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什麼是語文智慧教學反思

什麼是語文智慧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2-05-31 08:27:34

❶ 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第一,充分肯定自己課堂上的亮點,甚至讓自己得意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蘊含著自己的智慧;

第二,認真梳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甚至失誤,這是難免的,但如果找出這些不足或失誤,它們便能夠轉化為導向今後成功的財富;

第三,寫寫今後可以如何處理同樣問題的想法或策略。這三點不一定平均用墨,完全可以根據具體的課堂情況有所側重。

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把亮點和失誤的具體情況寫出來,這樣更有利於自己教學藝術的提升。我上面這篇「教後記」就寫得有血有肉,比較具體。

教後記不是為發表而寫的文字,是為自己成長而對自己的激勵與鼓勁。建議老師們都能重視寫教後記。這是你走向優秀教師的必經之路。

❷ 語文反思怎麼寫500字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轉眼之間就從我們指縫間溜走,抓也抓不住,一下子期中考試就過去了,接下來就是緊張的成績揭曉日,拿到語文試卷的那一刻, 說不清什麼心情的我只能獃獃的看著占滿試卷叉。
檢查完試卷後,我發現積累和運用是我最不應該出錯的地方,這兩個部分本來是我最應該拿到分數的部分,但是沒想到粗心大意的我竟然把分數生生轎丟了。看著那幾道簡單的題目都是課本上的題目,如果平時的時候我把課本背熟了,這里完全就不會丟分,這樣的認知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起自己的智商來,這么簡單還會做錯,更何況具有思想深度的題了。
再者,閱讀題是我丟分最多的地方。改卷老師把我的每小題都扣掉個兩分。本來少少的一兩分卻越積越多,把我的分數在無意間蒸發掉了。我恨自己為什麼那麼不小心,為什麼不再認真一點;恨改卷老師太小氣了,為什麼每題都從我這兒搶走一點紛兒呢!
作文是我最生氣的地方。明明在我的面前就有-個很好的題材讓我寫,可是我卻偏偏要報道孤山老鍵林去寫個破東西。唉,可憐的我腦袋怎麼就那麼不開竅?

媽媽知道我的成績以後,把我罵了個狗血淋頭,害我無地自容,巴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她怕我不長記性,結合我平日的學習情況,送給了我句詩:平日不努力,考試徒傷悲。
經過了這次考試,我一定會謹遵老師和老媽的教誨,好好學習。下次我將看著試卷上那鮮亮大紅全文勾勾感到興奮、哈哈大笑。把老媽送我的那句詩改為:平日肯努力,考試突開竅。

❸ 語文課反思怎麼寫

任何教師的教學並非盡善盡美,因此教學後的反思就成了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使其擺脫平庸、追求卓越的重要途徑。做一名清醒的語文教師,必須進行經常性的、有效的反思。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反思教學中的失誤
就一節課而言,優點與缺點並存的現象較為普遍,善於總結反思者往往不是盯住教學中的亮點沾沾自喜,自我陶醉,而是能抓住其中的失誤之處進行剖析、思考,進而尋找正確的對策,以免重蹈覆轍。長期堅持下去,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要做到這點絕非易事。一則需要嚴於解剖自己的勇氣,二則需要有別於常人的智慧。我想,這也正是大師與凡人、教育家與教書匠的顯著區別之一吧。
2.從學生的角度去反思
一些語文課,若從教者的角度來看,的確無可挑剔:精美的教學課件,精巧的教學設計,精湛的才藝展示,都令人嘆為觀止,拍手叫好。若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則不盡如人意,甚至有不少學生課後一臉茫然。何以出現如此「中看不中用」的現象?這是因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若不服務於學生的「學」,那麼再精彩也是多餘的、無效的。所以,語文教學應實現「華麗轉身」,更多地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比如三維目標的確定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某一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教學中的難點突破是否有更好的策略……經常這樣反思,做到心中有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教學和一味蠻乾的現象,使語文教學更趨於理性化,從而有助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教師業務水平的共同提高。
3.藉助他評間接反思
人們常說,旁觀者清,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受自身認識水平、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的自我反思很難做到客觀公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明智的語文教師往往會藉助同事、學生的評價來間接反思。來自同事的評價專業性強,教師應虛心接受,並以寬廣的胸襟歡迎他們評論、挑刺,這樣才能聽到真心話和肺腑之言;來自學生的評價最有說服力,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傾聽他們的心聲,勇於接受他們的批評。我想,語文教師若能積極主動地搜集、積累一些課堂教學方面的反饋信息,並以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反思總結,何愁不能認清語文教學的「廬山真面目」?又何愁不能成為一個頭腦清醒、有自知之明的語文教師?

