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組織語文教材中設計的學生活動

如何組織語文教材中設計的學生活動

發布時間:2022-05-23 03:44:31

① 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組織教學活動

教學是一個過程,教學的過程,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環節和具體的教學行為等諸多因素組合而成。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教師,從各自的認知經驗出發,用他們所以為最有價值的方式,組織起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藉以落實自己的教學計劃,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

3. 如何組織「生-本」對話

真正意義上的「生-本」對話,應該建立在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發現真問題、能夠從看似簡單的文本中營造出「陌生化」學習情境的基礎之上。這樣的要求,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幾乎無法實現。退而求其次,課堂活動中的「生-本」對話,只能依靠教師的牽線搭橋,由教師提出某些具有思維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文本細讀中尋找解讀這些問題的證據,形成切合語文課程要求的思維認知。

② 如何開展新課標下的語文活動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把語文課程定位為「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強調「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有些專家已提出要和「閱讀分析式教學」說再見。我們必須根據新課程理念、新課標要求與當前語文教學現狀,全力構建以「語言運用為中心」的實踐型語文教學,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平台,讓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的實踐活動中,逐漸掌握語文學習規律,逐步發展語文能力,從而提升語文素養。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落實生本教育理念,探索開展「九個一」的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豐富文化底蘊,培育情感態度,體悟語言規律,發展語文能力,提高綜合素養。
一、讀一讀,在讀中練就能力
語文教學必須落實「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語文實踐活動。離開了讀,語文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於那些文字優美、情深意濃的文章,教師可以設計「讀一讀」的實踐活動,通過「讀通―讀懂―讀好―讀開」的教學路徑,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同時注意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進行文本教學,第一步要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落實讀的保底工程;第二步要引導學生實現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實現讀懂課文;第三步,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達到讀出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在這三步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努力落實第四步「讀開」,引導學生或圍繞同一主題的不同體裁、或圍繞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或圍繞同一文本的相關素材進行拓展閱讀,實現在閱讀實踐中提升認識、發展思維、升華情感。為了實現在不增加課時、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就能在課堂上有效達成「大量閱讀」的目標,要做到教學目標精準,教學流程簡約,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為此,我們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努力落實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開展「閱讀、識字、寫作」三者有機結合的教學實踐。我們把一篇課文分為「識字課」和「閱讀課」兩個課時進行教學,每節課利用前20分鍾進行達成課標要求的識字寫字和閱讀教學;接著利用10分鍾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6~8篇的課外文章――識字課主要閱讀包含本課生字的短文,實現在閱讀中鞏固識字;閱讀課主要閱讀同一主題的相關文章,實現在相同主題的閱讀中提升認識、升華情感。最後再利用10分鍾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識字課的寫作主要是把自己創編的字謎、兒歌寫下來,也可以利用新詞進行連詞成句的寫話練習,實現在寫話中鞏固寫字,避免單調、重復的寫字練習;閱讀課的寫作主要是根據文本的主題,確定恰當的話題,在寫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進行行為反思,從而發展思維、深化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問一問,在問中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章「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麼寫」這三個方面來提出問題,還要關注文章細節,從文章的題目、關鍵句、主旨、情節、過渡處、比較處、反復處、矛盾處、言語表達、寫作手法等方面提出問題。如在教學《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一文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尋找文本的主旨:作者曾經兩次到德國,德國的一草一木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此,他從內心深處發出了這樣的贊嘆: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由此主旨引出研讀的主問題:作者是怎樣寫出「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題目是全文的「旗幟」和「窗口」,抓住題目,常能得其要旨,釐清主線,串起全文。題目中能統領全題的那個關鍵字詞,一般稱為「題眼」。「題眼」不僅提挈全題,而且往往能揭示課文要義。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就可以圍繞「富饒」一詞,引導學生提出探究的主問題:西沙群島的「富饒」體現在哪兒?課文是怎樣寫出西沙群島「富饒」這一特點的?
三、批一批,在批中發揮自主性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很多教師這樣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感悟。」每每此時,學生們最多就是畫出自己有點感觸的句子。至於感悟寫什麼,多數學生真的茫然。究其原因是我們平日里從來沒有教給學生圈點、勾畫、做批註的方法。為了實現「教是為了不教」,我們必須教給學生學會給課文批註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用詞准確、寫法巧妙、有所感悟、理解困難、思維困惑或求異創新等詞語、句子甚至段落處進行文字式、符號式、綱要式或補充式的批註。批註的形式要靈活,時間也要靈活,可以在課前自由批註、課中專題批註或課末擴展批註。
四、講一講,在講中內化表達
小學語文教材的很多課文都是生動有趣的故事。如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民間故事《西門豹》,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等,對於這些課文的教學,我們完全可以不進行內容分析,而放手讓學生進行講故事的實踐活動。學生為了講好故事,要讀熟故事、理解故事、內化故事。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沉浸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上,為主人公的命運或興奮、或悲傷、或激動、或同情,這時的學生思維是非常活躍的,情感會得到升華,語言會得到發展。小學生喜愛故事,低中年級正是學生迷戀故事的黃金階段,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黃金時期,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童話等各種各樣的故事,引導學生由「讀童話」到「講童話」,再到「寫童話」「評童話」,在「讀、講、寫、評」的活動中內化文本,習練表達。對於高年級學生,可以開展「主題演講」實踐活動,從而升華思維、提升認識。 五、演一演,在演中激揚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強、情節曲折、人物對話較多的優美課文,可以通過「演一演」的實踐活動來代替繁瑣的內容分析。當學生們為了演好自己喜歡的角色而主動進行讀、思、議、評、演的實踐活動時,主動性、創造性就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情感、個性、思維就會在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激發和張揚。
六、辯一辯,在辯中發展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的內容富含「矛盾」,特別值得思辨,是引導學生開展辯論的良好契機。如《落花生》一文,在當今時代,到底是提倡做「花生式」的人還是做「蘋果、桃子式」的人,就是一個很好的辯論話題。當學生在深究觀點、准備辯論時,能不深入研讀文本嗎?能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嗎?當學生們把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時,能不感受到「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的理念嗎?
七、說一說,在說中習得語言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說明文和寫景狀物的文章。這些文章適合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和適當感悟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再通過「說一說」的實踐活動來內化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如在教學《頤和園》一文時,在引導學生感悟作家筆下頤和園的特點,知道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向遊客介紹頤和園。再如教學《太陽》一文,在引導學生感悟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後,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以《太陽的自述》或《揭密太陽》等為題向他人介紹太陽。在學生准備當「小導游」和「介紹太陽」的過程中,他們既內化了文本,又習得了語言,也激活了思維,升華了情感。
八、背一背,在背中積累語言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記憶的黃金時代,我們必須利用好這一時期引導學生學習與積累中華民族的優秀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注重品詞析句,還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中感受語言的美,從而樂於積累優秀語言。要增強學生積累語言的意識,在課內外閱讀中養成自覺的習慣。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背熟課本中要求會背的段落,更要對「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的要求進行有效指導,以免學生出現茫然的現象。另外,對課標中要求學生必學的古詩文,可以「每周一詩」的方式去落實,可以利用每天的「課前一分鍾」進行古詩的背誦。試想,如果每學期以15首古詩的背誦量推進,那麼在小學階段的十二個學期中,學生就可背誦180首古詩,這樣不但完成了《課標》要求,還超越了《課標》要求。同樣的方式,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每天一句――名言警句」的背誦。可見只要教師善於思考、敢於探索,完成課標要求的小學生語文背誦任務並不困難。
九、寫一寫。在寫中提升實力
課標提出,每節語文課要有10分鍾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指導性的寫,可見寫的重要性。這里的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寫字,二是寫作。
在低年級的寫字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自主觀察、自主思考、自主評價中發現寫字的規律和方法,更要培養學生寫字的正確姿勢,並使學生養成提筆即練字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寫正確、規范、整潔、美觀的字,完成寫字教學的階段目標。
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寫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習得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每學期的八次單元習作,必須經過長期、多次、得法的寫作實踐才能實現。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注重讀寫結合,努力實現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寫什麼」,「為什麼寫」,「怎麼寫」,從一篇篇文本中深切感受寫法之法;還要尋找文本中適合「讀寫結合」的訓練點,對文本進行補白、續寫、仿寫、改寫等練筆實踐,發展學生的習作能力。
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我們應淡化單純的寫作技巧指導,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體驗、情感和思維發展。因此,要創新作文形式,以新穎、靈活的習作形式激活學生的習作興趣,體驗習作的快樂與成功。1.體驗型作文。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式」作文的訓練,如通過師生一起做游戲,讓學生感受「掌聲的魔力」,感悟「魔術的真諦」。又如讓學生寫桔子,就引導學生觀察桔子的外形、顏色、大小;摸摸桔皮、桔籽,嘗嘗桔肉、桔汁、桔皮的味道,學生經歷自己多種感官體驗後,寫出的作文不但真實、生動,而且會富有個性化。2.活動型作文。教師根據季節的變化,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寫出「我眼中的春夏秋冬」。又如,組織學生參加「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科技節」、「祭掃烈士墓」等活動,指導學生寫下活動過程和自己的感受。教師還要抓住各種節日,引導學生度過一個個既有意義又異彩紛呈的節日,積累寫作素材。如「愚人節」可寫愚弄別人或被別人愚弄的趣事;「母親節」可寫孝敬母親的事;「教師節」、「新年」可組織學生給老師、親朋好友寫賀卡等。3.學科整合型作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校園生活,進行學科整合素材的搜集,可通過每周一次的「精彩回眸」讓學生把「有趣的科學實驗」、「難忘的體育游戲」、「最得意的一幅畫」、「最喜愛的一首歌」等親歷的鮮活素材及時積累,並融入習作之中。4.想像型作文。「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這是《語文課程標准》對學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解放思想,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如在以保護家鄉環境為主題的班會課上,同學們講述了耳聞目睹的破壞環境現象,認識到破壞環境的危害。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樹木、垃圾桶、河水……以第一人稱的身份講述各自的經歷與願望。學生很快編出了童話故事《小楊樹哭了》、《南河的傾訴》、《塑料袋流浪記》、《垃圾桶的對話》……生動、深刻地揭露並譴責了破壞環境的不良行為,表達了保護美好家園的願望。5.創造型作文。創造型作文是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適當地對文中人物進行心理描述,對文中情境進行想像,或者把書中內容改編為課本劇並進行表演。如學了《富饒的西沙群島》、《海底世界》後,讓學生寫《漫遊海底世界》的習作;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寫人物為主的課文後,要求學生想像課文中人物的形象、與人物對話,並向同伴說說自己的想法。6.調研型作文。調研型作文主要是指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社會調查,用研究的眼光來分析調查所得到的材料,進而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設計出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建議方案。它需要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到的各方面知識。如學了《只有一個地球》後,及時組織學生調查家鄉的環境現狀,觀察、分析家鄉的水資源污染情況,查找污染源等調研活動,以真實的事例、具體的數據說明,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必須很好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7.模仿型作文。小學生習作大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和橋梁。在活動中指導學生品讀範文,模仿其寫作的風格,學生往往能寫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如讀了《落花生》,就指導學生仿寫《垂柳》,讀了《苦柚》就指導學生仿寫《西瓜》……久而久之,學生在模仿、借鑒中就學會了寫作的竅門,撥動了情感思維的琴弦,奏出了習作的美妙樂章。8.系列型作文:「我之最」作文系列:或者是《我最開心的一次笑》、《我最傷心的一次哭》、《我最精彩的一個夢》、《我最後悔的一件事》;或者是《我最喜歡的一種花》、《我最愛吃的一種菜》、《我最愛穿的一件衣服》、《我最珍惜的一本書》等。有了自己的親身感悟,學生就能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不愁沒有內容可寫。
實踐出真知、實踐煉能力,一切能力的提高必須靠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它源於課堂又要超越課堂,結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我們要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開展各類語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③ 如何設計語文課堂活動

