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

小學語文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

發布時間:2022-06-10 20:32:42

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的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顧名思義,即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的技術,以此來創造生動有趣、對多種感官形成刺激的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稱為多媒體輔助教學。
語文課程是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除了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適應未來信息社會所必備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有意識地將信息技術有效地引進語文教學的課堂,使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下面我以課為例,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多媒體技術輔助漢語拼音教學
拼音字母是一種抽象的符號,這就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們傳統的拼音教學,教師既教得累,學生也學得很苦。我們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與拼音教學結合起來,力求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設計動畫情境,營造愉悅氛圍
人教版教材在拼音教學內容的編排上集科學性、人文性、趣味性於一體。每一課都有一個配合字母教學的情境圖,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圖,指導學生觀察、說話、激情,引出學習的內容。但是由於畫面是靜止的,刺激的強度還不能足以讓學生進入情境,不能足夠地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我在教學中,把情境圖製作成為動畫。如 i u ü 一課的情境動畫是這樣設計的:隨著優美動聽的背景音樂,展現一幅夏日小河的畫面,清清的河水,綠綠的水草,一隻小螞蟻在岸邊要過河,可是它不會游泳,非常著急,該怎麼辦呢?一隻烏龜遊了過來,把小螞蟻背過河去。一條魚兒看見了,連連誇獎。如此,那麼生動的畫面、那麼動聽的音樂、那麼可愛的形象,那充滿人文的內容,學生一看,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出來,此時學生已經不需要教師過多地去組織教學,只需稍稍點撥,一首有趣的兒歌便脫口而出。學生喜歡哪個形象就用滑鼠點擊一下,這樣與螞蟻的「蟻」、烏龜的「烏」、魚兒的「魚」諧音形似的「i」、「u」、「ü」便從畫面上跳了出來,畫外音:「你想學會我嗎?」、「你想和我做朋友嗎?」等鼓勵的語言,此時此刻,學生歡呼雀躍,情緒高漲。從動畫設計的創意來看,畫面要鮮艷美觀,動作要精心設計,注意對象與背景形成反差,聲音與音樂形成對比。這樣,通過動畫情境,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無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喚醒,覺得學習拼音有趣、有情、有意,於是每天都期待著語文課的到來。
運用動畫演示,揭示拼讀規律
拼音教學中,准確拼讀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傳統教學方法的運用,將字母讀音與表音的圖片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遷移,如「p」的發音與「猴子爬坡」的「坡」聯系起來,我們還要開發更有效的手段來突破拼讀教學的難點。
口腔動畫,輔助發音
在拼音教學中,由於受方言的影響,聲母中的鼻音與邊音、平舌音與翹舌音,韻母中的前鼻音與後鼻音,一直是教學的難點。根據它們的發音規律,研究發音的生理特徵,製作口腔的縱剖面的發音動畫(這些在網上都有)。學生在觀察、模仿的基礎上,通過動畫的演示,找准發音的位置與感覺,通過練習、矯正,學生很容易地掌握發音的要領,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
動畫演示,教學拼讀
學生在學習拼讀時要掌握聲母與韻母相拼、三拼音的拼讀方法與技巧。在教學聲母與韻母拼讀時,設計了「小猴推字母」的動畫,設計中注意了推聲母的速度要快,推韻母的速度要慢,然後揭示「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拼讀規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動畫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通過練習、內化形成熟練的技能。
二、多媒體技術輔助識字教學
小學階段有較重的識字任務,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之一。尤其是低年級,許多課時都是圍繞識字展開。所以,優化識字教學,打下扎實基礎,對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甚至學生的終身教育都是大有益處的。
低年級兒童的學習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具有隨意性和不穩定性。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勸說、枯燥乏味地訓練效果不佳。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它直接影響兒童的認識能力,關繫到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和一生的成長。就漢字本身來說,由於其演變歷史的久遠和造字方法的多樣性,決定了漢字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文字,尤其對於以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為主的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多音字、形近字的頻繁出現,為他們的識字學習帶來了很大困難。當前小學實施的新課標語文中,每篇課文都有10到12個的識字任務,而現在的教學普遍存在著重機械記憶、重重復訓練、學生學習枯燥無味、興趣不高的現狀,運用多媒體,把聲、像、動畫等信息引入課堂,則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感官,還可以為他們展示漢字形

2.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計算機技術與語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體化」逐步深入,現代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媒體互相結合,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個絢麗的前景。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能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變抽象為具體,大大延長了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師生互動與情感交流。 一、創設故事情境,將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元,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輔助多媒體,讓音節在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ba的四聲時,筆者將多媒體穿插於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教師:「老師知道同學們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畫畫,還有的喜歡彈琴,那小明喜歡什麼呢?」(課件出示喇叭畫面,接著出現音節ba.)以多種形式練讀。又說:「有一天,天氣特別好,小明出去玩,走到田邊,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小男孩拔蘿卜的畫面)以多種形式練讀ba。「小明繼續走啊走,走到射擊館,又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小女孩打靶的畫面)多種形式練讀ba。「小明看到這么多有趣的事情,真高興,他要回去告訴爸爸。」(課件出示爸爸的畫面)一個由課件輔助的故事講完了,學生學得興趣盎然,ba的四聲也學會了。 在復習漢語拼音時,課件出示配樂故事畫面:星期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到野生動物園里參觀。來到動物園里,他們看見了大象、河馬、犀牛在河裡洗澡,老虎、獅子正在睡懶覺,梅花鹿、山羊、斑馬正在練習長跑,猴子在爬樹,長頸鹿、野雞、孔雀正在找食物吃。他們都想和你們交朋友,正准備作自本人介紹呢。(小動物身上都有相應的名字拼音卡片)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觀的畫面深深吸引了學生,有利於學生在枯燥的復習課上集中注意力。小動物身上的名字拼音卡片為讀准音節作好了鋪墊。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放鬆自己,發揮創造力,有利於更好地學習。 二、創設畫面情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小學的課文大多故事性較強。在朗讀教學中,要盡量利用書中的語言拔動學生心靈的琴弦,運用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的畫面,配上生動優美的音樂,並以講故事的語氣將課文范讀一遍,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全文內容的同時,也對閱讀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一讀為快的慾望。 例如:在指導朗讀課文《回聲》的第一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展示回聲這個童話故事發生的背景,即第一自然段所描寫的景象。這時教師相機指導: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像個大月亮,多美呀!看到這么美的景色高興嗎?大家讀的時候要放慢些,美一些,邊讀頭腦里邊浮現出屏慕上美麗的畫面。又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出示兩個句子:(1)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2)那隻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目的是讓學生區別出這兩個句子,哪句是小青蛙說的,哪句是小青蛙聽到的。