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談讀論語文特點是什麼

談讀論語文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3 02:42:40

『壹』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成書於什麼時期,有那些特點

《論語》: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特點:《論語》多為語錄,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這本書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紀念老師,憂慮師道失傳。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

(1)談讀論語文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論語》記載了孔子內在的心性修養深厚,表現在外的氣象自然中正和平。本章即記孔子的學問修養,展現出的容色神態。

《論語》中孔子溫和中帶有幾分嚴肅,使人感到親切、可敬,但不敢放肆、輕慢。威嚴而不剛猛,使人感到神聖不可侵犯,但絕無兇猛暴戾之色。

對人恭敬而又安詳,不做作也不呆滯,活潑而自然。這與前章「申申如」、「夭夭如」意思相近,都是說明孔子表現的儀容、態度與神色,總是那麼剛柔適中、溫和舒泰。

『貳』 《論語》的文風特點是

摘要 您好~《論語》的文風特點是語錄體裁,辭約義豐,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風格,能在簡短的記言、記事中,傳神刻畫孔子及其門徒的音容笑貌。

『叄』 論語的內容和特點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訒」。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五四運動以後,《論語》作為封建文化的象徵被列為批判否定的對象,爾後雖有新儒學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並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肆』 《論語》這本書的特點是怎樣的,以及「四書五經」的內容是什麼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論語特點文字儉約,言簡意賅,用語平實,通俗曉暢,迂徐含蓄,精警凝練,大量運用對比、排比修辭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

『伍』 《論語》的主要特點

語錄體是它的主要特點。對話是主要形式。 儒家經典論語 英文: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論語》者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6�1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甚施與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訒」。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陸』 論語的文學特徵是什麼

從《論語》本身刻畫的人物形象、《論語》的文體特徵、以及《論語》的語言藝術等三方面入手,對《論語》的文學性作一個探視和簡要的分析。

一:《論語》中的人物形象刻畫《論語》中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是《論語》文學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二、《論語》的語言藝術《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輯錄,記述其所見所聞幾近「直錄」,用語忠實,少有鋪張。三、《論語》的文體特徵《論語》是記錄孔子哲學思想和政治主張的語錄體著作,具有明顯的政論色彩,其文學價值與普通的文學作品畢竟存在區別,不能用現代的觀念評價其文學性。針對《論語》的文體實際,實事求是地揭示其特徵與風貌,是《論語》散文藝術研究的應有之義。《論語》作為語錄體散文,用獨特的說理方式記錄思想的精華,是我國文學史上的首創

『柒』 論語的主要特點

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論語》以記言為主,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

《論語》原文選段: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庭,便便言,唯謹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白話譯文:

孔子在家鄉時,非常恭順,好像不太會說話的樣子。他在宗廟和朝廷里,說話明白而流暢,只是說得很謹慎。上朝的時候,(孔子)跟下大夫談話,顯得溫和而快樂;跟上大夫談話時,顯得正直而恭敬。君主臨朝時,他顯得恭敬而不安,走起路來卻又安祥適度。

魯君召孔子去接待庾臣賓客,他的面色莊重矜持,步伐輕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之前宕動,卻顯得整齊。快步向前時,好像鳥兒舒展開了翎膀。賓客告退了,他一定向君王回報說:「客人已經不回頭了。」

孔子走進朝堂的大門,顯出小心謹慎的樣子,好像沒有容身之地「他不站在門的中間,進門時不踩門坎「經過國君的座位時,瞼色變得莊重起來,腳步也快起來,說話的聲音低微得像氣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擺走上堂去,顯得小心謹慎,憋住氣,好像不呼吸一樣。

走出來,下了一級台階,面色舒展,怡然和樂「走完了台階,快步向前,姿態好像鳥兒展翅一樣。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是恭敬而謹慎的樣子。

(孔子出使到別的諸侯國,行聘問禮時)拿著圭,恭敬而謹慎,好像拿不動一般。向上舉圭時好在作揖,向下放圭時好像在交給別人。神色莊重,戰戰兢兢;腳步緊湊,好像在沿著一條線行走「獻禮物的時候,和顏悅色。私下裡和外國君臣會見時,則顯得輕松愉快。」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鄉黨篇》

(7)談讀論語文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論語》的成書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論語》前後十篇在文體和稱謂上存在差異,前十篇記孔子答定公、哀公之問,皆變文稱「孔子對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問則稱「子曰」,表示有別於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論語》既是語錄體又是若干斷片的篇章集合體。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麼道理;就是前後兩章間,也不一定有什麼關聯。而且這些斷片的篇章絕不是一個人的手筆。《論語》一書,篇幅不多,卻出現了不少次的重復的章節。

