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為學生創設語文各種語言實踐的課程

如何為學生創設語文各種語言實踐的課程

發布時間:2022-06-05 11:11:09

㈠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

一、巧用形式,「動」中帶「活」。
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和途徑多種多樣,新穎有趣,如口語交際、節目表演、材料收集、調查研究、辯論會、演講等。有些活動可能只用其中一種,有些活動則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我們只要正確把握活動的形式和途徑,鼓勵學生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腦並用,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動手動口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活起來,動起來。
二、要放手活動,讓學生獨立參與。
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實踐活動課重在參與。學生只要在教師的正確具體地指導下,積極動手實踐,認真思維,靈活運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課。如上實踐活動課《古詩欣賞》前,學生能夠充分地查閱資料,加以整理並進行深入閱讀。在課堂上,學生拿出自己的勞動成果來相互欣賞品味,或展示朗讀,當獲得同學們的掌聲時,使每個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重視多方整合,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母語教育的基本特點,第一是有很強的實踐性;第二是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語文學習的機會無時不有。語文教育要遵循母語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具體說來,要體現如下「五個相結合」:
(一)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教育的過程是學生讀寫聽說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換句話說,「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學生能夠運用語文去實踐,就「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必須注重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既應注重為實踐而學習,又應注重為學習而實踐,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學習與實踐相交互。
(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語文課堂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可謂一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成為「語文實踐」的渠道。可以說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語文學習的機會無時不有。因此語文教學要注意「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加強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和溝通;變讀書、答問單調的形式為課堂上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討論、游戲、表演、展示、欣賞、評價„„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同學間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使語文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課內外相溝通,使小課堂連著大世界。
(三)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盡管學生認得大量的生字,但所認的只是生字卡片,或者是某一字的圖樣,並沒有真正把握這一語言符號的實指意義。這就是理性與感性相脫節。只有通過具體的語文實踐,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交融起來,使理性的抽象的符號與具體的感性的事物對應起來,從而發生關系,發生意義。
(四)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母語的掌握和運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語文規律的習得、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語文素養的提升必須來自於大量語文實踐經驗的積累。而且任何知識與觀念的積累、能力的發展和素養的提升都必須經歷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

㈡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課堂語言表達能力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使學生具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這個目標的提出既向教師和學生發出新的挑戰,又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現代社會中,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人際交流越來越廣泛,口頭語言表達愈來愈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口語交際的作用日益重要,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勢在必行。
可是,在農村一些中學中,依然盛行傳統的教學模式,它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發現與探究,使學生學習成了純粹地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束縛了人的思維和智力,抹殺了人的學習主動性。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根本沒有學生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機會。這與新形勢下人才發展的需要是背道而馳的。
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是通過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初步具有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其中,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進行基本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學習中的聽、說、讀、寫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現在中學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學生缺少語言表達的技能技巧。為了改善學生的交際能力,我提出了「語文課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課題。
這一課題主要針對中學語文教學中長期困擾制約學生語言表達水平發展的薄弱現狀,試圖以豐富學生語言表達的實踐活動,提高口語交際水平為突破口,尋找到一條打破語言表達瓶頸的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培養學生在口頭上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提高觀察、注意、記憶、想像、聯想等能力。主要內容是訓練學生能對所學文章進行概括、轉換、補充、評價及推斷。綜合性學習更是搭建了一個廣闊的語言訓練平台,把學生平時的學習積累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知識緊密相連,把學生的搜集整理綜合運用資料的能力與語言的表達寫作能力綜合提升。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要探索一種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輕松和諧的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1)通過課題研究的實施,達到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目的,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發現,形成個人的能力素質。
(2)讓學生有表現才能的機會,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但學習並不是學生的唯一任務。我們要通過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搭建展示自我、訓練提高的平台。
(3)通過研究使教師真正掌握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並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真正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預期成果
1、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促進語文整體教學成績的提高。
