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課程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學習評價與測試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怎樣才能順利實現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不斷提高這一根本性目的呢?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深入認識和把握它的主要功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主要具有診斷、導向、改進、啟發和創造的功用。診斷功用就是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提示和分析,使學生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並設法糾正和補救。導向功用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定向引導。改進、啟發和創造功用主要是調節學生學習的節奏、狀態和信念等。
2、不再將它作為篩選淘汰或評等定級的工具,而是作為改進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展的手段。
3、立足於學生的差異,從觀念上、情感上、行動上接納智力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個性心理品質不同的學生,並通過正確的評價方法來激勵他們揚長避短。
4、嚴格按照《語文課程標准》和修訂《大綱》精神確定各學齡段的培養目標。學生只要達到基本標准就是合格。在此基礎上,鼓勵冒尖,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全面優化評價內容
在評價內容方面,以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存在著明顯的片面性:重學科知識系統、輕語文綜合能力,重智力素質、輕態度習慣。評價內容的片面性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使學生難以發揮自己的優勢,難以形成自己的特長,嚴重影響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素質的培養。
從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出發,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內容的優化思路是:對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與態度進行全面評價,具體范圍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項目。這些內容,有的可以劃歸認知領域,有的則屬於非認知領域、
1、認知領域的內容 認知領域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基本知識點的測評,更要重視他們語文能力發展水平的測評。對此,《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評價內容有:
(1)識字與寫字方面。要評價學生掌握漢語拼音的能力,從形、音、義的結合上,全面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
(2)閱讀方面。要評價學生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的能力;要對學生閱讀文學作品、閱讀古詩的能力進行評價;要重視學生對常用語文知識的了解和把握;重視評價學生利用圖書館或網路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寫作方面。要重點評價語文表達水平,還要評價學生選擇寫作材料和修改作文能力。
(4)口語交際方面。要評價學生聽與說的能力。
(5)綜合性學習方面。要評價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使各項能力的測評真正落實並富有實效,我們可以對上述各項內容進行分項測評。
這種測評的意義在於:能夠對學生每個方面的發展情況作出准確評價,使學生發現和發揮其優勢,樹立信心、產生興趣、強化動機,進而在優勢項目的帶動下實現優勢遷移,促進其他項目的發展。
2、非認知領域的內容 非認知領域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習態度、習慣、興趣等。這些因素,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動力性因素,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語文課程標准》對此作出了如下提示。
(1)識字與寫字方面。要重視評價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和習慣;要關注學生對漢字審美價值的體會,重視書寫的整潔、美觀。
(2)閱讀方面。要結合學生具體的閱讀行為,評價他們閱讀的態度和習慣等。
(3)作文方面。要評價學生寫作的態度、興趣、習慣和寫作活動中與人了解、與人合作的情況。
(4)口語交際方面。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情意態度,評價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
(5)綜合性學習方面。應著重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要落實非認知領域的上述評價內容,必須注意突出對學生主體精神和情感品質的評價,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
在評價操作過程中,可以單列態度與習慣、興趣與特長、情感與意志等評價項目,也可以將這些內容融合進認知領域的評價內容進行一並評價。
Ⅱ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里怎麼寫檢測與評價
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評價
1、能正確理解教材
(1)能夠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實,劃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
(2)能夠整體把握學段教材,描述知識的「上、下位」聯系。
2、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
(1)分析學生學習新知與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關系。
(2)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同年齡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特點)。
3、清晰地確定與表述課時目標
Ⅲ 如何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中檢測預習情況
你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先提問幾個問提讓學生來會答如果能回答上的那麼他肯定是有預習過的了 如果答不上來或者都不知道是什麼的由此可見是沒有預習的了
Ⅳ 如何編制小學語文閱讀測試題
一、閱讀測試題的編制
編制閱讀測試題要注意以下問題:
·文本的選擇低年級、中年級選故事類的,高年級選敘事類和簡單的說明文.文本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閱讀背景知識不宜過多,文本的句子比較簡單,生詞要少.
·題型的設置要有選擇題和筆答題.選擇題閱卷方便,誤判的可能性小,好的選擇題思辨性強.筆答題分簡答(答一句話或以和詞語)和分析敘述(答兩句以上的話)兩種.一份試卷至少要有兩種題型.
