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感情朗讀

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感情朗讀

發布時間:2022-06-12 06:35:24

㈠ 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才能有語氣、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如果字音還讀不準,還不知道在哪裡斷句,學生就不會讀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體會。在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時,對於一年級學生特別要注意:(1)、停頓。朗讀中的停頓主要分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即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的短暫停頓。(2)、重音。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我認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於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於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范讀,最好是在課堂上面對面地使學生聽到聲音,看到神情,較之聽錄音效果強得多了。
2、創設情境,引發共鳴。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們的想像,藉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可以用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烘托渲染情境……學生進入情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
3、品讀與評讀結合。
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注重教師的評價。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指導讀好重點詞語。
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中有含義較深的詞語,讀懂並讀好這些詞語才能讀好整句話。這就需要教師藉助一些方法幫助學生,方法(一)藉助動作,方法(二)聯系生活實際,方法(三)藉助圖片,
當然,在教學實際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朗讀,把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實在實處,落實在每一節課,這樣,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恰當地運用各種朗讀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
師生對讀,問答讀是一種效益較高的朗讀方式,教師可與全班學生對讀或問答讀,也可以和一個學生、幾個學生對讀、問答讀。問答讀,由教師提問,學生用朗讀方式回答教師的問題,既練習了朗讀,又了解了文章成段落的層次,結構。師生對讀,可由教師讀文中的解釋語,學生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段,由教師讀總起句,總括句,學生讀分述,具體描寫部分,在這種朗讀方式中,教師的讀,起到提示,創設情境的作用,體現了對學生的啟發、指導。
分角色讀,是指導有感情朗讀的常用的方式。特別是在寫人、敘事為主的課文中。分角色朗讀,既可在指導的初始階段,體會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語氣語調,又可展示和檢查學生朗讀的效果。分角色朗讀,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同學或男女同學集體朗讀某個角色的語氣,教師也可參與充當某個角色,並可互換角色,反復練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
總而言之,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讀。無論指導正確地讀還是流利地讀,都需要反復練習,因此課堂上要多讀,才會使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從語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 如何指導小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朗讀課文,不管以何種朗讀方式,他們總會把課文從頭到尾一個一個字地念出來,而且聲音也會特別的響亮,有時甚至會把整篇課文猶如歌唱一樣唱完。低年級小朋友既有感情又能流利地把一篇課文朗讀完,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朗讀是一門藝術,既講究方法又講究技巧。朗讀課文不是單純地把靜態的語言變為有聲的語言,而是對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創造。聲情並茂的朗讀能夠起到鼓舞人、熏陶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的作用。我們學校的生源主流來自縣城附近的農村,學前教育普遍較差,加上地方方言的影響,學生的普通話普遍不好,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特別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教學上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那麼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朗讀成為學生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朗讀興趣是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的基礎。教師可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多鼓勵表揚學生的朗讀,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聲,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的指導、點評和表揚,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一旦成為一件學生很喜歡的學習活動,那麼就一定能喚起學生對朗讀的熱愛,朗讀教學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可採取多種朗讀方式。如:范讀、自由朗讀、領讀或分組朗讀,交叉朗讀,個別朗讀,開火車朗讀,角分色朗讀,男女輪流朗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教師的范讀最能感染和熏陶學生。只有教師那充滿激情的范讀,學生頓悟後的品讀,只有發自內心最真實情感的和最自然流露出的誦讀,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朗讀。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同時,老師的范讀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如何朗讀好課文,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同時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聽出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中去。特別像《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和《掌聲》等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課文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作者對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喜愛之情,以及贊美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美麗。而對《掌聲》這一課,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到小英前後變化的內在原因。為了突破課文的教學難點,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自己必須首先聲情並茂地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和熏陶學生,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真正樂趣。
