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高考語文節氣怎麼考

高考語文節氣怎麼考

發布時間:2022-06-01 16:04:20

① 求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做題總原則:一分鍾拿一分,150分。選擇題稍快點,提前5分鍾左右。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後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盡可能在試卷上將自己思考的痕跡寫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絕對不輕易留下空白;切記「整潔、美觀、有效」的原則;然後拿起筆,進入到第一卷客觀題的選擇階段:
第Ⅰ卷(選擇題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字音辨析題】答題技巧:常見字注音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
審清題干,用排除法是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題】答題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別字。生僻字一般不會錯。平時多積累。
3.【詞語運用題】憑語感去選擇自己認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兩種類型:
答題技巧:對詞義的理解,先拿你最會的詞語去排除,對詞語的運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應的信息,重點是「使用場合上的搭配」。注意採用排除的方法,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
4.【熟語(含成語)辨析題】答題技巧:
第一,逐字解釋熟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
第二,體會熟語的褒義貶義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
第四,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
第五,四個選項權衡比較,選出認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確理解熟語的整體意義,要注意語境的組合與搭配情況,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語越要注意陷阱。特別陌生的熟語往往是對的。
5.【病句辨析題】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歧義)、不合邏輯。
答題技巧:判斷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憶以前做的常見病句的標志
做題思路通常是:
「檢查句子的主幹,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裡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憑借語感。」
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①介詞「關於」「對於」「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
②類似於「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協調,也可能是句式雜糅。
③動詞後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賓語殘缺。
④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並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從屬關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後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調。
⑥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標點符號題】答題技巧:注意試卷中常考標點(頓號、引號、破折號、括弧、分號、問號)的使用,重點審查這類標點的使用正確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題(語言連貫題)的考查】答題技巧:先從語句形式方面考慮,要求話題一致,陳述對象一致,敘述角度一致,情調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與上下文思路保持連貫。還要注意語言音節上的和諧及押韻。再從語句內容方面考慮,在時間上、事理上注意先後順序。還要在上下語句中找到相對應的信息。語言風格要前後一致。
語段銜接,前瞻後顧,注意上下文主語的承接及邏輯的內在聯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題思路是:考查陳述對象(主語)是否一致→→話題是否一致→→前後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節是否和諧等。
(二)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6-8題)
如何讀懂科學類文章
注重整體閱讀,說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對基本概念解釋的文字;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並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構的句子,並用筆劃出稱代詞、關聯詞、標志詞。閱讀題目,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區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驗證。
【科學文】總體解題技巧
將題干中否定陳述轉換為肯定陳述。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干,選項與題干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系。將稱代內容替代稱代詞,使稱代詞與稱代內容保持一致。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後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後、誇大與縮小、部分與全體的區別。
正常錯誤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顛倒因果,強加因果,胡亂劃分。
7、【概念詞語】理解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劃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聯系詞語的本義,抓住語境義。
8、【句子】理解題
答題技巧:理清復雜句子的結構關系,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分析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分辨先後順序。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9、【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干要能構成因果關系。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徵。
要點概括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抓住文中議論抒情的句子。轉述內容要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後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枝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10、【推斷想像】題
答題技巧:找出推斷的根據。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推斷不誇大,不縮小,不無中生有。
總之:所有的判斷都必須來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觀臆斷,建議先通讀全文,標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後一道選擇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做其餘三道選擇題。找到題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後顧,整體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絕對的選項)。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三)文言文閱讀(12分,每小題3分)
我們對文言文題普遍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其實,只要稍稍作一點准備,就會發現,歷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規律。高考選文標準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和《資治通鑒》中的名段;以《孟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先秦淺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筆記文;以《夢溪筆談》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說。從以往的選文看,高考雖說迴避社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但倡導並弘揚真善美是永恆的時代主題,結合當前反腐倡廉和社會輿論看,對忠臣廉吏的價值判斷依然會影響高考文言文的選文。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後一道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後再做其餘三道題。帶著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為什麼?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後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繫上下文進行推導。先認真閱讀最後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11.【文言實詞題】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
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答題技巧: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12.【文言虛詞題】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13.【信息篩選題】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
【性格表現題】答題技巧:先找不能表現題干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誰的什麼性格。
14.【內容歸納題】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題】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准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注意聯系全文。
總之: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如能膽大,心細,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後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鑽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麼!
