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程標准中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

語文課程標准中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

發布時間:2022-05-25 08:02:15

① 語文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一、語文新課標要求對語文教材體系、語文教學活動、語文考試大綱進行全面改革。作為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語文教師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但是,目前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教師角色定位錯誤或者失當的現象,如不及時糾正調適,教學效果必將受到影響,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也會受到阻擋。新課改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課程體系強調學生主動自主的學習,要求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路者和協助者。新課改的實施,需要語文教師的創新實踐,更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加強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理論的學習,對自我的不斷反思和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及時調適自己的角色。

(一)、教師應由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教師在傳授知識方面的職能不再只是傳授教科書上的現成知識,還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教師在備課、上課時,不能只從授者的角度去考慮教什麼、怎樣教,而是要著眼於考慮學生應該怎樣去學習,然後考慮自己應該怎樣來教,把重點放在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合作學習上。也就是說,教師已經不再是把傳授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是應該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各種潛能和特長的發掘者,各種能力和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者。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善於設計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和積極性,促進教學中的師生、生生交往,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達成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的目標。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樹立教學促進者的形象。語文教學活動是師生雙主體的活動,教師不能把自己放在絕對權威的地位,「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的教學方式意味著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剝奪。語文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師生平等、民主的觀念。
新課改非常強調民主化的教學。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求知慾、表現欲和成就欲,這是產生學習興趣並進而形成學習動機的基礎,而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是滿足學生求知慾、表現欲和成就欲的前提。應當創設這樣一種環境氣氛,每個學生隨時都可以提出問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地發展。而人格的平等,心靈的溝通,不僅能營造出輕松自然、親切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可以使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自由的發揮。語文教師要善於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放手讓學生熱烈探討,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指導學生根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構造出種種鮮活的形象,在有限的課堂里展開無限的聯想、想像,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肯定創新思維,教師能及時把握學生直覺的、跳躍的、非常規性的思維,熱情支持,及時鼓勵,增加學生自信及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每一篇美文,師生應該一起感受思想的精華和情感的魅力,在學習中互相鼓勵、啟發、感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在課堂上,教師要履行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的義務,這樣才能充分地展示出學生的真正水平,學生才會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譬如,在上課的時候如果能巧設導語、創設情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無意識的記憶),那麼,學生就不會感到有壓力,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而且這種無意識的記憶也是最可靠的。可以通過設置懸念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求知慾望;可以通過聲情並茂地朗讀文章,使無情無形無色的語言轉變成有情有形有色的語言,還給人以充分的想像空間,從而使他們在思想上和感情上產生共鳴。這樣,我們的學生對語文不但「好之」,而且「樂之」,使他們在享受到美的同時也讓個性得到了發展。

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語文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意識是創新教育的要素之一,創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重視培養他們實際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過去由於應試教育的束縛,不重視培養甚至壓抑學生的創新意識,以致學生不敢質疑,不敢去探索新知,從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新課改理念下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想方設法,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敢於質疑的習慣。

毋庸置疑,組織好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最主要的職責。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須要通過課堂教學逐一落實和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成果最終也須要由課堂教學來檢驗和反映出來。因此,教師的責任是要通過課堂教學的具體途徑來實踐和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生自主發展的促進者。

(二)語文教師應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現實社會良莠不齊,青年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若不正確引導,可能迷失方向。語文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責任心,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語文教師應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高度責任感。目前受教育者中獨生子女多,被父母、長輩溺愛的多,他們中的許多人勞動觀念差,怕臟、怕累,愛花零錢,比吃、比穿,生活自理能力差。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校活動中幫助他們克服自身弱點,在家長配合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要帶領學生走上信息高速公路,去領略網路世界的「風景」,但若缺乏引導,可能帶來災難。這需要多方面、長時期的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格訓練;需要語文教師不僅要通過對文章中描寫美麗景色的文字的閱讀陶冶學生的性靈情操,通過對文章中勵志故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而且要通過自己的文學修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引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在學生中的榜樣示範作用是巨大的,又是全方位的。教師的言行舉止、提問題的方法,乃至衣飾、姿態、表情,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因此,教師不僅要積極主動地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而且應在這個過程中千方百計地通過示範作用來有效地引導學生按預定目標發展。引導學生的特點應該是誘導點撥,引而不發式的。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觀念和做人。教師應是學生發展的評價者。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做出有效的評價。評價不僅要考慮到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而且要考慮到知識獲得和技能掌握的情境狀態,如空間、時間、情感、交往等動態因素,以全面、具體、綜合地記錄學生成長的過程。

(三)語文教師應該扮演學生與教材中的「橋梁」角色

學生、教師和教材是教學的三個要素。其中,學生和教師屬於實踐主體,教材屬於實踐客體。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在此活動中,語文教師應該扮演學生與教材中的「橋梁」角色。教師如何扮演好此橋梁的角色呢?我認為首先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應從提高學生感悟能力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美。其次,教師應該注意和學生一起商量教學目標、內容及進度。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確學習目標,參與學習過程,即知道自己將學什麼,該怎麼學,然後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了解學習的結果,即學得怎樣。第三,和學生共同設計教學環節或步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來。然後,讓他們自己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老師實際上和學生的關系也已演變為合作關系,這樣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識規律。第四,教師要培養學生生疑、質疑、善疑的能力。新課改特別強調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自己首先要善於對課文質疑,有了老師的帶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迅速的被帶動起來。然後教師有計劃地由自己提出問題而過渡到由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思路,誘使學生開口。當學生動起來後,要善於引導他們反復深入地思索。多注意教材中那些深沉含蓄和意在言外的文句,多注意起關鍵作用的部分,以使得學生逐漸能夠提出系統化的、比較復雜的問題。學生提的問題,教師再組織討論。這樣做,將會大大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發展了智力,產生了認識上的飛躍。更重要的是會提高了他們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養成主動去探究、去創新的習慣。第五,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創新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道的載體而且是藝術和創新思維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慾望。第六,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感悟和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去挖掘獲取教材中深邃的思想意蘊和藝術美。語文教師要充分研透教材,要加強自身文化修養,提高自己文化品位,厚實自己的人文底蘊。

