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素質教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

素質教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

發布時間:2022-05-24 04:58:37

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一、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和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這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自主預習、探討交流等形式都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最有效途徑。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展等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在互助、和諧的狀態下探索新知識,彌補彼此的不足。如教學《詹天佑》第二課時時,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創新精神,筆者設計了讓學生進行演示、講解的活動:將課前准備好的沙子倒在桌上,讓學生動手把沙子壘成居庸關、八達嶺,按照詹天佑採用的方法開鑿隧道,學生邊演示邊講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感悟詹天佑的聰明才智和創新精神。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參與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把知識教給學生,更是要教學生怎樣學習知識。因此,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特別強調預習習慣的培養,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分別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教師每天布置具體的預習要求,學生有專門的預習作業。在預習中,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藉助工具書或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式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在課堂上解決。當學生實在解答不了時,教師給他們提示,幫助其解決,這樣使學生逐步掌握預習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增強創新意識

教育事業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21世紀的人才,惟有走改革創新之路,落實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析要少而精,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將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求得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學習、認識和實踐,才會有新的發現,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增強創新思維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著重於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出難易適度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由交流並大膽質疑,培養學生以創新的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

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更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層次的達標要求。教學中要讓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的過程,要注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和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切實參與聽、說、讀、寫等各項學習活動。教師還要重視課堂上的巡視和檢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扎扎實實地工作,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反思,需要我們在反思中前進,只有這樣,才能把素質教育有效地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⑵ 語文課上如何實現素質教育

在分析課文時多讓學生動腦、動嘴,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素質教育不是一時就能推行的,就貫穿於整個的教學活動中,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地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1)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以學生主體功能的發揮來衡量的。沒有學生的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沒有意義的。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成為學生的心理負擔。」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的學生總是對學習缺乏興趣,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學習的快樂,而不快樂的原因就是他們很難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成功感。所以,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在課堂內外引導學生體驗成功、尋找快樂的引路人。

我們可以利用課前5分鍾,讓兩三個學生做口頭表達訓練,他們可以選擇背誦一首詩、一條新聞或者是一個故事。這種口頭表達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和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橫向和縱向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口頭表達能幫助學生消除學習語文的心理障礙,體驗到成功的感覺。所以我經常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朗讀、背誦、講述的機會,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每一點每一滴的成功。學生通過老師創設的情景,體會到了成功的滋味,自然會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2)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語文課本中所選的內容都貫穿著人類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充滿著人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善於思考,激發學生的思維。陶行知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語文教學不是摘天上的星星,不是創造史無前例的奇跡,它只是拓出一條新的小路,涉過一條新的小溪。我們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精神,就必須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留給學生自由想像的時間和空間。明朝陳獻章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專家,不迷信老師和課本,勇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只要學生能夠動腦子,善於思考,他們的創造思維就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示,學生就能在已有的表象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形象。

在學生參與、發現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體驗著發現者和創造者的快樂,心中產生強烈的探求知識的慾望。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接受新源泉,提高語文素養,使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創新,敢於挑戰傳統的教學法,授學生以「漁」,而不是「魚」,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3)在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思維向深入發展

思維是人類進化史上最為絢爛的花朵,它是承載萬物之靈從童年走向成熟的「諾亞方舟」。在今天新課程的理念下,語文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反映,故語文教學同樣承載著學生思維發展的重任,思維之美不經意就會閃耀在一節節充滿靈性的課堂之上。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在課堂上應充分利用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知識基礎,在提供學習思考材料的同時以學生為主體,旁敲側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他們才會去奇思妙想,才會去浮想聯翩,才會去異想天開,才會讓思維向深入發展,從而才會有精彩的生成。

在引領學生思維向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讓學生思維走向深入的同時,給教師的思維也提出了挑戰。面對課堂上那些超預設的問題,教師在激動的同時,必須要靈活處理這生成的資源,因為它畢竟是少數學生的智慧之花,不可能讓全體有同樣的感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老師無意間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事實不一定想蘇氏說的那麼玄,但不當的評價會使學生失去捕捉思維中閃光點的機會。故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學科知識,這就是新課程倡導的師生共同發展。為了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教師的思維必須首先走向深入。

