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有教語文的潛質是什麼意思

有教語文的潛質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6-05 08:37:48

A. 什麼是語文素質

語文素質是指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素質
主要是指人們後天所形成的語文素養它主要包括語言素養、文學素養、文化素養三個方面。語文素質的高低主要表現為知識與能力的高低。

語文素質是指運用語文這個工具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平時語文學習中所積淀下來的人文素養而形成的對美的感受能力、對社會和人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等。語文素質主要是指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特點、品質及能力的總和。語文素質就是指一個人在先天生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接受語文教育而發展起來的語文方面的水平是指一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在言語層面上的整體投影與輻射。語文素質是指以人的先天真賦為基礎在後天的語文環境和語文教育的影響下通過學習主體的學習活動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內在的、較為穩定的、持久的影響人的語文活動的特徵。

B. 什麼是語文的核心素養

淺談語文素質的核心是吸收和表達素質

語文素質的核心是吸收和表達素養
目前,我國教育界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素質教育的理論至今仍很不完善.譬如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如何進行語文素質教育?語文界對此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界定和論述.從教育的發展史來看,教育的優化有賴於教育理論的指導.如果我們許多語文教師對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本質不甚了了,進行語文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更無異於紙上談兵.
什麼是語文素質教育?語文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學生的語文素質應有哪些呢?我認為,最核心的是兩種素質:吸收素質和表達素質.從信息學的角度來看,語言就是一種信息;掌握一門語言就是掌握如何接收和傳達一種信息的能力.從實用的角度來看,語言是一門工具,是人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工具.掌握漢語這門工具,具體來說,就是具備運用漢語的能力,也就是具備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四種能力從根本上說,主要體現在兩種素質上:吸收素質和表達素質.
一、吸收素質
要學好語文,應該從哪裡吸收呢?
1、從生活中吸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語文素養最鮮活的源泉.語文學習有其他學科無法企及的優勢,我們可以時時學語文,處處學語文.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生活圖景,應該怎樣吸收呢?關鍵是培養敏於觀察、善於觀察的習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春夏秋冬的景色更替,風雲雨露的無窮變幻,日月星辰的陰晴圓缺,世間萬象的興盛衰亡……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無窮無盡的變化.只要你熱愛生活,用心去觀察、感受人世間的喜怒哀樂,你一定會擁有永不枯竭的表達素材.我們還應該認識到,觀察不光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去聽,用鼻子去聞,用心去體驗.總之,我們要全身心地投入,調動一切感官去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在觀察的同時,我們還要用腦去思考,要透過生活的表象,看到生活的真諦.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逐漸豐富腹中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思維水平,從而揮灑自如地表達自我.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句話道出了聽的重要作用.善於傾聽不僅僅是語文能力較強的一種表現,更重要的是,從別人的談話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重要的知識,或者得到某些啟迪;另外,還可以學到新鮮活潑的語言,不少文學家就非常善於從他人的談話中學習語言.值得注意的是,泛泛地聽效果並不很好,要多向水平較高的人學習,特別是向那些知識豐富、出口成章的學者、老師們學習.他們新穎深刻的觀點、嚴密清晰的思維方式給人的影響是受益終生的.
2、從閱讀中吸收
我們除了從生活中直接吸收知識外,還得從閱讀中大量吸收間接經驗.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寶庫,我們應該怎樣吸收呢?
①養成博覽群書、高效閱讀的習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博覽群書的重要意義.現在中學生閱讀的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讀書貪多求快,不求甚解.文章讀過之後,只留下了些朦朧的影子,如霧中之花,見不真切.日後一旦想用,早已丟得無影無蹤.這樣的閱讀收效甚微.
讀書必須要講究策略和方法.首先,讀書要有所選擇,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選擇書籍.要讀得進去,又能跳得出來.此外,還要重視讀「生活之書」,把理論同實踐結合起來.不能光用自己的眼睛去讀,滿足於記住「書面」上的現成結論;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透過字面和書面,發現書的內里和背後的東西,並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以「生活之書」促進對「書本之書」的理解,進而有所發現和前進,真正成為書本的主人.
