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的食物怎麼寫

語文的食物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6-04 21:23:02

❶ 一篇有關中國食物的作文怎麼寫

就寫滿漢全席`不知道菜名`直接網路`再多加點形容詞`比擬手法`就能寫出色香味了`下次寫好了發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到時候我給你改改

❷ 介紹一種美食作文

去年四月在西康路三小舉行的教研活動中,對二期課改四年級語文新教材的作文訓練項目《味道好極了》舉行了教學研究,第一次將生活中的美食引入語文寫作訓練。在中國,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民以食為天。那天,西康路三小的曾平老師這樣導入作文教學:「今天我們教室的環境布置與眾不同,牆上掛的,桌上放的,電視里轉播的,大家看我們來到了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呢?」在聽課老師不約而同的目光中,大家走進了五彩繽紛的美食街、美食節、美食王國、美食天地
「以我喜歡的美食」組織教學,使教研活動置身於一個形象逼真的「美食天地」,各種美味佳餚比比皆是。學生興趣盎然,課前通過影視、互聯網、書籍報刊、采訪剪貼等途徑收集了各種美味佳餚:八寶飯、醬鴨、三黃雞、大閘蟹、多味粥、雞翅、湯團、葡萄乾、紅棗、水晶蝦仁、甜羹等。同時,也啟動了了聽課老師的生活體驗。接著執教老師在學生課前調查的基礎上讓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美食,於是,不計其數的美食再次走進了課堂。由於抓住了現實生活的一個側面,教師從比比皆是的美味佳餚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寫作素材。調動
了學生寫作積極性。剎那間,近百人濟濟一堂的大教室,氣氛熱烈。後來在研討反思中,一位教師情不自禁地說,現在的學生吃得比我們還要精,真是見多識廣,但平時大家沒有好好地往習作方面引。看來,要寫的,能寫的,會寫得太多太多,培養寫作能力大有可為。
作文教學低效的問題,老生常談。然而,啃下這塊「肉」,需要尋找突破口,需要信心和勇氣,更需要在一定的起點上以新課程理念來統領教學和研究。要讓教研活動中示範教學的諸多環節變成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教師行為,從而使觀摩的教師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縱觀我們的語文課程目標,尤其是作文,還有進一步細化的要求和可能。
執教老師審視《我喜愛的美食》的教學目標與訓練內容,提出了切實有效的訓練方法。於是,出示了教學目標「在選擇我喜愛的美食的基礎上,從色、香、味、形等方面來介紹,根據不同特點,把其中以二個方面寫具體。」這樣,把作文目標的文本語言通過教學予以細化,做到貼近學生、符合實際,這樣,由低到高、指向清晰、循序漸進的作文教學目標和充滿生活氣息的習作內容互相交融,彼此滲透,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向低耗高效跨出堅實的一步。根據訓練內容恰當制定具體目標,顯得十分必要。這一節課選取的美食內容,從情意目標的角度,重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自由選材,體驗生活的樂趣。另一方面,教師又站在課程目標的高度,進入年段目標的層面,力求把課程目標細化為准確的切實有效的課時教學目標。
應該說,教師通過創造性的勞動,面對《我喜歡的豆沙湯團》《我喜歡的「永和」粢飯團》《我喜歡的蝦仁炒蛋》《我喜歡的雞蛋餅》等習作題材,研究目標細化。從課程目標的角度去展開思考,讓聽課教師在感知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理解中年級「關心周圍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依據生活積極展開想像和思考,使文章內容真實具體」的年段作文教學目標。
接著,重點展開三個環節:1.學生仔細觀察多媒體畫面上播放的諸多形象逼真的美食。重點思考:這種美食有什麼特點?有選擇地說說他們的色、香、味、形。2.出示範文《我喜歡的桂花湯團》等,劃出反映美食特點的相關語句。3.思考我最喜歡的一種美食。
教學生寫美食,並不是泛泛而寫。作為新教材選定的訓練內容,執教老師在教學中嘗試整合新舊教材,正確處理知識和能力的關系。試圖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不同的美食有不同的特點,寫不同特點的美食應有側重」。這是對中年級教材依據課程目標得出的比較實在的操作化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小組分工合作,每個人確定自己熟悉的一種美食,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重點,介紹它的外形、顏色、滋味等。幾分鍾以後,學生發言踴躍熱烈:「老師,爸爸帶大家看到了這一幕:《嘗嘗鮮嫩的白斬雞》、《請吃豐盛的八寶飯》、《美味可口的大閘蟹》、《清香甘甜的葡萄乾》……各人心目中的美食一一美味佳餚接踵而來。
最後,教師以湯團和八寶飯為例,用填空和講解的形式,指導學生寫作要點,把自己喜歡的美食特點形象地口頭表達,直接寫作成文。在當堂習作交流中,教師告訴大家,把你寫的美食介紹給大家,說出喜愛的理由。剎那間,一雙雙小手此起彼伏,再次把大家帶入了美食世界。學生的反饋給聽 課老師帶來了真切的感受。
「我喜歡的是媽媽做的麻婆豆腐」,重點介紹什麼?在老師的提示下,小林脫口而出:「顏色和滋味」,接著來是滔滔不絕,「媽媽做的麻婆豆腐是我家的一道名菜,進入眼簾是白白的,綠綠的。還沒有送到嘴中,香氣撲鼻、回味無窮。吃在嘴裡,又酥又軟,五香味夾雜
著辣辣的感覺,好吃極了。」
點評以後,另一位同學自告奮勇:「知道美食中的佼佼者一一南翔小籠嗎?只有品嘗後才會有抵擋不住的誘惑。細薄的皮子,白而透明的外表。輕輕一咬,鮮肥的汁水即刻湧入你的嘴裡,紅紅的肉餡,鮮美的滋味,每位撲鼻的的口感好爽啊!」
接著教師和學生對肉糜燒粉絲、小龍蝦、糖醋排骨、酒釀湯團的外形、顏色、滋味等一一進行了講評,真情實感溢於言表。
由於找准了生活中的寫作點,目標表述恰當、准確,操作細化,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調動了生活體驗,帶來了比較實在的教學效益。聽課老師認為,從切實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的角度,此課為大家起了示範作用。這樣的教研活動能夠為教師日常的教學起一個引領作用。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找准了指導寫作的切口,就會讓學生充滿愉悅地去寫作,真正走入「處處皆文章」的境地。事實上,小學寫作訓練的意圖就是讓學生走出狹小的作文天地,通過訓練項目的拓展,去撰寫更多品嘗美味佳餚的習作,去嘗試草擬社會調查的報告,去策劃生活廣告語,去撰寫觀察蚯蚓生存的小論文,去設計升旗儀式的演講稿,去篩選治理河道污染的方案,去構思未來手機的新穎功能,去遐想降低城市噪音的藍圖,去規劃讓校園更美的圖案,去設計未來教室的嶄新布局……這樣,寫作知識和技能的指導,也變得駕輕就熟。