二、要深刻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朗讀能力的高低,與朗讀者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緊密相關,只有對文章的思想內涵有了深刻的領會,學生才能發揮主體作用,朗讀時才能做到聲情並茂。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體驗、學習,也就是說學生是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但缺乏的是他們不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提取、模仿和重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引導。有的課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體驗,然而學生沒有讀出該有的情感,正是因為沒有找到讓學生體會的切入點。例如朗讀《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首先應使學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其美麗繁華和歷經百年滄桑,抖落掉歷史的塵埃,翩然回歸祖國。從而理解香港回歸是祖國經濟強大、國力增強的表現。從作者對香港美麗繁華的描述中,體會到作者對香港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熱愛香港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明白課文的中心思想,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就會收到更好的朗讀效果。
三、要掌握朗讀的基本技巧
朗讀的基本技巧有:如重音的處理、節奏的把握、語速的變化,句中,句末及段落之間的停頓等等。例如讀到《掌聲》中的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起來。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講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微笑著走下講台。,小英不再憂郁,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學校的舞蹈房這些語句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默默的、慢吞吞、終於、不再憂郁、甚至),然後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小英前後的思想變化是什麼原因?小英從原來的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到小英不再憂郁,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學校的舞蹈房這些話,才能體現出小英思想前後變化的原因。又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是兩篇十分抒情的課文,朗讀時應根據作者感情的層層深入確定關鍵句子的重音、節奏和語調,讀出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美麗。讀出作者對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再者,重點段落必須著重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准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課文的中心思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如課文《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以詩化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繽紛色彩,豐收景象和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准備過冬的情景。這是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與文本對話時,讓學生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語言美感受課文所描繪秋天的雨和秋天熱鬧非凡的豐收景象。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擬人句,然後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到秋天繽紛色彩的美麗和豐收熱鬧的景象,讀出作者當時對秋天景色的熱愛之情。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要流露出真情
朗讀作為一項語文教師的基本功,語文教師必須依據教材,根據課文的不同文體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指導既要講究朗讀方法,又要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和去感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全課的教學,充分發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富饒的西沙群島》、《秋天的雨》、《花鍾》等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就文體來說,課文中有詩歌、散文、故事、童話、寓言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如《花鍾》一課,著力謳歌了花的美,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花的一片熱愛之情。朗讀時,既要讀出花的外在美之美,又要讀出花的內在之美。只有當自己傾注了真情實感,才能達到美讀課文的境界。又如朗讀《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在讀的基礎上注意語音的停頓,語速緩急,語氣的變化,讀出春、夏、秋、冬各現情感的變化,從而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秀麗風光,抒發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感。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技巧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依據教學內容,抓住重難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節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彼此交融、互動學習的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㈢ 如何指導小學生有感情朗讀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呢?現在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適當地進行教師范讀