讀書要講效率,講效果.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讀過之後,第一要記住點什麼,第二要懂得點什麼.閱讀的過程是一個理解、思考的過程.「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說,光讀不想等於不讀.但是,隨著世界知識總量的劇增和各種出版物的迅速出現,人們要想不斷擴大知識視野,涉獵更多的書籍,必須提高速讀能力.
②養成尋章摘句、勤於積累的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如果不適當作些筆記,就很容易遺忘.即使記得一些,也不一定精確.一旦想用某方面的素材,就很難用得上.因此,我們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古諺雲:「積沙成塔,積腋成裘.」不要小看平時這一點一滴的積累,只要堅持不懈,語文素養就會越積越豐厚,最終發生質的變化.
二、表達素質
學習語文光知吸收還不行,還要學會表達.吸收是手段,表達是目的.表達素質的好壞是現代人素質高低的標志之一.語言是一門工具,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應用它.現在的語文教學之所以受到很多批評,最根本的原因是許多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語文,表達素質仍很低下.有例為證:據《人民日報》(華東版)1995年8月28日報道,該報華東分社編輯部收到某地大學生記者團 13名成員寄來的稿件,除少數幾篇文筆稍稍流暢外,其餘各篇不是語法不通,就是錯字連篇.其中6篇稿件竟有各種錯誤達100多處.身為以文字表達為生命的大學生記者,表達素質竟如此差勁,其他普通大學生以及那些沒有受過大學教育者的表達素質就可想而知了.這並非特例,類似的報道屢見報端,這的確讓語文工作者汗顏.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令人尷尬的局面呢?影響表達素質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表達素質包括兩種:口頭表達素質和書面表達素質.在現代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社會中,口頭表達的重要地位已眾所周知.遺憾的是,現在許多人的口頭表達水平實在不敢恭維.當然,一般人進行日常的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在許多正式的場合或需要較高口頭表達水平的場合,不少人便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能說大多數中國人不會口頭表達,問題是很少見到較標准、規范的口頭表達.就連某些以「嘴皮子」吃飯的人,如有些主持人講話竟語病百出,廢話連篇.
如何提高口頭表達素質?
1、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有較好的認識能力.這是提高表達能力的根本.前文對此已詳加論述,不再贅述.
2、膽量和自信心的培養.不少人中學生不敢當眾講話、演講,或者雖然敢講,但由於心怯,講起來結結巴巴,語句不通.如果這個問題不加以解決,以後務必影響學生的發展.可惜,由於應試教育的沖擊,許多語文教師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或「無暇」顧及.學生缺少必要的口頭訓練.
3、利用一切機會訓練.一個人在生活中運用口頭語言的地方很多,但許多人並沒有珍惜各種機會,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口才.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中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更應注重課堂外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如利用現有條件,舉辦演講比賽、辯論會、模擬談判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表達素質.
4、學好普通話.國家推廣普通話已很有些年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從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來看,我們還要加強推廣普通話的工作.對此,語文教師更是責無旁貸.遺憾的是,不少語文教師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就不怎麼樣.在農村的學校中更是如此.許多農村學生的方音很重,嚴重影響了畢業後的工作和交流.城市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也有待提高.經常會聽到讀錯字的現象.不少教師教拼音,只是針對考試,而不是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素質出發,這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
學生的書面表達水平比口頭表達更差.上文中的報道就是明證.另外,像不少學生平時作文字跡潦草,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畢業後寫不好最基本的應用文稿,社會對此議論頗多.那麼,如何提高書面表達素質呢?
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素質方面,進行了不少研究,做了不少工作,但還有些最基本的工作做得不理想.比如說,閱讀對提高寫水平很有幫助,這是肯定的.但是不是需要像現在普遍所做的那樣,一篇篇文章去分析、肢解,去挖掘寫作特色,我看這個問題有待研究改進.我們是不是可以將教學的重心放到引導學生如何讀書上來,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語文自學習慣?習慣是一種潛在的素質,而這種潛在將直接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的第一步.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培養語文自學習慣.