❸ 寫關於美食的作文!

常聽人們說小籠包美味可口,我卻從沒嘗過,也不知是啥味道。這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來到小籠包子店讓我開開眼界,飽飽口福。那天終於如願以償了.小籠包一個個白生生,皮薄薄的,裡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寶塔頂上一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形狀也和包子差不多,難怪叫小籠包。小籠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籠裡面有十個,每個都是圓鼓鼓的像一個個小雪球似的,只不過上面有一個凹凸不平的地方,還沒上來我就被這香氣熏得如痴如醉了。真恨不得把整個蒸好的小籠包一口吞掉。 一籠小籠包上來了,我坐在椅子上,剛蒸完的小籠包發出了一絲淡淡的香氣息。一聞到這種香氣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剛夾起一個 「小胖墩」塞進嘴裡,它就開始反 抗。 我這時肚子正餓得咕咕叫,恨不得將嘴巴變大,把四籠小籠包一口吞下去。於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小籠包,因為輕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軍萬馬往我嘴裡奔跑。我把它沾一點醋,輕進我的嘴裡,肉餡又松又軟,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鬆了下來,鮮美無比 媽媽說:「吃小籠包應該先醮點醋,輕輕咬一個洞,把裡面鮮美的湯汁吸干,再吃皮和肉。小籠包的美味精華就在湯汁里。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吃,湯汁鮮、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極了。果然,小籠包一會兒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鮮鮮的,濃濃的,咸鹹的,讓你吃了還想吃。於是我又纏著媽媽去買一客,當阿姨笑盈盈端來後,我又怎能放過呢?吃了一個又一個,在吃得滿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稱贊道:「美!真是美味之極。」一眨眼,又被我消滅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興未了。 怎麼樣,心動了?西東不如行動,去吃吃你們家鄉的小籠包吧!

