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s版空氣是哪裡教學設計

語文s版空氣是哪裡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05-28 04:10:06

❶ 《空氣中有什麼》教學設計與反思

九.教學反思
本課是本冊書中學生實驗操作較難的一課。在教學時,由於自身對本冊書認識的缺乏以及備課中細節的處理不到位,致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些不知所措且知識掌握也不夠清楚明了。現在問題反思如下,以此督促自己以後更好的備課。
一、在復習導入中,所提問題要針對本課教學內容,不能泛泛、盲目,以致將學生思考方向引錯。可以問:「空氣的性質有哪些?」並適時板書與本課有關的內容——空氣可以占據空間、會流動,以便為下面出現的「蠟燭熄滅,水位上升」的解釋打下基礎。
二、新授中,實驗操作要指導到位,讓學生知道每一步應該做什麼。問題目標性要明確,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
三、最關鍵的備課中要注重細節
1、前後對比。點燃蠟燭罩上沒有擰瓶蓋的瓶子後,應讓學生觀察水面的高度,然後擰上瓶蓋等蠟燭熄滅後再引導學生觀察水面的高度,通過前後對比讓學生發現瓶內空氣的減少,引出燃燒用去了空氣中的一部分。
2、瓶內水面高於外面時,能否打開瓶蓋,引發學生注意。要在池內加水至瓶內水面高度時才能打開瓶蓋,測試剩餘氣體是否支持燃燒。否則外面的空氣會進入瓶內影響實驗結果。
3、非關鍵性操作要簡單化,以便於學生操作,節省課堂時間。四年級學生動手能力相對還較弱,把蠟燭固定在玻璃片上再放到水中,對於他們有些難度。改用馬鈴薯切片來做蠟燭底座將大大方便學生的操作,將節約下的時間給學生探究問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http://wenku..com/link?url=y_

❷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第十二課空氣在哪裡全文岀現6次空氣空氣你在哪裡作用是什麼

沒有看過課文,但是一般文中多次出現的片語多起強調的作用,這篇文章若是關於環保的話應該是:多次反復」空氣空氣你在哪裡「,強調對清新空氣的強烈渴望,和對大氣保護行動的呼籲.

❸ 老百曉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作文教案設計

那些笑容如同撕裂朝陽般甜美燦爛,她用飽含深情的腔調去演繹一場驚駭世俗的美,她的名字叫愛……。

每一天晚上都習慣著在香樟樹下看著書,那些厚重的樹蔭像蘆葦循序地瘋狂生長著。樹葉與樹葉之間的罅隙透出一點點的光暈,如同鳳凰花在一夜之間靜靜地綻放。聒燥的蟲鳴在張狂地蹂躪城市的落寞,寧靜的水泥路深沉地呼吸著,來往的路人目光渙散,平凡。卻因為擁有著不同尋常的夢想,他們的世界卻是璀璨的……

午後的陽光是最透明的如同薄薄的蟬翼縈繞在茂盛的夏里,電視像一場無聲演繹的電影,琳琅滿目的是那些華麗而破裂的廣告,畫面不斷地跳幀。最後,畫面出現的卻是今年的快樂男生八進七決賽的預告片,饒有興趣地回想起去年的的快樂女生像夏跋扈著那些沒完沒了的熱度,相比之下這屆的快樂男生像是一種乏味單調的海選,記憶如同夕陽般惶惶然地沉入地平線,去年的夏天,和煦的風吹落了簌簌掉地的樟葉,膨脹的空氣里摻入一種辛辣的清新。喧囂的教室里每一個雙眸都透出無比的明亮。還記得,他們討論的是去年的快樂女生。談論的話題像是一個巨大的樹蔭覆蓋著整棟的教學樓一樣,斑駁的碎片氤氳著如同冰冷的湖面,那些盤旋的霧氣久久地沒有散去。在晚修課的時候,看著邈遠的黃昏一點點地被吞噬,竟然會感覺到青春就這樣地打馬而過,穿過了紫堇,穿過了流年。

每一個人都在埋著頭學習著,那些沙沙的聲音像是在深沉的睡夢中聽到的雨聲,恍

❹ 求小學二年級語文s版全套課件.