正如葉聖陶先生所強調的:「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又說:「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葉老所希冀的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要達到「自能狀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葉老所指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通過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吸收也是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可是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沖擊,以及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不少語文教師偏離了這個正確的方向,反而熱衷於把一篇本來文質兼美的文章肢解成「深刻的主題、嚴謹清晰的結構層次、富有特色的寫作手法」,似乎每篇文章經這樣一肢解,學生就理解了,寫作能力就相應提高了.可悲的是,師生們為此搞得疲憊不堪,而寫作水平卻不見有什麼提高.如果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的話,教了數十年書,肢解文章幾十年的老教師豈不都成了文學大師、語言巨匠?好像還未見到這樣的事例,倒是那些從未進過或很少進過校門的幾乎不學語法、修辭的自學者,靠廣泛涉獵古今中外的文學、文化名著,而最終成了作家.這樣的鐵證難道還不足以讓所有仍沉迷於「解文」而苦不堪言的現代「庖丁」們警醒嗎?真理總是簡單而樸素的,而我們卻往往為了追求所謂的復雜、高級和為了一些不實用的「哨子」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所以,從根本上說,要提高表達素質還得從如何吸收入手.當然,表達素質的提高還牽涉到其他問題,譬如如何引導學生養成有感而發、樂於表達的習慣.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思維水平雖然還不很完善,表達可能會出現很多不足,但每個人都有一種天然的表達慾望,只要引導得法,學生一定會樂於表達自己.他們有太多的苦惱需要傾吐,有太多青春期的夢想和渴望需要傾訴,還有許許多多成熟不成熟的言論期待被人賞識.他們其實樂於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只是應試教育束縛、壓抑了他們的靈氣和智慧.作為教師,我們是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閱讀空間?是否提供了讓他們暢所欲言的機會和場合?大凡成功了的語文教育改革者,他們都深刻地理解了這一點,使學生從繁重低效的講解、題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自主地在語文豐富多彩的天地里馳騁,從而創造了語文教育改革的「神話」.
與表達素質有關的還有個書寫問題.這也是廣大語文教師忽視或重視不夠的問題.學生寫好字主要不是為了使卷面整潔而得高分,而是一個表達形象問題,就如同口頭表達中的普通話一樣不容忽視.正如純正清晰、悅耳動聽的發音使人耳目一新一樣,端正美觀的書寫無疑也會令人刮目相看.如果書寫得像書法作品那樣具有藝術價值,看那樣的文章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更不用說端正美觀的書寫還可折射出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態度.那些書寫張牙舞爪、字跡難辨的學生大概不會是什麼高素質的學生.基於此,我想,書寫也應算一種語文表達素質吧.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要千方百計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吸收和表達素質,所有的教育活動都要以提高這兩種素質為中心,那些對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無關緊要或收效不大的教育活動要堅決摒棄.我們不是強迫學生吸收和表達,而是要引導學生自主地充滿樂趣地吸收和表達.這從理論和現實上看,都是可能的.因為人生來就有一種對知識的天然的渴求.對自我的精確表達.我們的目的就是最終使學生形成自覺吸收和表達的良好習慣,讓他們自主吸收和能動表達,從而受益終生.只有這樣,語言教師才能真正解放,學生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主地、興趣盎然地在語文知識的大海上盡情遨遊而樂此不疲.也只有這樣,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除了吸收和表達素質,是否還有其他素質呢?當然有.譬如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情感素質等等.在培養這些素質方面,較之其它學科,語文教學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我認為不應該把提高這些素質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如果過多地強調這些素質的培養,一方面會沖淡語文教學的主題,加重語文教學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許適得其反,使語文教學偏離正常的軌道,很可能把語文課上成政治理論課,上成思想品德課,上成情感心理教育課等等,這樣的做法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其實,在培養語文吸收和表達素質的過程中,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情感素質已「一切盡在不言中」.
21世紀是科技高速發達、競爭異常激烈的世紀,當今教育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適應 21世紀高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從根本上說,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道德高尚、感情豐富、熱愛生活、富於創造力的接班人,做一個高素質高品味的現代人.語文素質教育要堅持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在努力提高學生吸收和表達素質的基礎上,以語文中獨特生動的形象去感染、感召、感悟和感化學生,不斷提高學生觀察社會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今天九十年代的學生最終成為二十一世紀高素質的現代化建設人才.

