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讓語文教學富起來

如何讓語文教學富起來

發布時間:2022-05-22 22:04:29

㈠ 怎樣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課堂應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因此,教師走進課堂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想學,願學,樂學。只有當學生智慧的火花被點燃的時候,只有當學生情感的閘門開啟的時候,學生才會想學,願學。在課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那麼,我們怎樣引領我們的孩子去品嘗去享用這語文大餐。這正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要用智慧、心血及生命去思索、去實踐的。
一、設計精彩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語能扣動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的思維,它能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導入的類型有很多,有猜謎語,講故事,聽歌曲等等,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導入方式,使課文的導入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如,我在教學《竊讀記》這一課時,一曲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忐忑》,讓學生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繼而是眉飛色舞參與進來,在交流歌曲感受和聯系實際說體會之後,話題一轉,「林海音小時候就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竊讀記》,一起來感受林海音在竊讀時豐富的內心感受吧。」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急於想通過閱讀去了解課文,尋求答案。
二、發揮引導靈智,順應學生發展
要使語文課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這種引導貴在因情、因性、因勢、因人而異,具有很強的生成性、隨機性的特點。唯如此,語文課堂才能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奔騰著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學生也才能獲得充分的心靈自由去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隨情引導
教學中,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自我感受」。運用得當,不僅可以成為課堂中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更能使之與文本所蘊含的情感相連,成為學生攀登獲取新知的階梯。如我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時,學生對疼愛、慈愛感受得到,而對嚴厲的、負責任的愛卻僅表現出來理解不贊成的一面。其間正好有一個叫張學佳的孩子因不完成家庭作業而被父親打了,(這是我從其他學生口中知道的)於是,我問他:「你怎樣看待你爸打你這件事?」「他就是不喜歡我!看我哪兒也不是順眼!」於是,順情我順情引導,組織學生們對這件事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再現自己內心。其中,有很多同學都認為父親的行為有些過激,但那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如果張學佳能好好學習,即使成績不是很好,父親也不會這樣待他。讓孩子們知道有時候或許存在自己不理解父母的一面,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愛,它會警醒自己誤入歧途。以真實的事例引導學生,學生有話可說,理解深入。
隨性引導
教師緊緊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學生獨特的思維、智慧、創造力當作一種精妙的課程資源來開發,「縱容」他們發出不同的聲音,從而使學生成為拒絕盲從、秉持獨立思考與判斷的操守者。如我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問道:「他們就不怕死嗎?」在一陣「不怕」聲中,王海洋的一聲「怕——」顯得格外刺耳,同學們嘩就笑了。我一愣,遲疑半晌,然後請他說說你的看法。「他有他的孩子和妻子,有他的父母,要能活下來他們就會和自己的親人團聚的。他們很想活下來,可是現在卻不行了,要想活下來就當了叛徒,還不如讓他們去死。」求生是人的本能,但五位壯士在叛徒和死亡之間選擇了死亡,這正是英雄的五壯士最感人的一面,這樣的發言為英雄的壯舉增添了濃濃的一筆。
隨誤引導
課堂教學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課堂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甚至是錯誤。隨誤引導就是教師依據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將錯誤當作一種課程資源來開掘的教學方式。這樣的引導,能促使學生在辨中求思,在思中求悟。如我在教學《毛主席在花山》一課時,一個同學讀成了huá山,同學們紛紛糾正,「這兩座山有什麼區別嗎?」「華山在陝西,是五嶽之一,那裡山勢險峻,是一個旅遊聖地。」「花山是河北的一小村子,是毛主席為了躲避敵人的圍繳的,他可沒有心思旅遊。」同學會嘩笑了。教師及時強調:「以後讀這個詞的時候可千萬別讀錯了。」
三、巧用教學「留白」,放飛學生想像
動情處留白
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教育,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但教師的情感體驗不能代替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准確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寫法,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懷完善人格。如講《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時,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讓學生體會毛主席作為普通父親和偉人抉擇的的情感體驗。當「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我彷彿看到了這位老人 」學生就一下子就進入了氛圍中,把自己的情感體驗深深融入到毛主席的思子情感中,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疑點處留白
質疑是創新的基礎,在課堂上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性教學的核心。有疑才能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他們探索問題的熱情,使他們對問題作更深入的思考。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課時,文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可以怎樣理解?可以換作哪個詞?你覺得哪個詞運用最好?為什麼?這樣提問就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逐步體會「綠」字的傳神。
四、結尾拓展引導,留下無窮回味
葉聖陶說:「結尾是文章完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個完了。」(《葉聖陶論創作》)一節課的結尾,學生精力比較疲憊,注意力比較分散,思維比較遲鈍。因此,在「曲」終之時,教師可以留下一串「省略號」,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更進一步的推理延伸。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結尾時,一曲閻維文的《母親》可能會勾起學生自己和母親曾經發生過的一些鏡頭,引發許多感想。這樣課雖已結束,而學生的思維活動卻在持續,一曲彈罷,繞梁三日不絕,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
總之,要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必須體現人文情懷,必須還學習以自由,還學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還學生以靈性和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傾情展示,讓語文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激情和快樂。

