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過去如何學語文

過去如何學語文

發布時間:2022-06-06 02:30:21

1. 怎樣學好語文

鏈接:

提取碼:qped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2. 語文學習過去式怎麼學的

跟學詞語一樣學就可以了。
想學好語文,最基本的要學會聽課,掌握老師要求的知識點,同時學習要有計劃,可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

3. 如何學語文課文的方法

語文學習方法經驗分享

語文怎麼學習好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經驗,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目標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學習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確,學習積極性就越高;目標越宏偉,為實現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學習意志就越堅強。目標有大目標,小目標,有遠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節課,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屬於此范疇。小目標要從屬於大目標,近期目標要為遠期目標做鋪墊。確定學習目標要根據一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於意志的培養,太高不僅不利於目標的實現,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

(二)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三)抓好學習環節的關鍵

學習可分為四個主要環節:預習、聽課、復習、作業。每個環節都有其特點,也有其關鍵。

預習:預習要養成習慣,習慣很重要,既然是習慣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在學習曰擠時間,也可以在周末,還可以在節假曰。預習要找難點,找難點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這是預習的關鍵。這能證明一個人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一個人的能力,更會磨練一個人的意志。

聽課:聽課是學習時最重要的環節,會聽課意味著會抓重點,能理解老師的意圖。

復習:復習要摸規律,復習的目的是把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內在規律,在運用中舉一反三。

作業:作業要獨立完成,典型的內容要反復練習,這樣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四)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五)交叉學習效果好

不少同學在讀書學習時,長時間單一的學習同一內容,表面上看時間用了不少,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

腦衛生學者告訴我們,人的大腦皮層細胞是有分工的,學習不同學科的內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興奮。大腦長久接受同一類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長久興奮,就容易產生疲勞,降低學習效率。若及時轉換學習內容,合理調節「興奮灶」,就可以避免大腦某一興奮區長時間過於緊張,使別的部位出現新的興奮區。

馬克思的「穿插讀書法」是:當閱讀理論書籍感到疲倦時,立刻把書擱下,去讀一種不同的書籍,有時讀詩,有時讀小說。過一會兒,疲倦的大腦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論書籍來。馬克思的讀書方法符合生理科學。

在讀書求知時,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可交叉閱讀內容差別較大的不同書籍。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門學科交替進行,特別是文理交替。學完語文做物理,讀完政治寫數學……學習之餘,若做一些文體活動,或干點家務活,句可以使大腦原有的興奮區得到調節。這樣,既能緩解疲勞,又能開闊知識視野,從而延長連續閱讀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中學生學習時多接見交叉學習的方法,科學運籌時間,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以取得學習的更大效益。

(六)課堂筆記整理「七步法」

由於種種原因,同學們在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往往較雜亂,可後覺得不好用。為了鞏固學習效果,積累復習資料,指導讀寫訓練,有必要學會整理課堂筆記,使之成為清晰、有條理、好用的「導讀助練」的參考材料。

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1.憶。「趁熱打鐵」,即課後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信息。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2.補。課堂上所做的筆記賣淫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一般的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條約、省略、簡單甚至符號代替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3.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准確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准確性」。

4.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5.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例如,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置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聯系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准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6.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7.記。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曰後復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4. 小學生如何學好語文

學好語文最基礎的是學習標點符號的用法、語法知識的用法,然後,要多讀各類書籍,當然,推薦閱讀名著,不要去讀一些不知名作家寫的文章,不管是外國文學,還是我國的傳統經典名著都對語文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因為裡面的每句話都值得回味,作者用詞都很講究,表達人物的性恪、景物的特點都是入木三分的。當遇到不懂的詞和字時,一定要立刻去查字典或者詞典,還要用筆記記下來,考試時經常會考到一些生僻字,普通的是不會考的。大量閱讀最好藉助諸如「精英特速讀記憶」工具來訓練提高,內置許多網路知識,在訓練過程中自然學到許多知識,拓展了知識面。還有就是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的段落安排,字詞運用,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意圖。這也是閱讀理解的層次問題了,閱讀理解的最高層次是對文章作出自己的評論和體會,並深刻理解作者這樣寫的意思,而且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並做好筆記。所有這些都學好語文的關鍵。

5. 如何學習語文零基礎,高分懸賞,你懂的!

1.如何學習語文: 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說,並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並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

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小學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 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前學後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麼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在要求學生課外閱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於這 一原因,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

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麼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恆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的。

個人經驗是多看看文學作品,自然會有感覺的,這種東西不能急功近利,應該准備長期培養,我主要指的是閱讀和作文,像應試教育試卷中的那些基礎知識多讀文學作品固然會有提高,但重點還是要多做題加強記憶~

