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教課文和教語文的差別在哪裡

教課文和教語文的差別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24 11:00:09

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從教課文到教語文

語文——作為國家的母語課程,作為一種社交工具,其核心價值就是能夠熟練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進行社會交際。為此,作為語文課程教學,語文教師應該突出語言文字的運用,彰顯其綜合性和實踐性特點。而當前的絕大多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往往以「教課文」為主——老師們總是認為:一冊書28課,一篇一篇地講下去,什麼時候講完了,一學期的語文教學任務就算完成了。而且,每節課上教師都是以講解、分析文本為主,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很少,或者說沒有。這樣的課堂是教師的,是文本的,就不是學生的。如此做,老師們又是為何呢?兩個原因:第一,應試教育中,語文考試以這些內容為主。第二,各位語文教師真的不知道什麼是「教材內容」和「課程內容」,更加不知道他們之間的區別,就更別提怎麼運用了!如今的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飽受煎熬與責難,這是誰都不願意接受的。有人認為,語文教學之所以出現如此多的詬病,是因為語文教學沒有象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給出一個明確的語文教學「結構化」,即教什麼。比如數學,每節課都會告訴你教什麼,解答哪個方面的問題,學習哪個方面的知識。而語文就不是這樣——每節課就是將一篇文章擺在你面前,這裡面有標點,有文字,有結構,有作者情感,這篇文章究竟應該教什麼呢?誰都沒有告訴我們,需要語文教師以自己的經驗、文化和理解來進行目標建構。這就導致了一篇同樣的課文,文化和經驗相對富足的教師和普通教師講出來,就會完全不同,甚至有些教師由於准備不足或者自身素質原因而「跑偏」。為何會出現如此極端的情況?是因為我們大部分教師都在「教課文」,我們的目光都在課文上,而沒有集中在語文的課程內容上。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所有語文教師的「悲哀」——試想,作為一名專業的語文教師,拿到一篇文章卻不知道應該教什麼,這不是教師的悲哀嗎?於是,老師們只能以「考試」為指揮棒——你考什麼我就教什麼,應試教育由此而生!語文教學是高碳的,又是低效的!那麼,語文課程內容究竟是什麼呢?它與教材內容(即課文)又有哪些區別呢?簡單來說,語文課程內容是「教什麼」,教材內容是「用什麼來教」。課文只是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例子,我們不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解、分析課文內容上」,至少是不能整節課的「理解與分析」。對於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語文的課程內容主要是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可以終身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這些課程內容應該是相對穩定的,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具體來說,漢語拼音、標點符號、3000個常用漢字、查字典的方法、圈點批註等閱讀方法,記敘描寫等寫作方法,以及為掌握這些知識和方法展開的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等等。當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課程內容,但這一點並不是語文學科特有的,而是各科共有的課程內容。語文教師應該將這一課程內容滲透於具體的語文教學環節當中,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認清了語文「教材內容」與「課程內容」的區別,我們也就了解了:在教學中應該將「課文」作為語文教學的例子,我們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講這個例子,而是如何利用這個例子來滲透、實施語文「課程內容」教學,即拼音、標點、批註方法、閱讀方法、寫作方法等方面的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體會、感受這些課程內容,學習這些課程內容,理解這些課程內容,運用這些課程內容。如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如果依然用大量的時間進行閱讀與分析課文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學方向就是錯誤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認清了它們之間的區別,認真進行語文「課程內容」的教學,我們就能實現由「教課文」向「教語文」的華麗轉身!

2. 教語文和教漢語有哪些區別,詳細點說明

教語文,對象是中國的大中小學生。教漢語,對象是外國留學生以及中國的非漢族學生。

教語文是師范學校中文系學生的任務,教漢語是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任務。

就像你學英語,跟英語系學英語不是不一樣的。你只學語言。英語系得學文化政治翻譯文學等等。所以說我們從小學的語文課基本上是從宏觀上幫我們建立起漢語及中國文學文化的框架。但外國留學生最基本的是吧中國話學好。

