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分析語文教材要怎麼樣

分析語文教材要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15 08:24:45

『壹』 如何分析理解語文教材

一、整體把握,明確教材使用方向。 不管拿到哪冊教材,我認為我們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溫新課程標准,要靜下心來對它的階段目標進行通讀,既要注意前後聯系,又要重點讀懂對應學段的目標,做到胸中有數,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的任務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要對教學參考中的「教材說明」部分認真閱讀,對要使用的整冊教材從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和教學中應主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進行深入地了解,對重點部分內容反復領會,掌握其精神實質,以便在教學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實。最後是對單元教學內容的分析和理解,整體上感知這一組文章的教學目標,了解課文之間的聯系和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趨向,使自己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夠從「大局」出發,保證教材內容整體推進的方向。 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科學的定位。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階段要求,最後把握好課時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不會有較大的偏差。 我認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從面到點,再從點到面。每個單元中的課文包括練習其實細細分析都是有聯系的。 如我現在正在教的第二單元的三篇文章,我想編者是想通過三篇文章介紹三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用關心自己、關心他人讓自己成為健康有價值的人。《微笑著承受一切》是一個人遇到重大困難的心理准備、生存方式;《雪兒》是通過人與動物的一次行動互換,讓人們懂得不要好事盯著自己的傷痛,學會用新的方式面對困難,病痛中養著小動物,病痛中讀著書,病痛中盡可能的交流,都能讓人健康起來;《花瓣飄香》通過孩子對母親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雖然是小孩子,但在這個世界中,用自己的腦袋、雙手,也能夠奉獻出自己小小的愛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孝文化。 把握了單元的主導思想後再細細分析每篇課文,找到每篇課文的關鍵核心,用一到兩個主打問題引領學生去體會。 二、細致解讀,展示教材內容魅力。 以上是從宏觀的角度上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提出的一些建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更多涉及到的是對一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我覺得當我們拿到一篇文章時,要想能在課堂上自如地駕馭它,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 (一)讀是理解教材的第一步。 聽完特級教師的語文課,我們不禁會為其課堂上酣暢淋漓的表現所傾倒,殊不知,對課本中的每篇文章他們都已經做到了「爛熟於心」。俗話說:「熟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只有對課文內容了如指掌時,才能真正做到立足教材,也才能有望超越教材。隨著讀的深入,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會越來越深刻,朗讀的品味也會越來越高,才能達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的境界。如朗讀《愛如茉莉》,要能讓學生聽了為之動容;朗讀《秦兵馬俑》,要讓學生聽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勾劃文章中重點的字、詞、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感悟和理解,即:「潛心會文本」。 有時,我們對一個詞語的靈感很可能觸動全篇,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愛如茉莉》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麼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和光澤里。」我在反復研讀這句話時突然覺得眼前一亮:一個「探」字用得多好啊!連陽光也動情了,怕打擾父母淡淡的真愛。一個「探」字顯出了語言的溫情,陽光輕輕籠著他們,罩著他們,就像愛播撒在小小的房間里…… (三)要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意圖。 作為教師,只有我們領會得深,才能引導學生領會得深,甚至在我們的誘導下實現學生的創新性發揮。我在備《燕子專列》一課時,對描寫小姑娘貝蒂尋找燕子的部分很感興趣。經過細心品悟,我除了被小姑娘貝蒂那種為了拯救燕子忘我的精神感動外,也體會到了作者在尋找燕子的眾多人中選擇她進行描寫的原因——透過對這個小姑娘的典型描寫,我們可以容易地想像出人們當時為了拯救燕子而付出的辛苦和對小燕子那種濃濃的情意。這種「以點帶面」的描寫方法是非常值得學生學習和效仿。 (四)拓展延伸,多方面搜集與文章相關的素材,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我們理解教材僅僅依《教學參考》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教學參考中提供的材料是有限的。所以要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貳』 為什麼要分析各種語文教材

分析各種語文教材原因:

1、實現高質量備課,做出合理的教學設計

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性工作。不同地區的不同語文教材有著不同的側重點,教師依照課標與教材進行高質量的備課,可以吃透教材,設立具有彈性的課堂教學內容,科學製作教學課件,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創設多元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通過不同的語文教材,教師可以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各種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和創新,營造「師生平等交流、共同參與」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努力實現多種學習方式的功能整合

不同的語文教材在語文學習方面會有不同的探索,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接受模式和課堂教學的時空模式,通過教師的課堂設計,可以把學生推到各種情境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交流辯論中學習,在交往交際中學習,把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引進了課堂。

