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博學語文如何注冊

博學語文如何注冊

發布時間:2022-05-23 03:32:06

『壹』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的意思是什麼

譯文:孔子說:「君子如果能廣博地學習文獻,並且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違背正道了吧!」

因為君子只有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才能深刻理解「道」,而道的核心是「仁」,仁的具體體現形式就是「禮」。有了廣博的學識,再用禮制來約束自己,自然就不會離經叛道了。

名家註解:

程顥、程頤:「博學於文而不約之以禮,必至於汗漫。博學矣,又能守禮而由於規矩,則亦可以不畔道矣。」

朱熹:「君子學欲其博,故於丈無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動必以禮。如此,則可以不背於道矣。」

『貳』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出自莊子對嗎

不對,出自《論語》

意思是: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

出自:《論語▪雍也》

原文: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釋義: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再用禮節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從《論語》的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懂「禮」的君子,那應該怎麼做呢?他認為應當廣泛學習古代文化典籍,而且要用「禮」來約束自己。

(2)博學語文如何注冊擴展閱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出身於沒落的宋國貴族家庭,刻苦好學,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曾從事「儒」(貴族喪事贊禮者)的職業,中年時開辦私學。一度出任魯國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四年後因遭小人暗算,棄職,後率弟子周遊列國,經十三年,晚年歸魯,繼續講學,整理古籍。《論語》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紀錄。

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為體」。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與影響了世界上其它地區的一大部分人近兩千年。

『叄』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意思

出自《論語》,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博,廣博、廣泛的意思。文,這里指一切文化知識,比如詩書禮樂、典章制度等等。博學於文,以其成才。但才還需德相配,所以還得「約之以禮」,用禮來規范他的思想、行為。目的是什麼呢?「亦可以弗畔矣夫!」,畔,通叛。這樣就不會叛離正道了。

拓展資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傳》《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肆』 「博學於文,

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意思就是說:「畔」的釋義為「背」,「弗畔」,就是不違背;不違背什麼呢?就是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那個「矩」;那個「矩」,就是前面所講的「仁」與「義」.只是孔子到了七十歲時隨心所欲便能不違仁義,而一般的博學君子則還需要「約之以禮」即通過禮的約束才能做到不違仁義.孔子要求弟子在「博學於文」之後不忘「約之於禮」,可能與當時有學者以「博學」為傲人、賣弄資本的現象有關.老聃就曾指出過這一不良現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因為博,反而誤入歧途.孔子正是有鑒於此,才提出以禮約博,作為君子的標准之一.

『伍』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君子要在文化上廣博的學習,在行為上用禮法約束自己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①矣夫?「

【注釋】

①釁:同「叛」,指離經叛道。

【譯文】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啊!」

【讀解】

顏淵也曾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子罕》)
說明孔子不僅這樣說,而且還這樣實施於教育之中。
既要學習文化知識,又要提高思想修養。德育、智育一起上, 這不是「又紅又專」的教育方針嗎?
真能做外』又紅又專」,品學兼優,自然也就不會離經叛道了。

『陸』 關於博學於文的名人例子

故事一、先生夢想已成真

1912年,著名的鄉村家教育家晏陽初先生來到潼南,深入到實驗小學具體指導學校的工作。晏陽初先生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他自稱
「孔子影響了他的一生」。所以在他的思想熏陶下,學校也就深深地打下了崇禮、尚禮、崇尚儒家文化,尊崇社會道德的烙印。1946年,晏陽初又將潼南作為了
華西教育實驗區的一部分,進行鄉村教育的實踐研究,實驗小學再一次接受了這位知名教育家的思想洗禮,進一步扎實了禮文化的根基。與此同時,當時的校長楊鼎
新等人也大力提倡禮的教育。學校代代相因,構築了一個輝煌的教育聖殿。兩個世紀的歲月流轉,實驗小學形成了以「禮」為特色的獨特的教育風格,

當代的實驗小學校的教師們,認真研究學校近兩百年的辦學歷程,認真總結提煉先賢具有特色的教育成果,提出了「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校訓。這八個字,取自《論語》,其意是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以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而今,放眼於中華優秀的禮文化與晏陽初先生的思想浸潤下的潼南實驗小學,尚禮之花處處開放。如果晏先生能夠回眸,那他一定會頜首微笑了。