❹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反思 5篇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教學語言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裡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裡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
1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鍾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像,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 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 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 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 XX )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 7 、 8 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 2 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准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沖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准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❺ 如何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新課改為當前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及時的反思就顯得尤為重要。反思,可以促進教師對知識結構的掌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反思,可以激勵我們努力提升自己的執教能力;反思,可以使教師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行人文的關懷與教育。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眾多的研究也表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技能,促進其進行有效教學。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並指出「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專業成長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著眼於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通過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自我察覺,看到其行為所依據理論的局限性,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能。那麼,我們如何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反思呢?我認為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弄清「反思對象」和「如何反思」這兩個首要的問題。

一、反思對象

明卻反思對象,這是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反思的一個前提性問題。有了反思的問題,也就有了反思的著力點、分析的范圍和改進的方向。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思考:

1、反思亮點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是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細節;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感觸;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整合和創造性處理;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引起教與學共振效應的途徑;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的滲透與應用,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在課堂中應用的感悟;設計合理、條理分明的板書;學法指導的技巧等等,把這些詳略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總結、改善,推陳出新,教學藝術才能日完善。

2、反思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或教學內容安排不妥,或教學方法不適用,或練習設計難易程度把握不準,或課堂中的生成處理不當,或未針對學生差異區別對待等。教師課後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樣可以幫助你查找根源、尋求對策、吸取教訓,使之成為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鑒,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少走或不走彎路,進而使自己的教學活動逐漸完善。

3、反思學生的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4、反思教學預測與生成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產生瞬間靈感,這些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是課前所沒有預料到的。把自己這些教學中富有智慧的創新之舉在教學之後及時的記錄下來,並對之進行歸類、整理、總結,就會使你的教學智慧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

其實,教學反思遠不限於上述內容。教學中的任何難題都可以成為反思的對象,對教學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為教學智慧產生的源泉,對教學中關鍵性問題的不斷求索都可以增進教師的反思能力。

二、如何反思

教學反思的形式豐富,方法多樣,反思可以是對他人教學實踐的反思,也可以是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可以是個人反思,也可以是集體反思。但不管是那一種反思,都應該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基礎,選好切入點,依據一定的理論進行分析闡述,並且開展對話交流,對已有的教學實踐加以激活、評判、再認,才能發揮出對教學實踐應有的提升作用。

1、把新課程理念作為反思的著眼點

進行教學反思時,應該對照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自身的教學實踐,思考自己的教學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做些什麼。這樣的反思會使得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逐步在課堂上得到體現和落實。

2、把相關經驗和理論作為反思的重要參照

進行教學反思時,並不見得只是就事論事,在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入思考時,需要回憶、整合先有的經驗,借用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作為反思的基本參照,使教學反思成為聯系以往經驗與現有做法的橋梁,成為貫通既定理論與實踐的中介。這樣的反思擺脫了純粹經驗的說教,是對課堂實際行為的有效提升。

3、把整體反思與局部反思相結合

課堂教學反思,既可以是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的整體思考,也可以是對課堂教學某個環節的局部思考。有的時候需要從整體層面來分析,如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信息的傳遞以及教師等,他們之間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復雜整體。

4、把反思貫穿課堂教學的過程

教學反思要體現在教學的始終,反映在教學的過程。教學前的反思集中在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方法上,教學中的反思集中在課堂動態生成的事件上,教學後的反思集中在教學效果與設計意圖是否一致上。反思成為引導教學的基本手段,成為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也就成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和源泉。

5、反思與再實踐

教學反思不是坐而論道的玄思,需要將反思得到的啟示、體會、對策轉化成為後續教學的具體舉措。

語文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永遠在潮頭沖浪。考爾徳希徳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沒有反思,教學將只建立在沖動、直覺或常規之上。讓我們都來做有心人,為了提高教育理論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家行動起來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吧!

