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

如何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

發布時間:2022-06-13 09:44:11

①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在閱讀中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是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能力,注重情感體念,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培養興趣,增強動力。作為老師,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於閱讀的認識,增強內在驅動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讀出情感,讀出事理。另一方面,要經常鼓勵學生多讀好書,寫好讀書筆記,及時整理讀書心得,在廣取搏采、提高閱讀能力、增進修養的同時,提升個人的閱讀品位。

2.營造氛圍,給足時間。雖然大的社會環境不太理想,讀書的氛圍並不濃,但我們可以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內營造相對濃厚的讀書氛圍。學校有圖書館,庫存豐富,不妨定期向學生開放,周末可全天開放;開設閱覽課,每周必讀;建立班級圖書角等。

3.舉辦活動,促進閱讀。舉辦活動可以展示閱讀成果,促進群體的閱讀,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例如,可以藉助學校的現有資源,定期主辦讀書報告會,以此為平台,請專家講,請老師講,請學生講,以思維碰撞思維,以視野擴大視野,以情感強化情感,將讀書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憑借,教師要利用好教科書,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憑借教材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准確理解教材中字詞含義,字詞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閱讀教學要注重對字詞的理解,從而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不同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注重教材中詞語的積累,增加學生的作文詞彙;品讀教材中的佳句,盡情抒發情感;學習教材中寫作方法,學會合理地布局謀篇。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從生活中引導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學習要善於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從生活素材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習語文不是要我們把課文里的文章背得多麼熟練、記憶得多深刻,更重要的是藉助教材這個例子來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從而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讓學生從教材中去聯系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觀念、情感、審美等,從而實現學生和課文作者的交匯、融合,甚至讓學生走出文本,利用所學知識,去體驗、解決社會上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無法但也有法,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得法,運用得當,有利於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1.勾畫批註法。圈點,是在閱讀時利用一套自己能理解的符號,在文章重點句子、詞語等處做上記號。批註,即指對文章的評論、鑒賞、質疑等。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時勾畫批註,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影響終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2.朗讀品悟法。語文教學的一切離不開讀,朗讀是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之一,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會意、在讀中品境、在讀中析法、在讀中體情、在讀中悟理。

3.利用資源法。語文教學當然離不開一些必要的教學資源。語文課堂教學有哪些資源呢?課本、學生、教師這是三個基本的資源。此外,還有多媒體、黑板、學案等。多樣化教學是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行為之一,其方法為綜合運用學習材料、設備、展現方式等,多樣而靈活地呈現教學內容。

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需要從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此,我們應該樹立一種「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教育思想,落實於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發現語文的生成規律,體驗和理解優秀文學作品,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創設語境、自主探究、注重體悟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創設具體的語境進行自主探究無疑至關重要的一點。無論是「課標」還是「考試說明」,都有這樣的要求,正確識記常用漢字的讀音、字形、字義,並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理解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意義與作用,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一點正是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必然要求。

當然,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主陣地還是在課堂。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課堂面貌,讓學生輕松學習,簡化低效、繁瑣的教學環節,騰出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交流和感悟,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話,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②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有哪些

培養興趣,增強動力等。

1、作為老師,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於閱讀的認識,增強內在驅動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讀出情感,讀出事理。

2、另一方面,要經常鼓勵學生多讀好書,寫好讀書筆記,及時整理讀書心得,在廣取搏采、提高閱讀能力、增進修養的同時,提升個人的閱讀品位。

3、雖然大的社會環境不太理想,讀書的氛圍並不濃,但我們可以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內營造相對濃厚的讀書氛圍。學校有圖書館,庫存豐富,不妨定期向學生開放,周末可全天開放;開設閱覽課,每周必讀;建立班級圖書角等。

4、舉辦活動可以展示閱讀成果,促進群體的閱讀,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例如,可以藉助學校的現有資源,定期主辦讀書報告會,以此為平台,請專家講,請老師講,請學生講,以思維碰撞思維,以視野擴大視野,以情感強化情感,將讀書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注意事項: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規定:

1、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創設具體的語境進行自主探究無疑至關重要的一點。

2、無論是「課標」還是「考試說明」,都有這樣的要求,正確識記常用漢字的讀音、字形、字義,並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理解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意義與作用,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一點正是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必然要求。

3、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課堂面貌,讓學生輕松學習,簡化低效、繁瑣的教學環節,騰出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交流和感悟,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話,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③ 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語文素養

第一,明確認識。語文學習,說到底應該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前,我們強調語文「工具性」,現在我們又在大張旗鼓地宣傳語文的「人文性」,我想,這都沒有錯。語言,首先是交流的產物。離開交流,語言就沒有發展的依託。但如果僅僅強化交流這一傳輸媒介的作用,而忽視其內在的本質內容,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隨著人類思想、情感的發展,作為載體的語言,承載了更多的作用。語文的學習,不僅要學習作為工具的語言文字,更要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文化內涵。因此,「工具性」強調「用」;「人文性」,講究情感、思想、文化的承繼。兩者正好從不同角度闡明了語文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學,兩者又都忽視了極為重要的因素——參與者。教師在教學中語言操作的目標和學生學習目的的認知則一直處於模糊之中,致使教學始終處於盲目狀態。
2001年實施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標准》正是從育人的高度來看待語文課程的功用的,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時期的熏染、引導、訓練的過程。它包括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品味、聯想和創造性地運用的能力;還包括對教材中的文化、思想、情感因素的體察、領悟、辨別和生發,以及由此獲得的價值觀、人生觀等品性特徵。
要提高語文素養,

必須強化「以人為本」。學校教育始終是基礎教育,培養的是學生走向社會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教師要心中有學生,教師永遠明確自己的定位:特殊的服務。說其特殊,一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啟迪、引導作用,二則,你培養的是人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
第二,提高語文素養與教材處理的關系。
提高語文素養是目的,講解教材是手段,不能本末倒置。「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這句話成為語文教師的至理名言。例子與例子,環環相扣,教師就是要藉助這些「例子」將語文素養的培養目標一步步落實,一級級提升。提高素養不是一句空話,必須有所憑借。入選課本的文章都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文質兼美的精品,講授文章的過程是藉助對內容、語言的指導,培養學生對人生、對社會的關注,喚起學生心中的慾望。與傳授知識相比,引發興趣、調動積累更接近對真理的探求,更易於語文素養的提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種渴求承認、探索的慾望,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語文課的任務就是喚起學生的這種蟄伏已久的慾望,這種慾望必須藉助語文這個媒介進行。
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也都要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出發點來設計語文教學,引導他們感受所能感受的,身臨其境,去捕捉作家在創作時的思想情感的變化,努力地與作家對話,體會他們的情感,理解他們的思想,而不只是用望遠鏡做距離的觀察作家,拾得片言只語,或者隔靴搔癢地評論兩句。
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走創造路。浸入字里行間,藉助語言培養他們思維和情感,思維要嚴密,認識問題要有深度,有對社會、生活認識,有情感去感受新鮮地生活。冷漠永遠是教育的大敵。以人為本,強化過程,注重過程中學生個體的提高。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思維的軌跡、情感的軌跡,強調的是感情的共鳴。只有這樣,語文特有的文化內涵才會成為學生身體的一部分,才會激勵他們主動地學習、生發。同時也包括對語言文字的主動運用和文化的積累。
作文教學則必須建立在學生正常的思想基礎上。作文突出真情實感,強化思維品質,藉助課文這一媒介培養他們對自然、社會、人文的關注,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把對課文理解、分析與社會,特別是他們自身的思想關聯起來,時刻注意:我們分析課文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
除此以外,為了提高他們的寫作技能,也應當把「寫生」作為語文課堂的標准。「讀書只是一步預備的工夫,真正學作文,還要特別注意寫生。要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初學做議論文容易走入空疏俗濫的路上去。我以為初學作文應該從描寫文和記敘文入手,這兩種文做好了,議論文是很容易辦的。」(朱光潛《談作文》)「寫生」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教師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指導,做好「寫生」作文,寫好激揚文字。