故事二,白發蕭疏情不改

實驗小學校史,既是一部學校禮文化的傳承史,也是一部禮文化的教育史。實驗小學修史工作一直以來得到老教師們的支持,特別是現年七十一歲、在實驗小
學工作了整整四十年的歐乾璽老師更是鼎立相助。他從1964年起,一直在實驗小學工作,為學校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退休後,他仍堅持主持編寫校史,為了
找尋原始資料,他上至成都,下至重慶,不辭辛勞。2013年4月,為了搶救校史第一手資料,他在現任校長張波等同志的陪同下,去四川省遂寧市尋訪中共地下
黨老黨員、在潼南實驗小學離休的九十四歲高齡的李玉潔老師。歐老師細心地傾聽,認真的筆記,彷彿他也回到當年在實驗小學以禮育人,以理育才的光輝歲月。五
十多年來他殫精竭慮,為實驗小學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他既是禮文化的踐行者,也是禮文化的傳播者,即使今天他已白發蕭疏,但依然深情地關注著這所學校的發
展,他是實驗小學教師群體愛校如家、無私奉獻的一個縮影。

故事三、提示牌中見「禮」成

潼南縣濱江濕地公園中,如今還有一些尚未修葺完善的花壇,圍欄還未裝飾完成,淺草稀疏,但一些如「小草青青
腳下留情」的牌子卻赫然在目,牌子下方稚嫩的寫著「實驗小學3年級4班曾思彤」等,放眼望去,周圍的綠地里都插著不少的類似這樣的牌子。人們看到這些,都
會逐一去讀牌子上的警示語。怪不得這些還未成形的綠地完好無損,原來是潼南縣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在這里自發地照顧著這些脆弱的綠地!呵,「博學於文,約之以
禮」的校訓得到了這些幼小心靈的回應,他們從校訓中獲得心靈的滋養,又將美好的心靈傳達給社會,人們看著這樣的警示牌,也該會心的笑了吧。

「一個微笑就是花園,一聲問候就是春天;一種關懷就是溫暖,一個理想就是明天」,從遠處傳來了童稚的校歌聲,這歌聲詮釋著「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深刻內涵!

故事四、愛心救助白血病孩子

實驗小學2年級4班,有一位勇敢的小男孩,他叫陳星佑,年僅7歲,卻不幸患上了白血病,需要移植骨髓,高額的醫療費用、成功率極低的骨髓配型、化療
的生死折磨,讓整個家庭跌入冰窖,然而小星佑沒有向命運低頭,骨髓穿刺不喊疼,化療嘔吐全能忍,一頭黑發全掉光,卻自嘲是個小和尚。很快,我校迅速開展了
「獻愛心捐款活動」。

我校師生都踴躍為他捐款,每一位員工100-500不等的慷慨解囊,孩子們也紛紛拿出自己的零花錢10-50元不等,家長朋友們也聞訊捐資,我們學校一共為她捐出了4萬多元,在他住院期間,同學們都安慰她,鼓勵他。

2013年3月29日,台灣媽媽的造血幹細胞成功植入小星佑體內,星佑用自己的堅強和人們的愛心獲得了重生!在此次與病魔斗爭的過程中,不但表現出了陳星佑的堅強、樂觀,而且全體師生也在實踐中發揚了了助人為樂、濟危扶困的傳統美德!

『柒』 博學於文,行已有恥什麼意思

意思是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以外,凡是環繞我們周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都是我們應該藉以學習研究的材料;每一個民族成員應該品德高尚,有正義感,保持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出自——清代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亭林文集》卷三《與友人論學書》。

原文:愚所謂聖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學於文」,曰:「行己有恥」。

譯文:我所說的聖人之道是怎樣的呢?叫做「博學於文」,叫做「行己有恥。」

(7)博學語文如何注冊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是一封給友人的信,談的是為學的大道理。信中批判了明代王守仁以來的一些理學家空談心性而脫離實際的學風,提出了為學應繼承孔孟以來的重實學而不尚空談,要「博學於文」、「行己有恥」,博學與修身並重。這也是有感於清初一些士大夫立身行事而發的。

這是篇著名的論學書。據近人考證,寫於康熙六年,題中「友人」指張爾歧諸人。張爾歧,字稷若,山東濟陽人,明遺民,對經學很有研究。順治十四年,顧炎武北游至濟南,與他一見定交。以後兩人時有書信往來。張爾歧讀了此書後極有感慨,隨即寫了答書。