❻ 怎樣評價語文教學反思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反思些什麼?怎樣反思?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個人體會。
「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佐證了反思的必要性。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何況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也應不斷反思,發現問題,消去弊端,即「借石攻玉」。
新課程的實施,標志著教學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機遇和挑戰並存。在這一大背景下,作為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如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如何處理學科課程與教學遇到的諸多問題。例如,究竟是「教材為本」還是「標准為本」?教材設計如何才能擺脫「新瓶裝舊酒」的尷尬?嘴上講「知識是自我建構的產物」,但實際上是「灌輸」為主的課堂風景線又有多少改觀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新課程標准強調了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從而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然而新課程又強調教師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建設者和開發者。要做好這樣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斷地總結、反思和改進,不斷地創造,而教學反思正是使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進、創造的有效方法。
一 上課前要先反思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重視教學前的反思。而要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尤其重要。而且新課程標准同樣非常關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充分了解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的具體表現。
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反思後的教學設計調整,能夠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教學內容和方法更適合學生,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 課堂教學中需反思
課中反思,即及時自主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工作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後,教學中所出現的情況越來越有挑戰性,常常出人意料,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於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發展的需要,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
另外,課堂教學是在動態中生成,在動態中發展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如在《論語六則》教學中,學習「學而不思則罔,四而不學則殆」時,可結合學生的思想表現及時進行教育,效果就非常好。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課中反思表現為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又是通過「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
三 課後更要總結、反思得失
課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固然重要,但是教然後知困知不足。因此,課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分析、反思,寫下自己執教的切身體會或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經常性的課後反思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良好形式。更重要的是,課後反思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於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於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那麼課後反思思什麼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反思。
1.反思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結果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科書的首要功能是作為教與學的工具,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件,而是以一種參考揭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方法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是課程的使用者、建設者、開發者。因此,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這些內容在課後反思中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議,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2.反思教學片段
首先,教師要記錄自己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以及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導入新課的巧妙之處,留有懸念的結束語,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及激活學生思維、學生自主評價等成功之處)詳細地記錄下來,並應用到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去。在此基礎上,教師將教學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其次,教師要善於記錄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愈加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當出現了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時,作為教師,就要記錄下來加以研究,並以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案例分析技術,開展教科研工作。
3.反思教學的「敗筆」
再成功的課堂教育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在課後,教師必須審視自己處理不當的環節,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同時,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尋找最佳結合點,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學策略,形成新的教學環節。
4.反思教學中學生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中總會閃爍出「創新的火花」。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見解。課堂下,教師們常常會交流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表現出來值得贊賞的東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悅,這種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感受,是一種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對這些獨到的見解加以贊賞和激勵,既是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因此,應將它們記錄下來,為今後的教學補充新鮮血液。
5.反思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教師要靜心沉思:情境的創設是否有效果?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問題的提出是否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是否有價值?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才能是否得以萌發?等,並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三 結束語
總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筆者感到多一點教學反思的靈感,經常進行教學反思,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幫助自己不斷成長。

❼ 什麼是智慧課堂如何構建智慧語文課堂

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些活生生的個體,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中,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生成性的課堂,是基於對話的充滿生機活力的互動課堂,所以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課堂的主體也應該是學生的。只有教師真正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師生雙方的相互承認,互相溝通和互相理解,實現多方面的平等;只有教師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情,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❽ 誰知道語文課怎麼寫教學反思

