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主要著眼於教材的什麼價值

語文教學主要著眼於教材的什麼價值

發布時間:2022-05-25 10:54:05

⑴ 語文教材的功能是什麼

語文教材的功能如下:

1、憑借功能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育內容的載體,是藉以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發揮語文教育功能的物質基礎。語文教學要加強基礎,傳遞文化,培養能力,養成習慣,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等等都離不開語文教材這一憑借物。

特別是語文學科屬於側重於技能、技巧培養的應用型學科,只有通過有計劃的訓練才能達到教育目標。所以,憑借教材學,憑借教材練,對語文學科尤其重要。

2、示範功能

語文教學挑選典型規范的作品作為教材主體,意在通過定向的規范的語文訓練,使學生集中地、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語文教材除了課文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示範功能外,還包括訓練的難易深淺在內的示範功能。中學語文教學著重於培養基礎的、規范的語文能力。語文教材就必須是基本的、規范的。總之,語文教材應該是表達思想的範例、運用語言的範例、語文訓練的範例。

3、教育功能

語文是表情、達意、載道的工具,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中,離不開情、意、道的內容。教學具有教育性,語文教學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憑借教材得以實現的。中學語文教材蘊涵極其豐富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和精神陶冶的內容。教學中,我們應該緊扣這些教學內容,根據語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教育功能。

語文是表情、達意、載道的工具,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中,離不開情、意、道的內容。教學具有教育性,語文教學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憑借教材得以實現的。中學語文教材蘊涵極其豐富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和精神陶冶的內容。教學中,我們應該緊扣這些教學內容,根據語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教育功能。

4、發展功能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與發展是互相聯系的。語文教材為學生語言的發展選擇和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的語言不斷從貧乏走向豐富,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呆板走向生動。

語文教材作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載體,它對學生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有著熏陶漸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語文教材的優秀作品都是運用語言的典範,是作家智力活動的結晶,因而也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一把鑰匙。

語文教材的局限性

1、沒有將課文尤其是古詩詞分成三大類,一類是既考背誦(默寫)又考理解;二類是不考背誦只考理解包括字詞段篇;三類是只考記憶不考理解。如果有了第三類,那麼學生的學習負擔就會大大減輕。

2、課文沒有明確要求學生必須集累詞語,導致學生學了十幾年語文,結果囊空如洗,尤其突出的是心中無詞筆下無語和口語蒼白。

3、理解考得多,記憶考得少。

⑵ 如何處理文學的原生價值與教學價值的關系

語文教材是文選型教材,原本不是作為教材客體而存在,而是作為一種社會閱讀客體而存在,原本都有其滿足社會閱讀主體需要的價值。這種價值本文將其稱為作品的原生價值。作品的原生價值概括起來大致不外乎如下三類:一是知識傳播價值,二是情意交流價值,三是消閑價值。上述三類價值都是一種信息傳輸價值。
語文教材之所以是教材,其核心的本質的教學價值卻不在於為作為社會閱讀主體的學生提供了多少現成信息,而在於是否為作為語文學習主體的學生提供了進行語言信息處理的適當的典型、空間、機會和過程。語文教材的這種教學價值稱之為「信息處理價值」。
如果將語文教材的這兩種價值混為一談,把語文教材的原生價值當作它的主要價值,不著眼於它的「如何傳達信息」,這就是我們語文教學最經常犯而又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的錯誤,因為它使語文課失去了自己的本質——有人稱這種語文課為「沒有語文的語文課」,這是需要我們引以為戒的。可見,語文教材並不是我們要教和學的內容,它只是我們要教和學的內容的載體,語文課的教學內容隱藏在語文教材中。
語言信息處理是語文智能的本質內容,教材的信息處理價值實際上就是語文教材的語文智能價值。教材語言信息處理價值的實現,便是學習主體語文智能的發展。
正是這一信息處理特徵,將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與其原生價值區別了開來;也正是這一信息處理特徵,將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與其他學科教材的教學價值區別了開來。
其他各科教材(除英語外),學生不存在對這些教材本身進行信息加工與處理,不會也不必去理睬教材這直接傳輸的背後的內容,學生只要弄懂了教材直接傳輸的這些信息,教材的價值即已基本實現。因此,這些教材在本質上只是為學習主體直接提供有關信息。
語文教材教學價值的定位,是一項科學性強又比較復雜的工作。如對於單篇教材,由於同一例文中多種價值並存,因而在不同的教學價值系統中可以有不同的價值定位,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上可以有不同的價值定位。如《病梅館記》一文,在不同的價值體系和不同的教學階段或教學過程中,可以或將教學價值定位於「怎樣由表層意象悟及深層意蘊」的閱讀指導上,可以定位於「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的指導上,也可以定位於含義雙關、托物言志的小品文的寫作指導上。
這說明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定位是極具靈活性的。但與此同時,這又是語文教材的一大優點,它給語文教師帶來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的極大空間。不妨拿《荷塘月色》作個例子。我們先將這篇文章的智能價值粗略地排列一下:①怎樣把握寫景散文的景物特點;②怎樣體會景物描寫中包含的思想情感;③怎樣把握寫景文的寫作手法;④怎樣品味散文的優美意境;⑤寫景怎樣才能寫出景物的特點;⑥寫景散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⑦怎樣在寫景抒情中運用比喻擬人手法;⑧寫景抒情散文如何錘煉語言;⑨疊詞的運用;⑩聯系背景,抓住文眼,「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這樣的經典之作,其智能性教學價值是十分豐富的,但我們不能將教材的所有教學價值一網打盡,也不能想到什麼教什麼,什麼好教教什麼,必須根據教學的整體需要以及該課文在整個教材價值體系中所處的位置,選擇適當的價值點進行價值定位。如果將其安排在文學欣賞這一教學情境中,那麼其主導價值的定位就可以定在「怎樣品味散文的優美意境」上;如果將其安排在寫景抒情散文的初級教學階段,則價值定位就當定在「怎樣把握文章所寫景物的特點」上;如果將其安排在寫景散文的中期寫作指導階段,則價值定位又當定位在「寫景散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至於非定位的價值點,可以作為輔助價值略作提示留給學生自學。

