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詩歌如何導入

小學語文詩歌如何導入

發布時間:2022-05-24 20:39:51

小學語文名師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哪些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良性的情感准備狀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後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雲:「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
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麼海底究竟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海底究竟什麼樣呢?」激發起學生急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語文課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維護學生學習動機,達成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能鑽進課文中,才能轉化成巨大的動力.在教學中,可以用生動活潑的故事、寓言、謎語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1、講故事導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願望.《將相和》一文用「和氏璧」的故事導入,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所以,語文老師應該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課文中的相關故事題材,或與課文題目相關、或與作品的主人公有關、或與課文中介紹的某一山川景物有關的故事,都可以作為「課堂導入」先行講述,講述時,在語言上應注意做到形象生動,做到聲情並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由於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講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還要融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於一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故事的魅力.
2、謎語(游戲)導入 猜謎語是小學生特別喜愛的一項游戲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某一知識點編成謎語而導入新課.如袁曉君老師上《青蛙》一課,先讓學生猜青蛙的謎語,當學生猜對時,老師在黑板上畫青蛙簡筆畫並板書課題「26 青蛙」.這樣的導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 知識型
1、啟動原有認知導入(復習導入) 即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或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導入新課的方式.例如學習《新型玻璃》這一課可以這樣導入: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同學們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以及各有什麼用處嗎?讓學生自由回答後揭示課題.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而且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語文課本是一個博大的知識體系,前後的知識點、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復習、聯系舊課或已有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新課的開始, 以舊啟新、以故引新、溫故知新,有時既能鞏固舊知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自信百倍地去學習新知.從已知到未知,也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2、簡介背景、作者導入 對於那些社會背景距現在較遠,寓意含蓄,學生不易理解的課文,而了解寫作背景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於這類課文,可先直接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作者或背景,然後再幫助學生閱讀課文,加深理解.中國歷來有「知人論世」的傳統,並且課文中的許多作者無論是文章還是人品都堪稱學生學習的典範,導語以此為切入點,必使學生對作者肅然起敬,從而願意走進作者,渴望讀他的文章.如《春望》的導入,孫老師通過詩人、背景的簡介,即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學詩的熱情,又為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做了鋪墊.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背景材料層層鋪墊,相關材料互相滲透,有時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精髓,語文課堂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 釋題型 釋題,就是引導學生從分析理解課文題目入手,由題目生發開去,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聯想,內涵極為豐富,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如《只有一個地球》《草船借箭》等課文的課題往往是文章的重點,具有廣博的含義.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從探討題意入手,通過抓住課文題目的關鍵詞語,進行「借題發揮」,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從而導入新課.從課題導入課文,一般能讓學生迅速地抓住重點,把握中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六) 直觀型 即運用實物實景導入.這種導入方法適合於講授直觀的、能看到差別的教學內容.如《藍樹葉》《荔枝》等課文以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實物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於理解.
(七) 直入型 也稱開門見山導入,就是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說明新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程序.如教師進入課堂後就板書課題,告訴學生今天上哪篇課文,請打開教材多少頁.這類直白式的導語多用在所上新課與前面的課文聯系不緊或受時間限制不宜過多講解時採用.這種導入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但啟發性、趣味性不強.