1.理解記憶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記憶。背誦課文要盡量運用意義記憶,既加強理解記憶。要反對不求甚解的死讀書的學習方法。背誦一篇或一段文章時,首先要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後了解文章的層次,來龍去脈,掌握文章的語言特點,抓住一些起關聯作用的詞語和句子,通過先分析、後綜合,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得多了。背誦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誦議論文,可以從分析論點、論據、論證入手;背誦記敘文,可以從了解和掌握有關事實、記敘順序入手。
2.快速誦讀法
背誦是在朗讀和默讀的基礎上熟悉書面材料的結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後,要始而反復朗讀,繼而反復默讀。只有熟讀,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誦。實驗證明,持續性的緩慢閱讀,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會使記憶信號中斷;反之,讀熟課文之後,逐步加快閱讀速度,則可在大腦皮層形成連貫的信號刺激,從而強化記憶效果,提高背誦速度。
3.提綱挈領法
古人雲:「舉一綱而萬目張。」文章的「綱」便是文章的脈絡,而文章的脈絡又體現著作者的寫作思路。所以,背誦課文時,一定要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行文順序順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後連,上遞下接,環環緊扣,連綿不斷。這樣,不但背得快,而且記得牢。只要我們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行文順序邊讀邊想,邊想邊背,背誦也就不太困難了。
4.求同存異法
某些詩文具有「重章復唱」的特點,各章(段)字句大體相同,因此,我們在背熟第一章(段)後,只要找出其餘各章(段)不同的字句並記住它們就可以了。
5.關聯詞提示法
關聯詞不但能體現復句關系和句群關系,而且也能體現議論文的內在聯系,有人說,關聯詞是議論文的語言軌跡。因此,及時把握關聯詞這個「語言軌跡」,對背誦議論文是有很大幫助的。例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文中有這么一段:「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使舉國之少年而查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這段文字中含關聯詞「……而……使……則……使……則……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連接兩個分句,表並列關系;第二句中的「使……則……使……則」構成兩對關聯詞,分別表示假設關系;第三句中的「故」連接上下兩個句子,表因果關系;「而」連接兩個分句,表並列關系。我們只要把握住這些關聯詞,弄清它們表示的關系,邊想邊背,句句銜接,環環緊扣,背誦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難了。
6.辭格勾連法
教科書中要求背誦的課文皆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辭格的運用上自有獨到之處。因此,從背誦課文所用的修辭格入手,採用上勾下連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誦效果。例如,背誦課文《口技》中有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聲……聲……聲」,接著用「頂針」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動地描寫了發生火災時人們驚恐萬狀的忙亂場面。所以,我們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這種修辭格的句式特點逐句對照,上勾下連,背誦這段文字同樣是不太困難的。
7.聽錄音背誦法
生理學家認為,讓視覺和聽覺共同參與記憶,要比單用視覺和聽覺,提高記憶效果30%—40%,這種記憶方法,人們稱為「協同記憶法」。根據這一理論,在練習背誦時,可適當播放課文錄音,使學生邊讀課文,邊聽錄音,從而形成記憶信息的雙向刺激,以強化記憶效果。
8.趣味背誦法
在學生練習背誦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進一步強化記憶,消除持續背誦造成的單調感、疲勞感,依據「寓教於樂」的原則,無妨採用以下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背誦興趣:①「對歌」式背誦法。即摹仿山區或某些兄弟民族「對歌」的方式,由甲、乙兩個學生每人一句,輪流背誦;②「接力賽」式背誦法,即摹仿體育運動中接力賽跑的方式,由三個學生每人一句,上遞下接,循環往復;③「疊羅漢」式背誦法,即摹仿雜技演員「疊羅漢」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誦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遞增一句,連續不斷,直到背完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強,而且參與面廣,並能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不妨一試。
9.分層背誦法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分層背誦法,就是先理解背誦部分的總的意思,然後把它分為幾個層次,歸納概括出每層的意思,了解層與層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思路理清,將各層的意思連貫起來,在此基礎上,再反復誦讀幾遍,就能較快地背誦下來。這種方法適合於背誦段落或篇幅不長的課文。比如《為學》這篇課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劃分層次,找出聯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觀點:人求學確實有難易之別,但只要努力去學,就能變難為易。要記住這一段,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觀點,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體事物的推理過程,三是要抓住對照的寫作特點。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證明上述觀點。第二自然段頭一句是第一層,交待地點、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層,交待結果;中間貧富二僧的兩次對話是第二層。最後一自然段為第三大段,總結全文,勉勵晚輩應向貧僧學習,樹立遠大的志向,並為之而努力奮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後一句;後一句順著上文而來反問點明題旨。經過這樣梳理一番,再反復讀幾遍,就很容易背誦了。
10.圖表背誦法
圖表是一種直觀的簡化的表達方式。採用這種方法,首先要把背誦章段的結構,用主要詞語(最好是原文)設計成圖表(也可藉助教師的板書設計),然後對照圖表誦讀幾遍,再依據圖表嘗試背誦,就能較快地背誦下來。如《扁鵲見蔡恆公》便可設計如下圖表幫助背誦:
11.輔助背誦法
指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語文標志幫助記誦。比如,《詩經》二首的《伐檀》、《碩鼠》,都運用了重章迭句、反復詠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韻腳處換了幾個字,其餘字句不變,所以,只要背過一章和換韻的那幾個字,文章就都會背誦了。《庖丁解牛》一文,可利用片語熟誦課文:目皆全牛——目無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餘——技經肯綮——批郄導款——目不轉睛——躊躇滿志。屈原的《涉江》詩,可利用「涉」的路線,理清脈絡:抒理想——渡瀟湘——上沅水——入漵蒲——憶歷史——寫「亂」章。諸如課文線索、情節發展、人物順序、邏輯軌跡、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空間方位、領頭字句等等,都可作為背誦的標志和助手。這就好比旅遊,有了向導或導游圖,游覽得既快又好,心曠神怡。
12.整體背誦
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一遍又一遍地、從頭到尾地進行記誦。優點是脈絡連貫、加深理解。缺點是內容太多,容易疲勞。
13.整分背誦
顧名思義就是整體背誦和分層背誦的有機結合。優點是取其整體背誦和分層背誦的利而去其弊,揚長而避短,符合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背誦較長的詩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記住,即心理學上說的「初始效應」;中間部分則往往記不住,即心理學上說的「中遠效應」。因此,運用此法時要強化「中遠效應」,增加復習率,形成強刺激。
14.嘗試背誦
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讀幾遍,合上書本嘗試記誦:看看哪裡易背,哪裡難背,哪裡會背,哪裡不會背。難背、不會背的地方要重點朗讀,熟讀直至會背。這種理解、朗讀、背誦三位一體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機械記誦的效率高得多。
15.「三步記憶法」
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腦默記,第二步是閉目回憶,實在回憶不起來時,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復,多次誦讀。
16.「五次反復法」
為了使背誦的課文長期不忘,有的教師就採用此法,即早讀時重背昨天課堂上背過的內容,這是第一次反復。第二次批復是每個單元結束後,同時進行第三次反復,這就是把上單元已過關的課文再重復背誦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復,主要是結合期中、期末的復習進行。 1:興趣是最好的方法,培養興趣 2:讀書是智慧的鑰匙---猶太人的精神財富 3:你自己是你過去的累積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過去點滴累積的,所以平時要注意積累,要養成正確的思維模式。要重視積累,才能成功。 4空杯心態:舉例:小孩子心態,即保持一種好奇心。 5學習的一種方法只要復制他人的行為就可以.絕對重要,復制學習好的人的好習慣,名人成功的總結.雖然一個人一種方法,但也可以借鑒一下。
中國——我的祖國,她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文物古跡、珍稀礦產,那是多不勝數。她用龐大的「身軀」和無私的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他們善良、勇敢、辛勤地耕種,使得國家日益的昌盛。
我——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少年,心懷雄心大志,就是想著有一天能為祖國做貢獻。
從小我就倍受家庭的熏陶——當我呀呀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每天給我講關於祖國由苦難到繁榮的故事。從那時候起,我的心中就深深地刻下了「祖國」兩個恢弘的大字——
祖國!
一個多麼美麗、神聖而又庄嚴的名詞!它飽含了我們13億中華人民的語言和感情。它的一撇一點,都是中華兒女用骨架和血肉組成的。
還清楚地記得,當我光榮地佩帶起鮮紅的紅領巾時,心中的熱血不免澎湃起來,那時,我在心中默默地許志願:我一定要從現在努力,今後做一位和平使者。
「准備著為共產主義而奮斗!時刻准備著!」這由十六個普通的漢字組成了一個不平凡的號召。每每,當我用最嚴肅而洪亮的聲音宣誓這句話時,對祖國的崇敬和理解又提高了一個層次。
周恩來曾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擲地有聲,身蹈力行,他們不彎的脊樑終於撐起了自己祖國的那片藍天!於是,我們不再悲鳴,因為這頭沉睡了百年的東方「雄師」終於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一潭清水,一杯黃土,一聲暗鳴,一棵綠樹,一隻被雨露浸濕了翅膀的蝴蝶……那都是你啊,我的祖國!
一盤清月,一場愁魚,一次蹙眉,一淺微笑……那就是你啊,我的祖國!
翻開五千年的歷史,我發現你的生命精髓:長城——那道傷痕,記載了多少滄桑,又表現得如此頑強,那是一種標識,更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嚮往!長江——那是你的脈搏吧!跳躍著用不枯竭的悸動,揮灑著無邊無際的情殤!還有……黃河可是你的血液?沸騰著,那沸騰,奔騰著,無力不摧、昂首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驕傲啊!
你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回首一翹目,都使我怦然心動,我盡量把你的每條皺紋,每片老繭,每次嗔怪,每回呵護……都銘記在心,激盪在胸,放任在體,招致在容……
我愛我的祖國,我為我是一個華夏兒女,一個炎黃子孫,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回答者: 海邊的小貝 | 四級 | 2010-10-2 13:06