⑶ 你認為語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語文教材所精選的文章是落實語文教學大綱的文本,是實施語文教學計劃所必須遵循依賴的文學載體。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從古至今,語文教材在教學中都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老師對語文教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熱衷於從流行時文中海選文章,直接忽視淡化了教材應有的地位和作用。之所以有這種錯誤認識,是因為他們覺得高考語文試卷直接來自語文教材的題目十分罕見,語文教材在提高考試分數上地位和作用無足輕重。
其實不然,高考語文試卷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出題的,重在考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鑒賞寫作能力。老師在熟練駕馭教材的基礎上,採用靈活多樣的導學方案,就能高屋建瓴地掌控課堂教學,通過教材的例子點染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自主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語文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出語文學習的能力。
事實證明,語文教學不注重教材的使用,學習游離與教材之外,教學效果必然不盡人意。縣某初級中學二年級的部分語文老師,努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並為之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形式上動足了腦筋:藉助多媒體平台,講故事,播圖片,放視頻,眼花繚亂很是熱鬧。至於熟讀課文,憑借教材領悟學科知識結構體系,深層把握知識內涵的區別和練習,進而把書本知識轉化成學習能力,反倒是退居次要從屬的地位,結果是學生出現學習的危機:學過的課文印象模糊,階段性檢測考查很多學生的分數都居於中下游,顯露出基礎不牢根基不穩的弊端。學生紛紛抱怨,學生家長紛紛找學校領導提意見。
在當前各種媒介嫁接到語文課堂教學上來的教改大變革時代,更需要語文老師通讀教材,深刻領會和把握教材的「憑借功能、示範功能、教育功能、發展功能」,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例子的功能作用,完成各階段的語文教學任務和目標。因為,大量快捷的現代信息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就是個雙刃劍,一方面給老師教學提供了全方位的參考資料和全新的視覺聽覺輔助手段,另一方面又給部分人的惰性或依賴性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教案或導學案比比皆是,用不著去認真研究教材教法,套用照搬別人的教案和練習訓練題,就足以應付日常教學工作了。客觀的說,恰當使用多媒體有利於解讀詮釋文學形象,能夠助推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但如果以之取代課本,學生的視覺聽覺被聲光電所牽引,流於熱鬧的形式而削弱了記憶和理解,就會事與願違。再說,文學本來就是形象大於思維,留給學生的想像空間很大很多,課堂教學過多的使用多媒體以至於把文學形象形式化或臉譜化,一定程度上禁錮或代替了了學生的活躍性思維,不利於語文學習和文學素養的養成。