⑵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冊都有古詩詞單元,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學的重要性。下文將在詩歌教學的重要性和詩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小學語文中的詩歌教學在兩個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1.詩歌教學是「美育教學」的一部分
開展詩歌教學有利於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對培養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從小建立起審美情趣方面有著顯著作用。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詩歌學習是實現美育的途徑之一。語文教學作為人文科學,更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審美和思維的發展,詩歌教學通過文字,傳達出的美感,是屬於審美的角度的。而在審美實踐中又實現了對小學生情操的陶冶,實現了對小學生心靈的美化。同時這也是豐富小學生精神生活,啟發其自覺性的良好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詩歌教學,有利於提高小學生對於美的感受鑒賞能力,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能力。因此,詩歌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2.詩詞教學有利於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般人的閱讀能力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其二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在小學生本身來說,自身沒有大量的實踐,而詩歌教學可以使小學生體會到沒有實踐過的生活,歷史事件,是獲得感性知識的很好途徑。同時在學習詩歌後,小學生在對詩歌學習感興趣的基礎上通過主觀積極地使用工具書和獨立回憶,擴展學習,這就在復習預習詩歌時不自覺的加深了自我閱讀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結果。
二、詩歌教學方法
只有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詩歌教學才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理解與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扎實指導小學生學好,讀好教材中的古詩的基礎上,還掌握讀詩賞詩的方法,能夠使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後還能運用這些方法去讀教材以外的古詩詞。
1.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 探索詩中意境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在文學作品中,尤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練,表達的感情也最為豐富 。也這是這一點,體現出欣賞詩歌是欣賞文學作品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探索意境,創設情景就顯得非常重要,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成果事半功倍。
首先,基於詩歌偏重於抒情言的特點,教師的教學可以從閱讀欣賞詩歌的感情著眼,從分析詩歌的語言入手,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的含義,來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真切感情。這樣有利於小學生養成在閱讀詩歌時將自己作為「意中人」的習慣,小學生這個年齡正是培養想像力的最佳年齡段,這種代入式教學有利於小學生的思維成長,有利於小學生在學習詩歌時體會到美好和愉悅。
其次,教師的教學應該聯系實際的生活經驗和各種閱歷,將詩歌的內容通過分析,判斷來教述給學生。小學生本身沒有豐富的知識和人生閱歷,這就要求教師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生動,活潑,同時達到學生領悟到詩的情境美、形象美、內蘊美, 獲得美的享受。
2.啟發學生探求詩歌的深層意蘊,在教學中著重於朗讀、背誦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幫助小學生在初感詩歌的情境後,深化對詩歌的理解,通過對一首詩歌的學習擴展至這首詩歌的作者,背景,引起學生的興趣,來讀更多有關與這個作者和時代背景的詩歌,這也就很好的做到了課堂教學的擴展,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與表達能力,積極有效地將學生領進了更為廣闊的詩歌天地。
另一方面,因為詩歌本身具有的特點,在學習詩歌的時候需要反復吟詠。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中也應該要求學生在品賞詩句,體味詩情後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以加深記憶力和理解程度。而小學生這個年齡是記憶力強,接受能力強的年齡,因此背誦詩歌也有利於小學生的智力發育。
3.注意激發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因此教師應該將發現、拓展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精神作為研究的目標。當學生對事物感到興趣,進而再轉化為樂趣和志趣時,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互相啟發等學習過程,使這種興趣加深,最終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也就是為學生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有利於今後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提高就辨別真偽美醜的能力,有利於學生情操的陶冶。
三、結論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學對於教師而言,是挑戰。因為它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小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過程起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說,詩歌學習的程度好壞影響著小學生今後對語文一科的興趣程度。也正是如此,使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生,使學生由愛學到善學詩歌是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

⑶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古詩教學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70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
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
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
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⑷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方式的選擇和實踐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這一環節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認為課堂導入這一環節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認為課堂導入這一環節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就非常理所當然地忽略了這一環節,甚至直接省去了這一環節。還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名義上是進行課堂導入了,但卻毫不用心,因為沒有從心理上把課堂導入重視起來,所以做的課堂導入也是迷迷糊糊、模稜兩可的,是不成功的,很多都偏離了課堂內容,沒有針對性,如果是這樣毫不用心的課堂導入,還不如不做,因為這樣不僅不會將小學生帶入到課堂中,還會把小學生帶得越來越遠離課堂,並讓小學生沒有太多的收獲。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做課堂導入時,一定要具有針對性,小學語文教師所做的課堂導入內容上還有形式上都不能脫離這一堂課的內容,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由於對於課堂導入沒有足夠的重視,或者是由於時間的緊迫,而把課堂導入准備得非常的潦草,導致課堂導入與這堂課所講的內容沒有聯系,把小學生與主題的距離越拉越遠。
有些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但又因為學校要求或者礙於形式等原因又不得不做課堂導入,就長期使用一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每節課都用這一種方法進行導入。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一種導入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每一節課,小學語文教師要保證課堂導入的新穎,要根據課堂的性質來選擇導入的方法,小學語文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要不斷創新,不斷挖掘出新的導入方法來吸引小學生。最主要的是,小學語文教師要把「課堂導入」這一環節重視起來,可以通過與別的教師多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充分的了解「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二、課堂導入要能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
在學習小學語文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順利地學習和探索。那麼,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如何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呢?
1.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詩歌導入法來進行課堂導入。小學生的思維都很簡單,太復雜的知識小學生理解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在一節課的最開始小學語文教師就去講重點難點的話,那小學生就會聽得雲里霧里,漸漸地小學生就會失去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難點都簡單化,打個比方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教材上需要小學生記住的生字詞都編成朗朗上口的詩歌,這樣就能幫助小學生掌握了,也能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問題一簡單了、輕鬆了,小學生就能學會,只要小學生聽得懂,學得會就會願意去學習。
2.小學語文教師要准備新穎的、豐富的、多樣的課堂導入,課堂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小學語文教師不能總是用一種方式來進行導入,因為每一節課講的內容都不一樣,所以這一種導入方式並不是適合每一節課,總用一種方式進行導入,小學生也會厭煩,甚至產生抵觸的情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多觀察,多思考,要勇於創新,要把課堂導入新穎化、豐富化、多樣化,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進行導入,可以利用一些民謠來進行導入,可以利用一些與講課內容有關聯歌曲來進行導入,還可以利用一些身邊熟悉的事情或者是具有關注性的事件來進行課堂導入等等。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學會創新,才能讓課堂導入起到相應的作用。
3.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學會隨機應變,學會運用隨機導入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小學生每天的學習狀態都是不相同的,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就要仔細觀察小學生的狀態,然後要學會隨機應變,快速地找到適合小學生現在這種狀態的課堂導入的方法,就算在備課時都准備好了課堂導入,在發現與小學生狀態不符的時候,也要及時更正,否則就達不到效果,做了也等於沒做。
4.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趣味導入法進行課堂導入。趣味導入法就是給小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處於一個最佳的學習狀態,沒有太多的顧慮,也沒有太大的壓力,非常輕松、愉悅積極的學習狀態。這樣的趣味導入法可以讓小學生意識到小學語文這一學科並非想像中那麼 枯燥,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嚴肅,只有小學生放鬆了心理,消除了畏懼心理,才能激發小學生對小學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才能真正投入到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去。
5.小學語文教師要善於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於小學生來說,最能吸引他們的無疑是新鮮有趣的東西,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都是特別重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可以運用圖片、影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課堂導入,把復雜的問題利用多媒體簡單且清晰地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
以上內容,是我關於「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課堂導入」這一問題進行的分析和總結。