語文這是一門主課,往往閱讀才是語文的差別之處
閱讀不好,如何去寫作文,作文套語往往在閱讀中練習出來的
2008學年度回答模式(1)
回答方法(1)
1 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回答時按照文章中心來回答
2 認真審題,每道題都是有關聯的,看文章時,先理解中心,一切都很簡單
3 多角度回答問題,1個問題,可以從多方面回答,比如 從表面看....(意思),但從側面看出......通過....表達了.....
經典回答模式:(模式記住以下)
1 通過.....表達了.......
2 從.....中,渲染(烘托出....)
3 從表面看......而從中我們可以從側面看出,,,,,,,
4 「...」寫出了...「..」寫出了.....(多角度的)
5 我們可以從.......理解了........
角度問題:
思想感情,寫作手法,修辭手法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說明方法,語言特點 .
2008學年度回答模式(2)
閱讀方法(2)
1 讀1遍(粗略讀,看看內容)
2 再讀一遍(細讀,理解中心)
3 可以開始做題,看一題做一題。
4返讀(完成題目,再回味一下,檢查檢查)
手法講解: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我認為語文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它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並且也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文學功底密切相關。學好語文,平時上課要注意聽講,隨時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以加強訓練。比如在語文學習中,許多同學感到最困難的是古代漢語。由於我從小學四年級起便開始看《西遊記》,到初中畢業時一些最有名的古典名著都看了好幾遍,因此我很喜愛古文。其實它也是有很強的規律性的,為了弄清許多語法現象,我特意准備了一個筆記本,將學過的所有篇目都進行了分類整理。最常見的幾個項目有:「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古今通假」、「詞性活用」、「固定句式」等,每學一課便總結一課。通常整理一篇文章要花費兩三個小時,還要翻閱許多參考書,力求做到准確。雖然比較辛苦,但卻令我受益匪淺。時間一久,也逐漸掌握了古漢語常見的語法規則,而且在閱讀時常常能憑語感選出正確答案,每次模考的古文部分我幾乎都能拿到滿分。
語文的基礎知識也很重要。高考語文的第一大題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技能的。這與平時的認真積累也緊密相聯。平時漢字發音要准確,拿不準的東西隨時查字典。對每課後的習題、每單元後的語法講解都要弄懂,不能似是而非。對於許多詞、句的語感要反復體會,修辭方法的分析也要多做練習、總結規律。記得初學修辭時總容易混淆「借代」和「借喻」,後來查了一下《中學語文修辭手冊》,才明白一條很容易的區分方法:只要能改為明喻的就是借喻,不能改的就是借代。因此要養成不懂就查就問的習慣,否則,不懂的東西積壓得多了,也就對這個學科失去了興趣和學習的動力。此外,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廣泛的閱讀。課外多讀好書對作文和提高素質都有很大好處。中學時我一直堅持訂閱《中學生閱讀》和《讀者文摘》(後又改名為《讀者》)。這兩本書都給了我很大幫助,特別是《中學生閱讀》,它其中有優美的散文、學生的優秀習作及許多課文中疑難問題的解答,還有古文閱讀、高考的模擬訓練等。每一期的題目選材廣泛,我都盡量認真做下來,特別是古文部分,既有選自《史記》、《春秋》、《左傳》等著作的,也有一些文藝性作品的節選,內容精煉,對能力提高很有好處。除此而外,我還盡量背誦自己喜愛的文章,特別是古文和詩詞,這雖然只是一種文學愛好,但也常常在考試中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對現代文我多半是摘抄,這對提高作文水平有幫助。同時還要多動筆多觀察周圍,培養自己敏銳的思維。平時有令人感動或感慨的事就寫下來,也可寫一些自己的思想變化,堅持一段時間,寫作文時自然也就很容易進入狀態,可以很快地組織語言、打好框架,下筆千言,而不至於苦思冥想,花了大量時間,只寫出一篇空洞乾枯的文章。
總的說來,語文就是要多看、多讀、多背、多寫、多想,一步步地踏實去學