2、教師自身的素質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呈現出教師們學習新理論,努力鑽研教材,不斷探討和改進教學方法的新局面。
3、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寬語文教學的天地。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步驟及措施
口語表達與文字表達都是要把人的思想、感情表達清楚,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但口語表達所遇到的困難比文字表達要大。原因在於,話人人會說,但面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並非人人敢說。中學生較普遍的存在著自卑感和羞怯感,常是一問三不應。
為此我按照制定的計劃,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一入學就給他們創設一個氛圍,使學生能放得開,練了膽量,又溶入了集體中。
一、創設氛圍,培養學生膽量。
先通過和個別膽大的學生交談,以引導這些學生使用完整的話說出自己的名字以及家裡的基本情況。接著讓其他學生逐一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姓名,說出取這個名字的原因,並談談自己的性格愛好。老師在課上只作宏觀上的控制,對學生的評價一律是表揚,意在鼓勵。最初,有些學生還真的放不開手腳,總怕一不小心說錯了,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顯出自己的不足。但很快發現無論自己說得怎樣,老師會一概肯定,周圍的同學也不會介意,而且發現同學中表達好的只有幾個人,大多數人跟自己是在同一起點上的,心情一下子就輕鬆了,也就大膽的跟著感覺走,盡情表現自己。這樣既初步了解了學生情況,學生又從中知道了自己有說話的潛能。
在創設的氛圍中,師生間互相信任的關系建立起來了,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進一步的訓練也就易於展開了。
二、 構築舞台,激發學生興趣。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改革語文課堂單調、沉悶的局面,不給語文課注入新的活力,將不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可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搭建一個鍛煉、展示學生個性及口語表達能力的舞台。
為此,在教學的課堂中我除了組織學生復述課文內容,評價文中人物,描述文中插圖,還實施了一些口頭表達訓練,其中「三分鍾的演講」、「課前美文欣賞」及「口頭作文」在學生說話訓練各個階段的作用是極明顯的。
1、「三分鍾的演講」:在訓練的初期,我要求每個學生寫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課後給學生三分鍾站在講台上對話題進行演講,每次演講結束後,由另一個同學講評。同學評同學,無所顧忌,肯定中有建議,不足中又補充,每到精彩之處常常會贏得大家的掌聲。
2、「課前美文欣賞」:完成了上一練習後,學生們已逐漸適應了課前的演練,也就可以安排每個學生准備一篇優美的詩歌或散文,在台上朗讀,要求其他學生仔細傾聽並記下美文中自己認為最好的語句,然後讓幾位學生講述自己選取的理由,學生有感而發,提高了鑒賞能力,對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3、「口頭作文」:當然,為了給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教學中還安排了作文講述課,由我或學生出題目,請學生自願上台進行口頭作文。題目與學生的生活有關聯,聽完題目,不少學生稍加思索,便站起來說自己的文章。學生有多大勁使多大勁,用不著擔心打分多少,也用不著怕 別人批評,得到的只是同學的鼓掌,老師的贊賞。
豐富多樣且適當的表達訓練充分展示了課堂教學的魅力,使語文課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樂園,使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相應的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得以提高。
三、交流技巧,鞏固學生能力。
為進一步鞏固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交流為目的,組織了「朗讀比賽」,「故事續改、自編相聲比賽」等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們紛紛感到形式新穎,參與積極性高,賽前認真准備,在比賽中不經意提高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賽後還相互談論心得,有的學生更在作文中提到參入活動後自己各方面得到了提升。
作為中學語文教育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演講家,但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能自然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的人,這既是語文教育的必須目的,也是語文教育的可能效果,有句話說的好:「與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五、實際效果
總的來說,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明顯提高了,膽量也變大了,在語文課堂上表現的更加積極,更加自信。不再像剛入學時那樣說話支支吾吾,怕被他人嘲笑;不再自卑,不再羞怯。面對不同的環境和場合都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影響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因素是很復雜的,涉及到學生的水平差距、個性差異、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社會背景和課堂教學藝術等等。因此,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也不盡相同,因此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更好的方式方法,以此更好的鍛煉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㈢ 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上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合理安排語文實踐活動內容。
針對不同年級應該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 小學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立足教材,拓寬視野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們的語文課還沒有達到完全脫離教材的地步,這是由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決定的。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1.通過多種渠道,拓展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往往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如在上六年級習作《蘋果家族》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走進圖書館查閱資料,到電腦室上網,了解蘋果的歷史、種植要求、種植地區、常見品種、營養價值等情況,並整理成文字資料,作好充分准備;接著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蘋果家族」的某一方面,比如「我的家族史」、「我的營養價值」、「我們家族的『四大天王』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爭先恐後。
2.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的視野
我曾聽到過我校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學了《嫦娥奔月》這一課後,設計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心中的神話故事》,其活動環節為:趣味引入——片段欣賞——角色再現——故事瀏覽——創作聽評——作品推薦。在准備過程中,學生讀了許多神話故事:《開天闢地》、《精衛填海》、《哪吒鬧海》……他們還挑選自己喜歡的神話角色,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在匯報展示活動中,有的學生講故事,有的學生進行小品表演……據執教老師說,自開展活動以來,學生不僅閱讀了大量神話故事,而且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的語文學習,學生喜歡,學有收獲。另外,在學了《望月》這篇文章後,我引導學生開展了以《月》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說「月」詞,造「月」句,誦「月」文,講「月」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藍本,適合學生需要的內容作為開展實踐活動的內容,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語文底蘊,提高思想品位。