⑸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古詩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70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 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 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 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⑹ 小學古詩詞怎麼教學

中小學古詩詞怎麼學習和背誦

不少人人有這樣的感嘆:小學語文難教,尤其是古詩文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不得不說現在的語文教材加強了對古詩詞及文言文的學習,在中考、高考的考試中課外古詩詞也佔了相當的比重。而古詩詞的學習,又不能只停留在讀讀背背的水平,只會讀讀背背,只能得一些基礎性的得分,如名句默寫。而一旦考查課外詩詞,就不知所措了。

古詩詞的學習重在理解

古詩詞的學習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誦讀,進而達到能夠將古詩背誦下來,這樣是最好的學習狀態。

而也有不少的人強調先背誦,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它的意思了——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但是,如果一味地強調「多記」「強記」這樣能起到一些效果,而長此以往也會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誤認為學習語文不過是無休止地讀和背。如果真是這樣,得不償失。

課本上的古詩詞全要背誦、課外拓展的詩詞熟讀即可

古詩是我國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不僅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更能提高審美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從而使人終身受益。

學習詩詞的好處先不說,我們怎麼快速背誦一首古詩呢?鄧老師的回答是:意思簡單明了的詩詞直接背,而詩意較為「晦澀難懂」的詩詞,先理解它的意思,再去背誦。理解故事的意思,有時可以通過《古漢語詞典》來查詢字詞的意思,畢竟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意思上有少許的不同,有工具書就方便得多。

如「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里為什麼是「萬仞山」而不是「萬重山」?原來「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在古時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則形容山極高。弄清了字詞的意思再去理解詩句就不難了。「澎湃的黃河之水遠遠望去好像從奔流在白雲之間,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嶺之上。」

這樣,知其意,再背誦,難度自然會降低不少。反之,即便唐詩朗朗上口,強背不難,但確實是會走一些彎路。

《涼州詞》王之渙

知其意,再背誦,還有更好的方法嗎?也有,那就是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想像其畫面,有了畫面記憶起來就更形象了。

還是以王之渙的《涼州詞》為例。「黃河遠上白雲間」我們的同學可以展開想像,一條黃河從遠遠的天邊流來,好像就是從天邊的雲間流下來;「一片孤城萬仞山」又可以想像一座高山,山上有一座城堡;「羌笛何須怨楊柳」就簡單直接地想一支笛子和一棵柳樹;「春風不度玉門關」就想像一下「玉門關」。記憶詩詞難,但是記憶畫面卻很簡單。有了畫面,在動動手指,將畫面用最簡單的線條「描繪」下來。

同學們,有了圖畫的加持,背誦起來是不是又簡單了一些呢?

中小學古詩詞怎麼學習和背誦?