http://www.xxjxsj.cn/article/list_1_124.html
這里有點。
http://www.ywcbs.com/webs/list.asp?title=7&press=2&press3=3
這個是語文出版社的,你看看是否有幫助。
我讀S版6年級啊
=。=

❺ 小學語文s版二年級上我是什麼教學設計

《我是什麼》是一篇常識性課文。本課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課文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樸素而生動,是一篇寓科學知識於趣味故事的優秀教材。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對於學生來講並不陌生,所以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積極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升華,促進學生的發展。

❻ 空氣中有什麼 教學設計 實驗小學

教學內容:
蘇教版四上第一單元第三課《空氣中有什麼》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氣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了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慣用觀察、實驗、思考、閱讀資料的方法分析空氣的成分。
2、培養初步的化學實驗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的品質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
教材結構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空氣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認識空氣的組成,並為學生下一課理解空氣是生命的要素和認識空氣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
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
1、 三支蠟燭的燃燒比賽。
2、 用實驗方法分析空氣的成分。
3、 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空氣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認識空氣的組成,並為學生下一課理解空氣是生命的要素和認識空氣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
教學中以實驗引入課堂,引起學生的興趣。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經歷提問、猜測、驗證、結論這一過程,進行科學探究,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充分親歷科學的認識經歷。在體驗過程中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設計思路
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蠟燭 玻璃片 大小杯子各一個
學生實驗:實驗報告單一張 水槽 蠟燭 剪掉瓶底的塑料瓶 打火機一支
學生分組:四人一組:2人操作,1名觀察員,1人記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和研究,你對空氣的性質有了怎樣的了解?
(指名說)
師:正確,空氣的性質咱們都通過實驗得到了驗證!今天咱們繼續來了解研究空氣!
二、演示實驗,引出課題
師:我手中有一支蠟燭,我將它點燃,你覺得它什麼時候會熄滅呢?
(師點燃,看其燃燒)
師:哦,燒完就熄滅了。「蠟炬成灰淚始干」。
師:那如果我拿一隻杯子扣在蠟燭上面呢?再換個大點的杯子呢?
(指名說)
師:好,我們來做個實驗見證一下,現在老師這里有三根蠟燭,分別放在空氣中,小杯子、大杯子里,我們來觀察它的燃燒,在我做這個實驗以前,請同學們猜一猜,
下面的三隻蠟燭哪支最先熄滅,那支燃燒得最持久?
(學生猜測)
師:好!一起來見證同學們的猜測!大家的目光不要走開喲!
教師演示實驗:點燃三隻蠟燭,並同時給其中兩只蠟燭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觀察有什麼現象
師:哈哈!這個實驗和同學們的猜想一樣!

三、提出問題,確定研究內容
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生。。。。。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蠟燭燃燒,說明空氣中有支持燃燒的氣體,蠟燭熄滅,說明空氣中剩下的氣體不支持燃燒了,那麼,大家的解釋是不是正確呢?
師:我將同學的解釋寫在了黑板上,並打上問號
?出示:根據蠟燭的燃燒和熄滅,我們初步可以推測空氣中至少有支持燃燒和不支持燃燒的兩種氣體
師:這堂課我們就通過實驗來研究,證實我們的這種猜測!

四、進入新課,通過實驗分析來認識空氣的成分
1.聚焦問題,引導生猜想
師:科學需要大膽的猜想,但更需要用嚴謹的科學實驗對猜想進行驗證。下面我們就設法驗證我們的解釋:
板書:燃燒要消耗一部分空氣
師:同學們,看看桌上的實驗器材,你打算怎麼去設計你的實驗呢?
(四人討論)
(指名說)教師相機演示邊說邊引導,如果說不出來,就由教師說出步驟。

2.完成實驗一:驗證燃燒要消耗一部分空氣

.引導設計實驗
師:怎麼做這個實驗呢?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如果燃燒消耗了一部分空氣,那麼水就會-----進入我們的杯中。
師:同學們很聰明!
(課件出示:消耗了一部分空氣 水進入瓶內,瓶內水位上升)

師:那麼我們就做一個燃燒蠟燭一部分空氣,從而觀察水位變化的實驗,具體怎麼做呢?請大家看一看老師為大家准備的實驗器材條,有蓋子沒有底的塑料瓶,蠟燭,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看出效果,可以在水中滴入少量的紅墨水。