(二)聯系生活,感受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體現了對生活的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力求讓學生密切關注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打通,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麼辦?以往,一般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我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我校一位語文教師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可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低段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走進社區,體驗生活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話說莫城」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創新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我們學校地處常熟招商城附近,給我們創造了活動的好條件,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家鄉而驕傲,我應為家鄉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詩意棲居的家園,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做到「三性統一」。
通過扎扎實實、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刻地認識到,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
活動要注意「三性統一」:即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相統一,要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一)講究趣味性,「樂」中學習。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進行的一種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實踐,它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尊重主體,就要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天生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項目首先是要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是學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就來勁,就躍躍欲試的。
如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中高年級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寫一篇《找春天》的作文,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我們就設計了《我們愛春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和學生一起探索,一起商量,探究出許許多多活動的點子: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課本尋找春天,描繪春天,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謎語、俗語、詩歌、文章、故事等,可以原文照搬,也可以經過取捨加工和改造,編成小報來描繪春天;學生也可以在教師、家長等導師的組織下走出課堂去觀賞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陽光,親吻春天的和風,甚至去沐浴春天那一番細細的甜甜的春雨,或是去野外放飛多姿多彩的風箏,或到小河裡嬉戲活潑可愛的小魚,或到草地上打幾個滾,親親那柔嫩的小草……並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歡樂或拍成照片,或攝成錄像;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想像的空間里,引導學生賞春思春,當學生陶醉在濃濃的春意中時,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從此時此地此景遙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長城內外的美景,聯想到為了祖國永恆春色而辛勤勞作的人們,此時,學生就可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內情與外景交融在一起,詩情畫意油然而升,每個學生的眼前會涌現出一幅幅無限美好的春景圖。當然,孩子們會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或吟春、頌春,或寫文,或作詩,或繪畫,或譜歌……這樣,學生在盎然的興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識,豐富了「春」的語言,體驗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同時還培養了欣賞、想像等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這樣讓學生充滿興致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正是學生願意參與的,也正是學生夢寐以求的。
(二)、注意實踐性,「行」中探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生活性的特點。它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如我們引導學生開展「我喜愛的一種植物(或動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飼養一種小動物或種植一盆花、一棵草,觀察動物吃食、活動、睡覺等生活習性,觀察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向行家請教一些種植養殖的有關知識。教師則引導學生把種植養殖的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一記敘下來,記敘的形式也可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學生通過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後,與人合作、收集信息、學以致用等多種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重視開放性,「活」中鍛煉。
綜合實踐活動由於具有內容的廣泛性和形式的多樣性的特點,適應了兒童群體智能的多元傾向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能夠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方式學習。為此,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注意實施開放性原則,真正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如學習了《台灣的蝴蝶谷》這篇課文後,學生想開展「了解台灣」的綜合實踐活動,他們列出了好多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如了解台灣的歷史,了解台灣的名勝古跡,了解台灣的風土人情,了解台灣的風味小吃,了解台灣的發展變化,了解台灣的環境,甚至還有學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陸和台灣現形的關系問題……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途徑也可多種多樣,可以查閱書報、上網瀏覽,可以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可以請教他人……呈現活動的成果更是可以豐富多彩:錄像、照片、編輯小報、繪成圖畫……通過這些開放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活」的更廣闊的求知的空間,讓每個孩子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的機會,而更重要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能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語文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舞台。學生在動態、多維的天地里,才能把心靈深處的內在感悟轉化為一種精神產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長。在語文教學中要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灌輸為基本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學習方式的革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塑造完善的人格個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為之探索,為之思考。

㈣ 淺談如何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教學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方式,構建學生的認識結構,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以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學以致用,迸發創新的火花,獲得新的經歷、體驗、感悟,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加速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的形成。那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呢?