⑺ 小學現代詩歌怎麼教

小學現代詩歌教學過程中一般遵循這樣的一個流程:
導入——導讀——詩歌賞析——結束。
舉個例子:
題目:《如何學現代詩歌》
一.導入:
還是那句話「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第一單元的詩歌教學,我想我們很有必要來談一談如何學習現代詩歌的問題。
二.詩作導讀。
1.讀題識金。
舉例:顧城<一代人>,北島<生活>。
2.知人論事,了解背景。
舉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再別康橋>中的尋夢
3.感知全文,了解內容。
三.詩作賞析。
著名美學家,教育家朱光qian先生在<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一文中提到「去求藝術家對於人生的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
這其實是從創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寫什麼和怎麼寫」這樣兩個方面的問題。因此,相應的,我們讀詩,也將圍繞對詩歌的情感內容和藝術表現兩個方面。而詩歌的思想內容又是融合在藝術表現之中。文藝理論指出「形式本身就是內容」,比如<康橋>的段落句式,給人以美感和詩的意境是相同的。所以無形中它傳達出了詩的主旨。因此我們學習的重點應該是從藝術表現的鑒賞中領會詩的妙處。
關於詩歌的藝術表現又可分為詩作表現和詩作技巧兩個方面。
(一)詩作表現。
1.意象,意境。
1)。意象。
含義:「意「就是情,「象」就是景,物。或寓情於景,或觸景生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客觀印象的事物我,透過主觀的美感,經驗,予以剪裁,融合,去蕪存菁的創造後,成為可感的具象就是意象。簡單說,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
例:<再別康橋>中,西天的雲彩。「離別」本是痛苦的。駱賓王<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小猶寒。可是<康橋>沒有這種悲涼,「輕輕的,我走了….」。
西天的雲彩是個典型的意象,雲彩飄浮不定。自由自在。加上「輕輕的」是一種動作,「我」和「雲」。我也像雲一浮來又浮走。即來即去。
2)。意象系統。
如果意象只有一個,稱為「單一意象」,如果有好幾個,稱為意象群。如果意象群中個別意象間,互有關聯,形成有意的共同指涉。那就是「意象系統」。一首好的詩,其中的意象多能有所共同指涉。
比如:<長沙>中一段,
看:……
其中物象有:漫山紅葉,碧清的湘江水,爭流的百舸,搏擊的雄鷹,自在的游魚。
這些物象在每一個腦海中各自有自己的意象。但它們有共同的指涉,即自由!積極向上的一種生命狀態,因此才有下句帶有哲理性的概括-萬類霜天竟自由。
3)。意境。簡單說即是畫境,詩中有畫,即是指意境而言。
4)意象和意境的關系。
意境的營造離不開多個意象,意境是畫,屬於全詩。而意象的畫是全部畫的一個部分,同時,意境又不只是意象的簡單相加。用鏡頭和蒙太奇說明這一點。
2.節奏――音樂性表現。
音樂美並非是必須的,但音樂美卻能增強聽覺美感的享受。
音樂性是指文字本身所形成的節奏,節奏表達情緒之變化,傳達給人以聽覺美感的享受。
形式上:
音韻上:隔行押韻,韻腳為:ai 來,彩。這是較明顯的一點。
音節結構上:音節:能夠表意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頓的作用。隔行節奏相似。音斷氣不斷。
1)。音韻。<康橋>

⑻ 小學語文試講古詩步驟

古詩教學,在情境導入之後,要重點把握五個字「讀、知、說、想、悟」。
一、讀字當先(讀詩)
首先,明確詩歌節奏,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配樂朗讀、男女生對讀、學生齊讀等方式。
其次,讀准字音、節奏、重音、聲調、感情等。
二、代文為白(知詩)
第一, 理解詩歌,要求學生從字到詞再到句子要有基本理解;
第二, 把握詩詞,設計一定的思考題、討論題,啟發學生,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詩詞。
三、探究詩意(說詩)
相互交流,探討詩意。可採用詳說、概說、直說、泛說、個人說、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將自己對詩詞的理解表達出來。
四、體會詩境(想詩)
展開想像,體會詩境。學生在知詩的基礎上,想像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詩詞的詩情畫意,教師帶領學生,用心體會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
五、感悟情感(悟詩)
結合詩作的背景,感悟詩歌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對詩的理解達到較高的精神層次。
讀詩、知詩、說詩、想詩、悟詩,五個環節的關系是層層遞進的,在日常教學中,缺一不可。
如果你在面試環節抽到了古詩題目,可以參照這五個步驟,根據試講要求,把詩歌內容套進去。若是時間緊張,可以適當調整,學會取捨。

⑼ 小學語文課導入方式有哪些及舉例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

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那麼《陋室銘》一文有什麼精彩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4、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

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

⑽ 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良性的情感准備狀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後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雲:「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
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麼海底究竟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海底究竟什麼樣呢?」激發起學生急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詩歌如何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