❹ 語文填空可以寫涼拌什麼食物

涼拌的范圍是非常廣的。涼拌菜無論在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宴席中都是少不了的菜。雖然它不算是主菜,但是作為與正菜的搭配,或者是飯前的開胃小菜都是不錯的選擇。那麼現在我來說一說它有哪些,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一些蔬菜,包括涼拌黃瓜,涼拌涼粉,涼拌三絲。這是很常見的。那麼還有一些蔬菜,包括土豆,白菜,蓮藕,粉條,蘿卜絲,海帶絲。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蔬菜。那麼如果是一些葷菜的話,就可以包括豬頭,豬耳,豬尾等等,還有一些動物的內臟等。

❺ 寫一篇介紹一種美食的作文

美食無處不在,不管是在家裡、餐廳里、食堂里,還是街頭的小吃店、燒烤攤,都會有香味傳出,一道道精緻的菜餚,令人垂涎欲滴,久久難以忘懷。

廈門,有著許許多多的本土風味小吃,比如:土筍凍、燒肉粽子、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油蔥餜、鹵豆千、鹵鴨、蚝仔粥等等,數不勝數,實在太多了。

在這許許多多美食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蚝仔煎,這道菜十分普遍,到處都能吃到。

瞧,裝有蚝仔煎的盤子被端了上來,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只見銀色的盤子里盛著又黑又綠的蚝仔煎,煎蛋均勻的分布在周圍,金黃金黃的,看了讓人感到垂涎欲滴。

我拿起筷子,將它拿到碗里,用力撕開成數塊,頓時,鮮美的內料成像在我眼前,有牡蠣、大蒜、還有部分雞蛋等等。

我夾起一小塊,沾了一點點辣椒醬,立刻放到嘴巴里,大牙就要了下去。可能蚝仔煎看我太「魯莽」,故意想讓我吃吃苦頭,只見我大牙一咬下去,立刻碰到一個硬硬的東西,我趕緊松開大牙,將「不明物體」吐出來。我定睛一看,原來只是一片牡蠣殼,我吁了一下,把剩下的部分蚝仔煎吞下去。果然美味,我心想,這道蚝仔煎真是好吃,我還想吃,於是我又吃了好幾塊。