接著用多媒體播放「原聲」和「回聲」的讀法,讓學生通過傾聽,用心去感受兩句話讀法的區別。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內化後,把上面兩句話朗讀起來,通過同桌對讀的方法達到會讀,讀好的目的。 又如課文《王冕學畫》的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教師可先通過動畫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時播放配樂朗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大雨過後湖裡荷花的鮮活、美麗。把學生帶入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朗讀欣賞,再單獨出示湖水、荷花、花瓣、荷葉的畫面,讓學生獨個欣賞、理解、朗讀、背誦。 二、創設游戲情境,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表現在識字量大,字形復雜,容易混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且效率不高。如果將多媒體教學寓於識字教學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成長心理學》中曾指出:「學生生來具有內發的成長潛力,不需要教師的刻意指導。」在識字教學中,輔助多媒體教學有利於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識記生字。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孩子的一個小小的「發現」,都是通過他自己的細心觀察所獲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這些小「發現」要比發現沙漠里的「綠洲」還要可貴。作為教師,一定要珍視孩子的這些小「發現」,及時肯定學生的這種「發現」,充分維護他們的想像力,增強學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小猴子下山》這一課的生字時,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非、棵、片、瓜、圓、回、可、空」讓學生先觀察,然後舉手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是怎麼記住的。這時,馬上就有學生舉手了,說:「老師,我記住了『可』,就是小河的『河』去掉三點水,就成了『可』。」課件顯示:河——可,並且伴有動聽的音樂和贊美的聲音:「你真聰明!」又有一個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記住『可』,就是『丁』和『口』組成『可』。」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舉手發言。 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通過實踐,筆者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記住漢字的音、形、義,製作一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復習題課件,寓教於樂。 如鞏固要求會認的字,可以通過「摘蘋果」的游戲完成。即學生讀正確了,蘋果就掉下來。教師就獎一個「小蘋果」給這位學生。而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可採取「小兔采蘑菇」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區別「園、原、圓」時,分別寫有「草圓、花原、園桌」的是毒蘑菇,而寫有「花園、草原、圓桌、果園」的為香蘑菇。然後把這些蘑菇混在一起,請學生幫小兔采蘑菇,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生字,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在教學中,教學情境的設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一定的情境是激發小學生口語交際興趣的重要方面。有關研究表明,語言的表達是與其心理素質及環境緊密聯系的。事實上,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說話聲音小,語音含混不清,表達困難,在課外則聲音大,樂於表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課外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重要交際的自由天地,這種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而在傳統的課堂上,氣氛比較緊張,少數人會表現出羞澀,發言時大腦一片空白,難於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就要求本人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淡化課堂氣氛,強化生活氣息,使課堂教學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自由表達的氛圍。利用CAI課件就是創設情境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本人會拼圖》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創設情境:教師:「小朋友們喜歡拼圖嗎?有位小朋友叫小明,可喜歡拼圖了。(出示CAI課件:明明拼圖)你們看,他用圓紙片拼成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出示CAI課件:圓紙片拼成的大熊貓、小白兔、小豬)。小朋友們,你們會用圓紙片拼成大熊貓、小白兔、小豬嗎?這節課,老師就讓你們先用圓紙片來拼圖,然後告訴其他小朋友,你用圓紙片拼成了什麼,你是怎麼拼成的。」接著利用CAI課件示範小白兔,並講述拼的過程。學生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動手拼圖。 又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找春天》時,可先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到郊外去親身感受春天的美景。課堂上,先用課件播放:清清的小河,剛發芽的柳樹,嫩綠的小草,各種各樣的野花以及燕子、小鳥,老師和同學們在放風箏組成的春天美景。配上動聽舒緩的音樂。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小組討論、集中匯報、教師總結等形式說說春天的特點。這樣做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引導學生自覺地、自主地投入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總之,把握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形象、有趣的教學環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3. 如何讓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巧妙結合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引路
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而情景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多媒體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積極情緒。如:在《回聲》一課的教學中,上課伊始我先播放《山谷靜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靜悄悄,誰在把鼓敲?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聲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後設疑:「同學們知道山谷為什麼會產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現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回聲方面的知識。」這樣,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奏好了這堂課的「序曲」。這對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整節課的順利進行敲響了動人心弦的第一錘。利用多媒體網路的豐富資源和綜合效應,創設集聲像、音效於一體的適宜情境易如反掌,學生如身臨其境,探究的興趣很快被激起,激活。如我在教《月光曲》這一課時,採用了音樂引入、激發興趣的方法。先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隨著音樂旋律的跳動,屏幕上出現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放完音樂,我趕緊問學生:「這首曲子好聽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好聽!」「是誰創作的呢?」「貝多芬。」曲子的旋律與剛才畫面上的內容有什麼聯系呢?作者貝多芬先生又是怎樣把它創作出來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這樣的情景和設問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並且學生掌握了課文的重難點,對理解課文有不小的幫助。