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第一節 教學設計的原則及思想
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語文教師根據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語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個程序和具體環節及其有關層面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介於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中間地帶」,它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
為達成這一目的,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倡導一定的教學思想、探究一些教學設計的方法:
一、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設計要全面、准確、合理。
(二)獨創性原則
所謂獨創就是技巧的展示個性,達到當前制高點,它具有無可替代性。課是最能獨創,更能充分展示教學個性的學科。每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都
是一朵獨一無二的精神花朵。即使是面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老師,也可依據各自的個性上出風格迥異的課來。
1、具備獨立自主的教學個性
教師的個性有益於創造語文教學的藝術。個性意識強,個性教學主動性明顯,就能有效地進行和指導語文教學。同樣,個性意識越強,教學創新意識就越強,更能創造地運用於語文教學藝術之中。獨立自主的個性,是實施個性語文教學的前提。
2、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
思路要新穎,不同凡響,就要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設計教學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識,盡可能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賦予新意。不拘泥於教參,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更可以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組織和課堂教學的再創作。其次,找准教學「突破口」。教師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學思路的「突破口」。個性的差異和個體發展都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創造性地促進「有個性的個人」的全面發展,使之形成優良的個性。教學的思路應該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個性化的教學思路,不是拘泥於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規律上各展所長。語文
3、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啟發、引導。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而在於指導學生如何「學」。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教學上要「運其才智,相機誘導,體悟傳神,發展個性」。要有個性化的語言藝術,語文教師的語言除了應該有一般教師的生動、准確、活潑的特點以外,還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或者詞采豐美,富於感情;或者自然流暢,幽默生動;或者妙語連珠、意蘊深刻、耐人回味;或者自然親切、啟人思維。藉助個性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使他們在美的享受中完成語言的享受。
4、塑造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教學風格
教學的個性,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將獨創性教學方法和與眾不同的教學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師個性實際的教學風格,從而在教學上產生對學生個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5、展現略高一籌的個性化教學品位
教學起點高,手法新,品位高,是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的體現。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師要創建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師愛和師生平等是個性化教育所要求的。二是開展合作學習。品位高的個性教學藝術還要求教師要善於結合課文內容的多層次性,語文問題的多樣化,語文學科的多極化的特點,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參與討論和辯論,在充分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的基礎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異,達到培養個性,發展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育者激發受教育者運用科學文化知識進行自我發展的原則。
它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過程要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民主氛圍,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病,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評價, 使學生敢想,能想。
(四)、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受教育者的基礎、能力、生理、心理等不同實際情況,採用適合其胃口的 ,對不同層次的需求都能適應的方法性原則。它具有適度性、量力性。
對不同學生有不同要求,授課時,有一個學生沒有參與學習,就不能算是優質課。它要求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 處理好一般與個別(優生與學困生)學生的關系,對教學內容、教學深度及其教學廣度適時予以彈性調節,充分調動、發揮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創設出主動學習氛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
(五)、目標導向的原則
一節課,想面面俱到往往會面面不到。要目標明確,做到有的放矢。
目標包括智力目標和非智力目標。
(六)、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就是創建的課堂情境促使學生思維呈現活化狀態,學生思考的空間廣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開放性原則與教育的不斷適應變化、吸取外部能量、追求持續發展等理想異曲同工;這是由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決定的。它要求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學習器官的全方位開放。解放學生的腦,讓其自由思考;解放學生的口,讓其自由講;解放學生的手,讓其自由做。
開放既有教學思想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也包括教學方法的開放,教學內容的開放。
(七)、彈性原則
彈性,即事物的伸縮性。語言是一門「彈性藝術」,同樣的表達對象,表達的形式和風格各不相同;同樣的語言表達,理解的角度和程度也會因人而異。語言的這種「變化之妙」,註定了語文教學既不能滴水不漏,也不可能立竿見影,無論是閱讀理解還是言語表達,都應有一定的「彈性」發展空間。
彈性原則,不僅在課堂結構的安排和教材處理的價值取向上適用,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評價原則的確立之中都可應用。
二、教學思想
教學的先進與否,關鍵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思想。因為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就可能出現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隨之就會出現什麼樣的課堂結構。因此,教學結構的改革受教學思想轉變的制約。為此,我們要樹立如下幾種新的教學觀念:
(—)「主體教學觀」。
這是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切為了學生,要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得把學生放在學習主人翁的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成長無法替代,發展必須主動。培養健全人格,保護學生個性的前提,就是促進學生自身積極主動地發展。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孩子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
(二)「民主教學觀」。
教學要民主,要尊重學生,不獨斷專行,不搞—錘定音,讓學生消除壓抑感,體會和諧感,產生能動性。
一個出色的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思考、學習、批判的本領,培養學生開拓新領域、分析新情況、迎接新挑戰的能力。強調為實際需要學習,也關注從實踐中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大語文教學觀」。
語文教學要大視野、多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學生學習的時間,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四)「思維教學觀」。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五)「分類教學觀」。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實施分類教學,讓學生相互積極影響,相互促動,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飛的就飛」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要求
一、以《大綱》為索引,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計劃性和可行性。
二、教學設計要具有整體性、層次性、靈活性、開放性、先進性、優效性等基本特點。
三、要有語文味。
好課的優點大都是相似的,即有語文味,所謂語文味它主要包含三個要素: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是要體現文體美和語體美,即要表現出不同文體、語體的特點來。
第二,是要體現情感美。一堂好的語文課,會給師生的情感帶來強烈的沖擊,師生雙方都被感動的場面是經常可以見到的。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文為依託,以讀為媒介,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深沉處還它個深沉,歡悅處還它個歡悅,似滔滔江河,如涓涓泉水,像幽幽琴聲,若融融春光,把書面的無聲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藝術。讀中要含情,讀中要融情,讀中要誘情;讓學生在聽中悟情,聽中入情,聽中動情,聽中生情,達到水乳交融、和諧共振的境界。
第三,是品味語言文字之美。語文課本上的語言文字之美主要是一種文學之美,是一種感性之美。而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學習語言,主要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品味語言包含理解,但理解只是基礎,品味語言的最高目標是審美,即領略語言文字之美。
語文課的語文味,就是要在教學中體現出文體美、語體美、情感美和語言美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
第四,過程設計合理,思路清晰,結構完善。
教學過程就其本質來說,不僅是有效的,而且應是簡縮的,它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活動按照一定過程、步驟,通過適當方式,使二者緊密結合起來的能在一個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個完整的流程。它要求明快。
第五,能靈活的運用教學手段,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掌握幾個點:1、調動點(調動有方);2、制高點(舉綱抓目);3、增長點(主動創新;4、延伸點(拓寬升華)
第六,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心情愉悅、情緒飽滿,熱情高,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
培養語文能力,是語文素質教育追求的第一個目標;發展學生智力,是語文素質教育追求的第二個目標;個性發展,是語文素質教育追求的第三個目標。
第七,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第八,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理解學習課文的思維過程,注重讀書方法的總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九,一法(自讀)為主,多法相輔。
1、目標自學法,2、點拔導學法,3、讀寫結合法,4、比較評析法,5、示範模擬法,6、綱要圖表法,7、問題研討法,8、探究發現法,9、情境感悟法,9、活動表演法。
第十,在揭示和達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不斷激趣、激疑,使學生的學習慾望不斷高漲。