蚝仔煎是我最喜歡的食物,同學們,你們一定要來吃哦。

❻ 關於''語文是什麼食物''為題的作文100字

2011年 10月2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
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
我國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對文化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夠,文化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強;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更為緊迫,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任務繁重;輿論引導能力需要提高,網路建設和管理亟待加強和改進;
關於「文化」材料作文寫作素材
【我們面對的現實】
親愛的中學生朋友,我現在想問你們:當敦煌的瑰寶出現在大英博物館,當《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的讀者更多的是外國人——作為華夏子民,我們應該為此欣喜還是悲哀?當我們的經濟實力受到世人的矚目,而中華優秀文化卻在不自覺中流失,我們是該喜還是該憂?
當然我們也知道,過去的文化是少數人的專利,只有那些熟讀《四書》《五經》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才配談文化,而那些種地耕田的下里巴人向來是見不著也想不到這樣的陽春白雪的。在孔儒之風居於正統的時代,文化的分量重若磐石,讀書人的行頭也似乎比別人高雅尊貴了許多。幾千年的文化血脈流傳下來,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我來自一個文明的國度,一個賁張著文化的國度,所以,文化成了時下許多人的寵愛,成了當今社會中的一種風氣或潮流。於是,這樣的文化幾乎可以填滿這個國家的坑坑窪窪。
無論如何,文化都是一個高尚的字眼,崇尚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幸事,但果真國民的素質就高到連天上飄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文化的那個境地了嗎?如此「文化」的泛濫並不能見證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富強和優越,反倒是體現出了它的荒唐和無知。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在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思想解放的確帶來了文化的活躍和激盪,國門打開的確帶來了文化的四面來風八方有雨。也正是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新舊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比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變革都積極地不可避免地涌現出來。西方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的東進也慢慢縮小了東西文化之間的距離,這在青年一代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所見所聞之處,80年代後期出生的人開始相信聖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裡面過生日,可他們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筆該怎麼拿,沒讀過線裝書,沒見過長命鎖,沒上過八仙桌,他們可以把不知從哪個角落裡找出來的珠算盤當車推著玩。在他們的記憶中,不曾有過這些傳統的東西的印象,因此,它們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無力的。這些祖先傳下來的東西,浸濡著華夏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對於他們來說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於是,今天的年輕人開始忽視甚至放棄這些國產的文化,他們更崇尚西方文化,他們西裝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滿世界跑,卻懶得抽出一天的時間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傳統文化在中國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為一個沉痛的現實。雖然傳統文化不盡是好的,難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華絕對是大大超過流毒的,不然中華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幾大古文明早已折經斷脈的時候依舊熠熠發光?但最可嘆也是最可悲之處,是我們漠視的文化卻被人家視若珍寶。當初韓國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列入它的文化遺產時,國內輿論一片嘩然,其中一篇標題《「去傳統化」將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的文章這樣寫道:「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去傳統化』運動並未導致中國富強,它只造成斷裂的一代——對傳統文化無知的失落的一代……由於我們對傳統的冷漠,以至我們對傳統的保存遠不如鄰國。我們心有不甘卻怨不得別人,是我們自己把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當時的滿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車車地把那些本屬於我們的敦煌的經卷、書籍、塑像運往歐洲時,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覺:那些敦煌的寶貝不是人家搶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僅值幾個碎銀的東西換走的。這些中華文化的瑰寶就這樣簡單而乾脆地流失了!還有《孫子兵法》、《三國演義》、《論持久戰》這些今天的年輕人鮮有問津的經典文化沒有被我們國人吸收,卻被日韓及歐美一些國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資源,運用於商戰之中,反過來再和我們來做生意。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還是華夏子孫的悲哀?我們不得而知。
