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怎麼在課題中引字

小學語文怎麼在課題中引字

發布時間:2022-06-15 08:53:44

小學語文課導入方式有哪些及舉例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

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那麼《陋室銘》一文有什麼精彩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4、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

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

②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是什麼

小課題研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課題就是我們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小課題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課題,由教師個人或幾個人合作,能在短期內取得成果的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研究是教師的必備素質,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小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四個步驟。
一、選定課題
選定題目是課題研究的關鍵。題目決定了研究的深度、廣度、意義、內容和過程。選題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發現問題——查找資料——分析問題——確定課題。選題存在一定誤區:越時髦越好;越熱門越好;越大越好。其實,時髦的、熱門的、大的不一定是對的、好的。小課題研究的特點是熱中求冷,同中求異,小題大做。選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途徑:
(1)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教師天天置身於教育現場,這是教育問題的原發地。比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怎樣提高學生作業的效率;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差異等。教師可以從自己感到不很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去選題,長期積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來建立自己的「問題庫」。
面對諸多的實際問題時,教師究竟該選哪一個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 這要從值得研究的問題的價值和緊迫性方面考慮。當問題成為困難時,教師需要分析問題的主要表現與原因是什麼。繼而查閱資料、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教師關注、追蹤、分析某個教學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課題。如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主要表現在沒有掌握所學內容,解決的辦法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個課題:促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教師之間的切磋與交流是小課題的來源之一。交流可以開闊視野,讓教師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這樣,教師自身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可能會被激發出來,逐步形成小課題。
(3)在理論學習中反思出課題
在閱讀學習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使有價值的問題或經驗在聯系、解讀中逐漸清晰起來。
(4)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地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同時,挖掘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價值的小課題。
(5)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於是學習他人的成果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比較適合年輕教師。一般要從教師自身感興趣的他人成果選題,但必須注意可操作性。
(6) 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我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及總結,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這有助於幫助教師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亮點、成功之處,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類小課題一般適合已經具有一定教學實踐的骨幹教師去研究。
(7)創新工作生發出課題
這類小課題往往需要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教師教育科研素養要求比較高,因此比較適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去選擇。研究的取向主要為發現新規律、探索新方法、闡述新關系。
二、制定方案
確定課題以後,首先進行課題論證。即對課題的意義、課題的內容、課題的現狀、課題的效益以及課題的可行性等進行分析研究。然後確定課題研究的目標、過程、內容和方法(形成假設),寫出課題研究方案。小課題研究,教師不一定要撰寫詳細、規范的研究方案,但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研究目標和內容,明確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必須有一個清晰的、具體的研究思路。最後填寫課題研究「評審表」,申報有關部門批准。
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課題的表述(課題名稱);2.課題涵義(研究對象與范圍);3.研究的目的和意義;4.研究的內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的步驟;7.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8.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9.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三、實施研究
實施課題研究是實踐研究計劃的過程,是課題研究的核心部分。教師不但要明確課題研究的途徑,更要注意課題研究的方法。教育課題研究的方法很多,這里特別強調文獻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及時搜集、整理、保存原始資料。這將成為教師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要特別注重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可以提升教學實踐水平。要注意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反復修正。小課題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立足於教師個人的特點、興趣和愛好,著眼於解決問題,改變思維方式,轉變行為方式,服務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服務於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要注意與同事間的合作與交流,必要時尋求專家引領。同時,管理者要注重課題研究操作的個性化。鼓勵教師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開展研究。
四、表達成果
結題論文(報告)是課題研究過程和結果的總結性文件。撰寫結題論文是提升課題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小課題研究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論文、教育敘事、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
結題論文的一般格式如下:
導論部分
導論是其正文的起始部分,導論的撰寫要簡明扼要地闡述以下內容:研究問題的來源,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研究的內容、方法、過程和階段,以及研究中需要交代的問題
正文部分
正文是課題研究報告的核心部分。其表現形式多樣,可根據需要而確定。通常採取以下格式:
1、問題的提出
問題的提出在研究報告至關重要。為什麼研究這個問題(或為什麼確定這個課題)?主要背景是什麼,研究現狀怎麼樣,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有哪些?創新點是什麼?這一部分對這些問題都做出回答。可以說,課題立項是否有重要價值,通過問題的提出就可以判斷出來。
問題的提出主要包括三大要點:一是背景,二是原因,三是基礎。
2、課題研究的設計
課題研究的設計主要說明課題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研究假設,主要內容,研究目標,研究的對象和方法,研究的指導思想與原則等。
3、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這部分要寫出課題研究過程的實施步驟和具體研究情況,把研究過程中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和感性認識,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和進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體現課題研究的進展歷程。
4、課題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這部分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的結果、結論與分析。結果應當包括成效、成績和成果。撰寫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研究結果作為客觀事實呈示出來。這部分力求圖文並茂,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有創新之處,具有一定影響和推廣價值的成果。
5、課題研究的反思
課題研究的反思是課題研究報告正文的最後部分,主要敘述課題研究中還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在研究產生的新的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某種的設想和探索性意見等。
附錄部分
附錄部分是指附於文後,與研究報告有關的引文注釋、參考文獻和原始資料(如文章、調查報告、文件、圖表、資料、問卷內容、測驗題目等)。