(四)語文教師應是終身學習者,應該有自己的個性

在教師的角色隱喻中有這樣一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在現代社會里,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是要有一桶舒展自如、自能增值的活水,就象是一個隨時都有活水流出來的自來水龍頭,不管學生什麼時候要用水,要用多少水,都可以自如的流出來。而儲存活水的途徑就是不斷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科學的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的科學人文知識。只有不斷學習,獵取各方面的知識,讓自己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素養,才能在教學中需要的時候從自己儲備的知識倉庫中信手拈來。在當下,有許多新興領域是教師未必熟悉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使學生的知識不一定比教師落後,甚至他們在某個領域可能已經站在了教師的前面。因此,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必須是博覽群書、筆耕不輟的實踐者。要不斷加強文學修養,只有這樣,才能用深厚的文學底蘊去感染學生。如果我們一味教育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己卻把書束之高閣,不注意去汲取書中的光彩的語言,講起課來語言乏味,乾燥枯乏,又怎能說服學生呢?因此優秀的語文教師要經過良好的職前訓練、妥善規劃的實習以及持續不斷的在職進修,才能日趨成熟。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注重創新,這不光是對學生的要求,更多的是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它是由天賦、能力、興趣、氣質、行為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教師的個性與創造性是直接相關的,壓抑自己的個性發展就意味著壓抑自己創造性的發展。素質教育下,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形成獨特的教育思想、教學風格。語文教育,本來就是最具有個性的教育,因為語文教育所藉助的載體——文章,是創造物,是作者創造精神和創造力與個性張揚的結晶。任何一篇課文,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精神世界。作為心靈導航的語文教師,對課文內容的感受、領悟、理解也應該深深地打上其精神世界獨一無二的烙印。因此,有個性的語文教育應該是理所當然地,而沒有個性的語文教育倒是不可思議的。語文教師只有發展自己的個性空間,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空間,素質教育呼喚有思想、有個性的語文教師。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對學科教學做本質的思考與探索,形成獨特的教育理念,具備個性化的知識結構,擁有與眾不同的教學藝術。

(五)語文教師應是現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領者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傳授書本知識,而更多的是要引領學生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獨立處理各種信息,獲取所需要的知識。因此,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將成為教師職業素質的重要一環。教師掌握信息技術和運用信息技術於語文課堂的能力,會直接作用於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語文教學中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必須遵循語文課堂教學的規律,使之成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手段。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不能用單純的演示代替教師的講解和啟發,不能只強調容量,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水平,使之為學生提供新知,創設教學情境,活躍思維,引導學生對重點、難點做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實現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正整合。教師也不應是多媒體的消極執行者,而應是直接的建構者和參與者。語文教師應當是現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領者,要在語文課堂中身體力行教會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手段收集、鑒別、梳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作為新型的語文教師,應不斷地對自我的知識和素養進行充實積累,不斷地對自我的教學活動進行反省,積極的參與教學實踐,調整教學過程中的錯誤的或失當的角色定位,應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主體發展的促進者,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和協助者;在教學活動中應把學生和教材融洽的、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不斷的探索,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應不斷學習,使自己成為現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領者。