我覺得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盡管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學習,但並不等於不要教師教了。相反,接受性學習與自主性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你可能「讀得不好」,但你可以「讀得很認真、很動情」,這樣一來,學生在你的影響下也會讀得「很認真、很投入」的,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就更近了。
二、適當地介紹寫作背景
我覺得有感情朗讀應以學生的感悟為基礎,使學生做到有感而發,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感情朗讀這一目標。可我們現在的小學教材中有一些課文離實際生活還是挺遠的,我們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如果對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紹,想必學生是難以讀出感情的。如《第一場雪》,在學生眼裡雪可能就只有好玩而已,談不上什麼喜悅的成分在裡面。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盡管許多課堂上初讀、引讀、領讀、對讀、輪讀、接讀、齊讀等形式多樣、讀聲琅琅,可是就是感覺沒有讀出語文課的味道。這樣一味、單調地讀書,學生究竟獲取了多少語文素養?因此給學生作適當的背景介紹可以幫學生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再多讀、細讀,慢慢去咀嚼、品嘗。我覺得適當地將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一下介紹,要創設適時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用自己的朗讀自然地傳達出文本所要表達的感受,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提倡個性化的朗讀
為了達成「有感情朗讀」,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把xx感情讀出來」。這種要求顯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師將自身的感受強加給學生的。同一句話、同一篇課文要求學生讀出相同的感覺,顯然是不符合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使更多同學的朗讀達到老師滿意,老師們便在語速、語調、輕重等朗讀技巧上下功夫,課堂上這樣的話不絕於耳:「你把這個詞讀得重一些。」「讀得快一點就好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當然地裝腔作勢,甚至拿腔拿調。過分強調朗讀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朗讀也如此,可能不同經歷的學生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一樣。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只要是真心地讀、真情地讀即可)。
有感情地朗讀勝於教師精講細講。

小學語文如何有感情的朗讀課件

浙江杭州市教研室 特級教師 錢正權 [註:文中劃線部分是錄入者所加,以示提醒.] 「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准》小學各學段閱讀教學的共同目標,這足見它的重要性.學生在朗朗讀書聲中感悟了文章,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得到審美愉悅,受到情感熏陶.然而指導朗讀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更難!這是許多老師的困惑.顯然,怎樣有感情地朗讀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一、朗讀的感情從哪裡來 不少老師認為「感情」從認識中來,只要「讀懂」了內容,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一般的教學思路是:呈現(確定)讀的內容——理解意義——讀出感情來.如呈現《女媧補天》的第一段: 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裡掙扎.女媧難過極了…… 初讀這段文字以後,教師問:你看到、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女媧心裡感受到什麼呢?當學生回答「感到可怕」、「女媧心裡又難過又著急」以後,教師便要學生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在閱讀理解中獲得文字所負載的某種信息或意義以後,進行諸如重音、停頓等讀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是許多老師朗讀指導的路子.然而,這條路走得並不輕松,效果也不理想,即使認識「到位」了,卻仍在課文外面繞圈子,進不去自然也就讀不出感情來.這是常見的現象. 什麼是「感情」?它是一種對外界刺激產生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映,或由此引起的心情變化.閱讀中能促使學生心理反映和心情變化的「外界刺激」是什麼呢?作用於感官引起心理反映的直接因素不是文字所負載的信息或意義.眾所周知,課文大多是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是其主要特徵,作者是通過描繪意境、塑造形象來表情達意的.確立和認同這一理念具有關鍵的意義.現代語文閱讀學認為,文學作品是信息或意義不確定的文本,它內涵深邃,有許多認知的「未定點」.閱讀時獲取一定的文本信息或意義是需要的,但因其模糊性、不確定性,需要學生慢慢去解讀.再說,理性層面的認識很難讓小學生立即轉化為朗讀的情感.上面這段課文要是讓學生通過想像,置身於「天塌之災」的可怕情景中,想像「創造了人類」的女媧目睹了「許多人被火圍困」、「許多人在水裡掙扎」的心情,朗讀時難道還不動感情嗎?這說明閱讀的理性化傾向,或者認識與情感的分離阻隔,是朗讀難以出感情的症結所在.二、感受形象、體驗情感是朗讀指導的主要途徑 語言是存在的家,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情動而辭發」.閱讀則是「披文而入情」,感知課文的語言文字,感知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審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情朗讀是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這是一個過程,課文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字里行間作者所傾注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世界相互作用,學生的情感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第一步是學生「潛入課文」,觸摸言語形態,引起閱讀沖動;第二步感受形象,體察情感,內化以至物我交融;第三步感情朗讀,激情在朗讀聲中得到釋放.「感情」一詞由「感」與「情」所組成,朗讀先「感」(感知課文)而生「情」;再者,情用讀的形式來宣洩,變成「情感」了.其中,感受課文形象、體驗作者思想感情是朗讀指導的關鍵環節. 由此可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閱讀的一種高峰體驗.如同登山,一步一陟,才能登臨險峰觀賞到奇麗的景色.孤立地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或者蜻蜓點水式感知課文,游離於課文語言文字、課文形象之外,學生少有真情實感,用一種矯情、虛情來朗讀,是有悖朗讀的規律和目的的. 感受形象、體驗情感的具體方法,要根據學生年級、課文、教師自身條件有異而變化,不能一概而論.根據上面的認識,以下略舉犖犖大者以供參考和研討.1.