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實現中職語文課堂高效

如何實現中職語文課堂高效

發布時間:2022-06-13 00:56:26

㈠ 如何構建活色生香的中職語文高效課堂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是培養幸福的人」。今天,構建幸福社會已經成為共識,幸福不但是社會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中職教育的追求。眾所周知,中職學生大多是在初中階段被學校和教師「邊緣化」的群體。他們身上存在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厭學情緒濃、自卑心理強等問題,常出現遲到、早退、曠課、擾亂課堂紀律、打架等違紀現象,課堂教學難度大,學生學得苦悶,教育教學效果低,造成部分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就業能力不強,未能達到中職的培養目標。在這種狀況下,教師沒有成就感,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甚至職業枯竭感,直接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改革中職課堂,構建「幸福課堂」,讓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讓師生在教學過程共同成長、體驗幸福,享受幸福是十分必要的。
一、變觀念
1. 正確認識中職學生。
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較重,他們自認為是被學校拋棄的「孩子」。他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贊揚。因此想讓課堂成為「幸福」的,教師首先要改變「儒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觀念,堅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美國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創立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個人發展的模式:中職生與普高生相比,沒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結構類型不同。只有教師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才可能引導學生擺脫「失敗者」的陰影,樹立起信心,讓學生願學進而樂學。
2. 正確理解中職語文教學目標。
近幾年中職教材進行了大變革,教師應真正領悟新教材的精神,將教學目標確立為培養學生「具備適應就業和創業需要的語文應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應設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從相關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選取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模擬職業情境,組織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升職業素養。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能力的點滴提高,要打破單一的考試分數評價制度,重視知識、理論與技能的多元評價。
3. 正確定位中職教師身份。
絕大部分中職生認為在中職只要掌握一門技術就可以,作為文化課的語文來說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他們缺乏主動學習語文的慾望,因此,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很重要。在中職學校,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應先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學生,做他們生活上和學習上的朋友。較之教師的身份,朋友的身份更能讓學生樂於學習。「愛之則親之」,學生若能感受到教師朋友般的關心與愛,便會更喜歡這個教師的課。
二、變教材
許多單位在招聘面試時,都是通過學生的口語表達來判斷他們的語言、思維、組織能力及情感因素等基本素質,其次,用人單位還比較重視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近幾年的中職教材都較符合中職生的實際,符合中職語文真正的教學目的。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還可以更靈活些,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創新。
1. 教師修正教學內容。
教師可根據本地、本校、本專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取捨、增刪,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來拓深、拓寬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外延;聯系社會,選擇一些有關社會分析和職業思考並富有時代氣息的文章,滲透職業素養的教育。如選擇《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進行「職業與理想」教育;選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進行「責任與義務」教育;選擇《人生即燃燒》,進行「人生與創造」教育;選擇《致加西亞的信》,進行「敬業與樂業」教育……還可增設一些口語和書寫訓練,多進行一些應用文寫作,滿足學生在工作時的實際需要;在學習課文詩詞的基礎上再增設古詩詞賞析及美文佳作欣賞,讓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文化底蘊和深刻內涵,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和世界觀;結合每個單元後面的《語文基礎知識與應用》進行基礎訓練,彌補中職生字詞功底不扎實的弱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2. 學生參與重整教材。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認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遏制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圖。」有興趣才會樂學,而若能讓學生參與重整教材,選編教學內容,變「要他學」為「他要學」,會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高。
對此,筆者是這樣做的:剛開學的幾節語文課,讓學生看語文書,把它當小說一樣地去看,把語文書從頭到尾看一遍。然後要他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或覺得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並在課堂上說明選擇的原因。在學生整理教材時向他們提出「你們認為工作中需要具備哪些語文能力」的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學生整理意見提交之後,教師可結合自己的理解再次重整,從而確定本學期語文的教學內容。這樣以生為本、以實用為目的、師生合作重整的教材,必是師樂教生樂學的。
三、變教法
長期以來,中職語文課都是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主,即師本教育,長久如此,教師越來越懈怠,學生越來越厭學,形成惡性循環,課堂氛圍越來越不和諧。可見,要實現幸福語文課堂,必須改變傳統的師本教育模式。在郭思樂教授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筆者嘗試了「激發式自主學習模式」。這種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普遍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自信心明顯增強,學習興趣顯著提高。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語文教學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專業知識。
文化課應與專業課相結合,為專業發展服務,這是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向,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比如教《邊城》,在旅遊班授課時,筆者讓學生通過閱讀作品,搜集相關的湘西自然景觀,探索湘西的民俗風情,然後寫一篇導游詞,在課堂上作解說;在計算機班授課時,筆者讓他們把搜集到的資料製成ppt文件在課堂上展示;在動漫班授課時,筆者讓學生依據作者對文章主人公翠翠的描寫給翠翠畫一幅動漫作品;對幼師專業的學生,筆者讓她們自己配樂朗讀《邊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知識相融合,讓他們學以致用,這樣學生才更認可語文學科內容,更樂於學習語文。
2. 語文教學應注重加強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中職學生由於沒有升學壓力,所以他們的思想意識活躍,有廣泛的興趣受好,而且部分學生喜歡出人頭地,引起他人注意。針對這一特點,筆者以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為核心,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相關職業工作為基礎,以學生自主學習、直接體驗和研究探索為基本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開展語文情境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如教《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筆者開展為人物配音的實踐活動,學生在模擬配音時,通過揣摩人物語言,表現人物個性,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體會孔子思想,領會本文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同時通過活動,鍛煉學生的理解、表達和合作能力。教《威尼斯商人》時,筆者開展課本劇的排演,鍛煉學生的戲劇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組織實施能力、審美與創造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教《應聘》時,開展「職場應聘終極PK」活動提高學生的說話、應答能力和現場應變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職業素養和技能。在這些情境教學中,所有的活動都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
3. 語文教學評價應淡化分數,注重多元評價。
對中職語文教學的考核評價應淡化分數,主要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應用性能力四方面評價。重視對閱讀積累的過程評價,重視參與寫作的態度、方法和情感的評價,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與實踐評價,重視應用性能力的訓練與測試評價。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態度,關注參與實踐的表現,關注日常課堂活動表現、作業表現,盡可能給予學生最大的肯定與支持,以引起學生精神上的榮譽感、滿足感和成就感,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通過多元化評價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職業語文能力。
「變觀念、變教材、變教法」改變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提高了教學效果,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在和諧的課堂里,師生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在成長中收獲幸福人生。