為了看出實驗效果,我們做個對比性實驗,請看實驗步驟:
(課件出示)
實驗步驟:
把粘有蠟燭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紅水的水槽中。(水不要太多,能淹沒蠟燭下部即可)
實驗一:不點燃蠟燭,用去底塑料飲料瓶把蠟燭扣上,立即擰緊瓶蓋觀察水是否能進入杯子。
實驗二:接著實驗,把瓶蓋擰松,把瓶子拿起來(注意不要弄濕燭芯),點燃蠟燭,等蠟燭燃旺後再用瓶子把蠟燭扣上,然後立即蓋上瓶蓋,擰緊。觀察有什麼現象
記錄與思考:
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實驗一

未點燃蠟燭 水位情況

結論

實驗二

點燃蠟燭 水位情況

結論

師:實驗的結果究竟怎樣呢?這個就留給大家親自動手去做了。。。。
師:實驗的操作過程清楚了嗎?請各小組互相合作,開始實驗!
生分組實驗 做好記錄

生匯報實驗結果(沒有點燃,蓋上瓶子,水一般不能進入瓶子,即使進去也很少)
討論:
為什麼水不能進入瓶子?(因為瓶子內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相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生匯報實驗結果。(蠟燭慢慢熄滅,水涌進瓶子里)
討論:
水涌進瓶子的現象說明了什麼?(說明瓶內的空氣少了,騰出了一部分空間)
為什麼瓶內的空氣會減少了?(說明燃燒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氣)
師總結:燃燒需要空氣,說明瓶內的空氣少了,騰出了一部分空間,燃燒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氣,就是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氣體——氧氣,它大約佔了空氣含量的21℅ (出示)

3.完成實驗三:驗證空氣中剩下的氣體不支持燃燒
師:大家在剛才的實驗中成功驗證了我們的一個猜測,表現很棒,那麼,水為什麼沒有完全進入瓶內呢?說明還有剩下的氣體占據著空間!這些剩下的氣體不支持燃燒了。
師:同學們,根據大家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空氣中至少有兩種氣體:一種氣體是支持燃燒的,一種氣體是不支持燃燒的。

師總結: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和實驗,得出了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結論。出示: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氣體叫做氧氣,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其它的主要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此外,還有二氧化碳,水蒸氣等大約占空氣的1℅
(課件出示書上的空氣成分圖)
師:下面咱們來了解認識一下空氣家族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俗稱乾冰,它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因為不支持燃燒,所以適合做滅火的材料呢。
老師來做個實驗,把二氧化碳的這些特點演示給大家看一看。
演示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的實驗(請一個學生上來做助手,小蘇打和醋要多點)
演示燃燒的木條熄滅的實驗

師:哈哈,同學們的興趣還真濃烈呀,空氣這個大家族中每個成員都是時時刻刻存在的!看!
五:了解空氣成分中各種氣體的用途(學以致用 挑戰自我)
1:有氧氣,有的物質能在空氣中燃燒。

2: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氣瓶內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盪,石灰水渾濁,證明空氣中確實含有二氧化碳。

3:空氣中還含有水蒸氣,酥硬的餅干暴露在空氣中會變軟。

4:夏天從冰箱中取出一瓶啤酒,過一會兒,瓶外出現許多小水珠,這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

❼ 小學六年級科學空氣在哪裡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空氣在哪裡》。
這一篇課文時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空氣在哪裡》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小猴子和空氣在做游戲——捉迷藏,在游戲中通過它們的對話,讓學生了解到空氣到底在哪裡,空氣的作用又是什麼?
《空氣在哪裡》這篇課文時一篇略讀課,內容也筆記哦啊淺顯易懂。所以講這篇課文時,我一讀為主,讓學生以各種各樣的讀,如:老師范讀、學生默讀、男女分組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了解空氣在肺里、皮球里、汽車的輪胎里、鋼筆里、火爐里、田地邊、大樹旁、小河邊。有了空氣禾苗茁壯,樹木挺拔,小魚兒快活,我們也能自由地呼吸。
最後引導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然後,老師范讀,學生認真聽。「哦!小猴子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周圍都是空氣,自己就生活在空氣里,時時刻刻都在呼吸著空氣。」通過讀這一自然段,讓學生明白空氣就在我們周圍,我們時刻呼吸著空氣。
護額玩這篇課文,我會再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發現了空氣在哪裡,然後跟自己的同學分享一下。這樣的話,可以考察學生的觀察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

