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農村教師如何用初中語文部編教材

農村教師如何用初中語文部編教材

發布時間:2022-05-26 09:06:54

Ⅰ 新課標下怎樣使用初中語文新教材

1、突破課堂四十分鍾的局限,利用初中語文課外學習資源
語文課堂教學在力求學好教材的基礎上,還應該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學習之根扎在廣袤的土地上。在教學中可以給文本注入新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在課外可以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報刊、電視、網路上的熱點話題,還可以開展各種演講競賽活動,舉辦優秀作文展,自編自演課本劇等。這樣的語文教學就不僅僅滿足於課堂的四十分鍾,而是要學生把課內課外的語文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目的。如教《月球上的足跡》一課,課前讓學生多方收集有關月亮和月球的一些資料,查找、積累描寫月亮的古詩詞,然後在課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的情況,吟誦月亮的詩句,學生交流積極踴躍,學習熱情空前高漲。這不僅豐富了文本的內容,還激發了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把學生學習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課後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研究的成果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展示,有的寫了有關月球的日記,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資料列印整理貼在教室的專欄里,也有辦成手抄報進行展示。總之,因這一節課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信息是我們無法用四十分鍾來衡量的。
衡量一節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課堂的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40分鍾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課堂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是新課程背景下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迫切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堅持以「快」向課堂要效益,融快速聽、說、讀、寫、思於一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我們相信,當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之後,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一定會有長足的提高,從而達到學習主體對學習載體的有效控制。
2、走向校外更廣闊的天地和建立課外閱讀的學習的陣地
古人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聯系起來,當作求學的兩大途徑,就在於人不光要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即觀察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了解風土人情等,把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與生活的外延。校外遠足,郊外野炊、工廠參觀,市場調查、上街宣傳……這樣融學校、社會為一體的語文訓練形式可謂豐富多彩,學生沐浴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聽說讀寫的能力就會潛滋暗長。我校開展的「五體驗,五實踐」活動給學生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機會。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其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因此,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於5萬、40萬、100萬字。可見,課外閱讀的意義深厚而廣泛。語文是「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對於學生的課外閱讀,要培養讀書興趣和習慣,要給足讀書的時間,要指導閱讀的方法,還要讀寫結合,強化語文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閱讀的活動。比如「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讀書月活動」、「讀書知識競賽活動」;舉辦讀書沙龍,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搞課前3分鍾講演、語文開心辭典、巧接詩詞名句等趣味閱讀活動等。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個別閱讀和小組閱讀相結合,積累運用相結合。課外閱讀要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聽說讀寫思有機結合,並努力將學生閱讀所獲運用於學習生活中。通過幾年的培養,學生普遍反映,課外閱讀及其活動雖然擠用了我們一定的課余時間,但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為我們提供了無數的間接生活經驗,豐富了我們的人文知識,培養了健康的審美情趣。課外閱讀也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鑒樣式,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只要學生堅持以讀促寫,為寫而讀,讀寫結合,就能真正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空間創設高效課堂
如今,現代教育技術正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步深入到各學科領域,深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學的高效率和教學效益的最優化。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巧妙運用信息技術,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與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信息技術的運用,網路環境下的語文學習,實現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實現了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等目標,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還在語文學科中滲透了信息文化的培養,實現了跨領域學習目標的綜合。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是絕妙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語文。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讓語文教學從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生活的過程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當我們侃侃而談踐行有效教學,創設高效課堂時,不由得問自己:我離有效教學有多遠呢?我們的語文同行又有多少在追求有效教師的境界呢?也許有效教學更需要我們具備一種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的意識與能力。踐行有效教學,創設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還需要語文老師們不斷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Ⅱ 如何用好統編初中語文

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將開始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德育、歷史和語文3個科目最終將實現統編版。新版語文教材格外重視引導讀書,「專治」目前教學中少讀書不讀書的問題。「語文」新在哪?1.選文的變化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篇目的增加。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古詩文132篇,占所有課文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124,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介紹,「部編本」語文教材不是對既有同類教材的顛覆,而是「守正創新」,吸收既有各種版本的優點,更加強調遵循教學規律,也更有效地提升語文素養。同時,他還特別否認了魯迅在中小學課文中「大撤退」的說法,小學我們選擇了2篇,如《少年閏土》,初中選擇了6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2.小學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過去都是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這回改為把拼音學習推後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你我他」,溫儒敏教授特別提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同時,還有一個考慮,是幼小銜接,放緩坡度。把拼音學習推後一點,能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3.採用全新的雙線單元結構體例教材結構上明顯的變化,是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按照「內容主題」(如「修身正己」「至愛親情」「文明的印跡」「人生之舟」,等等)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樣給予明確的單元主題命名。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4.新教材專治「不讀書」的通病「部編本」語文教材在這方面想了許多法。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5.增加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的區分度「部編本」語文教材加大了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的區分度,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略讀」為「自讀」。教讀課設計比較豐富,有單元導語,預習,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課外閱讀延伸,建構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組成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部編本」語文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以往語文教學比較偏重精讀,扣得很死,雖然有用,但這是很不夠的。比如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等,以往教材與教學都較少關注,結果是多數學生只會精讀,只會考試,而閱讀速度很慢,也不曉得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部編教材在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和以前的課本的確不一樣了。