② 如何做好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

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3.中國文化中對教師的有關隱喻。
教師是什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什麼作用,唐代的韓愈在他的《師說》中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今天,這個說法還能適應我們的新課改要求嗎?
①有關教師的作用,可分成正面和負面兩類:
正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路標」,「教師是擺渡人」,「教師是梯子」,「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是學生的拐杖」,「教師是樂隊指揮」,「教師是球隊教練」,「教師是導演」,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
負面:「教師是三大公害之一(其他兩害是警察、醫生)」,「教師是條子(意即警察),是太平洋的警察」,「教師是法官,而且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教師是身心摧殘者」。
②有關教師的敬業獻身精神:「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教師是春蠶」,「教師是孺子牛」,「教師是鋪路石」,「教師是太陽」。
③有關教師的知識和能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是水,不斷更新,長流不斷」,「教師是活的諸葛亮」。
④有關教師的經濟地位:「教師是酸酸(甘肅某縣俗諺,有兩重意思:一是「窮酸」;二是「擺臭架子酸」)」。
⑤有關師生關系:「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是學生的朋友」。
我們以其中的「蠟燭」角色做一個分析:
「教師是蠟燭」這一隱喻使人感到既喜又憂。一方面,它體現了教師行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一種重要的師生關系,即生重於師。光是有方向的,光總是朝著一定的目標照;而作為教師的光只能跟著學生走,圍著學生轉,教師的自身發展沒有得到重視。而事實上,教師作為蠟燭,不僅要照亮別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與學生「教學相長」;在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光彩照人。教與學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同時也發展了自身,而教師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就發展了學生。
「蠟燭論」給教師的定位太高,幾乎將教師抽象為一種「聖人」。它反映了社會普遍對教師這個職業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師可以解決學生的一切問題,可以為其「傳道、授業、解惑」。而實際上,蠟燭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學生的一部分;有時甚至還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因為它的光太微弱了。因此教師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計得那麼高,不必一味順從社會的期望,將其作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蠟燭那樣犧牲得那麼悲壯,把自己全部燃盡了口教師也是自然的人,也要重視自己的生活和發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興趣愛好。如果自認為是蠟燭,一味燃燒,蠟燭會越燒越短,終有熄滅的一天。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斷充電。因此,有的老師認為,與其把教師比喻為蠟燭,不如比喻為長明燈,為學生的發展和自己的成長而不斷充電,於人於己都受益元窮。
感興趣的老師,可以看一看陳向明:《教師的作用是什麼 ——對教師隱喻的分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1),他的文章解說的更詳細。
二、新課程標標准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
聯合國教科文提出的現代教育六大目標——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學習,學會辦事,學會一技之長,可以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現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了四個基本理念,這四個基本理念構成了完整的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所謂「語文素養」,是指在語文知識、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確的情感態度。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兩點:第一,要面向全體學生。第二,要弄清語文素養的具體內容,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正確態度;豐富的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提升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三點:第一,要正確處理好文本的價值取向和學生的獨特體驗之間的辯證關系。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認真讀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其次,要組織學生進行多向對話,闡釋自己獨特的體驗,在對話交流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接納,學會提升自己的認識。通過文本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上來。第二,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過去,我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過分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與學、考與評都框定於課本與教參的范疇,結果是教師教得死,學生也學得死。實踐證明,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他們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該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不僅包括課堂上聽、說、讀、寫、演等活動,還包括課外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第三,要正確把握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漢語言文字的基本特點是以形表義,音、形、義結合,感情色彩強烈。因此,我們在語文教育中,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走出「先系統講解語文知識,再安排相應練習」的理性化教學設計的誤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程情感熏陶功能,使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使語文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要將過去那種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首先,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自主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是不完美的。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進程、學習夥伴和學習問題。教師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保護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做到樂學、會學。其次,現代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集體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認個人的差異性,並將其視為學習資源為前提的。在個體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能力。第三,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探究性的活動。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如果只接受,缺乏探究,那麼,語文學習就談不上創新和發展。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的探究過程,是獲取知識、方法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的探究樂趣,比探究獲取的結果更為重要。由此看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可靠保障。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四點:第一,從課程目標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僅局限於語文知識的學習,而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整體設計,使之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第二,從課程時空上看,要走出傳統語文課程「課本是世界」的誤區,確立「世界是課本」的新的語文課程時空觀。這個世界不僅包括實存的物理世界和虛擬的網路世界,而且還包括師生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第三,從課程功能上看,語文課程要盡可能滿足培養語感; 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需求,根據社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 會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第四,從課程類型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包括語文學科課程,還包括語文活動課程和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這些理念,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我們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其內涵,並付,之於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才能正確把握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
現在,語文學科教育曾引進和還在繼續引進的有全國影響的重要理論和經驗大致如下:
【美】布魯納的「發現法」
【美】斯金納「程序教學法」
【美】羅傑斯的「不指導原則」
【瑞】皮亞傑的「活動教學法」
【德】根舍因的「範例教學法」
【蘇】贊可夫的「一般發展理論」、「高難度教學原則」
【蘇】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理淪」
【蘇】沙塔洛夫的「綱要信號圖示法」
【保】羅扎洛夫.的「暗示教學法」
【蘇】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美】布盧姆的「掌握學習」和「反饋學習」
【美】奧蘇伯爾的「接受學習和意義學習理論」
【美】喬姆斯基的「生成語言學理論」
除上述名家理論以外,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之交,我國一些從國外學習歸來的學者還先後引進了人文主義、後現代主義、建構主義等西方教育思潮與理論,並傾力用以療救語文教學長期陷於瓶頸難以自拔的痼疾。
三、做好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變化
1.由知識的傳授者、權威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的書櫥,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要培養學生裝創新意識,並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勇於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實現生命的超越。
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營造支持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扭轉;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俗話說,怎樣的師父帶出怎樣的徒弟。古代先哲墨子從染絲者那裡受到啟發,得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的結論,並殷切告誡人們「染不可不慎」。這些話說的是一個道理:在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存在著染與被染的關系,施教者的思想水平和智能素養將給受教者以深刻的影響。語文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兩個方面:語文學科基礎知識和教育學科基礎知識。
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語言學、文章學和文學的基礎知識。語文教師在語言學方面的素養,不是體現在能不能用教科書上的概念、定義、規則來解釋文章中那些被分割出來的、孤立的字詞和句段;而是體現在是不是掌握我們漢民族語文的基本特點和應用規律,能不能熟練地綜合運用這些已經掌握的知識去發現、分析、品評一些範文的精妙和一些病例的錯失,從而使學生不但學到語言的知識,而且領略到語言運用的「訣竅」,變得聰明起來。
語文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讀文章、寫文章。但在事實上,那種肢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用解剖屍體、拆卸機器的辦法把血肉豐滿、活躍著生命的優秀作品分解成一堆堆零碎知識的教法,至今還隨處可見。至於在文學方面,語文教師當然要具備中外文學發展史和文學理論方面的基礎知識,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文學鑒賞的基本素養。
此外,語文教師是搞教學的,他還必須具備教育學、心理學和語文教學法方面的基本素養,懂得教學規律,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具有遵照教學原則靈活地實施教學方案的本領。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徵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一個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科方面的素養,主要不在於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而在於能把教育理論化為隨機應變的教育技巧,也就是說善於察覺教學進程中發生的任何細微變化,並採取相應的、符合教學原則的新的行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並巧妙地、自然地把教學進程引向既定目標。
2.由「教書匠」轉向專家型、科研型、創新型教師。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科研型、創新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而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的研究。語文教師要求承擔起語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課程鼓勵教師搞科研、搞創新,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這些都意味著課堂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
語文老師難當,它不僅是要語文老師喜愛語文、擅長語文(作文),還需要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如果說前者表現為語文老師要「作家化」的話,那麼,後者則要求語文老師要「學者化」。在中學各門學科中,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它的知識內容涵蓋極大。因此要求語文老師應該對各種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除具有扎實的語文知識外,應當有一定的相關知識,事實是許多語文教師沒有關注美學、哲學、經濟、社會、自然等學科的常識。《莊子》上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說明了知識之於教師的重要性。但說到底,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考試「專家」容易,而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雜家」實在困難。
所以,語文教師要多讀書。語文教師要培養自己對語文熾熱的興趣。如果一個教師終日以書為伴,這個書最好不是教參、教材和其他考試資料,而是一些所謂的「閑書」,即「三教九流」之類的,語文教師要具有為某種目的而廣泛閱讀並從中搜求各種有用資料的能力,也要具有翻查各種工具書自行索解疑難的能力,還要具有通過圈點批註對文章深入研讀進而吸取其精華、發現其錯失的能力,等等。
語文教師讀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讀與語文課文直接有關的書。如著名作家的評傳、節選課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賞析、名家名作的手稿、與背景有關的史書等等。第二層次,讀與語文教育有關的書。如語文教育學、語文心理學、語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書。如《中學語文教學通論》《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張志公文集》《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還有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前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院院士贊科夫的論著《和教師的談話》等。第三層次,讀與提高語文教師綜合素養有關的書。如哲學、美學、文學、思維科學、文藝理論、藝術等方面的書,這些書是高品位的書,細致地去讀它,有利於增強我們的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理論素養。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專家型的教師也肯定不是一位好教師。如果你不是完全為了混飯吃的話,教師要有小人物做大事業的氣魄!
3.由固定的模式化教學向靈活多變的個性化教學轉變。
以往教學研究有一種傾向,就是喜歡總結教學模式,並試圖用一定的模式來架構和評價老師的教學,因此不太注意發現和總結教者的教學個性、慣用自己的意志規范教者的教學設計,致使教者放棄自身的特點、長處,刻意按照他人的「指導」去做。結果,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單一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現代教學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向教學模式個性化發展,形成個性化教學。要做到個性化教學,首先,要吃透教材,在了解班級學生心理、知識、能力等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形成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勇於創新、積累、總結和提高,用自己個性化的教學贏得學生的喜愛。
也許是學者對「語」「文」兩字過於煩瑣闡解,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它只存在於教育領域,准確地說是存在於基礎教育領域的學科名稱。到了大學或其他專業研究領域,這詞就不復存在了,成了「中文」,成了「漢語」,就連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只一也是冠之以——漢語的。其他學科的研究均可以成「家」,或加「學」再成「家」。如: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 歷史學家等,唯獨沒聽說什麼「語文家」或「語文學家」的。有的也僅僅是「語文教育家」、「漢語學家」、「文學家」而已。
所以有人說,語文老師是最容易當的老師,識幾個字,講幾篇有統一說法的課文,做幾張有標准答案的試卷。這話不假。但也正因為如此,語文教師不是容易當,最容易當,而是難當,最難當。因為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特個性的語文教師太難了。
因此,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應該反省自己,可以寫教育日記,可以寫教學反思,可以寫教育敘事等等,不斷地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最終我們成為「四個一」教師:即要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一個不斷學習的教師,一個以身作則的教師,一個關注學生行為的教師。