一個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經濟發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啟人心智、誨人不倦地能促進人類自身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精神食糧,而不是那些穿鑿附會、沽名釣譽的佯裝高尚甚至傳播封建迷信違法亂紀的有著不軌行徑的渣滓。一個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虛假文化。泡沫和虛假文化無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構人格品質。文化不是越多越好,寧缺毋濫是定義文化的道德底線。
文化的嬗變只能說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貧乏已影響到精神文明的建設,制約人們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內涵是我們終其一生也領悟不完,參透不了的。也許它的某些雜質是該舍棄的,也許它的某些內容尚不能給我們的經濟建設提供及時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們可以揚長避短,可以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有機和諧地結合起來,共同服務於我們的建設事業。
【我們的思考點選擇】
傳統文化,我們是否正在漸漸失去你
1、全球化大環境下,華夏傳統即將遺失?
最近,社會公眾明確地感受到了一次華夏傳統的即將遺失,並同時引起了一系列的新的反思,就是在新的全球化大環境中,在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隨著經濟強勢席捲而來的時候,是否也要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一並改變?
中國文化曾經有它的從容和優雅,也曾經在歷史上寫下輝煌不朽的一筆。「中國在公元前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的科學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
近200年間,中國飽經滄桑,特別是新中國誕生前,世界列強對中國的蹂躪,無休止的戰亂動亂,帶來至今難以撫平的創傷。在瀕臨外憂內患的重重危機中,我們幾乎是身不由己地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清理和反思,並對其賦予了太多的批判和指責。
2、不得不清點: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還剩下幾許?
1900年2月10日,梁啟超寫下了激揚一代中國人的巨作《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今天,梁啟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進取、日新、破格、好行樂、盛氣、豪壯、造世界、「常思將來」、「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的氣質都在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見。可是,代價是他們身上的中國傳統日趨稀薄,他們身上的特質與個體不復存在,中國味淡不可聞。
古人曾把道德修養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個人奮斗、快樂、自由通通比道德來得重要;現在的孩子還有很多別的事要忙。
初始的風雅在父母們的雞毛撣子和考級的壓力下,已經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們唯美的形狀了。
90年代生人開始相信聖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里過生日。他們不知道阿福,沒放過風箏,沒見過長命鎖,沒上過八仙桌,沒爬過大門檻,所以,傳統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的。
到哪裡才能找回我們丟失的傳統?怎麼樣才能寫出一篇《新少年中國》,而不僅僅是《少年全球化》?
3、傳統文化面臨的壓力:西方文化的如浪沖擊和我們知識分子的試圖擺脫。
李約瑟曾經提出一個意義十分重大的課題:「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發生在中國?」這個問題也曾經被許多中國知識分子思考著。李約瑟有一些很著名的觀點:近代科學之所以沒有在中國產生,一是中國沒有具備宜於科學成長的自然觀;二是中國人太講究實用,一些發現滯留在了經驗階段;三是中國的科舉制度扼殺了人們對自然規律探索的興趣,八股文扼殺了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致,思想被束縛在古書和名利上,「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的第一追求。實際上,這種影響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我國社會中,強烈的官本位意識對科學和創新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楊振寧在講到中國本土為什麼還沒有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也明確指出:「中庸之道對於科學發展不是最好。中國為何沒有得出歐幾里德的幾何定律,在於它所揭示出的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科學精神與中國倡導中庸、不太允許標新立異的文化傳統相背離,這種文化機制不利於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