明:以下技巧是考慮到我國的應試教育方式,所以,僅把考試能用到的方法寫出來,其他題材寫作技巧還很多,個人觀點不用考慮,以免浪費時間、精力了。
一,如何寫作文?
首先能夠清楚地表達思想、表達情感,然後把最好的文字表現在你這篇作文中,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夠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或者說新穎的表達形式,可以適當使用。不能一味地去獵奇。
章寫的時候,應該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自己的觀點。提倡寫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東西。」只有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寫出來才有真情實感。因為有這樣的真情實感,寫出來以後才是一個經過思考、經過經歷得來的東西,這樣的東西,才是生活當中很有價值的東西,寫出來也才會贏得讀者。

二,各種作文寫作技巧:

A,記敘文----四段式加強描述法

一、「擇要深入」:仔細描寫人、事、物,而不是提一下而已;與草草的提一大堆事物,不如精細的描寫幾樣就好。例如說別人胖,就別提他頭發很長這些不相關的事。
二、「善用比喻」: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鼻子所聞到的、嘴巴所吃到的、皮膚所接觸到的、心所感覺到的,用「……好像什麼……」的方式,來取代呆板的直述。例如,「他很高。」不改成「他那過人的身高,幾乎要摩擦天花板,再長的床都不夠大,簡直是個人形高塔。」
三、「成語俗話」:可以豐富文章。適時的加入成語或者俗話,有畫龍點睛之效,當然切記不要太過火,整篇引用個沒完沒了,而能在文中加入成語的方法無它,就是勤背成語、俗話、名人語錄、靜思語、詩詞等等。
四、「善用舉例」:說明了一大堆,不如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例如:形容完小明是多麼多麼會吃之後,馬上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和小明吃完晚餐後,一起去逛夜市,不料他竟又吃了三盤臭豆腐、一碗豬血湯、一杯綠豆沙、一包雞蛋糕……。天啊!回到他家,他媽媽問要不要吃消夜,他竟然點點頭說:『好好好……,我又餓了!』」
這樣一來,文章肯定生動有趣多了!

B,議論文----說明型三段論

一、說明型的論說文的特徵,就是在說明題目是什麼,以「我的煩惱」為例,就是說明自己的煩惱是什麼。
二、說明型文章可以分成三大段:解題、說明、總結期望。
三、首段為解題,就是把題目概括性解釋、舉出例證、四方聯想一下。以此題為例,就要說明一下什麼是「煩惱」、不同的人有什麼不同的煩惱、有了煩惱會有什麼影響等等。
四、次段為說明,要根據自己的想法、看法、經驗、解決方法來深入說明,可以根據個人所見,分成幾個項目來條列說明。以此題目為例,不妨細分幾個小段來細說,細說之後,別忘了加入解決的方法和策略,例如:
「我最大的煩惱就是彈鋼琴了,每次練習的時候……,我想為了克服這個「音障」,我想只好……。(第一項煩惱和解決策略)
其次是算數學的應用題,對我來說……。老師建議我……。(第二項煩惱和解決策略)
最後一個不大不小的煩惱就是我的身高太矮了,已經是六年級的我,居然……。看了幾次醫生後,我決定……。(第三項煩惱和解決策略)」
五、最後一段,說說自己的想法、感覺,以及心中的期望。

C,論說文----實踐型四段論

一、有關於孝順的論說文,是中國小孩一定充滿了又愛又恨的情緒,愛的是:這是我們中國人獨特於世界的一種社會制度,它是社會福利制度的開端,也是社會分工的最佳示範;而恨的是:這種論說文是最容易流而千篇一律,最沒有發揮的空間。但是這種很多人寫到『臭酸』的題目,卻沒有多少人可以寫得很好。
二、論說文最大的忌諱就是『言不由衷』,說一些自己都不一定認為對的話,拼拼湊湊出一篇不知所雲的文章,而是要動頭腦思考,真的以自己的角度去構思。
三、實踐四段論:
(一)解題: 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需要我多做說明嗎?古今中外的說法如何?有些什麼成語、俗話、典故?
(二)反省: 這個題目一般人的現況如何,我自己的現況如何?有什麼古今中外比較好的例子嗎?
(三)策略: 這個題目要如何去實踐它?我能做得到嗎?能做些什麼?
(四)期許: 這個題目我有什麼期望?有什麼感想?有什麼心底的話要說?可以引用誰的話來勉勵自己,成為座右銘繼續努力下去嗎?
四、這種四段論法的文章,結構穩定而豐富,在大段與大段的連接上,如果加點巧思,就讓人感覺侃侃而談,再加上些歷史上或典故的例子就更具可看性,但是臨門一腳是什麼呢?就是要有『真心、真話、真情感』在背後支持著。

察顏觀色了那麼一陣子,你可以看看作文題了。假如這是一篇議論文,應是三股文。提出問題此乃一股也,分析問題此乃二股也,解決問題此乃三股也。其中這第二股又可分為兩小股,一小股為正面論述,二小股為反面論述。這固定的格式

6. 高中語文該怎麼學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怎麼學語文最有效

語文首先要把所有的基礎知識都背下來,尤其是古詩文默寫不能丟分,基礎字詞也盡量得滿分。至於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等要掌握方法,知道怎麼閱讀原文和找答案,答案一般在什麼位置出現。

高中語文作文最好背一些作文素材和語段,知道一篇作文寫幾段,每段寫什麼內容。對於語文學習,雖然靠平時積累,但掌握方法和技巧也很重要。
語文差,勤能補拙

語文成績差不算什麼,因為語文並不難,只要大家肯努力都能學會。語文不像數學和物理,需要掌握思維方法,憋不過彎來就怎麼都學不會,語文只要背了就會,多用心才是。

語文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看到效果的,所以大家學習語文要堅持,不能三分鍾熱度。語文可能不像做出一道數學或物理題目有成就感,但語文考了高分同樣值得驕傲。