③ 課堂上老師應該充當怎樣的角色,面對學生的多種解讀該怎

課堂上,老師是一個知識的教授者。就是俗話說的教書,在課堂上,你的第一角色就是知識傳播者,把書上的、你所掌握的,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知識盡數交給學生。
課堂上,老師一個德育的工作者。就是俗話說的育人。在課堂上,你的第二角色就是幫助學生建立起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至少能做一個不壞的人。在此基礎上,讓他的善良、寬容、理解、感恩能無限的擴大。
課堂上,老師也是一個學生。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有時候學生能給你帶來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故事,語言。有時候自己寫了幾年、十幾年的一個錯別字,學生能給你找出來。呵呵,在學生面前,我們也是學生。
課堂上,老師也是一個朋友。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對教還是學都是好事。
課堂上,老師也是一個007,你要敏銳地觀察有沒有學生在走神,在搞小動作,在說話,在干其他與教學無關的事。還要在瞬間想好處理的辦法。
課堂上,老師願意把知識、幸福傳遞給學生,願學生也回之於幸福、理解。因為老師還是多累的。
上面的是昨天自己寫的,剛剛偶然看到一篇相關的文章,一並貼上來哈。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對教師的一貫要求,但是,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這種說法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缺陷。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教與學的主體,是學生的「知識源泉」。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也就是說,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新的語文實驗教材、新的語文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行為,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予者而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不再做教材的單一闡釋者和習題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潛心關注者和學生個性成長的參謀人,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精神。一句話,教育觀念的改變,教師的角色必然要轉換。

1、 做平等的合作者

重建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和學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要想真正成為學生的合作者,教師不僅身體要走下來,走近學生,更為關鍵的是心要走下來,貼近學生,與學生交流,一起活動,共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合作意味著參與,師生有一種共同的體驗。教師不應該對學生說你去干什麼,而是應該對學生說我們一起去干什麼。我們要把學生的真心放在自己的心裡。

2、做謙虛的傾聽者

以前,教師掌握著「話語霸權」,學生只是被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教師往裡灌東西。新課程則要求我們要善於傾聽學生的發言。能夠像李鎮西老師那樣,聽到「花開的聲音」。

3、做真誠的賞識者

教師要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學生一丁點兒的優點,我們都要加以表揚,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表揚的尺度我們要把握好。賞識孩子不能只憑自己的預先設計進行,賞識時要關注一些小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與運用方法的優良行為,還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我還覺得,新課程下的語文教育教學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個人體驗盡情闡述自己的獨特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由教師講述著自以為一成不變的、完美無缺的「真理」;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現在要努力做的,是「做一個風趣而討人喜歡的人,鼓勵他人(學生)去談論、去發表,讓自己專注地傾聽並適時地加以由衷的贊美」(查理•尼士曼夫人語),並不是要讓自己的形象如何高大,如何完美。所以,我倡議,讓我們都來做一位善動腦筋的「懶先生」吧。不過,這就須要我們這些「懶先生」們能對每位學生做到「善聽」,更要做到「善導」。我這里所說的——我們的新課程下的語文老師要做到「善聽」,「善導」——並不就等於說,在語文課堂中,我們就一點也不用講了,就可全讓我們的學生去講了,而更是要「善講」。——善講我們學生不會的,即善講他們自己無法理解的。其實,「善導」本身就是一種「善講」。總之,新課程下的語文老師,不僅僅是語文老師,我們所有的在實施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的,都來做真誠的的賞識者吧。

4、做得體的協調者

新課程倡導探究學習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打破學科壁壘,打破區域界限,努力造就「學校教育社區化」、「社區生活教育化」。需要教師能適應多種環境,協調各種關系,具有「外交家」的能力。