③ 小學語文課有哪些導入方法

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樣一名好的教師要想講好一篇文章同樣要有吸引力,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導語是教師在傳授新知識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方法所設計的教學語言。」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從自己上課、聽課及學習優秀課例的過程中,體會到巧妙新穎、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起學生進入學習氛圍。雖然說「萬事開頭難」,可是「好的開頭等於一半的成功」。
一、對話導入
這一方法是最簡單、最常見的。這要求教師在上課前通過精心設計、認真組織語言,充分構想自己的問話,猜學生會怎麼想、怎麼答,盡量做好學生的一切想法、答法在教師的准備范圍內。這樣師問,生答;生問,師答,有來有往,銜接緊湊,很容易激發學生感受,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如我在講《秋色》時問學生:如果用四種顏色分別來形容四季,你會用哪幾種顏色?學生很容易用黃色來形容秋季,教師順勢提到「秋天到底是怎麼一種顏色,怎樣一種景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很自然的學生就會跟隨老師一起去探尋這個問題。
二、氣氛導入
營造一種與講課內容很相近的課堂氛圍對於學生來說也很有吸引力。我平時很愛穿一些顏色比較新鮮的衣服,在講《特殊的葬禮》這一課時,我特意穿了一件黑顏色的西裝。學生都很奇怪,於是我很自然的談到穿黑衣服的原因,並且和學生談到給賽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課堂嬉笑的學生立刻安靜了下來,專心的聽為什麼給一條瀑布舉行葬禮。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狀態。
三、生字導入
同樣我在講《特殊的葬禮》時在想,是不是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葬」字是草字頭,草字底,很早以前的人死了之後把他埋在草里。那麼葬禮通常是指為死去的人舉行的儀式,但是我們今天的葬禮卻非常特殊,它為什麼特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特殊的葬禮》。由課題中的生字導入對課題的研究,尤其是這個「葬」是一個象形字,多數人都不知道古時人們把死人埋在草里,聽我一說,很多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這樣更容易使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問題。
四、猜謎導入
想要表現自己是我們每個人的慾望。小學生也不例外,所以猜謎是小學生最喜歡、最樂意接受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似一則簡單的謎語,實則是與所講課文相關的內容。出謎之後,讓學生的思維都積極動起來,去想想謎語的謎底是什麼。我在講《書本里的螞蟻》時是這樣導入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希望大家認真聽,看誰最聰明,第一個猜出來「排隊地上跑,身體細又小,做事最勤勞,紀律第一好」學生很快猜出是螞蟻。於是我又說:「螞蟻在人們眼中又黑又小,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們勤勞,守紀律而且非常團結,齊心協力搬動比它們大好幾倍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一隻小螞蟻的有趣的童話故事,名字叫《書本里的螞蟻》,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既感興趣,又保證猜謎不會遠離主題,反而會緊跟課文內容。
五、歌曲導入
人類之間種族語言有國度,可音樂卻無國界。音樂,能讓人心態放鬆,心情愉快;能讓人心緒緊張,心結沉重;能讓人有所想,有所悟;能讓人喜上更喜,悲至更悲。在上課之初,仔細品味新課的情感基調,選擇適合這堂課音樂。我在講作文指導課《春天》時,先給學生播放了一首他們非常愛聽的歌曲《春天在哪裡》。從歌曲中,學生們知道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裡。有紅花,有綠草,有小黃鸝,有青山,有綠水。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了美麗的春天,使他們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把一向覺得作文難寫的同學思路拓展開了。
六、設置懸念導入
小學生學生的心理還不夠穩定,他們學習的熱情往往會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因此,在教學中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導入環節中適當地製造懸念,適度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思考,又會涉及到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文章。我在講《驚弓之鳥》這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大家都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鳥。可是古時候,有個叫更羸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學習了第20課《驚弓之鳥》以後就明白了。使學生急於去探求問題的答案。
七、舊知導入
萬丈高樓從底起。舊知是學習新知的基礎。這里的舊知我們可以理解為以前學過的與這節課文有關聯的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程的基礎上,聯系以前學過的同類課文,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再針對新課程設計導入。我在講《題西林壁》一詩時,先介紹了以前學過的《盲人摸象》一課,師生共同回顧了那一課明白的道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同樣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所以只須一句「以上是我們上節課所學,想要有更多驚喜,更多發現,更多知識嗎,請隨老師一起邁入新課的大門」便可成功導入。
八、圖片導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謂圖片導入,指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用多媒體進行導入。用這種方法,直觀、形象,讓學生從空洞的思維一下子與現實接軌,並能激發學生飽滿的精神,豐富的想像和活躍的思維。我在講《劉胡蘭》一課時,出示(投影)劉胡蘭像毛主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並指圖:劉胡蘭與黃繼光、董存瑞等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一樣,為了新中國,為了我們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生命。你們想聽劉胡蘭的故事,想知道毛主席為什麼給劉胡蘭寫輓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嗎?我們來學習課文。板書:劉胡蘭。
以上是我教學這么多年來的一點拙見。當然,任何一門藝術都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導入藝術的方式層出不窮,絕不是簡單的羅列和歸納就能包容的。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個好的開端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