★解釋不通的字詞往往可以考慮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好了,客觀題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
填完後,拿出草稿紙,准備進入第二卷主觀題的作答階段。深呼吸之後,就開始吧!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第I卷答卷用時約40分鍾)
第II卷(共114分)
(四)(18分)
15.【文句翻譯題】答題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幹,注意句間關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後通順。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①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信「)
②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③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
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⑤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6.【詩歌鑒賞題】怎樣讀懂一首詩
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理解詩的大意。詩最後兩句一般是運用議論、抒情,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詩題、描述、議論、抒情一致。
【古詩鑒賞表述】這首詩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看註解,看題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②賞析詩句時注意用詞的巧妙、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見8種修辭)。
③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徵意味。
④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⑤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於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後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17.【名句名篇題】
答題技巧:按規定默寫,要求寫幾句就寫幾句。上下句的默寫,可以根據上句或下句推導提醒。內容提示的默寫,可先在頭腦中默背有關內容,選取與提示相對應的內容默寫。如果默寫的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寫幾個字,暫時放過,後面記起來了再默寫。
注意:這道題目的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要象小學生一樣寫字,切勿賣弄。嚴禁空白!
(五)【現代文閱讀】
怎樣讀懂文學類文章:
邊讀邊劃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詞、句,劃出文中表明文章結構的詞、句。議論性文章特別要注意論點和結論,敘事性文章看劃出的詞句就能理清這篇文章的情節結構。第二遍閱讀時可以只看這些劃了的詞句,尋找答題的區位,根據題干要求確定答案位置,根據分值和字數限制來組織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對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題旨。
對於高考中的現代文閱讀,因其分值高,這一部分基本決定了我們的語文成績的走向,因此,同學們不能丟太多的分。對於這一類題,該如何去做呢,下面結合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進行思路講解:
18.名詞術語及概念性試題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點,要根據該詞語出現的具體語境來剖析它的具體含義,這必須與句子聯系起來考慮,如果是概念間的區別,則要依據語境來判斷幾個概念間的相互關系,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就要與句群和段落聯系起來。一般來說,一個詞語(概念)的出現,就在它的前面或後面作者都要做具體的闡釋,換一種說法揭示他的內涵。命題者既然出了這個題,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題時要找准原文中相關的句子,一般在詞語出現的附近或者前後找答案即可。
關鍵性語句理解思路
對於此類題,做題時要參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體意旨來考慮,在文意文旨的大語境中來探求核心文句的內涵,解題時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顧後的根據其語段的"形",深入領悟其語句段的"意"。
19.信息篩選性試題思路
解決本類題一定要善於追本溯源尋依據,抓因求果找理由,因為此類題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隱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樣蘊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樣蘊藏在蚌殼里。在做這一類題時,一定要抓牢題目的具體要求,根據要求要非常謹慎地從原文中一點一點的尋找辨識有效信息,並將有效信息進行再剪輯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20.歸納主旨性試題思路
解題思路: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題型解題思路
本題重在弄清文章是怎麼寫的:文章各段說的是什麼內容,是從哪些角度說的;段與段之間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是如何照應的,又是如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轉合的行文思路看出來了,把文章的領起段、過渡段、中心段、歸旨段、結語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脈絡層次就在你眼前了。
審美鑒賞性試題思路
這一類題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語句段的表現技法,領悟其表達技巧,審視他的藝術效果,把握他的獨特風格。例如:問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格(大綱規定的8種),有何表達效果,藝術手法上,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詞語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構思上某一點幾點妙筆好在何處,
文章的整體風格
(豪放、婉約、明朗、含蓄、雄壯、纖巧等),
文章所表現的情況(喜悅、哀婉、明快、灰暗、悲壯等)
是如何展示的?其實,審美鑒賞題還是在於理解文意。
對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不同側面的景物的不同特點。
對修辭的理解:抓住修辭本身的特點,再結合語境來解釋用這種修辭的妙處。
21.綜合探究題要結合文章本身作答。
總體建議:
★①先通讀全文,標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選擇題,先做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後再做其餘三道題。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盡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聰明,勉強用自己的話概括。目前推斷至少有一道題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題,一分不能丟。
④實在要概括的題目也請注意分析題干及分值設置,推斷得分點。找到原文中出處,前後兼顧,整體把握。
⑤字跡工整,寫滿為止。
(六)【文字表達】
★首選把近段時間各地模擬題中的第六大題翻一遍,熟悉題型是答題的關鍵,其次,看到新題型不要慌,慢慢看題目要求,總能有收獲。
①審題要仔細:仿句要細到標點符號;概括要注意信息點的把握。
②條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話新聞的概括,注意"報喜不報憂"的特點。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辭及字數的規定;概括要注意字數。
④內容要創新:不要照搬照抄,開拓思維,注重積累。
⑤上下要協調:尤其是結合語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協調。
★如果有對話,要注意謙敬詞的使用。
【語段壓縮題】答題技巧:明確題干要求,抓住陳述對象、事件經過及事件結果,畫出文中的信息點,或歸納或概述特點,連綴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語病。
解題思路:首先抓住三詞、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釋的或重復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論據、過程等,其次換,其次數,其次對,最後是理。
【語句擴展題】
答題技巧:情景式擴展:抓住主題詞,突出重點,有景有情,生動形象。事理式擴展:圍繞中心,分析論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論證此類題關鍵是要注意題目中「以……重點」的要求。一般情況下,以「……」為重點,有兩種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復雜的定語,其二,在其後寫一串話(最好運用相關的修辭手法豐富文采)具體解釋「……」的內涵。一般情況下以第二種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題,解題思路是,首先考查語境要求:「畢業典禮上」同學們心情愉快,都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考試前夕」有兩種情況,一是心情緊張,一是對考試充滿信心,但是只有後一種才會有「歌聲」,同時還要在語句中出現「畢業典禮上」、「同學們」、「歌聲」等幾個詞語。
【句式仿寫題】
答題技巧:看清列出題干幾點要求,分析仿寫句,琢磨句式特點及表現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內容,搜索仿寫材料,展開聯想和想像,按要求仿寫,仿寫句子與例句一一對應,盡可能使句子寫得新穎,有深意。注意要求,抄錄句式,尋找對象,遣詞造句,連貫得體。注意仿寫對象要同類,修辭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句式變換題】
答題技巧:看清題干要求,變短要先提出主幹,修飾語按順序變為分句;變長要確定陳述對象,將短句按順序變為修飾語。先寫出幾個句子,後選出符合要求不出語病的句子作答。
【綜合改錯題】
這一類題其實就是修改病句,關鍵是要讀清題意,注意潛在提示,然後按要求完成。主要參考前面的語病部分的答題技巧。
(七)【作文】
可能還是考"給材料的話題作文",強調開放與限制並存。
①作文應該是關注「人生、社會、發展」。可能考的話題有如下一些:「面對挑戰」「競爭與合作」「溝通」。可持續發展—「現代化與環境」「精神家園的保護」「文化的破壞」。呼喚人才--人才的「要求、定位、能力、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人才要會交際—「溝通」。
②看清是命題作文(命題作文不要自擬標題)還是話題作文
③展開聯想:由課內到課外,首先打開思路,為了使文章達到800字的基本要求,做到內容充實,需要充分而恰當地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

