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了解更多英語文化

如何了解更多英語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30 18:00:22

❶ 請問,怎麼了解更多的英語

學習英語最好的辦法就是接觸說英語的人,我指的是老外或者英語已經達到很高水平的人。人們都願意聽別人說,而對於自己去看去找就比較容易厭煩。和老外聊天後你會發現其實和他們進行日常溝通很簡單的。自己找機會體會吧。

❷ 如何加強英語文化學習,提高英語文化意識

多看可以看一些外國的純英文動畫片,模仿其中的主人公說英文,
也可以多聽些英文歌
看一些外國新聞
當然最好是能去外國待一段時間

❸ 如何通過語言學習了解外國文化

在語言、文化、跨文化交際三者的關系中,語言是一種載體和符號,文化是語言的背景,而交際則是前兩者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語言形式的具體應用。語言反映文化,文化影響語言的使用和發展;在以一種語言為媒介的跨文化交際中,交際者應遵守該語言的文化語用規則。我國中學生的英語日常交際用語運用能力遠遠落後於英語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關鍵是我們現在的教學模式只重視英語的語音、詞彙和語法的教與學,使教學成為脫離社會文化語境的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而情景對話卻包含了很多日常的文化現象。
在我日常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利用英文報刊來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
讓學生大量閱讀《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閱讀,學生了解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從而減少語用失誤。比較可以從稱呼、招呼語、告別、做客、謙虛、贊揚、思維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如學生在閱讀《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高二版)第3期,有一篇文章是關於王力宏的新專輯《改變自己》,從文章中的一句話:Leehom Wa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op singers,學生意識到漢語王力宏和英文Leehom Wang的不同表達方式。
另外,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其詞彙量,而且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報刊背誦比賽,使學生掌握英文表達方式。
綜上所述,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重語言教學,還應通過報刊教學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及其對語言的影響,利用語言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學生對英語文化更加開放和積極的態度。

❹ 英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多的外國文化

對於大多數學了英文的來說,基本沒用!因為,文化不是學的,而是活的,要活出來!哪些個學過點英文的,就能用英文活啦?就算能活,在英語文化中能待幾年!了解文化,在英語里活幾十年都不夠!拿中文說事兒,在中國活的,什麼外語都不會的,就都了解中國文化了嗎?開什麼玩笑呢?不是針對樓主,說道理。

另外,很多學了英文的,讀了英文而那個大腦基本在思維中文!哈哈!要是憑著思維中文就能了解英語英文表現的文化,那不過是國際笑話而已!

不信就算了。算我打字練習好了。

❺ 如何輕松愉快的學英語

(4)做筆記。僅僅看懂電影對學好英語是遠遠不夠的,每一個力求上進的英語學習愛好者,都會追求更多地掌握語言文字地實際運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最必要的辦法就是記筆記。這是老方法,但是很管用!「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你把經常錯過的、聽不懂的、常用的語言句子片語一次次寫在本本上,經過十來部電影觀看後,這些問題往往迎刃而解,你會馬上體會到這個方法會帶給你的巨大收獲。

❻ 小學英語文化意識有哪些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詞包含著極豐富的內涵。文化的經典定義由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Tylor)1871年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書中提出:文化是一個「復合的整體(complex whole),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而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習慣。」功能學派大師馬林諾夫斯基(Bronilsaw Malinowski)則認為:「文化顯然是完整的全體(integral whole),其中包括器具與消費貨物,各種社群的憲章,人們的思想與工藝,信仰與習慣等。」這兩位學者分別代表了狹義文化觀和廣義文化觀。文化包括許多層次和方面,如信仰、習慣、藝術、法律、道德、人情風俗、歷史事件等等,真可謂無處不在,無所不包,因而具有廣泛性、歷史性和多維性。《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與認識,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從語言的特徵和文化的范疇與內容來看,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語言既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又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將無法正確理解和運用這種語言。這些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體會到,在向學生教授英語時,將英語與它所承載的文化緊密地結合起來的重要性。只有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明白中英文化的異同,才能確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使小學英語教學再上一個新台階。