·測試點的分布一篇文本的閱讀測試要有三個以上的測試點.低年級一般測理解能力,要有信息的檢索確認、信息的解釋和信息的分析概括.高年級除測試理解能力外要有鑒賞評價或發散延伸題.在理解能力的測試上要有信息推斷的測試點.
二、閱讀教學多維目標解析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閱讀方式1、有感情的朗讀.2、學習默讀(不指度).3、藉助圖畫閱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2、初步學會默讀,學習略讀.
1、誦讀優秀詩文.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3、學習瀏覽.4、嘗試進行探索性閱讀閱讀文本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
敘事性作品.
說明性文章和敘事性作品知識與積累1、用普通話朗讀——掌握漢語拼音.2、認識常用的標點,掌握句號、問號、感嘆號的語氣.3、積累詞語、成語、格言警句,背誦詩文.
1、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2、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1、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2、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閱讀能力1、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2、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3、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4、能抓住要點,了解事件梗概.
1、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3、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1、根據需要搜集信息,2、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3、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義,體會其表達效果.4、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5、、能抓住要點,了解事件梗概.6、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7、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8、體會詩文作者的思想感情.9、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情感態度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2、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Ⅳ 線上直播語文如何有效進行單元檢測
我覺得單元檢測這個有一定的系統幫助吧,然後才能夠進行檢測。
Ⅵ 小學語文線上教學如何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
首先老師備課要充分,然後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教學准備。在課上的時候。不光要提問好的學生,還要提問學習成績比較差的,這樣才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
Ⅶ 雙減政策下將如何對一年級語文進行檢測
一年級語文作業布置與檢查方案
如何布置:
每課後的復習、預習。
背誦課文或經典誦讀
閱讀
落實措施:
預習作業的檢查方式:
① 檢查學生課文朗讀的情況
② 生字是否在文中圈畫
③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文章的內容
背誦作業的檢查方式:
① 每組設立背誦小組長,利用課間時間檢查組員背誦情況,並做好相應的表格記錄。
② 教師檢查背誦小組長,並抽查其他同學的背誦。
閱讀採用的方式是親子閱讀,以照片的方式打卡記錄。也可以利用閱讀存摺
二年級語文作業布置與檢查方案
一、課堂作業:
(一)生字本
課後生字,每個生字寫兩遍,組一個詞;中間空一格,每行兩個生字。第一個字上標注拼音。
(二)聽寫
每課聽寫一次,每字聽寫一個詞語。
二、家庭作業:
預習新課。
1、要求
①讀課文3遍,做到不添字、不掉字、讀准音、讀流利。
②標出自然段。
③藉助拼音認讀生字,並在課文中將生詞圈出來。
④查字典,了解生字的意思以及常用的組詞。
2、檢查
教師檢查與組內檢查相結合,完成情況良好的同學蓋章或畫星以資鼓勵。
Ⅷ 雙減政策下孩子語文進行檢測有什麼方法
雙減政策後,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不進行書面考試,家長很焦慮——怎麼才能知道孩子在學校里學得怎麼樣呢?今天就小學語文來跟大家說說,家長如何在家了解孩子的課內基礎學習情況。
💌字:聽寫生字並組2個詞,二類字看字寫拼音。最低要求要做到85%左右。
💌詞語:課本後詞語表中的詞語,可以按照看拼音寫詞語的形式進行檢查書寫。
💌課內要求背誦的課文、古詩詞、日積月累:100%會背,還要默寫長篇的課文家長可以做成填空的形式列印出來,或者直接搭配教輔資料按原文填空。
💌課後題:一再強調要重視課後練習題,尤其是高年級。孩子要做到流利有邏輯性的回答。
💌看圖寫話、習作:家長可從是否准確理解圖片內容、是否有話可說、字詞積累量多少、句子是否表達通順、內容重點是否突出、錯別字多少等幾個方面來判斷孩子的習作水平。
其實,雙減政策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幫助孩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自律性,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掌握更多學習方法和技巧。
Ⅸ 小學語文線上考試難度大
大。目前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語文主要就是學習拼音,語法,造句等基本知識,為以後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可以每個班總有那些一些機靈搞怪的學生經常在試卷上亂填答案。
氣得老師全打叉,那麼究竟是語文考試難度加大了,讓學生急得咬筆頭,還是學生故意寫錯答案的。