3. 語文教學中 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有什麼區別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將教材和教學內容
等同起來,認為課程標准要求什麼教師就教什麼,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教材僅僅是形成教學內容的一個「載體」,作為發揮實際作用的教學內容,其特性不同於教材內容。
教材的具體內容由事實、概念、原理及它們的內在聯系構成。
(1)事實。教材中的事實,就是歷史上或社會上發的事件過程或者是試驗中進行的過程和結果。描述學科和解釋性學科都含有大量的事實資料,如歷史、地理情況,動物的分布於解剖等事實資料,抽象和概括性的學科,數學、物理、化學課同樣有事實的依據材料。教材中的事實都是已知的發生過或發現了的事物,不是捏造和想像的事實。
(2)概念。它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的思維形式,是對教材中大量事實資料的理性加工,是具有抽象性質的理性認識形式。
(3)原理。這些都是已經被驗證了的、公認的、不需要加以論證的命題,是教材科學性的重要性標志。
(4)內在聯系。主要是指教材中事實、概念、原理之間的內在關系。
教學內容來自師生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教學實際的綜合加工。師生一方面合理地利用教材教學,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取捨、加工;另一方面,師生可以科學地加工教材,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它不僅包括教材內容,還包括了引導作用、動機作用、方法論指示、價值判斷、規范概念等,包括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活動的全部。因此,教材內容只不過是教學內容的重要成分。

4. 對於語文教育和小學教育,具體有哪些區別

教師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行業,所以很多人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都會填報師范專業,這樣在畢業之後就能夠去當老師了。那語文教育和小學教育有哪些區別呢?

5. 教小學語文教材和用小學語文教材教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

教小學教材就是按照教材講課不進行課外拓展,而用教材教就是根據教師的課前准備給學生進行一些知識拓展,豐富學生的內涵,發展全能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6. 如何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聽《孔子拜師》有感 崔巒老師在第七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給出了一個十六字方針「吃准目標,夯實基礎,指導學習,鼓勵創新。」要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在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加以體現,需要我們有教學思想的轉變,更需要我們有教學智慧的積累。 一、吃准目標,指導識字學詞 丁老師的這節課,主要體現的是識字教學,這很符合年段目標,三年級雖然已經到了中年級段,但是識字教學依然是關鍵,培養學生「有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識字並不是會寫,會讀,還要了解字義,有點生字甚至要推敲字理,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如「拜」字的教學,老師告訴學生「拜」就是兩手相合,通過做動作加深理解。學生自然地感受到祖國漢字的有趣,我想只要學生體會到趣字,才能喜歡學字。「迎」字,教師說:「左邊是老子,右邊是孔子,走了千里路,來拜訪老子。」在教師邊說邊寫中,學生不但記住了字形,而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從漢字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另外,以課文內容為線索,學習詞語,「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毫無保留傳授」,這樣一組詞語的出示,就把課文內容相連在一起了,這其實就是一種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教師可以在這個時候滲透一些學習方法和策略,可惜老師只是「教過」學生,沒有真正「教會」。不過,教師在學生概括課文內容之後,點到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看「課題」概括,有時候課題就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這就是體現了「教語文」,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二、夯實基礎,指導學生讀書,說話 「夯實基礎」就是干小學語文老師該乾的事,學生要讀好書,寫好字就要聽得明白,說得清楚,寫得通順,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丁老師的這節課在朗讀指導上做了很精心的設計,在品味「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這段話時,教師先讓學生看地圖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路途的遙遠,指導朗讀,讀中感受;接著,老師通過配樂范讀,抓住重點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引導學生想像路途的艱辛;最後通過師生表演,學生演孔子,老師演路人,用提問的方式,再一次觸動學生的思想。教學環節的設計有層次,沒有重復。特別是最後安排的語言積累,通過填空的形式,當堂積累,很有必要。 在詞語教學中,還有一個亮點,比較「迎候」和「等候」的不同,通過出示兩段話,「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能更加准確地理解詞語的含義,但是,老師在這里只是點到為止,沒有引導學生用實際的語文方法去比較,可以通過調換詞語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候的意思,不過「迎候」有到某個地方等候,迎接的意思,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老子的家肯定不是在洛陽城外,他可能是提前就到這里來迎候了,這里也體現了老子的謙和。所以這兩個詞語是不能對換的。 語文課應該教什麼,怎樣教,我想是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思考的兩個問題,以學定教,順勢利導,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美麗轉身,才能把語文課上得更像「語文課」。