C. 語文教師需要具備的素養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必須要具有以下的素養。
1、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政治情操:作為語文教師要對政治、社會事事關心,關注國際國內風雲變換的世態,敢於揭批社會上的丑惡現象,見義勇為,見不義敢說敢斗,身教言傳,以自己的行動感動學生。教師在講有關政治思想性強的課文時,摸其聲,擬其狀,關鍵處聲淚齊下,痛罵喜興,表於言狀,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語文老師要具有「人文性」素養:健康的身心,端莊的儀表,使命感、責任感。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語文知識方面全面掌握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典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等語文學科知識,要在聽說讀寫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
3、要有相當的文史知識和文學修養。小學語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詩歌、散文、小說、議論、童話等各種體裁都有,如果教師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識,就很難把課講好;
4、小學語文教師的創新素養最重要的是有引導創新意識,其核心是推祟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
5、要有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
6、還有就是要以關心同學愛護同學為主,對於學生的教育千萬不要以體罰為主,最好是以說服教育為主,讓孩子們知道學習語文的樂趣,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們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就可以在學習我們的中華歷史的時候,間接性的提高了一下語文的。

D. 語文老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第一,語言素養。結合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知識的形式,更多來自於語言表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副好口才。我著重從語言表達方面來談談課堂上教師的語文素養。我發現,很多語文教師的話語沒有語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動人心,無法讓學生感到語文的可愛。如果教師的語言不打動人心,無法讓人有傾聽的慾望,怎麼能要求學生好好地感受語文,學習語文呢?老輩人形容教師,是「兩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難磨一張嘴」,這不無道理。因此,必須從細節做起,以語言為起點,抓好語文素養的提升。
課堂上的語文教師,既有運用課堂語言講解的聲音,也有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的聲音……這都是語文的聲音,都反應出語文教師的基本語言素養。現在很多教師,包括我在內,基本的語言素養都需要提高。比如,朗讀是否能做到聲情並茂,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准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的灌溉與滋養。其實,講解也好,朗讀也罷,身為語文老師,應當把每一節課當作自己語言素養修煉的課堂
第二,語文素養。這的「語文」指語言文字的知識與相關常識。不是僅僅是指對課本上那些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的認識,語文老師要具備一定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對於各種文體要有準確把握的能力。
比如面對一篇童話,語文教師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童話,基於童話體裁應該如何教學。這正如美術中的素描課,老師的課堂要有素描課的特色,而不能用油畫的方法來教學一樣。童話課應該上出童話的味道;詩歌應該上出詩歌的感覺;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師那樣,所有的課文一律用「講讀」的方式來上。回顧我的教學,適應民間故事文體——《牛郎織女》的「聊」的教學形式,絕不會出現在,講《秋天的懷念》那樣文質兼美的散文的課堂上。選自古典小說《西遊記》的《三打白骨精》的教學,那對「小說三要素」的強調,也絕不會等同於《游園不值》中對「蒼苔」、「柴扉」、「紅杏」等詩歌意象的推敲。基於文本的文體特點來體會文本表達的特點,是需要教師深思和加強的。唯有如此,我們的語文課才能真正說得上獨具特色,不至於溫溫吞吞,任由別人冠以似是而非的評說。

E. 語文老師的基本素質是什麼

應該要具備以下的素養:
一、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精美的語言
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是語文教學基本任務之一。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是不可原諒的。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應該是語言簡練、准確,字字句句,條理嚴密,並且有很強的邏輯性。一個非常有修養的語文教師,不僅注意自己的語言,也非常注意學生的語言。他總是認真地傾聽學生的語言,抓住時機去規范或矯正學生的語言。如果學生在這樣教師的影響下,那麼他們的語文能力能沒有提高嗎?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決定語文課成敗的關鍵之一。記得以前,我們很重視教師基本功的訓練,特別對年輕教師,每年都要驗收與考核,可是,近幾年這樣的活動少了,教師的基本功也放任自流了。是的,語文課誰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可見,教師的語言素養是多麼的重要。
三、燃燒的激情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這個「味」是什麼呢,我認為「激情」是語文味之一。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有情感,這種情感來自於對文本的解讀,來自於對生活感悟,來自於對學生熱愛。
四、專業的知識
對於學生來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那麼對於教師來說呢,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不講究系統的知識體系了,教師也無需要具備那麼多知識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用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師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斷的江河。」此話完全是教師在自我推卸責任,是對新課程的曲解。的確,在當今時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識,況且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可以儲存在電腦里了,但是電腦永遠也不替代人腦。知識是人腦創新的基礎。語文不講究完整的知識體系,但不等於不教知識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話,甚至每個詞語,每個字,都蘊涵著豐富的知識。 五、敏捷的思維
一個語文教師,光有閱讀積累、專業知識、豐富情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判斷、推理、概括、頓悟、應變等能力。思維也就是智慧。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學有預測,但又不能完全預測,尤其我們主張「以學論教」,「順學而教」,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挑戰。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閱讀中,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如果教師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很難駕馭課堂的。當然,教師也就跟著學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維能力的教師,不僅表現在對話中,還表現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和突發事件的處理上。比如,很多公開課上,教師准備的課件不能正常播放,有的教師,反復的嘗試,越著急思路越亂;可是有的教師一看不能用了,馬上改變教學思路,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也不失是一節好課。這種應變能力,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

F.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素養

一、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

熱愛教育事業,教師就能夠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規律,奉行教書育人的宗旨,積極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2)熱愛學生。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並嚴格要求學生。教師要以自己堅定的信仰去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學生熱愛知識,熱愛生活;以自己樂觀的精神去培育學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質。

(3)熱愛學校。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校,關心學校的發展,教師之間要謙虛禮讓,團結協作。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衛生等習慣,為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勞動習慣、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熱愛所教學科。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方面知識,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上,在探尋最科學、最有效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徑上,在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文化科學素養

(1)語文專業知識。

(2)教育基本理論。

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

(3)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

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發現、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活動,是一個立足於已知去探求未知的過程。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有關進行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

(4)相關學科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除了應具備數學專業知識、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外,還應該具有與數學學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方面的知識,既有數學專長,又廣泛涉獵其他知識領域,其中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生活常識及新興學科等。

(6)有教語文的潛質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G. 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哪些如何培養這些素養