充分自讀自悟,漸入佳境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正確」、「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讀的不同層次,也體現了朗讀指導的漸進性.「有感情地朗讀」基於「正確」、「流利」,不可越位,否則欲速則不達.我們應改變眼下動輒讓學生快速讀課文,讀了就說出意思的做法.「感悟感悟」,不能「趕著學生悟」.宋代學者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讀「流利」了,教師可提示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畫面,把語言文字轉化為生活圖景.觸景生情,由感生情.葉聖陶先生說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惟文通彼此,譬如梁與津」是也.在學生自讀自悟想像畫面以後,教師可適當進行朗讀的指點.如這樣提醒學生: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覺得哪些詞呀、句啊,要懷著感情來讀?還可以走到學生身邊去聽聽,個別交流、指點,了解學情為集體朗讀指導做好准備.2.交流朗讀體會,相互啟發 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交流朗讀體會.學生個體自讀時難以准確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有時找不到讀的感覺是難免的.這就需要學習夥伴在讀中相互比較、相互啟發,一個學生讀得到位會立刻感染大家,讓大家豁然開朗.教師應及時點評,以點帶面進行指導.譬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第三段: 村裡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林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林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林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房屋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教師指名朗讀課文,要有重點地抓住詞語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如當讀到「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林一棵一棵砍下來」時,讓學生說說帶點的詞語是怎樣讀的.學生可能會這樣說:這些詞語我讀得重一些,從「拎起」、「一棵一棵」這些詞語中,我讀出了他們砍樹是不假思索的,想砍就砍很隨意的.我是懷著批評的態度讀的.又如讀到「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學生可能會想:我眼前似乎出現了人們無休止地在砍樹木的情景,心裡很難過.再如讀到「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時,學生也可能會說:本該讀得高興,可是實在高興不起來,因為靠砍樹得到的東西遲早會失去的,災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降臨……精讀課文的朗讀指導,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是把理解內容、體會作者感情和指導朗讀結合起來.3.入情感知形象,移情體驗 移情是朗讀指導的重要方法.朗讀指導需要通過課文言語創設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學生讀著讀著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譬如寫人物的課文,要在情景中揣摩人物的個性及其言行和神情.如《從現在開始》,讀中體會動物世界中獅子、貓頭鷹、袋鼠、小猴子說話的神情和語氣.如:第一個上任的是貓頭鷹.他想到自己成了「萬獸之王」,神氣極了,立刻下令:「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白天休息,夜裡做事!」教師可引導小朋友進入大森林裡動物們競選「萬獸之王」的情景,問:誰來當貓頭鷹,看他怎樣下達命令?等學生朗讀以後,評議「貓頭鷹」下達命令時是否「神氣極了」.又如讀《船長》一課中船長與機械師、大副的對話: 黑暗中人們聽到這樣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洛克機械師在哪兒?」「船長叫我嗎?」「爐子怎樣樣了?」「海水淹了.」……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還有多少分鍾?」「二十分鍾.」……「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讀好這些簡短的對話,關鍵在於引領學生進入一個人們「驚恐萬狀,一片混亂」,輪船隻剩二十分鍾就要下沉的危難情景中去,想像船長就在我們眼前,他鎮定、果敢、忘我、富有經驗.朗讀只有用堅定、有力、快節奏的語氣和語速才能把船長的形象凸顯出來,我們才能真正感受這個「偉大的靈魂」. 聯系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小朋友更為有效.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移到課文的朗讀指導上來.如《三個兒子》:「一桶水可重啦!媽媽們提著沉甸甸的水桶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老師啟發說:你們見過媽媽提水嗎?誰來當一回媽媽,試試提一桶水的感覺;請這位媽媽把提水的感覺用課文里的話告訴大家.有了生活體驗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了.三、范讀是教師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讀指導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親身示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導.教師范讀有這樣一些好處:一是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便於學生學習模仿.范讀很受學生歡迎,往往報以熱烈的掌聲.二是以情激情.范讀讓學生一下子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找准朗讀的感覺.教師讀畢,學生情緒激昂,躍躍欲試.大凡名師都是范讀的高手.如果你感到有感情朗讀指導乏術,那麼你的范讀就是最後、也是最有效的一張「王牌」.教師的示範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1.學生朗讀時隨機示範 教師以平等者的身份參與朗讀,或與學生對讀、分角色讀,還可以引讀、領讀等.如《珍珠鳥》一課中的句子:「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竇桂梅老師是這樣指導朗讀的.師:讀這些句子要注意啊,它可是膽小的,你該怎麼讀才不嚇著它們?(學生讀得有些重) 師:氣重音可不能重.要是我讀的話,我讀得還要輕,因為經是那麼嬌小,那麼怕人,我會這樣讀:「我便用吊蘭……」竇老師讀得「小心翼翼」,學生鼓掌. 支玉恆老師教學《匆匆》時,把指導學生朗讀與自己范讀結合起來.如學生讀了第二段,支老師說:朗讀不是聲音越高越好,得根據文章的感情色彩讀.比如像這樣的感情,是很深的感情,讀的時候就不能讀得太實了,要讀得「虛」一點.接著支老師范讀:默默地算著,八千多日子已從我手中溜去……惋惜之情就讀出來了,學生眼前為之一亮.2.范讀全文或重點片斷 假如課文比較深,生字新詞比較多,教師宜在學生初讀前范讀,其作用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讀通句子、增強語感,也為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目前學生的朗讀水平不理想,低年級學生唱讀現象較為普遍,教師范讀尤為重要.假如課文並不難,重在讀得情意濃濃、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可在課中范讀.