我們自己的知識分子,也幾乎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倡導中庸之道的中國文化傳統,不利於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
4、正視現實:誰能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
作為中國內地語文界的精英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教師中國傳統文化水準如何可想而知。這當然不是他們的錯。長期以來,我們把語文課當政治課上,重的是思想灌輸,要的是政治正確,「文革」十年破「四舊」更是把中國傳統文化「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成長的教師,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必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正如岳飛「保全」不了北宋或者南宋,靠這樣的教師,沿襲舊的為政治服務的語文教育模式,是「保全」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
5、另外一種現實:白領們如奉圭臬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的現在進行時。
在韓國將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列入它的文化遺產時,國內輿論一片嘩然。其中有一篇標題為《「去傳統化」將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的文章(作者韓福東)這樣說,「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去傳統化』運動並沒有導致中國富強,它只造成了『斷裂的一代』——對傳統文化無知的失落的一代人。……由於我們對傳統的冷落,以至我們對傳統的保存遠不及鄰國。我們心有不甘,不過我們真的怨不得別人,是我們自己主動把文化遺產拱手讓語文軒/ 轉貼請註明。人。」
那麼,在一個日益物質化、全球化的現代社會,保持一種傳統文化習慣,保持用傳統文化下的生活方式,有沒有可能呢?
傳統文化在中國已然式微,但在新中國白領張勛眼裡卻仍舊如奉圭臬。這個白領階層的出現,其實不過20幾年的時間。這一個群體,通常被描繪成為西裝革履、講英語、崇尚西方文化、拋棄傳統的形象。但是他說,「我曾經想過,以後要發起一個『四書五經基金會』,誰能把它背出來就發給一筆獎金,以此來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
很多人都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寫字樓文化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事實上,如果這樣看待傳統文化,那就證明我們對傳統文化確實已經有很多誤解了。
同樣,傳統民俗負擔著承載傳統文化的重大使命。當端午節申遺的消息如一記鍾聲敲響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思考鄰國的經驗,對自己的鞭炮、年畫倍加珍惜。
6、觀點:我們必須向鄰國日本學習。
日本就很注意文化傳統的繼承和保護。凡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跡都被國家定為「國寶」,日本最多的國寶是寺廟,很多都有上千年的歷史,如京都的金閣寺,奈良的東大寺、招提寺等。它們是古代建築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與文化的見證。同時,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個城市都有博物館,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文物、書籍、模型和畫像,讓人們對歷史和傳統文化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日本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確實是用心良苦!由於現代城市的發展,很多地方已經徹底改變了模樣,但作為無形的文化傳承,日本人延續了幾百年前的生活習俗和形式。每年各地例行節日很多,舉行的活動各式各樣,比如岐阜縣的高山節之類。東京的隅田焰火大會每年8月都要舉行一次,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每年的焰火大會都有上百萬人觀看。雖然只能從高樓大廈的夾縫里觀賞,但五光十色的焰火在樓與樓之間升騰,引起陣陣歡呼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並沒有把傳統看成是現代化的對立面,傳統並沒有影響日本的現代化進程。日本人的觀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們又是現代人,有時間觀念、金錢觀念和效益觀念。個性張揚不夠,這是東方文化的特點,日本人個性張揚不夠卻並沒有阻礙日本的進步,恰恰相反,團隊意識對增強日本人的向心力還大有幫助。
對傳統我們不應一概拒絕,而是應該更多地反思,這樣就不會迷失。我們對文化傳統的忽視,更多的來至於追求現代化的實用主義態度的揚棄論。長期以來,國內一直存在著兩種極端行為,不是盲目「崇洋」,就是盲目「排外」。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們要強調傳統的價值,但也必須警惕報仇雪恨的義和團式的心態以及大中華主義和泛中華主義情結,因為這種心態極易演化成為極端的國家主義,使人喪失價值理性。
【針刺文選編】
拯救春節,就是拯救我們的生活