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往簡單里說,也就是教給孩子三件事:練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寫一篇漂亮文章.往復雜處說,一個孩子碰到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是一生的福氣,甚至是幾世修來的福氣.我很認同竇老師的說法,那麼,讓我們也努力成為一個帶給孩子福氣的老師吧.雖然我們不一定都會成為像竇老師一樣的特級教師,至少我們都想成為一個帶給孩子福氣的老師.那我們如何帶給孩子們福氣呢,我想第一要素就是提高自身的素養. 教師的素養,是指教師的素質修養,它一般包括教師的政治、思想、品德、智力、情感、意志、知識、能力、審美以及身心素質等方面的內容.教師的素養既包括教師本身所獨有的內在的特質,同時也包括這些內在特質外化的表現.那麼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呢?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其基本素養從小而化之的層面來看,他不僅應該成為一名教者,更應該成為「一個行者,一個樂者,一個學者,一個智者,一個讀者.」下面我將和大家從語文教師的痴性、詩性、知性、靈性、理性這幾個角度探討語文教師的素養. 一、行者無疆,擁有遠大的職業境界——談語文教師的痴性國家級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王崧舟有一個特別的筆記本,上面摘錄的全是短小精煉、極富人生智慧的故事,這是他從1994年起在病床上開始陸續摘錄的.上面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驢子掉進了一口枯井.驢子的主人想不出好辦法去救它,就決定將枯井和驢子一起埋掉.人們拿起鏟子開始填井,當第一鏟土落到井裡時,驢子明白了主人的意圖,發出悲哀的號叫.但是,第二鏟土下去時,驢子反而安靜下來.人們發現,此後每一鏟土落下時,驢子都在做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腳下,把自己墊得更高一點.人們不斷往井裡鏟土,驢子不斷抖落身上的泥土,使自己不斷往上升.終於,在人們驚奇的目光中,驢子瀟灑地走出了枯井. 王崧舟說,自己很像這頭驢子. 從王崧舟摘抄的這則故事以及他個人的成長經歷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努力成為一名行者,要做一名苦行僧,進而在小學教研領域達到如痴如醉的境界,要達到這一境界,我想應該具備以下兩點:第一,要有鍥而不舍的職業追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職業危機成了迫使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在許多地方,教師除了面對下崗的壓力外,還要面對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存壓力.目前各地方要求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要接受繼續教育,每年要修滿多少學分.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很多教師不得不佔用休息時間參加培訓,這給本來就已經超負荷工作的教師,又加上了一個負擔.對於一些不太發達地區的老師來說還有學歷壓力.為了提高教育水平,國家對教師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學歷能達標,很多老師就得再擠出一些時間和精力來,使廣大教師非常勞累.新課程的實施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每個中小學教師都必須面對的考驗.多充電,才不被學生否定.「教師職業危機」的存在不僅僅是「教師崗位的危機」,還體現在教師的「業務素質」危機上.現在,單靠過去的教學參考書和教學輔導雜志來備課已捉襟見肘,如果不抽出時間多方位提升自己,就很難適應新課改對開展綜合課程教學的要求,很容易被學生否認,被時代淘汰. 第二,要有客觀務實的職業規劃在成名教師當中,有些教師不滿足於在學科教學方面已有的建樹,始終「咬定青山不放鬆」,繼續走教科研之路,並把研究的觸角伸到教書育人的各個方面.在理論上,對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實踐上,在做好「經師」的同時,更注重做好「人師」,形成自成一體的教學流派.同時,在對教育有深厚的積淀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上不斷創新,能高屋建領地審視教育教學問題,最終成為教育「名家」.可以說在三尺講台上「大放異彩」.從那些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中,我們看到他們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適應階段、強化教學基本功階段、形成經驗和技能階段、成長的「徘徊階段」,最後有少數優秀教師 「成名、成家」.盡管我們每個老師並不是都會成長為教學專家,但作為一名教師,專業化發展會讓我們大大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在工作中找到更多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我們的獨特性使我們成為重要的人,我們的獨特性使得我們被社會需要.所以我們不需要光看那麼多成功的書模仿別人,而是應該找出自己的特性,並勇於接受自己的特性(接受自己的性別特徵、外表、性格、氣質以及作為教師所承擔的責任,甚至包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從而有針對性、按步驟地提高自己. 二、樂者無憂,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談語文教師的詩性人生態度就是對待人生的心態和態度,即把人生看作什麼,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人生和價值觀.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價值觀是被我們的人生態度直接影響的,因此我們只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帶來正確、積極的價值觀.《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價值觀的要求是「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體表述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等.從這里可以看出,《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正確、積極、向上、美好的價值取向,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使學生成為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具有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由此看來,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對其終身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要有高尚的品格語文教師由於學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點,使我們在塑造學生完善人格的過程中承擔著更重要的職責.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盡量使自己成為「真的種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幟,誘發、引導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自身人格發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發揮理智的最大潛能」. 第二,要有高雅的品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對美要有獨特的鑒賞力,對情要有獨有的感受力,對事要有獨到的判斷力.