㈡ 如何使語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就很重要。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 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積極主動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直接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沒有「興趣」作保障,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決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全方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出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氣氛,才能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參與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改變。 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貴姓」「老師想和你做朋友」「你吃過飯了嗎?」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佔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氣氛,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實現民主對話、民主交流,呈現一種協商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觀,因學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以飽滿激情感染學生,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氣氛,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六、以豐富的想像激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於讀者發現、填補、去闡析。而這些「空白」的填補正式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維元素,從而架起一座溝通作者與讀者情感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了個性鮮明的理解,逐步深入,進而嘗到成功的快感,內化為自覺地行為。 七、民主的評價方式 學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評價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一種教育學生積極向上的手段。評價的結果應有利於學生自信心和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教師不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或抵觸情緒,不利於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因此,要使評價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因此,評價標准要多樣化、層次化。傳統的評價標準是由教師制定,以教師的理解為主體,事實上,世界是多樣化的,學生的語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唯一標准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也是違背辨證法的。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來評價自己或同伴的學習,體現出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層次化,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這種多樣化、層次化的評價標准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圍。他們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矯正自我行為,從而最終達到會學的教學目標。 總之,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的工作方向。

㈢ 如何豐富語文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樣式、各種方法,都在競爭,都在開放,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是探究的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呢?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明顯且全面協調的發展。具體地講,從教師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學生獲得顯著發展的教學,這里的「發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體性、持久性的發展;從投入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投入少但教學產出高的教學。
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麼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該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創情設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那麼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慾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慾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觸及重點,短小精悍
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帶表情和動作朗讀,讓學生想像自己來到海底,看到了什麼樣的珊瑚?什麼樣的海參?怎樣的大龍蝦?並把他們的動作表演朗讀出來,這樣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問題情境,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放置於這樣的情境之中,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這就要求創設的情境要著力體現出真實性、問題性、挑戰性、開放性、浸潤性。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節課中,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個情境,其中有碧葉相連的畫面,有輕松愉悅的音樂,有充滿童真的語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讓童真童趣在課堂上盪漾。如第四節:描寫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彎彎的新月,出現在靜謐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師在學生想像的基礎上展示夏夜星空圖,在孩子們一聲聲驚嘆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學習「穿梭」一詞,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相對較難理解的。教師組織學生表演,兩名學生扮演可愛的蝴蝶,其他學生扮演美麗的花朵。老師娓娓道來:「孩子們,你們看,可愛的小蝴蝶在花朵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從這朵花前穿過,又從那朵花後繞過,多快樂啊!這樣就是穿梭。」學生們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生活場景中領悟了詞意。
二、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當然有效的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同時這里的「參與度」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學生參與的廣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
三、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那麼,如何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認為這需要教師的一個引導過程。
1、審題激質疑:關鍵字句是題目的「窗戶」,透過「窗戶」才能領略內涵,引導學生讀題、審題,圍繞題目提出問題,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題目的脈絡和內容。比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可這樣設問:「島」是什麼意思?「群島」又是什麼意思? 「西沙群島」在什麼地方?「富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對「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線索或內容。
2、身邊小事啟質疑:除了課堂教學訓練學生質疑能力之外,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實際,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身邊日常事務提高質疑問難的能力。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
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創設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運用電教媒體,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是好奇好動,他們樂於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喜悅中探索,所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是極其重要的。
例如: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並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又如《五彩池》一課,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麗、奇妙無窮。它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時,我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帶著五彩池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由於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
