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如何開展珍愛生命

語文課如何開展珍愛生命

發布時間:2022-05-25 03:56:07

①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統一體,缺乏關愛生命終極意義的教育,無疑只能讓生命停留於生物的層次。加強生命教育,強化生命意識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語文的人文性賦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內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完整的、人文的生命意識的培養,引導個體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蘊,綻放生命的光彩,實現生命的輝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呢?
1 挖掘教材資源,折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是民族靈魂的載體,其他學科在這此方面是無法繼承。語文教材中的篇篇課文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佳作,有描寫大自然山河之壯美,有體現人間真情的德育,有感悟人生的哲理……語文教師的目的是通過自己的教學以及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欣賞優美的語言文字同時,學會認識生命,懂得生命,珍愛生命……學會如何解決生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使語文教學成為學生生長的甘露,滋養他們茁壯成長。
生命即成長過程,自然會遇到諸多艱辛險阻、挫折困惑。這和幸福喜悅一樣,都是伴隨生命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孩子們學會欣賞生命、體驗生命。語文課文也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參考。教者要善於挖掘文章的內涵,篩選適合進行生命教育的內容。例如:教材中《種子的力量》一課,課文描寫了種子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能夠頑強地生長的事例,表現了小草不屈不撓、勇於磨練、堅韌不拔的可貴精神,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欣賞充滿生命力的意象,從自然生物旺盛的生命力中獲取生命力量,同時從小草的身上認識生命的意義,欣賞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從而讓學生領悟到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頑強,無論周圍的環境多麼惡劣,只要有一絲生命的土壤,它們就能頑強地生存下去,從而潛移默化的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2 做好教學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生命的意義
生命教育要起到震撼心靈的作用,讓心靈有所感悟,在語文課上,除了有感情朗讀課文外,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及教師將課文排成話劇,通過同學們表演來感受「真實情景「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在實際體驗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別人的需要和處境,進而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如在指導課外閱讀《海倫凱勒的故事》後,做好延伸,組織一次體驗活動,讓學生做一回盲人,聾啞人,殘疾人,再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學生在活動感受到殘疾人生活的艱辛,站在殘疾人的角度談感受,對殘疾人能積極面對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時也為自己是個正常人而高興,都認為應該珍愛生命,好好的過好每一天,對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以《珍愛生命》為主題,讓學生做好的手抄報和黑板報。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演講。通過開展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演講會」、辯論賽等讓?他們散發出對生命無比珍惜無比眷戀的情愫。
3 通過習作教學,滲透生命寶貴的教育
作文就是鏡子,它不但能反映一個人的靈魂,而且通過寫作展現個人的風采。在作文教學中注入生命的題材,引導學生思考生命存在的形式,生命活著的目標以及生命的意義,從中感悟生命的偉大、生可貴、可敬。在常規教學、班集體活動中將生命教育的內容自然滲透進去,讓學生體會生命的本質、規律、內秀。對人類自身及自然界的動植物生命現象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培養積極進取的生命意識及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珍視生命意識,已達到「生命誠可貴」的效果。
習作教學時,教師應從身邊實際情況出發,指導寫作,體現文中的生命意義。譬如我班同學在學校舉行冬季5項比賽失利3項後,灰心喪氣,此時不僅要安慰他們,還要鼓勵他們,告訴他們比賽過程努力就行,目的重在參與,鍛煉身體。其中2項勝利,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告訴學生這點小失利,小挫折是人生中的小歷練,以後學習,生活中的挫折還會遇到的,告訴學生勇於面對,自我總結。此時教者順情以《怎樣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為題,讓學生去細細品味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來寫一篇作文,定能有所感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到了生命的價值,
4 利用課外閱拓展延伸,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生活中處處是語文教學,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紀念館,有目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來體現生命的意義,珍視生命價值的體驗。如救人而捨去自己的生命的韓余娟、張森等(宿遷人)、羅盛教等,教者國古代的屈原、范仲淹……現代的魯迅、巴金、張海迪……國外的鐵托、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們的作品都是課外閱讀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題材。語文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適當地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體會作品的人物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追求,用他們的人格精神來影響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語文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中的課文進行適當的拓展,指導學生選擇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文本進行閱讀,有意識地進行生命教育的課外延伸。比如:在教學《船長》一文時,讓學生去閱讀《張海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通過描寫,體現文中主人公對生命的熱愛,感悟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總而言之,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化教育,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及以後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極其重要引導作用。教師在生活中言談舉止要身正為范,讓學生受到生命誠可貴的熏陶。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人生觀、生命價值,引導學生擁有積極的、樂觀的生活態度,使其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懂得生命的意義而去珍愛生命,從達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② 淺談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小學生培養生命意識,提升生命質量,為小學生擁有幸福和美好的人生奠基。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充分挖掘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那麼,如何滲透生命教育呢?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語文教學應當與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起來,引導學生體驗生命,培養學生生命意識,實現語文教學的「生命化」。閱讀教學需要對話,這是文本生成的過程,也是生命體驗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理解文本「就是當我們去解釋文本時,建立起的一種類似對話的關系」。沒有對文本的對話,就沒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激揚自我,表達自我,在對話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教師應抓住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引導他們在無數或習以為常、或難得一見的生命動態中感受各種生命奇跡;抓住每一事件,讓學生嘗到生命的酸甜苦辣,切實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生命為前提,尊重他們的情緒、意願和來自生活的各種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真誠袒露心跡、熱誠擁抱人生。要更好的實現「生命」教育的滲透,教師就應該深挖文本,對教材中的生命資源進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來說,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詩的字面意義上,那麼蘊涵在李白身上的那種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在失意痛苦之時,李白不放棄自我,在山水間尋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難以為學生體會和感悟,也就會錯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機會。筆者認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孤、「獨」等關鍵字眼的理解體味詩中李白的那份孤獨,聯系李白在不同時期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該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同時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極情緒來告訴學生,我們面對沉重打擊時,可以讓自然的景緻幫助自己重新獲得「戰斗」的勇氣,回復平和的生活心態。以此來完成一次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通過學習古人的精神,幫助學生從小培養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的精神。二、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的訓練」(余秋雨語)。很大程度上,寫作源於人們對生活的感悟。 「一隻小蟲子被一根小棍子攔住了去路,艱難攀越著,反復失敗著……我靜靜看著小蟲子不停的掙扎著,看到它對生命的執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只不過被一道數學題暫時難住了,難道就裹足不前嗎?小蟲子終於翻過了樹枝,繼續前行。我為他它的勝利感到高興,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氣打倒我學習中的攔路虎。小蟲,我們一起加油吧! …… 小蟲子的路是那樣的崎嶇,它嬌小的身影在自然面前是那麼渺小,我漸漸看不到它的身影,我卻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感受到它無窮的能量。 …… 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到:一個小男孩上山割草,不幸被毒蛇將左手食指咬傷,疼痛難忍,眼看指頭紅腫了,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有生命危險。身邊求助無人,自己又不知道什麼草葯可治。他不想死!於是他盯著自己右手中的鐮刀,閉著雙眼,狠下心,咬緊牙,使勁將被蛇咬傷的指頭剁下……他終於活下來了。這個故事啟迪我們:生命是寶貴的,只要我們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會不顧一切地保護她。可見,作文教學對生命教育的滲透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三、在自主探究中滲透生命教育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探究,主要體現在教學的中間環節。在教學中,對詞語、句子的理解,重點語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滲入生命教育的話題。如在設計小組討論分析《小英雄雨來》一文時,兩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教師通過適時引導,啟發學生把小雨來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追求,給學生予於教育,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小雨來之所以能成為學生們心中的英雄,就是源於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經受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深化了主題,而且起到了對學生人格培養的作用。同時,也有效地實現了情感目標的完成。四、在課後小結中滲透生命教育一節完整的語文課,應該有課後小結。課後小結是對一節課所要解決的知識點以及重難點進行的有機整合。文章的主題所涉及的某種品質和精神風貌就是文中主人公的價值體現。教師可抓住學生凝神回味的機會,對他們進行情感目標的教育,震撼學生的心靈。比如在教《花的勇氣》一文時,當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完後,板書顯示:「花的勇氣→失望→吃驚→遺憾→驚奇→怦然一震。」由此總結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勇氣。學生從小花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氣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花如此,難道人不應該這樣嗎?其中的哲理應運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對一切風風雨雨,無論多麼弱小,無論遇到什麼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對生命的思索、尊重與敬畏生命,幫助學生尋找生命價值實現的途徑,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共同探究的課題。以上是我從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及課後小結幾方面,談了對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如何融合的一點看法。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如果能重視生命意識的滲透,那無數孩子的靈魂將被喚醒,生命意識將得以增強,學生將會懂得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愛護。