在某種程度上說,小學語文教師最好是個詩人.因為語文是一座百花盛開的園地,這里處處有美,萬紫千紅,美不勝收.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高雅的品位,就會以敏銳的審美感知力,在美的花園中領略到美,並帶領學生進入美的聖地,去感知千姿百態的美,使師生都體驗到審美的愉悅.小學語文教材無論是內容和形式都充滿美的因素,薈萃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我們語文教師的審美鑒賞力與語文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關系密切.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和修煉,提高自身審美鑒賞力,只有這樣,才能從語文入手,以豐富的想像力和較強的審美感知力,開掘並引導學生領略課文藝術形式的美或生活內容的美;才能具有豐富的情感,准確的評判力,從而弘揚真善美,針砭假丑惡,將學生帶到無限豐富、絢麗的審美境界之中;才能按美的規律搞好創造性的教學設計,突出教學的高激勵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當然,語文教育雖是言語智慧的教育,也是情感的教育.所以語文教育同樣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技術理性甚囂塵上的今天,更需要疏浚語文情感教育的源流,用真情之水澆灌學生的心田.語文教師既要是理性的智者,也應是性情中人.感動別人,先得感動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和學生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的境界.充分地運用美的因素,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高雅的品味還體現在教師的審美品位上,更應體現於語文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教學程序的設計上.如優秀的詩文往往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遠的意境、精緻優美的語言.前蘇聯文豪高爾基在談到他的創作經歷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都是它給予的.」其實,課堂教學的啟課導入也同樣必須有「未成曲調先有情」的韻致.著名特級教師孫建鋒就是這方面的典範,他在上《做一片美的葉子》時,有個經典的創意: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生:喜歡! 師:那好,現在我想請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畫一片美的葉子!可以上黑板來畫,也可以在下面畫.願意到黑板上來畫的同學請自己上來! (幾個學生興致盎然地上台作畫,其餘學生在座位上畫.)師:(極富詩意地為學生作畫配上獨白)一隻只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自由「舞蹈」,一個個「舞蹈造型」——一片片葉子布滿黑板,這僅僅是一片片葉子在展現?不,這是一扇扇心門在洞開,這是一顆顆心靈在舒展,這是一朵朵心花在怒放!每一片葉子都很美!讓我們「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板書課題「做一片美的葉子」)師:《做一片美的葉子》是篇充滿智慧的散文.讀了以後,它會讓你見以前所未見,聞以前所未聞,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會讓你豁然開朗、怦然心動.它很有營養,絕對勝過「腦白金」!想不想好好讀一讀? 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於完美的.」小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也經歷了許多事,體味了不少情,而這正是語文教學必須加以關注和利用的資源.理想課堂應是師生間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和相互啟發的過程,師生一起進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生:「春天的時候,葉子嫩綠;夏天的時候,葉子肥美;秋葉變黃;冬日飄零——回歸大樹地下的根.」讀了這句話,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也有「四季」:我,就像春天的葉子,嫩嫩的;爸爸就像夏天的葉子,壯壯的;爺爺就像秋天的葉子,黃黃的……(全場掌聲)師:說得真是太好了! 生:由「回歸大樹地下的根」這句話,我想到「落『葉』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樹』」. 師:噢,你為什麼會想到這句話?這是不是哪一句古詩改裝過來的? 生:是的,因為我曾經背誦過「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我覺得,不管是「護花」還是「護樹」,道理都是一樣的! 師:這就叫活學活用!孫老師送給你一片楓葉,這片楓葉是我從北京香山上摘來的!(該生雙手接過葉子,連聲稱謝)生:中國是一棵大樹,把56個民族結為一個整體,每一個民族在中國都有自己的位置.地球也是一棵大樹,把每一個國家結為一個整體,每一個國家在地球上也都有自己的位置. 師:好!你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把書本與現實結合起來了,這叫活讀書!大家掌聲鼓勵! 師:(總結)葉美,因為有樹;樹美,因為有葉.如果每一片葉子都很美,那麼,這棵大樹一定美;如果每一個同學都很美,那麼,這個班級一定美;如果每一個人都很棒,那麼,這個民族一定有希望! 孫老師的課堂教學,其「設計」並不細膩和華麗,但課堂流程卻如此富有詩意!細究之下不難發現,正是由於孫老師精準地掌控了「生成」、「對話」、「情感」等優課「樞紐」,才引領學生一起進入到了曼妙絕倫的境界.這樣的課堂對學生而言,絕不僅僅只是充盈詩意的解讀,更稱得上是飛揚激情的脈動!他說,把課上到孩子們的心裡,在他看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情感撞擊;其二,心靈對話;其三,學會分享. 三、學者無限,擁有宏闊的課程視野——談語文教師的知性課程目標是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完成規定的教育任務和學科內容,使學生達到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是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制定的.新課標中的語文教師不再僅僅是語文學科方面的專家,更是一個具有廣博學識和開闊眼界的學者.《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這就要求我們要從「三個維度」來具體把握語文課程目標,包括總目標與階段目標.同時,也能作為我們認識、理解語文課程目標的分析框架,成為我們理解語文課程目標的憑借.既要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還要關注「過程和方法」,更要「落實知識能力」.「三個維度」的設計強有力地引導語文教師關注「過程和方法」這一維度,尤其體現在閱讀、寫作和綜合性學習等方面. 新課程改變了教科書一統天下的局面,我們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新課程標准特別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強調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關鍵就在於語文教師自身的學養、自身的文化積淀.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掌握這些學科知識,一方面可以作為語文教學有益的補充和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語文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變得豐滿有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師自身全面發展和個性塑造的必要條件. 