教師覺得自己的范讀不甚出色,那麼退而求其次,播放高水平朗讀錄音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備課備朗讀十分重要 教師朗讀得有聲有色、具有感染力,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備朗讀有這樣幾件事要做:一時讀中揣摩課文句子的含義,分析人物的心理,體會語言的情感,自己先進入角色,激發起自己的強烈感情.這樣,朗讀時才會情緒飽滿,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傾注到朗讀中,努力與課文中的感情一致.二是琢磨朗讀方法.指導學生朗讀強調真情實感,不必過多強調朗讀的方法.但對老師來說,在朗讀中表達感情,除了要有真情以外,還得講究朗讀方法.教師掌握了方法自然會滲透到學生的朗讀指導中去.朗讀的聲音技巧主要表現在重音、停頓、快慢、高低等在表情達意時的變化上.朗讀有輕有重,才能使語意鮮明,感情跌宕起伏富有變化.語速變化可以區別人物特徵,還可以區別情緒、氣氛.如快讀以表達興奮、歡樂的情緒,緊張熱烈的氣氛;慢讀表達悲傷、沉重的心情,平靜、凄涼的氣氛等等.三呢,不得不說「功夫在詩外」.練好朗讀扎實的基本功,是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的必須條件.教師不是演員,不是播音員,但要想取得好的朗讀效果不能忽視這方面的素養和能力的培養.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實質上是閱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是綜合性提高語文素養的過程.它需要熟讀,需要精思,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它需要情感體驗,需要馳騁想像……抓住了這個小小的切口,整個閱讀教學的品質就會得以提升. 摘自《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7年第4期

㈤ 如何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張田若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著名特級教學孫雙金也曾指出: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由此可見,學生朗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讀好課文,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只有有感情地朗讀,才能和作者的心靈溝通,能和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也就是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發職責。現就結合我上《三顧茅廬》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情境導入 調動情感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關鍵。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因此,我們要抓住這一契機,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上課伊始,在悠悠的古樂中,我抱著一本《三國演義》走進教室,並緩緩敘述:《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書中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接著課件出示諸葛亮、張飛、關羽、曹操、孫權、劉備這些人物的圖片,讓學生根據人物的特徵猜猜他是誰,並作簡單介紹。教師引入課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胸懷大志,急於尋求人才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於是歷史上就有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看看劉備是如何得到諸葛亮這位賢才的。 悠悠古樂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三國人物圖片把學生的目光集中到幾位重要人物的身上,充分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而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中。 二、師生賽讀 體會情感 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如我教學《三顧茅廬》第二自然段的對話時,我說:劉備前兩次到隆中都沒有見著諸葛亮,但他並沒有就此罷休,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課文重點寫了第三次拜訪的經過。第二自然段寫了去之前張飛和劉備的對話。我們來讀一讀他們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生讀: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也不懂得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生:(異口同聲)老師你這樣讀我們感覺不到張飛的叫嚷。 生1: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生2: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這位學生讀得非常到位,輕重急緩都把握得很好。) 生1:他讀得很好,把張飛嚷的語氣讀出來了。 生2:我覺得他不但讀出張飛的豪爽,還帶有些魯莽。 生1:你一點也不懂得尊重人才,這一次你就不要去了! 生2:語速緩慢,絲毫沒有讀出劉備生氣的樣子。 師:好,那請大家用生氣的語氣來讀一讀劉備的話。 (學生用生氣的語氣,重音,停頓,語調都讀得非常好。) 師生合作讀對話,評讀、賽讀、合作讀,增加了讀得趣味性,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張飛這個人個性比較豪爽、魯莽,劉備比較穩重,尊重人才,為學習後文奠定了基礎。 三、抓住重點 激發情感 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三顧茅廬》的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在這一段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朗讀,理解,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朗讀時自然就把劉備的誠心誠意讀出來了。 四、採取獎賞 激發興趣 採取獎賞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悅。因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願望。在這節課中,我常採用畫表插紅旗的方法,看誰讀得好,讀得好的就插一面紅旗,這個辦法雖然古老,卻行之有效。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紅旗,這樣也能滿足同學們的心理需求。總之,要想有感情地朗讀好課文,必須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入理解文章,使自己的思想接近作品,在朗讀時掌握節奏,有高與低、快與慢、強與弱之分,恰當地表達作品。教師在教學朗讀時,應嚴格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讀,讀得正確、流利,要注意語句的語氣,對不同的句式,要讀出不同的感情來,有的語句要讀得輕松,歡快,而有的語句要讀得抑鬱、緩慢,甚至低沉、沉悶,感動得流下淚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以達到有感情朗讀效果。 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㈥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先交給學生抓重點字詞的方法,也可以教給學生聲音的變化、聲調的升降等,來表達情感。讓學生在朗讀中靈活運用,相信這樣學生的情感朗讀會越來越好的。