④ 如何設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活動

一、常態教學環節活動化

「常態教學環節」是指閱讀教學中常態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如:「導入——感知——解讀——品析——拓展」等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的課堂實施是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但對這些教學環節的處理採用不同的方法,其效果就絕然不同。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獨霸講堂,一講到底,學生學起來就了無生氣。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常態教學環節設計成一個個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去求知、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種強烈的學習慾望驅使下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把常態教學環節活動化可有如下幾種設計:

(一)誦讀活動

誦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前提與根本,因為語文是以語言為核心的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屬性的學科,學習語文離不開鮮活的語言與文字。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從而逐漸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誦讀活動不僅僅是讓學生把文本轉化為聲音,更重要的是讀得順暢,讀准內涵,讀透情感,這樣無生命的語言文字元號才能生動起來,活躍起來。我們可以把誦讀活動設計為聽讀、嘗試讀、示範讀、角色讀、分組讀、對抗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時掌握朗讀的技巧,揣摩人物的情感,享受朗讀的快樂。如誦讀《皇帝的新裝》,可採用角色誦讀的方式,讓學生充當老大臣、隨從、騙子、皇帝等角色,通過角色誦讀,再現《皇帝的新裝》所展示的生活情景,展現驕奢淫逸、腐朽昏庸的皇帝形象,以及虛偽、淺薄、自欺欺人的群臣形象。

