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文 結合課程標准談一談如何正確使用小學語文教材
正確使用小學語文教材,要靈活運用教材,要針對學生情況進行教學。
⑵ 淺談如何使用好語文教材
語文目標確定以後,教材就是實現目標的載體之一,並且是極為重要的載體。作為語文教師來講,只有認清教材的基本功能,才能用好教材,才能達到使用教材所應達到的高度。 首先,使用教材,必須認清教材的思想政治功能,注重通過教材的使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良好的情操,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心態等等,這些同樣也是語文人文功能的具體化,也是語文教材育人的語文教材素質觀的具體體現。 其次,要重視語文教材的學科功能:葉聖陶先生認為,最要緊的是教者學者都要認清楚:教科書不過是個綱領,是賓,真實的事物才是教學的材料,是主。教明白了教科書,清楚了教科書,算不得數。必須學者真個懂得了真實的事物,方才是教者教到了家,學者學到了家。(葉聖陶:《讀教科書不是最後目的》;《葉聖陶教育文集》第二卷,)在這段話中葉聖陶先生明明白白的論述了教科書不是學科的全部,相反教科書在學科中只是處於「賓」的地位,因此葉聖陶提出了「教材是例子」的著名論斷,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課本只能當工具看,當手段看。 通過這些工具和手段,使包含在里頭的種種東西在學生的思想、意識、行動、工作方面起積極的作用,這才是目的,教師要盡責任,就得努力達到這個目的。」《課程標准》同樣指出,「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因此,在語文學科中,語文教材的功能應該是學生學習語文,形成語文素養,具有語文能力的一個教學載體,學習教材不是目的,而應該憑借語文教材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第三、思想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相結合。葉聖陶說:「語文課本是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同時有一項特殊的使命: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在這里,我不大願意說『知識』)這兩者不能偏廢,而且應當聯系在一起……」 ,毫無疑問,任何文選都是有思想性的,但作為語文教學能講,還必須通過文選這一載體,來「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習慣」 ,所謂文道結合的原則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教材是例子。比較各個學科,語文課不同於其他的課:數學、物理、化學等課本,材料是一定的,各科的「教學大綱」都規定好了,語文課本的材料是課文,課文實際上是舉例的性質,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舉一反三,絕對不能就教材講教材,要善於引導學生利用文本舉一反三,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形成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 《課程標准》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要。」講的道理是一樣的。
⑶ 如何專業的使用語文教科書
一、對教材進行有效的重組
有效的重組教材,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聯系的文本組織起來有效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開展比較性閱讀、探究性閱讀、合作性學習等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有利於促使學生加強記憶和深入思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為教師教學的有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學生的發展實際,突破現行教材以單元編排的局限,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學實效。(1)以主旨相似作為重組依據。從思想文化內涵上的交叉點和聯系點出發,在語文教材中為課文文本找出其他的類似文本,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按主題整合,並進行有價值的分類。這樣的整合使原本散亂的單篇教學呈現出了新的格局,在一個較小的平台上解決了語文教學零敲碎打的弊病,為初中語文學習呈現的嶄新格局。(2)以題材相似作為重組依據。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整合同冊書「課外古詩詞誦讀」中王維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別詩。(3)以體裁相似作為重組依據。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已經將《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和《滿井游記》編為第六單元,還可與《桃花源記》(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核舟記》(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等文章進行比較,進一步了解「記」是古代一種常見文體,可寫景可記事,還可說明和議論。(4)以作者作為重組依據。一個作家的風格自有其穩定的一面,但作家在成長及作品產生過程中都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從而打上時代的烙印。因而對同一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會使學生領悟到知人論世的重要性,以培養其正確的思維方式。
二、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整合
整合教材是指在有效的使用語文教材的實踐活動中,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依據,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建立有機的聯系,使語文課程更加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增強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增強課程資源整合的能力。首先,要關注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語文是一門包容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若能因勢利導,那麼語文課堂將會充滿活力和魅力。正如陳鍾梁先生所說:「語文教學需要『雜交』,教學也是一種生態,遠親繁殖有利於培育良種。」只要教師用心而且有一定能力,學科間的溝通融合就會變成語文課堂教學的現實。其次,語文學科要與生活相聯系。語文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的觀念。溝通課堂內外,聯系教材與生活。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才能激活學生記憶倉庫中的素材,才能增強學生生活體驗對語文學習的推動作用。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可與校園生活聯系;而《背影》《我與地壇》等就可與家庭生活對接;而《唐睢不辱使命》等則可以與社會生活呼應。在進行教材與生活聯系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突破狹義課程教學的局限性。
三、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延伸
(一)利用背景資料豐富教材資源