2、運用電教媒體,要堅持啟發誘導,淡化教學重、難點。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教師的教學要能溫故知新,巧妙地啟發誘導,還要善於設疑,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淡化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句子中的"勾勒"、"渲染"這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這時可利用電教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展示給學生,把中國畫和工筆素描的作畫過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教師再稍作點撥,學生茅塞頓開。這樣,原來枯燥的詞語立刻鮮活起來,本來不易於用言語解釋說明的也變得一目瞭然,同時,學生也通過形象的流動變化的畫面充分地領略到了草原風光的美麗,並沉醉其間,回味無窮。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3、運用電教媒體,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色彩鮮艷、聲音清晰的感知材料,產生愉悅的視聽效應,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刺激,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例如,如如教學《瀑布》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相,屏幕上那瀑布的聲響氣熱和壯觀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於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總之,實施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我們一定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還需要我們全體語文老師不斷探索。相信打造高效課堂最終會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㈣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沉悶,缺少生機和活力的現象,而活力語文課堂的構建能夠有效地改變語文教學的現狀,提高教學效率。一直以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了「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備課開始,教師就不自覺地進入了這樣一種狀態:教師自己怎麼把握一篇課文地位和作用,教師怎麼理解和分析這篇課文,教師怎麼講解這篇課文,教師怎麼設計這篇課文的講解思路,然後怎麼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總之是個「我」字當頭。接下去講課,自然把這種狀態貫穿在整個課堂中,逼著學生跟著教師的分析思路走。原本應該最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竟成了最干癟蒼白的學科,最枯燥無味的課堂。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是教 師們的老師沒有盡力,還是教師們的老師沒有水平,抑或是教師們的語文學科真的是這么的難教?這些都不是,問題的症結在於教師們老師上課的立足點沒有改變,教師們的教學策略沒有改變,以往的許多改革,都是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上作出的改變,沒能徹底改變語文教學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根本問題。因此,課堂看似很活躍,但沒能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真正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語文課堂呢?
一、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要確保學生學習心理環境的安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都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科學的教學流程和方法,讓學生在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積極生成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個性化的高效學習的境界,同時,也給學生創造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充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首先,教師要以平等、民主的態度組織教學,營造比較寬松的語文教學氛圍。抓住語文教材的內在魅力,讓學生把認知與情感合二為一,激發學生認知的內驅力,使學生主動學習。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語文,感悟語文。其次,要溝通師生情感。教師熱愛、尊重、關心學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充分肯定,對他們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則熱情地幫助、指點,以情育情,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三是以激勵性評價為動力。教師要肯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參與活動,對語文教學活動所做出的貢獻,肯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出的結論,贊揚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創新、發現行為和活動,使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中生成發展語文素養。
二、語文課堂應該能夠有效整合並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為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各種信息的總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整合各種課程資源的,要突破「純語文」教學的藩籬,使語文教學的信息種類和數量得到拓展,信息刺激的多樣化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這必然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北京的春節》(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課時,應注意:1、加強學科整合。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民俗風情的材料以拓展知識面;另一方面與「品德與社會」等學科內容聯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2、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把課文學習與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台、日積月累以及趣味語文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設計教學過程。3、同時避免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與社會課,對於課文設計的民俗風情不做過多探究,應該把教學著眼點放在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上。
三、語文課堂應該是自主探究的課堂,學生主體意識貫注整個教學過程
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就是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所謂自主探究的課堂,應該是重視學生主體、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的課堂,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和方法,發展學生的能力,同時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感心理體驗。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文,要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設問:「跨越百年的美麗」指的是什麼?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定格於法國科學院講台上的美麗、庄嚴的形象——堅定、剛毅、頑強的可貴品格和高遠的追求——探索求新的科學精神。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暢所預言,由淺入深,由表及裡。
四、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放飛學生的思想和學習行為
語文課堂本應是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場所,當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方法,往往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遏制了學生的天性。所以,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天性,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老師們選擇開放的內容,提出開放式的問題,採取開放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有效的鏈接了生活,鏈接了社會,課堂真正做到了由封閉走向開放,也才使得課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綜合學習:難忘的小學生活》這一單元的教學時,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的特徵,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個性化的做以下的活動:回憶和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寫寫小學生活難忘的任何事,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等等,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豐富的活動不限於此。