(二)探究活動

對文章內容的解讀需要學生深入文本中,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人物對話,與文本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對話。由於學生受知識基礎與生活閱歷的限制,對文本的把握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對文本的探究可採用「問題引路」的活動方式,根據文本的內容設計一個個的問題。具體操作:一是示範提問,即教師示範提出問題,或把握文章的主旨,或突破文本的重難點,給學生的思維指向。二是自主試問,可要求學生嘗試發問,即學生模仿教師提問的方式就文本內容或學習的重難點自主發問。三是因疑置問。即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以後對文中的某一問題理解不透徹或根本不理解,為了滿足自己學習的需要自主置疑。另外,在探究活動中,可給學生指示方法(即給學生指示提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一是標題切入法。如:執教《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可由標題發問:羅布泊在哪裡?仙湖是什麼樣子?羅布泊為什麼曾是仙湖?羅布泊現在狀況如何?將來會是怎樣?這樣就把文本所需要探究的問題都可以展示出來。二是導語讀入法。如《列夫·托爾斯泰》導語「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並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一句可發問:「托爾斯泰的眼睛有何特徵?」「為什麼透過托爾斯泰眼睛能進入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三是要點引入法。即根據文章內容要點設問。

(三)交流活動

交流是課堂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展示與學習愉悅的分享,同時也是同學之間相互釋疑解難,達成學習成果共享的重要途徑。在同學們完成文本的探究活動之後,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如果是小組合作學習,可派小組的代表交流本組的學習成果;對於小組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可採取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方式,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的目的。

(四)積累活動

語文學習離不開積累,語文素養的提升必須依賴於平時語言的積淀,只有做到厚積才能薄發,舉三才能反一。因此,每一節課的教學必須適時引導學生開展積累活動,不僅要給學生積累的時間,還要給學生積累的內容。如執教《濟南的冬天》可要求學生積累有關冬天的名言佳句。欣賞古典詩詞,可要求學生進行古典詩詞名句的背誦積累。經過平時課堂學習長期的積累,學生就能視野開闊,博學多識,寫作起來才能文思泉湧。當然學生課堂積累活動也應採取新鮮活潑的方式,如故事會,詩詞朗誦會,名言佳句背誦比賽等。通過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就會在活動中積累,在快樂中求知,在積淀中進步。

二、主體教學活動特色化

教師在執教一篇課文時,開展的課堂活動應有主次之分,突出課堂特色的主體活動教師應精心設計,做到因課而異,因生制宜,具體可設計為如下幾種:

(一)表演活動

表演活動就是將課文改編為劇本,以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呈現。課本劇的表演能形象地再現課文內容,展現文本所反映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很快走進文本。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可多種多樣:

1.角色表演

就是根據課本內容,以人物為核心,分不同的角色進行誦讀表演。如:執教《我的叔叔於勒》可對文章內容進行加工改造,分若瑟夫、於勒、菲利普夫婦等角色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很快進入文本,了解到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唯利是圖的特性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金錢關系。

2.話劇表演

話劇表演就是將課文改編為話劇進行表演。劇本改編可對課文內容採取取其精華、去其枝葉的方法,將文章核心部分以話劇表演的方式來呈現。如執教《變色龍》,可刪減課本中的次要內容,通過「畫外音」交待情節,通過人物的對話讓奧楚蔑洛夫這條變色龍盡情地演繹。經過這樣的設計,課本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學生學起來也就覺得妙趣橫生,興趣盎然。

3.想像表演

想像表演就是教師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創造,藉助想像對課文的情節作必要的補充,然後進行表演的教學形式。如《故鄉》中對閏土正面寫的不多,只敘述了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境況,可以「閏土的故事」為主題,通過想像對課文進行改編與補充,然後表演,讓全班同學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舊中國農民痛苦生活的社會根源——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從而掌握文章的內容。再比如執教《我的叔叔於勒》一文,要求學生想像:假如菲利普一家在船上看到的是百萬富翁的於勒,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再將這想像的情節表演出來,這樣就便於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辯論活動

在課堂上可就文章的內容巧妙地設置一些辯論活動,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又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提升。那麼,怎樣才能組織好課堂辯論活動呢?

其一是設計好辯題。辯題應是由課文中生發出來的,辯論活動的開展應是為學生解讀文本、透徹理解文章的主旨服務的。其二是確立辯論點。辯論時盡量從文本中找理由,找依據,也可適當地讓學生鏈接自己的生活。其三是定位辯論目標。開展課堂辯論,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水平,通過正反雙方的辯論,最終雙方的觀點應達成一致。如執教《皇帝的新裝》可針對小孩說出真話,揭示出事情真相的情節,設計出正反辯題:「每個人應該(不應該)說真話」,讓學生展開課堂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明確:人應該講真話,但有時善意的謊言也是美麗的。這樣就提高了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以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從而達成閱讀教學三維目標之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接龍活動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更多的學生,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一些課堂接龍活動。如讓學生積累成語,可組織學生進行成語接龍;讓學生積累名言佳句,可組織學生進行名言佳句接龍連珠活動;讓學生疏通文言文的文意,可讓學生進行接龍譯句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設置,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又能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四)比拼活動

為了極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在教學中組織一些學習比拼活動,把競爭的活力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目標任務的驅動下緊張快樂地學習,從而極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如執教《諾曼底號遇難記》可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設計「誦讀比拼活動」、「探究比拼活動」、「品析比拼活動」等,讓學生緊張地學習,快樂的收獲。