協調者要有寬廣豁達的胸懷、熱情服務的意識,要有交往的技巧,要善於挖掘家長資源,要有雙贏的策略。

5、做資源的開發者

新課程不僅是教科書,還包括由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等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課程已經不只是「文本課程」(大綱、計劃、課本),而更是「體驗課程」(被師生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它意味著在特定的教育環境中,每一位師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自身的解讀,使給定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課程」,把教學過程變為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以前「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現在我們要努力營造「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我們的課程建設要努力做到「面向日新月異的社會」,「面向瞬息萬變的世界」,「面向迅速發展的高新科技領域」。

6、做得法的組織者

教師在很長的時間里是一個管理者,制訂了許多條例,不準學生做這個,不讓學生搞那個,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扮演著「教育警察」的角色。新課程,就要求教師淡化權威,建議學生應該做什麼,參與學生的一些活動,有效地組織教學,做「平等中的首席」。

7、做有效的促進者

只有民主的教育才會有學生個性的覺醒,才能釋放學生的潛能。教師要重視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把「給學生壓力」變為「給學生動力」,由「牽著孩子走」變為「推著孩子走」。

美國學者羅伯特麥瑞克認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因素有六種:關懷、理解、認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師要在人的潛能向現實素質的生成過程中,充分發揮促進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動學生生動活潑、快樂自由地發展。

8、做勤奮的學習者

我們要向名師學,向社會學,向網路學,向學生學,更要向書本學。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教師要用讀書來提升人生品位。要讀文學名著,要讀理論經典,要讀科普文章,要讀哲思美文……要把讀書作為人生的精神之旅!

教師與學生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這是一種觀念,更需要行動。「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或許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今天你不生活未來,那麼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學習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現代人的第一需要。從某種角度說,學習已經成為每個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格調。只有學會學習,我們才能在當今社會大潮中搏風擊浪,勇往直前。

熱愛教育意味著熱愛學習,投身教育意味著投身學習。第斯多惠說過,「教師本身必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促進真正的文化教育事業,進行終身自我教育,這對教師來說是一種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古今中外的名師無論學歷高低,都具備好學不倦、自學終生的特點。作為一名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善於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尤為重要。所以我們要不斷用學習來重塑自己!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利用計算機網路學習,與學生互動學習,每天淘汰自己!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我人文素養,養成苦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

9、做扎實的研究者

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一個人真正的生命是他的思想,對某一問題不倦的探究,是個體成長所必經的心路歷程,也只有在這樣一種理性的思考的基礎上,人才會活得有尊嚴。因此,我們不可能沒有對自身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的一種思考。「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師要想獲得持續性發展,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須在自己的從教生涯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改進。教育研究是採用科學的方法,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實踐中的事實,進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從而發現和認識教育現象的本質和客觀規律。

教育研究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說,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能力提高和專業情意的發展,都離不開研究。我們主動加強自身的科研素質,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究,勤於思考。樹立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自覺地把研究之水注入課堂,認真學習和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關的理論知識,如學會確立研究課題、如何進行數據處理、如何撰寫課題報告等等,自覺地在研究中應用,做教學實踐中的「有心人」,積極探索,鍥而不舍,勇於革故鼎新。

10 、做精明的反思者

反思使人成為人,使人的生活成為有意義的生活、有價值的生活。教師之所以是教師,人之所以為人,就因為他在反思。人在反思中過有意義的生活,在反思中存在,在反思中成為有個性的自我。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反思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因此,我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養成多思考、愛琢磨的好習慣,學會了遇事不要總是歸責於外,而是遇事先反思自己,學會改變,學會調整,學會反思。改變不了環境,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事實,改變態度;改變不了過去,改變現在。不斷地反思自己,調整自己,適應教學,也適應生活。

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中不斷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要盡快使自己從「教書匠」邁入「研究者」的行列。這就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實踐的各種問題。教師要善於反思自己,投入研究,行動起來,為行動而研究,在行動中研究,使研究更明確、更扎實、更持久。

實施新課程,教師就要轉變角色,樹立服務意識,努力發揮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收到最佳的課堂效果,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努力實施「功夫在課外」的教育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表明主動合作的意願,體現坦盪寬廣的胸懷,展示勤業、敬業的職業精神。