(4)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判斷美、愛好美的能力教育,我國著名學者王國維認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發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持同樣的觀點:「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與智育相輔而成,以圖德育之完成也。」語文教材中不乏優美典範之作,可以說,語文是人的精神家園,是人類審美的集中表現。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與語文有質的統一性。優秀的語文教師是在樂趣中教學的,潛移默化、寓教於樂是美育特徵,也是語文課堂中可以運用的上乘選擇,它能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學生,讓他們在以情動人,理在其中的美育中受到感染。馬斯洛認為「審美是一種高級需要,美在自我實現者身上得到最充分體現。」在課堂上,師生懷著對美的欣賞輕松而愉快地進入角色,並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感情共鳴,這樣思想教育也就順理成章進入學生的心田,從而實現素質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審美實踐中學生常常存在著三種錯誤的審美趣味:一是「買櫝還珠」,領悟不到美的實質;二是「剜爛留甜」,分不清精華與糟粕;三是「誤把快感當美感」,情趣不高、格調低劣的作品反而備受青睞。因此,教師在美育過程中要用美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知、情、意、行的統一教育,讓他們認識客觀對象的特點和本質,區別真善美與假惡丑,充分感受語文或生活中健康高尚的情感、思想、言語、行為,同時要引導學生通過美的嘗試創造,加深對美的理解,使其更自覺地塑造自己美的心靈。從而使其在提高審美趣味的過程中,整體審美素質得到發展與提升,最終完善其人格結構,實現素質教育。

⑶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 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愈來愈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時,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 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以為他們談的應都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 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唯考而教,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扼殺了學生的 個性,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聲機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實 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就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的能力。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 的素質,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不說深層次的說、寫,單就淺層次的口頭表達及寫字來說,問題已夠大的了 。拿農村中學的學生為例,能講普通話的不足一半,能講比較純正普通話的更是鳳毛鱗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 影響了社會交往,影響了信息的攝取。再說寫的方面,不少學生寫字潦草,模糊難辨,有人戲之為「芳草萎萎 」,這種惡習甚至帶入了高考試卷。在江蘇省歷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中,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隨處可見。由 此表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能力並非小題大作,而是當務之急。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嚴 格要求他們講普通話,寫規範字,並輔之以方法技巧的傳授。如練慣用普通話朗讀,要求讀准字音,掌握好語 調及節奏,讀出情感韻味等。要指導學生熟悉漢字的基本筆畫,掌握字形意義。課堂上給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 會,並長期堅持下去。說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漂亮的字,不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交際的需要 。
2.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課堂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掌握課文內容,而理解、掌握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是訓練,只有通過訓練,才能讓學生有效地鞏固知識,提高運用技能。因此,老師要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 養,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對議論文語段的閱讀理解,其操作過程是先給每個句子編上序號,抓住關鍵詞語,尤 其要抓住復雜單句進行剖析;然後通過語句的照應,上下文的連貫,把握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語義關系;進 而對其語言風格、語體風格進行品味;最後在認識個性的基礎上把握規律。否則,不掌握要領,不會運用方法 ,只能是讀書萬遍,其義難見。
3.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人說,21世紀所需要的是開拓型人才、創造性人才。從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看, 這話說得很地道。語文課是基礎課、工具課,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拓創造能力。現在的中學生,可以說是集 思想感情和主觀能動性於一身的人,他們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勇於探索。針對這一特點,老師要加以 指點、引導,讓他們學會多元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等,用豐富多彩的思維去創造豐富多彩的 思想。老師還可以利用教材優勢,從課文中設置思考點。比如,學習高中第三冊小說單元,可提出一些問題讓 學生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別里科夫這個人僅僅是可憎嗎?如果佛萊思節夫人把三萬六千法郎還給路瓦栽夫人, 她能幸福嗎?祥林嫂生活在當今社會,她會怎樣?螞蟻爬牆,爬了一段路程掉了下來,接著再爬,多次反復, 仍爬牆不輟,這種精神值得稱贊嗎?這些問題,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其中有對社會的思索,有對人生價值取向 的探討,有對傳統觀念的反思,具有思維的深刻性和辯證性。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材中也不乏優美典範之作。如《天 山景物記》、《雨中登泰山》、《長江三峽》、《綠》等文章所呈現出的大自然的奇境,其鍾靈神秀,可陶冶 學生的心靈,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從而投身於保護大自然。《為了六十一位階級弟兄》、《人民的勤務 員》、《火刑》等文章所表現出來的人間的美情、美意,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能夠給學生以思想的洗禮,並 能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體會到美是社會的主旋律,美必將會戰勝丑。教材是挖掘美的 礦藏,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美。關鍵是在於我們語文老師是否善於挖掘,善於披析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 引導學生從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並通過審美的過程來培養、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 。