著名學者葉楠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顯現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它能讓學生在課堂主動探求、主動實踐、主動發展,它能提升課堂藝術與教學質效。但如何設計好每一堂語文課中的「活動」需要我們教師付出艱辛的勞動,更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付出自己的智慧與創造。我相信:只要我們深愛我們的事業,痴愛我們的語文,並為之不斷地付出,我們語文課堂一定會靈氣飛揚,活力四射,我們的語文課也一定會演繹成學生生命中最具魅力的人生風景。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⑤ 如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先說一個例子:高二語文組王海娟一節語文課結束,我經常這樣捫心自問:在這節語文課中,我的學生們學得幸福、快樂嗎?他們能正確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嗎?能深刻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嗎?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說: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有效嗎? 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教學的源泉。有效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收獲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這里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僅僅指教師的教,還包括學生的學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可以說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陣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核心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繫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那麼,我們如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一、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條件。 正如於永正老師所說,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其實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如果備課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我們花氣力研究備課實際上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我認為備課的研究應比教學其他環節的研究更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實施有效備課。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這堂課會有哪幾項活動,怎樣安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而且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學會事後備課,就是進行教學反思。通過閱讀一些教學著作,發現很多特級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反思。怎樣把課前備課和課後反思相結合,是我們要進行研究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創新。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關注學生的發展。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但有很多課仍然是先教師講,然後要求學生配合教師。例如,我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體會作者描寫的園林美圖,學生很快找出了一些美麗的景物,然後我便按自己備課的教學思路,來概括園林獨具特色的特點,卻忽略了學生自己對於途中風光的體會。那麼,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這是一個基本的問題,是我們應該一起認真研究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其創新思維的發展才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同時,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思考的多樣性,尊重學生思維綻放的火花,要始終把學生放在心裡,也就是說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效使用教材,加大學生的發展力度,增強教育的責任心,增強教育的服務意識。教師一方面要盡可能的豐富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夠為學生提供主體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活教材,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使自身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真正起到身教勝於言教的作用。二、加強學生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條件。 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於強烈的認知沖突,並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例如,我在教學《尊嚴》一文時,先讓學生感知傑克遜大叔和年輕人的情感變化,感受年輕人既虛弱又堅定的語氣是因為什麼,年輕人為什麼不肯吃東西,然後再讓學生帶著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在讀後,基本上都能體會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脈絡。所以,不斷的強化和拓展學習活動體驗,有利於為後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同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學更加開放和對話,讓課堂成為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在生動的信息背景下進行思維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維成果。如學生在寫作時,都想到了可以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顯得生動、形象,但很多學生的比喻都天馬行空,不貼切實際,於是,我便悄悄地引導學生去聯系生活,用生活中較常見的物體作為比喻、擬人的對象,這樣就使文章顯得更為生動、形象,可讀性、精彩性也增強了不少。當然,在課堂中,我們還應該強化學生的個性化的體驗。引導學生去努力質疑,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民主的對話,在沙龍式的課堂思辨中不斷擦出創新的火花,在有價值的課堂論辯中使學生成為有自己思想的學生。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目前新課程倡導的新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三種基本的學習方式。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對課堂教學有了重新認識和定位,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理念之一用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行為,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講,它的意義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嘗試著在課堂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大大增強了,但此時,教師的引導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的自控能力及目標明確性較弱,正確的引導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當然教師的引導應著眼於引,不可操之過急。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習方式的作用,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1、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個體與小組之間的關系.
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課堂教學,更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就學生個體及小組的學習品質、態度、方法和習慣的培養,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一切由教師包辦;教師的作用也僅不是對個體學習、小組學習內容的重復。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要實現學習方式的價值,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入手,最終達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職的目的。在個體學習中疏通文章的含意,落實掌握字詞,解決基本問題,記錄疑難問題和學習感受,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基本知識的檢查,經驗心得的交流和對個體學習存在問題的解決,並提出新的問題,然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共同解決,使個體、小組、教師的經驗認識、智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交流、提升。2、處理好文本與生活的關系.
生活即語文,語文教學應樹立大語文觀,這里有兩層含義:從課文角度看,缺乏生活體驗的學習只是獨立於「人」之外的簡單認識;從語文綜合性的設計看,更加關注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里學習語文,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如《將心比心》、《以誠待人》等。只有把語文同生活聯系起來,語文才更能體現出人文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意義,語文課堂方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但這一切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培養,所以,在課堂上要加強生活意識的培養。 在有效性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明白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將對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第一,教師角色:由「傳授型」向「研究探討型」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師強調「齊步走」、「滿堂灌」。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教師的基本職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利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實施,不利於因材施教。教師如果不能實行由「傳授型」向「研究探討型」的角色轉變,那麼他就無法承擔新課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無從做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教學方式:由「傳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耳口相傳,是我國語文教育沿襲已久的主要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無視學習是主體的活動過程,它也與當代的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實相去甚遠。今後的語文教學方式必然需要發生相應的變革,即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的趨勢。 所以,在新課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起到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習參與的作用,教師必須自然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小組和班級中去,在教學環節和細節中找到適合新課程學習方式新理念的形式和方法。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是語文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文本是我們主要的教育內容,我們的教育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覺得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教師用智慧的語言將學生、文本及教者融合為一體的。所以我相信有效與智慧是共存的,有效的課堂會時時閃現智慧,智慧的課堂也會處處彰顯有效。語文教師也許都懷有著夢一般的希望,都懷有著海一樣的廣闊,我們要做一名充滿智慧的引領者,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些有效性,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些快樂和美麗吧!