㈡ 如何上好中職語文課

一、創造辨論的課堂氛圍 弗萊雷認為:「只有通過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義。只有通過學生思考的真實性,才能證明教師思考的真實性。」人文教育的特殊性不像自然科學知識那樣可以用簡單、直接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因此。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展口頭討論,讓學生敢於思考,樂於思考,引發他們對生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生活意義等問題的沉思和追問。 二、提升教師的人文修養 在人文素質教育課堂上,教師的人格魅力、氣質修養對學生的影響遠比教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的影響深遠。語文教學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同時更是幫助學生成長,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創造完美人生的過程。所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教師,顯得十分重要。 三、創設情境,提升審美能力 文質兼美的中職語文課程,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因素,在提高修養、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弘揚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語文教師可利用範文中蘊藏的豐富的文化內容、人文精神,創設佳境,營造人文氛圍。教學中,教師要聲情並茂地給學生示範朗讀,讓學生如同親眼目睹,親耳聆聽,去發現,去感受,去品味蘊藏在字里行間的人情美、自然美、語言美。教師以情感人,動之以情,學生則會受到感染,心靈得到陶冶。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打破教室的限制,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到圖書館、網際網路等等領域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人文知識。語文課堂中師生共同創設育人環境,對塑造健康人格,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有極大的作用。 四、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乎、者、也」和讓他們頭疼的寫作,如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也是我們語文教師值得探討的。語文課上有很多東西是可以把它變成故事講給學生聽的,比如說介紹作者這個教學環節。過去的應試教育只是介紹作者的名字、時代、出生地、世人對他的評價、還有代表作品。我們可以把作者的生平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並且也願意去聽。 五、加大語文課與實踐相結合的力度 把語文課的內容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現實生活的氣息,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輸科學文化知識,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忽略了學生對生活體驗的需要,就會造成學生的厭學。語文既是交際工具,又承載了人類文化。又是覆蓋面最為廣泛的,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眾生,包羅世間萬象。因此,我們可以從很多種角度把語文教學的內容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人生。

㈢ 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手段優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

運用多媒體手段,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摘要: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科學應用,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變化,語文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化抽象的概念為具體生動、可知可感的形象,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景,提供多方位的外部刺激,把教學信息直接、形象、具體、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對激活語文教學和推進語文教學改革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體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其各方面的優勢,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從而使學生得到鍛煉、得到提高、得到主動發展,構築起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大廈,才能創造出學習過程的最高境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廣,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教學領域,因其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優勢,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多媒體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關鍵詞:多媒體應用 課堂教學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廣,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教學領域,因其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優勢,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多媒體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在語文教學中正確運用多媒體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綜合處理特點,充分創造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那麼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手段來優化語課堂教學呢?

一、科學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心理特徵,它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這一精神力量是推動學習的動力。多媒體語文教學根據自身聲像並茂、視聽結合的特點,以直觀、形象的圖像、艷麗的色彩、逼真的音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高度的參與熱情。再加上適時適度的點撥,學生對探究學習內容充滿著興趣,就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語文教學既有生動的一面,又有枯燥的一面,教師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可見可聽、可知可感的形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造性地造就語文教學藝術。相對於傳統的教學手段而言,它更直觀新穎,更能有效利用音像演示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潛能。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之後,才會主動參與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激發起其內在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願望,喚起他們探索的慾望。多媒體教學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容量增大,教學內容充實形象,並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氣氛中獲得信息,掌握知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景,盡可能地把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這樣,就會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發揮多媒體優勢,取得最佳教學效益

多媒體技術能超文本、超鏈接組織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課本不同的文體特徵,採用不同的手段進行組合,以求最佳的教學效果。語言相對於實物來說較為抽象,而多媒體教學則可以把難懂的文字表達轉化為生動的形象,使學生能夠較為容易地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學習。尤其是對中下等學生,避免了想學而無從學起的尷尬局面,使他們能夠面對鮮活的內容,輕松參與到學習中去。像《蘇州園林》這篇課文,層次分明、語言精練,但又有不少難懂的詞語的建築術語,成為學生理解課文的障礙。於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搜集有關蘇州園林的資料,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剪輯整理,製作成配有文字說明的風光片。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還使他們輕松地深入到課文中,把難懂的詞語和術語形象化,解決了疑難問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地改變了傳統教學手段耗時多、效率低的現狀,它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的傳授給學生,還增大了課堂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直觀、形象、准確,而且速度快、效率高。它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全體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發現、探索,並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造樂學的環境,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設多樣化教學情景,刺激學生求知慾望