7. 如何學好語文

剛升入初中的孩子一下子對第一場考試有點蒙圈,因為考查面還是和小學一樣,分基礎、閱讀、寫作三大塊,而考查點的廣度與深度不一樣了。因此,學好初中語文除了上課認真聽,作業認真做之外,還要注意以下五點:

五、考試要總結。

1.每次考試後,都要認真總結得失。最好寫成一份報告似的,分析做題時的狀態,失分的原因,以待下一次更好。

2.找到薄弱點,一次集中突破一個。目前初中語文的考點各地的要求不一樣,但大框架大方向是一樣的,是考查孩子的語文素養。基礎薄弱的,就攻克基礎,包括:字的音、義、形;詞語的理解;古詩詞填空;成語的運用;語病的修改;文言詞義;名著題。閱讀薄弱,就攻克閱讀難關。

8. 怎麼學習語文

一個人要真正獲得較強的語文能力,一般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習得」,一個是「學得」。所謂「習得」,是指通過學習者自己讀背、領悟、寫作而獲得。所謂「學得」,是指在語文課堂上經過語文老師指導學習而獲得。在「習得」和「學得」兩者之中,「習得」是主要的,是內因;「學得」是外因,它只對「習得」起推進作用。我們這樣來理解兩者的關系,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結合個體語文實踐來看,也可以證明我們的理解是不錯的。過去許多著名作家、文章高手,沒有經過學校教育,沒有專門的語文老師指導,只是靠自己不斷地讀背、領悟而吸收,又靠自己不斷地練習寫作,不是也成功了嗎?可見「習得」的重要,這是大家必須明白的。如此說來,也許有人要問:既然這樣,學校開設語文課干什麼?要語文老師干什麼?不開設語文課,你們語文老師不是就失業了嗎?我說,不是這個道理。學校不是怕語文老師失業才開設語文課的,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 學習語文 才開設語文課、聘請語文老師的。語文能力的自然「習得」雖然是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但它又是非系統的,良莠混雜的,緩慢的;而在此基礎上,如果經過語文老師專門指導,就可以使學生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從而快速而有效地掌握語文這種工具,這便是外因「學得」的作用。語文學習中「習得」和「學得」的關系就是這樣:「習得」是基礎,是主體;「學得」是幫助,是推進器。 然而,現代語文教育恰恰在這一點上違背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學得」占據了統治地位,忽視「習得」甚至乾脆放棄它。其典型表現是:從小學三年級起,語文課堂上就以老師講解分析為主,很少讓學生讀背課文,校園里幾乎聽不到琅琅的讀書聲。一篇課文學完了,許多學生連讀都讀不下去,只記得幾條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就這些還不是自己思考領悟出來的,而是老師講出來的。這種以「學得」沖淡乃至代替「習得」的做法造成的後果怎樣呢?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了,寫作能力也沒有了,使整個語文教育歸於失敗。 由以上分析可見, 學習語文 尤其是要學好語文,就要遵循語文學習的客觀規律,違背了規律就必然會受到懲罰。下面我著重談三點。 一、重視讀背 為什麼語文學習要重視讀背呢?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所以,學習任何東西,首先總是要記住它。數理化學習是這樣,語文學習尤其是這樣。記不住,頭腦里沒有語言感性材料,就談不上理解和運用。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又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背的重要。古代私塾教育非常重視讀背,讓學生「口而誦,心而惟」,在語言積累中牢牢把握住漢語言的特點,領悟其遣詞造句的規則,可以說深得語言學習的真諦。那時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的儒生嗎?幼童牙牙學語,並沒有人對他進行什麼語法分析,他們不是也學會了說話嗎?現代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和現代著名作家魯迅、巴金、冰心等人,也都反復強調過語言學習中記憶的重要性。如巴金在回憶他學習生涯和創作的關系時說,我過去有幾百篇文章儲存在腦子里,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仔細分析研究過,卻使我懂得了語言是怎麼一回事,文章是怎麼一回事。通過讀背,能習得語言規則,說話寫文章便自然文從字順;通過讀背,能領悟文章的體式做法,寫出的文章自然就合體合式;通過讀背,語言積累豐富了,能啟發思維和智慧,從而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冰心老人說:積累語言,像銀行的摺子一樣,儲蓄得越多,支取才會越多。現在的許多中學生寫作文感到語言貧乏,像擠牙膏皮一樣擠不出來,就是讀背的東西太少。這和幾十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強調分析理解而不重視背誦記憶有很大關系。要知道,剛上初中的孩子,機械記憶力很強,趁這時多讀一點好文章,會終身受用。如果一時不大理解,沒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慢慢就會理解的。如果等到長大以後再去背誦,那就失去了記憶的最佳時機。而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卻總是說「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從不說 「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實際上,理解和記憶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學習過程的兩個方面。記憶的同時也在理解,理解的同時也在記憶,只有經過這樣多次反復,語言能力才能逐漸得到提高。 關於要重視讀背的道理我們就講這些,希望能引起同學們注意。這里再補充談兩點。第一點,讀背之前要做必要的准備。可以從兩方面准備:一是通過查字典弄清楚生字的讀音,尤其要注意多音字。能快速地查出某個字,能根據字義快速地判斷多音字在具體詞語中的讀音,是很重要的一項語文基本功。二是對較長的句子要研究分析,正確把握句中停頓,不要讀破句。第二點,一般情況下,課文無論長短,都要求熟讀。篇幅短小、文質兼美的精品文章要背誦,長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也要能背誦。這是在積累精美語言,是提高自己言語水準的重要途徑。此外,讀時要用普通話,不要用土話方言,盡量讀准字音;讀時要有感情投入,進到文章的意境中去,不能像小和尚念經那樣有口無心。 二、重視自悟 從本質上看,語言學習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自己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去體味、涵詠,從而達到自悟,融會貫通;教師只能在精要處點撥一下,不可越俎代庖。魯迅先生說,孩子學說話時什麼也沒有,「只是通過不斷的聽取、記住、分析、比較,終於懂得每個詞的意義」,講的就是語言學習要靠自悟。而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卻反其道而行之,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體驗感悟。課堂上,教師口若懸河,講得有聲有色;學生正襟危坐,聽得津津有味。