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

近年來,綜合性學習單元,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為體現課程標准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單元設置,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實驗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它給語文教學所帶來的嶄新氣象和勃勃生機,如同課程專家呂達先生所預言的那樣:在我國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但學校教育將要產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確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統整性、要力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唯智主義。要突破傳統狹隘的語文學科課程觀,防止語文綜合性學習唯語文傾向。 語文綜合性學習統整性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學習方法的系統性、學習功能的整合性。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從學習內容上看,語文學習片面強調書本特別是課本的學習;從學習方法上看,過於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機械訓練;從學習功能上看,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割裂失衡,語文知識、技能的學習與人的整體發展相體離。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基於語文的綜合性特點和人的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需要,旨在實現語文學習對學生素質的整體優化、全面提高。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既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也不同於以往的語文課外活動。其主要區別就在於:在學習內容上,不再拘泥於語文學科,而是要關注、關涉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藝術、道德各個領域;在方法途徑上,不再單單通過語文活動或情境模擬來達成某項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與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現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不僅運用傳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借鑒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開展語文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實際情境中、社會實踐中、生活體驗中養育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達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如果用這一觀點來考察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驗狀況,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狹隘的語文教學觀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制約著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開展與展開。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基本上還沒有擺脫以前語文課外活動的思維框架和活動模式,語文綜合性學習還局限於對某一技能的活動演練,只在提高學生語文某項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老師在組織教學這就是我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活動目標定位在口頭作文訓練上。如果作為語文課外活動,這樣的定位也未嘗不可,但是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這樣的目標定位就單一狹隘了。實際上,以這就是我這一主題作為七年級(初一)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是有其特別的內涵和用意的,除了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外,至少還應容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⑴結合課文學習──這一單元以人生、生命為主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豐贍的過程中發現、體悟生命的價值。 ⑵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在尋求別人理解的過程中理解別人,進而學會共處。 ⑶在各種情境中,學會調適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語舉止,學習在各種社會活動情境中發展自己,得體地推薦自己。 2、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情景作文的一種形式,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只是為了寫作收集資料、積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師在組織實施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課文中設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媽媽的嘮叨三個情境看成是為作文而設置的活動主題,把這一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完全上成了活動作文課。在這一觀念下展開活動,學生勢必為作文而選擇活動主題,為作文而收集、取捨素材,為作文而製造故事。實際上,這里的三個活動(可任選其一)盡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惟一目的,或者說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動結果的一種呈現形式,只是為教師評價或學生評價提供一種手段。當然也不排除通過作文來實現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設置這一單元還有以下幾個期望: ⑴培養學生探討、追尋、調查研究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留意身邊生活的意識; ⑵在對家庭中平時不被注意的尋常小物小事的調查了解中,體驗生活的底蘊及蘊藉的情意; ⑶在活動過程中,感悟關愛,理解關愛,體驗愛心,生發愛心。 3、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常常擔心非語文內容過多地介入,擔心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像語文課。例如,在開展探索月球奧秘追尋人類起源兩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有的教師時有納悶:這像語文嗎?語文何以體現呢?這種擔心實質上是傳統的語文觀念的表現,或者說是長期以來過細的分科課程教學觀在語文學科上的反映。在有些合科課程中,學科界限已趨於淡化,越來越趨於學科之間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誰不像準的問題。語文學科由於它本身綜合性和工具性很強,所以目前尚屬分科設置,但並不是說它必須和其他學科壁壘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語文作為母語可以通達各個學科,而綜合性學習正是跨學科學習、多學科結合的一種努力。語文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而學好其他學科也可以成為學好語文的基礎。簡言之,人文素養、綜合素質在整體上提高,語文能力也就隨之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發掘利用課外、校外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開展實踐活動,切莫本本主義,畫地為牢,越俎代庖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相對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創造的空間。這不僅表現在學習活動的方式上,也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安排與組織上。語文綜合性學習序列結構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邏輯體系中,而是建立在學生發展需要和學習資源的利用上。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完全可以對課本的設計進行改造、變通、拓展和完善。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也只是提供一種具有開放性、選擇性的範例。可是,就目前的綜合性學習的實驗來看,還缺乏現代語文教育資源意識和語文大課程觀特別是新教材觀。具體表現在: 1、過於依賴課本,而且把課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閱讀教學上。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設置的開放性特點;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生活。面向實踐的引導性、示例性和可選擇性;沒有認清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的根本區別。有的老師把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當作課文中的選文放在課堂接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樣做完全背離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是對課堂中心課本中心的突破,是對知識授受教學模式的挑戰。語文綜合性學習絕不能蛻變成課堂教學和知識傳授,一定要讓學生自主性地開展實踐活動。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是為學生提供活動情境、途徑和廣闊的天地,而絕不可不顧當地的學習資源和學生實際狀況,把課本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當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實際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方案、計劃以及具體實施,最好應自始至終由學生自己承擔與完成,只是因為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和課程形態第一次進入語文課程的必修課,新教材才較為具體地設置了一些適於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情境,給予了必要的示範與引導。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其職能有了變化,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是:首要是組織與管理,其次才是指導與輔導。 2、在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對語文學習資源開發利用得不夠。有的學校地處僻遠山村或所處環境經濟文化較為落後,相對而言,這些地方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困難一些。但是,這些地方並非沒有學習資源可開發利用。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優勢,農村也有農村的優勢。比如,在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及體驗的聯系方面,農村孩子不會比城裡的孩子弱;在對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會比城裡的孩子豐富、深切得多,等等。實際上,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當地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節日文化都可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教師要轉變語文課程硯,要拓寬語文課程的視野,培養識別語文課程資源的敏銳的眼力,培養開發語文學習資源的能力,特別是要調動學生留意並關注身邊可資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來組織加工、優化整合,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目標具有生成性、多層性,不要拘泥於既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在活動過程中,目標在不斷生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具有整體性、多元性,教育價值在活動過程中,在活動過程中生成新的教育價值。在一定意義上,過程即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語文教學應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可是,在目前語文綜合性教學實驗過程中,仍然存在對學習過程認識不足,對整體考慮關注不夠的現象,具體表現在: 把學習活動的過程僅僅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對過程中教育價值發掘不夠,缺乏及時的評價、激勵和督導。開展活動直奔目標而去,既無視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目標不確定性,豐富多采性和目標生成性,又忽視展開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如,感受自然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其中有一項我有一個‘朋友’的主題活動。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決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寫作題材,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秋遊,而是如同課文要求的那樣,投向自然的懷抱讓景物像人一樣活起來,同它展開心靈的對話,試著結交幾個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導這一活動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在投向對話結交的具體活動過程中的投入、體驗和表現,調度、引導學生以心靈貼近自然,在與自然包括動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感悟、遐思同學們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現和言說方式,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但這正是要達成的活動目標。教師的責任就是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給予引導、激發、激勵,而不能是僅在活動結束後來甄別優劣。再如,開展探索月球奧秘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其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學生探尋出多少月球的奧秘,也無意於讓學生來解開月球之迷。而是讓學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沖浪、憑此可以培養探求自然奧秘的興趣與基本的科學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詩宋詞的那個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遊在亦幻亦真的迷宮里 當然,涉及到上述審美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評價,目前還不能像對待知識、能力那樣構建系統的培養方法與檢測手段,但這些非智力因素生成與發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個性素質的生成過程,實質上是在具體情境中在主客體的交互作用下主體自我建構過程。因此,面對新的學習與活動情境,學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靈激盪了,真切體驗了,感情融入了,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學生的個性素質獲得了發展。那麼,我們就應把目光聚焦在過程上、在學生的參與程度上和在參與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上,及參與過程中情感反應上,而不能只關注那些可以通過結果來呈現、檢測的知識與技能。 正是由於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目標的不斷生成性,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發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善於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著眼於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學目標。比如,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就便於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纖敏之處,這給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和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給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深層問題。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兩項主題活動,都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觸動、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由於學生家庭背景不同,開發學習資源的取向也就不同,因而教育的價值和達成的目標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學生家庭生活等學習資源的含納,也有可能從某些角度展現、折射出學生家庭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這些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們無法迴避,必須認真對待。 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有善待之心和體察之智,關愛、保護那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處於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

⑦ 語文學科活動有哪些內容

1、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最大限度的結合教材,不應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自小學語文教材改版以後,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其實口語交際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這一形式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與人進行交流。然而這一活動要如何組織呢?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結合教材創設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如結合生活學習的校園,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來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習了故事性強的文章,舉辦「小小故事會」等等。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興趣盎然,表現自我的慾望空前強烈,效果十分顯著;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景物的變化,感受季節的變換。觀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為舉止等,從觀察中獲取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觀察能力得於全面提高。

2、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

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閱讀來增加知識的儲量。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眾書,在看的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過課內外的閱讀,學生們不光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量,而且為語文實踐提供了素材。如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搜索,查到了有關於大樹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鳥的天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讀感悟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見解,課後又讓學生了解大樹的現狀,對課文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3、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今天的小學生對於教師圍繞一本語文書要求讀寫背誦一個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厭惡,他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趣味十足的課外活動。那麼我們如何將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打破語文教學僅限於書本、僅限於課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如舉行古詩文誦讀賽、書畫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讀書交流會等。