㈦ 試論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

朗讀,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傳統方法,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覺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一、讀悟結合,以悟促讀
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細讀作品,就會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滲透著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惡,通過小女孩的命運抒發出來,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為一體。教學時要使這種強烈的感情注入學生的心田,產生共鳴,使其自然地感受到親切愛憐、壓抑、憤懣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感情朗讀。
二、正確朗讀,技巧指導 教學生正確朗讀必須做到: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朗讀字句。我們要提供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讀書的時候語速要略慢一些,多讀幾遍。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為學生今後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關於朗讀技巧(如重音、速度、語調等),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讀,最重要的是個體獨特的感受。對於同一句話,有多少種不同的讀法,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含義。因而,我們應通過讓學生不斷地練習,來感受不同的意義該怎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同時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重音是用聲音來突出重點;朗讀的速度應根據文體和文章內容的不同而分;朗讀的語調是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的。我經常和孩子們做這樣的游戲:出示一個句子,請不同的學生來讀,看誰猜得准他要表達的意思。比如「你過來」這個句子就有很多種方式讀,分別表達著不同的含義。有高興時的語氣,傷心時的語氣,著急時的語氣等等。通過不斷地練習,孩子們知道了在什麼時候該採用什麼樣的語氣,這樣讀出來的效果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感情等等。
三、多種方法練習,讀中提高 朗讀技巧的自覺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保證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可採用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朗讀環境。如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兼優的課文片斷或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獎勵。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讀准讀好文章,還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在課堂教學法中,我們應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去吸引學生,促使學生興奮起來,達到樂讀的功效。
四、創設情境,調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起無窮的潛能,興趣的培養又是多途徑的。在朗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創設美好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讀」的興趣。 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可以一邊展示灕江兩岸秀麗風景,一邊動情地范讀,為學生解說畫中的風光,待學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優美意境中時,再對學生說:「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甲天下的灕江上,乘著木筏,欣賞著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誦家來上一段就更好了。」這一招非常有效,課堂上立刻洋溢著活躍的氣氛,同學們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展開朗讀,第一次試讀就讀得有點有聲有色了。
五、「讀後評議」是朗讀的動力 學生朗讀完後,教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拔,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要讓學生了解,朗讀的好壞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時經過自己刻苦的反復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好。
總之,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並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學生在朗讀中形成自己的言語,促進學生語感形成,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㈧ 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指導感情朗讀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深知朗讀的重要性,它可以使學生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情,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已經成為廣大老師的共識,而加強朗讀指導就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而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在教學設計時也把朗讀訓練放在首位,而真正的課堂我們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讀,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一、 聲情並茂的示範朗讀,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把朗讀作為一種樂趣的時候,那麼這個學生已經把朗讀內化為自己潛在的動力。如何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老師聲情並茂的示範朗讀是其中的一條捷徑。首先,教師的示範朗讀,其實也是聽讀能力的一種訓練形式。語文強調聽的訓練,正可謂一舉兩得。其次,教師的示範朗讀,本身是一種朗讀技巧的示範,當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以後,又有了一定的朗讀技巧做鋪墊,朗讀的興趣油然而生。再次,教師的示範朗讀,給了學生一種美的享受。試想,當學生在你朗讀完畢後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時,學生還會對課文無動於衷嗎?此時,只要老師輕輕地加上一句:你們也想向老師一樣,美美地讀一讀嗎?學生朗讀的慾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老師何愁學生不會朗讀呢!