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鮮矣仁」一章,先見於《學而篇第一》,又重出於《陽貨篇第十七》;「博學於文」一章,先見於《雍也篇第六》,又重出於《顏淵篇第十二》。

又有基本上是重復只是詳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學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載「主忠信」以下的十四個字;「父在觀其志」章,《學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載「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還有一個意思,卻有各種記載的,如《里仁篇第四》說:「不患莫己知,求可為也。」《憲問篇第十四》又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衛靈公篇第十五》又說:「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如果加上《學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復四次。這種現象只能作一個合理的推論:孔子的言論,當時弟子各有記載,後來才匯集成書。所以《論語》一書絕不能看成某一個人的著作。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捌』 論語是我國古代語錄散文的典範,就這十則孔子論語,說說論語的藝術特點

論語>是諸子散文的早期代表,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風格.它能在簡短的記言、記事中,傳神刻畫孔子及其門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徵;語言含意豐富,概括性強;淺近易懂,接近口語;運用排句立說.這一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始注意人物描寫,增強了敘事文的形象性,其語言對後世文學語言和論說、應用體語言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

《論語》主要有以下兩大藝術特色。最大的特色便是它採用的語錄體文體,這種文體的最大特點便是語言簡短流暢、通俗易懂、詼諧機智。由於孔子對現實人生和社會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認識,所以《論語》一書的語言往往在言簡意賅的基礎上不乏哲理性和啟發性。
另外一大藝術特色便是在簡短的記言、記事中,傳神刻畫孔子及其門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徵。

『玖』 簡述《論語》的語言特點

1緒論
1.1研究背景
儒學經典中,最尊者經也,經之最高者,《論語》也。雖然《論語》僅萬字有餘,卻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論語》在先秦散文發展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散文,為後來的諸子散文開辟了道路。《論語》不同於過去的官方文告,它語氣活潑傳神,又簡朴精煉,並開始大量運用生動的比喻。《論語》採用了多樣化的記述方式,善於從人物思想的沖突中表現性格,使孔子本人以及子路等重要弟子都展現出鮮明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論語》大量使用口語化的虛詞和疊詞、疊句,擴大了文章的表現力;「一字評」式的高度概括,則使文字極為精煉和耐人尋味。雖然《論語》以語錄體為主,但已有個別篇章開始講求結構,最經典的代表便是《先進》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富於層次,結構完整,成功地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形象,顯示出孔子的師長風范。《論語》的這些寫作手法,為《孟子》等先秦名著所繼承和發展。
1.2研究意義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論語》雖然談不上嚴格意義上的純文學作品,但在其整個說理的過程中,時常點綴著生動有趣、富有情理的文學語言,因而具有文學因素。而挖掘《論語》中的文學成就,主要當從語言藝術著手。

2相關概念理論
2.1作品簡介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2.2先秦語言特色
先秦諸子百家的語言風格各有千秋,我們可以從孟子(儒家)、莊子(道家)、韓非子(法家),三人的語言風格中窺得一斑。
(1)孟子的語言風格。《孟子》的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同時又精煉准確。作為散文,《孟子》長於論辯,更具藝術的表現力,具有文學散文的性質。其中的論辯文,巧妙地運用了邏輯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應手地運用類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縱,反復詰難,迂迴曲折地把對方引入自己預設的結論中,如《梁惠王下》。氣勢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風格特徵。這種風格源於孟子人格修養的力量。具有這種浩然之氣的人,能夠在精神上壓倒對方,能夠做到藐視政治權勢,鄙夷物質貪欲,氣概非凡,剛正不阿,無私無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疊句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氣勢,使文氣磅礴,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2)莊子的語言風格。莊子語言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第一,氣勢宏偉,景象壯闊,具有雄奇怪誕的藝術意境。第二,辛辣幽默,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第三,善於比喻,生動活潑。第四,善於利用典型事件,虛構故事,反映主題思想。第五,筆法多種多樣,行文千變萬化。第六,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形象,表達力強,富有創造性,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和很高的美學價值。
(3)韓非子的語言風格。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韓非子還善於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內涵,生動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至今為人們廣泛運用,比如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等。
3《論語》中孔子的語言藝術特色
3.1大量運用了雅而俗的口頭語言
《論語》是把當時流行的「雅言」、群眾的口語和前人的書面語三者結合起來而產生的一種新風格的語言。這種語言的一大特色就是通俗化、口語化。程頤曾指出:「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所謂「自然」,指的就是通俗化和口語化。有的文句簡直就是日常口語的直接記錄。如「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李贄評之日:「何有於我哉.都是說家裡話」。這「家裡話」就是日常用的口頭語言。又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言酣暢﹐似行雲流水,讀來有一氣呵成之感。有些口語還帶著幽默風趣,富有啟發性。如「……季路問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既有日常的生活情趣,又富有啟發性,使人感覺親切,也表現了孔子的鬼神觀、生死觀。其中雖然口語化、通俗化.但又不損其文字之典雅、凝煉。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可謂俯拾即是。因此,這種雅而俗的口語,使《論語》的語言既象「陽春白雪」,又似「下里巴人」,既增強了通俗酣暢﹐又無損其雍容華貴,雅俗自成一體,相得益彰。
3.2靈活多變的修辭手法
《論語》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相當廣泛的,可以說﹐現在我們所有的修辭手法在《論語》中差不多都用了。象比喻.對比、襯托、借代、比擬、誇張、引用、雙關、反復、對偶、摹狀等等,在《論語》中都可找到相應的例子來說明。因篇幅原因,本文選擇四種修辭手法進行舉例。