在教學過程中,緊張壓抑的情緒是阻礙學生智力發揮的主要因素。人的情感往往是在情景中產生的,學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具體事物的支配。因此教師創設生動有趣、富有啟發的教學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多媒體教學系統能充分合理地結合運用視聽感官,可以形象、生動、直觀、動態地提供圖文聲像等綜合信息,讓學生在圖文聲像等多維刺激下,產生關於學習的多層次興趣。首先,它具有呈現客觀事物的時間順序、空間結構和運動特徵的能力,如英雄人物、名勝古跡、自然風光和歷史事件等都可以用多媒體生動地展示出來,以加深影響,提高記憶效果。其次,它能提供模擬演示功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學習積極性。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還能有效突破重、難點,更好的培養泩的思維創造性。

四、運用多媒體,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形式,它是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思考,從而獲得答案的思維形式。只有在教學中堅持改革開放,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提問題,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地運用已學的知識解答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利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變式訓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就必須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材料。計算機多媒體就恰好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有助於培養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素質教育提倡要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要想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就離不開想像和驗證。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像和驗證的機會。在課堂適當的機會提出問題,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像,去猜測,並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案,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一起驗證、修改、完善。這樣教學,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並培養了他們發散思維,進一步開發了的創造潛能。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逼真的教學情景,豐富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多種感官接受刺激,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將各種圖像、音響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快速刺激學生的眼、耳、腦等器官,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走進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去。其次,在一堂課中是否要使用多媒體,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設計得好,多媒體手段使用得恰當,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運用多媒體上語文課,可以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可以縱貫古今、橫跨中外。因此,有的課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效果特別好,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科學應用,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變化,語文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化抽象的概念為具體生動、可知可感的形象,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景,提供多方位的外部刺激,把教學信息直接、形象、具體、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對激活語文教學和推進語文教學改革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體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其各方面的優勢,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從而使學生得到鍛煉、得到提高、得到主動發展,構築起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大廈,才能創造出學習過程的最高境界。

㈣ 怎麼上好中職課

1(依據生源的‎基礎~培養出符合‎社會不同層‎面需要的技‎能人才

對於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來說,造成這種「教師累,學生煩,效果差」的尷尬局面‎,不是學校沒‎有進行過相‎應的教學改‎革,也不是教師‎沒有探討過‎相應的教學‎方法,而是單純地‎重視產教的‎結合,過分地強調‎社會的需要‎,卻忽視了學‎生的能力。生源的整體‎成分變了,學校的培養‎目標卻不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卻沒變‎。要把這些智‎力千差萬別‎、成份錯綜復‎雜的學生按‎照統一的專‎業教學目標‎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勞動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它的難‎度,這無異於「在一堆千奇‎百怪的樹根‎中尋找出統‎一規格的房‎梁」。我們必須依‎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為何不把這‎些「樹根」加工成「根雕」藝術作品呢‎,滿足社會不‎同層面的不‎同需要。按照職業能‎力可以把學‎生分為三種‎類型: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勞務型人‎才。中職培養出‎來的絕大部‎分是勞務型‎人才,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只有少數的‎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才能‎夠完成,而且也只能‎是部分專業‎及少數學生‎,至於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就更少了。問題在於作‎為教師的我‎們不願意、也不肯承認‎這種非常殘‎酷的現實,苦苦地端著‎傳統中專的‎「架子」不放。結果是學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投入了大批‎的師資力量‎,辛辛苦苦地‎「教」給學生那些‎教師們「自我感覺」非常重要的‎理論知識,學生卻沒有‎學會,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學生‎不願意學、甚至根本不‎學。因此,必須首先轉‎變觀念,樹立起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不僅清楚教‎給學生什麼‎,而且掌握學‎生學會了多‎少,使這些不同‎資質水平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

2(依據學生的‎特點~研究出適合‎學生運動感‎知特性的教‎育方式

中職學校的‎在校學生絕‎大部分是被‎初中「遺棄」學生,或者說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叛逆」者。具權威人士‎分析這些學‎生是通過運‎動感知知識‎的,由於不適應‎中學依靠聽‎覺和視覺感‎知知識方式‎而被「淘汰」,並「流落」到了各種類‎型的中等職‎業學校。雖然中職學‎校改革多次‎、重視技能培‎養,但是仍然沿‎用依靠聽覺‎和視覺感知‎知識方式組‎織教學,還有大量與‎職業技能培‎養無關的課‎程及教學內‎容,使學生大有‎逃離「狼窩」又入「虎穴」的感覺。我們的教師‎已經養成了‎迫使學生服‎從我們行為‎習慣的「毛病」,不能主動適‎應學生,依據學生的‎特點實施教‎學。回想自身的‎教學也確實‎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這是影響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㈤ 職業教育學校怎樣上好語文課