④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趙茹娟 江蘇省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學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作為最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興趣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於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學習的興趣是學習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功,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標,以行動求得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如果學生能意識到語文學習的迫切性、必要性,對語文學習就會越感興趣,就會越積極地投入學習。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主要依靠老師去培養。在教學中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並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礎。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樹立多學意識
從學生接觸語文學科開始,語文教師就有義務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任務。語文學習是母語學習,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把語文學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自身修養,因此我們都應該用心學語文,力爭多學。
2.激發多讀意趣
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閱讀是一種技能,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過程。而詞彙是語言表達意義的主要單位,在語言學習中有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詞彙,就不能傳達任何東西。當然在閱讀過程中,詞彙對獲取語言信息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但可以通過閱讀有趣的外文小說或感興趣的專題輕松地擴大詞彙量,還可以通過大量閱讀鍛煉從不同的角度思維的能力。大量的閱讀還可以豐富我們的大腦,增長知識與見識,提高自身修養。由此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該在小學階段就著手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趣。
高爾基說:「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這一點也體現在教育中。在現今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閱讀教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課內閱讀,一是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指在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學期,我們藉助省「四項配套工程」的春風,安排學生走進學校圖書室借閱當下最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圖書。能閱讀到新配的圖書,他們欣喜若狂。
葉聖陶老先生指出,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家的經驗,從寫作中,我們顯示自己的經驗,吐露自己的感情。從讀學寫,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象。只有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得實,學生說話、寫話才會感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不怵不懼,沒有心理障礙、樂學、自覺自願地學,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課外閱讀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並給學生合理的指導,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課外閱讀資源,才能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服務。
3.提高多寫興味
多寫並不是寫的作文篇幅長,而是注重用筆寫下日常語文學習中的一字一句。從學生開始識字寫詞開始,就要求他們有意注意一些好詞好句好段,主動摘抄並背誦積累。
除了積累別人的以外,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寫語文」的習慣。我在教一年級的學生時,鼓勵他們用對比和聯系的學習方法識記生字。在一年級的下學期,借著識字教學,我開始著力培養學生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要求他們在課外預習時整理出來並組詞寫在每一課的生字表旁邊,每次上課我安排三五分鍾反饋他們整理的情況,給予整理較好較多的同學鼓勵,久而久之,他們開始喜歡這樣的語文活動,並逐漸養成了習慣。到了二年級,他們學會了查字典,我又鼓勵學生在預習時給「生字開花」(擴詞),也整理在生字表的旁邊。每次的第一課時教學生字時,我把它當作游戲安排在生字教學後,語文課增加這一環節,學生們非常喜歡,積極性特別高,每次的匯報他們都是爭先恐後,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課前查字典而獲知的新詞第一時間公布出來。養成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兩年的時間,現在隨便翻開任何一個孩子的語文課本,你都會看到每一課生字表旁邊都有他們用心整理的形近字、組詞,也有給每一個生字擴的三到五個詞。升入三年級後,我在他們的預習任務中又加了一項:嘗試在預習完字詞之後,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尋找最耐人尋味和最優美的句子,畫下來並在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個「好! 」字也行。
三年來,看著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聽著他們動情的朗誦,關注他們學習語文能力的成長,我不禁覺得,平時的多寫,不但積累了他們的詞彙,增加了詞彙量,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語感。堅持多寫在他們的語文學習中留下了痕跡,也為他們以後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以致用,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語文學習好壞的最好見證。

⑤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是小學生的,合適不?)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