④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扮演什麼角色

琿春市是一所邊陲城市。兩年來,廣大教師在市教委的組織領導下,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為課改實驗的順利進行做了不懈的努力,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特別是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們個個都能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走下神聖的講台,和學生平等對話,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關愛和贊美充溢著生動活潑的課堂。一節節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令人賞心悅目,教師們個個以他們特有的教學風格展示出了生動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情境,留下了許許多多值得回味的東西。教師們正在蛻變,用他們的創造才能實現著教改專家所希望的情境,正如葉瀾教授和肖川博士以追問的形式所描繪的「我」在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上應做些什麼:「當學生茫無頭緒時,我能否給他們以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我能否喚起他們的力量?我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造?我能否使學生覺得我的精神、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我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合作,感受和諧的歡快、發現的欣喜?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或者』悠然心會『?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怦然心動『』浮想聯翩『或者』百感交集『?我能否幫助學生達到內心澄明、視界敞亮?……」下面我想結合新的課程改革的理念,就語文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問題談一些自己的體會,來和同行們進行商榷交流,有不妥之處,請大家給予指正。
一、組織引導。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總導演」,主要起著「引路子、搭梯子、扶膀子」的作用,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扶翼、啟蒙、引導,使其達到「逐漸去扶翼,終酬放手願」的「不用教」的境界。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好對學生的組織、引導和協調工作。凡是學生能說的,能做的,能自己學會的,教師都要應盡可能的讓學生去做,並留給學生充分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 當學生做的不對、或通過合作學習還不能很好地完成時,教師就要及時給予點撥、幫助和指導,要使「收」與「放」做的恰到好處,使教師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還要注意避免一些教師認為課堂上教師的話越少越好、問題問得越多越好、課堂上越熱鬧越好的極端化的傾向,使得教師該說的不敢說,不該問的卻偏要問,應該說明白的沒有說清楚,結果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思維習慣和能力沒有培養起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掌握,語言表達不夠簡潔准確或缺少條理性,有的甚至是在胡說八道,給人一種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隨著課改的深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其中尊重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成了主要方向和主要內容,但不能忽視了教師的地位和作用。閱讀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體現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以落實教師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好課堂閱讀的組織者的工作。一般說來,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對話的橋梁,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都要高於學生,他能敏銳地感知學生的知識層面和思維情感的種種差異和變化,並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創設、調整各種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潛能,發揮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充分體現創造才能提供空間。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為對話創設一種氛圍,而且還要不斷地啟發引導,使學生親近作品,產生與作者對話的慾望。如果課堂缺乏教師有效的組織管理,那麼即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但因為他們的組織應變能力有限,又無法顧及其他個體的反應,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師還要做好閱讀的促進者的工作。閱讀文本是人類文化的優秀代表,在感悟生活、表現生活、篇章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接受閱讀文本的文化感染熏陶和發展自身的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發展過程及身心發展規律有一個基本的把握,積極創設機會和條件,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對閱讀文本進行解讀,以喚起學生的生命感悟,幫助學生了解和把握其主體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如果教師放棄自己引導和促進的職責,學生就不能充分的享受教師精當的講述、巧妙的點撥和漸入佳境的引導,也不能在較高的層面上對舊有的圖式不斷補充、調整、修正、或否定,學生的閱讀水平將停滯不前,課程標准所提倡的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以及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等目標也就無法得到充分的實現。
二、創設情境。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要想使學生願學、樂學、勤學,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而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之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激發,就會對學習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鑽研、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教學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這種相互促進將會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曾深有感觸地總結說:「優秀的教師無不都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從激發興趣入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熱情。」事實上,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都是這樣做的。聖人孔子曾根據自己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寓教於樂」的教法。當代有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在學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學生寫日記,並規定題目為《學習是一種樂趣》,這種日記學生要從之一寫到之九十九。其目的無疑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自然而然地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並使之能夠保持下去。上海特級語文教師於漪則與此稍有不同,她上課總是滿面春風充滿激情,使學生如沐春風,既學到知識又樂趣無窮,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些事實再次證明,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發揮他們的巨大的潛能、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體現。為此,許多的老師為了給學生創設真實而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慾望,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表現出了無窮的智慧和創造才能。如讓學生唱著熟悉的《字母歌》進行聯想和想像,看著雄宏壯觀的《好漢歌》的畫面感受著魯智深的嫉惡如仇、伸張正義的形象美,閉眼傾聽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引發對如詩如畫的《春》的遐想,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感受父母的至愛和《小巷深處》、《背影》的作者對話,用V C D 播放一段鋼琴曲《命運》來引出《項鏈》中有關人生和命運的話題,通過呈現一幅麗日下西湖湖面荷葉愜意舒展、裝點其間的荷花沐浴著陽光、盡現嫵媚的畫面來感受《荷塘月色》別具一格的美……總之,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教學情境,從學生的感受出發,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開展各項活動,解除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有話會話,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