二、培養文化意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教育者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彙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流。而實際上由於不了解語言中所蘊含的文化背景, 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流中屢屢出現錯用或誤用的現象。美國的語言學家沃爾夫森(N.Wolfson)說:「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於他們在語言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往往比較寬容;與此相比,違反說話規則時則被認為是不夠禮貌的,因為本族人不可能認識到社會語言學的相對性。以"dog "一詞為例,在語言意義上,中國的"狗" 與英美國家的 "狗"沒有區別,但兩個文化群體里的"狗"的文化意義又相差 甚遠。"狗"一詞在中國人看來總是貶義的, 漢語中常用"走狗"、"喪家犬"、 "狗仗人勢"等來形容所厭惡的人。但是英語國家的人對狗的看法與我們截然不同,他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忠誠可靠。所以「dog "在英語中往 往含有褒義,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兒)。又如;中國人喜歡以對方為中心考慮對方的情感,如:你感覺怎麼樣?你想要什麼?而西方人往往從自身出發,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再有如中西方對待老人的態度不同,中國認為「老」是成熟、資深,而在西方「老」則意味著無用、孤獨。果真如此,我們培養的學生將難以知道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缺乏基本的交際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要求。在此,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意識到:小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中學打下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一些有趣的跨國文化、風土人情,最為小學生所接受。由此獲得的認知、情感必將遷移到以後的英語學習中去,這將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現今的英語教學中,人們之所以普遍忽視了文化意識的培養,上述的誤解是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則是認為文化意識的培養太深奧、復雜,且不易操作。但實際上,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可以在語言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層次上進行的。現今小學英語教材是依據「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理論編寫的,含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其鮮明特點就是內容貼切生活。在接近於實際的情景中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其文化意識。

三、培養小學生的文化意識的具體方法

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要勤於思考、善於挖掘。通過各種語言材料,如情景對話、日常口語來滲透文化。運用各種語言素材,採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

(1)創設環境,全方面感受語言文化。

國外教室的布置像個展覽會,追求與眾不同、別出心裁。於是我借鑒它們的經驗,對教室進行特色化布置,在牆上張貼各種英語英文卡片、英語諺語集錦,也可以展示他們收集的有關英語國家的風景名勝、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等資料。我再讓學生互相參觀各班的教室。平常我也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來創設教室環境,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時,他們對英語和英語文化的興趣也就越濃厚。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英語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

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於是,我就提議學校在教學樓上張貼圖文並茂的英語諺語和格言,宣傳欄里張貼英語國家簡單有趣的帶有解說的圖畫故事,課前或課間播放英語歌曲,讓學生在校園里也可感受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

(2)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真實有效的交際情景。

語言的實質就是交際,培養學生文化交際的意識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有效的活動才能更好地實現。表演就是開展課堂對話交際活動的一種有效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學會生活,學會用英語交往,學會體味人生。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7 At a snack bar時,在課堂上創設真實情景,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張我在小吃店的照片, 然後讓大家跟著我一起去小吃店。讓一位學生當服務員。鼓勵學生用所學英語開展交際活動,把平時在小吃店的情景用英語適當的表達出來,及復習了食物單詞,又能靈活運用新句型,把買東西的生動情景表演出來。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No, thanks. 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Here』s your change.」在這些對話中滲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體現了西方服務員的熱情與主動。又如《牛津小學英語5A》Unit 2 Ben's birthday一課,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編一段為某位同學過生日的對話,事先讓他們了解西方人習慣當面打開禮物,並表達自己的謝意。在了解這一習俗後,學生的對話就流暢而自然,十分符合西方的思維習慣。如A: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 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這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也使他們對所學的語言知識和外國的風俗習慣記憶深刻。