由正面寫到反面,
由自己寫到別人,
由古代寫到現代,
由中國寫到外國,
由動物寫到植物,
由自然界寫到人類社會,
由學習寫到生活,
由社會活動寫到思想認識,
由文學寫到藝術,
由體育寫到軍事,
由凡人寫到偉人……
但無論何種聯想,都必須注意回到話題中去,扣住話題以免中途「跑題」。
材料運用:盡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為了做到材料新鮮,建議多使用近幾年出現的新人新事。
如十大感動人物、
社會新活材料,
社會方面的吸毒、腐敗、治安改革等問題,
科技人員方面的蓋茨、袁隆平,
自然環境方面的沙塵暴,
高科技方面的基因技術、數碼技術,
經濟界的人物,
尤其是要結合政治老師列舉的典型事例。
對一些過於「新鮮」、評卷老師可能不知道的,要適當地交代人物的身份和影響、事件的時間、地點等大體情況,以免給人捏造之感。
④謀篇要出彩:
開頭末句一定要提出論點(起)
二段(承)承上啟下用幾個問句
三到5段(轉)用幾個小分論點加例子加分析
6到7段(結)。
開頭要引人
(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製造懸念,引人入勝;提出問題,引人注意;說明情況,交待背景),結尾要有力(畫龍點睛,發人深思;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敘述結束,自然收尾;抒發情感,引起共鳴)
⑤文體要固定:文體不限不代表沒有文體,要寫什麼象什麼。一般要求寫議論文。記敘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於敘述,議論文反之。寫記敘文,最好將主人公設定為自己,用第一人稱入文,不喊口號,情真意切。寫議論文要注意事例貼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後的引申,做到首尾呼應。
少寫,最好不寫深奧的科幻小說,寫童話、寓言不要過於含蓄,嚴禁照搬照抄別人的範文。
⑥題目要出新:名言為題,比喻為題,設問句為題,數字為題等。
⑦內容要限制:不要觸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亂說教育的不是等),少政治術語,不要單純發牢騷。想想閱卷老師的喜好,說他們想聽的話。
⑧語言要優美:
多用短句少用長句;
多引用貼切名言警句;
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詞;
引用百姓口頭民謠(但取向一定要積極向上)。
嚴禁文白夾雜;
不用別人看不懂的方言;
不使用別人看不懂的詞彙;
⑨細節要生動:一定要有細節描寫。推己及人,以情動人。
⑩小處要留心:題目不要忘記寫(3分);字數要達到(10字1分)寫滿作文紙;字跡要工整(3個錯別字1分);卷面要整潔(可扣3分),不寫出格字,不寫連筆字,標點規范。
常用增加文采句式提示:
1、對稱句:兩兩相對,相同或相反,不一定字數相同(如白天-黑夜、山上-山下、春天-秋天……)
2、假設句:通過對假設條件下可能產生結果的推測,來證明論點正確的一種分析方法。因其用假設復句構成,所以稱為「假設句」。
3、「名言+闡釋+例證」句式
4、排比短句: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等