一、創造辨論的課堂氛圍 弗萊雷認為:「只有通過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義。只有通過學生思考的真實性,才能證明教師思考的真實性。」人文教育的特殊性不像自然科學知識那樣可以用簡單、直接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因此。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展口頭討論,讓學生敢於思考,樂於思考,引發他們對生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生活意義等問題的沉思和追問。 二、提升教師的人文修養 在人文素質教育課堂上,教師的人格魅力、氣質修養對學生的影響遠比教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的影響深遠。語文教學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同時更是幫助學生成長,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創造完美人生的過程。所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教師,顯得十分重要。 三、創設情境,提升審美能力 文質兼美的中職語文課程,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因素,在提高修養、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弘揚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語文教師可利用範文中蘊藏的豐富的文化內容、人文精神,創設佳境,營造人文氛圍。教學中,教師要聲情並茂地給學生示範朗讀,讓學生如同親眼目睹,親耳聆聽,去發現,去感受,去品味蘊藏在字里行間的人情美、自然美、語言美。教師以情感人,動之以情,學生則會受到感染,心靈得到陶冶。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打破教室的限制,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到圖書館、網際網路等等領域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人文知識。語文課堂中師生共同創設育人環境,對塑造健康人格,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有極大的作用。 四、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乎、者、也」和讓他們頭疼的寫作,如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也是我們語文教師值得探討的。語文課上有很多東西是可以把它變成故事講給學生聽的,比如說介紹作者這個教學環節。過去的應試教育只是介紹作者的名字、時代、出生地、世人對他的評價、還有代表作品。我們可以把作者的生平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並且也願意去聽。 五、加大語文課與實踐相結合的力度 把語文課的內容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現實生活的氣息,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輸科學文化知識,忽略了學生的感受

㈥ 如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

一、開課伊始,靈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職校學生上課時,有的睡覺,有的玩手機,有的聊天,他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在學習課文之始,筆者努力創設出一種既適合學生走入文本的情境,又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氛圍。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時,一開始上課就先給學生介紹一些人名地名的諧音:霍啟——禍起;卜世仁——不是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應嘆息;梨香院——離鄉怨;十里街——勢利街;王熙鳳——昔日鳳凰;賈寶玉——假寶玉; 林黛玉——林待玉(寶玉)……這些諧音都有特殊的含義,或諷刺,或感嘆,學生初次接觸覺得新奇好玩,又與課文的知識相關,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學習。採用課前拓展,豐富教學內容,對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進課堂,學生既輕松又有興趣。
二、課中拓展,靈動課堂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難點、疑點,這時立足教材,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呈現了另一個信息,另一種認識,另一種思維,這樣通過不同角度的教學形成合力,不僅有助於學生較為准確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1.拓展精彩文段,培養語言能力
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很多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內含很多妙詞佳句,精彩語段。教學中通過一定形式的讀、寫、說的延伸訓練,讓學生在拓展訓練中感受、品味、積淀語言,然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最後達到能夠靈活運用語言的目的。例如《故鄉的榕樹》一課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整篇文章充滿生活情趣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其中第二自然段的描寫非常富於生活情趣,是作者觸景生情,由眼前的榕樹勾起自己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重現了兒時的愉快生活。結合職校學生語文能力較差,這樣的句子非常適合訓練學生的語言,於是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仿寫的拓展訓練。讓學生仿句,這不僅增進了學生對作者那種思鄉之情的理解,更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拓展閱讀課堂成為學生語言積累的根本。
2.拓展空白懸念,訓練學生思維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 文字是一種符號,文字的背後蘊涵著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包含許多諸如語言、心理、場景和情節等方面的「不確定」與「空白」。這種「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點展開拓展,進行訓練,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章中心人物品質,又能引發學生共鳴,激情達義,訓練學生的思維。
筆者在進行《工作,從賣燈泡做起》一文的教學時,就進行了一次心理補白的描寫訓練,筆者抓住文中王經理說的話「要干,就干好,要不,就另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其位,謀其職。這個道理,你應該知道吧?」創設了一個拓展環節:此時的「我」心裡會想些什麼呢?請寫一段心理描寫,200字左右。有一位學生的短文十分精彩,受到大家的一致稱贊,實錄如下:「是呀,我現在這里實習,我乾的好嗎?是不是真的不能學以致用?難道我就要這樣子混下去嗎?難道我真的要另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這適合自己的工作到那裡找呢?無數的問號在我腦中閃現。但此時,另外一個自己也在腦中爭斗,我讀了四年大學,連個實習工作都做不好,怪不得社會上認為當今大學生素質低下,只會讀書考試,不會幹活,高分低能。不,我不能輸給自己,我要跨好我人生的第一步,我一定要把這次實習工作做好,『要干,就干好!』我要讓大家看看我這個大學生的素質!」通過補充心理活動描寫,學生對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發展了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了語文素養。
3.拓展人文內涵,培養高尚情操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職校學生思想復雜,作為職校教師,更應有強烈的人文意識,不僅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人文內涵,讓學生通過對文本所體現出來的情感,有所感受,有所體驗,有所領悟,而且要通過拓展將人文熏陶加深甚至延伸至生活,以此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質。如《太陽·老人·少女》是一篇抒情短篇小說,它用象徵手法來揭示生命的意義,教學本課重要目標之一是充分發掘課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為了實現目標,筆者設計了三個問題:(1)你怎樣理解本文里太陽、老人、少女的含義?(2)說說身邊具有「老人、少女」那樣品格的人物。(3)你有哪些感悟,談談你是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採用教師導讀,學生交流討論、感悟體會,教師點撥指導的教學模式,挖掘出人物的內涵:
老人:飽經風霜,一生勤苦,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力量,繁衍了後代,是他和無數與他一樣平凡的人,創造了世界,他們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血,他們是真正的大地的主人,社會的脊樑,而他們從生活中所得到的卻極少,過著清貧單調、幾乎沒有任何溫暖的生活,可他們卻毫無抱怨地承受著生活中的一切,正是像他這樣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正創造著美好的世界。
少女:年青的畫家,從老人簡單平淡的一生中感受某種不簡單、某種了不起和意味深長的東西,更深一層地了解到人生和功勛的意義和奧秘。從而懂得如何對待生活和人生。
太陽:生命的象徵。
在完成第一個問題後,師生又暢談了自己身邊的人物,有很多學生找出了生活中具有「老人」「少女」一樣品格的人,最後還談了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這樣的教學不僅跳出了課堂,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更重要的是學生能更清楚地認識自我,認識身邊的人,對塑造學生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課後拓展,靈動課堂空間,學以致用
1.聯系校園生活,與實際行動結合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筆者總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並且給予輔導,例如:校園藝術節時表演課本劇,動員學生參加「感恩社會、感恩父母」等各種主題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牆報比賽、徵文比賽、國旗下講話等。這些既可以活躍學生的課餘生活,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活動能力,從而真正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
2.聯系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語文的學習應不局限於課堂和學校,應讓課堂教學向生活延伸,向社會延伸。 如在學習《南州六月荔枝丹》後,筆者讓學生調查了解自己家鄉荔枝的品種、質地、銷售渠道、加工方法等,有的學生通過調查發現了自己家鄉種植的荔枝品種單一,有的學生發現荔枝質地不夠優良,等等。教師把學生帶到更廣闊的課外世界,把課堂拓展到生活、社會,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
立足文本,豐富內容,給我們的語文課堂灌注了強大的生命力,既能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大學生的思維領域,又能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能力。但同時也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文化積累,只有自己先「厚實」起來,語文課堂才會充滿著生機,洋溢著智慧的火花。