(3)組織豐富的課外文化教學活動。

文化的學習不應只限於課內,課堂外的文化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延續和補充,它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具體方法為:

①指導學生閱讀有代表性的外國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是傳統文化的積累,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如《哈利波特》《白雪公主》《項鏈》等。

②創辦英語角。可以在班級內,甚至是全校范圍內創辦以文化為主題的英語角,或定期開展一些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競賽和游戲活動等。

③製作手抄報。圍繞某個主題,鼓勵學生精心製作英語手抄報並開展評比展示活動,是培養學生獲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擴大他們文化視野的好方法。從開展課題至今,學生們製作的手抄報涵蓋了各類主題,如世界瀕危動物、西方民俗風情、自然災害、北京2008奧運會等。這項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增進了對本民族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

④舉行戲劇表演活動。戲劇表演在文化教學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深受同學們的青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本劇為依託,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和創造,力爭能以目標語言化成員的身份來參與表演。也可以表演兒童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在六一兒童節,我們班和別的幾個班的學生合作表演了外國的經典故事《白雪公主》。全部是英語對白,他們通過角色安排、模仿錄像帶和錄音帶一系列活動,不僅使他們的表演在劇情內容上顯得鮮活、逼真,同是也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我驚喜地發現學生們以不同人員的身份來詮釋劇情的能力越來越強。

(4)利用直觀化教學手段,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

電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學習英語並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十分直觀的教學手段,使語言、人和語境緊密地結合,有助於學生熟知西方的傳統習慣和風土人情,還有助於學生感知英美人的體態語言等非語言交際形式。比如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電影和電視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情況:各階層人們吃什麼,穿什麼,住什麼樣的房子,如何與朋友交往,進行什麼娛樂活動,什麼節日對他們最重要,節日如何慶祝,以及說話的表情、手勢等。在課上盡量播放相關的課文錄像,不僅使學生對課文有了透徹地了解,又使學生直接感受到外國人用來交際的語言、表情、動作等。盡量播放原版的英文兒童歌曲或電影,體味異國文化的真實性。教師平時也應注意收集相關資料,以便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這些手段,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論

總之,語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是英語教學內容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努力營造交流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體地運用語言,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水平。

❼ 如何引導孩子在英語學習中了解西方文化

建議一:可以從孩子的英語教材入手,利用網路拓展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知識等孩子比較感興趣的人文知識。
比如,孩子學到英國,可以從網路上搜出英國地圖、風土人情、趣味節日、2012奧運會等信息和圖片,甚至可以搜索出視頻,幫孩子拓展英國所處的陸地和海洋等詞彙,再拓展到與水和大海有關的片語,如indeepwater(水深火熱),allatsea(無主意)等,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對看似枯燥的西方人文、地理常識形成形象記憶,學習興趣會逐步提高。
建議二:英美文學集中反映了英語語言的精華,引導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少兒英語文學作品。
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白雪公主》、《灰姑娘》、《美女與野獸》等。通過寓言神話的閱讀,讓學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到西方人的價值取向,宗教信仰等。尤其是引導孩子注意由寓言總結而成的成語、諺語,內容簡單卻涵義豐富,能夠大大提升孩子對英語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建議三:逢英語國家的文化節日,在家中營造節日氛圍。
過節前,就盡可能吸引孩子搜集節日意義、慶祝方式等信息。家長、孩子分別給對方製作節日禮物。家長引導孩子默默許下自己的節日願望,如記錄自己迎接節日的心情,找到與節日有關的詞彙等等,通過努力,讓自己的小小願望能夠在過節時實現。如Halloween,Thanksgiving,Christmas等節日都可以嘗試。