 四、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

五、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

六、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⑥ 怎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怎樣提高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VIP專享文檔 2020-05-22 1頁 用App免費查看

ysf2688的店
關注
怎樣提高語文素養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貫穿於《標准》的一個基本理念。《標准》在「前言」的「課程性質與地位」中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1.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
從心理環境講,學生的學習探索須有寬松的環境,能自由自在地學習探索,不應有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一位外國學者認為:「80%的學習困難與壓力有關。解除那個壓力,你就能解決那些困難。」實踐證明,教師的民主和寬容,可以創設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必要前提。
教育的對象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高人的素質。所以教師應具備民主的意識: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識;相信每個學生都擁有巨大的智慧潛能,只要教育方法適宜,並依靠他們,在其自我發展過程中都可成為有價值的人;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即他們的知識基礎、智能水平、個體需要、學習態度),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及時給予不同方式的指導等等。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樂意與教師配合,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2.立足課堂,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很好方法。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的培養。
3.樹立大語文觀,廣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興趣,養成習慣,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
(一)面向全體,廣泛開展「一日一字比美觀」、「一日一讀比積累」、「一日一寫比文采」、「一課一講比口才」、「一周一詩比朗誦」、「一月一報比才幹」等活動,幫助學生練就過硬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從語文實踐中獲得自信,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 。
1、「一日一字比美觀」,使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此項活動要求學生一天至少練好一個字,達到端正,力求美觀。低年級要求練鉛筆字,重點放在書寫習慣的養成及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構上。中高年級要求練鋼筆字,有條件的提倡在老師指導下練硬筆書法。街道各校都統一了練字紙或書法成果展示紙,定期展出優秀作品,還本著提高的原則,設立進步專欄,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踏上新台階。
2、「一日一讀比積累」、「一日一寫比文采」,讀寫結合,增強語感,著眼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學生一日讀一篇好文章的同時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寫一段小練筆。養成讀書即提筆的好習慣。讀書做讀書筆記,根據年級段不同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低年級要求記下從中學會的生字、新詞,簡單摘抄好詞佳句;中年級要求摘記好詞佳句,並摘抄、背誦自己喜愛的句段;高年級要求做讀書摘記,摘寫自己喜歡的句段篇章,提倡寫讀後感。寫,可結合教學要求統一進行,也可由學生自己隨時記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低年級可寫幾句話,中高年級可寫一段話,興到筆至,不作過高要求,重點為激發興趣,養成習慣。以上兩項活動學生可根據喜好自由選擇,但每周練筆的數量不少於2篇。讀寫筆記本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生還根據自己的愛好給自己的讀寫筆記配上插圖,或設計版面。實踐已經證實,只要學校、老師的激勵措施跟得上,學生的興致十分高漲。
