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里的第一、二、三人稱分別有哪些
我,你,他 跟英語差不多的
2. 在語文課本中,「第二人稱」指的是什麼
第二人稱指的是你、你們
第一人稱是我
第三人稱是他她它、他們她們它們
3. 什麼是第一人稱, 什麼是第二, 三人稱
第一人稱:是一種直接表達的方式,不論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敘述的都像是作者親身的經歷或者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中文中常用的表述為:我、俺、在下、吾等。
第二人稱:在言語活動中﹐指稱與說話人相對的聽話人。中文中常用的表述為:你、爾、汝等。
第三人稱:指稱說話人與聽話人以外第三方的,為第三人稱。中文中常用的表述為:他﹑她﹑它﹑他們等。
【例句】:
一、第一人稱:
1、聽了昨天的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2、推開門,我呼吸著窗外新鮮的空氣,覺得心情平復了不少。
二、第二人稱:
1、你看了看手錶,已經12點過了五分,不知不覺你竟已等他超過半個小時。
2、你們雖然畢業後各自打拚,鮮少見面,這一次見面卻一點也沒覺得陌生。
三、第三人稱:
1、得了主人新買的球,小貓像是發現什麼新奇的物件,一直追著不肯放手。
2、他抬頭望著天空,生怕一不小心眼淚掉下來。
4. 在語文中第二人稱指什麼
語文中的人稱就像是幾個人互相交談,作為「我」第一個想起來的要說的當然是「我」嘍,所以我是第一人稱;第二個想要說出來的當然是作為交談對象的「你」了,所以你是第二人稱;第三個想要表達說出口的的當然是作為第三者的「他」了。
5. 在語文課中,「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分別是什麼
第一人稱是我,第二人稱是你,第三人稱是他,我是精銳語文老師,望採納哦!
6. 什麼是語文第二人稱
第一人稱 「我」「我們」
第二人稱「你」「你們」
7. 語文中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分別指的是什麼
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二人稱:你、你們。第三人稱:除「我,我們,你,你們」的其他主語。
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專稱「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的」「我們」「我們的」。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第三人稱,又叫他稱。常用「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她」「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7)語文的第二人稱是什麼擴展閱讀:
古漢語人稱代詞
1、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余)等,如: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啟予足,啟予手。《論語·泰伯》
①我、予(余)都可作主、賓、定語。
②「吾」可以作主語、定語,但一般不作賓語。如:今者吾哀我。《莊子·齊物論》
③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賓語,如:居則曰:「不吾知也」《論語·先進》
④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賓語。
⑤「朕」先秦時意同「我」,秦朝後,是皇帝自稱。
2、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若、而、乃,如: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左傳·齊桓公伐楚》;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先進》;吾語若。《莊子·人間世》;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論語·微子》;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漢書·項藉傳》
①它們可作主、定、賓語。
② 「而、乃」只作定語,一般也不用作主語,且絕不用作賓語。
3、第三人稱代詞:其、之,「其」字一般用作定語,「之」字一般用作賓語,第三人稱不用做主語,如: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莊子·逍遙游》;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8. 什麼是語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第一人稱(自己)第二人稱(對方)第三人稱(其他人)
9. 語文中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怎樣區分
第一人稱是指自己的代詞 如"我" ,"我們"第二人稱是指你談話時在場的別人的代詞 如"你" ,"你們" 第三人稱是指你談論的不在現場的人稱代詞 如"他", "她" ,"他們" 47
10. 語文中,什麼是第二人稱舉例~
第二人稱就是 你,你們這些
下面的都是表示第二人稱
你,閣下,爾等(你們),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