❽ 怎樣了解外國文化

隨著中國近幾年來的迅猛發展和溝通的日益方便,外國文化以及西方流行也開始在中國侵佔市場,各種繁多歐美以及日韓文化、產品開始中國各大中小城市開始普及,以至於出現了「哈日族」、「哈韓族」、「街舞」、「極限運動」、「80後」等等新名詞。那麼,這類新名字與新文化的出現會給現金的中國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一、
美國街頭文化是美國社會一樣很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由於近50年來,美國社會當中還具有嚴重的種族歧視觀念,當時的黑人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非常低,所以美國的黑人當中就開始流行一種街頭文化,以此來進行發泄自己對於社會的不滿。街頭文化里,除了我們所熟悉的「街舞」、「HIP HOP音樂」、「街頭籃球」還有諸如「塗鴉」(畫在牆上的一種美術形式,在美國低特律的地鐵牆上隨處可見,內容包括一些有關政治和社會風氣的不滿的發泄)、「battle比賽」(美國地下的一種音樂比賽,一對一,以挑出對方身上的缺點進行對罵的形式,歌詞中大多有挑釁的意味)等。當然要糾正一點,很多人以為街舞就是街頭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實應該是battle,街舞在美國街頭並不是很流行,現在主要是在日韓比較流行。
接下來是正題,中國的流行樂壇,大多受美國、日韓等地的影響,歌曲旋律、歌詞當中所包括的文化內涵也基本都是外國文化的味道,而有本國文化的音樂人卻很少,即便有,也不太受到國內歌迷的支持和歡迎。受支持的大多是一些20出頭的年輕歌手,而恰恰他們的歌基本屬於模仿歐美風格。我們知道,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是與他們國家的社會背景以及發展狀況慢慢演變出來的,所以每一個國家他們的文化分支都是具有本國的文化內涵在內的,這也造成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內涵的不同。中國的文化是古老而傳統的,因為發展的歷史久遠,文化也就有了一些傳統和古老的味道,這正是重點,正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很古老,使得很多國內的年輕人認為中國文化老土,以導致崇洋媚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可悲的是,中國的年輕一帶受的都是外國文化的熏陶,而且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再舉個例子,前幾天,李連傑先生的新片《霍元甲》上映了,整部片子整體來說很不錯,讓人看了很感動。從長遠來說,李連傑的古裝功夫片總是能體現出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與霸氣。從《黃飛鴻》系列到《功夫皇帝方世玉》再到《精武英雄》,這次的《霍元甲》也是一樣。但是,在影片的最後,霍元甲因為日本人的毒害而倒下的時候,也正是全最高潮的時候,卻突然蹦出來一個周傑倫開始嘻嘻哈哈,一下子打亂了影迷先前的情緒,於是整個高潮片段都給一首歌搞砸了。這就說明不同社會背景下發展出來文化在很多場合是無法相互融合的,這就好比在維也納音樂會上放京劇,是同一個道理。
二、
日本動漫。