Ⅲ 初中語文統編教材怎麼教,溫儒敏這樣說

現在統一換成部編教材來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而如此規定,首先受影響的便是學校教學——不僅要面臨40%的全新教學內容,教材中更有一項近乎專為教學設定,那便是:要在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 「這是考慮到目前教學普遍存在的讀書少的弊病」,負責編寫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如解釋道。應對新教材,學校和教師無需過分擔憂,把握好落實的五大策略,才是關鍵。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目前消息是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台。 「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Ⅳ 如何專業的使用語文教科書

一、對教材進行有效的重組

有效的重組教材,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聯系的文本組織起來有效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開展比較性閱讀、探究性閱讀、合作性學習等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有利於促使學生加強記憶和深入思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為教師教學的有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學生的發展實際,突破現行教材以單元編排的局限,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學實效。(1)以主旨相似作為重組依據。從思想文化內涵上的交叉點和聯系點出發,在語文教材中為課文文本找出其他的類似文本,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按主題整合,並進行有價值的分類。這樣的整合使原本散亂的單篇教學呈現出了新的格局,在一個較小的平台上解決了語文教學零敲碎打的弊病,為初中語文學習呈現的嶄新格局。(2)以題材相似作為重組依據。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整合同冊書「課外古詩詞誦讀」中王維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別詩。(3)以體裁相似作為重組依據。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已經將《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和《滿井游記》編為第六單元,還可與《桃花源記》(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核舟記》(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等文章進行比較,進一步了解「記」是古代一種常見文體,可寫景可記事,還可說明和議論。(4)以作者作為重組依據。一個作家的風格自有其穩定的一面,但作家在成長及作品產生過程中都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從而打上時代的烙印。因而對同一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會使學生領悟到知人論世的重要性,以培養其正確的思維方式。

二、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整合

整合教材是指在有效的使用語文教材的實踐活動中,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依據,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建立有機的聯系,使語文課程更加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增強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增強課程資源整合的能力。首先,要關注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語文是一門包容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若能因勢利導,那麼語文課堂將會充滿活力和魅力。正如陳鍾梁先生所說:「語文教學需要『雜交』,教學也是一種生態,遠親繁殖有利於培育良種。」只要教師用心而且有一定能力,學科間的溝通融合就會變成語文課堂教學的現實。其次,語文學科要與生活相聯系。語文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的觀念。溝通課堂內外,聯系教材與生活。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才能激活學生記憶倉庫中的素材,才能增強學生生活體驗對語文學習的推動作用。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可與校園生活聯系;而《背影》《我與地壇》等就可與家庭生活對接;而《唐睢不辱使命》等則可以與社會生活呼應。在進行教材與生活聯系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突破狹義課程教學的局限性。

三、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延伸

(一)利用背景資料豐富教材資源

老師的每一堂課都是創造,不能局限於教材提供的那些信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給學生提供或讓學生去查找、搜集相關材料的機會。利用背景資料可以激發學習情緒,渲染課堂情緒,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奇妙的克隆》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克隆」,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克隆」的資料。在課上讓學生展示相關資料,加深對克隆知識的了解。使學生對當代最新科技成果——克隆有所了解。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無形中還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二)根據教學目標挖掘教材資源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拓展延伸教材必須立足於教材本身的開放性,以教學目標為重要保證,一切圍繞目標教學。以教材為活動框架,搭建學生合作探究的平台。例如:八年級下冊課文《端午的鴨蛋》《吆喝》《春酒》都藉助「美味」傳遞出了豐厚的飲食文化,而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到民間采風去」。因此,可以通過這些教材帶領學生去探究本民族、本地區的精神內涵,搞一次《舌尖上的重慶》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語文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樂於參加,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說讀寫思,挖掘潛能,培養綜合能力,對學生的影響極大。