③ 請問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關注生命,培養生命意識,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體現。因此,在既擔任著教書又肩負著育人重任的語文學科中,要適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在關注生命存在中學會珍愛生命。
基於以上的認識,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嘗試著在語文教學中適時滲透生命教育,讓語文成為學生成長的心靈雞湯,滋養他們茁壯成長。
一、在閱讀教學中捕捉生命教育的契機
我們的課文篇篇都是文字雋永、文質兼美的佳文,有描寫大自然旖旎風光的,有謳歌世間真情的,有闡發真理的……構成了色彩斑斕的語文百花園。漫步園間,我們要留心周圍,及時采擷一些繽紛的生命小花,以饋贈親愛的學生。
1、有意挖掘,理深意切
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面對蘊涵著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學科,我們要善於挖掘文章內涵,篩選適合進行生命教育的內容,讓栽下的這棵梧桐樹,成為學生生命教育中的一方綠意盎然的聖地。
聽了學生的忠告,我又趁熱打鐵,讓他們談談怎樣珍愛生命。學生聯系實際,有的就「騎車逞能」來說,有的從「趕時間不吃早點」來講,有個學生是這樣說的:「原來,我做了不好的事,父母就要責罵我。當時我真恨他們。現在想想,他們是為我好,是讓我的生命活得有價值。所以,我要改掉自己的毛病,以此感謝父母對我生命的負責。」
聽著學生發自肺腑的話語,我由衷地感到:只要老師善於挖掘,巧妙引導,學生一定能體悟到老師的良苦用心,也能領會教育的真正內涵,個中的道理也一定會像紮根沃土的大樹一樣深深地扎進心田,指引他們健康成長。
2、無意生發,自然純真
我們很多課文的意思,就如詩所雲:「橫看成嶺側成峰」,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因此,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上,常會出現令人感到意外而又驚喜的回答。面對這些生成性資源,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而要給予密切的關注與親切的呵護,讓「有益」的課堂生成信息開出絢爛的花朵。
在學了《俄羅斯性格》後,大家感觸最深的是從德里莫夫身上看到了那種勇於承擔,為他人著想,熱愛祖國,熱愛親人,忠於愛情,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徵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但有學生認為:讀了此文,感受很深的是母親勃莉卡爾波芙娜面對心愛兒子面目全非,嚴重毀容的巨大災難,依靠血肉親情,打消兒子的種種顧慮,最終實現母子相認與相聚,從母親身上體現出深明大義,堅強與慈愛的性格。面對閱讀中不同的感受,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懂得真是因為他們對祖國的愛、對親人的愛,所以他們才堅強無畏,勇敢的面對災難的沖擊,愛,是面對災難、戰勝災難的源泉,同時讓學生懂得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與價值。
「水嘗無華,相盪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可見,生命教育的資源,也能在學生對課文內涵的另類闡釋中發現。只要我們能時刻關注生命存在,就一定能找到自然純真的教育話題。
二、在生活化的習作教學中搜尋生命教育的話題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葉聖陶先生曾說: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是生活本身。因此,在生活化的習作教學中,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抒寫的生命話題,通過對話式的交流,和學生一起探討生命的含義。
1、師生對話,奏響生命主旋律
在「我手寫我口,我筆抒我心」學生習作中,學生經常會流露出對生命的困惑與迷茫。面對學生心的呼喚,我常常以習作為信使,傳遞我對生命的詮釋,讓對話奏響生命教育的主旋律。
我班一學生在奶奶去世後,整天悶悶不樂、神思恍惚,想的、說的、寫的全是奶奶。面對這種情況,我常與他交流:「不僅是你,你的爸爸媽媽,以及其他的親人,也一定非常想念她。但是,生命的結束就是死亡,有生必有死,這是大自然的必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看著每天憂傷的你,我想告訴你一句話:生命的高質量在於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心情。如果綿綿陰雨常充溢你的心房,這將不利於你的健康成長。為了擁有高質量的生命,也為了你九泉之下的奶奶能安息,你一定要重拾快樂,讓久違的陽光重現你的臉上!到那時,你就會發現:擁有了燦爛的心空,生命會變得如此美麗!」也許是精誠所至,不久之後,我驀然發現:燦爛的微笑又浮現在他的臉上。
2、生生對話,同構生命長橋
古人雲:山得水而活。而我說:生命教育得生而活,即更具活力。因為讓學生參與到教育中,一方面可讓他們現身說教,另一方面能讓他們反躬自省,雙向互動,更有利於大家的成長。
我班有位學生,脾氣暴躁,不肯吃虧,一遇到磕磕碰碰就用武力來解決矛盾。因此,很多同學在日記中流露出對他的厭惡。針對這一情況,我及時鼓勵學生藉助手中的筆,與他共話生命。學生或借用名言或通過寫信或聯系實際闡發道理,通過多種形式來教育、影響他,以致這位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決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痛改前非,做個受人歡迎的人。而其他學生在實施教育之時,也重新審視了自己,讓自己同樣走過了一個再教育的過程。
三、在實踐活動中感悟生命教育的真諦
皮亞傑認為:兒童學習最基本的途徑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過開展有價值的實踐活動,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1、依託教材,實踐感悟
初中生對於生命的感悟力不強,也可以說絕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思考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課本所學,只不過是在老師的導引下淺層次的感性理解,所以為了讓學生真正的觸動,我就在課後布置學生寫隨筆,讓他們通過寫作實踐,去撥動那根朦朧的心弦。如:學了《我不是懦夫》一文後,我布置學生寫學了本文後,從王嘉鵬身上我們感悟到什麼?有同學寫到「我們活著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放棄自己的生命」;有同學寫到「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為了親人,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我都不能自暴自棄,否則就是太自私」等等。這樣,通過寫作,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去感受、去思考生命的真諦。
2、課外拓展,熏陶感染
上好「面對災難」這一單元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主題活動。活動前,學生利用圖書室、網路等資源進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活動時,他們通過講述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張海迪、海倫凱勒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努力體現自身價值的頑強意志;劉胡蘭、江姐等為了神聖的解放事業甘願犧牲的精神;伽利略為了真理獻身科學的精神等等,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榜樣的啟迪下,學生又圍繞「怎樣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這一主題進行討論。他們各抒已見,認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不僅在於對社會有貢獻,更體現在對他人有好處上。為了鞏固活動成效,學生還把活動心得寫成文章進行交流總結。
教育要從實踐中走出,教育要走向實踐。只有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才能把汲取的教育理念提升為人的自覺行為。
有詩雲:豪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是一種心系學生未來的真教育。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之貴、生命之美,讓脆弱的心靈變得堅強,為沉積陰霾的心空喚醒陽光。「小舟撐出柳蔭來」,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片片綠意,讓生命的小船風正帆懸,平穩地航行在人生的大海上,去感受美麗人生!