語文教學的目的:

1、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是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規律給語文學科的原則要求。典型化選材,時代使然,政治傾向使然。不如此,則無法落實教育的正規性、傾向性、先進性和高效率。

2、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啟迪發展智力,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並且哲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也都承認:「詞語」是人腦進行思維活動的物質前提。

3、以同化現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范和同化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任務。語文教育,從「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腦輸入並固化「詞語」,輸入「捕獲和創造詞語的概念、程序和模式」,為啟迪發展教育對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關鍵、最可能多的貢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 語文

『叄』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材分析

不知道你是寫單篇課文的教材分析還是寫整本教材的教材分析?
如果是寫整本教材的教材分析 可以用以下的重點條目進行細化。首先,寫一下以什麼樣的目的,怎樣的理念,你對本冊教材的認識。再次,寫一下具體的項目,比如,1、識字:內容及方法。2、朗讀:方法及需要達到的目標。3、閱讀:方法及要求。4、練筆:寫字的方法及措施。5、說話訓練:方法及教材上的基本要求。然後是教材內容:幾個單元,各單元的重點中心是什麼。
如果是單篇課文的教材分析,首先,概括本課的內容,隨後課文的段落段意,其次是全文的亮點,最後是課文運用的寫作方法。再最後可以附加作者的簡介。
不知道你滿意不?

『肆』 分析語文教材的四大功能

一、憑借功能

二、示範功能

三、教育功能

四、發展功能

『伍』 語文教材分析怎麼寫

分析教材應從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科學方法、能力培養、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語文教材中的體現,分析教材中的學習心理問題,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

『陸』 分析小學語文教材的原則是什麼

一、教材內容應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二、教材內容應具有知識性和味性,貼近學生生活。

三、教材要為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服務。

四、教材的編排應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

發展歷程

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科書開始向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六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87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新頒布教學大綱,對中小學教材進行全面修訂、改編後開始陸續出版。這是人教版第七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86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施行。1988年國家教委據此制定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學大綱初審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出版。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92年8月,國家教委發布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共24科教學大綱(試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綱重新編寫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開始供應全國。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前後共使用了十幾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小學語文教材

『柒』 如何進行語文單元教材解讀

一、對教材進行分析:題材、主題、描述手法、要表達的思想和意義等
舉例:
這是一首充滿幻想、充滿真愛的童趣詩。詩中藉助小小的聲音傳遞著兒童心中的
渴望:在清新的空氣里,充滿了花香;對著太陽微笑,自由地跳舞歌唱;歌唱和
平、幸福、美好的未來、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愛。本文是菲律賓巴特娜格的作品,
全詩語言明快,短小精悍,適於兒童閱讀。
作為本板塊的第一篇課文,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喚起心
中美好的理想,聯系身邊的人和事體驗誠摯的人間真情。本課的課後要求朗讀並
背誦課文,還圍繞課文內容安排了五項練習。教學時可在充分有感情朗讀課文的
基礎上背誦課文,在充分感悟課文的基礎上做好課後習題。
二、解讀教學目標
舉例:
1.認識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清新」「真誠」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會用喜歡的詞語說話,會仿照課文說話。
4.感受世界的美好和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愛,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和平生活,嚮往美
好未來的理想和願望。
三、提出教學建議
舉例:
(一)教學准備
掛圖、錄音帶、生字卡片等。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學習的生字較少,課文內容又易於理解。在生字教學時可結合課文進行隨文
識字。
(1)隨文識字。結合課文的第2自然段,學習「微」這個生字。「著」要注重輕
聲的教學,另外,它還是一個多音字。字形也要關注一下,和「看」進行區別。
(2)指導書寫。「微」和「舞」兩個字較難書寫,在指導時教師要強調,「微」
字的第九筆是「橫折提」,不是「橫折彎鉤」,書寫時還不要丟掉一小橫,這兩
點是平時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寫「舞」字時要強調不要丟掉第七筆「小豎」,
共4個「豎」,還有最後部分不是「牛」。「真」裡面是三橫。
2.朗讀指導
(1)讀出停頓。「我不過是個小小的聲音」,讀這句話時在「我」後邊停頓,在
「個」字後邊停頓。第二句「我只有個小小的夢想」也同上句一樣停頓。要找准
停頓位置,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情感。讀「小小的」聲音要輕,語速稍慢,表達
內心美好的願望。
(2)讀出韻律。這首兒童詩有四小節,第一、二、三小節結尾壓「ang」韻,第
四小節壓「ai」韻,要引導學生加以體會這種韻律美,從而表達出美好的心願。
(3)讀出真情。「讓我們盡情地放聲歌唱!」「歌唱人和人之間真誠的愛!」這
兩句話都是感嘆句。教學時要聯繫上下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朗讀,可多種形式
指導,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等,要以飽滿的熱情讀出生活的美好,人世間的
真愛。
教學時,也可以按照上面的三個環節來組織課堂。使每一步的讀都有不同的目的