下了課,如果問那些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等是怎樣從課文里得出的,學生大多茫然不知。任何能力都只能靠實踐培養,而不能靠他人傳授,語言的感悟能力自然也不例外。 對文章語言、內容、寫法上的感悟有「自在」和「自為」之分。「自在」的感悟建立在讀背的基礎上。記住了,才能進一步理解感悟;沒有記住,理解感悟就落空了。例如你接觸到某一個陌生的詞語,當時你雖然通過查詞典理解了它的意思,卻沒有記住,那麼這個詞語還不屬於你,臨到要用它時你無從「提取」;如果你對這個詞語當時不太理解,但卻記住了,以後又在不同場合多次接觸它,那麼你就會逐漸理解而應用它了。句子的感悟也是一樣的道理,文章讀得多了,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既語感)就強,針對具體的某一句話,你不用作語法分析就能判斷其正誤。整篇文章的感悟也是如此,某一類的文章讀得多了,你自然會悟出這類文章的大體「規矩」,知道該怎麼寫,不該怎麼寫,文體感自然就有了。「自在」的感悟純粹是潛移默化的,沒有什麼技巧,但卻是最普遍的,經常的。我們在上面之所以特別強調讀背,其主要原因就是它是「自在」感悟的基礎。 "自為」的感悟是一種有意識的理解、體會、領悟和欣賞活動,是一個從內容到形式,再由形式到內容的循環往復、不斷加深理解的過程。從內容方面說,要弄清寫了什麼人、什麼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或觀點,它包括理解語句、概括段意、歸納中心等環節。從形式方面說,要弄清文章是運用怎樣的寫作方法來表達內容的,它包括結構層次的安排,表達方式的選擇等環節。 先說理解語句。比如你碰到一個生詞,去查詞典感知它的意義;如果這個詞是多義詞,你還得結合詞典中的釋義和例句,准確判斷這個詞在句子中的意思。帶著問題經常查詞典是一種好習慣,它可以使你對詞語意義的把握更准確,更全面,比「自在」的感悟要可靠得多。如果詞典上所列的義項你覺得都不合適,哪一個用在句子中都不行,這時就要考慮這個詞的語境義了。推測詞語的語境義要仔細看詞語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從詞典上的某一義項出發,合理引申,結論才可能是正確的。比如《記念劉和珍君》有這樣一段話:「在四十餘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是我的學生。學生雲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其中「雲者」舊課本沒有注釋,新課本注釋為:「助詞,表示提頓,以引起下文。」但這個注釋是錯誤的。因為它如果表示提示和停頓,就沒有實在的意義,後面的兩個「這樣」就落不到實處,無可指代了——「學生,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不成話,根本無法理解。那麼,「雲者」究竟當 如何 解釋呢?我們現在來研究一下。查詞典,「雲者」查不到,那我們分別查「雲」和「者」,發現《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上說它們都可以作語氣助詞,我們就試著當語氣助詞來解釋。先放到句子中,在把句子放到上下文中考慮:「學生雲者」,作者「向來」有此看法,不僅「這樣想」,而且「這樣說」,現在卻對它發生懷疑了;懷疑之後,便徹底改變態度,認為不應該那樣看待學生,「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可見,「學生雲者」表達了一種和「悲哀與尊敬」相反的看法,即輕視、瞧不起。那麼,「雲者」就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語氣詞「而已」、「罷了」,有把對象往小誇張的意味。學生而已,言下之意非常明顯:他們幼稚、單純,閱歷淺,人生體驗不深,參不透現實人生,覺悟不高,如此等等。這樣,文意就豁然貫通了,證明我們的這個推斷是基本合理的。如果有人能想到魯迅一貫嚴於解剖自己,或者查了呂叔湘的《文言虛字》,知道其中解釋「雲爾」有「而已」這一義項,就更可以堅信我們的推斷是錯不到哪裡去的。 理解句子,尤其要把它放在上下文中仔細體會、揣摩,合理推斷,才能准確把握句意,仍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例。文章開頭一部分有這樣一段話:「這是我所知道的,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有人認為其中的「生活艱難」是指劉和珍而言,其實也是錯的,應該指作者自己。文章還有這樣一句話:「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有人認為這個句子是說段祺瑞執政府製造的「三•一八」慘案,比歷史上的中外殺人者更殘暴野蠻,其實也不對,因為把它放到上下文中文意不通。這個句子是說中外殺人者的殘酷屠殺鎮壓在三個女子的偉大精神面前顯得極為渺小,以至於被抹殺了,句意仍是贊揚中國的女性。由於時間關系,這兩個問題不能詳細討論,有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研究一下。 理解句子還要注意到修辭。學修辭,不能僅僅滿足於知道幾種修辭格,也不能把重點放在修辭手法的辨析上,重要的是要理解修辭作用。不同的修辭格具有不同的修辭效果。如比喻可使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誇張可以突出事物特徵,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偶句使文句整齊,散句使文意流動;排比使文章增加一瀉千里的氣勢,反復使文章產生一唱三嘆的節奏;巧用口語,文章自有活潑之趣,點綴寫文言成分,文章會有古雅之風。學修辭,還應注重詞語和句子的推敲、錘煉、選擇。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一個「排」字,多麼准確、富有表現力!再如魯迅寫淪為乞丐的祥林嫂:「內中一個破碗,空的。」為什麼不說「內中一個空破碗」呢?原來這樣寫,「空」字處於定語的位置,不能突出強調祥林嫂連飯也沒有討著的可憐處境;現在把它後置,它就由原來的定語變成了謂語,很醒目,從而突出強調了它。 再說概括段意和歸納中心。概括段意,應理清段內層次,根據段落內容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段有點明段意的中心句,它一般在段首,有時在段中或段尾,只要把它摘出來就是段意。有的段沒有中心句,那就要把段中的意思概括為簡明的話。如果段中的幾層意思有主次之分,那麼概括就要選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幾層意思是並列的,那就把幾個意思聯結歸納出一個主要意思;如果幾層意思是遞進的,那就摘取最後歸納的意思。歸納中心,也要根據不同文章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有的議論文、說明文的標題,就是中心,或文中有表明論點或說明對象、范圍的句子,它也就是中心。記敘文一般不直接寫明中心,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分析概括,方法是把全文的段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指出作者的立場、觀點、感情等。 最後說形式方面的結構層次和表達方式。結構層次的理解一般從開頭和結尾、過渡和照應、段落和層次三方面入手。文章開頭往往揭示中心或確定基調,結尾則深化中心,或啟發思考。過渡一般安排在文章各部分需要連接、各層意思需要轉換的地方,或用過渡段,或用過渡句,或用過渡詞語。照應是對前文內容的關照和呼應,一般有照應句。