㈤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是啟迪靈魂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否快樂,是否有所收獲,都是由我們教師來調控和掌握的,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融入課堂,快樂學習,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語文課堂以「情」為首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都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們的語言、我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刻濃濃深情的語文時光
1、注重開發學習興趣
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說過:「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直觀演示、旁徵博引、巧設懸念等方法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教學氣氛。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最後一頭戰象》這篇課文,開課後我便讓學生質疑,提出了如「為什麼是最後一頭?其他戰象呢?」「最後一頭戰象怎麼了?」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很快把學生吸引到了課堂。
2、注重文章與課堂相互「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通過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在車站依依話別的情景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教學時我用富有激情的導語、過渡語反復詠唱「親人們深深呼喚『再見了親人 』」這樣一詠三嘆的方式,將課文中所體現的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表達了出來,而且將學生的感情也激發到了高潮,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中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㈥ 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讓課堂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課堂氛圍自然活躍,教學就會出彩,這點說起來簡單,其實最需要的還是經驗。首先是多聽多看,觀察老教師上課的細節與整體設計,記錄每堂課的精彩點,看是否能為自己所用;其次就是教學內容的科學有趣編排,這點對於新手教師來說有點難,本身新手教師課堂任務能完成就已經不錯了,我當時是看到同事桌上有一本《優秀教案》,於是跟風用了一本,沒想到特別好用,裡面內容很豐富,很多獲獎的教學案例與設計,公開課不用發愁了;最後就是多總結多提升,老師的個人魅力對於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語言風趣幽默更能加分。

㈦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一、課堂活力源自於教師充滿激情的誘導。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既有知識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著名教學專家李吉林教師在「把握語文學習規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一文中指出:「情感是語文教育的『渠道』『靈魂』和『根』。而『教材--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便是教師的情感,教師用自己的真情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苗。」②一旦學生心靈「情」弦鳴響情感的火苗燃起,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迸射出生命的活力。而作為課堂駕馭者的「撥弦」「點火」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我們可以用飽含深情的導語去感染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筆者在執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就是這樣引出的。「有句話叫『可憐天下父母心』,在千萬家庭中,父母親都是那麼偉大與可敬,俗話說父愛如山,父愛是深沉的、凝重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朱自清先生的摯情感人之作《背影》,來一同感受這偉大的父愛吧!」這樣的導語激起了學生對內容的共鳴,為活化課堂教學作了感情上的鋪墊。

其次,可以用充滿激情的小結語,使學生產生回味感。

在執教冰心的作品《談生命》時,我這樣總結: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在這轉瞬即逝的生命歷程中,有苦痛也有幸福,哪一個多一點呢?全憑自己對幸福、對苦痛的感覺,有人說:「幸福是種感覺,關鍵在於你的一顆感悟她的心」。人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最後,老師用文中的一句話送給同學們:『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吧!這樣的結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又怎能不情緒起伏而回味無窮呢?

再次,我們還可以藉助課文本身的情感力量來撥動學生的「情」弦。比如筆者在執教《安塞腰鼓》時,為使學生能更好地感受黃土高原上這一民間藝術的粗獷與豪邁,第一個教學環節就是我富有激情地把全文范讀一遍,范讀結束時,學生們報以雷鳴般的掌聲。這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有了這樣的開頭,只要加以適當引導,又怎能會出現課堂氣氛僵化的局面呢?

於漪老師說得好:「語文教學傳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號。文中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注的情和意,所闡發的道理,就會叩擊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③筆者認為,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努力做到了這一點,語文課就會活力四射的。

二、課堂活力源自於學生的積極投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他們的大腦才能興奮起來,他們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課堂氣氛才能真正活起來。