❽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空氣是什麼樣子的教案

「空氣是什麼樣子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用感官觀察並描述出空氣的特點。
2、能說出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能夠流動的物體,我們周圍都有空氣。
3、激發學生探究空氣的慾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空氣的特點
教學難點:空氣能夠流動。
教學材料准備
分組材料:保鮮袋、橡皮筋、氣球、燒杯(250ML)、粉筆、泥塊、海綿、毛巾
演示材料:打氣筒、氣球、水槽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猜謎,引入課題
1、讓學生猜謎語: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變化多,我們的生命離不了。
2、引出課題:空氣是什麼樣子的。
個別回答
猜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自然地導出課題。
二、找空氣
1、要研究空氣,先要找到空氣,你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
2、組織學生收集空氣。
匯報
分組用保鮮袋去小組想去的地方收集空氣。
通過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氣,讓學生初步體會我們周圍有空氣。
三、觀察空氣
1、提出問題:空氣找到了,你用什麼方法觀察它?
分組觀察
小結:空氣沒有顏色、透明的、沒有味道,沒有氣味。
2、感受空氣的流動性:
先將氣球吹漲,再對著自己的自己的手或臉放氣。你有什麼感覺?
歸納: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透明、沒有味道、沒有氣味、能夠流動的一種氣體。
小組討論並匯報實驗方法。

學生用眼、耳、舌頭等感官來觀察空氣並匯報觀察結果。
學生活動
說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親身的觀察和感受,非常自然輕松地了解了空氣的特點。

四、到處有空氣
1、空氣是我們的眼睛看不見的,你有什麼辦法知道空氣的存在呢?例如你怎樣證明這個氣球里有空氣呢?
2、演示實驗:將氣球放進水中,
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麼現象?說明了什麼?
3、出示實驗材料,你猜它們裡面有空氣嗎?怎樣證明?

個別回答並演示方法。

觀察實驗現象
個別回答

學生填寫猜測並小組討論並回答
分組實驗並填寫實驗現象及判斷結果。
匯報實驗結果,有不同結果的可以重做一次。
開拓學生思維

引導學生學習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

放手讓學生探究物體里有無空氣。
培養學生的實驗記錄習慣。
五、小結
1、今天你學習了什麼?
2、回家之後,將今天的海綿或別的物體裡面有空氣的實驗做給爸爸媽媽看。
回答
讓學生對所學東西做個回顧。
使學生將科學帶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長對科學的注意和重視。