日本動漫確實好看,我不否認,因為我也曾經痴迷,日本人的堅強和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也確實值得人們尊敬,日本動漫在年輕一代當中的風行,在我看來,是無法避免的。
小學5年級,那時候看《火影忍者》不知道有多少瘋狂,什麼忍者刀啊什麼忍者道具之類動漫周邊產品買了也挺多錢。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動漫中處處體現出來的精神是我可以終身受用的。這是好處,但帶來了什麼壞處呢?日本動漫在中國的痴迷群體,一般在青少年,也就是10-16歲的年齡段,這一年齡段的人,大多世界觀,人生觀以及一些處世原則都還未成熟,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會過分盲目地崇拜,而日本的動漫中體現出來的大多是日本傳統文化與精神。這就是所謂的「思想侵略」。日本人從本質上來說,寫這些漫畫是有某些政治目的的。設想一下,中國的年輕一代,腦子里裝的都是日本的文化,都是看日本文化長大的孩子,到我們這一代長大了以後,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有誰還記得,一個民族的凝聚力還從何尋找?!
三、
「80後」文學熱潮將給中國帶來什麼。
近幾年來,一批又一批80年後出生的年輕作家開始侵佔中國文學市場,隨著「新概念全國作文大賽」的越辦越好,像郭敬明、韓寒這樣的作家開始在中國的青少年群體當中大紅大紫起來。在早期,因為中國教育機制的某些缺陷,部分地區的學生,特別是初中、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當然這種缺陷現在依然存在),所以早期有很多喜愛文學的初、高中生曾經寫了一些叛逆並且帶有批判意味的文章,因為這些文章符合了當時大多學生的心理,所以有較多的學生開始模仿這種寫作風格。漸漸地,這種帶有叛逆色彩風格的文章更加成為了一種形式,這些學生寫東西不再是真實感情的流露,而是刻意地使寫的文章達到某種效果。更加嚴重的是,因為這種風格的文章寫得多了,想法也有些過頭了,很多的學生有了消極的念頭,更有甚者因此得了心理疾病,並且有更多的學生開始認為,寫文章是為了追逐某種潮流,而這並非文學的本質。
當然,這些現象也有好的一面,因為追逐潮流和這種新的「頹廢風」,很多學生也開始拿起了筆試著寫作,其中有一部分人挖掘了自己對於寫作的興趣,當然也有人永遠無法領悟到寫文章的實質意義。不過「80後」之風還是為久經沉寂的中國文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
四、
來自美國的「搖滾頹廢風」
同上面的「80後」一樣,美國的搖滾朋克風潮一樣帶有頹廢的意味。其實搖滾很好聽,我也很喜歡,但從為去認真研究過,也從未想過學習它的什麼或者崇拜它的什麼,只是以之為樂。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為之著迷。搖滾樂中帶著強烈的頹廢意味,雖然有漢森樂隊這樣的清新搖滾樂隊,但是卻少之又少。外國的搖滾歌手有很多帶有心理疾病,並且常做出瘋狂的舉動,可是國內的歌迷也居然有人認為這很有個性,紛紛為之效仿,這真是讓人想不通。加上「80後」風的熏陶,今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著耍酷,學叛逆,學頹廢。這已經不是正常的心理狀況,而是一種刻意製造出來的性格特點,隨之而來的是對於生活、對於學習和對於事業的消極想法。