一、語文教學反思的過程和階段
1、教學理論學習中的反思
對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有部分老師很迷茫和困惑:教學經驗靠積累,不學理論不是同樣教得好學生嗎?教學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光靠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鑒他人的理論,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學,才能高屋建瓴地審視教學,才能增加自己的教育敏感,才能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一些教育理論,如構建主義理論、語文對話論、閱讀理論等,能增進我們對語文教學本質規律的認識,從而幫助我們優生教學過程。以前在教學文言文時生怕沒給學生講到,因此面面俱到,結果大多是自己唱獨角戲,學生的主體作用沒發揮出來,導致學生不喜歡上文言文,成績不理想;學習了《對話論》,明白了師生間、教材與讀者間、作者與讀者間對話的重要性,於是改變教學形式,特別在文言文教學上,立足於教材本身,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大膽質疑,老師重點突破,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效果較為顯著。事實證明,教學理論對語文教學的指導性、啟迪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能得以充分體現,使語文教學從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得更徹底,更輕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語文教師應抓住各種學習良機,或自己創造機會多觀摩名師名家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感悟他們的教學理念,從而觀照自己的教學,從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如一次在聽一位特級老師執教《項脊軒志》,對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一句子,老師引導學生品味言語後面的情感,從這樹觸摸到了歸有光對愛妻沿著枇杷樹那越長越高的思念,再往深處,看到了歸有光凝視這棵樹時孤獨無助的背影和對愛妻深情的呼喚還有歸有光眼角的顆顆淚珠。引起我深刻的反思,對言語形式的深入感悟,挖掘出語言背後的意義、意味、意蘊、意趣正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
2、 課堂教學反思
(1) 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反思
教學反思伴隨著教學的全過程,課前開始進行教學設計時,這種反思就已經開始了。教學設計中的反思,可以預見自己在設計安排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程度,對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一個初步的思考和准備。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同一篇文章,老師不同,教學的順序、重點、難點也可能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這些作為語文教師來說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例如在學習詩歌《籬笆那邊》一課時,我在教學設計時對這首簡短的小詩准備得比較簡單,以為學生能准確地理解;但在上早自習時,不少學生對這首詩提出了許多疑問,反映出既感興趣又不知所雲的困惑。再看看自己的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問題,我發現,在備課時忽略了備學生這重要的環節,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若這樣進行教學,可想而知,結果不盡人意。於是我適時重新設計了教案,補充了一些學生認為難以理解的內容,重新設計的教學方案效果更好。
(2)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課堂教學千變萬化,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有助於我們及時調控教學的進程。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是對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手段的應用、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評價等內容的反思。記得在教《內蒙訪古》時,當我即將完成教學目標,最後總結作者的評價:趙武靈王是個英雄,大大的英雄時,有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趙武靈王不是英雄,並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停止了講課,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結果同學們興趣大增,班上形成了觀點迥異的兩派,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興致高昂,還談了自己心中的英雄。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後,我對同學們的表現作了個小結,肯定了他們敢於質疑的作法,學生自己對課文的內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加強,從而營造出了一種和諧的教學關系。雖然教學目標沒有及時完成,但通過此事,我深深認識到,只有善於調控課堂,適應學生的需要,才能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3)語文課堂教學後的反思:
伯萊克曾說: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以職業知識,而不是以習慣、傳統或沖動的簡單作用為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一堂課下來,教師有必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小結反思,對教學得失做細致的剖析。記得在教散文《我的空中樓閣》時,我將這篇要兩課時完成的課文用一課時結束,時間短,容量大,能有效突出教學重、難點嗎?學生的反應好嗎?教學結束後,反思一下整個教學過程,雖不能算十全十美,但教學目標、重難點是完成了的,而且學生配合也比較好。想一想,這和自己上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但學生大體上依然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主體作用未很好的發揮出來,以後在教類似的課文時還要多注意,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閱讀教學真正實現學生與文本、與教師的多元對話。
課後的反思不僅限於一節課後,也包含教學生涯中的反思。從教五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學生喜歡語文卻不喜歡語文課?仔細想想,主要還是該在教師身上找原因。想想我們的閱讀教學,許多時候都是在以教師用書、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代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作文課整個就是用一種模式寫作。這樣的課怎會得到學生喜歡呢?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愛,口能點火,筆能生花,用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我們語文的理想和熱情去打動學生,這樣的語文課才不愧是語文課。
(一) 語文教學反思的形式
語文教師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呢? 寫教學後記、寫反思日記、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實錄、故事、感悟、案例)及經驗論文等都是很好的反思形式。在一課時或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列出當天語文教學中所遇到的或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學事件,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著哪些理論,如何改進等等;也可把語文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四個部分,然後對每個部分進行細分。如從教學思想運用的先進性、教學目標設計的准確度、教與學行為表現的合理性、教學手段選用的必要性、教材內容處理的可接受性、教學時間安排的節奏感、課堂活動組織的有序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反思。這樣做層次清楚,針對性較強,便於操作。
例如,在教學《項鏈》一文時,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在一種自讀提示的思維定式下展開的,但個別同學卻認為,瑪蒂爾德丟失這串項鏈,丟得好,這一丟不應該是她的人生悲劇,倒是使她從艷羨上層社會生活的虛無飄渺的夢幻里回到了現實生活之中,開始其自食其力的誠實的勞動,顯出了英雄的氣概,這對她來說實在是一次人生的飛躍,是一次新生。這種個性化的解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我在備課時沒想到的,於是在這節課結束後我把教學過程中的情況、感受寫在了教學後記上。反思日記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經驗,沉澱了智慧。
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敏銳地提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之展開調查研究。教師可充分運用觀察、談話、寫評語、測驗、調查問卷、查文獻等多種方法,並通過課內、課外活動、作業批改、座談會等多種渠道,了解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意見,找准教學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語文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永遠在潮頭沖浪。考爾徳希徳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沒有反思,教學將只建立在沖動、直覺或常規之上。 優秀教師=教學過程 + 反思。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時時反思、事事反思,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才能不斷地成長。因此,我想說:語文教師們,為了語文、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學生,讓我們多一點教學反思吧!