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活動的直觀性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是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形象性強,感染力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促使學生勤奮學習,進而發展其智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色彩繽紛、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可使學生積極參與情感體驗,能促使學生運用各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認知活動。主動探索知識,大大激發其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主體積極性。多媒體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聲畫並茂,能有效地渲染氣氛,製造氣氛,激發學生情感,喚起學生的思想共鳴。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中所描寫的形象。教學中,讓學生在視、聽、思中豐富感性知識,產生再造想像,入境動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動情地描繪,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升華。如教學《秦始皇兵馬俑》描寫兵馬俑神態的一段,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品味,領悟作者把兵馬俑寫「活」的精妙之處,再讓學生有目的地欣賞各種兵馬俑的錄像,讓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贊嘆,並提醒學生注意那各種各樣的神態姿勢,看誰記得多。然後讓學生回憶畫面,發揮想像,用「有的……也許(可能、似乎)……」句式說說還有哪些神態(或姿態)的兵馬俑,這樣,學生通過感知、思索、描繪、再現,就會由衷地贊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聯系課文最後一段,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升華。求異暢想,促進升華。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設情景,陶冶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感情變化,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兒童詩《春姑娘》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童真的心,讓他們領悟春姑娘美麗.勤勞的品格以及勞動創造美這一深刻內涵,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導語」設計中,選用生機盎然的畫面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並以《春天在哪裡》這首兒童歌曲為主旋律,從而將學生迅速帶入一個富有動感的童話世界中,為進一步了解這首兒童詩的意蘊美打下基礎。所以藉助於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形象化和直觀的感性材料,這是傳統語文教學不能比擬的,這里既有和諧的圖案美,又有高雅的音樂美,動靜結合,加強了語文教學對學生美感的熏陶。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拓展探究空間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大增加聽和看的機會;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課堂中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為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的認識得到延伸、升華,課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把語文課堂上沒有盡興的「節目」延伸到課外完成。一些來不及實施的實踐活動也可以放到課外,實施綜合性學習。在《大熊貓的故鄉》一課,作者是想通過文本來喚起大家對國寶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1.繼續利用網路查找大熊貓的信息,舉行「大熊貓知多少」的知識宣傳活動。2.寫一封保護大熊貓的倡議書。3.畫一幅展現大熊貓風採的圖畫。4.創作或填防寫大熊貓的歌曲。選擇其中的一項作業完成。結果,學生盡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這樣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間,放飛了學生的思想,展示了學生的個性,也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4. 如何利用多媒體實現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生本互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篇佳作,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人生的體驗,學生學習這些文章,有助於豐富其精神世界。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學生感悟文本內涵和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和體驗學習的空間,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達到用情感悟文本的境界。小學生正處於思維活躍發展階段,他們對於網路世界充滿著好奇,教師在語文課堂利用多媒體實現語文互動式教學,可藉助投影儀播放音樂或是網路圖片等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文本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情境下的生本有效互動。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二冊《草原的早晨》這一節課時,一些學生只在電視上看見過草原,對草原有著模糊的印象,教師要在課堂上讓他們通過課文學習感受草原的魅力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資料,配置一段優美的音樂,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大草原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疑問逐一解答,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環境中實現有效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實現生生互動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對知識的渴望程度相對較高,他們碰到新鮮事物都喜歡問個為什麼。多媒體互動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形成一種互動式的討論和學習模式,促進教學模式向著新型化的方向轉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於小學生處於對新事物的認識階段,他們對課文中的一些抽象事物理解不夠全面,即使能夠理解一些簡單的文字,但是對於文字涉及的相關畫面難以想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形成相互交流思考的氛圍,增強了對文章的學習和記憶。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四冊課文《誰的本領大》時,教師首先找出太陽能的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看,然後播放台風等造成的自然災害視頻,讓學生感受太陽能和風能的威力,並向學生提問:「在這些自然資源中誰的本領更大?」學生學習課文,圍繞問題相互激烈地交流、探討,結合視頻資料及課文內容,爭相運用有說服力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形成了生生互動學習的場面。最後,教師對課程教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太陽能和風能各自存在的優勢,學生通過各個環節的互動交流,實現了理解文章主旨的教學目的。 三、善用多媒體進行有效溝通,實現師生互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並不是毫無熱情的將知識由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的心靈互動。」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講解教學內容,學生處於被動狀態,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也無法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多媒體互動式教學模式,有助於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將學生被動的傾聽轉化為主動接受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參與意識,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有效溝通,形成課堂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應。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四冊《木蘭從軍》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動畫展示的形式
播放木蘭從軍的場面,重點引導學生觀看木蘭扛著長槍、穿著盔甲的畫面,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思:「木蘭為什麼要從軍?從軍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文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釋疑,消除了學生的學習畏難情緒。學生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提問,教師作為學生的主要交流對象,通過發揮導向作用對學生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實現了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交流。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生境互動