二、 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指導學生朗讀的技巧。
過去老師對朗讀的指導,往往局限於理性的感受,如:這句話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那句話應該讀出傷心的語氣等等。學生很難真實地感受到高興語氣怎樣,傷心的語氣怎樣,因而也難以理解作者真實的思想感情,體會語言文字的美。現代小學語文的試驗老師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尋找最適合學生朗讀的方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模式:那就是用教師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幫助學生找到朗讀的最佳感覺,體會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如:《輕一點,再輕一點》這一課,正是運用這一方法,把朗讀指導到位的。詩歌中有這么一小結:「輕一點,再輕一點。上夜班的阿姨,在屋裡正睡的甜。」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往往只注意了字音正確,聲音響亮。這是一般朗讀的要求。但是,對於這首詩歌的朗讀,這樣的要求是完全不夠的。因而,當第一個學生大聲朗讀完了以後,輕輕地對他說:「如果這樣讀的話,那麼上夜班的阿姨一定得給你吵醒了。你想想看,應該怎樣朗讀。」學生馬上意識到自己讀得太響了,應該讀得輕一點。果然,第二遍朗讀感覺好多了。然後,學生比賽朗讀,挑戰朗讀,直到學生讀美,讀妙為止。通過老師這樣恰如其分的、飽含鼓勵性的評價性語言,一方面學生在老師飽含鼓勵性的語言的激勵下,求知的積極性很高,另一方面,老師的這些評價性語言,其實也即指出了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前進的方向。這樣的朗讀指導,比起傳統的「讀出高興的語氣,讀出傷心的語氣」不知要形象幾倍,要生動幾倍。
三、在語境中訓練學生朗讀,尋找朗讀的最佳切入點。

㈨ 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一、語調。語調對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這個字,念的長一點、短一點、高一點、低一點、重一點、輕一點„„就可以表達出種種不同的情感:猶豫、堅定、高興、悲哀、輕松、沉重„„每篇課文有個基本語調或基調。同一篇課文,不同部分、不同句子的語調也不同
二、速度。根據課文的內容,決定朗讀的速度。一般緊急、熱烈、愉快、興奮的內容要讀得稍快一些;庄嚴、沉痛、平靜、悲傷的內容要讀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課文中,速度也是有變化的。 三、重音。在表達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詞語要讀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聲音加強並配合音節的延長來表現的,有時為了突出某些詞語還要一字一頓地讀。但在表達幸福、溫暖、欣慰、體貼的情懷時,往往要把重音輕讀,即讀得反而比其他語句輕柔。
四、停頓。這里說的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頓。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一種特殊意義,可以延長和縮短停頓時間,還可以不按標點停頓。在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時,為了增強感染力也可以變化停頓時間。
在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抓重點詞、句朗讀 聯系詞義入情。抓住一個或一連串的詞,通過解析詞義達到讀得入情入境。 兔姑娘輕輕地從小路上走過,說:「啊,多美的小路啊!」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字詞句子來重讀、輕讀、突出讀。
二、針對環境閱讀 例:夜晚安靜的環境。 天黑了,星星淘氣的眨著眼睛,互相打鬧著。月亮婆婆告訴他們,人們該睡覺了,大家不要打擾他們 夜晚是很安靜的。在閱讀時,聲音應該放輕、放緩,閱讀速度放慢。
三、體驗朗讀。體驗朗讀又有以下幾種形式
1、換位體驗朗讀。轉換角色,體驗他人情感,讀出情感。小鳥譏笑它,獵狗追趕它 學生設身處地的把自己當做丑小鴨,自己被人欺負,被人嫌棄,讀出醜小鴨的委屈。
2、喚起生活體驗朗讀。以生活的感受為牽引,讀出感情。 陽光溫暖著小朋友們凍僵的手和臉。 陽光溫暖著小朋友們凍僵的手和臉。 引導學生回憶冬天自己被凍的感受,體會「凍僵」時感受就更為深切,再讀「凍僵」。
3、表情、動作朗讀。做表情、動作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喜愛的形式,游戲形式的朗讀更容易使孩子讀出感情。比如: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涼傘。」小魚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朗讀這樣的段落時,引導學生配上動作、表情,抓住笑嘻嘻、游來游去、捧起,容易在孩子內心激起共鳴。
四、想像朗讀 激發學生想像,豐富文本。可以引導學生從被朗讀主體的動作、神態、語言,體味文字背後的畫面、蘊涵的不同情感。 小螞蟻搖搖頭,說:「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媽媽會著急的。」 引導學生想像,自己丟了,爸爸媽媽焦急的心情,自己想趕快回家的心情。知道學生朗讀出小螞蟻的心情。