Ⅹ 怎樣檢測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第一階段,我們在實驗方面,主要進行的是通過目標檢測題對一節課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檢測,本以為這種形式操作性強,可實際操作起來,效果特別不理想。最主要原因是把研究想得太窄了,只是就著專題的名稱想,沒有拓展思路。而實際上,一堂課的目標達成應貫穿於課堂的始終,單純以幾道檢測題來評價目標達成度,非常片面,並且總顯得畫蛇添足。其局限性具體表現在:
一、目標檢測題的檢測多針對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能力目標層面的達成情況,也有部分檢測題能夠檢測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達成情況,但對過程方法這一目標的達成情況,基本無從評價。
二、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多個方面,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多方面的語文訓練,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但目標檢測題形式太過單一,檢測的內容太過片面,所以,小專題研究應拓寬研究的渠道,力求做到切實有效。
三、語文教學一直強調「教材只是個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點,而目標檢測題與這一觀點相悖,因為單一的以目標檢測題評價課堂目標達成度,易導致只注重把教材涉及的知識點講全講深講透講細的結果,這與新課程標準是背道而馳的。
另外,在實際操作中,目標檢測題很少當堂完成,變成了課後練習題,這更不能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實驗似乎陷入僵局。
此時,新一期山東教育如及時雨幫我們解了圍。其中的一篇介紹濰坊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材料引起了我們對自己語文教學的反思。學校組織語文教師學習濰坊市開展的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做法,要求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更新觀念,大膽借鑒。他們主張 「本色語文、簡單語文、返璞歸真」。整體規劃:低年級大量識字,盡早閱讀;中年級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高年級整體推進,主題閱讀。老師們通過學習發現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少慢差費的問題,決心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適當壓縮正式教材的上課時間,用推薦閱讀來擴大學生閱讀量,加強學生語言的積累;二是轉變教學方式,由教師的教轉為學生的學,讓教師教得省力,學生學得輕松;三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技巧,從而增強學生的發展後勁。
緊接著,全市開展了語文課例大教研活動。針對課例大教研中發現的問題,把問題與我們的小專題研究結合起來。使我們的小專題研究讓缺乏實效性的檢測題變得具有實效性。
如:
對目標檢測題的設計中內容偏多,重點不夠突出的問題,提出了精當的要求,通過精心設計的檢測題來實現它的檢測功能。
一、對字詞句的檢測,不應該面面俱到,而應該突出重點。如何選擇這一兩個重點詞語,我認為文本中那些能夠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的詞語,才是檢測的重點。如《圓明園的毀滅》中,對「不可估量」這一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詞語,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師:有不可估量的損失,就說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請用「……是……也是……」這個句式,說一說。
(「圓明園的價值是祖國文化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師:昔日圓明園究竟有些什麼,使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板書「不可估量」)的價值?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學完二三四段後,回扣「不可估量」:
請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圓明園的價值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檢測題中,可以這樣設計:說說不可估量的意思,用不可估量寫一句話,甚至讓學生動筆寫一寫,學完課文後,你對圓周明園的不可估量的價值有哪些了解,或是你對圓周明園的毀滅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損失,想對誰說些什麼,我認為這樣設計檢測題,才能行使好檢測題的檢測功能。
二、對於文情並茂、文質兼美的課文,在精心指導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讀寫結合的開放式檢測,效果也很好。如《凡卡》一課的結束部分:
師:爺爺、凡卡、無數受苦受難的窮人,都只能苦苦掙扎在沙皇統治的無形大網之中,小凡卡不知道他的信爺爺收不到,或者即使爺爺收到也不能救他於苦海,可憐的孩子還在做著美夢,讓我們一齊讀,讀慢一點,讓可憐的小凡卡的美夢再長些,讀得輕一點,別吵醒他。(富有感染力的音樂響起)
師:一封救命信,最終只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美夢,9歲的凡卡,生活為什麼這么悲慘?課文學到這里,你都想對誰說點什麼?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情到深處自然有很多話想說,這時的寫是水到渠成,情之所至,通過這樣的課堂小練筆,也能很好地檢測出目標的達成情況。
三、抓住讀寫結合點而進行的小練筆,是檢測目標達成度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除了以上兩例中的讀寫結合,再如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想像阿曼達在廢墟下那麼長時間里,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動筆寫一寫,通過學生的寫作情況,能夠比較真實客觀地反映出目標的達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