老師的每一堂課都是創造,不能局限於教材提供的那些信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給學生提供或讓學生去查找、搜集相關材料的機會。利用背景資料可以激發學習情緒,渲染課堂情緒,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奇妙的克隆》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克隆」,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克隆」的資料。在課上讓學生展示相關資料,加深對克隆知識的了解。使學生對當代最新科技成果——克隆有所了解。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無形中還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二)根據教學目標挖掘教材資源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拓展延伸教材必須立足於教材本身的開放性,以教學目標為重要保證,一切圍繞目標教學。以教材為活動框架,搭建學生合作探究的平台。例如:八年級下冊課文《端午的鴨蛋》《吆喝》《春酒》都藉助「美味」傳遞出了豐厚的飲食文化,而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到民間采風去」。因此,可以通過這些教材帶領學生去探究本民族、本地區的精神內涵,搞一次《舌尖上的重慶》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語文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樂於參加,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說讀寫思,挖掘潛能,培養綜合能力,對學生的影響極大。
⑷ 淺談如何使用高中語文新教材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拋掉教教材的壞習慣,重視用教材的做法,注意課堂教學內容的篩選和整合。如學習《荷塘月色》時,可以抓住寫景段落學習,與寫作訓練《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徵》內容結合,或組織參觀一景點後進行寫作訓練,把閱讀鑒賞、表達交流、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使語文學習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改變學科知識單一學習的模式,重視多元文化結合的訓練。
使用新教材,指導學生學習,要注意教材編排體例,注意單元學習重難點,科學地設計導學方案。在設計導學方案時,從大處從整體著眼,從小處從局部著手進行指導,重視單元整體與課文個體,練習與能力的聯系,正確處理好教讀課文中寫什麼、怎樣寫、抒何情和讀(含朗讀)這四個層面的訓練與自讀課文中讀通了、讀明了兩個層面訓練的關系,重點把好關鍵點,以突破一點帶動全篇,使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又獲得語感。想方設法把導學方案設計成既抓住教材內容特點,又適合學生學習發展規律;既精簡明了,又重在打開學生思維的學習過程。例如《荷塘月色》導學,可重點抓住作者感情的變化去體會文章的情意,抓住通感語句去品味語言美。
使用新教材,課堂教學方法的選用十分重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以下方法的運用。第一是「討論交流」。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善於誘導學生討論交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咬文嚼字》一文,可以用「從古到今,文人雅士十分講究咬文嚼字,這是為什麼呢」這樣的問題來引發學生學習討論,讓學生在學習討論中理解課文內容,找到問題的答案,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語文學習能力。新教材裡面的許多內容,可以把它轉化為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切身感受,親自實踐,探究創新,掌握知識。
語文教學的失敗,就是缺少讀的訓練。課本上的詩歌散文、名篇名段名句,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多朗讀。重點課文精讀,較長的課文泛讀,相似的課文比較著讀,課外讀名著。這樣,課堂內外重視了讀,不但可以培養語感,增強能力,而且能有效地養成語文素養。
總之,在使用新教材的時候,一定要了解它的特點,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社會環境去靈活處理,以適應學生學習發展和教材特點的方法進行教學,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⑸ 如何正確使用北師大版語文教材
山西省永濟市逸夫中學鄭建峰 北師大教材的使用一輪已經快到頭了,在使用本套教材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們是怨聲載道,都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是的,針對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來說,本套教材不夠系統,尤其是從文體設置方面,沒有按照記敘、說明、議論三大文體進行編排,但這正是此套教材的特點,其實北師大教材是從當前的課程改革的角度出發,選文真正體現了「淡化文體」的特點。只不過對於我們山西的教師來說,中考還是按照以前三類文體的閱讀要求來考,這使得我們目前還必須應付考試的教學顯得就更加棘手,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多的不便和麻煩。 教材分析:本套教材的編排很有特點:每個單元所選的課文都屬於同一個話題或主旨,以八年級下冊課本為例,全冊課文內容主要涉及科學、文化兩個話題,第一、二單元單元以「科學」為主,又處處隱含文化,如前四課主讀課文《人民科學家的精神風采》、《梁思成的故事》、《細菌的啟示》、《保修》,內容分別談了當代科學家的主要精神特點,以及當代人所關心的一些如SARS問題、科學發展給當今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等,而其中前兩篇寫科學家的文章,寫法上又各有其特點,第一篇以事實說話,朴實為文,給人留下很真實、很深刻的印象,第二篇《梁思成的故事》作者以抒情的、詩意的語言,加上自己豐富的的想像和感覺,並且調動了深邃的智慧,將事件寫得非常動人、深刻。可見,每一單元的選文都是有相同和相異之處的,這就帶來了現成的可比性。
⑹ 談語文教師如何使用好教材
及教材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 上饒市二中 毛鳳美 【摘 要】教材在語文教學當中的地位是特殊的,如何使好教材對於每位語文教師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做到如下幾點:教師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本,老師作適當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加強學生的閱讀量,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閱讀訓練;語文教師應科學規劃教材內容;語文教師應加強作文的科學訓練。 【關鍵詞】語文教材 教學規劃 教學手段 多媒體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規定:「課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應該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要體現教學目的,適合教學,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那麼語文教師應該如何使用好這些已經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教材呢? 一,教師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本,老師作適當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乃為善教也」(見《葉聖陶語文教學論集》721頁)。我們教師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會學習,對文章不理解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當學生在自學中可以理解文章內容、藝術技巧時,教師的教就是沒必要的。 二,加強學生的閱讀量,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閱讀訓練。 讓學生在有一定壓力和目標的情況下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很重要手段。那麼語文教師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選擇一些好的語文課文放手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 三,語文教師應科學規劃教材內容。 對學習的程序安排有個科學規劃,才會取得良好效果。如果規劃不當,教學的最後效果是要大打折扣,我們老師都有這樣一種經驗,同樣的一堂課,同一本教案,如果你的授課順序不一樣的話,最後的情形會很不一樣。如在魯迅的《葯》中,可以先把康大叔的有些動作描寫的語言先去掉,然後叫學生填寫,進行比較分析,學生就會感受到魯迅語言的精彩了,可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對教材進行適當的科學的規劃,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教學內容,那麼語文教師的教學也會有很大的改善。 