⑷ 淺談如何整體把握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分析

《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是「祖國語文」而非「祖國語言」,措詞異乎尋常,耐人尋味。或許是為避免人們對語文教學目的,任務理解的以概偏全,抑或是為平息在「語文」涵義的意見紛爭而作出選擇。的確用心良苦。然而,語文作為一門課程名稱,它代表的是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教育的課程。按葉聖陶先生的解說,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統稱。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其本質屬性就決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價值取向。因此,對語文本質的認識,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預設,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及教學效能的大小。 一. 把握語文本質,明確價值向度1. 辨析語文的本質對語文本質問題,自古就有「文道之爭」 ,或是只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語言形式,忽略語言所載的文化,思想內容和思維過程;或是只突出思想內容,而忽略了語言形式。「文」「道」有機結合,曾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在閱讀中熱衷於課文內容分析,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當作語文課的主要目標,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圍繞著課文內容理解來進行,即強調文本內容的「意化」過程,因文闡道,因道悟文,相得益漳。現代語文教育中轉變為「工具性和思想性」 。提出;「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通過語言文字這一載體實現知識性,思想性雙重教學目標,突出的是語言和思維、思想的統一,即思維的發展促進語言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又促進思維的發展。在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的今天,又演化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教育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形式」教育,更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實質」教育,既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又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這里,突出「語言這個工具 不僅是文化的載體,還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 ,對語文學科的完整性千萬不能閹割。一. 從《課程標准》核心理念看語文教育價值向度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語文的基本屬性,工具性和人為性的統一,正體現了語言的性質。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工具性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情達意上,體現在發展學生的情思和人格培養上。因為語言是交際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使學生牢牢掌握語言工具,語文教學的首先任務就是教會學生使用語言。人文性突出了語文教學以人為本文化性。 二.《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那麼,用什麼去影響並感染學生?毫無疑問,主要憑借的是課文,是課文的字里行間蘊涵著的深刻的人文內涵。而這種內涵是要靠教師去深入地領會並挖掘的。我們固然要提倡創新,但不可忘記「求真」永遠是「求新」的基礎;我們固然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會,但不可忘記尊重決不意味著肯定錯誤(包括有較大偏差的)理解和感受。語文可以傳承文化,可以傳達社會價值觀,從而維系社會的正常運轉,所謂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學習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人創造力與生命力的過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是既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又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也就是說語文教學著眼於語文形式,語言所載負的人文思想、情感內涵,是寓於語言之中,必須寓教於文,在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學習母語靠的是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靠的是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也就是聽說讀寫實踐,「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唯如此,「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課程價值才能得以實現。 三.《課程標准》更明確指出: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價值觀和人生態度的培養,必須「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同時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常常是交互作用的,「情感、態度」可以成為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動因,強化這一維度有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又可以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至於「過程、方法」是學習語文的過程與方法,並不獨立於語文「知識與能力」之外,其中「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注重情感體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學會傾聽、交流與表達」(三個維度目標的一個重要結合點)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這一維度目標的提出,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同時也是為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這一交際工具服務的。1.教師教學行為上的價值向度。「以學定教」對教師的「教」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准確地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具有更為深厚的知識底蘊,課堂上具有更高的教智。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

⑸ 教學價值從哪幾方面回答

教學價值分析應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整體把握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教學價值分析,旨在使教師能夠對語文教材的知識體系、能力目標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選目的、階段目標、文本內容有比較清晰的概念。

二、正確理解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辯證關系。

眾所周知,語文教材的內容是屬於選文的范疇,是從選文的角度分析語文教材的內容,語文教材的教育價值是從教材對學生的教學目標的角度,從課程標准制定的目標著眼,分析語文教材的教育價值,即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作用和功能。

語文教材的內容和教育價值之間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從課程、教材、教學三個不同的方面的關系出發才能夠對語文教材有個全面的認識,對語文教材的認識是為了更好的把握語文教材的教育價值。

三、認識課程目標和教材編寫體例。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好多老師對小學階段的課程目標認識不夠深刻,對教材的編寫體例不能很好的了解,對教材本身的內容和教學價值把握不好。

因此會在文本解讀方面出現問題,對學生學習的階段目標認識不清,從而影響在教學中對教材內容的把握,教材的教育價值也落實不了。

四、要做到了教育、教材、課程等內容的統一。

依據《全日制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從小學語文課程目標的要求,分析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特點和選文基本類型,進而分析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價值。只有做到了教育、教材、課程等內容的辯證統一,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目標才能達成。

⑹ 語文教材的四大功能是什麼

一、憑借功能

二、示範功能

三、教育功能

四、發展功能

⑺ 怎樣確定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內容

對於語文的核心價值有以下說法:
語文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語言現象,掌握語言規律,學會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這個工具。王尚文先生說:語文學科應以教材的言語形式為教學內容。語文學科重在學習教材怎麼說,以使學生從中學習如何具體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本領,提高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前輩的經驗以及課程標准告訴我們,語文課程的核心價值就是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⑻ 新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體現了哪些新的價值觀

1、體現了新的知識觀。

2、體現了新的學生觀。

3、體現了教學同生活的聯系。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也可以說,語文是運用語言規律與特定語言詞彙所形成的書面的或口語的言語作品及這個形成過程的總和。

語文定義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一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書面語和口語的能力。

一是記憶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化學。任何語種都屬於語文的范疇,文藝文和實用文都是語文中的文章體裁,不僅僅是指文學的東西才是語文。