第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一名教師首先具備的基本功是普通話和三筆字,同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應具有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語文、及時反思、深入教研的專業基本功. 有人說,語文教師既是播音員,也是演員;還有人說,語文教師既是主持人,也是詩人.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語言表達對於一名語文教師是多麼重要.作為一名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我就普通話水平提升的角度來和大家分享普通話學習的體會. 學習普通話首先要熟練掌握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因為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並熟練運用漢語拼音,就會加快學習普通話的速度,提高發音的准確性.其次要准確掌握本地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差別.普通話與地方方言的區別主要表現在語音上.對於不同的地域,這種區別也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對應規律.我們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掌握了這種規律,糾正方言,正確練習,學習普通話就不是很難的事了.像我們湖北省內的大多數地方在語音方面的主要問題是平翹舌不分,邊鼻音不分,前後鼻韻不分,四個音調之分拿捏不準,容易串調、串聲等. 要學好普通話,還要不怕嘲笑,持之以恆.只要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掌握以上這幾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平時多與用普通話交流的人接近和溝通,注意時常糾正和校對錯誤發音,加強與提高聽、讀能力(最好是大聲地朗讀象報刊、雜志等,效果較佳),那麼學起普通話來就會事半功倍的.總之,把學習普通話的方法做個最簡單的小結,就是多聽、多練、多記、多讀. 在這里,附上幾則繞口令,既能針對我們所處的方言區訓練普通話,也算作一個放鬆訓練: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說成是「實事」,也不要把四十說成是「細席」. 2、粉紅牆上畫鳳凰,鳳凰花在粉紅牆.黃鳳凰,紅鳳凰,粉紅鳳凰花鳳凰. 3、八百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邊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 4、 坡上立著一隻鵝, 坡下就是一條河,寬寬的河,肥肥的鵝. 鵝要過河, 河要渡鵝. 不知是鵝過河,還是河渡鵝. 第二,要有完備的知識素養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是每位有志教師的更高追求,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我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1、人文素養人文性是《標准》在語文課性質認識上的一個顯著特點,並作為一條紅線貫串於整個《標准》之中,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對於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只有學習掌握豐富的文學知識,具備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2、教育素養在學習方式上,《課程標准》強調必須「積極倡導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在教學及學習方式上的變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教育素養.我們將在下一個版塊來探討教師的教育素養. 3、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實踐所獲得的掌握和運用科學的能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將不斷融合,與語文學科聯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語文教學內容中來,語文學科的基礎工具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使它的觸角伸到幾乎所有領域.如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本中《趙州橋》、《李時珍》等課涉及科學技術知識,而《海底世界》、《春蠶》等課文又涉及了自然環境知識等等.天真的小學生也許會問語文老師:「天為什麼是藍的」,「血為什麼是紅色的」,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識,不能因為你是一個語文教師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須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科學素養,使小學語文教師對自然科學的某些知識掌握到相當的深度和廣度,才能做到文理滲透、中外滲透、史學滲透. 4、創新素養《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同時《標准》在課程建設上強調大教育觀,即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實現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創新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所有這些都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創新素養.教育要創新,首先要擁有一批具備創新素養的教師,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具有創新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植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意識,鼓勵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激活想像力和創新思維. 5、信息素養《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信息素養,它包括信息意識與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以及信息能力.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路操作技能,學會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軟體,開發和利用網上信息資源為教學服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語文教學內容轉化為信息學習的資源,並提供給小學生,即可以把課程內容編製成電子文稿、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教師把這些信息適時地展現給學生,再加上自己繪聲繪色的描述,就會把學生帶入一個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加深他們對學習的理解. 