課堂互動教學是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教學模式和手段。在語文課堂上,除了師生間的教學互動,還需要教師創設課堂情境,在具體課堂語境中進行交流與溝通。所謂「生境互動」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空間和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某個群體的具體生境進行的討論和交談。例如在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長江之歌》這篇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結合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山隨平野闊,江入大荒流」「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利用多媒體提供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想像長江的奔流之勢,讓學生結合自己親身所見、所感和所思,將自己的感受與作者描繪的情景進行對比,體會詩句描述長江的磅礴氣勢和波濤洶涌的激流。教師接著創設游覽長江的情境,讓學生扮演遊客,談一談觀賞長江的感受。通過交流,學生體驗到了課文描繪的長江奔流的氣勢,感受到了作者對長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生境互動要求教師從學生平時的所見、所感和所思,與課堂上的情境相結合,通過具體的意象,引導學生進入課本內容的學習。又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三亞日落》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多幅日落的場景圖片,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日落的美麗。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想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不同場景中的日落情景,例如陰天、晴天等不同天氣下的日落奇觀,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真切的場景,從而實現學生與課堂教學情境的互動,使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得到升華。
總之,在網路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採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網路教學使得師生之間的角色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學生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接受者,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灌輸者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促進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學中對於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能夠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課文的主旨,自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活躍了語文課堂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5.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的運用多媒體課件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導入,充分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學習,興趣更濃者,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師可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情境,從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埋下很好的鋪墊。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學生對草原非常陌生,對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讓課堂上得生動有趣,激發起學生對草原的嚮往呢?我是這樣做的:上課開始,我首先讓學生自由談談對草原的印象,然後出示一幅草原風光圖,同時播放了跟草原相關的歌曲。圖畫、音樂以及師生生動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學生們都陶醉在美好的想像當中……這時,我充滿激情地問道:「草原這么美,你們想到草原去看看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想!」學生已經完全被引入了課堂的情境當中,在無意中形成了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積極參與學習。由此可見,運用多媒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能營造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激起學生的「興奮點」,誘發學習熱情,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
學生的認知由於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離他們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重點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多媒體課件能夠化靜為動,能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可感可視之物。藉助多媒體課件探究課文,能有效地架設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點、難點。如,《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及人類給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行為在理解上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光靠課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課上自然提不起興趣。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這時教師可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運行情況、地球表面的分布情況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等通過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同時配上教師自我設計的解說。此時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不僅弄懂了難理解的句子,還深刻了解到地球為人類所提供的活動范圍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資源是極其有限的這一事實,從而明白了人類只有好好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有計劃地開采、使用資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
三、巧用多媒體課件展現,能生動地進行語言訓練
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實實的訓練,合理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使教學節奏加快,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從而使課堂容量加大;同時也能使訓練的形式靈活多樣,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訓練效果。比如寫字,針對學生的字寫得不規范、錯別字較多的情況,多媒體可用於加強字形教學與書寫指導: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導學生觀察評析,並運用其動畫功能,讓不到位的筆畫延伸舒展,讓安頓不當的字的部件移動挪讓,讓比例失調的部位或縮或伸,直到符合規范。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錯別字,集體修改,並運用其動畫功能顯示這一修改過程,可以強化糾錯力度。一位教師在糾正錯字「澆」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功能,設計了用一根大棒去敲擊那多餘的一點,連擊三下,才終於將多餘的一點擊飛了。這不是一般的糾錯,它形象地顯示了錯別字的頑固性,並啟示學生,糾正錯別字要有決心、有信心。這一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無疑會使學生難以忘懷,其效果是對學生錯一罰十、罰百一類的懲罰性練習所無法比擬的。可見,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於書寫訓練,能使枯燥無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機械重復抄練變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
四、巧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能高效促進語言積累
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在大量的積累中,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感,讓語文在積累中發揮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造的多種信息,變換形式反復作用於學生的感官,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從而將語文知識以及語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頭腦中,進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篇介紹不同動物腳印形狀的課文,怎樣讓一年級的小學生深入了解各種動物腳印的形狀,在生動的情境中學語文呢?我曾製作了非常形象的課件。首先,在初次接觸課文的時候演示課件,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初步的認識;在理解課文的時候,再次演示課件,讓學生對每一種腳印形狀有了深刻的感知;接著,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又演示課件,讓學生邊聽邊看邊讀,深入地體味課文所呈現出來的美;最後,再次演示課件,進行相關的遷移練習,促進了學生語感的培養和知識的積累。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給課堂增添無限的樂趣,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語文,學得扎實,學得有趣,課堂教學也因此富有感染力。這樣的課堂學生能不喜歡嗎?