Ⅳ 如何教好語文統編教材

1

減輕使用統編教材帶來的壓力

統編教材改動比較大,老師們拿到新教材,看到許多課文是新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這套教材的「新」,並非以革命的姿態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顛覆,它是「守正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變化革新,是那種大家經過努力就跟得上的「創新」。所以不必焦慮,要以積極而又正常的心態來使用教材。

特別是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開使用的步子應當穩一點。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學就來個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採用新教法,這是時代要求,大家對語文教學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進教學。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語文教學說得一無是處,那並不符合事實,別把語文老師弄得「灰頭土臉」。其實我們就是那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要尊重歷史,有所繼承,有所揚棄,有所發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於各自的學情,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學校或者班級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與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讓我們的教學更上層樓,關鍵是教師,老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必須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這需要時間,不可能靠幾次培訓就解決問題。

Ⅵ 怎樣提高農村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明確,做到有的放矢
對於課堂所需實現的目標,我們要心中要有數,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明確,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關鍵。要明確教學目標,就要加強對教材及學生的研究,做到三個熟悉:一是熟悉《課程標准》,二是熟悉教材,三是熟悉學生。其實,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緊緊扣住這一點。我認為語文綜合素質應該包括:1、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這是語文教學的基石。我們常說厚積而薄發,沒有厚實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根本無從談所謂的創新能力的培養。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靈活處理教材,達到「減負增效」
語文教師,首先要對語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怎樣靈活處理教材呢?
(一)根據教材的重點來處理
如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本文的重點是通過在浦口作者與父親惜別時父親的背影的刻畫來表現父愛這個主題的。處理教材時應突出本文的重點:文章為什麼以「背影」做標題,文中哪幾處寫到背影,最讓作者感動的背影是什麼地方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寫的?這樣一來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有效地處理了教材。
(二)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來處理
如抓住過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應的句子等來突現文章的結構特點。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從中間的過渡段入手,先閱讀百草園部分,再閱讀三味書屋部分,讓兩者對比著閱讀,這樣更能突現文章的主旨,學生更易理解,感悟。
(三)根據教材的構思來處理
如《珍珠鳥》這篇文章,作者是通過珍珠鳥開始「怕人」到後來的「不怕人」來表現動物對人的信賴,關鍵在於人對動物的友善,從而揭示作者希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根據這個構思,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處理教材:①珍珠鳥怕人嗎,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詞語表現珍珠鳥漸漸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鳥越來越不怕人的?為什麼不怕人?②作者對小珍珠鳥的稱呼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它呢?③讀了這篇文章後你有怎樣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麼嗎?這樣整篇文章的教學思路非常地清晰,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四)根據教學的目標來處理
如初一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在教學設計時更要把「朗讀」作為首要的目標。因此我們在教學《童趣》時,完全可以圍繞著「朗讀」這個目標來處理教材,從朗讀中把握讀音,讀准節奏,讀懂意思,讀出童趣。在朗朗讀書聲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此可見,能否靈活有效地處理教材,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學習方法得當,提高學習效果
學科不同,其學習方法有別,把握其語文學科的性質,給以引導,掌握其規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切實可行的。關於語文的學習常見的方法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會初讀課文
初讀課文,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看課文、看注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了解了這些信息後,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整體的感知了。
(二)學會查閱相關的背景知識
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對學生理解課文,感受文章的內涵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學會使用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
主要是字詞的音形義問題,這就要藉助於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在閱讀課文時,遇到生字難詞、成語典故,都不要輕易放過。教學如「喪」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如何記著並理解它。《新華字典》註明:①與死人相關。因此,奔喪、喪事、喪葬等詞皆應該讀「sānɡ」。②丟掉,失去。因此,喪失、喪膽、喪權辱國、喪盡天良等詞皆讀「sàng」。這樣學生就在今後的多音字學習中做到音形義三者結合記憶理解。又如「墨守成規」這個成語,形容思想保守,按老規矩辦事,不求改進。如果追問一下,什麼是「墨守」呢?我們查閱《漢語成語詞典》我們就會明白,原來這個詞義和戰國時的墨翟有關系,因為他以善於守城著名,所以後來稱善守者為「墨守」。學生養成查閱字典、詞典的良好習慣,並懂得如何使用字典、詞典,將會受益不淺。
(四)學會獨立思考
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能否回答。
(五)學會在文章中批註
就是在文中做上標記符號。如不懂之處用問號(?)標注,重點之處用著重號標注(…),深刻含義的句子用雙橫線標注等,形成一套獨特的約定。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註的可用紅色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做好批註,以便課後隨時查閱,課後能做到溫故而知新。
(六)學會質疑
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節選的某些片段,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麼這么寫?
(七)學會記錄
就是做好讀書筆記。有的可以記在書本上,有的可記在語文學習筆記本上,課後隨時能夠查閱,鞏固,加深理解。
四、教學朴實無華,教學方式有效
語文老師在實施啟發式,討論式,對話式的教學方式時要重視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義。
(一)要提高啟發式的效率
啟發式不能只是老師問,學生答,缺少學生學習後生成問題的環節,要有預設和生成結合的准備,讓學生有生成問題提出討論的空間;同時教師提問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二)要關注討論過程的監控和調整。
小組討論不能只追求熱鬧場面,這樣只能增加課堂教學內耗,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在安排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時間讓個人獨立思考;小組的組長要輪換,不能只是幾個優秀學生唱獨腳戲;討論的問題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難度的。
(三)要適時中懇的評價
在師生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閱讀的多元化,要尊重學生有距離,甚至是錯誤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誇好,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同時要組織其他學生對此評價,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既起到鼓勵學生有所發現,敢於發現,保護學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獲得更好地發現,體悟。
五、使用現代技術,充實課堂內涵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網路資源現代技術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學生對情境的情感體驗,充實語文課堂的內涵。但教師在使用現代技術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體現語文教學的特點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只是為更好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發現課文中的語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讓學生獲取審美知識,陶冶愛美情趣。如果整堂課充斥著圖片,聲音,影視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製作在課件上,拋開課本,忽視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只追求熱熱鬧鬧,則是背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
(二)把握教學內容呈現時機
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為了讓學生對石拱橋的知識有一個清晰、感性的認識,這時候呈現有關石拱橋的圖片、效果圖,會很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文中石拱橋的效果圖,相信學生對「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現代技術的使用是為語文教學服務的,選擇一個最佳的呈現時機很重要。一般導入新課時,可以配合導入語使用;突出重點、難點,品味語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時可以適當藉助現代技術手段。
另外學生則可以在教師的明確要求和適時監督之下通過網路進行與本課學習有關的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從而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同時,應該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技術,教師仍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簡單的操作者。教師可利用現成的教學軟體,平時收錄一些優秀的電視節目,下載網路資源等多種途徑和方式,製作出優秀的課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優勢。
六、提高教師素質,引領學生發展
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從課堂語言、體態、板書及個人的特長、愛好、品格、修養等方面來嚴格要求自己。課堂語言抑揚頓挫,體態大方,板書思路清晰,愛好廣泛,品格高尚,為人正派,內涵豐富,善於親近學生,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同時也會喜歡你所教的學科,這就為課前、課堂、課後的教學的有效性創造了條件,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發揮最大的效益。
總之,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都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 充分挖掘出普通學生的學習潛力,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最有效的。當然要實現有效教學,特別是農村初中,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並且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它要求教師個體不斷的提高專業化水平,專業化水平的高低,是語文有效教學的根本保障。
我相信國家通過對教師有計劃的專業化培訓,以及教師自身的專業化學習,農村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Ⅶ 如何用好初中統編教材的寫作體系