五、看畫面朗讀 通過畫面展示鮮活的形象,藉助畫面通過視覺給人以內心的深深震撼。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邊的水又少,它喝不著水。怎麼辦呢?引導學生們通過觀察烏鴉的表情,朗讀出烏鴉想喝水又喝不到水的無奈、焦急。 六、辨別標點符號朗讀 不同的標點符號有著不同含義,包蘊著不同情感,通過分析標點符號,可以正確把握句段,從而讀得更准確、更有感情。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怎麼不見了? 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句號用平淡的語氣。跟平時說話一樣。問號用疑問的語氣,心裡很奇怪。語氣上揚。嘆號要用感嘆的語氣,語氣很堅定!收尾要有力度。
七、配樂朗讀、補充資料朗讀、換詞比較朗讀、教師示範引領朗讀等策略也能使學生在朗讀中讀出情味,讀出意境,讀出神韻,受到熏陶,獲得啟迪,享受樂趣。

㈩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中學生感情朗讀

古人雲:「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顧名思義就是運用響亮的聲音把語言文字念出來,它是一種言志傳神、負載豐富思想感情的口語表達藝術。一篇課文,要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精義妙理,體味作者的神思妙筆。有感情地朗讀,往往能使一首優美的詩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加強朗讀指導,學生就能很好地領略文章中所體現的意境美、所反映的情感美、所營造的和諧美、所表現的音樂美、所富有的變化美,從而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趣味。那作為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呢?現在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一、適當地進行教師范讀我覺得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盡管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學習,但並不等於不要教師教了。相反,接受性學習與自主性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你可能「讀得不好」,但你可以「讀得很認真、很動情」,這樣一來,學生在你的影響下也會讀得「很認真、很投入」的,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就更近了。二、適當地介紹寫作背景我覺得有感情朗讀應以學生的感悟為基礎,使學生做到有感而發,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感情朗讀這一目標。可我們現在的小學教材中有一些課文離實際生活還是挺遠的,我們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如果對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紹,想必學生是難以讀出感情的。如《第一場雪》,在學生眼裡雪可能就只有好玩而已,談不上什麼喜悅的成分在裡面。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盡管許多課堂上初讀、引讀、領讀、對讀、輪讀、接讀、齊讀等形式多樣、讀聲琅琅,可是就是感覺沒有讀出語文課的味道。這樣一味、單調地讀書,學生究竟獲取了多少語文素養?因此給學生作適當的背景介紹可以幫學生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再多讀、細讀,慢慢去咀嚼、品嘗。我覺得適當地將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一下介紹,要創設適時情境,引導學生豐富、合理的想像,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用自己的朗讀自然地傳達出文本所要表達的感受,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三、提倡個性化的朗讀為了達成「有感情朗讀」,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把xx感情讀出來」。這種要求顯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師將自身的感受強加給學生的。同一句話、同一篇課文要求學生讀出相同的感覺,顯然是不符合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使更多同學的朗讀達到老師滿意,老師們便在語速、語調、輕重等朗讀技巧上下功夫,課堂上這樣的話不絕於耳:「你把這個詞讀得重一些。」「讀得快一點就好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當然地裝腔作勢,甚至拿腔拿調。過分強調朗讀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朗讀也如此,可能不同經歷的學生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一樣。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只要是真心地讀、真情地讀即可)。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感情朗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