6. 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多媒體來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進一步推廣以及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多媒體技術已廣泛進入課堂。多媒體的運用給現代課堂注入了許多鮮活的血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於化抽象為形象,促進語文課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進學生的理解。如多媒體語文課件適度插入一些動畫圖片,或動中顯靜,靜中寓動;或動靜交叉,動靜結合,努力使課件表現出和諧的色彩美、情景美,將枯燥的內容形象化,繁瑣的知識簡單化,靜態的對象動態化,從而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提高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合理地、恰當地、科學地、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才能有助於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使學生興趣盎然
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具有生動性、趣味性、變化性的特點,它可以把學生看不見、摸不著、想不到的這些事物變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為小學語文課創設愉快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在學習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運用多媒體方式可以緊緊抓住這個特點,同時以聲音、圖像和文字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加積極活躍,增進學生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語文課堂學習中去,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我在教學《學會合作》時,播放了交響樂團成功演奏的情景,它是由上百人數十種樂器共同演奏而成。其中配有優美的音樂,動人的旋律、動感的畫面,學生彷彿來到了演奏現場,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頓時興趣盎然,學習的積極性因而高漲起來,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二、巧用多媒體的形象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如查字典或出示實物;或打個手勢作個動作等等。但在語文教學中,有不少詞語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距較遠,,教學中教師盡管在語言上對這些進行解釋,但學生還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麼,對這些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我們就可以製作有關的幻燈片,藉助多種多媒體幫助理解詞語句意,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形近字的區別和漢字的筆畫順序是教學中的難點。如「亭』』與「停」讀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區分呢?可利用課件先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再讓一個人走到亭旁停止,打出生字「停」,使學生對兩個字的形義區分印象深刻了。在教學漢字的筆畫順序時,低年級學生往往不知先寫哪一筆,這時我充分利用課件來演示筆畫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掌握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等類型字的書寫規律、書寫過程、一筆一劃,使學生看得清楚、感受直觀,自然學得牢固、記憶深刻。如在教學<<詹天佑>>這課內容,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人」字形線路。我通過製作動畫課件,並將火車怎樣通過「人」字形線路爬上陡坡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真正理解火車是怎樣通過「人」字形線路爬上山的。讓學生親眼看到北上的列車到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演示,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了。
三、妙用多媒體拓展教育空間,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多媒體的有效運用有利於拓展語文教學的教育空間,使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它可以拉近時空距離,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文化;可以讓學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暢游;也可以配合課文,適當的補充一些有關的材料和時代背景的介紹,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
多媒體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動態為靜態,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在教學過程中,一些重點、難點的地方,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深刻理解,那麼,此時最好的方法是藉助於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文中用抽象的文字和數據來表現地球的渺小,學生只能得到表面上的感知。此時,教師利用動畫演示了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情況,讓學生直觀感受地球由大變小的過程,從而深刻感悟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
總之,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在課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把知識向課外拓展,把問題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的能力。從而達到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7. 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多媒體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課堂。它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於一體,以其直觀、生動、高效的特點,多角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在新課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體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包辦代替一切教學手段。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忽視其「輔助性」,使用不當,反而會有損於教學。結合這幾年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 注重語文學科特點,講求課件的實用性
語文是有關語言與文字的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課件可以調用多種媒體,使其聲情並茂、形象可感,但同時也將其直觀化、固定化。這必將遏制學生通過抽象的文字進行想像的能力,也遏制了學生的創造力。作為培養學生「讀書」的主陣地——語文課堂,如果也被「多媒體」壟斷,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很難。因此,老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時,過於倚重多媒體方式而忽視了語文學科的自身特色,單純追求教學方式的現代性,忽視了語文學科自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正確的。我們要將多媒體技術跟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抓住語文學科特點,按需製作課件,生成教學。 我們提倡利用多媒體的視聽優勢進行語文教學,以彌補文字不能給學生帶來直觀感受的遺憾,但製作的課件不能過於娛樂性,更不能盲目從眾,脫離學生實際,將別人的課件挪為己用,應該注重課件的實用價值,保證使用的科學性。
2 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特點設計、使用多媒體
在解決教學的重點問題時使用。在教學重點句段時,可以考慮使用多媒體。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中「捨身炸堡」一段,要求學生能抓住文中所描寫的董存瑞的動作、神態、語言來體會在萬分危急的關頭,董存瑞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由於這個特定的環境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為拉近語言描述的情景與學生的距離,就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捨身炸堡」的電影剪輯,讓他們的聽覺、視覺同時接受形象、生動的刺激。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感情,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悟這篇文章用詞造句的准確。
在課文語言表達抽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講清或教學效率不高時使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線路,用口語講解既費口舌,又難以讓學生理解透徹。用這樣一個課件就比較容易讓學生理解:在「人」字形的火車軌道上,設計一列兩頭可以拖動的火車,讓學生按課文的描述用滑鼠拖一遍,學生就能真正感受「人」字形線路的妙處了。
3 多媒體的使用要因文體而異
不是任何體裁的文章都適宜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一般說來,知識類、說明類的文體較適合運用多媒體,比如《恐龍》、《秦兵馬俑》、《莫高窟》、《海底世界》等文章。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描寫祖國南海美麗風光的散文,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西沙群島更是一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如果只靠教師枯燥的語言講授,學生定難以感受西沙群島的奇美。採用計算機教學,對特殊環境作生動再現,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以激發學生情感,其學習效果是傳統的閱讀課所望塵莫及的。課堂上,教師邊講解邊操作,銀幕上的海底世界動起來了,再配上協調、悅耳的歡快音樂,祖國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便立刻呈現在了學生眼前。現代教學技術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彷彿把學生帶到了海邊,剎那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給學生以美的感受,使學生深深地贊嘆祖國的河山之美。同時,又能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學得知識,陶冶意趣。