總結:外國文化確實絢麗多彩,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抨擊外國的文化,也不是說不能去欣賞外國的文化,但是,我們中國的年輕一代當中,能夠意識到自家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了,我的建議是,大家可以把這些外國的文化因素做為興趣,但千萬別迷失了心智,過於地崇拜,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有它瑰麗眩目的一面,為什麼不嘗試著接受呢?還有,要是真的喜歡日本的漫畫,建議你相信自己有了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後再去看日本漫畫,日本漫畫中體現出來的許許多多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們要刪去壞的方面,學習好的方面。
最後套用一句經典的台詞:
「取洋人之長,補國人之短,耀出千分光,發出百點熱!」
——電影《黃飛鴻系列之西域雄師》
下流筆
參考資料:http://hexue.com/Print.asp?ThreadID=28

❾ 想多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怎麼辦

如果你對英國文化不是很感情趣的話,現去了解是沒有意義的,當然你筆友跟你說的也都是身邊的事,上網搜出來的有可能對你沒什麼幫助,到是有一點,如果他肯交你這個中國筆友,那就說明他對中國文化多少有些興趣,你可以多跟他談一些在中國你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變被動為主動嘛

結交異國筆友本來就是為了多了解異國風情的,你接他的口了解他的生活環境也要反饋給他一些你的生活呀,這才是交往的目的

P.S 你該不會只是為了練英文跟人家交往的吧,目的不純哦。。。

❿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

外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專家胡文仲教授曾說過,語言和文化有密切關系,學習外語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接觸和認識另一種文化的過程.英語教學一定要貫穿文化教學,我們要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英語人才,就需要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知識教學和文化理解教學,文化知識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目的語文化知識,而文化教學既幫助學生理解目的語文化知識又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同區域,不同民族,所處時代的發展是不同的,這就構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所以,我們英語教師要根據所教的內容,認真備好課,挖掘內在的文化因素,因勢利導,努力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英語人才,為此我嘗試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內涵,通過日常教學活動滲透跨文化意識.
英語教材選材廣泛,內容豐富,不少課文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因此,我們結合課文,介紹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飲食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英美國家.我們的學生即將面向世界,與各國人民交往,必須了解西方文化中重大的節日聖誕節,復活節和感恩節等等.我們的教材里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我們將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製作了有關課件.其提供了聖誕節的歷史,有關聖誕的英語故事、歌曲,整體內容豐富有趣,學生通過感官與心靈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信息,以輕松愉悅的心情體驗外國文化並感悟其文化內涵.在課堂活動中,學生可以和可愛的聖誕老人現場互動並且進行對話;學生可以通過閱讀ChristmasEve等英語故事,可以欣賞Silentnight等優美的歌曲來感受聖誕的氣氛.課後,讓學生製作一張ChristmasCard並送給自己的好朋友.濃郁的外國節日文化氣息,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們英語學習的興趣.談及贈送禮物時,就將接受禮物的方式提供給學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達感情直接,不當面拆封欣賞禮物是非常不禮貌的.而中國人則恰恰相反,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蓄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在呈現聖誕文化同時,還讓學生與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比較,使學生感受節日的氣氛,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場所,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應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在初中起始階段的教學中,我們嚴格按照《新課標》二級要求,讓學生知道英語中最簡單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對一般的贊揚、請求等做出適當的反應;知道國際上最重要的文娛和體育活動;知道英語國家中最常見的飲料和食品的名稱;知道主要英語國家的首都和國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國家的重要標志物,如:英國的大本鍾等.
通常第一堂英語課會進行介紹與問候,由於中外兩種文化對禮貌稱呼的習慣存在著差異,我們向學生進行簡單的闡述.中國人見面對年齡、婚姻、收入等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的人卻對此比較反感,因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有鑒於此,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我們適時向學生傳授英美人談話的禁忌.生活在兩種不同環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行為和道德規范都不一樣.不熟悉這些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很容易出現語用失誤.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於社交.反之,在英語國家對年長者直呼其名並非冒犯,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恐怕就會有不尊老之嫌.按英語習慣,親屬之間是直接用名字相稱的.而講英語的人這類稱呼則比較簡單: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Mrs.,Miss即可.
中國人之間彼此較為熟悉的人見面問候時,一般採用下列用語:上哪去?、吃過了嗎?而英美人的問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doyoudo?Nicetomeetyou.Howareyoudoing?在關系親密者之間可用Hello或Hi.這種寒暄在在我們上海已漸成習慣,原因之一是受到外域文化影響之故.
我們中國和英語國家的人民都十分講禮貌,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麼時(?),我們通常習慣於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或者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thanks..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盪直率的不同風格.