❾ 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海水為什麼是藍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惰、忌、諱、液」4個會認字和「惰、稚、疚、液」4個會寫字,掌握「惰性氣體、愧疚、液體、閉目塞聽、陽光融融、暖風徐徐、源源不斷」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拉曼不斷追求、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印度科學家拉曼是如何發現光散射效應的。
教學難點:理解拉曼的發現給予人們的警示,體會課文中給人以啟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學准備:詞語卡片及拉曼的介紹。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惰、忌、諱、液」4個會認字和「惰、稚、疚、液」4個會寫字,掌握「惰性氣體、愧疚、液體、閉目塞聽、陽光融融、暖風徐徐、源源不斷」等詞語。
2.初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脈絡,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4.學習第一部分。
教學准備:
1.詞語卡片。
2.拉曼簡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導語:蘋果熟了會從樹上落下來這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而牛頓小時候卻想「為什麼它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長天後,他發現了「地球引力」;水壺里的水開了,壺蓋會不停地跳起來,這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長大後發明了蒸汽機……凡是有所作為的科學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從而不斷有了科學的發現與發明,有了科技的進步,有了人類的現代文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印度著名的物理學家拉曼的故事。
2.簡介人物。
拉曼(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應的發現,獲得了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拉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亞洲科學家。拉曼還是一位教育家,他從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並將其中很多優秀人才輸送到印度的許多重要崗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標注自然段序號,勾畫生字詞語,自學生字。
2.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找出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4.小組交流自學情況。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⑴出示生字,檢查認讀。
字音:諱、疚
字形:惰、疚
⑵理解詞語
語塞:由於激動、氣憤或理虧等原因而一時說不出話來。
饒有興味:饒:豐富,多。非常有興趣。
愧疚:因自己錯誤而自責,慚愧不安。
頗有作為:頗:很;作為:作出成績。指作出很多成績。
閉目塞聽: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誇張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脫離實際。
散射:光線通過有塵埃的空氣等介質時,部分光線向多方面改變方向。
殊榮:特殊的榮譽。
5.弄清故事的六要素
⑴時間:1921年。
⑵地點:取道地中海的一艘輪船上。
⑶人物:拉曼與一對印度母子。
⑷起因:男孩提出「海水為什麼是藍的」這一問題,使拉曼對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原來的解釋產生疑惑,而男孩強烈的好奇心給了他啟發與警醒。
⑸經過:拉曼回國後,針對男孩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發現了光散射效應,成為亞洲歷史上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⑹結果:即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要對「已知」心存好奇,善於從「已知」的「未知」中獲得新的發現。
6.根據故事的六要素,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印度科學家拉曼從地中海輪船上一個小男孩兒的好奇心中得到啟示,從而研究出海水呈藍色的原因,並從固體、液體、氣體中分別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
7.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寫在地中海的輪船上拉曼向一個小男孩兒解釋海水之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寫拉曼對自己向小男孩兒的解釋產生了懷疑,後來研究出海水對陽光進行散射而出現藍色,從而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
第三部分(第l4自然段)寫男孩兒的故事提醒人們:新的發現就在你的「已知」內的「末知」之中。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默讀課文第l—8自然段,說說地中海得名的原因?
2.「饒有興味」是什麼意思?
3.拉曼認為海水呈藍色的原因是什麼?
4.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深人理解。
四、課堂小結
從男孩兒與媽媽的談話中可以看到,他知道這個大海叫地中海後,還要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進而還想知道海水為什麼是藍的。他總能從已經知道的知識里產生新的問題,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這對母子的對話引起發拉曼的興趣,並給孩子做出解釋。
五、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拉曼不斷追求、勇於探索的精神。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質疑。
2.研讀課文第二部分:為什麼說是地中海輪船上那個男孩兒的問號把拉曼領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台?
⑴自讀第9自然段,了解瑞利的觀點。
⑵拉曼是怎樣發現「光散射效應」的?
①男孩兒的源源不斷的「為什麼」引起了拉曼的思考,他對自己向孩了的解釋產生了懷疑(第10、11自然段)。
理解句子:「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涌現出來的『為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科學家,他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兒那種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理解句子:「失去好奇心是科學發現與發明的最大忌諱,即使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科學家,也會因此而變得閉目塞聽,止步不前。」
②拉曼研究的經過和結果(第12自然段)。這一段是分三層來敘述的。
第一層:寫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釋,認為他的解釋證據不足。
第二層:他經過深入研究證明出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呈藍色的原理。
第三層:後來拉曼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稱為「拉曼效應」。
③教師小結:拉曼對自己向小男孩兒的解釋產生了懷疑,後來研究出海水對陽光進行散射而出現藍色,從而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並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印度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個」「殊榮」充分表明了拉曼這一研究成果的分量(第13自然段)。
⑶你認為拉曼能取得這樣的研究成果,最關建的是什麼?(品讀第三部分)
永遠不要放棄你對「已知」的好奇心,也許新的發現就在你的「已知」內的「末知」之中(第l4自然段)。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二、總結全文
「那個有著無窮問題的男孩了的故事」實際上是男孩兒的問題喚起了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是拉曼追求「未知」從而獲得新的「已知」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了一個科學家不斷追求,不斷進取的自覺性與探索精神。
三、拓展延伸
老師:同學們還想了解有關科學家拉曼的更多情況嗎?(由老師和同學介紹一些課前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四、作業設計
1.採集詞語句子。
2.完成自測練習。

❿ 一年級空氣是什麼樣子的教學反思

「空氣是什麼樣子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用感官觀察並描述出空氣的特點。
2、能說出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能夠流動的物體,我們周圍都有空氣。                          
3、激發學生探究空氣的慾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空氣的特點
教學難點:空氣能夠流動。
教學材料准備
分組材料:保鮮袋、橡皮筋、氣球、燒杯(250ML)、粉筆、泥塊、海綿、毛巾
演示材料:打氣筒、氣球、水槽

閱讀全文

與語文s版空氣是哪裡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