㈦ 老師如何上好中職語文課

設計出旨在開發學生吸納能力的教學方法。
人體要健康,首先需要吸收營養物質。培養中職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如此,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吸納,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因此,做教學設計時,教師要關注中職生對語文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吸納能力,用貼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以「拿來」的態度,動手、動口、動耳、動腦。例如:畢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闡釋哲理透徹,理解上無大障礙,而且情感充沛、文筆優美、節奏鮮明。所以,筆者設計了感知性慢讀、理解性賞讀和共鳴性熟讀等教學環節,還騰出時間安排了當堂背誦「假如我病了,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無數次向上蒼祈禱我的康復,甚至願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於他們自身,以換取我的平安……」等三段文字,並當堂競賽。

再比如張潔的《我的四季》一文,運用象徵手法藝術地寫出了作者的人生。由於人生經驗、文句透析能力、文意理解水平受限,中職生「一讀便明白,一說難啟齒」。為了解決學生理解、歸納文意的困難,筆者設計了兩個辦法:帶學生一起尋找文本關鍵詞和在最難讀懂讀透的夏季部分給學生提供了文脈導讀圖。同時,還將以上內容按照范讀的用時標准製成PPT演示文稿,適時將文本中原有的關鍵詞和教師根據文本內容概括的關鍵詞投影出來,讓學生與作者情感對話、思維對接,深入理解文字背後蘊含的深層意義。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降低了學生閱讀理解的難度,為學生提供了創新性的思維方式,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其用腦練思、張嘴練說、動手練寫。