由於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所以在交際過程中就常常出現一些失誤,影響交際效果.如中國人聽到別人贊揚時,往往用否定口氣回答,而英美人士卻樂於接受.對別人的贊美,中國人習慣說最普通的回答是:哪裡,哪裡而在英語國家卻應該說Thankyou.如,B:Yourshirtlooksnice.A:Thankyou.英美人士的思維就與我們不一樣.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認識並接受外國人的這種思維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語言學家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設置不同的語境,靈活選用適當的訓練方法,引導學生將文化因素放到有意義的交際場合中使用,鼓勵學生進行各種聽說訓練,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我們通常通過角色表演(roleplay)和快速應答(quickresponses)設置文化語境.讓學生分別扮演初次見面的外國遊客和中國導游,進行情景對話.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進行跨文化交流,引導學生遵循英語交際的基本禮儀,要求學生在聽說過程中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和避免談話禁忌,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感受到不同的交際氛圍和文化氛圍.
在教學中,我們注意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其自覺又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除了向學生介紹各國的特色菜外,還給他們介紹不同國家的一些飲食習慣,比如美國人喜歡在飯後吃點甜點,在美國等西方的餐館里,點菜的順序一般是這樣的:飲料(drinks),湯(soup),色拉(salad),主菜(maindish;maincourse;enter),甜點(dessert)等.同時,我們共同回顧所學過的課程請學生進行口語操練,同時希望他們keepagooddiet.這樣,學生進一步了解一些關於健康飲食方面的知識,此時我們適時地給學生講解一下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目前,一些快餐在我國比較盛行,讓學生比較一下中西方飲食,以選擇健康合理的飲食.另外,我們還教授學生如何使用西方餐具,使他們不至於在現實生活中鬧出笑話.
在課文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主旨,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還要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二、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收集、傳播文化.
我們教師和學生充分利用課外這樣一片廣闊的天地來共同開發學習資源.英語雜志、電影、小說、廣播和互聯網等都是學生接觸、理解英語文化的有效途徑.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外國友人交筆友,在交流過程中逐步認識、了解異國文化,從而加強文化意識.另外,還可以組織一些英語活動,如英語角、英語討論等活動,能活躍英語學習氣氛,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中,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努力:
1.課堂內外穿插英語歌曲,英語短詩和故事教學.例如:我們在講到教材九年級中的TheNewOceanWaves樂隊時,又講述了搖滾音樂產生的歷史背景、爵士音樂誕生的社會環境等,這樣寓教於樂,提高學生們學習跨文化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我校利用每天晚自修時間讓學生收看程度相當的英語動畫片或教學節目.這類節目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理解,而且也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時候老師有意識的給他們幾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查資料,自己去找答案.
3.在校園里的宣傳欄和板報開辟了英語學習園地,介紹一些習慣用語,名言名句,利用這些展板定期進行英語文化宣傳.此外,我們重視教室英語氛圍的創建,我們通過教室布置,體現文化理念.比如:本學期開學,我們預備班級通過走出家門,了解世界這一主題來布置,學生們搜集世界各地的豐富多彩的材料,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初步了解了世界各地特別是英語國家的概況,以及英語國家的一些地理歷史狀況、風土人情和潛在的文化理念.
在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注重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我們要了解西方文化,吸收其先進思想,但不能因此放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愛國,愛家鄉意識.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自覺地吸收並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
三、通過廣泛閱讀,感受文化氣息,滲透文化.
語言學專家說過,在閱讀理解過程中,讀者語言因素很重要,只有藉助文化知識的幫助,才能讀懂字里行間,因為詞的意思是在一定文化環境下形成的.如果學生不了解英語文化、歷史、價值、思維模式、風俗習慣、宗教和生活方式,也就不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義.
我們一向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余閱讀一些英美文學作品和英語報刊,並促使他們在閱讀時注意留心和積累有關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這樣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因為學生在閱讀理解時,能吸納一些相關的語言背景文化知識,擴大英語知識面,掌握詞語運用的內涵和外延,了解西方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關鍵之處.
閱讀的目的是獲取正確的信息,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常常由於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欠缺,使其對英文的某些內容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出現誤解篇章是文化現象的一個方面.在詞彙的文化內涵方面,我們就拿一些顏色詞為例,如:green-back(美鈔),green-house(溫室),green-eyed(眼紅的),blackletter(倒霉的),blacktea(紅茶),redmeat(牛/羊肉),redgold(純金),blue-blood(貴族出身),blue-jackets(水兵/水平),white-livered(膽小的),white-headed(淡黃色頭發的),yellow-belly(可恥的膽小鬼)等等.此外,還有很多的俚語,諺語等等,如: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Morehaste,lessspeed.欲速則不達.以上內容都隱含著一定的文化氣息.因此,我們建議學生要想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減少誤解,更好地欣賞英語文章,就必須平時處處留心,用心積累,努力加強自身對跨文化

閱讀全文

與如何了解更多英語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