② 高考語文有什麼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類題型及答題要點。1.用短語或句子概括情節,寫在空格內。2.局部內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題型及答題要點1.你認為主要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2.結合內容具體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這類題的答題步驟:①.答出描寫人物的方法。(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側面描寫)②答出這些方法的具體內容(找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③針對具體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裡想法,再到精神品質。要分析全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3.發揮想像,補寫人物心理活動。①心理活動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出現問題: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動不符合人物性格。原因分析:①.答題時隨意,說的話不符合人物性格。②不注意聯繫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潛台詞。這類題的答題方法:.通過語言、神態、動作分析人物的心理過程。4.體會人物感情的變化。〈三〉環境描寫的題型及答題要點(節氣、天氣、氣候、風物、景色)環境描寫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3.渲染氣氛。4.刻畫人物形象,襯託人物的性格、情緒。5.使故事情節更為生動、真實。6.使主題更為突出、深刻。7要表現一定的新鮮感受或微妙情緒,做到情景交融,能夠給人以感染、啟發和美的享受。〈四〉理解標題的含義。1.以主要內容或主要事件擬題。2.以貫穿全文的線索擬題。3.以有象徵意義又暗含中心的的實物為題。4.以主要人物為題。5.以特定環境為題分析標題的答題注意事項①注意分析標題中的中心語和修飾語的含義。一般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內容概括,二是主題概括。②.如果小說標題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結合小說結尾答出文章中心。〈五〉關於評價、體驗、感悟、啟示的問題。這類題往往是考查學生們對文學作品內涵的把握。並結合自身經歷談體驗、感悟等。啟示——領悟的道理。(結合人物、主題答)體驗——親身經歷或通過實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感悟——有所感觸而領悟。評價——對人、事的看法。〈六〉關於寫法的問題。1.題材與主題的關系。題材——表現主題的材料:人物、環境、事件豐富人物性格,增強情節發展的真實性,藝術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個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③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技巧解答

【語文文學常識】
一,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
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魯迅;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即「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
「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正式科舉考試:時間每年一次,地點府(州)縣,應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
鄉試:時間三年一次(秋),地點省城,應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會試:時間三年一次(春),地點禮部(京城),應試者舉人,獲取功名(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殿試:時間會試後同年4月,地點宮殿,應試者貢士,獲取功名(進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五、詩句與人:
1、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2、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3、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5、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6、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李白
7、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9、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10、世上蒼痍,詩中聖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11、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屈原
13、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14、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李清照
15、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16、毛澤東稱朱自清:「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17、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
18、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19、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1、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2、《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3、《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4、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5、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6、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7、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8、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 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自稱: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稱: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九、敬稱:
1、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2、對將軍:麾下
3、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杜甫」為「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十、特殊稱謂:
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4、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
十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遷:調職、調動,一般指陞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2、謫:降職並遠調。
3、拜:授給官職。
4、授:授予官職。
5、擢:選拔,提拔。
6、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罷:罷免、停職。
8、免:免除官職。
9、黜:廢黜,貶退,也用於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十二、地理部分:
1、陰:山北水南 陽:山南水北
2、左:東為左 右:西為右。
3、河:黃河。 江:長江
4、五嶽: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恆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顆亮星,北極星,北方天空的標志。
2、閏年,以陰歷年除以4或100(年號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閏年。
3、二十四節氣:(見字典節氣歌)
4、傳統節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陽: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紀年法:
(1)公元紀年法。
(2)皇帝、年號紀年法,慶歷四年春。
(3)天乾地支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計算方法:用公歷年代除以10,余數為天干順序。用公歷年代除以12,余數為地支順序。 例如:1919年,農歷年號,天干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0,余數為1,對表「1」為「辛」;地支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2,余數為3,對表「3」為「亥」,那麼1919年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9年。
6、紀月法(不常見,略)。
7、紀日法: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紀時法:日出5-7
食時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時15-17
日入17-19
黃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雞鳴1-3
平旦3-5