㈧ 高效課堂中如何讓中職學生愉悅學習語文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是培養幸福的人」。今天,構建幸福社會已經成為共識,幸福不但是社會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中職教育的追求。眾所周知,中職學生大多是在初中階段被學校和教師「邊緣化」的群體。他們身上存在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厭學情緒濃、自卑心理強等問題,常出現遲到、早退、曠課、擾亂課堂紀律、打架等違紀現象,課堂教學難度大,學生學得苦悶,教育教學效果低,造成部分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就業能力不強,未能達到中職的培養目標。在這種狀況下,教師沒有成就感,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甚至職業枯竭感,直接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改革中職課堂,構建「幸福課堂」,讓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讓師生在教學過程共同成長、體驗幸福,享受幸福是十分必要的。
一、變觀念
1. 正確認識中職學生。
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較重,他們自認為是被學校拋棄的「孩子」。他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贊揚。因此想讓課堂成為「幸福」的,教師首先要改變「儒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觀念,堅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美國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創立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個人發展的模式:中職生與普高生相比,沒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結構類型不同。只有教師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才可能引導學生擺脫「失敗者」的陰影,樹立起信心,讓學生願學進而樂學。
2. 正確理解中職語文教學目標。
近幾年中職教材進行了大變革,教師應真正領悟新教材的精神,將教學目標確立為培養學生「具備適應就業和創業需要的語文應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應設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從相關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選取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模擬職業情境,組織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升職業素養。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能力的點滴提高,要打破單一的考試分數評價制度,重視知識、理論與技能的多元評價。
3. 正確定位中職教師身份。
絕大部分中職生認為在中職只要掌握一門技術就可以,作為文化課的語文來說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他們缺乏主動學習語文的慾望,因此,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很重要。在中職學校,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應先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學生,做他們生活上和學習上的朋友。較之教師的身份,朋友的身份更能讓學生樂於學習。「愛之則親之」,學生若能感受到教師朋友般的關心與愛,便會更喜歡這個教師的課。
二、變教材
許多單位在招聘面試時,都是通過學生的口語表達來判斷他們的語言、思維、組織能力及情感因素等基本素質,其次,用人單位還比較重視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近幾年的中職教材都較符合中職生的實際,符合中職語文真正的教學目的。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還可以更靈活些,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創新。
1. 教師修正教學內容。
教師可根據本地、本校、本專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取捨、增刪,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來拓深、拓寬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外延;聯系社會,選擇一些有關社會分析和職業思考並富有時代氣息的文章,滲透職業素養的教育。如選擇《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進行「職業與理想」教育;選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進行「責任與義務」教育;選擇《人生即燃燒》,進行「人生與創造」教育;選擇《致加西亞的信》,進行「敬業與樂業」教育……還可增設一些口語和書寫訓練,多進行一些應用文寫作,滿足學生在工作時的實際需要;在學習課文詩詞的基礎上再增設古詩詞賞析及美文佳作欣賞,讓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文化底蘊和深刻內涵,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和世界觀;結合每個單元後面的《語文基礎知識與應用》進行基礎訓練,彌補中職生字詞功底不扎實的弱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2. 學生參與重整教材。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認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遏制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圖。」有興趣才會樂學,而若能讓學生參與重整教材,選編教學內容,變「要他學」為「他要學」,會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高。
對此,筆者是這樣做的:剛開學的幾節語文課,讓學生看語文書,把它當小說一樣地去看,把語文書從頭到尾看一遍。然後要他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或覺得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並在課堂上說明選擇的原因。在學生整理教材時向他們提出「你們認為工作中需要具備哪些語文能力」的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學生整理意見提交之後,教師可結合自己的理解再次重整,從而確定本學期語文的教學內容。這樣以生為本、以實用為目的、師生合作重整的教材,必是師樂教生樂學的。
三、變教法
長期以來,

㈨ 淺談怎樣提高中職語文教育水平

如何提升中專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使我們盡快從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呆滯的尷尬局面困擾中走出來。我以為必須跳出語文是純基礎性課程的舊框框,在遵循語文教學基本規律的前提下,體現職業中專學生的特點,增強其「適應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掌握學生學情的現狀,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分析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力求使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
中專語文教學的根本是能力教學,包括兩個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礎語文能力。也即語文素質的提升;二是專業能力的提高,即通過語文基礎能力的提升,促進專業能力的提高,為以後就業創造機會或條件。本文就如何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作一番粗淺的探討。
一、基礎語文能力的提高
中專語文教學是初中後語文教學的繼續,然職業中專的學生大多語文素質較低。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切忌好高鶩遠。應突出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重點進行字、詞、句、文的認、釋、讀、寫,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能力訓練和提高,不能把對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為對職業中專學生的要求。
中專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熱情不高,對專業課程卻比較重視,我們應該從學生注重「實用」這一特點出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從語文學習中去發現學科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對相關學科的探索熱情。除講究德育滲透,中專語文教學還必須重視職業滲透,就是這個道理。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我們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課堂教學的前提。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因素,電教媒體等手段,都能提供特定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創新思維。
中專學生畢業後將直接融入社會,其口頭表達能力是左右著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說比寫出更重要、更難,語言表達的教學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將傳統講授課演變為「演講與口才」課進行教學,著重強化演講思路、演講語言、演講藝術、演講氣質及演講效果的學習和訓練,讓原本枯燥的語文課成為一股活水。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一篇難度較大的文章化繁為簡,傳輸給初步具有理性思維的職業中專學生,並非易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做一回真正的主人即學生主講,教師監督。學生普遍反映,這種方法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挖掘了他們的學習潛力。例如,教學《辨論》一課,我兩周前就給班委會布置,讓他們圍繞校園生活組織一次班級辯論會。此間,我不作任何指導,全由學生自己籌辦。活動結束後,再引出課文讓他們閱讀,對照找出活動中的優點和不足。學生興致很高,收效很好。中專語文的課堂現狀是:教師在講台的「孤島」上揮汗如雨、口吐白沫,而學生或呼呼大睡,或竊竊私語,或聆聽音樂(隨身聽),或偷看閑書等等。教師埋怨學生難伺候,學生則大發牢騷,說授課味同爵臘。因此,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嘗試快樂教學,借鑒明星和說書人表演來追求課堂活躍的氣氛。既輕松方便又受學生歡迎,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學生聽課激情。例如,我教古典詩詞時,就要求學生下載古典詩詞歌曲、音樂,課堂交流、學唱。這樣,學生不僅真切地感受到詩詞的音樂美,而且在反復吟唱中達到理解和熟記的效果。
在中專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許多學生識字量不夠,句意表達不清,甚至有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普通話都不會說。這種現實決定中專語文教學的重點應在基礎語文能力的提高上。具體而言,要提高基礎語文能力,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第一,實施分層教學。中專學校的學生水平不一,相互間差距較大,這就決定了中專語文教學必然是一種不同層次的教學。因此,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在課堂上要具有針對性。講課時較淺顯的部分請一部分學生積極對答;較深奧的部分則主要由老師講解。另外在課外作業的要求上,也不強求一致。比如講述文言文單元時,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自覺性較差且語文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只要求解決生字詞和背誦名句即可;對中等程度的學生除了上述要求之外,還要求掌握並背誦重點段落;對較高水平的學生則要求全文背誦並能夠自主翻譯全文。三種作業要求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能各有所思,各有所得。
第二,強調基礎字詞的教學。很多語文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認為基礎字詞的教學是小學階段的任務,到了中學或中專應該以對文章和段落的分析、鑒賞為主。其實不然,這是一種捨本逐末的教學觀念。實際上,詞彙量的積累是提高語文水平的基石。例如,形容一個人死亡,一般的學生都知道用「過世」、「仙逝」。但到了「作古」、「圓寂」就已經有學生不理解了,至於「涅磐」、「駕鶴」茫然不知所雲的更是比比皆是。許多在表達中常用的生字詞學生都不懂,或者只會讀和理解大意而不會寫不會用。詞彙量的嚴重不足,導致學生表情達意只停留於簡單的層面,就更談不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了。由此可見,中專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字詞積累量的增加,經常對課文生詞進行聽寫和連接表達的訓練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這是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素質的必要條件。
第三,精講多練。以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依據,以科學的、藝術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作要言不繁的適度講解並作典型而有針對性的適量練習。如《國際民歌節展示南寧巨變》這篇文章的課堂設計,可先讓三個學生分別用一句話、一小段話、一大段話敘述文章的內容。然後告訴學生新聞文體的寫法,用一句話或一個短語,最簡潔、最鮮明地把所報道的內容表示出來,這就是新聞的「標題」;用一小段話,簡要地、概括地把所報道內容的梗概,在新聞的開頭部分表示出來,這就是新聞的「導語」;用一大段話或幾小段話,具體地、翔實地把所報道的內容表示出來,這就是新聞的「主體」。標題、導語和主體通常是一則新聞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樣讓學生既順利地接受新聞基礎知識,又通讀了課文,掌握了課文內容。接下來趁熱打鐵,結合學生剛入學的實際,讓他們寫一則開學典禮的新聞報道,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專業能力的提高
這里所說的專業能力,其實並不單純是指學科專業,還包括有別於課本知識的適應社會的種種能力。中專語文教學應擺脫應試教育的窠臼,側重於實踐能力的提高。在提高語文基礎素質的同時。應發揮語文這門學科的特色和作用,力求對學生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有所裨益。