7. 教課文"和"教語文"的教學目標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差別的關鍵在哪裡

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本特點根據國家教委1995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計劃和1996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教學大綱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一些單位分別編寫新的高中語文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語文課本已編寫完畢,並從1997年開始在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試教,從2000年起推向全國。這套課本有如下特點:第一,改革教科書的編排體系。這套教科書的體系和結構,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科書的基礎上作了三個改革:一是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分編;二是破除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和比較復雜的議論「三階段」模式;三是編寫與教科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學生用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1.長期以來,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科書中,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易混合編排。優點是便於閱讀與表達結合,但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1)一方面,閱讀為了照顧到寫,盡管編排了大量課文,但用力最多的是文體特點、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偏偏喪失了閱讀自身。實際上,閱讀成了寫作的附庸。另一方面,寫作、口語交際在教科書中又「忝列末座」,地位低微,缺乏系統的安排,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寫作是閱讀的附庸。閱讀和寫作互為附庸,大大影響了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2)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有各自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一般來說,閱讀、聽話是理解、吸收信息,寫作、說話是把已有的語言材料加工為語言作品,二者的心理機制是不一樣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很難同步發展,「眼高手低」幾乎是普遍規律。把讀和寫生硬地捆綁在一起,難免兩敗俱傷。(3)應該提倡閱讀與寫作的「遠距離結合」,就是在閱讀中積累思想、語言、結構,領悟寫作規律,培養語感,為寫作打基礎。而讀什麼寫什麼,那種立竿見影式的急功近利的「近距離結合」,在高中階段越少越好。由於上述原因,這套教科書以閱讀、寫作與口語交際分編的形式來構造三個教材系統。2.高中語文教科書按照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和比較復雜的議論三個階段編排,由來已久。這種編排的長處,是便於學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這三種文章樣式。但它的弊端似乎比長處更為突出:(1)初中教科書中已編排了大量記敘、說明、議論的文章,高中在初中的基礎上來一個循環,教材內容陷於低層次上的重復,學生三年讀下來感到枯燥乏味、所獲不多。(2)明明編排了不少文學作品,但其中相當部分不得不劃進記敘、說明、議論的圈子,當作一般文章來處理,把文學教育摒棄在外,致使文章教育與文學教育兩敗俱傷。(3)記敘、說明、議論三類文章固然需要依次教學,但三類文章的共同規律在當前講究各體文章相互滲透的大趨勢下,應該說更有教學的價值,「三階段」編排的模式恰恰對這一點無能為力。由於上述原因,「三編排」模式必須進行改革。這套新編教科書閱讀部分的總體結構如下:閱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礎上,學習現代化文章和淺易文言文,著重培養理解、分析現代化文章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階段(高二),學習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古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第三階段(高三),學習文化內涵豐富的現當代論文、科技說明文和文學名家名作,著重培養研討、評析文章和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形成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的教材序列。3.傳統的高中語文教科書,也配有語文課外讀物,然而這套與新編高中語文教科書配套的語文讀本,與一般的語文課外讀物有很大不同。(1)按照新的高中計劃,高中語文課時是有史以來最少的,教學要求並未降低,因此有些教學內容不得不轉移到語文讀本中。(2)語文讀本中的內容,有些是幫助對教科書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是對教科書的延伸和深化。要提高語文能力,不能完全依賴於教科書和課堂教學,還必須遵照修訂大綱每學年閱讀100萬字的規定,在教師指導下課外認真閱讀語文讀本。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讀本和教科書是姐妹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數十年來,尤其是近十幾年來的研究表明,關於語文的性質,人們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語言是思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認知世界、傳承和發展人類文化的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深刻地影響著人的思維方式、生存方式,影響著人的成長和發展,以至影響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文化傳承和精神世界。語文學科首先應該著眼於人,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應該從語文與人的發展關系的角度,來考慮語文學科的功能。新編高中語文教材首先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大致上有下列方面: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語感,使學生具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文化底蘊;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習慣,使學生把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例如,新編高中語文教材為了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大大加強了文化的分量。教材編選了占課文總數40%以上的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和大量的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和文化著作,使這套教材富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閃爍出民族文化的光芒。