3、「一課一講比口才」,使學生獲得敢於展示自我的自信
每堂課伊始,都安排1-2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鍾演講。全班輪流,題材自選,提前通知,提前准備。低年級以講故事、誦兒歌為主,中高年級以朗誦、講故事、演講為主,鼓勵脫稿。對於部分自信心不夠強的學生或能力相對比較低的學生,教師事先做好個別指導。對於學生的演講,師生可做適當評價,評價以鼓勵為主,並提出指導性建議,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各校認真組織,有的學校還建立了專門的記錄本,由學生負責記錄,效果非常好。此項活動的開展,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敢於面向全體展現自我的參與意識和自信心。
4、「一周一詩比朗誦」,使學生在誦讀中不斷積累,在積累中不斷提高
學生一周至少背誦一至兩首(篇)課本以外的古詩或優秀的篇章,以卡片或積累本的形式記錄下來,根據自己的喜好為詩文配上圖畫或解說。
5、「一月一報比才幹」
即由學生自己動腦動手,一月至少辦一份手抄報,在方寸之間,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幹。各校都為自己的手抄報起上了好聽的名字,如大麥島小學《浪花》報,山東頭小學《海韻》報,西韓小學《希望之星》,孫劉小學《春芽》報,中韓小學的《小星星報》等。各校的辦報水平也不斷提高。各校總結上學期的經驗、不足,對手抄報的設計作了改進,使版面更加靈活,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才能。
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作為最基本的內容要求全體參與,全員落實,面向全體,狠抓根本。活動中,要求教師多激勵,少批評;多指導,少打擊。盡可能的採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形成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二)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開展以上活動的基礎上,學校、班級還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創造性上好語文實踐活動課,創造性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詩文朗誦會」「故事會」「演講比賽」「作文競賽」「語文知識競賽」「古詩擂台賽」,以小組、班級為單位組織「課本劇表演」、「書法、手抄報、讀書筆記展」等,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而專題性綜合實踐活動、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促進學生創新、發展的有效手段。
學校紛紛採取有力措施,為學生創設語文實踐活動的大舞台,營造積極的語文學習氛圍。如設立語文實踐活動展台、展牌,定期舉行相應的展覽、展示,給學生提供交流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同時,也重視加強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間的廣泛聯系,重視加強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積極主動的取得社會與家長的支持,共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獲得了自信,增強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加強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
1.強化熟讀背誦,在誦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
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
教學中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積累。
2.好課外閱讀,在博覽中積累語言.
1.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知道學生精心選擇讀物。
3.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
3. 增加作文練習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
1.在學生易遷移的地方練習。
2.在學生易動情的思維處練習。
3.在易發散學生思維處練習。
4.在情節簡單處練習。
激發情趣,培養習慣,促進發展。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學生為主體,立足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我們在實踐,在探索,在飛速向前 。