④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安全教育

一、在語文教學中挖掘教材向學生傳授安全知識,提高他們的救護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時時留意課文中的一些細節,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傳授給學生安全救護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救護能力。
在教學《司馬光砸缸》有意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險的時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麼做的?誰的方法最好。」學生答道:司馬光。同學門都為司馬光臨危不亂、機智果斷地舉石砸缸救人的行為稱贊不已。我問道:「如果小朋友掉進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而是水池什麼的,那些大聲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覺得又怎麼樣?」同學們聽後沉默不語。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聲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來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學生由此總結到:如果我們不能自救時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可以抓住文中關於阿曼達等14名兒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間里得以生還的描寫,告訴學生在遇到地震、房屋倒塌這樣的緊急事故時,在室內的人應盡量往房間的角落裡避讓,減少垮塌對自己砸傷的安全救護知識。
在學習《我的戰友邱少雲》時,抓住「這時候邱少雲只要從火里跳出來,就地打幾個滾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撲滅。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過去,扯掉他身上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戰友。」這兩句話,設計了一個小問題「如果你們在平時遇到別人或自己身上著火應該怎麼救?學生發表了許多自救和救護的有效辦法。最後孩子們還辦出了手抄報,有的學生將主題定為「如何在火災中逃生」,有的圖文並茂得給大家介紹滅火器的用法,還有的學生在網上查了各種火災發生的原因,並教大家如何預防火災的發生。
二、聯系生活中的例子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語文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為了讓學生養成關心生活的好習慣,我在語文教學中常常就社會上出現的熱點問題讓孩子們展開討論,甚至不惜作為話題作文,放在作文課上進行訓練。這也為我提供了很多進行安全教育的機會。
在我國,中小學生的比例佔全國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據統計,每年中小學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火災、踩踏、食物中毒、校園暴力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大約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會有一個班的人數消失。當孩子們聽到這個數字時無不瞠目結舌。我讓孩子們分組調查生活中的隱患有哪些?值得高興的是他們不僅僅找出了這些存在的安全隱患,而且還找出了一些解決的辦法。現在,班上有好多孩子會在家長要闖紅燈時及時制止,每天去操場做操時他們也會乖乖的等樓梯上不擁堵時的再下。有一次,在樓梯上看到我們班的一個小女孩隨手撿起了一個香蕉皮,我本以為是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問了才知道,原來她更擔心有人踩到香蕉皮會從樓梯上滑倒。
其實要避免這類事故並不難,只要我們能夠從思想上重視起來,時刻把安全記心中,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即使有再急的事也要隨時銘記生命安全,為自己,為他人,共防安全隱患,珍愛生命,茁壯成長。
三、寓教於樂,在小學語文綜合活動中豐富安全教育文化。
語文綜合性活動,孩子們都比較喜歡,語文老師除了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對孩子們進行安全教育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滲透。比如,可以動員孩子們廣泛閱讀關於安全知識的書籍,積累安全知識,收集安全故事;可以組織孩子們辦安全知識手抄報,組織安全知識競賽;還可以鼓勵他們創作安全知識兒歌、順口溜、相聲、小品、快板等。這樣既寓教於樂,又豐富安全教育文化。總之,在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安全教育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語文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要為安全教育留一席之地,只有「安全教育,警鍾長鳴」,才能杜絕安全隱患,讓學生平安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盡量避免隱性安全隱患。
近年來,有很多校園傷亡事件,產生的原因都是孩子存在心理陰影。像著名的「馬加爵」事件,和「校園投毒」事件。身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們還肩負著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重大使命。於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也側重於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講《落花生》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抓住「有用的人」幾個字,展開討論:「什麼是有用的人?」、「如何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預防孩子心理問題的產生。在學習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時,我設計讓孩子們用一塊布蒙上眼睛繞教室一周,看看能否順順利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結果他們沒有一個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再讀課文時他們無不為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能憑著自己的毅力戰勝困難、刻苦學習的海倫·凱勒而嘆服。他們從海倫凱勒身上學到了:要熱愛生活、珍視生命,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要勇於和困難作斗爭,要充滿信心地去追求理想,終將會成為強者。諸如此類的教育,在此我不再一一列舉。雖然,孩子們是懵懂的,這些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會有顯著地外在表現,但是其在安全教育上的價值不亞於上述措施。