對於文學作品而言,就應慎用多媒體。現實的文學作品教學常常是不加思考地亂用多媒體,似乎不用多媒體,就不能體現現代化,以至於每篇課文都有一個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並美其名曰: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給學生留出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殊不知,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恰恰堵塞了學生自由創造性思維的空間,因為閱讀教學是師生在特定情景中的對話。
4 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抑制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於多媒體對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的處理已經達到比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總是力求將課件設計得非常全面,從導入、提問、分析、答案、板書到作業甚至各部分之間的連接語都全部放進了課件中。表面上看,教師准備得相當充分、周密。但實際上靈活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固定的機械的程式。在教學中,教師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進行演示,一旦出現問題需要修改,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流暢。而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千變萬化的,需要教師靈活地把持掌握,常常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去應付,而往往正是在這隨機應變中顯示出教師的教育機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這種固定的教學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使教師的能動性難於很好地發揮。而且由於一切都是設定好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勢必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導到自己設計好的答案中,學生便沒有機會通過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閱讀感受,一些學生很有創意的、豐富多彩的見解也沒有機會得到肯定。長此下去就會嚴重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得不到,造成思維的單一性。

8.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直是廣大語文教師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的最優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圖、文、情境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小學語文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五項原則。
一、有度講究趣味性原則
採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趣味性強是它的明顯特徵,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千姿百態的四時風光,如臨其境地聆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從而增添無窮的趣味,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寓教於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二冊)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主要寫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師僅利用幻燈或掛圖,單靠課文的描述來讓學生體會當時借箭的場面,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有一些難度,並且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如恰當地運用了CAI課件,集圖、文、聲一體,此時,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從視覺與聽覺上突破了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的難點。
再如《冀中的地道戰》(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勞動人民及游擊隊是如何利用地道這一有利地勢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很多學生雖然看過地道戰的故事,但對地道打擊敵人及保護自己的各種關口並不理解。如文中所說的「孓口」,有一位老師就成功的利用CAI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從視覺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課件中還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對敵人進行打擊,又是如何對付敵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從聽覺、視覺上理解了這一「地道戰是個奇跡」的難點。
因此,CAI課件的運用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個個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見,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對知識的渴望,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和優秀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講趣味務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師教學時,一會兒放錄像、聽錄音,一會兒用計算機控制顯示畫面,一會兒又使用投影,將各種手段都盡可能地使用,雖然熱鬧「有趣」,卻因教學手段的演示過程喧賓奪主地替代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學生注意力分散,興趣由教學內容轉向了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只是讓學生過了一把新鮮癮,教學目的並不理想,這也許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機運用直觀性原則。
直觀,是多媒體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純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具體的、動態的畫面,從而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學生的直觀感覺。有些平時不易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用多媒體展示,更方便學生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於學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時,再出示爬山虎長長藤蔓、細絲樣根須、不同時段葉片顏色的特寫投影圖片,由學生仔細觀察後講出爬山虎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再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講台上端放著兩盆碧綠的萬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遺像,遺像上披著黑紗;學生的課桌上放著每人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滿了庄嚴、肅穆的氣氛。
考慮到課文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單憑教師講述很難喚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了首都人民在長安街上送總理的實況錄像,將課文內容用字幕顯示在錄像下面,再配上哀樂,先讓學生邊看邊聽教師范讀,使他們沉浸在對周恩來總理的沉痛緬懷追憶中。整個音樂、文字、聲音、畫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場,真正營造了一個可感、可知的情境,讓人如臨其境,心靈受到難以言狀的震顫,從而被悲痛欲絕的送別場面所深深吸引與感動。然後我再讓學生們在用畫面、文字、背景音樂集合而形成的情境氛圍中,一邊看錄像、一邊自己讀課文。由於之前的鋪墊,氣氛的渲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無需老師多加講解,竟能把對周總理的無限哀思與敬佩之情讀得淋漓盡致。當讀到「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等句子時,許多同學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這堂課,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圖文並茂,聲情兼備,對於學生來說不管是語言的發展,思維的訓練,還是熱愛、懷念周總理的情感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然而,多媒體並非適用於所有教學課程的萬能「鑰匙」,粉筆與黑板也不能完全拋棄。有時大量展示性的課件實際上會剝奪學生寶貴的自主閱讀時間。閱讀教學就必須以學生直接接觸文本、感悟文本為主,不能以視覺形象代替文本的閱讀與感悟。教學中要實事求是地分析情況,因文而異,因課而異,別千篇一律,否則,會事倍功半。
三、有力把握啟發性原則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過程應該給學生以道德、審美、思維等方面的啟迪,使學生既能比較順利地接受新知識,又能始終保持求知的慾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也應該體現這一原則。教學時,教師要創設特定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放膽提問、答疑,形成師生課堂情感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而不感到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古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一朵綺麗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於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導學生學習這些詩篇,可以幫助他們拓寬視野、豐富語言、陶冶情操,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但由於古詩語言的高度凝煉性,詩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渾然天成的總體概念,刻畫不細,為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這就需要教師匠心獨具,啟發引導學生去作豐富的想像,進行藝術的再造,感受詩的底蘊,從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