⑷ 語文的學習如何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

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人們千呼萬喚竭力玉成的目標,追根溯源,到底什麼是「素質教育」呢?「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促進人的素質發展,提高人的素質發展質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動。從廣義上講,凡是提高人的素質的教育活動都是素質教育。我們在教育界所談的「素質教育」主要指學校(尤其是中小學)的素質教育,其涵義是學校為完成一定階段學生素質培養目標所規定的任務而進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工作。就語文學科而言,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系統工程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學中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是語文教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積極探索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那麼,語文素質教育具體包括那些方面的內容呢?有學者認為它主要包括: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開發語文智力、塑造語文人格等。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有機地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創情境,激情趣,傳授語文知識,開發語文智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著興趣學習的,對學習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趣味導學、情境教學尤為重要。

1、趣味導學,創設最佳學習情境。

顧名思義,「趣味導學」就是導入新課要有趣味性。要求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採用多種方式導入新課,可以提問,設計疑點啟發思維;可以引用詩詞、成語、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激發興趣,豐富知識;可以運用圖片、實物、標本、音像等非語言手段,引起好奇,激發求知慾??????在教學散文《濟南的冬天》時,我先出示了一幅北方嚴冬時的圖片,問學生:由眼前的圖片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想到了寒冷的冬天。於是,我就順藤摸瓜繼續讓學生說:你心中的冬天是什麼樣的?等到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冬天描繪完之後,我又出示了一幅濟南的冬天的圖片,問學生:你認為這兒是什麼季節?學生說是春天,再由教師將話題引到《濟南的冬天》上,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馬上想知道:濟南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為什麼和北方的冬天不一樣?這樣,在課的一開始就使學生進入了最佳的學習情境,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目的,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起來,而且為學生總結南方和北方冬天的不同特點做了鋪墊。

2、方法激學,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一節好課光有良好的開端是遠遠不夠的,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更加至關重要,因為授課的經過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課文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反應達到頂點,使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狀態。

發現法,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點面結合法,是找准切入點,以教師的點帶動學生的面,以學生的點帶動學生的面,從而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層次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進行分層教學,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其實,方法有很多,而且各種方法還可以綜合應用,如果教師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就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在《中國石拱橋》一課的教學中,在教學趙州橋的段落時,我先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了「趙州橋體現了石拱橋的哪些特點、趙州橋具有哪些獨有的特點和介紹趙州橋時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三個事先設計好的問題。然後,集體討論答案並總結出思考的方法。接下來再布置學生自學盧溝橋,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自己回答,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學生不但做得井井有條,而且一直情緒高漲,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在這個環節中,我就綜合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說,方法多樣是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

二、 自讀自悟,擴展視野,塑造語文人格。

大千世界處處有語文,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不但要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而且要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讓學生到課外去汲取營養,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為此,我曾做過以下的嘗試:

首先,讀名著,寫感想。定時布置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並作讀書筆記,寫作讀後感,定期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文學素養。記得,我在布置他們看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有一位同學在讀後感中這樣寫道:「從來也沒有哪一本書讓我這樣熱血沸騰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做到了。它讓我明白了今後的路應該怎樣走!」可見,學生不但讀完了名著,而且已站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和文學大師進行著交流,這些名著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營養。