⑤ 如何將"珍愛生命"教育貫穿到語文教學之中

如何將"珍愛生命"教育貫穿到語文教學之中
一個十三歲女孩因發型太「潮」,老師根據校規勒令其改變發型,不聽,被趕出教室三次,此女孩一氣之下回家喝農葯自殺,不治而亡;一個十五歲男孩,沉迷網路不能自拔,被家長阻止、看管,絕望之中從十五樓跳下,當即身亡;三個初中生,因無錢上網,持刀搶劫並殺死祖孫二人,之後將祖孫二人掩埋,清理好現場,然後照常上網,上學,放學回家。……
在這些可怕的事實面前,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顫: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孩子精神意志如此脆弱,抗挫折能力如此低下,生命意識如此淡薄?居然把屬於自己只有一次的寶貴生命作為一種「抗爭的手段」。花兒一樣的年齡,為什麼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什麼這些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這么不尊重,不珍愛?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沒有任何東西能與生命相比。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生命無處不在,無所不有。生命又是何其珍貴。有了生命,才有了競爭和拼搏;有了生命,才會有理想與希望;有了生命,才會有快樂與悲傷;有了生命,才會有對於生命的珍愛。但是,很多孩子意識不到,這讓人多麼惋惜,多麼遺憾。
作為語文教師,我想:如果把「珍愛生命」的理念貫穿到我們的學校教育中,貫穿到語文教學中,那麼,上述的悲劇也許就會減少很多。
如何把「珍愛生命」的理念貫穿到語文教學中呢?
一、以教材為依據,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優秀的文章,文中講到生命的可貴。比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節選),每次讀這篇文章,我自己內心都會受到極深的觸動。有兩個環節尤其感人:
其一,20歲時,殘廢了雙腿的史鐵生呆在地壇的一些角落裡,「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情,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麼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再交給我們這件事時,已經順便保證了他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出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日子。」他剛截癱時,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生活對他來說是絕望和黑暗,也曾脾氣暴躁,也曾破罐子破摔,所幸地壇能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並給他以生命的啟示;他描寫柏樹蒼幽,草藤茂盛,昆蟲活躍,落日燦爛,雨燕高歌,……這些無不是生命的印跡,展示出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應該有所作為的堅定信念。
其二,史鐵生對母親的描寫與評價最為感人。「當她再次送我出門時,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祈禱,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卧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裡是加倍的」;「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韌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每次學習這一課,像上述這樣的句段,我都會讓學生一讀再讀,然後談談自己對生和死的看法,寫下自己感受到的母愛,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珍愛和對母愛的眷戀。
又如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是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的優秀教材。海倫·凱勒,從小因病既盲又聾,但是她身殘志堅,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最終成為美國著名的盲聾女作家、教育家,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她在文中寫道:假如我有三天視力的話,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有價值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對整個世界,從古到今,做匆匆的一瞥。第三天的早上,懷著發現新的歡樂的渴望,我將再次去迎接那初升的旭日,因為我深信,那些有眼睛能真正看到東西的人肯定會發現,每個黎明都會展現出千姿萬態、變幻無窮的美。海倫·凱勒對這三天光明千倍珍惜萬倍珍愛,正常人眼中再普通不過的人、景、物,都讓她千分欣喜,都讓她萬分快樂,她的樂觀堅強自信善良洋溢於字里行間。
學習這一課時,我會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然後做一個假設:假如你將失去三天光明,你會如何安排這三天的生活。每位同學都要認真設想,然後寫成文字,在班上交流。通過做這個作業,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會更珍惜健康和光明,更珍愛這只有一次的生命。
二、以語文課堂為平台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在口語表達或寫作訓練課上,可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在你的周圍,有哪些人在乎你、關愛你?你關愛、在意的又是哪些人?彼此相互關愛的方式是什麼?如果沒有他們的關愛,你的生活會受影響嗎?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討論了上述問題之後,話題自然過渡到:父母、親人、朋友對我們的關愛如此重要,難道我們不珍惜嗎?怎樣去珍惜?——那就要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他人的生命。
三、多培養學生興趣,讓他們愛好、接近大自然
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生命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我們完全可以去嘗試著做自己喜歡的事:踢踢球、上上網,與朋友去玩耍,去游泳池裡游泳,去小溪邊釣魚,去看看喜劇片,去爬喜歡的山,去看看飛瀑,去聽聽濤聲……那麼多的事等著我們去做,那麼多的開心需要我們參與,假如沒有了生命,世上萬事萬物的存在還有何價值呢?
珍愛生命,健康成長的教育刻不容緩。我希望全社會都能來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希望我們學校教育的語文課堂上經常出現「珍愛生命」的教育。這樣,那些溫室中的花兒就能夠走出溫室,大膽接受陽光的洗禮,風兒的愛撫。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愛,只要心中有夢,我們的孩子就會更健康地成長,我們祖國的明天就會更美好。