繼續閱讀

⑦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與方法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要想使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就必須積極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會變成一種苦役。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引導學生切實認清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努力使教學有新意,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養,以情激趣;培養學生廣泛的好奇心;通過美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課內語文學習要與課外學習相結合等等。
激發語文學習興趣可以採用設疑法,以此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求知慾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懸念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一種關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說中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一樣,使關切的心情變成學習的興趣。感染法,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深入發掘課文蘊含的感情,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吸引學生從而產生興趣。激勵法,心理學認為,對學生的評價,應以鼓勵為主。多表揚,多鼓勵,可以更好地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誘導法,就是通過採用適當的方法加以誘導,把學生其它方面的興趣吸引到語文學習上來。

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輔導相結合
(一)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
「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例子。」(趙景瑞:《探索語文教學的真諦》)教材中的課文篇數雖然有限,但卻是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現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屬於經典作品,有一定的蘊涵和深度,經得起吟詠和品味;教材中還有一些極具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則能讓學生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憑借它可以去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總之,上好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
1、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
「語感」是學生語文素養中語文能力的重要方面。當一個人在聽話時,能通過快速的感知體驗,比較准確地把握對方言語的主旨要點,體會到言語中蘊含的感情,甚至能聽出言外之意,這就說明他有較強的語感;閱讀一篇文章,能准確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說明有著很強的語感。一個人如有很強的語感,說話時方能做到得體自然,寫文章時才能做到准確達意。語感能力的高低決定語文能力的高低,語感能力的高低決定語文審美能力的高低。把語感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當今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思想亮點,是一線進行語文教學的前提與基礎任務,還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語感培養的方法有:
1
聯系生活,獲得語感。
生活體驗是一種非言語實踐,它包括生活知識經驗、自然風物知識經驗和人生社會知識經驗等的體驗,沒有這種體驗,語感培養就是蒼白的,沒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學生要多接觸生活、多觀察、多體驗、積累生活經驗中的語言材料;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聯系生活實踐,回憶生活經歷,喚起有關表象,進行有關聯想和想像,從中體味言語所構成的情景,領會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獲得准確的語感。如,我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充分利用體驗朗讀,培養學生語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體內容以後,我啟發說:「同學們,《月光曲》的譜寫過程是多麼感人啊!快讀一讀,把文中的『貝多芬』換成『我』,邊讀邊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盡情地表達出來!」學生們好奇地捧起課本,如飢似渴地朗讀起來。他們不知不覺進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的人物融為一體,細膩的情感如涓涓細流汩汩湧出。當讀到「盲姑娘渴望親耳聽到貝多芬的演奏,卻又怕哥哥難過,安慰哥哥:『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一段時,有的同學動情地說:「多麼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麼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有的學生說:「真沒想到在這個偏僻的小鎮上,依然有人那麼喜歡我的音樂。她雖然窮,但我一定要滿足她的願望,親自為彈奏。一曲。」當學生讀到「貝多芬……推開門……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時,震驚地說:「是她嗎?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嗎?那斷斷續續的琴聲是出自她的手嗎?她真是身強志堅啊!—這不正反映了貝多芬對盲姑娘的同情、關愛,反映了盲姑娘堅強、善良的品性嗎?
2
誦讀體味,形成語感。
要養成反復誦讀,潛心揣摩的習慣。要在充分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當今語言學習缺乏充分的朗讀訓練,朗讀的時間,次數太少,這正是學生語感能力弱的症結所在。因此要多讀典範課文,對精彩段落,精粹詩文一定要熟讀成誦,潛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過富有情感的誦讀表現出來。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然後讓學生說說讀課文後的體會,如果體會不深刻,再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情感。最後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過富有情感的誦讀表現出來。通過誦讀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領略語言之美,正是培養語感的過程。那麼,熟讀成誦的文章,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個潛滋暗長,積少成多,由感到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樣,良好的言語習慣養成了,語言修養加強了,語感也就具備了。
(二)輔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保證。
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學生廣泛地涉獵書籍報刊,閱讀各種類型,各種體裁,各種風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隨著網路的普及,還要鼓勵學生上網瀏覽。一個小學畢業生的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於100萬字。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往往需要課外閱讀的配合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課堂上所學到的技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加以運用,作為知識的運用和技能和檢驗。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們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顯而易見,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讀寫能力,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極大的作用。
1
擴展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每課書教完後,我都要找來與課文有關的材料為學生擴展閱讀,讓他們擴大閱讀量。讓學生有新的感受、新的體驗,除此之外,還上網查閱資料,為學生擴大閱讀量。曾下載文章《安徒生童話》、《湯姆索亞歷險記》、小學生生優秀作文。通過多讀,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也使學生的思想逐漸變得深邃了。
2
多讀多背,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講過,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讀書時,教他們莎士比亞的一位外國教授,一上課就讓他們讀,如果不懂,還要讀。就這樣,一堂課讀來讀去,終於領會了莎翁戲詞的妙處了。可見讀,在語文學習中是很重要的。葉聖陶先生多次重申「要養成閱讀的習慣,非多讀不可」,在他的《精讀指導舉隅》一文中,力推「吟誦」。正如詩聖杜甫所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教學中,注意多讀書。在教《百合花》一文中,為了體會通訊員的性格特徵,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劃出表現通訊員性格特徵的語句,學生找到後,反復朗讀體會通訊員的性格特徵,體會描寫好在哪,以後怎樣借鑒寫法,也寫出這樣精彩的作品。由於注意朗讀和體會,學生明確了寫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