其次,讀生活,發感慨。讓學生有選擇地看電視報紙,如:東方時空、實話實說等欄目,培養學生從小關心時事政治,關心社會,關心自然,關心教育,為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要求學生寫生活小記,記下平時生活中能給你帶來教訓、收獲等的生活瑣事,並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

再次,讀自然,談發現。去觀察自然界的種種現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跡,或詩、或文、或畫,用大自然的清純、美妙陶冶情操,活躍思維,豐富想像,培養創造力。

通過這些嘗試,我發現學生們已慢慢地學會了思考生活、品味生活,而且能夠從生活中摘取精華、塑造自我。看著學生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懂事,我的心裡感到無比欣慰。

三、多引導,巧訓練,培養語文能力。

課內的趣味教學和課外的擴展視野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課內外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充分體現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素質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談得上是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所以,語文教師要善於結合好課內和課外的相關內容,培養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

(一)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達到這個目的,我們要從興趣、習慣、方法等諸多因素去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1 、激發閱讀興趣。

我們可以運用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說明文的教學就比較枯燥無味,在教學《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開始的:(先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圖片)同學們,當我們漫步在公園中時,我們常常會被春天的迎春、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所陶醉。那麼,誰能告訴大家大自然的花朵為什麼會呈現出各種顏色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這樣,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一下子濃了起來,取得了先聲奪人的效果。於是,同學們主動閱讀尋找答案,很快就將課文的重點攻破了,而且課堂效果特別好。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在不同時機隨時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學生一旦有了新的興趣,也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就如在這一課的後半部分,當學生的興趣即將抵達低谷時,我邊放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中的同名插曲邊出示了這樣一個問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來作為標題,而且貫穿全篇,引起每一層說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同學們的興趣一下子又被激發了起來,很快投入討論之中,使本節課的難點迎刃而解。所以,努力地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感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重要,是語文教師不容忽視的。

2 、培養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如教學《老北京的小胡同》一課時,學生對北京胡同的歷史十分陌生,為了讓學生能走近那個時代,在教學之前,我讓學生從報刊上、從電腦「網頁」上搜集有關北京胡同的資料和圖片,並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圖片和資料進行教學,不僅使課上得成功,而且也讓學生走進了那胡同時代,真正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偉大以及它的價值和意義。比光是老師對學生介紹課文內容,效果要好得多。像這樣,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這對於學生學習其他課文大有幫助,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便能自主地學習,主動地汲取知識。

3 、教給閱讀方法。

閱讀的教學關鍵是方法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善於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學習。例如議論文中論證思路的題綜合性比較強,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學時教師要先讓學生反復閱讀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再教給學生答題的方法:(1)作者提出了什麼論點。(2)運用什麼論證方法,引用什麼道理論據或舉了什麼事實論據,證明了什麼分論點,從而證明了中心論點。(3)總結全文,重申了什麼論點。第三步,讓學生自己根據文章內容組織語言答題。通過將這種類型的題進行分解教學,學生了解了答題的思路,掌握了這類題的閱讀方法。能夠做到無論何時閱讀,都不用再等教師教,使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培養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也是學生最頭痛的一個內容。許多學生積累的語言素材遠遠無法滿足他們的表達需求,所以作文往往表現出語言的枯燥無味,一篇連學生自己都不願意讀的習作,怎能得高分呢?它只會給學生帶來挫敗感和厭倦感,又如何能給學生帶來創作的成就感而愛上作文課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可以誘發學生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像更豐富,創作更有激情。