6、美學素養《課程標准》前言指出:「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在總目標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所有這些敘述,都給我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純語言知識,還應注重學生情感培養,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使之成為「完整」、「豐滿」的人,而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境,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較高的美學素養. 7、實踐素養《課程標准》多次從不同角度指出,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不能代替語文實踐和實踐中的經驗積累.語文教學實踐性的重要體現是加強語文課程內容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與溝通,變讀書、答問的單調形式為課堂上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踐素養主要表現在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討論、游戲、表演、欣賞、評價進入課堂,讓語文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小學語文教師具備了這些實踐素養,就能將學生真正地帶入語文課程領域,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語文、學會語文、會學語文. 第三,要有完善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是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完成規定的教育任務和學科內容,使學生達到的培養目標,在課程標准中屬於主題部分.課程觀的變革必然帶來教學的根本性變革,為此,教學應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語文教學落實新課程觀這一理念,應該積極開發語文課程資源,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生活有多豐富,語文學習資源就有多豐富.第一,應充分發掘我們教師自身的資源.教師自身的課程資源包括兩方面內容,首先是教師的人格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其次是教師的視野和能力影響著學生的視野.這要求教師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第二,充分發掘學生本身的課程資源.學生本身的知識與經驗不僅對他本人的成長起重要作用,對於同伴也是一種資源.通過交流與傾聽,從同伴那裡獲得信息和啟示,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在交互中整合,在交往中探索生命意義、創造人生體驗和生活智慧的生命活動的目的.第三,發掘學生生活世界中的課程資源.學生的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其中反映學生眼中自然世界的自然性資源,也有學生對社會生活認識的社會性資源. 從一開始,於老師挎著盛有水果和蔬菜的籃子走進教室,藉助與班主任的簡單對白,營造了一個既貼近生活又極其真實的准備招待客人的教學情境.小朋友那新鮮、好奇並略帶懷疑的目光,證明了於老師巧妙的導課已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並鎖定了注意力.接著,於老師又從「我買點東西准備中午招待客人」入題,到課中「我該怎樣用這些東西招待客人」,至課尾「就按同學們說的去招待客人」,各環節前後呼應,首尾圓合,不僅學生的口語交際動機與口語交際活動徜徉在環環相扣的口語交際情境之中,而且這步步深入的訓練,也順應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語言發展過程.臨近課終,於老師又藉助班主任的參與,以「借籃」為跳板,出人意料地拋出個「節外生枝」的「分類裝籃」問題——用兩只籃子裝這些東西.浙江省特級教師周一貫將此喻為「神來之筆」,說它既與生活實況相符,又寓分類的邏輯訓練於其中,可謂一石二鳥,為整堂課的結局錦上添花. 四、智者無惑,擁有高超的教育技藝——談語文教師的靈性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既是一個教育者,又是一個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學科類知識可以幫助語文教師展開科學的教學活動和教育研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有「教育學科類」知識.它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具體可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習論、教育管理論等等.比如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來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掌握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規律和特點,並按照這些規律和特點設計語文教學,選擇語文教學方法,有效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掌握了基本的教育學科類知識不僅可以使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避免盲目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科研水平.教學過程是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是師生人際關系融洽的過程,是人文關懷中愛心的交互,更是教師適時適事地調控教學進程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激動靈活,人性化的教學機智.在現代教學條件下,教師教學機智處理得是否得當,不僅成了教學成敗,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更是尊重學生,激發個體積極性,轉變教學因素的重要手段.

H. 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是什麼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這是一個新時代對於教育提出的呼喚,同時也對教育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個教師都面臨著一個新的"角色學習"、"角色規范"、"角色適應"和"角色創造"的問題。而作為一名從事基礎學科建設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大力倡導新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具備什麼樣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個人淺見,認為小學語文老師應當具備的素質為:

1.熱愛教育事業(高爾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喜歡孩子的天真的本性
3.有引導力(不然怎麼讓調皮的孩子聽話)
4.上課生動(可以讓孩子們注意力集中)
5.尊重孩子的看法 (不要扼殺任何一個孩子的夢想和觀點)
6.有豐富閱歷
7.因材施教(不同的人適合干不同的事情)

I. 小學語文教師最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道德素養:
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2、專業素養:
(1)扎實的學科專業素養;
(2)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3)廣泛的科學文化素養;
3、良好的個性品質:
(1)情緒穩定,性格開朗,興趣廣泛;
(2)較強的自信心,堅定的意志和積極的進取精神;
(3)心胸開闊、善於合作、兼容並包。

閱讀全文

與有教語文的潛質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