朱魯子
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價值理想和真實生活樣態,無不活生生地體現在他們的傳統節日里。對中國人來說,尤以春節最具代表性。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節日會像春節那樣承載著所有中國人的生命內涵。對於沒有西方民族那樣的聖誕節的中華民族來說,每年農歷的初一甚至綿延整個正月的春節,就是我們的「聖誕節」。春節,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生日」——這從傳統中每個人的年齡的增長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節為標志清晰可見。
春節的真實意義在於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過分操勞和精心籌備等,昭示我們一種非世俗的生活樣態,如沉浸在沒有實際功利的純粹民俗儀式的,純粹是資源消費的張燈結綵、貼春聯、放鞭炮、吃喝玩樂之類。「歡度春節」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樣態。這種生活樣態是審美的、情感性的、狂歡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讓平淡生活有味道的鹽和漫漫長夜中的光。這是生活的一種升華和超越:一種神聖對世俗的超越。春節,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壓抑、貶斥、淹沒的人性的復活。
自古以來人們無不艷羨:要是日子天天像過年那樣該有多好啊!——那是一種怎樣的包含著無限幸福、成長和收獲的憧憬與渴望啊!
遺憾的是,如今的春節,正在無情地失落。
一方面,強勢的西方文化和大眾媒體的商業炒作讓情人節、復活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等等西方民族的節日在我們的年輕一代身上擴展。另一方面,徹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識形態化的當下中國社會,將春節的神秘性、神聖性淡化甚至絞殺。人們無不慨嘆:現在過年沒有意思了!喪失了神聖性的節日,無不充斥著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徹底混同於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於應酬而甚於平日。人們無不感到憂傷:過年太累了!本來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貧乏的節日狂歡性質的春節,幾乎同質為13億人的「新年團拜」。這無疑是我們的悲哀。春節,這一標志著中華民族特有樣態的事件一旦墮落為純世俗,它就表徵了我們這個民族和個體人生的虛無狀態。這種虛無狀態,就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經歷過嚴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溫暖。這一點,我們從旨在復興傳統文化的所謂「國學熱」,從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窺一斑。傳統儀式並不等同於民族精神,但,沒有傳統儀式,民族精神就會魂不附體。
我曾用「人、從、眾」三個字的雙向排列來表達我們民族在全球化、現代化過程中喪失自我與回歸自我的必然趨勢:人——從——眾,全球化過程中喪失自我的社會化之路;眾——從——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後回歸自我的個體化之路。這兩條路是互補的,同時進行的。今天,我們正走在「人——從——眾」這條社會化之路上,我們必須將這條路走到底;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回歸自我」,重新檢視有著不可取代的精神價值的優秀傳統。而春節,可以說是我們民族傳統的一個標志性符碼。
拯救春節,就是拯救我們的生活,就是拯救我們民族的靈魂和生命!
我們究竟穿的是什麼?一個沒有自己文化傳統的民族對世界有什麼意義?一個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充滿蔑視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別人的眼中是怎樣的一個民族?
(選自《中國青年》)
【述評】
春節,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民族傳統的標志性符碼。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一直盛行。但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普遍發現「過年」的歡愉與日遞減,除了吃吃喝喝,「過年」過得越來越沒有「年味兒」。春節這個最富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意義的節日在逐漸失落。如果我們淡化了傳統節日的特色,我們的傳統文化將會怎樣?在現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怎樣保持民族精髓?這篇文章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那就是,春節:不能成為正在失落的傳統文化樣板。傳統儀式並不等同於民族精神,但,沒有傳統儀式,民族精神就會魂不附體。
炊煙是什麼?
雷傳桃
有人說,炊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有人說,炊煙是種在屋頂上的精神的莊稼;有人說,炊煙是抓在天空手裡的小辮子;有人說,炊煙是一種樸素的計時方式;有人說,炊煙是圍著鍋台轉的娘對野孩子的柔聲呼喚……
我說,炊煙是一種能讓人感動得落淚的風物,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裡,炊煙已然絕跡。沒有土灶,沒有柴草,沒有煙囪,哪有炊煙。廚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煙的命。人間煙火,不必炊煙。時代在推陳出新,似乎炊煙與繁榮水火不相容。