根據這些特點,我經常讓學生仿寫名家的名句名篇,因為名家的作品往往能起很好的示範性,教師引導得好,學生就可以抓住名家思想的火花、乘上他們想像的翅膀,仿寫出鮮活、優美、富有想像的句子。這一訓練主要分四個步驟進行:首先,我要求每個學生都准備名家名句名篇積累本,利用課前五分鍾時間,學生輪流展示、交流,集體積累。其次,利用作文課交給學生仿寫的具體方法,並指導練習。結果,我在第一節嘗試課上就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如學生在仿寫富蘭克林的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時,這樣寫到:你渴望理解嗎?那麼別拋棄寬容,應為寬容是通向理解的橋梁。當時,我看著學生仿寫出的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話,我的心裡笑開了花。第三步,引導學生將這些仿寫的內容運用到作文之中。或作開頭結尾,或作抒情議論,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第四步,就是引導學生逐步地開始仿寫段和篇。如我在講授完《春》一課的時候,先讓學生在欣賞全文的基礎上,各自找出他們最欣賞的段落,並講出欣賞的理由。然後我說誰敢和作者比試比試,看能不能寫出一樣甚至更好的句子。學生的好勝心強,積極性極高,紛紛嘗試。經過引導,他們也仿出了令人滿意的句子,如:仿「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笑著,走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寫出「秋天像成熟的大姑娘,豐滿而有韻味;秋天像穩健的青壯年,沉穩,含蓄……」等等。這些仿寫雖然不能和名家的作品媲美,但同樣具有智慧和想像的美,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贊,寫作的同學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為他們愛上寫作起了很好的作用。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能獨立進行創新性學習,將來才能成為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的學習型人才,才能不會被迅猛發展的社會所淘汰,才能說素質教育落實到了實處。而興趣和成功感恰是誘發主動參與意識的最有效的元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成功感,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我認為這是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以「主動、開放」的心態,去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品嘗到語文給他們帶來的無限的精神激勵和鼓舞。這樣,學生就會自主地去擁抱語文,學生的素質才能有所提高,語文學科才能為素質教育的落實貢獻力量。

⑸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 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愈來愈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⑹ 淺談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其目標在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公民。從素質教育的功能上看,素質教育能夠充分考慮人與社會的發展需求,一方面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上提供保證,為學生的主動精神提供有效的時間和空間;另一方面也更為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培養其健全人格,從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素質教育所關注的是人的發展,也就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價值。素質教育本身具有鮮明特點,與應試教育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一是時代性,素質教育是在國家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環境中孕育而生的,最能夠體現時代的發展意義,在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上具有切實意義。二是綜合性,也就是要求培養學生的均衡發展,在德、智、體、美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三是主體性,素質教育充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其個性和創造力的開發。四是長效性,素質教育注重終身學習。二、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素質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不完全等同於基礎教育。現如今,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到中學,都在不同層面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要貫穿教育的始末。素質教育包括學科教育、能力教育,也包括做人的教育。首先,素質教育的開展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學科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傳統的教育模式只是通過教師一味地對知識進行講授,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沒有自