3.活動提示
(1)「讀一讀,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這道題重在積累詞彙,並選擇用詞
語說話,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練習時要多讀多說,從不同的角度引導,用不
同的詞語說不同的句子。
(2)「讀一讀,說一說。」這是對課文學習後的拓展,可根據課文進行模仿說話
,在教學時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創設良好情境,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想像
,可先讓學生讀讀課文,再和同桌或小組內交流一下,最後再說給大家聽。
(3)「背一背。」王維的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與課文的內容相關,這是對課文內
容的延伸。這首詩借采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眷戀朋友的情感。背誦後可抄寫在積
累本上。
4.課時安排:3課時。
相關資料
1.相關詞語注釋:
清新:本文指空氣清爽新鮮。
真誠:指對人的態度真實誠懇。
紅豆:俗稱相思子。(李時珍《本草綱目》:「相思子生嶺南,樹高丈余,白色
,其葉似槐,其花似皂莢,其莢似扁豆,其子似如小豆,半截紅色,半截黑色,
彼人以嵌首飾。」相傳古時有人死在邊關,其妻思念不已,哭於紅豆樹下而死,
故稱紅豆為相思子。古人常以紅豆象徵愛情和相思。)
采擷:採摘。
2.《相思》相關資料:
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
這是一首寄給友人的詩。詩歌托物寄意,借詠紅豆以寄相思,表示珍惜友情,長
毋相忘之義。含蓄蘊藉,回味無窮,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捌』 如何正確解讀教材