第一,中專學校的職教特性使得語文教學應注重專業需求,向專業特色傾斜。中專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而相對忽略文化課,對此,語文教師可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地把語文與學生的專業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進而喜歡並重視語文學科。如何使語文學科中學習的內容能更緊密地與專業相結合,是中專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大特色和方向。這就要求教師事先對所授班級的專業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學生即將從事或能從事怎樣的工作,工作中將會用到哪一方面的語文能力,而不是茫然地進行完全沒有專業特性的大一統教學。這就要在語文教學中增大此專業學生的業余閱讀量,多進行文學作品的品讀和鑒賞,增強他們的審美感受力。同時,通過課堂基本的說話訓練,包括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口頭作文、回答問題、講故事、講新聞等,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第二,中專語文教學應提前為學生進入職業狀態、適應社會作好准備,提高學生在這方面的專業能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要善於精心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學生有機會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以此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語文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安排這方面的鍛煉活動。比如讓學生做自我介紹,互相交流彼此的印象,放假旅行歸來介紹自己的奇遇,讀書後談自己的感想和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適當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這一方面的教育。如講授《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通過講授課文,教師可分析鄒忌諷諫齊王的說話藝術,讓學生體會鄒忌委婉勸說的方式;委婉勸說的優點在於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同時,教師可以模擬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學生進行這方面的鍛煉。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師生關系,而且與「能力、就業」緊密聯系,使學生有興趣有動力去學。
基礎語文能力與專業能力兩方面能力的提高對中專學校語文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中專語文教師應該拓寬專業面,了解學校各專業的特性和學生就業方向,並以此為指導,既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又和專業職業教學相結合,因材施教,上出有中專職業特色的語文課。這既是學生的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專教育的要求。
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為了實現以上兩種能力,可採用創新法教學
1、討論式
「討論式」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范圍十分廣泛,其運用的關鍵在於教師事先的精設計和課堂寬松氣氛的營造,否則就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我在教讀《我若為王》時,讓學生在沒讀課文之前,就「奴性現象種種 」這一問題進行充分討論,然後進行適當地點撥,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在學生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討論中完成了教學目標,訓練了學生的口才。
2、啟發式
經常聽有的語文老師說,學生「啟而不發」,其實責任不在於學生,教師倒要反省自己是如何「啟」的了。「啟發式」教學的前提是教學內容的適合性、啟發質疑的合理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否則「啟而不發」就不足怪了。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求知慾,適宜在富有哲理的散文教學中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通過舉相近的例子來啟發學生,通過舉一反三,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淺易。例如教學《<論語><孟子>各一章》,在引導學生疏通課文內容、明確課文主旨後,為了拓展學生思維,我這樣設問「課文講的是治國之道,如果聯系我們社會人的生活學習工作,你會想到什麼?」,結果有學生說出了讓我始料不及的話「修身以禮,為人讓之」「人無罪他,斯朋友至矣」「尊重別人、對別人負責是為人根本」「善於做好小事,方能成就大事」「愛父母的人,才愛集體,更愛國家 」等等還蠻有點哲理的句子來。
3、情景式
創設情景,學生參與表演,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讓學生體味學習的快樂。這種方法在小說、戲劇的教學中十分有效。例如,我在教「戲劇文學欣賞」這個單元時,讓學生自由組合,自選課文或課文片段,用演出代替講解分析,使課堂教學變嚴肅為游戲,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學生自演自評互評,老師只作指導,效果格外明顯。
4、質疑式
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教會學生自己質疑提問,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並讓他們通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多種形式的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總之,在中專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立足於自己的學生,運用各種方法(問卷、談話、作業反饋、課堂觀察等等),全面地「吃透」學生的情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認知傾向出發設計教學,才能選擇最佳策略,設計最有效的教學(討論、自主、研究、合作、創新、快樂等),積極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的能力,同時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這樣的教學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教學目標才能順利達成。