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信息,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輕易地把學生引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環境。
在教《望廬山瀑布》一詩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感受到廬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練地運用色彩鮮艷的簡筆畫配詩,讓學生感知詩中所描繪的情境,緊接著引導學生「緊扣字詞賞意境」,如提出:「詩中哪個字用得好?你從這個字想像到一幅怎樣的畫畫?」,使學生從中領悟想像意境的途徑,從而進入這首詩所表現的青山陡峭、煙霧繚繞、急流飛瀉、氣勢磅礴的意境。
之後我播放了一段廬山瀑布的錄像,那凌空而下、半灑雲天的奇特壯美景觀赫然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巨大的瀑布從陡峭的峰頂噴瀉而下,水流湍急,如滾滾長河般奔騰不息,猶如一條巨大、耀眼的白練懸掛於蒼翠青山之間,它以千軍萬馬之勢飛瀉而下,咆哮著,怒吼著,發出震耳欲聾的轟然巨響。這樣,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用多種感官去進行體驗,使學生入情入境,一種愛美、贊美的情感油然而生,進而讓學生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那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
最後讓學生在這壯美的奇景前吟誦詩文,體會詩的音韻美,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偉壯麗,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會到了古詩意境之美。學生在情緒飽滿、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不但發揮了想像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教學時,教師創設特定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放膽提問、答疑,形成師生課堂情感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而不感到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但教師進行多媒體語文教學,有力的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不是一步步牽著學生走。那種簡單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滑鼠,完成教學步驟,費盡心機引導學生朝著課件指示思路走下去的做法,很容易讓學生滋生並養成惰性,教學中要防止出現這種狀況。
四、有意張揚拓展性原則
。運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比傳統的語文課節省時間,它打破了課堂四十分鍾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橫跨中外。課堂上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滑鼠代替了板書,輕輕一點滑鼠即可完成,問題無需重復,已經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而且藉助於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瞭然在胸了。因此,有的課程用多媒體方式上效果特別好,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必須大力張揚。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學生深入感悟文本,真切體會情感後,教者沒有結束課堂教學,而是播放了一段《火柴天堂》的flash音樂錄像,學生聽著悲涼的音樂,看著感人的畫面,個個眼含淚水,情感得到了升華。隨後抓住這一課堂契機,順勢而導:「同學們,相信你們此刻的感受一定更深了吧?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又會對她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請拿起筆記下你一時的感動吧!請把你對小女孩的濃濃的愛繼續下去吧!」。此時,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一句句精妙的語言在同學們的筆尖流淌……讓學生扎實掌握文本知識的同時,又開拓學生的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將課文內容延伸到文本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真正做到讓教材「活」起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引領學生融入大語文的殿堂,才能培育出學生積極動口動腦動手、自主探索學習的智慧之花,從而在語文課堂上生成更多的精彩。相信在多媒體之花開得更爛漫之際,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之時。
五、有心突出創新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靜態的教學材料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系在一起,所以語文課件的製作不宜與數學、藝術等課相比,講究動畫、插圖的數量與美觀,而要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個性、靈氣等。採用多媒體,就要讓它豐富的表現力引發學生無限的遐想,激發學生無窮的聯想,思維高度活躍而引發創新的火花,激發主動探究的慾望。
如有一位教師在教《秋天到了》時,針對低年段學生的訓練重點,我在處理教材時把注意力放在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上,但如何才能使學生想說、樂說、能說、會說呢?首先就要使他們有內容可說,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才能激發想像力,使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下自主、積極地學習。
教學時,教者快速幫助學生弄懂了短文的內容,然後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秋天裡還會有哪些景象嗎?」孩子們似乎有些茫然,這時候我出示課前准備好的多媒體動畫軟體:「高高的藍天上飄浮著幾朵淡淡的雲朵,一群大雁排列著整齊的隊形向南方飛去,幾只色彩艷麗的風箏在秋風中歡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樹、洋槐樹擺動著枝條,一片片黃葉從高處盤旋著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還殘留著幾片凋零的荷葉,岸邊毛茸茸的小草們也紛紛換上了嫩黃的衣裳……」優美的畫面再配以悅耳的音樂,孩子們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發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詩情畫意的情境里,學生們豐富的想像力也被激發起來了,他們談秋風、談秋雨、豐收的果實、收獲的喜悅,思維被激活了,思維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孩子還能對比其它季節來講述秋天的特色。
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恰當地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設計美妙的情境,提供豐富的信息素材,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從而鍛煉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培養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由上可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確有它獨具的優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將愈來愈廣泛地被應用於語文課堂教學中,它為教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前景,也對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體教學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與積累,並隨時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新世紀人才。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並為其感官提供愉悅的刺激,才能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
感悟: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正確的運用農遠工程教學,會使你的課堂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為了嘗試這一觀點,我結合了多年的教學和一些優質課的案例來分析和歸納了農遠工程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應用的原則。希望農遠工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9. 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過於嚴苛,而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為主要目標,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一、多媒體助力提高教學效率

新時代的教育技術通過音樂、畫面等耳聽、眼看、手摸的現實體驗,使得知識具有了畫面感,以此來增加學生對於現實狀況和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成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性,教會了學生如何去變通,培養學生的獨特性。例如在小學語文看圖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出了一道題目,那是一幅圖,圖中幸福的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吃喝玩樂過年的景象,要求學生看圖寫作。雖然道題目貼近學生們的現實生活,但是為了能夠增加學生對於這道題目的理解和寫作的興趣,教師運用多媒體製作了一段有關於人們過節的各種景象。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對於生活邊的事情就更有了感觸,甚至有些同學迫不及待的就在課堂動筆寫作起來。這種運用多媒體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們對於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程度,使得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性。

二、結合學生生活進行有效教學