首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應先根據學生各階段的身心發展、智能結構等方面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比如,低年級孩子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持久性不夠;對明顯的事物現象感興趣,但缺乏合理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尚未確立,思想認識水平還比較稚嫩,但他們對周圍事物又都充滿了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前,教師應激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細心觀察大自然的好習慣,課堂後積極參加校園、社區活動,並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用口頭或圖文等形式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見聞和想法。第二,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出發,選擇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如何真正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綜合活動的選擇尤為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越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社會現實,學生越能夠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教師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著手,善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順利解決烏鴉怎樣喝到水的這一教學難點,教師設計如下活動: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瓶子、石子,做實驗,觀察水上升的過程。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項實踐活動重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感受直觀刺激,從而產生快樂情趣,於無形中解決教學的難點,並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將相和》、《草船借箭》等課文時,由於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或理解文章時進行角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演的慾望,進而在表演活動的親身體驗中進行深層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對於《徐悲鴻勵志學畫》之類的文章,我們還要善於利用課文的情節空白點,讓學生用想像豐富人物形象,用角色體驗來升華情感。

第三,「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時,還要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注意學科整合,注重跨學科領域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如在教學《四季的腳步》時,布置學生先觀察大自然,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搜集描畫四季的圖片,描寫四季的兒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季節特點,有的朗誦描寫四季的兒歌。這些活動,就是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燕子》一文後,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課文最後一段的描寫,創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機勃勃的「五線譜」:電桿為分節符,電線為五線,燕子做音符。學生進行這項活動,就是要求學生把課文的文字元號變成畫面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過程。因此恰當地利用繪畫方式能夠提高理解語言的效率,極大的調動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第四,為保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行之有效,教師在開展活動中應立足於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確保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在給學生的活動做評價時,應把重心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上,要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學,在活動過程中是否有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動中是否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而不是通過以往的用書面考試來評價一個學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定來評價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分享成果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設計和實施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從中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還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

㈤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重要手段,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經過不斷訓練才能達到。新課改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實的要求。因此,我們要運用新的理念,為學生搭建各種語言實踐平台,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去做呢?
一、在模仿中學語言
人類的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模仿能力卻很強。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這一點,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語言。
(一)言傳身教。
老師常是學生模仿的對象,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特別強,老師又是他們心中的「偶像」,老師的言行是他們心中的「行為准則」,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這一點,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表述要清晰,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也才能給學生做好榜樣。
(二)以例引路。
按照例樣的語言形式,順例樣的思路仿寫,讓同學們在分析中去領略語言的精彩,在仿寫中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與練習中,我們可以出示一些例樣,讓學生在模仿中學語言。
例如:這座山真高啊,快要把青天刺破了。要求:照樣子,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1)天安門廣場真大啊, 。(2)這條馬路真寬啊, 。答案可以分別是:一眼望不到邊。四五輛卡車可以並排行駛。(設計意圖:讓學生分析例句的寫法,領悟到要把句中的「大」以及「寬」寫具體,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把句子說具體的能力)
課文中也常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形式,如《明天,我們畢業》一文中,「一到這個時候,我們便奔向各自喜愛的天地,有的學習電腦,有的排練合唱,有的外出寫生,有的製作標本……」我們在上課時不能輕易放過這個讓學生練習的機會,而要讓他們結合前面的內容接著說幾句,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好詞,要讓學生學著造句;課文中出現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也可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句式說一句話等。