④ 歷史二十四節氣怎麼考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淮南子》一書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布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歷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農歷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斗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斗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⑤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2017高考語文古文化常識會怎麼考

「二十四節氣」能夠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既可以看做是現代人對古人智慧的一種肯定,同時也具有極強的文化價值與意義。
「二十四節氣」形成於中國黃河流域,以觀察該區域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的時間指南逐步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並逐漸得到擴散和傳播,最終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很顯然,這正是它能夠成功申遺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對於很多現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輕人來說,對它的申遺成功卻可能有些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標準的「老黃歷」了,對現代人的生產、生活又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盡管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氣候、天氣的預測與利用的水平也越來越高,「二十四節氣」對於農事的指導功能確實有所減弱,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數千年,但是「二十四節氣」在延續過程中所產生的「誤差」卻很小,現在的農田作物耕種基本上沒有脫離原來的節氣規律。所以在中國北方農村地區,很多農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現代節日,但是對於「二十四節氣」卻耳熟能詳,並且仍舊在根據它們在指導和安排自己的生產、生活。
「二十四節氣」的影響顯然不限於農事耕作,而是已經全面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會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來准備自己的生活物資;比如清明吃青團、立秋吃西瓜的風俗依舊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時節,到底是應該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南北方的網友幾乎每年都要「論戰」一番,彼此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也正是在這樣的「論戰」當中,繼承、傳播和弘揚了傳統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而網友對這種 「論戰」的參與熱情,顯然也正是「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社會仍舊深具影響力的證明。
「二十四節氣」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種結晶,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重視自然規律和生態保護,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謀而合,也就意味著它仍舊具有極強的現實價值和意義。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評論
18 8
其他回答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申請世界非遺成功,所有的朋友都在第一時間跟我們說:「物道快發文祝賀一下啊,你們把24節氣普及做了這么久。」,甚至有人把這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坦白說,申遺成功拯救不了粗糙的生活,24節氣挽救不了粗糲的靈魂。比起喧鬧的慶賀,不如安靜下來,感知天地時節,用科學的態度了解古老的智慧,這才是中國精緻生活的原本。

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到底怎麼來的?

24節氣在非遺的屬類中屬於「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24節氣的每個命名都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幻、溫度變化、降水量不同和感應時節而生的物候及勞作。

【 寒 來 暑 往 中 的 四 季 節 氣 】

「立」者,始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年四季的時節在開始時就「立」好了,接下來就期盼著最好的春夏秋冬到來。

於是祖先還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意指平分了晝夜,「至」則是極的意思,這是四季中最典型的氣候,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晝長、秋分黃葉天、冬至雪臨門,兩個簡單的漢字,寫出了四季最詩意的分界點。

【 冷 暖 氣 溫 變 幻 的 節 氣 】

24節氣中,形容溫度的節氣只在夏季以後出現。「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是一年中炎熱的開始,大暑則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處暑是唯一一個在秋天仍與「暑氣」相關的節氣,「處」是終結的意思,這分明指的是秋老虎,它預兆著這一年的熱即將被季風吹走。

小寒是一年中氣候冷的開始,大寒則是這一年最冷的時候。

【 反 映 降 水 量 的 節 氣 】

春天開始下雨,是因為從冬天復甦而來的生命需要雨水的滋養。雨水時節,冬雪融化,我們開始告別冷冬,雪化為雨,淅淅瀝瀝地開始了在春天的序幕。穀雨則是一年中降雨最充沛的時候,它促進著穀物茁壯成長。

到了夏季,我們不再看到與降水相關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熱和麥稻蓬勃生長的物候。

秋天來臨,早晚溫差變大,空氣中的水分凝結,露凝而白為白露;寒露在秋分後,此時露水已寒,直至天氣漸冷,河邊的螢草開始出現白色的霜,稱為霜降。

而冬天帶來的雪是吉祥的預兆,小雪是開始下雪的時節,大雪則指雪量增多,銀裝素裹,俗語道「大雪小雪又一年」,冰天雪地的季節里蘊藏了年的希望。

【 遵 循 時 節 的 物 候 節 氣 】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面的動物。清明意指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民間曾有諺語:小滿小滿,麥粒漸滿。小滿是指麥類夏熟作物開始飽滿。再等到芒種時,便可收割麥類有芒的作物。