讀懂、用對、用好統編初中語文教材
——讓自己幸福地教,學生充實快樂地學
1、在使用中教師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1.「穿新鞋走老路」。或因應對考試無暇顧及,或因評價無要求疏於更新,或因職業倦怠固步自封,或因沒讀懂新教材無從下手,我們大多情況下手捧新教材,教著老內容。這是當前使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普遍現象。
比如:八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新聞單元,我們一看到第一課《消息二則》就想當然的把這一單元的四課兢兢業業的一課一課去講,又是新聞要素,又是結構的講,完全忽略了統編本教材活動探究單元的編寫意圖,僅僅帶著孩子們去死扣任務一:新聞閱讀,而將新聞采訪活動以及延伸出來的新聞寫作,完全忽略,導致我們的學生寫新聞,找不到題材,提不起興趣。我上的兩個班中在一個普通班我將任務二:新聞采訪簡單的用了一節課,先是簡單的指導了一下如何編寫采訪提綱,然後當堂讓學生去采訪,學生興趣非常濃厚,寫出來的新聞也非常有意思。而相反,我帶的實驗班因為一些原因,僅僅完成了任務一,新聞采訪這一節沒上,寫出來的新聞很一般,學生興趣不大,甚至覺得很枯燥。 2.具體某篇課文的教學內容爭論大,無法統一 3.對單元整合教學理念把握不到位 有改變的理念,但對單元能力訓練點的分步驟、逐層落實把握不到位,沒有引導學生把教讀中學到的閱讀策略和方法用到自讀和課外閱讀中。
同樣,我們繼續拿八年級上新聞單元說事。活動探究單元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那麼,學習了第一課,學生了解新聞的基本特點後,在二三四課中相關的電頭呀、導語呀、結構呀這些內容則就應該由學生自己去完成,我們需要做的則是補充進去一些,除了消息這些特點以外的特寫、通訊所特有內容,最後指導學生梳理歸納幾者之間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只有這樣,學生在實際考試中遇到新聞閱讀才會得心應手。 4.同一單元內的教讀、自讀課型沒區分
比如說我們會教教讀課文,精講、精練、精讀、精品,但我們困惑的是自讀課文怎麼上。在這舉肖培東老師的《美麗的顏色》,或許會對我們自讀課文的教學有所啟示