(1)提問、設問、反詰
①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②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半後素。」子夏問:「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宮《詩》已矣。」《八份》
③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④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而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里仁》
例①在孔子和曾子對話以後,有的門人不理解孔子所說「吾道一以貫之」的含義,向曾子提出詢問:「何謂也?」這是什麼意思〉,然後曾子再加以闡述。例②子夏問孔子《詩經》中的兩句詩是什麼意思,孔子只原則性地做了回答。通過孔子.的啟發,子夏進-步明白了禮樂與仁義的關系;仁義是基礎,禮樂應伴隨仁義而產生。後一問是根據前--問的回答而提出的。孔子說「起予者商也」,這是孔子的謙虛和對子夏的鼓勵,真正受到啟發的應該是卜商。①②這兩個提問,都富有啟發性。例③先設問「海汝知之乎」,然後再正面述說對待知識的正確態度。例④孔子自己提出有誰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蛩於仁德的設問,然後說明只要決心致力於仁德,不會有力量不夠的。③④這兩個設問,都是自問自答,設問之後,正面諸定地加以論述。
(2)對偶、排比、反復
①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述而》
②子曰。「赤之英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
③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述而》
④子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
⑤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例①通過對偶法把君子的胸襟開闊和小人的憂慮重重。陰白地加以區別,兩個迭詞「盪盪」、「戚戚」,更把君子小人的形象描繪出來。例②通過「乘肥馬,衣輕裘」的對偶句,摹狀出公西華出使齊國時車駕衣著的華美,暗示公西華經濟並不匱乏,不主張錦上添花過分地救濟他。例③通過由短到長的排比,說出孔子的勤奮專一、安貧樂道、至老不衰,孜孜不倦地學而不厭的精神。例④通過兩兩對稱的四個排比句,寫出孔子一生所經常憂慮的事,是唯恐自己德不修、學不講、不能從善如流、不能及時改正缺點的美好品德。例⑤「賢哉,回也!」隔離反復,首尾呼應,竭力誇贊顏回的有修養。
(3)並舉、對比、映襯
①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先進》
②子張同明。'子曰:浸潤之潛,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旦矣。漫潤之潛,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運也已矣。
(《顏淵》)
③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皆好之,其不善者皆惡之。」 《子路》
例①孔子門弟子中,各有所長:德行美好的,善於講話的,長於處理政事的,熟悉古代文獻的,分為四科,一一列舉,整齊之中而又有變化。例②孔子解釋怎樣才能算作明白事理,並列而又反復地舉出,只有點點滴滴而來、日積月累的讒言和親身遭受、切膚攸關的誣陷,在你哪裡行不通,這才是真正明白事理:接著又反復地並舉出這些,接著說,這樣才算目光運大。通過反復並列舉出什麼是「明」、什麼是「運」。凱切周詳。例③通過「皆好之」、「皆惡之」的正反對舉,說明這還不能斷定這個人的好壞,然後進一步說明只有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壞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才是一個有德行的人。正反對比,突出地得出結論,令人信服。
(4)明喻、暗喻、借喻
①為政以德,轡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為政》
②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③天將以夫子為木鋒。《八份》
④子貢曰:「有美玉於斯,耀篋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孑李》
⑤子曰:「朽木不可雕也,乘土之牆不可枵也,於予與何誅?」《公冶長》
比喻。這一修辭手法在《論語》中用得很多,全書共有50多處。章學誠說《論語》深於比興」、「深於取象」《文史通義·易教下》。通過比喻﹐抽象的哲理、無形的意念都變成觸手可得的形象﹐且語義也顯得含蓄委婉。由於《論語》中的比喻是「取類不常﹐或喻於聲,或雲於貌,或擬於聲,或譬於事」《文心雕龍·比興篇》,所以運用得非常自如。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表面贊揚耐寒的樹木,實際上是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信手拈來,不著痕跡。
同時,《論語》中的比喻又是多樣化的,有明喻﹑隱喻﹑暗喻和借喻諸種。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稅,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此即明喻。旨說明為人要講信譽的重要性。用大車無祝.小車無杌而寸步難行來比喻﹐說服力極強。