教材還編選了相當數量的外國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化著作,使學生一拿到教材,就能聞到外國文化的芳香。學生的文化根底牢了,語文能力就不會在淺層次上漂浮,而能真正得到提高。除了注意選編文化氣息濃厚、思想內容深邃、語言富有魅力,能啟人智慧、開人心竅的精品以外,新編教材在寫作訓練、口語訓練的設計,課文練習、提示和注釋撰寫上,都著力於在能力培養的同時,拓寬知識視野、開發智力、塑造心靈。例如,要求學生背誦文言文20篇、古代詩詞50首,這使學生一輩子受益匪淺。當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一些同志把語文學科的任務局限於語文的工具掌握,置其他語文素質的培養於不顧,熱衷於大量的字、詞、句、篇的煩瑣、機械、復雜的所謂「基本訓練」,迫使學生陷於無邊無際的題海之中,一天到晚忙於打「√」打「χ」。這看似「雙基」抓得很緊,實際上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降低了學生的語文水平。殊不知,培養語文整體素質是發展語文能力的基礎,只有語文整體素質提高了,語文能力才能隨之發展,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新編高中教材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正是在這個原則問題上作出了正確的導向。第三,重視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新編高中語文教材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了21世紀社會對語文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目標的確定和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汲取了終身教育、大眾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思想,文明、合作、開放、進取等新的價值觀念,還有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等方面的一些新思想、新觀念、新的研究成果。遵照修訂大綱的要求,教材的選文要富於時代氣息,現、當代作品佔50%以上。根據現代社會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工具手段多樣化和現代化的特點,新教材著力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簡潔明了地表達和傳遞信息的能力,適當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速度。傳統的閱讀教材,著重引導學生在文章作法、表達方式、遣詞造句上下功夫,又只求精不求快,篇篇課文都條分縷析、咬文嚼字。新教材摒棄傳統教材中不合時宜的東西,第一次重視培養學生判斷、選擇和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並注意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由於傳統的「八股文」教學的影響,我國的寫作教學,往往要求學生寫一些能夠得分而用處不大的東西。新教材要求學生用簡明、連貫、得體的文字,寫實用性的文章,並要求有一定的速度,以適應21世紀處理生活和工作中實際問題的需要。現代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手段日趨先進,對人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簡言之,要求人們能夠使用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口頭語言。所謂規范,就是指使用全國通用的、國際上通用的、規范化的標准語言,籠統一點說,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通話;所謂簡明,就是指使用簡潔、明確的口頭語言,因為機器理解與控制語言意義的能力較差,無法排除語言雜質;所謂連貫,就是使用邏輯性強的口頭語言,因為機器不理解中心不明確、順序不合理的語言;所謂得體,就是指使用口頭語要符合語境條件,如場合、對象、話題和表達方式等。否則,口頭交際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然而,由於文言(書面)、白話(口語)長期並行這樣一個世界語言史上的特殊現象,以及科舉制度「以文取士」的歷史原因,我國歷來重視書面表達而輕視口頭表達,口語教材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才開始出現,但又很不如人意。新編高中口語教材,從學生實際和社會需要出發,對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系統的培養,使學生的口語能力能夠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並向能夠使用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口頭語言這個目標前進。考慮到未來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新編高中語文教材根據修訂大綱的精神,增選了外國,尤其是外國的當代文學作品和文化論文。這表現出一種「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全球意識,增進對世界文化的了解和認識,用全人類的進步文化來塑造高素質的學生。這套教材編排的文學作品課文,約占課文總數的60%。高二全部是文學作品,包括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古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著重培養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欣賞能力,豐富文學素養。高三的2/3是文學作品,在高二的基礎上著重培養理解、評析文學作品的能力,進一步豐富文學素養。同時,編寫關於文學史、文學理論和文學欣賞常識的短文,穿插編排在教科書中,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學教育之所以能「春風吹又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眾所周知,文學作品有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審美能力。除此以外,首先,可以進行語言教育。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語言」,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優秀文學作品的語言是豐富的、優美的,保留了語言藝術的精華。例如《詩經》《楚辭》先秦兩漢的散文,唐詩、宋詞和唐宋散文,元明清戲曲和古代白話小說,以及現當代的魯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巴金、老舍、曹禺、趙樹理等文學巨匠的著名作品,都代表著語言藝術的高峰。在運用語言方面,足以作為學習的楷模。學生學習這些作品,揣摩語言運用的妙處,有利於讀寫聽說能力的提高。如果把這些作品排斥在外,只囿於閱讀記敘、說明、議論的文章,學習語言的收獲就相當有限了。再說,就語言的運用來說,記敘、說明、議論的語言和文學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有些精彩的應用性文章也是用文學語言寫的。古代的《祭十二郎文》《陳情表》《答司馬諫議書》以及現代的魯迅的書信、郭沫若的一些序,不都是用文學語言寫的嗎?因此,學習文學作品有益於學生寫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其次,文學教育的優勢還在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閱讀文學作品需要想像和創造,需要形象思維,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也是培養形象思維的能力。