對於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使得課堂更加的高效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的研究過程中需下功夫。只有教學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夠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漸漸有了語文功底的雛形。在現今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著許多有趣而實用的教學方法,其中結合學生生活進行教學這種方式是目前較為有效的。當然,語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有所運用,無所不用到語文,語文的學習應該結合生活情境,而不僅僅局限於課上的某一知識點。教師應當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更深的體會。教師應積極開展多種活動,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這種氛圍中,培養出對於語文的興趣。戶外是一個很好的環境,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去田野觀察,一望無際的稻草,農民在田裡耕耘。而學生在田野里盡情的感受田野風光後,都會有所感悟,這時,教學可以與學生一起朗誦《憫農》,情境與詩歌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古人詩歌的魅力,提高學生對於語文的興趣。
當然,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內容也應當選擇恰當,應多接近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於語文功底的培養。結合學生校園生活、日常學習和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充分利用起來,使得這種學生對於語文方面的知識更加深刻,從而更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功底。

三、情境建立助力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如何去與學生進行互動,精心設計各種問題情境,從而建立起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形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參與其中」的學習模式,這樣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認真的去想、張嘴的討論、動手去實踐,從而達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學習效果。
學生都是喜歡聽故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故事或是猜謎語的形式來引人入勝,例如在人教版《看雪》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進入正課前,將自己去看雪時的情境講述給孩子們聽,並且與看過雪學生一起討論自己看雪時的情境是怎麼樣的,使得看過雪的學生回憶起自己看雪時的心情與情境,而那些沒看過雪的學生則在教師與看過雪的學生的話語中,對雪產生畫面感,從而激起學生對於課堂的興趣,這時教師在進入課堂的講解中,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而構建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學生和教師在聽課和教學過程中都帶著愉悅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良好的教學情境引起了學生們的關注,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加專注,從而構建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學生和教師在聽課和教學過程中都帶著愉悅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高效教學和學習。

四、贊美學生培養學生興趣

贊美是這個世界上最動聽的話語,因此對於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夠得到教師與家長的贊美。對於語文這種充滿藝術氣息的課程來說,簡單的打分並不能激起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之感,對於學生來說,需要的是教師對於自己的能力的肯定與贊美。因此,教師應當時常對於學生進行贊美,而且應當善於發掘有所欠缺的學生的閃光點,對其進行贊美,並鼓勵其再接再厲,完善自己的缺陷。例如在《媽媽的愛》一課教學過程中,我邀請一位學生進行朗讀,學生富有激情的朗讀使得全體學生沉浸在課文中,感受無時無刻不在身邊的母愛。朗誦之後,我極力的表揚了這位學生,並讓全體同學給予這位學生以鼓掌。教師和同學的表揚,使得這位學生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的努力,所具備的朗讀技巧也越來越成熟。這種贊美讓學生得到了滿足感,在父母面前有了炫耀的資本,從而有了前進的動力,培養了對於語文的濃厚興趣,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運用教學情境的建立、結合學生生活以及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語文靈感的方式來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有效。當然,俗話說:「方法是死的,教學是活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方法來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但是,只有當教師將方法用活之後,才能夠真正的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效果。

1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直是廣大語文教師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的最優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圖、文、情境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小學語文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五項原則。
一、有度講究趣味性原則
採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趣味性強是它的明顯特徵,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千姿百態的四時風光,如臨其境地聆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從而增添無窮的趣味,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寓教於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二冊)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主要寫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師僅利用幻燈或掛圖,單靠課文的描述來讓學生體會當時借箭的場面,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有一些難度,並且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如恰當地運用了CAI課件,集圖、文、聲一體,此時,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從視覺與聽覺上突破了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的難點。
再如《冀中的地道戰》(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勞動人民及游擊隊是如何利用地道這一有利地勢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很多學生雖然看過地道戰的故事,但對地道打擊敵人及保護自己的各種關口並不理解。如文中所說的「孓口」,有一位老師就成功的利用CAI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從視覺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課件中還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對敵人進行打擊,又是如何對付敵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從聽覺、視覺上理解了這一「地道戰是個奇跡」的難點。
因此,CAI課件的運用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個個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見,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對知識的渴望,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和優秀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講趣味務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師教學時,一會兒放錄像、聽錄音,一會兒用計算機控制顯示畫面,一會兒又使用投影,將各種手段都盡可能地使用,雖然熱鬧「有趣」,卻因教學手段的演示過程喧賓奪主地替代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學生注意力分散,興趣由教學內容轉向了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只是讓學生過了一把新鮮癮,教學目的並不理想,這也許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機運用直觀性原則。
直觀,是多媒體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純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具體的、動態的畫面,從而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學生的直觀感覺。有些平時不易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用多媒體展示,更方便學生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於學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時,再出示爬山虎長長藤蔓、細絲樣根須、不同時段葉片顏色的特寫投影圖片,由學生仔細觀察後講出爬山虎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再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講台上端放著兩盆碧綠的萬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遺像,遺像上披著黑紗;學生的課桌上放著每人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滿了庄嚴、肅穆的氣氛。
考慮到課文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單憑教師講述很難喚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了首都人民在長安街上送總理的實況錄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