二十四節氣是季節的流轉,它告知我們氣溫的變化,它預兆著夏雨冬雪,它分享著物候的樂事。在流年往復的千百年裡,我們過著比四季更精緻的24節氣,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時間的意義。因為有了二十四節氣,讓我們無比感恩作為一個中國人,生活不僅是春夏秋冬,更是24個感知自然細微的時刻,這讓我們相信:生活遠比你想像的美好。

⑥ 高考語文閱讀題和古詩詞鑒賞的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准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第二問: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
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

現代文閱讀的話,個人認為把各文章類型分開講解題方法會具體一點!

第一部分(必做題):一般論述類和說明類文章的閱讀(15分)

【一】:依據文體特徵讀懂文章
(1)根據文體特徵讀懂文章。一類是以社會科學為研究對象的一般論述類文章(學術論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議論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涉及到經濟學,教育學,文化學歷史學,語言學,美學等,且內容多為介紹學術論點及其分論點,論據,背景和意義。一類是以自然科學為對象的科技說明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多為介紹新科技新發現新認識,主體文字若干段落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 背景,構造,原理,特點,現狀,發展,評價(優點缺陷)及其研究應用前景。(根據文體特徵,可邊閱讀邊猜測下文內容,提高閱讀速度。)
(2)注重整體閱讀。逐段閱讀,標出各段的中心句子,並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最後在找到全文說明對象(議論對象)的基礎上整合文意。
【二】:選擇題的解答
明確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游戲,命題者改造原文設置錯部分定語或狀語(復句的部分分句),從而改變句意。(1)設誤的常用五種方法:添:添加定語或狀語, 刪: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換: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調: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
(2)仔細辨別干擾項邏輯錯誤, 特別關注選項中處於定語或狀語位置的類似詞語是否等值轉換:
一偷換概念: 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詞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點關註:
a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b表范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 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 有時,偶爾等)
三混淆時態:(已然與未然)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 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五正話反說: 即肯定和否定顛倒。
六順序錯亂: 時間先後錯位,邏輯事理先後錯位,空間位置錯亂。
七顛倒因果: 「因」與「果」錯位;或 「條件」與「結果」錯位。
八強加因果: 即兩件事無因果關系,卻強行說成有因果關系。
九無中生有: 即原文無此信息。
十答非所問: 即選項回答的不是題干中的問題,或沒有答全題干中問題的幾層意思。
另外,別讓以下幾點成為答題盲區:
(1)記住:不能只看選項本身的錯對,注意選項是否答非所問;(2)記住:題干中有「根據」、「證據」、「原
因」等字樣,選項與題干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系;(3)記住:有的選項要選最佳答案,而非正誤選擇;
(4)記住:題干涉及幾層意思,選項中則要答全幾層意思。
【三】:簡答題(07年新增題型)的解答
整體閱讀,從整體上把握語料: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從議論說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有無分論點,用什麼材料來證明觀點,論證結構有什麼特點;

閱讀科技說明文:科技文一般屬消息一類,其結構一般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話題,介紹新工藝、新技術、新見解、新成果,介紹它的構造、原理、發展、現狀、評價等等,閱讀時首先要明確說明的對象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價值,有什麼作用,對社會有什麼意義等。 重點與難點:
重難點一: 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辯明文體,選准角度. 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理清行文思路,並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並列、對照、總分、層進——作切分;說明文體,緊扣說明對象,根據其特定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物發展,或按事理邏輯來劃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呼後應句(包括文中反復出現的文句)
技巧3:審辨標志性詞語。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A順序詞,B關聯詞,C指代詞,D范圍詞,E類別詞,F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
技巧4:(1)從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視具有前後銜接、勾聯、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②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律: 議論文常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說明文常採用總分總式或並列式結構來說明問題。
重難點二: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將文章的整體內容和文章的主題中心用簡明的語言表述出來。
1. 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有文體特徵意識: 論述文,論題、論點(分論點)是主要信息,論據和論證是次要信息; 說明文,說明的對象、說明的內
容和對象的特徵(特點)是主要信息,說明的方法及運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層分層意識: 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系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系.
同一關系取其一; 相屬關系取其」屬」; 相並關系取其」和」; 主次關系(偏正關系)取其」主」 。
■要有全文整體意識: 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才能全面准確。
語言組織方法主要有:
(1) 採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
(2) 採用合並法: 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容合並起來;
(3) 採用提煉法: 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系,把握其內容的重點,選擇主要內容;
2. 分析歸納中心意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 尋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標題即是中心,有的開頭點明中心,有的結尾揭示中心。
(2) 合並各段內容, 概括中心意思: 尋找各段中心句, 合並各段主要內容來提煉概括。
(3) 採用整體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沒有主旨句,須將全文各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提煉。
重難點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是指作者對某具體事物的主觀傾向,或贊同或反對,或喜愛或憎惡,帶有鮮明的個人主觀色彩。其表述因文體而有差異。有的直接說出,有的則分散在字里行間,若隱若現。在具體的分析概括時,首先要抓住文體特點,其次,要抓住一些標志性詞句,如「認為」、「覺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思想、主題。 分析的具體做法是:
① 統觀全文,篩選出能直接體現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句子;
② 從材料的中心內容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③從作品的表達方式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第二部分(選做題):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的閱讀
高分口訣:讀懂文章 審准題眼 規范作答