段落層次的劃分要著眼於全文,分析文章各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把聯系緊密、意思相近的段落劃歸為一個層次;還可有意識地去找過渡性話語,以幫助劃分。表達方式的選擇大體因文體而定。一般來說,記敘文主要用敘述和描寫,間或有少量的議論和直接抒情;議論文主要用議論和敘述,不用描寫和抒情;說明文主要用敘述和說明,一般不用描寫、議論和抒情。 總之,長期堅持「自為」的感悟文章,即有意識地、自覺地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多問幾個「為什麼」,就會很快懂得 如何 寫文章,寫出的文章就不會走樣。相反,如果一味指望老師分析講解,自己光記住現成結論,那是沒有任何意義和作用的,既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樂,也絲毫不能提高語文能力。多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忽視學生自覺感悟文章,而代之以老師的講解灌輸,這樣做造成的嚴重後果,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因鑒於此,新語文教學大綱特別強調學生 學習語文 要做到6個字,即「自主、探究、合作」。 三、重視寫作 前面我們所講的重視讀背、重視自悟,只要切實做到了,並且堅持了三到五年,那麼寫文章的語言運用、體式結構等,可以說都不會有多大的問題,隨意寫去,文章都中規中矩。下面我主要談寫作上的另外兩個問題。 一是要重視積累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做飯要有米面,蓋房子要有磚頭水泥,寫文章就要有材料。材料要靠積累,平時多讀書報,注意搜集材料,寫作時就不用發愁了。積累材料,尤其要強調一個「新」字。新材料可使文章增強時代感和針對性,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總是用一些老掉牙的材料,說到身殘志堅就是保爾•柯察金、司馬遷、張海迪,說到刻苦學習就是居里夫人、陳景潤,那樣的文章誰看了都不會喜歡。新材料從哪裡來?從電視、報紙、互聯網上來。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時多留心大眾傳媒,做生活的有心人。材料搞到手以後,還要對它思考分析,看它說明了什麼問題,蘊涵了什麼道理。這樣,寫作時你就會把它用到合適的地方。這一步工作很重要,沒有它,寫作時你就想不到要用它;即使想到了,臨時才思考分析,就會耽擱時間,尤其是在考試的時候。 二是要養成自己修改的習慣。一般情況下,人們寫文章都是先在腦子里有個大體安排,如按照什麼思路去寫,材料 如何 組織等,不可能把每一個問題都想清楚了,把每一句話都想好了才動筆去寫。所以文章草稿寫成後,一定要認真多讀幾遍。通過讀,你就會發現哪些意思沒有講到,應該補充進去;哪些意思重復了,應該把它刪掉;哪些詞語用得不準確,哪些說法不夠妥當,應該改正過來;如果思路不太清楚,還要調整文章結構。同學們必須明白,修改文章是寫文章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好文章都是自己改出來的,不是別人改出來的。寫文章,一定要樹立「精品」意識,自己想方設法把文章改好,就像母親希望她的孩子聰明、漂亮、健康一樣。誰如果不去認真修改自己的文章,那麼可以肯定地說,他一輩子都不會寫出一篇好文章。現在的許多中學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動筆之前不認真構思,想一段寫一段,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湊夠七八百字就算完成任務了。這樣的文章肯定不像文章的樣子。建築工蓋房子要有圖紙,就是小孩子做玩具也要想好做成什麼樣子,寫文章怎麼能不認真構思呢?就是這樣不成樣子的文章,寫完後還懶得去看,作文本繳上去就萬事大吉了,指望老師給他修改,豈不知老師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給每一位同學詳批細改呢?退一萬步說,即使老師不吃飯不休息,給每一位同學都詳批細改了,也並不起多大作用,因為這裡面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最後談談學習文言文的問題。文言文也好,現代文也罷,它們都是文章,所以學習方法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如都要重視讀背,重視自悟。不同的是語體,一個是文言,一個是白話,所以學習文言文的主要任務是掃除語言障礙,首先你要搞清楚它每句話的意思。這涉及到要大量積累文言實詞,弄清它在文中的意義;懂得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掌握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結構等。 學習文言實詞,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古字通假。所謂「通假」,是指古書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現象。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其中的「畔」如果當田界的意義解釋,顯然不通,它就是通假字,通「叛」,意思是背叛。通假的規律是「同(近)音代替」,所以我們辨識它的方法是:當看到某字按字義來理解句子解釋不通,就推測某一與這個字音同或音近的能解釋得通的另一個字,原字就可能是這個字的通假字。這樣推測之後,再查查工具書或其它文獻證明一下,就可以確定我們的推測是否正確。 (2)古義和今義。文言和白話有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這種關系表現在詞義上,像「山」、「水」等基本詞彙意義一般都保留了下來,古今相同,對我們學習文言文沒有什麼妨礙;像「崩(稱天子死)」、「社稷(國家)」等一些白話已經不用的詞彙,通過查字典就可以明白,問題也不大;至關重要、不能掉以輕心的是那些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尤其是差別細微、容易被忽略的詞。如「得錢千五百,乃去」,其中「去」是離開某地的意思,不是現代義到某地去。「去」的這個意義至今還在成語中保留著,如「揚長而去」、「拂袖而去」。再如「勸學」的「勸」,是鼓勵、勸勉的意思,不是現代義規勸、勸說。「勸學」是勉勵人們學習,不是勸止人們學習。同樣,古代的「勸農」、「勸桑」也是鼓勵農耕和蠶桑。像「去」、「勸」這種情況,反映出古今詞義在意義上的差異。再比如「垂頭而睡」的「睡」(打瞌睡),「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臭」(泛指一般氣味兒),「汪然出涕」的「涕」(眼淚),則反映出古今詞義在范圍上的差異;「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身分低微,出身鄙野),「謗譏於市朝」中的「謗譏」(公開批評,委婉諷刺),則反映出古今詞義在感情色彩上的差異。 (3)同形異義。有些詞語,古今文字相同,但意義不同。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中的「無論」,意思是不必說,「無」和「論」是兩個單音詞,不能理解為現代的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再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的「犧牲」,指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不能理解為現代義為正義事業而死。古今同形異義在文言文中數量不少,學習時要特別注意,防止以今釋古。 (4)偏義詞。文言文中還有一些偏義詞,也應該注意。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中的「異同」,只有「異」義,沒有「同」義。對這類偏義詞,要結合句子來理解。偏義詞其實現代漢語也有,如「窗戶」偏指窗,「人物」偏指人,「忘記」偏指忘,「干凈」偏指凈。 (5)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變性活用。請看下面的例子: A.左右欲刃相如。 B.爾欲吳王我乎? C.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D.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以上各句都是名詞的活用。A句「左右」、「刃」、「相如」乍一看都是名詞,句子缺少謂語。這時,我們就要考慮中間的那個「刃」是否活用為動詞,因為如果它是動詞,那麼前面的「左右」可以是主語,後面的「相如」可以是賓語,主、謂、賓恰好構成一個句子。根據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特點,這個動詞的意義同原來名詞的意義相關,「刃」的名詞意義是刀鋒,作用是殺,所以這里的「刃」就是動詞「殺」的意思。這樣整個句子的意思就弄清楚了,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秦王手下的人想殺了藺相如。」 B句中的「吳王」活用為使動詞,「吳王我」意思是使我成為吳王。名詞活用為使動詞,它同賓語不構成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主語客觀上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辨識這種名詞的活用,第一步跟A句一樣,先判斷它是否活用為動詞,第二步再判斷名詞活用為動詞後與賓語有沒有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有則活用為一般動詞,沒有則考慮按活用為使動詞理解能否解釋得通,如果能通,就說明理解對了。C句中的「賓客」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意思是把他的父親看作賓客一樣。名詞活用為意動詞,它同賓語也不構成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主語主觀上把賓語看承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辨識這種名詞的活用,方法和B句一樣。總之,判斷一個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還是活用為使動詞或意動詞,首先看它與賓語有沒有支配關系,有則是一般動詞,沒有則是使動詞或意動詞。其次,依靠上下文,從語義上分析,如果是「使賓語怎麼樣」,則為使動詞;如果是「認為賓語怎麼樣」,則為意動詞。D句中的「犬」是名詞作狀語,它用在動詞「坐」之前,表示行為的狀態,「犬坐」意思是像狗一樣蹲著。現代漢語只有時間、處所名詞可以直接作狀語,古代漢語則不受此限制,任何名詞都可以作狀語。動詞的活用包括活用為名詞(如「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活用為使動詞(如「項伯殺人,臣活之」)、活用為為動詞(如「公子患之」)、活用為對動詞(如「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形容詞的活用包括活用為名詞(如「披堅執銳」)、活用為一般動詞(如「素善留侯張良」)、活用為使動詞(如「公子從車騎,虛左」)、活用為意動詞(如「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希望同學們在老師的幫助下,真正理解弄通。由於時間關系,這里不能詳細說明。 學習文言虛詞,要求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常見的文言虛詞不到40個,數量很少。建議同學們以詞為綱,系統整理,即把每一個虛詞的各種用法都列出來,每種用法後面附上例句。抽空翻開看一看,記一記。比如:「狐謂狼曰:『羊肉其鮮美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飽其口福。』」這個句子中的四個「其」字,用法是不相同的。前一個是副詞,相當於「大概」;第二個是連詞,相當於「如果」;第三個是代詞,相當於「其中的」;第四個也是代詞,相當於「我們的」。當然,「其」還有其他用法,如作為副詞,還表示命令祈使和反問,請同學們自己找出例句。 學習文言文還要了解常見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文言文中的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一般用什麼方法來表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都有哪幾種形式(賓語前置分動詞的賓語前置和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兩種,前者又分疑問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和用「之」、「是」把賓語提前三種情況;定語後置的形式有:中心詞+定語+者,中心詞+之+定語+者,中心詞+之+定語),這些都要在學習時弄清楚,這里就不談了。文言文中還有一些固定格式,如「孰與」、「特……耳」、「得無……耶」等,也要記住 如何 翻譯。如「孰與」是「與……孰」的緊縮,翻譯為「(甲)和(乙)相比,誰(或哪個)怎麼樣」;「特……耳」翻譯為「不過(或只是)……罷了(或而已)」。《晏子使楚》中這一句話:「今民在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使民善盜耶?」其中的「得無……耶」表委婉的推測語氣,一般翻譯為「恐怕……吧」。這個格式我們在《促織》中學過(「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如果你當時記住了它,翻譯這個句子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這個句子翻譯為:「現在老百姓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卻偷竊,恐怕是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歡偷竊吧?」 轉自:雨後池塘( www.yuhou.com ) 總之,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一樣,也要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除了讀背而外,還要主動鑽研,運用語法知識分析研究,不能光等著老師來講,自己被動接受。現在同學們手中都有參考書。 如何 使用它,效果是不一樣的,甚至大相徑庭。會使用,就有益處;不會使用,反而有害。就拿學習文言文來說吧,如果你在鑽研之後,想知道自己理解得對不對,這時翻開參考書對照一下,是可以的。發現對了,對你是鼓勵;發現不對,想想為什麼,找找原因。這樣使用參考書,就有益處。如果你自己不動腦筋,一碰到疑難就看參考書的答案,這樣你即使學了許多文言文,你的閱讀能力還是不會提高,見到其他文言文還是不會理解。為什麼呢?因為你的頭腦里只有參考書上的結論,沒有自己學習思考的過程,而能力是在過程中培養起來的。許多高中畢業生高考時讀不懂文言文,失分很多,原因就在這里。

閱讀全文

與過去如何學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