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邏輯考什麼

語文邏輯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1 12:20:38

① MEM考試邏輯考哪些內容難嗎

MEM與MBA考試的內容是一樣的,同一張卷子,數學,邏輯,英語,語文四門都會考,邏輯的學員需要從頭開始,所以很多人的學習都是從頭開始的,邏輯的考試內容你可以來華是學院聽聽邏輯的課程,難易度並不會很大,

② 什麼是邏輯語文

邏輯思維方法(簡稱邏輯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這些方法是最一般的科學研究方法。它適用於一切科學,在語文的教與學中也被廣泛地應用著。正因如此,高考語文試題也滲透著對學生邏輯思維方法的測試。它提醒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絕不能忽視培養學生掌握這些邏輯思維方法的能力。 (一)抽象和概括 1985年高考語文試題第三題主要是給十二首詩歌進行分類。進行分類除了要具有分析邏輯知識外,還要掌握抽象概括方法。
邏輯思維方法(簡稱邏輯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這些方法是最一般的科學研究方法。它適用於一切科學,在語文的教與學中也被廣泛地應用著。正因如此,高考語文試題也滲透著對學生邏輯思維方法的測試。它提醒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絕不能忽視培養學生 ......

③ 語文教學如何訓練邏輯思維

當今時代,言語的交往活動比任何時代都要繁仍。故有識之士呼籲人們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語言的突破。2003年6月13日《參考消息》就有一篇文章《能改變人們思想的七個R》,其中第一個R指推理(reason),舉的例子是撒切爾夫人。撒切爾夫人的成功確實離不開她的口才尤其是推理能力,因此她能說服人,從而改變人們原來的想法。我認為,語言的突破是我們的事業成功的基礎,如果我們的語言才能得到了突破,我們的事業就能事半功倍。語言的突破不僅是指書面語言,而且也指口頭語言。後者是我們從小學到大學注意得不夠的。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因語言障礙或口才不佳而在應聘場上屢吃敗仗的,不乏其例,學生語言的突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亟需正視的問題。由於語言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的努力,筆者認為,這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等到大學來培養,未免太晚。自然,大學生自身以及大學的教育工作者也應當亡羊補牢。為了使學生語言有所突破,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語文知識的培養,也不僅僅是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也是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抽象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個學生缺乏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等抽象思維能力,要想取得語言的突破是不可能的。事實上這樣的學生說起話來或作起文來往往語無倫次、辭不達意,甚至使人不知所雲,或者不能理解別人所說的話,甚至理解錯了,從而影響言語交際活動。筆者認為,許多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上是不成功的,責任主要在我們教師自己。
筆者在大學己經教了多年的邏輯學,深切地感受到,我們中文教育專業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邏輯思維能力是比較低的,而這樣的學生往往表達能力也不強,如果不加強學習,今後擔當中學語文教師是會誤人子弟的,這絕不是祀人憂天。語言是全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個定義並不科學,但它充分說明了語言乃至於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工具性。語言和思維是密切相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必然會影響人們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不強就無法勝任語文教學。我認為即使是小學語文,到了四年級以上也有了一定難度,教者如果缺乏邏輯思維能力,自己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恐怕也只能常常告訴學生是什麼而不能告訴他們為什麼。文本中一些話語的理解及分析,詞、短語、句子、復句、句群、段落、文章結構的理解及層次的劃分,段落大意的概括,文章主題的把握,病句的修改,關聯詞語的造句等等無一不與邏輯思維能力有關。一個真正合格的語文教師至少擅長於對話語和文本的理解、分析、概括、推斷,並且擅長於有條不紊、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教師不僅本身在邏輯思維能力上、在表達能力上本領過硬,而且善於教給學生以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語文教學無論怎麼改革,這樣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竊以為孔子所說的舉一反三應該是我們總的教學目標,學生能舉一反三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而能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這樣的目標永遠是教學雙方應當孜孜以求的。但是現實情況如何呢?現在的語文考試包括高考越來越側重於能力的測試,所以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毋庸諱言,不少中小學語文教師自身邏輯思維能力是比較低的。教學期間,筆者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學生把「沒有一個國家不建設重工業而有鞏固的國防」改為充分條件判斷,正確答案是:一個國家如果不建設重工業,那麼就沒有鞏固的國防。結果有20多個學生如此改:「如果一個國家建設重工業,那麼就有了鞏固的國防」。這是不動腦筋,缺乏語法和邏輯觀念所致。筆者近幾年常常給成教學生上課,其中大半為中小學語文老師,因此對一些語文教師的底細是清楚的。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少教師離開了教學參考書,恐怕教不下去。我認為,現在的語文教學用書固然為老師提供了方便,但也妨礙了教師對教材的鑽研,許多教者有了此法寶,於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以至於習題答案全按參考書那一套講下去,於是有了千篇一律的教法。我認為,教師自己不深入鑽研教材,教師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是難以提高的。沒有鑽研,就沒有自己的特色,沒特色的教學是不會吸引學生的,是不會成功的。但是,教學質量要提高上去,於是只有死搞、蠻搞。所謂精講多練,精講是前提,除了表達能力的提高要多練,一般場合,有了精講,學生理解了,能夠做到舉一反三了,何必多練。沒有精講,多練何益,過量的練習不僅增加了學習的負擔,甚至使學生感到厭煩,從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減負,喊了幾年,為何減不下來?竊以為,小學語文、數學教材仍然偏難,加之有些地方依然搞統考,教師為了出成績,只有一個笨辦法,讓學生死記、死背,多做多練。我一個生字寫了幾次,就能聽寫,平時已反復抄寫、聽寫,到了期中考試前又大量抄寫,到了期末考試還要大量抄寫,連家長都覺得煩,小孩的應付就在情理之中了,於是應付作業,於是寫字潦草。其實只要讓學生把寫錯了的字多抄幾遍就可以了,漢字是可分析的,對錯字,老師可集中分析,或者對少數記憶力不好的學生加強個別輔導,不要讓學生大量抄寫。更令人反感的是連習題答案都要背。其實,我不是一味地反對背與記,相反,我認為,記憶是智力的基礎,只有背下來、記下來的東西才是牢固的,尤其是對一些經典名篇是應當背誦的。