0.現代文(各類文本)閱讀與答題基本知識
(一)答題基本知識:
1.閱讀: 注意整體閱讀,注意抓三個方面 :一是要有文體特徵意識(散文和小說,新聞和傳記的文體特徵概述見後);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句以及標題)
2.審題: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准確答題。題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題區域; 暗示答題思路; 暗示答題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審題時注意:
◆是否選准題眼(答題重點); ◆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
◆是否選准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 ◆ 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
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 如問:
「為什麼對作者來說這是一次短暫而愉快的旅行?」 則:
(1)題眼(答題重點)是: 短暫而愉快 ; (2)要點(回答的內容)應包括:「短暫」和「愉快」兩點;
(3)設問的角度: 以「這」作陳述對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應為: 兩個句子,且構成並列關系。
3.答題: 「規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於文中或或從文中提煉); ⑵選擇並重
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 ; (3)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閱卷采點給分) 。

(二)常用寫作手法(技巧)(加橫線的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類: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第二類:表現手法:對比、襯托(反襯),變換人稱,聯想想像, 象徵,類比,虛實結合 渲染烘托
第三類:結構方式:前後照應、鋪墊,過渡(承上啟下)、設置懸念、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製造波瀾 , 特定線索、 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等),
第四類:修辭手法:比喻、反復、對比、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借代:
第五類:描寫手法:
描 寫 角 度: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三)基本題型題(非探究型和評價型)及解答思路
題型1: 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表現力
A.語句的含義題: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
B.語句的作用題:要回答該句子在文章結構與內容主題兩個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應標題(開篇點題); ⑵渲染氣氛(定下情感基調); ⑶埋下伏筆
⑷設置懸念; ⑸為下文(中心)作輔墊; ⑹總領下文;
2文中句:⑴ 前後照應,⑵承上啟下(過渡);⑶總結上文;開啟下文;⑷為下文作輔墊
3文末句:⑴總照應開頭或標題,結構緊密;⑵卒章顯志,揭示中心;⑶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題型2: 整理文章思路並歸納文章的內容
本題重在弄清文章是怎麼寫的和寫了什麼:文章各段說的是什麼內容,是從哪些角度說的;段與段之間是什麼關系(相並,相承,相屬),它們之間是如何照應的,又是如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各段與中心的關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轉合的行文思路看出來了,把文章的領起段、過渡段、中心段、歸旨段、結語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脈絡層次與主要內容就在你眼前了。
▲敘述性文體的線索:看時間的變化,看空間的變化,看情感的變化,
看故事情節的變化,看事物發展階段的變化。
▲論述性文體的結構: 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 總分式。
▲說明性文體的順序: 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題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見前四大類13小類).這里主要舉例說明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擬人:化物為人,拉近距離,親切自然; 便於對話,交流情感。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語氣強勁,抒情強烈。
7.反復:突出思想,強調情感;承上啟下,層次清晰;多次強調,增強感染力。
題型4: 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歸納主旨
解題思路:⑴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⑶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⑷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題型5: 探究類(含評價)另附專題

⑦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技巧型題考查方式
①這首詩(兩首詩或句子)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技巧)?並作簡要分析。②從某個角度(如動與靜、情與景、修辭等)來賞析這首詩。
解題提示
表現技巧是詩人用來抒發情感、表達題旨的一種手段方法,要准確回答就要熟悉古詩中常用的一些表現方法。①修辭手法:比喻、對偶、誇張、對比、擬人、雙關等。②描寫手法:A.襯托手法,又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哀襯等;B.側面描寫;C.虛實結合;D.象徵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種。
解題秘訣
①准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②結合詩句分析,為什麼運用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術語: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襯托、對比、用典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 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詩歌鑒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准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第二問: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
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不錯吧

⑧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准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第二問: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
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⑨ 新高考語文考什麼怎麼考

新高考語文考什麼?考題會有哪些變化?