⑥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小學生培養生命意識,提升生命質量,為小學生擁有幸福和美好的人生奠基。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充分挖掘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那麼,如何滲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應當與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起來,引導學生體驗生命,培養學生生命意識,實現語文教學的「生命化」。
閱讀教學需要對話,這是文本生成的過程,也是生命體驗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理解文本「就是當我們去解釋文本時,建立起的一種類似對話的關系」。沒有對文本的對話,就沒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激揚自我,表達自我,在對話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教師應抓住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引導他們在無數或習以為常、或難得一見的生命動態中感受各種生命奇跡;抓住每一事件,讓學生嘗到生命的酸甜苦辣,切實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生命為前提,尊重他們的情緒、意願和來自生活的各種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真誠袒露心跡、熱誠擁抱人生。
要更好的實現「生命」教育的滲透,教師就應該深挖文本,對教材中的生命資源進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來說,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詩的字面意義上,那麼蘊涵在李白身上的那種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在失意痛苦之時,李白不放棄自我,在山水間尋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難以為學生體會和感悟,也就會錯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機會。筆者認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孤、「獨」等關鍵字眼的理解體味詩中李白的那份孤獨,聯系李白在不同時期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該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同時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極情緒來告訴學生,我們面對沉重打擊時,可以讓自然的景緻幫助自己重新獲得「戰斗」的勇氣,回復平和的生活心態。以此來完成一次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通過學習古人的精神,幫助學生從小培養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的精神。
二、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的訓練」(余秋雨語)。很大程度上,寫作源於人們對生活的感悟。
「一隻小蟲子被一根小棍子攔住了去路,艱難攀越著,反復失敗著……我靜靜看著小蟲子不停的掙扎著,看到它對生命的執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只不過被一道數學題暫時難住了,難道就裹足不前嗎?小蟲子終於翻過了樹枝,繼續前行。我為他它的勝利感到高興,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氣打倒我學習中的攔路虎。小蟲,我們一起加油吧!
……
小蟲子的路是那樣的崎嶇,它嬌小的身影在自然面前是那麼渺小,我漸漸看不到它的身影,我卻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感受到它無窮的能量。
……
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到:一個小男孩上山割草,不幸被毒蛇將左手食指咬傷,疼痛難忍,眼看指頭紅腫了,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有生命危險。身邊求助無人,自己又不知道什麼草葯可治。他不想死!於是他盯著自己右手中的鐮刀,閉著雙眼,狠下心,咬緊牙,使勁將被蛇咬傷的指頭剁下……他終於活下來了。這個故事啟迪我們:生命是寶貴的,只要我們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會不顧一切地保護她。可見,作文教學對生命教育的滲透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在自主探究中滲透生命教育
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探究,主要體現在教學的中間環節。在教學中,對詞語、句子的理解,重點語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滲入生命教育的話題。如在設計小組討論分析《小英雄雨來》一文時,兩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教師通過適時引導,啟發學生把小雨來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追求,給學生予於教育,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小雨來之所以能成為學生們心中的英雄,就是源於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經受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深化了主題,而且起到了對學生人格培養的作用。同時,也有效地實現了情感目標的完成。
四、在課後小結中滲透生命教育
一節完整的語文課,應該有課後小結。課後小結是對一節課所要解決的知識點以及重難點進行的有機整合。文章的主題所涉及的某種品質和精神風貌就是文中主人公的價值體現。教師可抓住學生凝神回味的機會,對他們進行情感目標的教育,震撼學生的心靈。比如在教《花的勇氣》一文時,當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完後,板書顯示:「花的勇氣→失望→吃驚→遺憾→驚奇→怦然一震。」由此總結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勇氣。學生從小花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氣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花如此,難道人不應該這樣嗎?其中的哲理應運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對一切風風雨雨,無論多麼弱小,無論遇到什麼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對生命的思索、尊重與敬畏生命,幫助學生尋找生命價值實現的途徑,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共同探究的課題。以上是我從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及課後小結幾方面,談了對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如何融合的一點看法。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如果能重視生命意識的滲透,那無數孩子的靈魂將被喚醒,生命意識將得以增強,學生將會懂得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愛護。