三、播種真愛。陶行知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人們常說做人比做學問更重要。社會呼喚誠信、珍愛生命、渴望實事求是,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是生命的體驗者,心靈的收獲者,因為只有教師的真、善、美,才有可能組織、參與、促進學生的真、善、美。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談舉止要合乎規范,特別是要善於處理好偶發事件,面對失誤,要實事求是,心胸坦誠,巧妙地進行處理,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於語文來說,主要是擔負著傳播祖國語言文化的重任,語文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美,品出其中的美味,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因此語文課堂上應該是實與活的自然融合,真與美的和諧統一。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文本、對話自然而然地和學生進行溝通,使得聽說讀寫的訓練落到實處。如一位老師在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先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文章的第二段來欣賞百草園的美,然後鼓勵其用「百草園美,美在哪裡? 」造句,接著老師說:「我們的童年應該比魯迅先生更豐富、更幸福,下面請同學們也來說一說自己的童年。」,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給予中肯的評價,在討論作者是否討厭三味書屋時,兩派爭執不下,其中有一個學生這樣說道:「走進三味書屋是作者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結束的標志,不論喜不喜歡,作者都要走進書屋接受教育,作者後來所以能寫出優秀的作品,還是得益於三味書屋的學習。因此,我認為三味書屋是作者生命歷程中的一部分。」他的一番話贏得了陣陣掌聲,老師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教育學生要珍惜自己的讀書生活。再有,許多的語文教育專家都認為「言語本於情意、言意源於生活」是語文學習的一條規律,這條規律對於作文教學是有很大的指導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布置的作文內容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引導他們書寫真實生活的體驗。如我班男同學都特別喜歡踢足球,經常和別的班比賽,贏的機會較多,但沒想到在最近組織的一場足球聯賽中竟以0 :3 慘敗,失去了進入決賽的資格,大家都很傷心,比賽剛一結束,就有人哭起來,那天天氣也和大家的心情相吻合,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當天就有幾個同學在日記里寫下了這難忘的情景,我不失時機的給學生布置了一篇要寫一個運動場面的作文,男同學幾乎都寫了那場球賽,連平時不愛作文或寫起來三言兩語的同學,都能寫出六七百字,且感情真摯、內容具體、催人淚下。教師還可以通過傾吐自己的人生體驗,以自己的真情作文感染學生,在一次作文講評中,我讀了十年前的一篇習作《我的父親》,敘述了父親幾經磨難卻能任勞任怨自強不息的坎坷經歷以及對我的巨大影響。記得當時我是流著淚寫成的,如今再讀又抑制不住地流淚了,同學們受到了感染,讀完後教室里的掌聲雷鳴,課後就有學生以此為內容寫下了《那瞬間的真情》和《老師也有流淚時》等習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時,切忌拔高、唱高調,否則,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說空話、說大話、說套話,甚至說假話,對今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四、善於傾聽。課堂傾聽的根本目的是傾聽生命和呼應生命,要俯下身來和學生平等對話,耐心專注地聽學生間的交流,盡可能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全面、准確地從學生那裡獲得信息,還要對獲取的信息作出及時的教學決策,同時要能夠聽出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要精心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要平等地接納學生、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學生,寬容和善待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生命而得到老師的尊重,身心愉悅,激情燃燒,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
五、多元評價。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願意得到別人的賞識與贊美。教師要根據學生們都願參與活動、展示自我、獲取成功、得到欣賞的特點,盡可能的以學生的活動來貫穿課堂教學的各個領域,讓更多的學生都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特別要關注那些平時不愛說話、不好表現的同學。評價要及時、中肯、到位,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著眼於學生的未來與發展,以縱向比較為主,重點是鼓勵有進步或有獨特見解的同學,使學生把評價看作是自己前進的動力與加油站。表揚要有針對性,要豐富多變,適時適度,避免表揚的形式化或空泛化的傾向。
六、反饋糾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中的反饋信息,善於從學生的目光、表情和姿態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生的不同反應來判斷自己的教學情況。思路和注意力要跟著學生走,要耐心的傾聽學生的發言,對學生正確的見解要給予肯定,當出現錯誤時要及時進行訂正,對片面的或不完整的認識給予補充解釋。不論對錯與否,都要對他們的進行評價,並且要以鼓勵為主,以寬容之心善待他們,用發展的眼光來欣賞他們,發現他們自身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當學生有不良反應時,教師要從教學語言節奏的快慢、音調的高低、教學內容的難易、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等方面加以反思,及時進行調整,通過適時的反饋來刺激強化學生的積極愉快的成功體驗,使之鞏固並得到發展,從而更好地調節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行為。
七、參與活動。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學生討論的時候,老師要像學生的朋友一樣,走到學生中間去,積極的看,耐心的聽,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不僅要給予他們知識上的點撥,為學生引路搭橋,接住學生們拋過來的球,及時進行高水平的指點,讓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而且還要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形成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生機勃勃的學習氣氛。
九、駕馭課堂。教師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所在。能否很好地駕馭課堂是一個教師能力的最好體現。因此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要對所教的內容和學生的表現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課堂教學程序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和系統性。所提問題的指向要明確,要使學生有話可說;面對學生的種種說法,要有一個概括小結;出現的偏差或細枝末節,要及時進行修剪 ;重點難點要給予強調;還要用你的先見之明和居高臨下,提醒學生注意避免容易出現錯誤的再次發生。
十、挖掘創新。教師要學會創造性使用教材,避免教材中一些條條框框的束縛。充分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用自己的創新理念去影響和感化學生,從而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作為語文教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努力挖掘閱讀教學的創新點。主要是引導學生對藝術形象進行多元思考,對文章的亮點進行咀嚼品味,對文章空白進行大膽想像,對文章微瑕大膽質疑,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總之,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有影響,新的課程理念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以此話來共勉吧,大膽的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大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角色是怎樣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教師角色的傳統定位, 而這一定位,凸顯師道尊嚴,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 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新課程改革,要 求語文教師重新審視、定位自己的角色。 教育的對象是發展的人, 是帶有個人興趣愛好、 思想情感的社會人。 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學生的身心 發展規律。新課程標准確認語文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平等 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是「平等中 的首席」。 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 個體,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老師作為知識權威的做法。 傳統上, 語文教師是消極、 被動使用教材, 是為教教材而教語文的, 將語文定義在狹小的課本這一空間。然而,時下我們必須努力去拓展語 文教學的內涵和外延。結合校本課程——研究客家文化,帶領同學們到 校外去參觀客家圍龍屋;在教學詩歌單元後,我又引導同學們了解客家 文化,要求搜集客家山歌,進而仿寫山歌,使他們感受到了很多課堂上 無法感受到的東西。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感動學生,必先感動自己。當教師全身心投入 到一種特定的情境、進入一種境界,將作品的藝術形象再現給學生時, 師生之間就會實現認知與情感的自然融合。文章不是無情物,語文教材 中以情動人的文章很多,我們可以採用有表情地美讀,將自己的情感體 驗不加任何掩飾地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來。所以,在課堂上,我可能是浪 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憂國憂民的杜甫,我有何其芳的熱烈,有餘光 中的愁情鄉思,有艾青的深沉……通過自己的激情投入與學生產生共 鳴,從而比較准確地、到位地將作者於文章中的情感抒發出來,將文學 作品中塑造的藝術形象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生動、傳神地演繹出來。這 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從而密切師生關系,拉近心理距離。 教師角色的轉換,其實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這一過程是極其艱難 的。只有跨過了這一坎,語文教改才能真正實施,語文教學的春天才會 真正到來。