四、語文教師應加強作文的科學訓練。 如果作文能走科學化的道路,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就有了可能。近年來,很多優秀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學有序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如描寫技能訓練中的描寫訓練,我們可以在教學當中給學生一個主題或事物,然後讓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描寫訓練,當然這不是一日之功,我們經常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這方面訓練,做到有序可循,從而提高訓練的效率,加快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最後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教師少評、學生多議 語文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的人文性特徵最突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看成是有著豐富情感的人,而不僅僅是獲取科學知識,語文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標准答案的獲取,怕學生得不到高分所以就拚命的灌輸基礎知識,使學生對語文失去本應該有的興趣,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 語文課時有限、而語文學習任務很重,只有改變教學理念,謀求新的思路,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學內容具體化,不能漫無邊際,空洞乏味 我們在前面的分析當中提到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做到少評,學生多議。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的地位降低,我們只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老師起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指導作用。那我們老師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思路一定要清晰,立場要鮮明,主題要明確,否則知識過於繁雜,學生覺得不知所以然,老師教得不知所以然,切忌漫無邊際,又大又空。 三、教材與教輔讀本相結合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主要利用的資源肯定是手中的教材,但這遠遠不能滿足語文學習需要,所以語文教師在自己的業務能力結構當中,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注意搜索與教材內容相似或相近的文章和資料,這樣在講課的時候課堂與課外有機結合,使得自己的實際教學盡可能翔實,學生盡可能完善地掌握課本所要傳的思想內容。如曹禺的《雷雨》讀本中節選了全文的另外幾個部分,如果布置學生預先將課內外各部分放在一起完整地閱讀一遍,則對課內節選部分的學習一定有幫助; 四、利用多媒體、網路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語文教與傳統語文教學有著很大的區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爆炸的時代已經來臨,各種新事物、新技術層出不窮,有很多晦澀難懂的內容,我們可以藉助現代多媒體及網路資源,搜索相關主題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影像資料進行現代化手段教學,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難教的問題直觀化。 總之,語文教師應該給學生大量時間閱讀,科學規劃教學內容,科學進行寫作訓練,利用多媒體進行對教材的補充和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2.《葉聖陶語文教學論集》.葉聖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⑺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知道一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⑻ 談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對待教材
一、正確地把握語文課程標准
課程標准對各個知識板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正確的航向。根據課程標准中學年段的目標要求,分析教材,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難點、關鍵)。並抓住文本的重點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的難點,力求為教學找出更簡單有實效的突破口,來解決消除教學中的障礙。
二、 深入解讀教材
我認為,深入解讀教材須達到五個層次:
第一層:關注「教材包含了什麼」,著眼點在教材的表層內容和呈現方式。比如知識點、標題,或者書中設計的圖片,問題與活動等。
第二層:主要思考「書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內容的難點何在?所謂的重點內容,從時間跨度上來說,包括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節課以及某部分內容的重點;從內涵上來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內容對順利學習其他部分起基礎性、先導性、決定性作用。
第三層:教師要關注「教材內容應該如何組織與整合」,著眼點在教材的組織順序與結構上。首先,教師要關注教學內容組織順序與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符合。其次,關注整合程度,內容的系統性,循序漸進性,不同時間的內容銜接性。
第四層:關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什麼要求?教材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什麼要求等問題,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領略教材的弦外之音。
第五層:思考「教材蘊含著什麼」 、「折射出哪些數學學科教育理念?」、「滲透了哪些數學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體現?
三、創造性使用教材
葉聖陶在幾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書本是一種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憑借,卻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憑借。」「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由此看來,創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師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把教材作為訓練語言文字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材料。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作學習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鑽」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師生的精力被耗費在識記、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語」上。正確的教材觀要求師生把教科書當成活材料,而且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時還可以為達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輔助材料。正確認識教材,努力鑽研教材,科學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範例和學生練習的例子,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語文教材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