⑺ 如何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小學語文教育之中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課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科教學的落實。語文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探討學生素質在語文學科教學的"導、學"機制的滲透是很有必要的。 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因為它包括了語言文字知識(如語音、文字、語法、修辭、邏輯等)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實踐活動,並創造語文實踐活動成果(如思維、寫作、演講、交際等)的訓練內容,是一門分支廣、范圍寬、實踐性強的綜合學科,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外,還參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記憶、想像、思維等心理素質探索、審美、創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養,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語文學科的教學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為己任的。 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教師立足於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能動性,有目的有系統地給予學生有關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指導,即根據教材,不但教給學生語言文字知識,讓學生掌握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實踐活動的方法的因素,使學生的聽、說、讀、寫、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訓練,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慾望,真正會學、會探究、會從事有關語文的思維和實踐,從而實現學生語文素質和能力的自我發展。 其次,語文學科的特質決定了它擔負起培養學生高尚審美情趣的任務。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學作品都體現著作者獨特的審美理想、審美視野和藝術品格,創作中都對自然與生活的美質進行一番獨到的選擇和刻意的加工,創造出超現實和自然的藝術美,學生常能從發現和體驗自己日常生活中沒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並為之感動和興奮,受之震憾和啟迪,有的甚至出現創造藝術美的沖動,這無疑是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了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語文學科的教學與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天然結合,是別的學科無法替代的。 再次,語文學科的特質使思想品德素質教育得以潛移默化的進行。 語文教材收輯的文章均是典範的文章,不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結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見,體現著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許多作者的生平軼事,文章對廣闊社會生活(歷史的、現實的)的藝術再現,更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愛國主義與奉獻、堅韌、求實、自強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學中,可以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基本訓練過程中自覺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養成高尚道德情操。顯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既是天然和諧的,也潛移默化的。 還有,語文學科的特質與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也是和諧自然的。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的敘事性強或富有思辯性的作品,還有充滿幽默、風趣、給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畫精妙、描寫優美的作品對學生吸引力大,作品能夠帶給他們自身生活環境的彌補或是人際之間的溝通,甚至是情感的轉移和渲泄。所以,語文學科的教學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上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雖然語文學科特質和參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獲得共識,但如何在素質教育中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語文學科教學的效果?我覺得,關鍵是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我們知道,傳統教學方法有不少弊端,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囿於書本,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一定的科學秩序,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存在一定隔閡,而學科素質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意識和能動性,教學目的多元化,既顧及學生的知識和智能,又顧及教材中蘊含的品德、人格教育和審美情趣、心理素質教育等因素、教師起傳遞教學信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感到我要學也會學,探究獲取學科知識的思維和實踐活動規律,使學生的各種潛在素質得以發揮發展。所以,教學中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的和諧統一是提高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二、正確把握語文學科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與學必須和諧。即必須遵循教師善教和學生會學樂學並重,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並重的原則。
1、教師善於啟發誘導是學生會學的前提,是學生語文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基礎。語文學科教學,教師的講解引導作用異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上,在教材內容特點上、在教學方法上、在教學媒體運用上,在課堂教學結構上都必須有通盤考慮,真正將教師傳授的知識化為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的過程既是教師展現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維過程,也是與學生共同分析,探討,發現的過程,教師的引導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示範,那麼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會學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樂學了。
2、教師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是學生樂學的保證,也是學生審美素質培養的途徑。語文學科以美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課文中曲折動人的故事,優美動人的描寫,簡潔有力的議論,饒有趣味的說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語句,都富有美學價值。但每一課的新知識卻不及數理學科明顯,一些知識還是循環的,容易導致學生興趣滑坡。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給學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識。一方面可以從課文中發揚其蘊含著的能使學生增長見識的內容,如課文的時代背景,有關的風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聞軼事,等等;另一方面可向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課外讀物,如,作者的創作談,有關課文的爭議、評論,甚至課文中某些詞句用法的優劣比較,或濃度訓練改變行文構思等。這些拓寬視野的知識介紹和激發興趣的訓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鑒賞能力。 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鑒賞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設計能讓學生多維思考的問題。特別是提出能讓學生顯示思維活動過程的述理性、擴散性的問題,一般有"你是怎樣思考的?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讓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不滿足是與非的判斷問題或簡單的復述、陳述性問題。例如,認知課文內容和作者寫作意圖上的"寫了什麼?作者想表現什麼?"分析作者寫作思路和藝術表現的作者寫作思路和藝術表現的"作者是怎樣寫的?"探究設疑上的"為什麼要這樣寫?不這樣寫會怎麼樣?"發現性總結思考的"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處"依據是什麼?聯系發散性的"這類文體與其他文體特徵異同如何?閱讀欣賞或寫作該類文體時如何把握?"-----當然,不同的體裁作品有不同的審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師創設問題,必須切合文意文理,從而逐漸形成學生自身對作品的審美認識,以培養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導與學才能達到和諧統一。
3、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是會學的根本,是具有科學思維素質的表現。 課堂教學時教師會教善教,其實就是善於展現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分析思維過程。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思維方法--會用聯系、發展、辯證的方式思考問題,具有探究性、發現性和敏感設疑、探究原因、尋求規律的思維方式,使思維過程科學化,思路暢通活躍,學生才會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語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是形象思維(人物塑造、情節構思、語言運用等)和邏輯思維(層次結構、中心思想表現等)相結合的典範文章。學生在教師的導引中對課文作有關的思考會對教師的講解提出質疑或否定,這不能不說是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是會思維會學習的表現。 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學習了魯迅的幾篇雜文後,對魯迅這一立場堅定、嫉惡如仇的革命家、文學家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也有學生提出,魯迅措辭嚴厲是不是近乎刻薄呀?有的學生提出,《雷雨》除了人物之間矛盾沖突,還應該有人物自身內心的矛盾沖突;《雷雨》和《竇娥冤》的故事悲劇究竟個人因素大還是社會因素大?…… 顯然,學生的疑問,牽涉到作者的思想、歷史事件的是與非、政治與文學、藝術與生活等問題,也關繫到欣賞品味的差異、時代隔閡等問題,學生能提出帶有挑戰性的問題雖有時難免膚淺或怪異,卻是善於思考的良好表現,更是科學思維的結果。只要教師是滿腔熱情地鼓勵學生,甚至不怕學生推翻自己的見解,這便會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素質。
4、學生敢想敢說、積極交流是掌握良好學習策略,具有良好學習交往素質的表現 學生在教師啟發進行思考,雖然也懂得思考的方法,但仍然是內在的思維活動。 好學會學的學生總是希望自己見解之正誤及時得到驗證,通過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而形成見解。即使一時不能形成看法的學生也是希望聽聽同學怎麼說的,以開啟自己的思路。因此,教師應用激勵學生多說的課堂討論形式,讓學生陳述見解、談感想、作評論,甚至演講、答辯等,使學生暢所欲言。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使學生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又可激發學生的靈感,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潛在素質。 另外寫作也是學生表達思維過程和結果的一種形式。語文教學離不開寫作訓練,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沖動,使之願意動筆寫;或者通過練筆將思維條理化、邏輯化。特別是課外的自由寫作和有關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寫日記、報道、隨感、評論、文學小創作以及應用文體等,都是學生敢於積極交流、掌握學生策略的表現,教師要給予熱情的支持和指導,使學生具有觀察細、立意新、構思巧的寫作能力,而且寫作思維的展現合乎語文的規范,保持寫作的強烈興趣,保持思維的積極活躍,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發展。
總而言之,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是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保證,素質教育的滲透會激活學科的教學。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情感因素、審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為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我們應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在學生素質教育上的優越性,在教學方法與學科素質教學乃至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的聯繫上作廣泛的、立體的探討,以求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⑻ 如何把素質教育貫穿語文教學中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課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科教學的落實。語文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它主張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它以培養能力,提高文化素質、文化修養出發,它不僅注重課堂教學,而且重視課外語文活動。這樣內外結合,「雙軌」運行,全方位多側面地學習語文。