⑦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教育的技巧:
1、 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重要生命,不僅包括個人及他人的生命,還包括一切自然生命。一位哲人說,一個生命比地球還重。因此,所有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善待。但是,今天的孩子卻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生命的尊重、憐憫、關愛和幫助。看到花開就去摘,看到草綠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殘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攙扶,而是在背後邯鄲學步;街頭乞丐飢腸轆轆,不是送上一塊麵包,而是捂著鼻子躲得老遠;同學生病住院,不是著急探望,而是慶幸自己能獨佔一桌……生命是神聖的,每個生命,對於生命個體來說,都是唯一的。
2、 在各學科及德育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可以在道德教育的基礎上,深挖文本內涵,從認識生命的本質入手,進一步加強生命教育,由物及人,達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要想讓學生對生命充滿敬畏、珍惜,就要喚起學生對生活環境的熱愛。在各科教材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情感教育素材,如:音樂學科中的《在祖國的懷抱里》、《我愛家鄉,我愛祖國》,在美妙的歌境中向學生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的情感教育;語文學科中的《她是我的朋友》、《掌聲》,培養了學生理解、尊重、關心、幫助他人的道德情感;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讀懂爸爸媽媽的心》、《來自社會的愛》,讓學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時,學會對生命的欣賞、熱愛,從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會。這樣,孩子們才能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

3、 在體驗和實踐中開展生命教育和德育方式一樣,我倡導體驗、實踐式的生命教育。體驗、實踐式教育就是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情境或實踐性的活動、實習等方式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分別感受「真實情境」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後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難及各種情況,進而學會生活,學會在生活中堅強;理解他人的處境,進而學會體諒別人,學會與人相處。我們要教育學生,生命是父母給的,不只屬於自己,還屬於父母。我們可以通過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例如,讓學生扮演「雞媽媽」的角色,要隨時帶著雞蛋,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能放下,堅持兩個小時。回家向媽媽了解媽媽生自己時有多痛苦以及媽媽是怎樣把自己帶大的,寫一篇心得體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懂得父母把自己養大,真的不容易。帶領學生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使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精彩和可貴。
4、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努力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多關心學生,多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朋友。要善於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心理變化。有一次,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有早戀的現象,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告訴他們這是正常的,老師和他們一樣大時也會這樣,心裡也會偷偷喜歡小女生。其次,問問學生,你和她在一起,你能養活她嗎?帶回去給爸爸媽媽養著,行嗎?再次,給他們講講很多早戀卻沒結果的故事。
我對他們說,如果你真的愛他(她),就別害他(她),讓對方沒心思讀書,不如把他(她)的名字寫下來,好好收著,把她深藏心底,先努力學習,等到自己能養得起媳婦的時候,再拿出來看。如果長大了,你們還彼此愛著,老師一定來參加你們的婚禮。果然,學生早戀的現象慢慢消失了。如果,我們一味地指責學生,不準這樣、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5 、加強安全教育近年來,各地小學校園安全堪憂,各類惡習性傷亡人事故不斷,一些地方校園內出現了學生因樓道擁堵而後被擠壓被彼此踩死踩傷,因玩耍打鬧致傷,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等重大安全事故。可見,溺水、中毒、建築倒塌、交通事故等是小學生傷害和死亡事故的主要因素。要教育教育學生選擇和鑒別食品質量的優劣,是預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對於不明性質的食品,不要輕易採集和購買。另外,學校附近的小攤點,不斷增多,「三無」食品屢見不鮮,而學生對這樣的東西格外喜歡,要嚴禁學生購買「三無」食品。為了杜絕因游泳造成溺水,必須嚴禁小學生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為了防止低年級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幾方面教育孩子:要教育孩子不單獨到井邊、塘邊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訴其危險性。
總之,我們要成為珍愛生命教育的響應者,要把珍愛生命教育和自己所從事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去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教育。使他們珍愛生命,完善人格,快樂、幸福、健康的成長!