開展語文活動,厚實文化積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紙上來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國最早的教育著作《學記》中早已提出:「雖有佳餚,弗知其味;雖有至道,弗知真善。」無論何種版本的教材,無不關注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讓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積累只有通過具體的活動得以實現,活動是厚實學生文化底蘊的必要途徑之一,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的。
1
每日一句的積累,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作為課堂檢驗的重頭戲,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
不定時的舉行朗誦會,有詩朗誦,經典文本的朗誦,張志公先生曾說過:「詩的語言,音調和押韻,念起來給人以極大的快感」。結合課文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每次分組舉行,汲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要求學生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此活動增加了積累,鍛練了語文,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和性趣,增加了文化更深的認識。
3
每日的一句,全班同學都參與「我喜歡的名句」活動,每天由一位同學將喜歡的名句寫在相應的專欄里,其餘的同學可以寫也可以為自己選擇,將自己喜歡的名句放到摘抄本,日記或作業本的封面,通過這項活動,使同學們從平淡的文學世界走向了心中的殿堂,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寫作語文,學生的作品逐漸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4
開展閱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厚實學生文化底蘊的必由途徑。經典在不同的時期,意義不同。特別是我國歷精典子籍,處在青少年時期要應該作為學習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四書》《史記》《公羊傳》等,作為教師的我們每一次閱讀都是第一次接觸一個世界,如同現實中接受新鮮的經驗一樣,許多年以後,也許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讀過的書,可是它已經把種子留在了我們身上,它可以持續地在我們身上起作用。所以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不僅僅是看重書中的情節,更應該是書中所涉及的文學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俗語書:「讀一部好書,做完美人生」雖然我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在教的過程中確沒能更好的去引導學生。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語文習慣對提高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語文習慣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於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種習慣對語言功能的發展,語文規范的形成,語文能力的提高都會起到直接的作用。培養良好的語文習慣,主要採用這樣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學常規,在教學之初用一段時間,重點建立教學常規,為學生規定一定的學習語文的規矩,如語文課上怎樣讀書,怎樣提問,怎樣回答……每個老師制定的項目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教給學習方法,強化訓練,培養良好的語文習慣,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強化訓練,例如,培養預習的習慣,教師在指導預習的步驟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達到自動的程度,這樣,預習的習慣就養成了。嚴格要求,堅持不懈,良好的語文習慣不是短時間就能培養起來的,不良的語文習慣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的,因此需要時間嚴格要求,作堅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應著眼於學生的終自發展,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思維品質的培養,以活動促使學生去認真閱讀積極研究,積累營養,學生才不至於「陷入與文化根基斷裂的危險」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我國的經典子籍以及我們的國文,扶著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力爭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有深厚的感情,讀書有鑒別,學語文有「靈氣」寫文章有個性,如果語文教師能為學生打下一個「精神底子」也就能放飛學生明天的夢想。當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激發了學生探索慾望,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就會落到實處,語文教學改革才會有光明的前景。但願語文學習成為老師和學生普遍感到快樂和輕松的事情,因為學生有了堅實的語文素養和自由寬廣的語文學習空間。

⑧ 如何培養中學生語文素養

1.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以情動人,激發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課型特點,利用電教媒體、直觀教具、現場體驗等形式來創設情景,讓學生加深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其次,體驗成功,激發興趣。比如,朗讀背誦,進行閱讀理解訓練,教師可以組織舉行詩詞朗誦會、背誦比賽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競爭的激情和成功的快樂,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濃,勁頭也就更足了。

2.營造和諧學習的課堂氛圍

《學記》中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只有信任老師的人格,才願意和老師交流,才能形成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所以,老師應該徹底地改變傳統課堂中老師為中心、老師就是權威的現狀,轉變觀念,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以激情將學生帶入語文殿堂後,就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民主自信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悉心感受來自心靈溝通、情感交流的愉悅。教學實踐中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培優輔差」,力爭讓全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並盡可能長久地保持他們的主動意識。課堂教學有時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和主體。

總之,語文課堂的氛圍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做些變化,力求做到新穎活潑,達到讓學生輕松、主動學習的目的。

3.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教師要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要有較高水平的教學技能,要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要有善於思考、奮發進取的創新意識。要構建一個「好課堂」,首先就要鍛造一個「好老師」。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學生面前要放下師道尊嚴的師者風范,而是要在課堂上真正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在課下做學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學生親切地談思想,真誠地說生活。