㈩ 提高職業中專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看法

1 改變觀念,重新確立語文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教師要在教育的觀念上有一根本性的轉變,不能再簡單地把語文課作為一般性的基礎課來看待,而要把語文教學作為培養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社會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的職能不能僅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上,教師應當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教學的立足點應從「以教師和知識」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從以「教」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為中心,除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其次,在職業中專階段,非但不能削弱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更應該在學生踏入社會前夕,通過加強語文教學,給學生以更為直接的德育。從學生的角度看,要在學習語文的觀念上有根本性轉變,不能再如以前那樣視語文為單純的知識學習,應該更重視通過語文課來獲得一些知識以外的東西。
2 明確目標,建立科學合理的中專語文課程體系
筆者認為,職業中專的語文課程設置應該著眼於綜合化、社會化、生活化和實用化,努力達到3個目標:一是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和常用文體的寫作能力;二是要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促進自身修養水平的提高;三是要加強人文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並教會他們如何做人。為此,就要大膽調整教材結構,刪除重復和過失的課程內容,增設選讀材料,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以適應市場經濟對培養學生的要求。
具體說,職專語文教師應做「拆」「補」「立」3個方面的工作。「拆」就是根據學生的基礎和需要對教材進行調整,刪減繁、難、偏、舊的內容。筆者認為職專生大部分是以技術工人的角色進入社會,很少有人從事理論特別是古籍的研究。職專生只要能夠藉助工具書讀懂淺易的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詩文名篇就可以了。除此以外,職專語文還要淡化語法和修辭教學。「補」就是指對學生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還沒有掌握的一些必需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補課。「立」就是建立科學合理的中專語文課程體系。
3 教學方法由模式化轉向隨機化
中職生素質參差不齊,不少學生的課堂紀律意識淡薄,行為習慣差。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及精力進行組織管理,教學進度必然會受到影響。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已不易,往往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心思再去考慮教學方法。再者,有些教師擔心上課一提問、一討論,學生可能藉此起鬨、聊天,整個課堂亂哄哄,反而浪費時間,影響教學。而且認為中職生基礎差,反正也是一問三不知,問不出什麼,討論不出什麼結果來的。所以,中職的語文課堂上基本採用單一的「灌輸法」,學生被動地接受著書本知識。試想,這樣的語文課怎能受到學生的歡迎?
筆者認為,要使中職語文課充滿生機,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才是可取的。教學中必須隨著眾多教學因素的發展變化靈活運用最優化的教學方法。如在講授富有哲理的散文時,可嘗試通過舉相近的例子來啟發學生,通過舉一反三,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易,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求知慾。又如,在小說、戲劇的教學中,可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表演,用指導學生演出代替講解分析,使課堂教學變嚴肅為游戲,讓學生從中體味到學習的快樂。總而言之,唯有新穎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新的探求活動,使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慾。
4 實施隨筆教學,提高職專生的作文素質
對於目前職專學生生源素質來說,要切實提高其作文素質,隨筆寫作教學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作文教學形式。實踐證明,隨筆寫作對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變苦為樂,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起了很大的作用。
寫作前與寫作後要進行輔導。寫作前要注意輔導,而寫作輔導有三忌:忌讓學生寫不熟悉的東西;忌超越學生的認識水平;忌框框劃得太小、太具體,束縛學生的思維。強調不限內容、不拘形式、隨其表達、不定篇幅。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和新生舊生的實際情況,在班上進行交流和講評,可以通過朗誦優秀隨筆、張貼示範性隨筆、互相傳閱等形式進行交流,經過一次次的交流,學生對隨筆就有一種感性認識,多次的感性認識就能上升到理性認識。
同時,要結合每次交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針對學生不善於選擇材料,講捕捉生活中最感人的細節;針對構思一般化,講大異不同,別開生面;針對學生思路不暢,講靈感從何而來;針對結構層次紊亂,講整理思路,做到脈絡分明……每次講評,都有重點,針對性較強。而通過寫作後的交流講評更有助於解決學生隨筆寫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很有實效。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實現中職語文課堂高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