過去的私塾培養的學生一般作文能力強,除了多寫,主要就是背書,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如今的小學老師在背書方面倒是抓得不夠,卻要學生大量做作業、記答案,這不是舍本求末么?孔子口:「不憤不啟,不排不發,舉一隅而不以蘭隅反,則不復教矣」(見《論語·述而》),舉一而不能反三,則不復教矣,夫子這話還是說過頭了,與他自己所說的誨人不倦有點矛盾。首先,我認為,小學生的智力發展是不平衡的,對於智力發展相對滯後的學生,當他們不能舉一反三時,我們仍當誨人不倦,要想方設法地去啟發他們,像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大科學家讀小學時在老師眼裡是顯得愚笨的,因此教師不能因學生一時的愚笨和成績不佳而看輕學生,因為這樣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葬送學生的前途。對於小學生來說,可塑性很強,來日方長,重要的是對學習有興趣,一時的成績好壞不要看得太重。其次,我認為,學生做錯了題或題目做不出來了,老師要及時予以啟發,所謂「.不憤不啟,不J啡不發」,《論語集解}}引鄭玄言:「孔子與人言,必待其人心憤憤,口徘徘,乃後啟發為說之」,孔子的意思是不到學生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時,我不去啟發他,不到學生想講而講不明白時,我不去啟發他。但是學生更正後還是錯的,可見已經到了心憤憤、口徘徘之時,教師在此時仍不去啟發學生,這是教師的失職,如果不是能力的問題,那麼是缺乏敬業精神以及教不得法的問題。部分中小學老師還有一個通病,即死按所謂標准答案要求學生,長此以往會扼殺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認為只要不涉及對作者原意的理解,應允許表述上的差異,還要允許理解的差異性,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死按標准答案要求學生,一方面充分說明了教者自己也沒有理解,理解能力有待於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方法問題。
中小學語文老師由於語文的特殊地位,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就語文來說,重視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推理能力,既重視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乃至於走向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們有相當一部分未來的語文老師,有相當一部分現任的中小學語文老師,自身的素質都比較低,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怎能肩負素質教育的重任?為此,筆者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負起主導、主管的責任,首先小學不要搞統考,從初中畢業會考到高考,要側重於學生理解、分析、概括乃至於推理能力的測試,語文是不適宜考客觀題的,我認為不要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對立起來,至少不要把素質教育和考試對立起來,目前我們的保送制度己經露出了弊端,既然不能人人升高中,考大學,而且學校之間總會不平衡,因此無論怎樣改革,考試相比而言是公平的。即使考進了大學,為了保證和檢測教學質量,仍得考試。所以,問題不是考試,而是怎樣考。所以考題的導向是很重要的。語文考題側重於能力的測試至少在語言能力的素質培養上能檢驗語文教師素質教育的成敗。其次,對現有師資,要加強繼續教育,尤其是在邏輯學、寫作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要加強。對未來的語文教師,選聘要慎重,不僅要面試,而且要筆試,最好是既口頭作文,又書面作文,因為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不僅是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而且也最能反映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而邏輯思維能力是語文老師在分析課文和作文批改、講評中應具備的能力,無此能力,語文教師就不可能做到「精講」,而以「多練」彌補其不足,語文教學難以上到一個新的台階。在此種情況下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只能是自發的,素質教育就無法得以實施,學生的減負就成了空談。對於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以及未來的語文老師,筆者首先建議要重視邏輯學知識的學習,注意培養自己的日才和作文能力。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作為教師為人為己,為了實施素質教育,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其次不要過分依賴教學參考書,最好先鑽研教材,嘗試著對文本去理解、分析、概括、推斷,先自己做一做習題,萬一不行或弄錯了,再看參考書,想清其中的道理:其次,要意識到語文教學的主要日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而要注意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尤其要因材施教,避免苦幹、蠻干:其次,要重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不要目光短淺,以為考試不考口才,就把它放到次要地位,須知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對於閱讀理解題,有些考生即使沒有碰到生詞,也做不好,因為這些考題往往是考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考不好是情理之中的。英語沒學好,對於大多數學子來說,並無大礙,因為很少有用得上的,而漢語沒有學好,不能用漢語好好地思考問題、表情達意,問題就大了。再次,漢語也有聽力問題,社會生活中說話者沒有問題,而聽話者不能理解說話者的意思,或把說話者的意思理解錯了,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因此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話語的理解能力。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由於語言和思維是密切相關的,甚至有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決定思維,如薩不爾—沃爾夫假說。雖然語言與思維的關系仍有待於進一步地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般場合下,人們習『慣於用自己的母語思維,可以肯定的是思維有共性,邏輯學研究的就是這種共性。因此,邏輯是知識的基礎和工具,正因為如此,亞里斯多德甚至把他的邏輯學專著之一稱為《工具論》。所以,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使我們的學生在習得我們的母語過程中不斷提高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讀者可以從筆者對大學邏輯試卷的分析中窺見未來的中學語文教師語言能力的缺乏。大學固然可以開形式邏輯、演講與口才、大學語文等課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能力的培養與獲得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有一定的基礎。因此,語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
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可等閑視之,而教師對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自然也不可等閑視之。我們呼籲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加強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做到語言的突破,來提高教學質量。