一、教材是什麼?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是「課程標准」目標的具體體現,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和學的憑借,是教學過程的支架,因此語文教學要圍繞語文教材進行。二、教材解讀的范圍教材解讀不再是狹義地對教材內容的解讀,而是對學生發展和學校社會背景下的整體解讀,這樣才可以把握教學設計的方向。現代教材解讀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教學環境分析、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解讀,對教學環境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環境分析是指各校內部、外部的環境分析。其中,學校內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學生、師資、學校條件等的分析;學校外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有關村社、信息、學校周邊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的分析。教學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的,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各有不同。進行教材分析時,不能單純從教材出發,首先進行學校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學校內外環境的分析越客觀、越准確,對我們的教材解讀就越有幫助。這樣,不僅對教學背景有了准確的把握,並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整合教材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怎樣解讀教材?(一)教材解讀的內容1.弄清教材對「課標」要求的具體體現。2.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3.把握教材的特點。4.明確教材的教學目標。5.清楚教材中的重點、難點。6.解決教材疑點、疑難。(二)教材解讀的形式1.名師解讀。充分發揮名教師的引領作用。2.教師個體解讀。體現個性化的理解。3.備課組或教研組集體解讀。搭建交流的平台。(三)教材解讀的層面1.整體解讀。教材整體解讀。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把握,包括學段教材解讀、全冊教材解讀、整套教材的編排特點、整體安排等。2.單元解讀。領會單元安排特點和要求。3.課文解讀。包括課文、注釋、插圖、課後思考等。(四)教材解讀的途徑解讀教材要「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說了什麼?」、「文本想要說什麼?」「文本能夠說什麼?」、「文本應該說什麼?」1.與作者對話。實現與作者的對話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要表達什麼樣思想情感,要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說什麼?」也就是說,之所以作者這樣表達,背後一定有一些相關的因素;之所以這樣描寫,一定有相關的背景。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到作者個人生平、歷史背景怎樣,當時有些什麼思想,做到「知人論世」,只有做到與作者的對話才能實現對文本的准確解讀。同時還要學習作者其它相關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風格等。2.與文本對話。教師細讀文本是教材解讀的重要前提,一篇課文不管以前有沒有讀過,有沒有教過,都應該細細地讀上幾遍,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課堂上師生對話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之間的對話與碰撞。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師對本文解讀的獨特性行影響著學生思想的發展。《論語》只有區區幾萬字,可是根據台灣著名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考證,歷代以來,至少有四百多家註解,原文每一句話都有五六種解法,而且每一種講法都有道理。這就是說,《論語》的每一句話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夠透過不同時代研究者的心得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可見,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人文方面的書,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品一旦發表,就好比嬰兒離開母體,好不好看,評價全在別人。有時還會出現「過度闡釋」——連作者都沒有想到的,卻被人家解讀的五花八門。其實也正是豐富的「解釋」讓成其為經典。不過在理解文本時,我們必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怎樣的解讀才是恰當的、正確的,我們的解讀即使已脫離作者的意圖,也要有自己的東西。我要提醒大家一點,教材拿來後,首先要自己讀,要不斷的大聲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我看到一些教師教材拿到手裡,文章還沒有怎麼讀,就忙著找資料,看教參,上網搜尋各種教案設計,可謂捨本逐末。3.與編者對話教者要與編者對話,只有與教材編者對話,才能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選編編寫意圖對於老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選編意圖,我們才能將課文定好「位」。只有與教材編者對話,才能確定正確的教學目標。任何一篇文章,置於特定的學段、特定的單元,有著它的作用與理由。而這又是你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明確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你就能確定教學目標,逐步實施你的教學。實現與編者對話需做到通讀教材,領會全冊教材的訓練體系。教材編寫有其很強的系統性,知識積累和訓練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呈螺旋式上升的。這個系統在課標和參考用書上可以找到相應的闡述。教師把握住了教材知識的系統性,就先等於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授課時就知道哪些知識應該講,應講透,應拓展,應延伸,上課就不會無所適從,而是有的放矢,講為學用。四、教材解讀的一般步驟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的事物或現象處於一定的相互聯系中。反映在教材解讀上,就是要充分校本化地解讀、處理教材。教材解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適合本校、本年級甚至本班學生的教學。一般來說,解讀教材應從解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解讀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科學方法、能力培養、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語文教材中的體現,分析教材中的學習心理問題,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其基本步驟可概括為「五讀」。(一)語文課程標准――研讀課標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綱領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詳細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標等。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是中心校還是村小,課堂教學都要受課程標準的指導,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應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標的要求為目的。認真研讀課標是教師正確進行教材解讀的前提。(二)有關資料――泛讀,明確課程的地位和任務所謂泛讀,指在進行教材解讀時,閱讀語文課程標准解讀、教學參考書、語文教材、與教材有關的報刊雜志等,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目前,各中心校的圖書室也初具規模,基本建成,各類圖書資料上萬冊,還有各種光碟及東北師范大學遠程教育中心上網卡供廣大村小教師查閱學習。各村小還有中央遠程教育模式資源供大家學習。(一)要通過這些資料的閱讀,明確語文教材在整個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務,明確語文知識在各個教學階段「螺旋式」上升的情況。 如:小學生寫字要求的螺旋式上升(鉛筆、鋼筆、軟筆),語文工具性體現出來的螺旋式上升(口語交際、寫一段話、寫一篇短文、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寫一篇有一定中心且有一定文採的文章)。(二)要明確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如:品德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與語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美術課中的美育與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培養學生懂得美和欣賞美的要求;又如:《臘八粥》《會飛的蒲公英》《窮人》《植物媽媽有辦法》《藏羚羊的跪拜》《網上呼救》等課文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內容對村小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這就更需要村小教師進行廣泛閱讀。通過泛讀,教師深入了解了課程標准,使教材解讀既按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全面深入地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的各項目標。通過泛讀,教師了解了更低年級和更高年級語文教材的內容,為本階段的語文教學選擇一個恰當的起點,實現與前一階段和後一階段教學內容的順利銜接。通過泛讀,教師了解了語文、數學、品德、綜合實踐、科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相關學科的內容和進度安排,就可以更好地確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合理地安排語文教學內容的次序,選擇合適的語文習題。如:有的村小教師經過泛讀,發現語文第一單元與品德第一單元就有相通之處,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了學科整合。(三)整個教材――通讀,對教材有一個總體認識所謂通讀,是指教師閱讀所教全部小學語文教材。它不要求對教材的細節進行研究,而是通過對全部教材的閱讀,了解整個教材的基本內容、知識體系、結構特點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搞清楚教材內容是怎樣循序漸進地加以組織的,並結合課程標準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內容選取、程度要求、風格特點等。通讀教材,對教材的體系結構、地位作用、文字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整體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體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實現的目標,才有利於分析、處理教材。教師熟悉了教材的體系結構和目標定位,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前後照應、整合內容、反復滲透,就容易串起教材的線索

『玖』 部編本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與解讀

沒有掛網公布,需要咨詢教務處。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閱讀全文

與分析語文教材要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