⑥ 小學語文今天的教師角色怎樣定位

教育的對象是發展的人,是帶有個人興趣愛好、思想情感的社會人。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新課程標准確認語文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平等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老師作為知識權威的做法。

⑦ 教師職業定位怎麼寫

1、關心每一位學生

做一名好教師、特別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出生於幹部權貴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

2、做一名好老師,關心學生,不能只表現在語言上,要落實到行動上。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學生生病,輕輕關心幾句,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開水,學生是不會忘記你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了真情,有了愛,就具有了凝聚力的。

3、尊重每一位學生

做一名好教師,應該無私地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

4、了解每一位學生

二十幾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懂得,教師愛學生,不是一個純粹主觀的過程,如果學生從來不向他們的老師敞開心扉,學生的心靈之門打不開,那麼教育就無法進行。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任何教育都是無效的。

5、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生活在學生中間,深知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懷與愛護。而喜歡得到這種師愛的並非是一個或幾個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學生。但教師只有一個,時間和精力都有限,這就必須調動集體的力量,通過集體的關心使學生感到溫暖,相互影響、幫助、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

⑧ 如何理解教師在語文課程中的地位

從教師和學生關系的角度來看,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一個引領者。從課程設計者、課程研究學者和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又應該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也就是說,語文教師實施的課程,並不是別人設計好後教師被動地執行的。只是被動地完成別人既定的課程設計,這樣的課程是不能真正地落地、真正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所以說,從課程設計者、課程標准制定者,以及語文課程論的專門研究者與一線語文教師的關系的角度看,語文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主體,讓理想的課程紮根在現實的土壤里,生成鮮活的語文課程,這是語文教師的責任。
在討論學習主體、課程主體這一問題的時候,有一個概念需要澄清。課程標准裡面有一句話:「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看到這句話,很多老師就可能這樣理解:學生是主體,教學中的什麼事都要圍繞學生轉。怎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在討論的時候說,這堂課我沒處理好,大部分時間是我在說,我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我們認為,老師對學生是主體的概念理解錯了。課程標准講「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這里的「主體」應該是一個哲學概念。在詞典上,「主體」有三個意義:第一個就是「主要部分」,指事物的主要部分;第二個就是哲學概念,是認識和實踐的行為人;第三個是法律上的概念,是某一項行為的責任人,如賠償主體、執行主體等。我們這里談的這個「主體」,應該是一個哲學上的概念,應該指認識和實踐的行為人。學習是一種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行為人就是主體,學生當然是學習的主體。有一句話課程標准里沒說,因為怕說了以後引起誤解:其實,教師也是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體。
所以,關於「主體」的概念,應該在哲學層面進行理解。「學生是語文學習主體」中的「主體」,應該是指在語文學習中認識和自我實踐的行為者,不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誰主要、誰次要的問題。離開具體的情境說「以學生為主體」,就會產生一些糊塗的認識,就可能把「以學生為主體」理解為「以學生為主」。這樣的話,我們就可能問,以學生為主,那麼以誰為次?就要把教師放在教學活動的次要地位上,就要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組織引領者的角色發生沖突。在實踐中,教師就會處於被動地位。
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擔負著課程開發、課程建設等責任,所以說,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對教師地位的這種認識是不能動搖的。在把國家的課程標准落實到我們的教學中去,把國家這次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到我們的實踐中去,教師有一個課程建設的權利,也有這樣一個義務。這是從語文課程實施的角度,從推進語文課程建設這個角度理解教師的地位。但是,在教師具體教學的層面,在學生學習的層面,應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能,不是靠外在的力量,不是給他們安裝進去一套設備,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習的主體」去認識、去實踐,自主地把握規律,掌握技能。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的責任是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學生的學是重心,教師要把激發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語實踐活動來提升言語實踐的能力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
2.教師是語文學習的引領者
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行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很多老師說,我們對新理念、對課程標准背得很熟,知道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但是一到課堂上還是回到原來的教學方式中。老師們認為,課堂上不講課就是沒盡到責任。很多老師不願意放棄自己熟悉的經驗,不敢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害怕改革不好會出現問題。
經過十多年的改革,語文教師在角色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通過對傳統課堂與新課程的課堂進行對比,我們比較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呈現不同的課程角色。在傳統課堂上,教師一般是把預先准備好的知識一五一十地告訴學生,學生被動地聽記教師的每一句話,課堂教學的氣氛主要是靠教師的設問和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來創設的。傳統課堂理想的效果往往是教師按部就班地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理想狀態就是專心致志地聽講。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就大不一樣了。教師主要是在積極地創設知識學習的情境,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是學習的夥伴,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課堂教學的熱烈氣氛表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同經驗與認識的對話、交鋒、碰撞和協商。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探究中掌握預設的教學內容,並能得到修正補充。學生的學習融入了自己已有的經驗,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有所積累、有所反思,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語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領者,又是語文課程的建設者;同時,教師又扮演一種倫理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他承擔著主流意識、主流價值觀的教育責任。因此說,教師承擔著復雜的角色,更為復雜的是教師的角色存在於一個動態的關系框架中,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的狀況。在這種情境下,教師是這個角色,承擔這種職能,一會兒到另外的一個情境下,又轉換成另外的一個角色,承擔另外的一個職能。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新課程背景下,那就是教師如何扮演好一個革新者的角色。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老師經常在思考教育,思考著是不是要改革,如何改革。但是最核心的一個思考應該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教師的價值是什麼,教育的價值是培養人才,教師的價值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課程改革應該從學生發展的角度進行思考,這樣的思考可以破解改革給教師帶來的壓力和負擔的難題,開辟一條創新之路。在教育方式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候,在新舊觀念碰撞的時候,走在前面的往往是以一個革新者姿態出現的教師,這些教師是願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是認為生活充滿了無限可能性的人。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們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環境,他們願意和學生分享人生的體驗,鼓勵學生自信地有創造性地發展。

⑨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扮演哪些角色

新課程對教師的六種角色定位是: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第二,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第三,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者;第四,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第五,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第六,老師是把課堂引向社會的開放者。

⑩ 新課改下的教師角色是什麼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對教師的一貫要求,但是,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這種說法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缺陷。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教與學的主體,是學生的「知識源泉」。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那麼,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有多少呢? 1、做平等的合作者 重建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和學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要想真正成為學生的合作者,教師不僅身體要走下來,走近學生,更為關鍵的是心要走下來,貼近學生,與學生交流,一起活動,共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合作意味著參與,師生有一種共同的體驗。教師不應該對學生說你去干什麼,而是應該對學生說我們一起去干什麼。我們要把學生的真心放在自己的心裡。相關文件>>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通知 推薦閱讀>>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緒 >>今天,我們如何當教師? >>教育博客:好校長的十二條軍規 >>劉堯博文:大學校長要職業化 更多博文>>教育博客 2、做謙虛的傾聽者 以前,教師掌握著「話語霸權」,學生只是被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教師往裡灌東西。新課程則要求我們要善於傾聽學生的發言。能夠像李鎮西老師那樣,聽到「花開的聲音」。 3、做真誠的賞識者 教師要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學生一丁點兒的優點,我們都要加以表揚,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表揚的尺度我們要把握好。賞識孩子不能只憑自己的預先設計進行,賞識時要關注一些小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與運用方法的優良行為,還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程標准中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