Ⅷ 談語文教師如何使用好教材

及教材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 上饒市二中 毛鳳美 【摘 要】教材在語文教學當中的地位是特殊的,如何使好教材對於每位語文教師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做到如下幾點:教師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本,老師作適當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加強學生的閱讀量,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閱讀訓練;語文教師應科學規劃教材內容;語文教師應加強作文的科學訓練。 【關鍵詞】語文教材 教學規劃 教學手段 多媒體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規定:「課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應該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要體現教學目的,適合教學,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那麼語文教師應該如何使用好這些已經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教材呢? 一,教師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本,老師作適當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乃為善教也」(見《葉聖陶語文教學論集》721頁)。我們教師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會學習,對文章不理解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當學生在自學中可以理解文章內容、藝術技巧時,教師的教就是沒必要的。 二,加強學生的閱讀量,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閱讀訓練。 讓學生在有一定壓力和目標的情況下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很重要手段。那麼語文教師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選擇一些好的語文課文放手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 三,語文教師應科學規劃教材內容。 對學習的程序安排有個科學規劃,才會取得良好效果。如果規劃不當,教學的最後效果是要大打折扣,我們老師都有這樣一種經驗,同樣的一堂課,同一本教案,如果你的授課順序不一樣的話,最後的情形會很不一樣。如在魯迅的《葯》中,可以先把康大叔的有些動作描寫的語言先去掉,然後叫學生填寫,進行比較分析,學生就會感受到魯迅語言的精彩了,可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對教材進行適當的科學的規劃,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教學內容,那麼語文教師的教學也會有很大的改善。 四、語文教師應加強作文的科學訓練。 如果作文能走科學化的道路,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就有了可能。近年來,很多優秀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學有序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如描寫技能訓練中的描寫訓練,我們可以在教學當中給學生一個主題或事物,然後讓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描寫訓練,當然這不是一日之功,我們經常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這方面訓練,做到有序可循,從而提高訓練的效率,加快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最後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教師少評、學生多議 語文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的人文性特徵最突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看成是有著豐富情感的人,而不僅僅是獲取科學知識,語文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標准答案的獲取,怕學生得不到高分所以就拚命的灌輸基礎知識,使學生對語文失去本應該有的興趣,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 語文課時有限、而語文學習任務很重,只有改變教學理念,謀求新的思路,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學內容具體化,不能漫無邊際,空洞乏味 我們在前面的分析當中提到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做到少評,學生多議。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的地位降低,我們只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老師起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指導作用。那我們老師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思路一定要清晰,立場要鮮明,主題要明確,否則知識過於繁雜,學生覺得不知所以然,老師教得不知所以然,切忌漫無邊際,又大又空。 三、教材與教輔讀本相結合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主要利用的資源肯定是手中的教材,但這遠遠不能滿足語文學習需要,所以語文教師在自己的業務能力結構當中,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注意搜索與教材內容相似或相近的文章和資料,這樣在講課的時候課堂與課外有機結合,使得自己的實際教學盡可能翔實,學生盡可能完善地掌握課本所要傳的思想內容。如曹禺的《雷雨》讀本中節選了全文的另外幾個部分,如果布置學生預先將課內外各部分放在一起完整地閱讀一遍,則對課內節選部分的學習一定有幫助; 四、利用多媒體、網路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語文教與傳統語文教學有著很大的區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爆炸的時代已經來臨,各種新事物、新技術層出不窮,有很多晦澀難懂的內容,我們可以藉助現代多媒體及網路資源,搜索相關主題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影像資料進行現代化手段教學,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難教的問題直觀化。 總之,語文教師應該給學生大量時間閱讀,科學規劃教學內容,科學進行寫作訓練,利用多媒體進行對教材的補充和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2.《葉聖陶語文教學論集》.葉聖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閱讀全文

與農村教師如何用初中語文部編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