4、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考試和分數,只讓學生在課堂里讀書,做練習,割斷了學校與生活間的聯系,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應該打破老的教學模式,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教育信息,從而建立相對寬松的實踐空間。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與日常生活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查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如根據鴉灘鎮公路嚴重破損這一情況,組織學生調查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具體原因,並指導學生寫好倡議書,根據開學初學生將自已的壓歲錢亂花這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有關零用錢使用情況的調查等等。

⑧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談小學教師應該怎樣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要組織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他們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這里介紹幾種最有效的組織教學的方法,與各位小學老師共勉。
一、目光吸引法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學生通過教師的目光窺見教師的心境,從中引起的相關的心裡效應,產生或親近或疏遠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緒,進而形成這樣或那樣的師生關系,影響教學效果。經驗豐富的教師的「眼睛會說話」,他們善於運用目光為教學服務。如開始上課時,教師用親切的目光注視全體學生,可以安定學生的情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學習。
二、情感交融法
表情是師生溝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聯系的過程。教師的表情是傳遞信息,表路情感的重要手段。學生時時從教師的表情中獲取信息,以確定出自己的反應。為了通過表情更加有效的吸引學生,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教師上課時,表情要自然。具體來看,一要讓自己的內心活動與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學生感受到教師表裡如一的真實形象;二要充滿自信,對學生充滿愛和希望,使學生愛受到鼓舞和激勵;三要親切、溫和,並講究分寸,使學生與教師產生心的共鳴,情的交融。
三、興趣激勵法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裡特徵,是人行為的有力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是組織教學的積極手段。小學生不可能40分鍾對某一事物始終保持高度注意,我們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調節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教《認識第幾》時,

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先讓學生准備好,我說「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地站起來。再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輕松掌握所學的知識。

總之,組織教學法的方法多種多樣的,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內容及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方法因勢利導地組織好課堂教學,保證課堂教學計劃順利完成,達到理想的教學效

[教師如何有效的組織教學] (二)
發布時間:2008-6-25 閱讀次數:256

成功教學的三要素

成功教學的條件有三個:以學生為起點,以學生參與為基礎,以學生獲得知識、獲得智慧、形成良好人格為目標,亦稱成功教學的三要素。

一、以學生為起點

課堂教學究竟以什麼為起點?傳統教學主張以課本為起點,成功教育以學生為起點,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教學本身是以學生為對象的,是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即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教師對學生的起點了解得愈清楚,教學也就愈切合學生的需要。那麼教學怎樣以學生為起點呢?首先是以學生的知識水平為起點。過去的學習是現在學習的基礎,現在學習又是今後學習的基礎,教師只有十分清楚目前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尚未獲得哪些學習經驗,才能開始新知識的傳授。其次是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起點。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不一樣,有的有較好的視覺辨別力和聽覺記憶力;有的有較好的視覺觀察力和視覺記憶力;有的則有較強的運動記憶能力;有的能調動各種感官,採用多種方式去獲取新知。另外,有的學生反應快但欠准確,有的反應慢但很准確,還有快的准確的優秀生和慢而不準確性的差生。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切實了解學生的這些特點,才能使教學卓有成效。最後是以學生原有的興趣為起點,新興趣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過去習得興趣的產物,利用學生已經獲得的興趣,作為建立新興趣的基礎,這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以學生參與為基礎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參與。有一種習慣說法,認為學生是教師教會的,這是一種典型的教師中心論。應該說只有教師的教是教不會的,還得要學生主動地學,如果學生不學,教師教得再好也是枉然。教學的成敗歸根結底要看學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那麼怎樣使學生始終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呢?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兩者關系:一種是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一種是學生和知識的關系。

三、以學生獲得知識、獲得智慧與獲得良好人格為目的

傳統教學是以學生獲得知識為唯一目的,採用灌輸、強制方式傳授知識,現代教學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獲得良好的人格這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汽謂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常用的五種教學模式

(一)傳遞——接受式 它主要用於系統知識技能的傳授。基本程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運用——檢查。這種模式的特點是:能使學者比較迅速有效地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信息,突出地體現了教師直接控制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但因不利於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而一直受到批評。要克服學生的被動性,教師必須便所授的內容同學生的原有認識結構建立實質性聯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從原有知識結構中提取最有聯系的舊知識來「固定」或「同化」新知識。

(二)自學——輔導式 其基本程序為:自學——討論交流——啟發指導——練習總結。這種模式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有利於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雖然只起解惑,釋疑的作用,但他要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否則,自學就會變成放任自流。

(三)引導——發現式 其基本程序是:問題——假設——驗證——總結提高。這種模式最主要的功能在於使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如怎樣發現問題,怎樣加工信息,對提出的假設如何推理驗證等。其局限性是較適用於數理學科,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經驗儲備,怎樣才能從強烈的問題意識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四)情境——陶冶式 其基本步驟是:創設情境——參與各類活動——總結轉化。這一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較適用於思想器德課、外語課、語文課、課外各種文藝興趣小組和社會實踐活動。

(五)示範——模仿式 它多用於以訓練行為技能為目的的教學,通過這種模式所掌握的一些基本行為技能,如讀、寫、算以及各種運動技能,對人的一生都是十分有用的。它包括:定向——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四個基本程序。

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模式遠遠不止這幾種,且每種模式都可以有許多變式,各種教學模式並不是和各個具體教學單位時間(課時)一一對應的,有時一個課題的教學過程往往需要好幾種教學模式綜合運用來完成,而有時一種教學模式又需要通過苦幹次具體教學活動才能完成。因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選擇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如何優化教學過程

就教學全過程來講,應設計一個科學的教學結構、掌握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應達到的高度。教學過程優化的意思,就是按照教學的規律性和原則要求來制定和選擇一個最好的教學方案,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時間,最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要求教師有熟練駕馭教材的能力,而不能讓教材束縛教師。教師無權隨意增刪教學內容,但有權處理教材。教材處理的含義,無外乎就是,前後移動,引起過渡,適當換倒,加強結論等。所以教材處理得如何,反映出一個教師業務素質的高低。同一節教材,有的教師只能按教材羅列的順序去扔給學生,而有的卻經過動腦筋重新安排調整,使人聽後感到有創新,有發展。教學過程要體現出對教材能融會貫通,能注意知識的結構和規律性,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課內、課外同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能體現出教師知識淵博,能開拓學生知識視野。教學過程的課題設計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符合知識結構特點,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知識水平。既要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又要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相結合;既重視「結論」的教學,更要重視「過程」的教學(所謂過程即分析總是的思路,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內容、盡可能多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但要以學生能夠接受或所獵取知識的能力為標准,而不單指教師講了多少。節奏要緊湊,過渡要自然,方法要靈活,氣氛要活路,時間分配要合理,有講有練,有鞏固檢測的時間。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上述各種教態都不能適應這全新的教學目標,應該形成新型的教育態,做學生的忘年朋友,既在品德修養上給他們以引導,又不使他們有壓抑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既傳授給他們知識,培養他們的能力,又不在他們面前賣弄學識,這種教態稱作朋友型吧!今天我們是老師和學生,明天是同志和朋友!