二、在情境中發展語言
說話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只有輕松、和諧的的環境,才能激發孩子去思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學語言,發展語言,想說話,會說話。葉聖陶先生說過:「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關鍵是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說話慾望。要鼓勵學生說、問、評,突出雙向互動的特點……能力只是通過語言實踐活動獲得。」 對於學生的發言還要給予恰當的評價,激發他們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發言的積極性。
三、在比較中提煉語言
採用比較法是幫助學生提煉語言的有效途徑。通過引導學生品詞品句,來品味其語言的典範性和藝術魅力,可將學生濃烈的興趣誘發出來。可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換詞比較
這種做法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用到,這是幫助學生提煉語言的很好機會,我們不要輕易放過。例如,在學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對於句中「綠」字的妙用,我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的「綠」可以換成哪些詞。學生分別換成「到」「吹」「來」等,我讓他們將換後的詞帶進句中讀一讀,並體會句子的意思,並和原來的句子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感悟到,用「綠」的妙處。
(二)換句比較
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也極易讓學生感受到一些修辭方法在語言表達中的妙用。如在教學《煙台的海》時,我出示下面兩段話讓學生比較,討論:那一段寫得生動?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後繼、鍥而不舍的撲向堤岸。2.波浪湧向岸邊。學生經過讀並討論,一致認為第一句寫得生動。因為它形象的寫出了浪頭大、浪頭多,來勢猛。學生通過比較,不僅提高了品味語言文字的能力,更領悟到了運用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妙處。
(三)增刪比較
在課文中,有很多詞句用得准確生動,包含著思想感情,是作者經過反復推敲之後寫下來的。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些詞句進行品味,那麼,學生對作者是怎樣表達這些思想內容的,就會缺乏比較具體的、全面的了解。而培養和提高這方面的分析能力,這應是教學的重點所在。例如:在教學《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我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的「似乎「能否去掉,為什麼?學生通過朗讀和思考,得出不能去掉,藏著秘密的蠟燭吹熄了應當是危機過去;但是,隨後德國人又點起了蠟燭。此處的「似乎」准確地表達了這一情況,也表明當時多變的現實環境。通過這樣抓重點詞刪除比較,不但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讓學生知道:作者是運用這些詞句去准確表達內容的。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運用比較法,能使學生對詞語、句子的理解更深一層,才能真正落實詞句教學的目標。長期堅持訓練,能培養學生品詞品句的能力,能使我們的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通過引導學生仔細區分,明辨是非,用准確的語言表述,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在實踐中創造語言
學生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語言的表達能力。而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關鍵還在實踐。只有在廣泛的、反復的語言實踐中,才能逐步掌握語言使用技巧,去創造語言。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還要設法提供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並給與熱情的指導,讓學生在廣泛的語言實踐中獲得愉悅。
首先,語文課應該成為學生語言實踐的主陣地。我們要營造一個語言交流的良好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毫無顧慮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教師在評價的時候不要忽略他們語言表達的技巧,同時又要用恰當的方式去指出他們語言表達的不足。在語言實踐中力求做到准確、簡明、連貫、得體。只要引導得法,學生的創作力在語言的實踐中就會充分發揮。
其次,作文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基地,其中肯定不乏佳句,教師在講評中要摘錄出供大家品味交流,讓學生感到一種創作的愉悅和被人肯定的驕傲,有了成功感會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新的語言實踐,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參加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創造語言。如:過生日是學生最高興的事,而且大多學生都經歷過這樣的事,可以讓學生以模擬打電話的形式互談過程、談感受,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生活與說話訓練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不僅能說,而且還善於發揮。學生在雙向互動的訓練中,不僅學會了應用禮貌用語,又提高了思維與口語交談能力。
表達訓練貴在實踐,只要我們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言學習的規律,課內、課外相結合,努力提高對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意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㈥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動手實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所以語文教學應該回歸生活,運用各種方式去還原、去豐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讓學生在有限的時空中,透過語言文字去領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對社會生活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完善學生的語文素養。一、緊扣教材,開展有針對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科書是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之一。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開展有針對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資源,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麼辦?以往,一般都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在上《火車的故事》《蘭蘭過橋》這類課文時,學生對文中的科學現象既好奇又不解,於是我鼓勵他們回家動手試試,然後在課堂上陳述實驗過程,這樣一來,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利用圖書館、網路等渠道獲取信息,培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會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們了解的信息有時比老師的還要多。在語文課上,有時我在介紹文章時代背景等有關資料時,有的學生莫不關心,或者根本就不聽,因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而當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一些靠課文不能解決的疑問時,他們就變得很有興趣,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匯報交流時還非常積極主動。