❾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學記》中也有「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我們今天所說撰寫教學後記,就是指回顧檢查自己教過的課,寫出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後記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對這一環節,應與備課、上課一樣,一絲不苟,認真回憶該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可能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對知識、技能、技巧等缺漏情況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長期堅持,不僅能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還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撰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後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麼東西。那麼如何撰寫教學後記哪?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後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如:教師的示範操作、講課中的語言、操作要領的敘述、對學生的指導等等),通過表象,找出內在的規律,進行初步歸納和取捨,講課中「成功」與「失敗」扼要記錄下來。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段。言簡意賅,即「精」。

二要「緊」即及時,有時課上出現的一些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課後趁熱打鐵,及時記下教學過程中的靈感,如果時過境遷,在追補記憶,效果就相差甚遠。因為靈感只是一瞬間,情消意散,靈感就不「靈」了。

三要「重」即重點突出。寫教學後記,要在課時計劃的指導下進行,在課前備課時要按預先打算進行,在教學上要搞點什麼研究探索,事先有個考慮,這樣在教學時就會注意,留神在寫教學後記時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對於那些嘗試和探索的實驗項目,應重點記錄,使其成為再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如勞技課中的試驗教材《室內花卉栽培技術》中的「蟹爪蘭的嫁接繁殖」教師通過錄像先介紹嫁接方法,然後讓學生實踐,並讓學生總結嫁接步驟,這一教法是成功的,並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那麼就可以記錄下來,並總結這一教法的長處與不足,以便改進。對於日積月累的大量「教學後記」材料,要進行歸納總結、概括,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摸索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全」即全面。寫教學後記,要把內容記錄完整。大致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1)對教材的理解。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寫教學後記時,要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標、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學時間安排、板書設計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質有無欠缺、教學的實際效果與備課的設想有無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學手段選用是否合理、科學,是否有啟發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組織教學上是否寬嚴適度(如教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學生的不同意見等),集中指導與個別指導的時機處理是否得當等等。

(3)學生的反饋和建議。要寫好教學後記,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傾聽學生的反映和建議,搞好調查研究, 摸索學生的思想,不斷探索該時代的學生心理特徵。