『捌』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再用禮來加以約束,這樣也就不會離經叛道了。」

出自《論語·顏淵篇》

原文片段: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齊景公說:「講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上嗎?」

孔子說:「只聽了單方面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說話沒有不算數的時候。

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也是一樣的。重要的是必須使訴訟的案件根本不發生!」

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居於官位不懈怠,執行君令要忠實。」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再用禮來加以約束,這樣也就不會離經叛道了。」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8)博學語文如何注冊擴展閱讀:

顏淵簡介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論語·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雍也》)。不幸早死。

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於「仁」「禮」的要求,「敏於事而慎於言」。故孔子常稱贊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他終生所嚮往的就是出現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寧」的無戰爭、無飢餓的理想社會。

公元前481年,顏回先孔子而去世,葬於魯城東防山前。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哀嘆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語,收集在《論語》等書中,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後世尊其為「復聖」。

元文宗封顏回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時罷封爵,止稱「復聖」。明陳鎬纂清孔胤植重纂《闕里志·弟子職》:「元文宗至順元年,加贈「兗國復聖公」。《明史·禮志四》:「其四配稱: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

『玖』 顧炎武在《與友人論學書》中是如何解釋「博學於文」和「行己有恥」的

「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二語,分別出自《論語》的《顏淵》篇和《子路》篇,是孔子在不同場合答復門人問難時所提出的兩個主張。顧炎武將二者結合起來,並賦予了時代的新內容,成了他的為學宗旨與處世之道。

顧炎武說:「愚所謂聖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學於文』,曰『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文集》卷三)可見,他所理解的「博學於文」是和「家國天下」之事相聯系的,因而也就不僅僅限於文獻知識,還包括廣聞博見和考察審問得來的社會實際知識。

他指責王學末流「言心言性,舍多而學以求一貫之方,置四海之困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說明他所關心的還是「四海之困窮」的天下國家之事,所注重的自然是「經世致用之實學」,這也就是顧炎武「博學於文」的為學宗旨。

「行己有恥」,即是要用廉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顧炎武把「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等處世待人之道都看成是屬於「行己有恥」的范圍。

有鑒於明末清初有些學人和士大夫寡廉鮮恥、趨炎附勢而喪失民族氣節,他把「博學於文」與「行己有恥」結合起來,強調二者的關系。他說:「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非好古而多聞,則為空虛之學。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吾見其日是從事於聖人而去之彌遠也。」(《文集》卷三)因此,他認為只有懂得羞惡廉恥而注重實學的人,才真正符合「聖人之道」。否則,就遠離了「聖人之道」。所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既是顧炎武的為學宗旨和立身處世的為人之道,也是他崇實致用學風的出發點。

此外,顧炎武「博學於文」的為學宗旨的一大特色,是他不僅強調讀書,而且提倡走出書齋、到社會中去考察。他說:「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猶當博學審問。……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文集》卷四)他提倡讀書與考察相結合的方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這個方法的提出和運用,開創了清初實學的新風。

『拾』 君子博學於文中的於什麼意思

君子博學於文中於的意思是介詞,在。原句的意思是君子在古代的文化典籍方面進行廣泛地學習。原句出自於春秋孔子《論語▪雍也篇》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白話譯文: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10)博學語文如何注冊擴展閱讀:

於字的其他翻譯:

(1)於是迂、紆的本字,本義為曲折。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邊有一條迂曲的線,行路時要繞著走。

(2)對、對於。

例句:周代 佚名《詩經·邶風·泉水》:「有懷於衛,靡日不思。」

白話譯文:懷念衛國我故鄉,沒有一天不在想。

(3)以、用。

例句:先秦 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於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白話譯文:楚國自從戰勝庸國以來,楚國的國君沒有一天不用不列的方式治理國內的人們:教訓百姓生計的不容易、禍患不知哪天就會到來、戒備警惕不能放鬆。

(4)和、與、跟。

例句:春秋 孔子《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白話譯文:我家鄉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5)至、到。

例句:西漢 劉安《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於天門。」

白話譯文:以恬靜養性,用淡漠修神,就能進入天然的境界。

(6)依照。

例句:周代 周代《書經·盤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於朕志。」

白話譯文:現在我誠心把我的意思告訴你們各位官員。

(7)為了。

(8)給。

例句:春秋 孔子《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白話譯文: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9)向。

例句:春秋 孔子《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

白話譯文:子禽問子貢說。

(10)對。如:於心不忍。

閱讀全文

與博學語文如何注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