那麼,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呢?筆者認為,起碼要注意如下三個方面:首先要構建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在一種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完成學習活動。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認為:「只有在真誠、理解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學生才敢於和勇於發表見解,自由想像和創造,從而熱情地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人格。」④可以說,民主的教學氣氛,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前提。其次,採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激活課堂氣氛。教師要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一些能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筆者在教學《我的叔叔於勒》一文時,提出了對菲利普夫婦的質疑:①、對於勒的躲避源於他們拮據的經濟條件,是小人物的自私與無奈的表現,人應該加以同情並原諒。他們對於親情的冷漠應該加以指責,他們應該接納於勒。②、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人們的行動指南是「金錢至上」這兩個扣住課文重點和難點的問題提出後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通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對文章的閱讀進一步深化。這樣的課堂教學又怎說不充滿了活力呢?再次,要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獨特見解,這是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的具體體現。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意識和習慣,課堂教學就會出現生氣勃勃的喜人局面。例如:有一次,筆者在執教《我的叔叔於勒》時,我說「有一問題要求學生們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於勒,他們會怎樣?」話音剛落,有個同學不假思索地說菲利普夫婦肯定會高興得要暈過去,有同學說這事不可能啊,富翁怎會和菲利普夫婦這樣的窮人同船……對此,我沒有立即評價,而是組織大家討論,經過積極發言,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假設情況,這句話重點應放在菲利普夫婦對待有錢的於勒與無錢的於勒的態度對比上,這樣的教學,不在於討論結果的正確與否,而是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收獲了思維的鍛煉與情感的升華。

三、課堂活力源自於師生想像力的發揮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語文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特徵的,要深刻的領會這些教材內容,就應該充分發揮師生的想像力。葉聖陶先生曾以高爾基的《海燕》來說明閱讀文學作品時應展開想像的必要性。他說:要領會「海燕」這首詩,得在想像中生出一對翅膀來,而且要展開這對翅膀跟著海燕在閃電中間,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飛掠著。這時候,你就彷彿聽到了震耳的雷聲,恕吼的呼嘯,同時你還會體會到一場暴風雨之後,大地將被洗刷得格外清明,而飛翔在這種格外清明的天地之間是一種無可比擬的舒適愉快。不少事例充分證明,一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語文課就會滿堂生輝,活力四射。武漢教育學院教授韋志成先生對語文教學中運用想像作過如下論述:「一系列的教學環節無非就是調動學生的想像;開講話的精心設計,誘發學生的想像;指導學生預習課文,啟發學生的想像;設疑問難點,撥解惑,激發學生的想像;教師精講,畫龍點晴,啟發學生的想像。……」

總之,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大力開拓學生的想像空間,語文教學就完全有可能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語文課堂就能成為有激情、有活力,令學生們都十分嚮往的場所。

春天是美麗的,因為她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語文課堂是迷人的,因為她富有詩意,魅力無窮。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始終沒有停下,就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繪出一幅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的美麗畫卷吧!