鄉村是炊煙的最後一塊領地。如今的鄉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舊貌換了新顏,去年的燕子輾轉歸來,居然「找不著北」,舊巢舊巢安在否?燕子難覓舊巢,歸人難覓炊煙。液化汽、沼氣和電,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煙囪。炊煙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挑一個晴好的冬日,我出發了。落葉樹光禿禿的,視野開闊,無遮無攔。我經過微綠點點的麥田,目極之處是地平線,地平線上是幾間老屋子,豎起一根煙囪,像桅桿一樣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煙囪分時段裊出一筆炊煙,藍得自在,藍得純粹,藍得無限透明。哇噻--
可是,這不可能。「實踐」等於「落空」,像是一塊滿懷試探性質的石頭拋進了無窮無盡的深淵。節節拔高的鄉村裡,炊煙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個詩人的浪漫,想像著無家可歸的自己,在鄉村,擇一高地,學習魯濱遜,以祖傳的勤勞和智慧,蓋一間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煙囪通向屋外,撿來柴草,燒鍋煮飯,炊煙像快樂的孩子樣在屋頂上一蹦三尺高……鍋里煮著生活,煙囪裊起炊煙。我一個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貪婪地呼吸著久違的帶有草木氣息的微溫的炊煙,他鄉遇故知一樣不能自己……
老實說,我被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炊煙征服了。
炊煙在我的心裡裊出一筆蔥蘢的詩意。
我對炊煙的理解超越了貧窮的局限。我嗅見了萬千種氣息,溫馨而甜暢的家的氣息。我心沉醉呵。
炊煙在我的心尖上打上一個碩大的結……
也許,終有一天,我在課堂上講解炊煙時,費盡口舌,打盡手勢,孩子們仍然將頭搖成撥浪鼓,滿頭霧水的樣子讓我心焦。我靈機一動,置課堂教學常規於不顧,燃起一枝紙煙,注目淡藍的煙霧裊裊升起,聲情並茂地說,看,炊煙就是這個樣子!(選自《教師報》)
【述評】
炊煙有代表貧窮落後的一面,但在作者的眼裡,它更代表自然古樸、未受現代物質文明浸染的詩意的生存環境;它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傳統文化中滋養心靈的東西;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自然母體的鏈接載體;它也是精神家園,是一種讓人懷戀的純朴、遠去的寧靜。在文章中,作者對炊煙懷有深深的眷戀,這眷戀是對質朴世態人情的一種追念;這眷戀是對一種純朴、寧靜、詩意的生存環境的嚮往;這眷戀也蘊涵著作者對溫馨精神家園將逝的一種深深的憂慮;這眷戀是更作者對現代物質文明消蝕古樸自然生活形態的傷感。
【強化練習設計】
生活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失落與悲哀」,甚至還能夠讀到一些「傳統文化的失落與悲哀」的事件,請就你所觀察到的有關「傳統文化的失落與悲哀」事情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標題自擬,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
人造鳥語與人造禮貌語
——傳統文化的失落與悲哀
東山月曉
(一)
在泰山山腰有一個不知名的山谷,在這谷中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坪,人們從山腳上坐旅遊車到這里後,或步行登山,或乘纜車上山,各隨其便。停車坪三面環山,古樹蒼勁挺拔,枝葉繁茂,坪的周圍人工種植了不少的鮮花,道路修得寬敞,環境衛生工作做得也十分到位,一下車,就讓人有一種極好的心境。
從旅遊車下來後,忽聽得一陣悠揚的小鳥鳴叫,「鳥噪林愈靜,蟬鳴山更幽」,鳥語之聲給泰山增添了不少寧謐,泰山在鳥的啼叫聲中,倍覺可愛。忽然有了對鳥的感激之情,於是,看一看鳥,與鳥親和親和的願望也便由然而生,可以任我如何決眥入歸鳥,如何仔細地搜尋,卻總是連鳥的影子也找不到,更不可能找到一根鳥毛來,後來,游移的目光終於停留在一個奇怪的匣子上,然來,那是一個發音器,鳥的叫聲就是從那裡發出來的。呵!呵!然來是機器鳥的叫聲代替了原聲的鳥叫,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了在某市政府的廣場是鳥語,忽然想到了某集團公司廣場的鳥啼,……呵呵,然來都是假貨!忽然又想起了,哈爾濱、北京、深圳、香港海洋公園、長沙岳鹿山的鳥語林。不錯,那裡的確有各種各樣的鳥,而且是活的鳥,可是鳥語林的鳥是關在網子裡面叫的,這種叫也許是對自由的呼喚,對山林的象往,是一種悲切的哀鳴,天可憐見,他們的悲鳴之聲有幾人能懂。哀哉!
(二)
游完泰山回濟南的路上,汽車從一個收費站經過,我恰好坐在司機的後面,看到那司機誠恐誠惶地把過路費交經目無表情的交警,交警開具了票據後,忽聽得一聲問候:「收費五元,一路好走!」收票交警是位四十多的先生,問侯聲卻是一位年青的小姐發出的甜甜的聲音,好不悅耳動聽。忽然記起了小時侯聽到的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攔路搶劫,對過往的行旅商人總是一句這樣的話:「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從此地過,路錢先交來!」如今收路錢比以前可是文明多了,至少還有一聲問候,而且這路錢交的一點也不冤枉,本來嘛,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借貸修路,收費還貸,無可厚非。可惜的是文明語的表情、動作,性別與聲音配合得那樣不一致,聽了以後感覺有些令人作嘔,總讓人覺得被溫柔的宰了一刀。這機器的問候,代替了人的問侯,真令人莫明其妙。

❼ 語文課本里有哪些對食物的描寫讓你念念不忘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咸鴨蛋呢!

——《端午的鴨蛋》

這篇文章的描寫,讓我記了咸鴨蛋好多年,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功底好強,彷彿美食盡收眼底。

閱讀全文

與語文的食物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