作為青年教師,充滿活力,對工作充滿信心,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等方面有老教師不可比的優勢,但現實的工作卻時常給我們潑瓢冷水,美好的設想變為泡影。今天就我們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合自己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粗淺的談一些見解。

一、提高對組織教學的認識,組織教學是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保障。

①組織教學時時存在,不是我們說了一次,一節課就順利的進行了。

②要有看不慣的習慣,許多青年教師課上亂哄哄,教師的滔滔不絕,只顧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自顧自的繼續講授,這里就是看慣與看不慣的問題。出現亂哄哄就是我們沒有有效的重視組織教學,教師只考慮這節課的任務而沒有注意教學效果,疏不知,正是你對學生亂哄哄的容忍,才導致盡管你很賣力氣,但教學成績不高,我們都知道一句話,磨刀不誤砍柴功,容忍就是沒有及時進行組織教學,以至到今天,有的同學敢於與我們正面對抗,對我們的批評不聽,我認為學生的一切不尊師、不守紀,均是教師自己給慣出來,培養出來的。

③組織教學就是對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沒有有效的組織教學就不會有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學期初必須利用一節課時間,提出學科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訂條條、立框框」。

④消除組織教學是學生違紀了,教師才進行的錯誤認識認識。現在很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會聽講,這時的提示也是組織教學。

⑤培養自己「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不講課的習慣,是養成組織教學習慣的重要方法。

⑥課堂松遲有度,放的開,收得回的能力是青年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注意只有控得住,才能松,青年教師尤其要先學控,我認為新接手的班,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都要先控,任課教師要把自己當作班主任的標准來要求,要對學生存在的任何問題都要敢於批評指正,不要存在「這些都是班主任的事」的錯誤觀念,要知道你的全方位要求學生,正是在樹立您在學生心目的的威望與威信,使學生對我們首先要有「畏懼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有後來教學中的鬆弛。

二、嚴而有度,嚴中的愛,學會寬容。

教師之所以稱之為師,教師的職業與其他職業的最大區別在於教師是培養人的工作,沒有錯誤發生的學生是木頭人,因此,首先教師要正確的看待學生身上的問題,沒問題還需要教師干什麼,靈魂的工程師本身就在說我們不光是教學,還有管理的責任。

我們有些教師根本不充許學生犯錯誤,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比學生還要固執,這是教師認識不夠。

①要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錯了,認識到了,我們要允許學生改。

②要有抓反復、反復抓的准備,我們存在一個誤區:錯了就不能再犯,我們在批評學生中經常說:上次如何如何。

③學會寬容。寬容是美德,我們經常教育學生,發生矛盾要會寬容別人,事實上,作為教師我們在處理學生問題恰恰缺乏寬容,這也是造成您的教學中經常與學生發生不愉快的根本原因。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甚至因教師的不寬容而發生激化。

④處理學生要找准突破口,不值的問題要弱化,原則性的問題不放過。

⑤處理學生忌集體處罰,忌一次叫三人以上。

「你們班如何如何,今天誰都不許走!」集體處罰引發所有學生的不滿,要注意抓少數人,爭取更多的同學認可你對違紀學生的處理,認為你這樣做是為集體建設出力。試想:如果大多數同學對您有意見,是誰的問題?

⑥處理學生要因人而異,不可一刀切。

三、教師要學會反思,善於總結。

處理學生身上的問題,處理與學生間的矛盾要反思自己是否有不足,這次失誤了,不可怕,反思了下次不再犯,在與學生交流時有些學生提到某某教師說話剋薄,教師也有毛病等,我只講讓他們自己從自身上找不足,今天,沒有學生向我提出來,現代社會教育形勢要求我們改變,處理不同的學生是困難也是在培養自身能力,善於總結發生在您與學生之間的故事,是一筆財富,現在我們個別教師缺乏反思。

教學後記是反思的具體體現,應將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及下一步措施寫好。

四、抓住教育契機,促進師生溝通。事實上每一名學生都有閃光點,教師要善於發現這此閃光點,要善於與學生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才能有針對性的對待學生日常出現的各種問題。

五、改進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參與。

總之,組織教學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實踐,不斷反思,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⑨ 如何開展好小學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方式,構建學生的認識結構,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以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學以致用,迸發創新的火花,獲得新的經歷、體驗、感悟,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加速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的形成。那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呢?

首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應先根據學生各階段的身心發展、智能結構等方面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比如,低年級孩子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持久性不夠;對明顯的事物現象感興趣,但缺乏合理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尚未確立,思想認識水平還比較稚嫩,但他們對周圍事物又都充滿了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前,教師應激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細心觀察大自然的好習慣,課堂後積極參加校園、社區活動,並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用口頭或圖文等形式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見聞和想法。第二,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出發,選擇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如何真正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綜合活動的選擇尤為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越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社會現實,學生越能夠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教師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著手,善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順利解決烏鴉怎樣喝到水的這一教學難點,教師設計如下活動: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瓶子、石子,做實驗,觀察水上升的過程。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項實踐活動重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感受直觀刺激,從而產生快樂情趣,於無形中解決教學的難點,並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將相和》、《草船借箭》等課文時,由於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或理解文章時進行角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演的慾望,進而在表演活動的親身體驗中進行深層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對於《徐悲鴻勵志學畫》之類的文章,我們還要善於利用課文的情節空白點,讓學生用想像豐富人物形象,用角色體驗來升華情感。

第三,「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時,還要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注意學科整合,注重跨學科領域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如在教學《四季的腳步》時,布置學生先觀察大自然,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搜集描畫四季的圖片,描寫四季的兒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季節特點,有的朗誦描寫四季的兒歌。這些活動,就是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燕子》一文後,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課文最後一段的描寫,創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機勃勃的「五線譜」:電桿為分節符,電線為五線,燕子做音符。學生進行這項活動,就是要求學生把課文的文字元號變成畫面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過程。因此恰當地利用繪畫方式能夠提高理解語言的效率,極大的調動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第四,為保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行之有效,教師在開展活動中應立足於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確保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在給學生的活動做評價時,應把重心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上,要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學,在活動過程中是否有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動中是否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而不是通過以往的用書面考試來評價一個學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定來評價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分享成果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閱讀全文

與如何組織語文教材中設計的學生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