⑧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在我國當前的教學課程中與生命意識聯系緊密的非常之少,這對於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是很不相符合,中小學生還處於懵懂階段,多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只能憑著自己的感官意識進行,對生命的感悟很淺薄,並不能夠充分的考慮到生命的意義。語文教學賦予教書育人,教人處世的神聖職能,語文教學不僅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教會學生能夠更多的關注人文科學、具有生命本真的情懷,體驗生活的樂趣。通過本文對語文教學中培養中小學生的生命意識為出發點,結合當前的社會需求,希望能夠將研究的議題能夠與當前新課程緊密結合,為以後的小學生語文教育提供依據。
一、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的可行性
在中小學語文的德育教學中能夠把生命意識強調進去,並加以解釋說明,在漫長的教學中使得中小學生的生命感悟和意識達到一定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首先,語文課程內容涉及很多關於人文情懷、德育教育的內容。根據《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規定:「中小學語文是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據。」生命意識是課程中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在,讓中小學生對生命意識和生命價值有初步的認識和思考。中小學生處在一個對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都不成熟的階段,養成好的世界認識觀對於他們今後的道路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中小學教師應該充當人生導師的角色,讓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識有紮根的認識。
其次,中小學語文課程對生命意識具有很強的潤色性。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較多的內容與生命意識緊密相連的,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狼牙山五壯士》、《向命運挑戰》等課文,這樣的內容對生命的贊歌,對生命的尊重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讓人們非常的感動。教師在教授這些內容的時候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能夠從生命的本質出發以及生存的意義,讓學生能夠更加好的身臨其境的感觸到生命的可貴,從此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生命的價值。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一是有效地利用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
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多是能夠體現生命意識的閱讀性的材料,讓學生對生命的本質有自己的感官認識,對於這樣的素材,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並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剖析,讓中小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存在價值。利用課程的內容對學生樹立起珍惜生命和珍愛生活的理念,對生命意識又一種初步的認識。閱讀冰心先生的《談生命》一文,感悟「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人身情境;處罰學生對「斑羚飛渡」的凄美畫面的思考,體驗生命的可歌可泣;也可以閱讀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有時候人生會遇到很多苦難,但都是暫時的,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戰勝困難。
二是在作文教學中積極引導
從人類發展史看出,一直面臨著大大小小不同的自然災害或是人為的災難,就要求人們能夠勇敢的面對和克服苦難,完成生命的使命,珍愛生命,對生命的意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需要跟學生強調生命的價值,積極努力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於「生命」為主題的作文,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深入認識提供一個很好地平台,也是積極的生命表現。
三是貫穿在各項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為主題的活動,還可以積極地組織類似的演講或是培訓課程。還可以利用關於生命和生活的名人名言進行辯論等,讓學生和教師充分的調動起來,通過理論和行動對生命的意識再一次的理解,能夠真正做到真愛生命,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課程的內容是體現前人在生命的危難時刻,體現最後對頑強生命的尊重。
四是在課外讀書活動中有意識地指導
在語文課程中有很著名的文章,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生對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形象是記憶深刻,並且深入人心。保爾的一生都在和病魔做抗爭,是戰斗的一生,也是值得人們尊重的一生,12歲就被迫輟學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層。少年時救地下黨被折磨毒打卻不向敵人透露任何消息。冒著兩腿癱瘓的風險和用於,去園自己曾經的文學夢想,讓自己在文學方面更加有造詣,於是他閱讀了很多文學名著,他的眼睛失明了並且只有右手是正常的,但是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對生活充滿自信,對生命充滿期待,就算是眼鏡看不見,他能夠藉助無限廣播進行學習。寫字時用硬紙板框中間卡出的縫限制鉛筆進行寫作。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他努力的完成了《暴風雨所誕生的》一書,獲得空前的成功,作品問世後大受歡迎,保爾的心沸騰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隊伍,開始了新的生活。這樣的經歷難道還怕學生沒有讀後沒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嗎?
當前素質教育對關注生命和對生命的意識具有高度的要求。《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提出:語文課程對學生的審美和情趣乃至人生態度都應該進行培養,能夠很好的培養他們的個性和人格,使他們能夠在德智體育等方面都很好的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使得學生能夠對自己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能夠讓他們從小樹立起生命意識,對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生命都能夠足夠的尊重和珍惜。

⑨ 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化教育

內容提要: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何為生命化教育?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給教育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這樣的"教育",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義還在於它是關注所有人的,關注差異、獨特性,從而促進所有人發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時還意味著關注每個人當下體驗,關注具體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強調教育的獨立價值、獨立品格,強調教育要有終極關懷,要把對人的靈魂的呵護、成全作為本始也是最為永恆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是一種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賦予教育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新的教育觀。作為課程與教育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筆者擬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淺談自己的觀點。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個體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穩定安全的情境中,盡情享受輕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發自我而生的探索與熱情,具有興趣性、自願性,主動性,是探索與現實的特殊結合。小學階段生命化教育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地積極正確地學習、生活習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老師應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價值出發,培養孩子健康品質、恆心毅力,具備廣闊胸懷,多維的思維方式和主動渴求知識的熱情,更大效能地發揮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談一下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生命化教育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先不急於處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而是以尊重啟發為主,誰都會做錯事,關鍵是先要知道錯在哪?還要知道怎麼改正,如何管住自己,發現很有成效。有時也利用游戲的方法,我們和孩子爭當不同的角色,除了啟發孩子謙讓協調解決事情外,還注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同樣的一個情景劇,表現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強了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的生命活動過程,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和以後素質的育成和發展;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命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反映了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亦是教師的生命價值在職業上最直接的體現。必須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點,重新認識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師在「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下,要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成學生個體的健全人格發展。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學會獨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師要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未來,與學生一起在教育活動中創造學生的精神生命。這種創造,不同於知識的發現或技術的發明,它是以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為學生未來的創造,是人的生命發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創造。