⑼ 什麼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

思考一篇課文「教什麼」,幾乎是所有中學語文教師常常遇到的難題。歸根結底,語文教學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教什麼」,二是「怎樣教」,三是「教得怎麼樣」。從某種程度說,「教什麼」決定了應該「怎麼教」,並影響著「教得怎麼樣」。針對一篇課文設計好「教什麼」,這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之一。
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教學內容,幾乎每堂課都有明確、具體、獨立的知識和能力定位,如數學科的「二元一次方程」,物理科的「萬有引力」,化學科的「氧化還原反應」,甚至歷史科,每一章節都有具體的內容。這種獨立、具體、明確的知識都有序地呈現在教材中,與相對獨立的課堂教學時間空間相吻合。教師備課,基本上不用考慮「教什麼」,而只需考慮怎麼教就行了。而語文課則不同,到目前為止,語文科始終未能開發出一套知識點具體、邏輯關系明晰的學科教學內容序列(或者說人們開發的知識序列沒有得到社會認可,沒有被教育序列所接受),以致長期以來,作為教材層面的語文學習材料,一直保持著其原始形態——以「選文」為基本施教單元,一篇「選文」往往是一個綜合、完整的信息系統,既包含作者的思想傾向、審美情趣,又反映著一定時代的社會生活、文化風尚,還具有語言表達的示範意義等多種信息,是語文學習的好材料。但是,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看,這種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材料其學科知識不夠具體明晰,往往很難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不利於有效教學的開展。打個比方,數學、物理、化學、歷史教材的章、節內容,就好比超市裡出售的「小包裝」食品,既方便選擇,又便於處理;而語文教材的課文則如自由市場里活著出售的「整雞」「全羊」,雖然外觀生動、鮮活且營養豐富,卻讓一般消費者有「無從下手」的感覺。當然,語文教材里的閱讀提示、文後練習也有一定的解讀和教學線索,但是,這些解讀提示普遍顯得籠統、粗疏、零碎,從滿足教學設計的基本需要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常常需要一線語文教師對一篇篇課文進行二次加工,以確定在這篇課文中,什麼是有價值的,通過這堂課的設計和教學,應該達成什麼教學目的。
語文學習對象(課文)的整體性、豐富性以及隱秘性和單元教學需要的教學內容的單一性、局部性、明晰性無疑是一對矛盾。在一節課或一個教學設計的單位時間里,我們不可能涉及一篇課文中所有含有教學價值的信息,甚至對許多重要的價值,也只能有 所選擇,有所舍棄。也就是說,語文教師決定所謂「教什麼」的問題,就是他從文本中選擇、定位合適的單元內容的過程。

⑽ 如何認識教材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是教師進行教學,搞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具體依據,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重要工具,但決不是唯一標准。根據認識過程的普遍規律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特點,學生系統掌握知識,一般是從對教材的感知開始,感知越豐富,觀念越清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識就越容易,同時教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更加系統化、規范化,有助於對教材講解的理解和掌握,並便於學生自習、復習和進行作業。因此,教師應正確理解教材,准確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正確理解教材 簡單地說: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夠成立,能夠稱作文章,是因為構成文章的各個部分相對於文章這個整體而言,起碼具有目標的明確性、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幾種要素。在幾種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個科學的系統,環環相扣,互為貫通,臻於完美。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我們所使用的課本應不只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應該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因此必須摒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決不是唯一標准。教師應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不是為了教材而教學生,而是為了學生而使用教材,整和教材資源實現由「教材」過渡到「學材」。二、准確把握教材 准確把握教材是教師成長的重要標志。作為英語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我們教師該如何准確把握教材,為我們得心應手使用教材奠定基礎呢?它可通過課前研討的方式來實現。現在的教學要求就是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法。(一 )備教材 1、理清教材編排體系,找到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 2、掌握單元內部結構。明確單元基本要求及個性與共性的關系。 3、揣摩編者編寫意圖。忠實、尊重、創新教材。 4、確定本課訓練重點。(二)備學生分析學生學習困惑。站在學生角度看教材,站在先學立場析困惑。(三) 備學法 1、設計教學一般流程。重視自學文本,師生交流,質疑答疑,專題訓練四個環節。 2、統一制定學法指導。 3、選定練習內容形式。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師應多角度鑽研教材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盡可能的由教材的「復制者」轉變為教材的「創造者」那種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學方法只會把學生囿於狹小的天地里,嚴重製約學生的發展。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益處還得靠教師的善於運用。做法如下: 1、 重視現實性,實用教材 2、 體現自主性,探索教材 3、 突出整體性,活用教材 4、 關注人文性,拓寬教材 教師必須全面理解教材,掌握語文課程標准,以及各單元之間的聯系,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再備課。弄清楚各單元教學的重點和目標。明白一個知識點與幾個單元之間的上下間關系。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主要著眼於教材的什麼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