(4)學習有關的業務材料,以豐富自己頭腦,提高理論水平。

(5)寫點滴體會。通過教學後記的編寫,把零散的經驗教訓積累起來,便能形成寶貴的經驗。

正如朱熹所說:「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說來說去,合來合去,合成一個大事物。」這句話是說:孔子平時教弟子之言,似乎非常細碎,各不相干,但積久之後,就會感到這些零星的東西交織編串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學會歸納總結。我們在教學之後,編寫教學後記,每一節課的教學後記都是零散的體會和經驗教訓,久而久之,這些點滴的經驗教訓和體會,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學規律,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善於總結經驗的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和不可缺少的環節。
什麼是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作為一個日常反思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觀念並強調士人的內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展。而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反思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於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考慮。」
而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的正式出現,主要得益於美國學者斯岡1983年發表的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一書的影響。在書中,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簽的超越。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反思是取得實際教學效果並使教師的教學參與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的,謹慎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和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指導控制教學實踐,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的教學觀」進行深入地思考並依次做出選擇,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這里所說的反思與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個人獨處放鬆和回憶漫想,而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另外,反思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為,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後的話,那麼,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對學生的傷害往往越大。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轉變,只是對行為加以矯正,當然這對行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習慣化的不合理行為還會經常出現。教學反思的意義在於它著眼於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的獲得、擁有和改善,反對和批判傳統教師培訓模式中只注重對教師的一般性知識的傳授,如對公共知識、專業知識(所謂本體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所謂條件性知識)的佔有和相應學歷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為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實踐證明,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
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 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
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 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三、教學反思的類型和方法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探索式、討論式、自學式等等操練樣樣俱全,加上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針對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並不多,好多教師還是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當然,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的模式,因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反思只能針對具體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而在可能的條件下展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現把反思類型和反思方法結合在一起作簡要介紹。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4]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四、教學反思後的重新構建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的重新構建。教師構建自己的認識方法,構建自己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 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
能夠比較客觀看待自己的教學過程, 發現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和策略,
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對教學的客觀評估。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學生, 並且更好地理解教學過程。教師的主動建構過程中,
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是相輔相成, 處於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成功地建構自己。

❿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1、網站:www.bbfs.cn.com

2、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准》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但在學生自主選擇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學懂了什麼」。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雲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笨梢月穡慷�導噬希�頤淺3?吹降鬧皇牆淌π榛我磺梗�罷嬤饕猓�偕塘俊倍�選=淌ψ蓯怯邪旆ǜ獻叛���杓坪玫娜ψ永鎰輟?br />
4.「你真棒」。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生強烈閱讀慾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匯報什麼,教師就教什麼,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台,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在學生初讀後問學生:「此刻你心中有什麼滋味?是不是覺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著讓學生說感受,談體驗。學生一會兒說酸,一會兒說甜,一會兒說苦,東一榔頭西一棒,雜亂無章,學生說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主導權,對教學無組織,對學生不引導,弄得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如墜霧中。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 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曼谷的小象》,一節課組織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在初讀課文後,要求四人小組談談初讀後的感受;第二次在重點理解小象拉車、洗車部分,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你覺得小象怎樣,哪些詞語表現了小象的聰明、乖巧?小象為什麼會這么聰明、乖巧?」第三次大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幫忙,我們還有哪些辦法把車拉出來?」第三次合作學習,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餘兩次純屬為合作而合作,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三、對語文課堂學習內容的反思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

有的課堂注重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這較多出現在教學常識性課文時。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的《新型玻璃》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讀研專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作用呢?請自主選擇一種,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研讀,然後向大家匯報。」學生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羅列出來,至於課文是如何藉助語言對這些特點、作用進行說明的,學生則根本沒有去細細研讀、體味。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專挑「科技含量高,網上資料多」的課文讓學生研讀,但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徵,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語文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

例如,某教師教學《家》(蘇教版第一冊)時,這樣活躍課堂,進行學科整合:1.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都在哪裡?它們的家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張開想像的翅膀,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它們的家吧。2.(學生畫畫、展示了十分鍾後)讓我們再來當一回小音樂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國》,邊唱邊做動作(學生剛入小學,不少人不會唱這兩首歌,教師又是范唱又是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唱,再表演,花去近半節課時間)。

我們不能否認,繪畫、唱歌、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松、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麼時機走進語文課堂,學科之間究竟以什麼方式整合,應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服務,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為追求氣氛而「藝術」,為整合而「湊合」,結果只能是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語文智慧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