幾個方面做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工作,這樣開展的綜合性學習一定是有效的。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不斷創新的藝術,我們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希望指導教師和各位同行能給予我多多指點!

❾ 如何抓好語文課堂教學教研活動記錄

城西小學教研活動暨校本教研活動記錄表

項目名稱

六年級語文教研活動:集體備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活動時間

2017.3.21

活動地址

六年級教師辦公室

參與人員

周海鷗、金曉錨、朱新英、謝海珍、厲孫

【教學預設】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課題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受篇章結構

1.自由朗讀課文。

2.了解「例證觀點」的結構。(3—6自然段)

●過渡:這樣的說法,我們課文中第二段就有。

(2)了解三個事例的總起。(第2自然段)

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A.自由讀。你覺得哪個地方特別有趣?

理解句子:最後把「?」拉直變成「!」

a.理解句中的「?」,延伸理解事例中的「?」。

b.理解句中的「!」,延伸理解事例中的「!」。

C.「拉直」相對應的文字就是——(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

d.小結,理解「見微知著」。

利用「見微知著」朗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也就是說,見微知著就是——齊讀(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B.小結,文中的三個事例,都是緊緊圍繞這段話進行論證的,可以說,第二自然段就是三個事例的(板書:總起)。(寫上自然段序號)

●過渡:按照平常的習慣,有總起,一般還會有——「總結」。看看,第六自然段是不是。(是)

(3)了解三個事例的總結。(第6自然段)

學習第六自然段。

A.有幾個詞語落掉了,誰能讀出來?(指名讀)

你是怎麼讀對的?(從發現到發明,再到創造,有所成就,層次有遞進)

B.可見,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語言非常(板書:嚴密)。

C.齊讀第六自然段。

(4)小結例證的結構:

●過渡:(出示:1和7、8自然段)可課文中的1、7、8自然段有什麼用呢?

3.了解課文的篇章結構。

(1)快速瀏覽課文,想想第1和7、8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2)課文(課件出示:提出觀點)提出觀點,通過例子證明觀點(課件出示:例證觀點),最後總結觀點(課件出示:總結觀點)。

有一個詞反復出現——觀點。

小結:為讓更多的人去相信自己的觀點,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為主要目的,這樣的文章,我們叫它(板書:議論文)。

(3)板書復現文章結構。(分段)

將觀點直接當作題目,是議論文常用的。

三、比較閱讀,感受語言特色。

●議論文在篇章結構上和其它文章有這么大的不同,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以第一個事例為例,好好進行比較研讀。

1.默讀比較兩個材料,寫寫自己的發現。(建議:你可以從整體上進行比較,也可以從細節上進行比較。)

2.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2.小組合作,交流看法。

要求:選出組內最有智慧的看法,准備全班交流。

3.反饋:(預設)

總結課堂,鞏固學習重點

存在

問題

課堂生成沒有好好把握!

解決

意見

教師創造條件,家長予以配合,雙管齊下!

備注

閱讀全文

與如何指導學生語文活動記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