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小動物過冬》《稱象》等課文時,我鼓勵學生通過網路等渠道搜集資料,處理資料,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識課文中的人物,結果學生們了解到的資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聽了他們的匯報交流,我自己也增長了見識。 3、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學習,是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形式。如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我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開展小組討論,選擇喜歡的段落,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我負責巡視,指導學生的學習。匯報交流時,小組長先介紹學習情況,然後組織大家匯報。這樣的學習活動,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讀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 我認為,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我們應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注重夯實基礎,又注重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二、走出教材,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素養是學習所有科學知識、從事各種社會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素養。光靠教材的幾篇文章,學生要學會表達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帶學生走進教材,還要帶著學生走出教材,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 課堂是小天地,天地是大課堂。教師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如,風景名勝、博物館、紀念館,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觀察、調查、獲取信息,學習語文;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例如,我們學校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身邊的垃圾》,就是讓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調查了解當地的環境、以及生態情況,並在此基礎上寫出調查報告和環保建議,編輯「環保小衛士報」……。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也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和熱愛自己的愛鄉,積極為家鄉的環保出謀劃策,並自覺做綠色家園小衛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要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條件,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發展。如,在教室里張貼學生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發動學生精心布置班級的「圖書角」,「我會讀」「我真行」評比欄,「看誰寫得棒」習字欄,在校園的草坪寫上「小草正在睡覺,請不要打擾她」等充滿愛心和詩意的話語,讓學生在多彩的校園環境中,通過讀讀、寫寫、畫畫、看看、比比、做做等各種形式,感受語文、學習語文,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結點在「行」;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真能力。實踐證明,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就必須改變日復一日口耳相授、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採取能夠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的教學形式,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時空領域,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體驗、研究、交際、習作、評價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三、聯系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同樣應該千姿百態。如果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站、學生坐,作為語文教學最主要的外部形態特徵。學生在單一的課堂形態中,所形成的技能,就難以適應生活對語文的全方位需求。語文教學應更開放,運用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活動,去鍛煉學習的認知能力、組織能力、競爭能力和挫折能力等,讓生活中必備的基本素質,能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得到操練。
教學中可採用以下幾種形式:1、多演。讓學生扮演角色,再現課文中的故事情節,進一步擴大對教材內容理解的廣度與深度,更重要的是體驗角色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從而體驗到每一個角色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狐狸和烏鴉》,在演中能體驗到狐狸與烏鴉豐富細膩的內心情感。2、多做。現實生活說少做多,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智慧出於手指尖。語文實踐也一樣,從文到物,需要一個轉換過程,心靈與手巧是相互促進的。語文學習中的多做主要有這幾種類型:(1)積累性。如摘抄、剪貼、收集等。(2)驗證性。如《畫風》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弄清"想的角度不同,樣子也不一樣。"(3)探索性。如《動手做做看》,依據文字說明製作一個風向袋,探索文字敘述與實際操作是如何轉換的。(4)創造性。如自創小報,據文字(如詩句等)結合自己的感想創作圖畫等。3、多賽。有競賽就有輸贏,讓學生不斷領會自然界賦於我們的生活准則――優勝劣汰,學會勝不驕,敗不餒,跌倒了爬起來,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挫折能力。競賽給語文活動注入了無窮的動力。主要有兩種競賽:一種是選拔性的,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語文知識競賽等等;一種是鞏固性的,如成語接龍、比講故事、比誰讀得好等等。四、回歸生活,布置靈活多樣的語文實踐性作業 這里的作業主要指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的作業,因大都帶有強制性,對學生的語文實踐具有指向性。這種留有時間,目標明確的作業,加強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可布置三種作業:觀察性作業。觀察性作業主要有:a、熟悉了解。如學習第二冊的《識字八》,要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初一到十五的月亮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自己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b、擴展知識。如教學《地球爺爺的手》,請學生觀察生活中還有那些例子說明地球爺爺是有手的。體驗性作業。如,教學《春天的發現》,請學生在學校、池塘或公園觀察春天,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教《愛吃的水果》,讓學生嘗嘗各種各樣的水果,體驗一下吃各種水果的感受和滋味。操作性作業。如教《我們的小製作》,讓學生製作各種各樣的小製作。 語文教學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復實踐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不斷完善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的外在內化與內在外化的過程,才能讓學生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為學生創設語文各種語言實踐的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