生命化教育關注教學活動的生成性,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來,教學內容不僅是事先預成的、固定的「確定性知識」,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靈活性並包含了一定的師生共同建構的「不確定性知識」;它不是作為客觀的擺在學習者面前等待他們去接受的「死的東西」,而是需要由學生去「內化」的,用學生已有經驗與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義的「活的東西」。既有的教學內容只是這個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可供選擇的一種工具而已

二、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

教學活動是人的活動,課堂里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思維,不同的生命閱歷……「人」的復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恰恰是我們應該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新課 程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教師從生命的高度、以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因此,在「生成」的課堂教學中,關注生命內涵是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

⑩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何為生命化教育?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給教育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這樣的"教育",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義還在於它是關注所有人的,關注差異、獨特性,從而促進所有人發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時還意味著關注每個人當下體驗,關注具體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強調教育的獨立價值、獨立品格,強調教育要有終極關懷,要把對人的靈魂的呵護、成全作為本始也是最為永恆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是一種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賦予教育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新的教育觀。作為課程與教育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筆者擬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淺談自己的觀點。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個體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穩定安全的情境中,盡情享受輕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發自我而生的探索與熱情,具有興趣性、自願性,主動性,是探索與現實的特殊結合。小學階段生命化教育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地積極正確地學習、生活習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老師應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價值出發,培養孩子健康品質、恆心毅力,具備廣闊胸懷,多維的思維方式和主動渴求知識的熱情,更大效能地發揮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談一下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生命化教育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先不急於處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而是以尊重啟發為主,誰都會做錯事,關鍵是先要知道錯在哪?還要知道怎麼改正,如何管住自己,發現很有成效。有時也利用游戲的方法,我們和孩子爭當不同的角色,除了啟發孩子謙讓協調解決事情外,還注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同樣的一個情景劇,表現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強了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的生命活動過程,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和以後素質的育成和發展;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命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反映了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亦是教師的生命價值在職業上最直接的體現。必須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點,重新認識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師在「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下,要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成學生個體的健全人格發展。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學會獨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師要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未來,與學生一起在教育活動中創造學生的精神生命。這種創造,不同於知識的發現或技術的發明,它是以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為學生未來的創造,是人的生命發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創造。

生命化教育關注教學活動的生成性,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來,教學內容不僅是事先預成的、固定的「確定性知識」,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靈活性並包含了一定的師生共同建構的「不確定性知識」;它不是作為客觀的擺在學習者面前等待他們去接受的「死的東西」,而是需要由學生去「內化」的,用學生已有經驗與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義的「活的東西」。既有的教學內容只是這個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可供選擇的一種工具而已。

二、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

教學活動是人的活動,課堂里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思維,不同的生命閱歷……「人」的復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恰恰是我們應該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新課程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教師從生命的高度、以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因此,在「生成」的課堂教學中,關注生命內涵是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關鍵。

如《掌聲》這篇文章中同學們的掌聲讓腿有殘疾的小英走出了困境,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通過學習學生感悟到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是那麼的美好,同時也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的道理。

如在《一次成功的實驗》中,課文真實地描述了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讓孩子們做實驗的故事,在課堂上我重點剖析了文中的小女孩先人後己、有了危險願意自己承擔的這種美好的品質,讓每一個孩子為之動容。

《黃河的主人》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梢公卻能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了黃河的主人。學完這篇課文學生不能受到心靈的震撼,生活中遇到的許多事雖然令人煩惱,但與險惡的黃河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啊。既然黃河都可以戰勝,那還有什麼不可以戰勝的呢?你的生命完全可以因為不斷戰勝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而精彩起來。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生命教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在語文課上,除了閱讀文本,我也經常通過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方式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表演,分別感受「真實情景「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在實際體驗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別人的需要和處境,進而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

例如在教學《天鵝的故事》中老天鵝破冰的時候,我讓學生高高舉起拳頭然後反復重重的落在桌子上,學生沒來幾下就覺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想像血肉之軀從高空重重的砸在極冷極硬的冰上感覺,學生都說太殘忍了,老天鵝這位破冰勇士太偉大了,一個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渺小,但是卻能夠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

又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習作七時,我組織了一次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家當一回盲人,聾啞人,殘疾人,再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艱辛,都站在殘疾人的角度談感受,對殘疾人能積極面對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時也為自己是個正常人而高興,都認為應該珍愛生命,好好的過好每一天,對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課外,我讓學生讀貝多芬,讀張海迪,讀海倫凱勒,讀他們身體殘疾仍續寫生命的勇氣,讀他們身處逆境生命之花仍絢爛綻放的奇跡,讀他們身上噴發的濃濃的對生命無比珍惜無比眷戀的情愫,讓學生在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對生命的珍愛。

總之,語文學科中蘊含生命教育的內容廣泛、方式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的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滲透。讓學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麗的,語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價值的。讓語文課更多地和學生的內心情感、人生發展相關聯,讓正義與課堂同在,讓真善美與課堂同在,讓每一個生命更加美好。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如何開展珍愛生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