4.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學習首先是一種習慣,良好的習慣既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同時也是語文素養的一種體現。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利於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和行為定勢,迅速提高語文水平和自學語文的能力。語文學習習慣的內容有很多,包括常規的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課後及時復習、主動寫作並修改、書寫規范、准確表達、耐心傾聽等,可以說語文學習的習慣舉不勝舉。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應該貫穿於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有目的地強調並做長期的訓練。

⑨ 初中生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要有選擇的、大量的閱讀,取精華,棄糟粕,通過閱讀,開闊視野,形成一定的文化積淀,增強文化底蘊,通過閱讀優秀的作品,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審美能力。加強語言訓練,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是一項塑造人的偉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可以完成的,要有耐心,有毅力,堅持不懈,才會取得成功。

⑩ 如何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一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何為「語文素養」?巢宗祺的《語文課程標准解讀》認為,它應該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以及主體發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來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積累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語言的學習只有在大量語言反復撞擊、反復刺激下才能點點滴滴地「說出」,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學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對於他們來說,大量積累語言、豐富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語言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到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並重。
1、課內積累
鑒於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內的積累必須要提高效率。這就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在指導閱讀方法和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大量積累優美的語句。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具體情況來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珍珠泉》一課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珍珠泉的外觀,第三自然段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想像豐富,情景交融,加上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彙豐富,語言精練,極富感染力,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應指導學生誦讀記憶。而對本文中其它非重點段落的教學則應該一帶而過。這樣合理地取捨,省時、高效。
2、課外積累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接軌。例如,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我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學校的報刊,以及學生訂閱購買的一些雜志等媒體資源,指導學生關注戰事發展,多角度、多側面了解戰爭情況,讓學生自主地實踐語文,積累語言。
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語感,也是由語文學科獨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內涵決定的。語感,既包括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語言文字准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培養語感的過程。正如許紀霖在《我們的教育制度在理論上存在著誤區》所說:「我們知道,學任何一種語言,絕對不是從規則學起,而是從語感學起。」
1、反復誦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我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正如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得意忘言論」所說的,言辭有時並不能精確地反映意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彷彿使人置身其中。對這些文章的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逐步感受語言內蘊和文章氣勢,領會其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是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絕妙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既要保證誦讀量足質高,又不能過度;既要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又不能把語文的學習當作玄學,對感悟的內容不加區分。
2、對比揣摩,培養語感
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領悟到其中精妙傳神之處。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揣摩,以體會蘊涵在文字裡面的深層含義。比如,我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通過對重點詞句進行增、換、刪等形式,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形象、具體、生動與抽象、空洞、羅嗦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結尾:「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兩個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二年級的學生雖然不知道前兩個句子運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但卻體會到了這里的強調作用,強調的是因周總理的到來,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難忘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因為對某些詞語、某些句子的欣賞、玩味,而忽視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感悟。把一篇文章支離、破碎,是不利於培養學生語感的。
三、指導運用
兒童積累語言、感悟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是運用語言,即運用明確具體的語言文字准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他人溝通、交流。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關於習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習作的實際,又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缺點。我在具體教學中,採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 師范,再讓學生自己改;採用教師批學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號,寫幾句簡明的要求,讓學生據此修改;有時,我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採用面批面改;還有時,我採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學生為一組,選擇某個學生的習作互相討論,共同修改。

關於習作的講評。這是對一次習作的總結,對於今後的習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有承上啟下的性質。學生的習作寫成什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否積極認真地寫,能作到這一點,就應該視為合格。在一次講評中出現的問題可能較多,因此,習作講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講評例文,修改自己的習作就可以了。其中關鍵的環節就是採用恰當的方式,組織全班學生講評、修改例文,再與學生自評相結合,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總之,正如《語文課程標准》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亦指出:「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又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讓語文課程「致力與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不斷的潛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二
一、興趣是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二、習慣是關鍵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說普通話,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周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三、課堂是主陣地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准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嘗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謎語,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愛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注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故事,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四、綜合實踐活動是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煉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3、開展閱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閱讀。
4、還可以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可以鍛煉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報告會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閱讀體驗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