形象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也非常強調形象思維的重要性。錢老認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雖然各有特點,但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它們往往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針對忽視形象思維的傾向,他以自己的感受為例,認為,正是他的夫人介紹的音樂藝術里所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使他學會了藝術的、廣闊的思維方法,從而避免了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他認為,科學思維源於形象思維,一個科學家搞設計,首先要有形象思維。當前中學教育重視邏輯思維的培養,卻對想像能力、創造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甚至有意無意地加以抑制,這對於發展學生健全的思維能力是很不利的。文學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狀況,使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結合起來,協同發展,從而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全面思維。綜上所述,文學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這套教科書加大文學課文的比例,重視初步欣賞文學作品能力的培養,對於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學生成為21世紀需要的建設人才,將產生重大的作用。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以素質教育為特徵的中學教育新模式,是從單一的選拔性教育轉變為發展性教育,也就是加強基礎,發展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除了為學生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的基礎外,還要開發學生的潛能,為使學生成為21世紀的社會所需要的各類人才打下基礎。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要適應這種發展形勢,除了重視面向全體學生外,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首先,加大教材的彈性,教材內容分出層次,使教材既適用於全體學生,又使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得到發展。教材包括課內用的教科書和課外用的語文讀本,教學要求有較高要求和基本要求,課文有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練習有必做題和選做題。一般學生只要掌握教材的基本部分,就能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同時教材又為有餘力學得高一點、難一點的學生,為有志於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和創新精神的學生,提供了非常寬廣的天地。其次,教材在繼續重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思考、想像、聯想、觀察、感受能力的同時,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有創意的表達。當前,在語文教學中有一種不良現象,就是閱讀中只有一種答案,作文只有一種模式,導致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嚴重萎縮。新編高中教材力圖破除這種現象,在課文的選取、練習的設計、提示和注釋的撰寫上,都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課文練習注意啟發性、開放性,根據「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觀點,允許有多種答案,提倡各抒己見。對文學作品,可以從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倫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各種角度去分析,決不定於一尊。又如,寫作練習提倡自由表達,這個精神貫穿於所有寫作單元的全過程,同時另設「自由寫作實踐」,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不拘形式、毫無束縛地寫出來。第五,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傳統的語文教材,稱為「教本」,教材編寫者的著眼點是利於教師的「教」,而不怎麼考慮利於學生的「學」。新編高中語文教材則不然,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學本」,而且更主要是「學本」,我們編寫者的著眼點當然不只是利於教師的「教」,而是更要利於學生自學。為了利於學生自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序列的編排,盡可能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興趣與內在需要;盡可能讓學生處於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盡可能有利於建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民主、開放的合作關系。比如,文學作品的練習設計,弱化傳統教材所強調的分析,而啟發學生去體會、感受和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在身臨其境中提高認識、陶冶情操和鍛煉意志;又如,在教材中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開展一些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行組織的語文活動,諸如專題采訪、討論、讀書和寫作之類。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材包括教科書和語文讀本,課文分為教讀課本和自讀課本,以利於學生把在教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舉一反三,運用到自讀課文和語文讀本中,進行自學訓練。課文配有學習重點、提示、注釋和練習,有的還有評點、批語,以利於學生自學。教科書中有補白性的小方塊,介紹課文作者、作品背景和對作品的片段評論,供學生自學課文用。教材還引進自學語文的方法,包括讀、寫、聽、說各個方面,使學生掌握方法,進而養成自學的習慣。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舉措。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量急劇增加,新出版的書刊之多,稱為「汗牛充棟」已是毫不誇張了。而中學,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其他的知識,包括源源不斷地出現的新知識,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後進一步學習,或者說終生學習。難怪有人說,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自學的人。,新編高中語文教材有利於學生自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適應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

閱讀全文

與教課文和教語文的差別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