④ 高考語文主要考哪些知識

試題大概分為六部分:一.語文基礎知識考察,包括語音,字型,病句,標點符號;二.現代文閱讀,多為科技文閱讀,邏輯性強;三~四.古文閱讀和翻譯,多採用傳體,內容為古代名人或將相名侯;五.現代文閱讀,體裁最常見的是散文;六.語文試題的半壁江山,作文,現在仍將材料作文作為主要考察形式;根據以上的考試題型,應分別復習,再綜合起來做最後復習;前一階段主要是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做相應的練習,看一些如《古文觀止》和《中學生優秀作文》提高語感,搜集一定量的材料,自己進行分類整理概括,為作文奠定材料基礎;後一階段主要按照老師的指導,查缺補漏。

⑤ 高考語文邏輯推斷

首先要通讀語段,了解語段大意。通過閱讀文章,了解文段的內容和句內邏輯關系,對文段的語境有充分的了解。通過通讀文段,由語感初步感知出有邏輯推斷錯誤的地方,這是做題的前提和基礎。
再讀語段,對由語感找到的有推斷錯誤的地方運用語法邏輯知識進行進一步分析確認。在分析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句子中的那些特別絕對,武斷的推斷。看其用詞是否程度太深,看其推斷條件是否充足,看其結論是否過於絕對等。一般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現推斷錯誤的地方。分析過後進行確認。
仿照給出的例子,擬寫答案,分析推斷出現錯誤的具體原因。擬寫句子時一定要模仿所給的例句形式,不要想當然。擬寫後要注意所寫句子是否有語法錯誤,是否有邏輯錯誤,是否簡明連貫得體。最後寫到答題紙上。

⑥ 語文邏輯關系有哪些

談談語法和邏輯的關系

語法是關於語文結構規律的科學,它是研究詞的變化規則和用詞造句的規則的;邏輯是關於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是研究概念、半段、推理這些思維形式以及正確運用這些思維形式所必須遵循的規律的。語法和邏輯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一)語法和邏輯關系密切,一般地講,語法要服從邏輯;(二)語法和邏輯又不是同一件東西。

為什麼說語法和邏輯關系密切呢?