變化1 命題將更加科學,更注重考察能力

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與此相關的思維的能力。

以前的語文考察更注重知識的掌握及其熟練程度,今後的高考仍然會考察知識方面的內容,但比重可能會有所減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從考察記憶轉化到考察運用。

估計未來幾年,高考語文的命題將從過多依賴經驗,轉向適當運用先進的測量理論和命題技術。比如,如何提高語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題如何設定適當的區分度和難度系數,怎樣的題更能考察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各種題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將會有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的設定。

變化2 命題所依賴的材料范圍將大大拓展

現在全國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題有很多是依賴題庫的,而多年建立的題庫覆蓋的范圍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語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會致力於題庫的建設和擴容。

現在高考語文命題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也就是"文學化"太過了。這當然也受制於整個語文教學的狀況。

專家認為,中學多學點文學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學。"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語文卷,六七道大題全都是文學類的,很少涉及其他領域。這恐怕就不太合適。"

其實這幾年有些省市的語文高考已經注意到這一偏向,逐漸拓寬命題的材料來源。比如2013年的全國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題材料覆蓋面就比以往要寬得多,除了文學,還有哲學、歷史、科技、社會、經濟、時政等。估計這也會是今後改革的一個方面。

變化3 更加註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這是多年來語文高考的弱項,現在越來越受到質疑。

幾年前曾有專家呼籲,語文高考特別是作文命題,要適當往理性靠攏。2013年全國卷的閱讀題,就採用了"非連續文本",給一組材料,觀點並不連貫,甚至彼此相左,讓考生去辨識、歸納和發揮。

專家表示,新高考語文試卷中這種"非連續文本"材料閱讀題會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點類似於考公務員(課程)的'申論',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見命題者開始重視朝理性考察這個方向努力。"

現在的學生大量使用網路,思維碎片化、絕對化的現象非常常見,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語文對此責無旁貸,一定會想辦法去引導和改善。

變化4 有意識考查讀書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

專家認為,現在的語文課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麼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素養更無從談起。

"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有針對性的。"

近年來已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 如2013年四川卷就有這樣的題:從曹雪芹、貝多芬以及文學形象大衛·科波菲爾中任選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續寫下面的話:"即使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苦難帶給人生的意義。"

這樣的題其實就是考文學修養和閱讀面,考表達能力,也是微寫作,非常好。"我相信類似的考察讀書情況的命題,在今後的高考語文試卷中肯定會增多。"

與此同時,閱讀材料的量也會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強的閱讀能力,否則就可能來不及做完。 "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都是精讀課,一定要有略讀課,讓學生學會自讀,再加上廣泛的課外閱讀。既要有閱讀量,又要有閱讀面。否則,閱讀量上不去,高考可能來不及做題;閱讀面上不去,來得及做也考不好。"

變化5 作文的改革,應當往理性靠攏

大家都知道,作文評判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數學那樣精確,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專家看來,今後高考作文還是會維持60分-70分之間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設計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寫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專家認為現在的高考作文題有的過於"文藝范",過於"小清新",今後的高考作文題目應當向理性靠攏。

"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全線崩潰,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幾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要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

此外,如今高考語文幾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題之後,再做作文,往往剩餘時間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場。

有專家主張高考語文分為兩段時間,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試題,按規定時間交卷後,開始考作文,這樣就保證作文有充裕時間。

變化6 文言文命題的改革 不滿足於"讀通"

因為現在強調重視"傳統",很多人預測文言文"地位"將在高考語文改革中飆升,增加分量。但專家認為文言文比重"不會也不應該大增"。

"現在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所佔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經達到40%甚至更多,這個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現代社會還是用現代語言思考和交流,再說,文言文因為好'拿分',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精力一大半都給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會加劇語文教學厚古薄今的失衡態勢。"

對於文言文考試的內容,專家認為斷句題和翻譯題會增多,虛詞等的知識性的考查相應減少。"文言文命題應當多一些與現代生活的關聯,多一些文化意味。"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題有創意。如2012年浙江題:"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讓學生談兩種標點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對人、對馬的態度,並要求談對後一種句讀的看法,就不滿足於"讀通",而有文化思考。這就是一種改進。

閱讀全文

與高考語文節氣怎麼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