⑼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課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科教學的落實。語文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它主張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它以培養能力,提高文化素質、文化修養出發,它不僅注重課堂教學,而且重視課外語文活動。這樣內外結合,「雙軌」運行,全方位多側面地學習語文,教師不是讓學生在做大量的應試篇章或練習冊,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多寫課外筆記,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的關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異的,從現實上講,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揚長避短,發展優勢,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外,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課堂教學,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地,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了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主體性進一步發展,我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訓練學生:
1、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
每學一篇新課文,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詞、句、段、內容就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能藉助工具書,通過討論探索,從而得到解決。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我才給他們提示幫助解決,這樣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情緒既活躍又輕松,在自由的氛圍中馳騁,達到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目的。
2、激發小組討論,讓學生互學。
同學是小組的成員,通過討論互學,使學生能在互助、和諧的狀態下探索新知識。互學,學生互補彼此的不足,每個同學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展存在著差異,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能從別人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發,取長補短。
三、面向全體,因村施教,重視個性的技能發展
素質教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我們抓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層次知識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此,語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法的安排,要適應於受教育者的不同層次、不同情況,讓有能力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知識,從而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我採用非同步教學法。使各類學生能經常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他們都能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除指導他們超前學習之外,課堂上我還讓他們展開思維,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而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照顧中下生,讓他們在40分鍾內有較大收獲,並注意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會做為前提,針對他們的思維力,多啟發提問,對於他們的閃光點則給予充分的肯定,作業的難度要適中。這樣使上層學生的潛力得到發展,下層學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嘗進步的快樂。總之,我們要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之在表現中增強興趣,逐步把他們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態度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素質教育作為一種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與「選擇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對立的,因此,我們必須把握面向全體,重視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層次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重視個性技能發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注重把語文能力的培養有機地和知識教學過程相結合,將語文能力的培養寓於知識的領會、理解、運用、掌握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培養他們的不同個性技能,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方法,根據認識論的觀點,依照科學方法可使人的認識活動變得有序,使天分較高的上層生學到更多的東西,中層生學到想學的東西,能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形成個人的某種技能。
四、堅持整體性原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柳斌同志說:「育人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語文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教書,最終目標是育人。在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由於學生的個性鮮明,可塑性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得到很好的效果。