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是同思維不可分離地聯系著的。人們的思維活動必須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語言是思維的形式,思維是語言的內容;語言是表現者,思維是被表現者。講語言規律的語法和講思維規律的邏輯,必然也是相聯系的。具體地說,語法中的詞是和邏輯中的概念相聯系的,概念通過詞表達出來;語法中的句子是和邏輯中的判斷、推理相聯系的,判斷、推理通過句子表達出來。例如,「黑板」在語法中是一個詞,在邏輯中是一個概念;「他是高中二年級學生」在語法中是一個單句,在邏輯中是一個判斷;「我是共青團員,應在學習和工作中起模範帶頭作用」在語法中是一個復句,在邏輯中是一個(省略了大前提的)推理。再看下面例子:

1、 五月的富陽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

2、 誰也不能否認太陽不是從東方升起的。

3、 我決心在短期內改變自己的寫作水平。

例1的主要句子成分子是「.…..富陽是……季節」。「富陽」怎麼會成了「季節」?語

法上,這就是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邏輯上,就是違背了「判斷要恰當」的原則。例2的「不能」和「否認」都表示否定,雙重否定就是肯定,但是後面又加了一個否定詞「不」,句子表達的意思恰好與原意相反。這是邏輯上研究的肯定判斷、否定判斷,也是語法上研究的肯定句、否定句的問題。例3「改變……寫作水平」是不通的,應把「改變」改為「提高」才對,語法上這時動賓搭配不當;邏輯上,是由於對「改變」這個詞的概念沒有理解清楚,違反了「概念要明確」的原則。以上例子說明,語法和邏輯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正確的語法形式,要有正確的邏輯意義作基礎。一個句子要做到不違背邏輯的基本要求,才能算是通的。盡管一個句子沒有違背語法規則,但要是它不合邏輯,那麼這個句子還是不通。看下面例句:

4、我們一定要學好外語和英語。

5、前一階段,由於我重視了數理化,因而忽視了語文。

6、一個人如果驕傲就要落後,某同學最近落後了,說明他驕傲。

這樣的句子,從語法上看似乎也是通的,但我們又不承認它們是正確的句子。為什麼呢?因為:例4種

的「外語」是一個大概念,「英語」是包含在這個大概念中的小概念,不能把這兩者並列在一起。例5、例6都是違背了邏輯推理中的規則而得出的錯誤結論。因此,這些都是病句。所以說,語法離不開邏輯,語法要服從邏輯。

為什麼說語法和邏輯又不是同一件東西呢?

因為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相互交際的工具,它只是思維的外殼。思維規律是全人類共同的,而語言是有民族性的,作為語言規律的語法當然也就具有民族性。因此,語法和邏輯之間除了有密切聯系的一面,還表現為不同的一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第一,相同的邏輯意義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這種現象在不同的語言中不待說了(比如漢語的「我讀書」、英語的「I read book」和德語的「Ich lese Buch」),在同一種語言里也是極其常見的。例如,「我們打敗了敵人」、「敵人被我們打敗了」、「我們把敵人打敗了」。這三個不同的句子所表達的邏輯意義是相同的,只是語法形式不同。漢語中大量的同義詞就屬於這種情況,如「媽媽」、「母親」、「娘」等詞語所表達的意義完全一樣。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有少數語言現象表面上看好像不符合邏輯,可是在語言中卻約定俗成,在實際運用中又不會產生誤解,那麼,語法就得承認它。比如:

7、真可惜,5號那個球場點兒沒投中。

8、人人動手,打掃衛生。

9、除非你去,我才去。

類似例7的句子還有「教室里好不熱鬧」、「我好不容易學會騎自行車」等。這些句子用邏輯來衡量是不通的,但在漢語中已成為習慣用法,因此我們也不說它們是病句。例8「打掃」是謂語,「衛生」是賓語,怎麼能把「衛生」打掃掉了?類似的例子還有「恢復疲勞」、「救火」等,這些也已成為語言社會公認的習慣用語,人們在交際說話中不會產生誤解,就不必再用邏輯去死摳。例9也有人說是不通的,他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除你去,我才去」、或「非你去,我才去」(兩句都是「你不去,我才去」的意思)。「除」和「非」都是排除的意思,現在兩個否定詞並用,兩負等於一正,不是就不排除了嗎?這些事例都說明,根據邏輯意義去解釋語言社會中某些約定俗成的習慣語是不必要的,也是徒勞的。語言是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反映語言規律的語法也不應該只是呆板的一個或幾個格式,漢語中像以上這樣的同義異形格式是很多的。

第二,相同的語法形式可以表達不同的邏輯意義。先看下面例句:

10、這是社會發展不可改變的邏輯。

11、寫文章要講邏輯。

12、中學生要學點邏輯。

同時「邏輯」這個詞語,在不同的上下文中

表現的是不同的意義。上例10是指「客觀規律」,例11指「思維規律」,例12指「邏輯」這么學科。它還可以是指「理論」、「觀點」等,如「這是荒謬絕倫的邏輯」。同一個句子也可表達不同的判斷,例如「我想去活動活動」這句話,在不同的時間、場合就表達不同的意義。既可指「想去參加體育活動」,也可指「想出去走走」,還可指「想托託人情、拉拉關系」等意思。

第三,有些語法形式並不表示邏輯意義。如語言中的虛詞就不表達概念。句子當中,疑問句、祈使句不表示判斷;敘述或說明性的復句、句群一般也不表示推理。例如:

13、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14、祝你成功!

15、但是從那時候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橘燈。十二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媽媽一定好了吧?她爸爸也一定早回家了,因為現在我們大家都好了。(冰心《小橘燈》)

例13隻是提出了一個問題,沒有作出直接判斷。例14隻是表達了一種願望,也不表示判斷。例15是一個句群,但並不是一個推理,因為它不具備推理的邏輯特性。

以上所述足夠讓我們認識到,語法中的詞語、句子、句群,和邏輯中的概念、判斷、推理,它們之間盡管有密切的聯系,但不是一一對應的。語法和邏輯關系密切,但並不是同一個東西,兩者是一種辯證的關系。邏輯是思維的內部規律,不受語法的約束;語法是語言的內部規律,不受邏輯的決定。它們之間雖然可以相互影響,但各有各的特點,不能混為一談。也正因為如此,語法和邏輯才成為不同的獨立的科學,語法是語法,邏輯是邏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認為學了邏輯就不要學語法,學了語法也不要學邏輯了

⑦ 高考語文邏輯推斷題

所謂推斷就是由事實或前提條件,由已知推出未知,或者由結果推出原因,或者由現象推出原理,或者由原理說明現象。在推斷的過程中,常常容易出現推斷根據出現錯誤,或者推斷結果出現錯誤。那麼,如何才能又快有好的做好這類題呢?
首先要通讀語段,了解語段大意。通過閱讀文章,了解文段的內容和句內邏輯關系,對文段的語境有充分的了解。通過通讀文段,由語感初步感知出有邏輯推斷錯誤的地方,這是做題的前提和基礎。
再讀語段,對由語感找到的有推斷錯誤的地方運用語法邏輯知識進行進一步分析確認。在分析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句子中的那些特別絕對,武斷的推斷。看其用詞是否程度太深,看其推斷條件是否充足,看其結論是否過於絕對等。一般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現推斷錯誤的地方。分析過後進行確認。
仿照給出的例子,擬寫答案,分析推斷出現錯誤的具體原因。擬寫句子時一定要模仿所給的例句形式,不要想當然。擬寫後要注意所寫句子是否有語法錯誤,是否有邏輯錯誤,是否簡明連貫得體。最後寫到答題紙上。

要多種方法綜合語用。要靈活運用,不要生搬硬套。

⑧ 我想問一下,語文的邏輯思維和數學的邏輯思維有什麼區別,語文主要是什麼思維

思維原則、修辭系統、表達方式系統、語法系統、應考作文點撥這五章內容

閱讀全文

與語文邏輯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