表隱喻的,「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其中就隱含著上行下效的道理。借喻相對來說還要用得多些,又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借感慨時光流逝,來勉勵自強不息。「只是點染詠嘆,不多著言語﹐……而道理自存。」(方存之《論語評點》)。又「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履一簣﹐往,吾往也。」借「止」和「往」,說明了「吾止也」與「吾往也」的道理,從而得出結論:無論做什麼事情﹐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一切都取決於當事人自己,這些比喻﹐著實用的貼切、自然、生動、形象,使讀者能心甘情願地接受說話者的理論。這樣一來﹒說話人就能輕而易舉地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沒有板著臉孔說教之疑,這不能不說是語言藝術的功勞。
再是對比。對比也是《論語》中用得很多的一種修辭手法。且對比也多種多樣。從時間上看﹐有古今社會的人事時比;從具體事情上看﹐則有「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道德行為觀念的種種對比。如「古之民有之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盪﹔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通過對古今狂人,矜持人和愚人各加以對比.從而對「古人」的三種美德加以了肯定﹒則對「今人」的丑惡行為進行了否定。
真是「剖析分明」(李贄《四書詳》)。而「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個說也﹔人共八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通過對在君子和小人手下工作的難易、取悅的不同方式及用人的不同標准進行了對比,使得君子那種寬以待人、剛正.廉潔和用人各盡其能的高尚行為躍然紙上;小人那種吹毛求疵、一味追求阿諛奉迎和用人求全責備的不義行為暴露無遺。真是「曲盡君子、小人性情」。(李贄《四書詳》)從而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渠﹐至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之類﹐則都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君子」與「小人」的道德行為進行的對比·遂使筆者的主張昭然可辨。
此外是頂真和摹狀。通過頂真﹐使語言變得連貫而有氣勢。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說的是用詞的重要性,顯得氣勢宏大,理由充足,無可辯駁,讀來有一瀉千里之感。如決江河而注之海,不勞餘力,順流直趨,終焉萬里﹔勢此外是頂真和摹狀。通過頂真,使語言變得連貫而有氣勢。如「名不正則言不順,吉個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說的是用詞的重要性,顯得氣勢宏大,理由充足,無可辯駁,讀來有一瀉千里之感。「如決江河而注之海,不勞餘力﹐順流直趨,終焉萬里;勢之所觸,裂山轉石﹐襄陵湯壑,鼓之如雷霆﹐蒸之如煙雲,登之如太空﹐攢之如綺,迴旋曲折﹐抑揚噴伏﹐而不見艱難辛苦之態,必至於極而後止。」
通過摹狀,則使人物的言行活靈活現。象「孔子之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還,便便言,唯謹爾。朝與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圄圄如也。君在,跋躇如也,與與如也。」通過對不同場合中孔子不同言行和態度的描繪,展現了一個非常講究禮儀制度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這種摹狀描寫、加強了人物的生動性、形象性﹐使人物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這段文字確實把孔子的形象寫活了,不愧為描人狀物的範本。
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運用還使得《論語》在句式上呈現出靈活多交的特色。《論語》的句式重章疊句、對偶排比、駢散結合、長短不一、參差多變等,應有盡有。從而不僅使得語氣舒徐迂緩,讀來朗朗上口,而且也有助於加強表達效果。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幾句可改用直陣式,但採取反詰式後,雍容和順的風度更明顯了。程頤謂之「情趣洋溢」,於光華說:「三『不亦乎』,令人自思.有指點活潑之妙﹐宜深味。」而「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通過疊句和詰問﹐表現得含蓄而委婉,彷彿沒有答案﹐而意義在不言之中,「暗詰微諷,使人深思自得,有無窮意味。」

總 結
《論語》雖然屬於記載實際言行的記載,卻簡約雅美,精練而樸素,言簡而意賅,語言形象,又富有哲理,虛詞和長短句式的靈活自如運用,言行中更不乏警句,為後人傳頌。這些都論證了《論語》在語言方面的文學性。無論在內容方面,還是在形式方面都為後來的散文及其語言的運用樹立了典範,也為其後兩千餘年漢文學語言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不管對《論語》思想內涵的現代闡發,對現代文學理論的豐富,對現代語言文學的進一步發展,還是對弘揚祖國傳統文化都有積極的意義,因為語言、修辭等蘊含著一定的民族文化風情。《論語》在文學史上已經給予並且會持續給予後代以宏大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談讀論語文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