㈧ 如何讓特教學校語文教學充滿活力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應滲透在學生的生活中進行。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中也提出:「生活即教育」,認為教育與生活從來是分不開的,「教育是從生活中得來的」。因此,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依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從而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和水平。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由於聽力障礙,主要依靠視覺、觸覺、嗅覺等其他途徑感知外界事物。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傳統的「講解、灌輸」式課堂教學不利於學生的語文學習。只有「以人為本」,把教科書與學生的生活融合為一體,才能使他們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只有在富有生活特色的課堂上,學生們才能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的學習活動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提高他們自身的語文素養,使特教學校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一、語文教學內容應貼近生活
特教學校語文教學目的是為學生今後的生活打基礎,這就要求特教學校語文教學內容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時,必須突出注重實際運用的選材。首先教學內容應貼近生活。人類的社會生活不僅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奔騰向前,還具有傳承性,時代性和發展性。課本的選材只有貼近時代,貼近現實生活,語文教學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有效地縮短「學」與「用」的距離。在這方面,許多特教專家們已經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無本教學,隨手拾取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材料。如「讓學生寫日記」、「書信」、「請假條」、「留言條」等均可成為學習的材料。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材料的完整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這些內容對他們生活的實用價值確實很大。這樣學生不僅願意學、喜歡學,而且越學越覺得有意義。比如,我在教學「怎樣寫請假條」這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知道,請假條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如:平時學生因為生病不能來學校上課、因為生病要請假回家休息、因為腿痛不能參加晨跑、因為腳受傷了不能穿運動鞋等等都需要寫請假條。學生懂得了請假條對於他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之後,學習興趣空前濃厚,不到一節課的時間同學們基本上學會了寫請假條。學完這一內容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際運用,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請假要寫請假條。像這一類的材料不正是極佳的語文教材嗎?總之一句話,特教學校語文教學材料應該來源於現實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完完整整,身臨其境地學。
二、教師用形體語言營造情感氛圍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美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語言所特有的魅力,幽默、風趣、抑揚頓挫,展示語言的韻律流動之美。《特教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堅持口語教學」。這說明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培養耳聾學生的有聲語言;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如何運用各種語言形式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看話是學生感受口語的特殊方式,是培養學生有聲語言的有效方法,它是用視覺來感受說話時語言器官的可見運動。學生看話能力越強,語言水平就越高。看話是為了理解語言的內容,必須集中注意力,連續不斷地看,視覺很容易疲勞。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思想清晰明確,把講課的內容和方法熟記於心,根據學生習語特點和語言接受水平,圍繞主題,組織和推敲語言,運用標準的普通話,激情飽滿地展開講述,或示範朗讀。必要時放慢說話速度或及時重現口形,並靈活恰當地使用手勢語做輔助。如:在執教《群鳥學藝》時,我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課堂上,孩子們的精彩表演迎來了觀摩老師們的陣陣掌聲。在表演中,學生了解了 麻雀、烏鴉、貓頭鷹、老鷹、小燕子都向鳳凰學習搭窩本領,結果仍就不會搭窩,只有小燕子搭的窩最好。是因為只有小燕子學習搭窩時最耐心。他們還學著用不同的語氣進行對話,學會了從語感中體會形象,同時懂得了與人交往時要講文明、懂禮貌,學生在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提高了理解和交際的能力,也有利於他們去領悟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的力量往往構成了教學過程中最微妙、最有意義的因素。」讓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發掘情感美吧。因為只有融合了情感的教學才是美的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特教學校語文應該走出課堂、走出校園
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促進回歸主流「人是社會的人」,聾人亦是如此,作為聾教育的工作者,我們不能把學生束縛在學校、家庭這個狹窄的范圍內。「回歸主流」的思想已提出了好多年了,但在許多特教學校都還未走出傳統的圈子,特教學校語文教學應充當教學改革的先鋒,使學生在盡量少受限制的環境中同正常兒童一樣,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形成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本技能。為此,特教學校的語文教學還應走出校園,與普通學校多打交道,讓學生與正常學生經常在一起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是學習上的結對子、開展語文技能方面的興趣小組、舉行語文知識競賽等。學生在與正常兒童的交流過程,深感學好語文對自身需要的重要性,達到自我促進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在同正常兒童交流時的自卑心理也就會慢慢消除,隨之,他們逐步樹立的是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總之,作為特教戰線上的教師,應該牢記「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把學生看作是發展中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學習的潛能,在教育中堅持不懈地探索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特教學校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走近學生,讓學生多體驗、多感悟,引領學生去發現、去創造,這樣才能對這些有障礙的孩子實施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補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們在德、智、體各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起來,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無限的生命活力!

㈨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學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

興趣是成功的先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必須在搞好基礎訓練的同時,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葯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二、創造富有活力、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是對人的語文素養的培育,要從「人」的角度去理解「語文」,要從「傳承文化」的角度去解讀「語文」,讓學習語文的過程成為「人」的「文化」過程,將學生變成「文化人」。一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說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語文教學要教學生識字、組詞,正音朗讀,理解詞句,領會文本意義。二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交流,這是人日常生活、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要展開一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三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思維,這是人生存、交際、發展的重要憑借,也是學好其它課程的根基。四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品味,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給學生健康的文化引導,提高品位。
三、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
1、關注學生的學情。語文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而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對自己所教的學生所處的學段要求、學習狀況要有清楚的了解,教學離開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就毫無價值可言。
2、關注課本內容。教師的教學要緊扣語文課程基本特點,以語言為載體,洞察語言文字背後生成的教育意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既能學好知識,又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關注課後反思。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師就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從而及時調整教學,讓課堂更有實效性,為教學質量的提高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用創新的教學設計貫穿語文課堂
好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課前為完成教學目標,預測教學內容、學習環境、學生行為、教師行為所引起的結果,並籌劃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的總體構想。教師要讓課堂真正有實效,課前的設計是一座很好的橋梁,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課前教學設計的這個「預」,就沒有新課程的「立」。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語文教學富起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