⑽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知識、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素質教育是有區別於應試教育的一種嶄新的教育模式,是鄭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目標。當前基礎教育面臨的問題很多,尤其是對素質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依然不到位。怎樣才能在本學科中落實素質教育使各學科能互相滲透,形成綜合效益,這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一、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小學生素質發展

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更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而服務。因此,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圍繞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去設置,變單一化為多元化,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要充分深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和智能訓練,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科學思想和科學作風的教育等,促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2、重視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培養審美能力。美育對人的修養與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義而且在語言文字上是相當美的。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我們很好的利用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機地滲透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形成對美好純結事物的嚮往,對祖國美麗山川景物的熱愛,對人物的崇高品質和堅貞精神的贊嘆,對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對丑惡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啟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能力,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審美觀和審美理想。

3、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當今社會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現在對心理因素的培養呼聲越來越大,教育要面向現實,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心理因素的培養。注意對學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競爭意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4、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和體能。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中腦、眼、耳、口、手並用,在身心和整體活動中協調其身體器官的和諧發展,以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二、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落實素質教育

1、在「讀」中培養小學生的素質。現代的閱讀觀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判體驗的重要途徑。」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必是作者洞察客觀世界和自己主觀意念的完善結合體,能體現作者的思想和完美人格。只有讀者通過閱讀,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才能領略到其中的真諦,並被作品中思想和形象感染,影響其良好的行為和習慣的養成。成功的語文教師都會利用朗讀、精讀、略讀或瀏覽等多種閱讀方法,指導學生粗細相結合地閱讀課文,並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後通過同學間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解決問題。如在講授《爭吵》時,讓學生自主地精讀全文,感受「我」的內心活動,體會「父親」的話的含義,並結合身邊的事例,進行討論,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並透過故事,認識世界,感知世界,從中得到生活的啟示,吸取成長的養分。

2、在「寫」中培養小學生的素質。寫作是運用局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和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④。作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培養學生創作的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學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發現自然、社會、人生的「真、善、美」。作文教學時,要使學生「身在教室、心在室外」,盡量布置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題目,讓學生能身臨其境,通過多種方式去搜集與主題有關的素材。作文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通過搜集素材進行創造性的表述,還要指導學生養成修改習作的習慣。讓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個性習作。從而讓學生會找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並學會如何去正視它、改正它。同時,要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換修改習作的習慣,使學生形成主動合作的精神。

3、在「說」中培養小學生的素質。說話,即口語交際。是語文「工具性」的最好體現。在現代社會生活、工作中,運用口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已經越來越顯得格外的重要,成為了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如果一個學生不懂得或不擅於與他人進行口頭交流或向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就算他成績再好,也不能算是一個真正具有良好語文素質及能力的人。而大多數學生都缺乏文明和諧地進行交流的素養。因此,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有較文明的態度的較好的語言修養。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應先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氣,克服交流的恐懼心理。讓學生敢說、願意說,又有話可說。注重選取學生較熟悉的說話材料,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要打破各種傳統思想的制約,只要是學生對某事物的真實看法,無論褒貶,都加以鼓勵,語重心長學生「求異」的思想和開拓創新的精神。

閱讀全文

與素質教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