④ 小學語文教研課題怎麼做

以如何指導學生朗讀這一教研課題為例,主要從學生的問題出發,逐條闡述研究方法,如下所示:
一、要指導學生讀准字音 。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視拼音教學。只有在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上,才能朗讀課文。要做到持之以恆,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培養學生自學漢語拼音。其次,要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准字音,讀准「兒化」韻和輕聲詞。另外,教師要會聽,即注意聽清學生的發音,發現錯誤及時給予糾正,保證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錯字,不漏字,不添字。
二、要引導學生注意停頓。
停頓,不是一字一頓或一詞一頓地點讀,也不是高腔怪調地唱讀,而是在朗讀過程中恰當的間歇。現在,有些學生點讀或唱讀的現象嚴重,妨礙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怎樣克服點讀、唱讀現象呢?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適當的速度朗讀課文,不能過慢,也不能過快,可用聽錄音,教師示範讀、帶讀等形式進行。第二,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開始時,可用點拍法(用擊掌表示)。如:頓號停半拍(擊半掌,一下一上為一拍),逗號停一拍,句號停一拍半,段與段之間停二拍。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克服點讀、唱讀的缺點。
三、要指導學生讀出語調。 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這一點是朗讀訓練的核心所在,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操作方法如下:1、掌握標點符號所表達的語調。如問號句末語氣上揚,句號句末語氣下降,嘆號表示內心感受,感情比較強烈。2、注意找准朗讀的重音。如《書包里的秘密》一課,課題中的「秘密」一詞,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是重音。又如《春曉》這首古詩,要引導學生用下面讀法,讀好重音、停頓和速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3、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人物說話的神態、語氣和表達的感情。如《狼和小羊》一課,要指導學生讀好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讀出狼那種惡狠狠、蠻不講理、兇殘的語氣。 四、品味詞語 品味詞語是培養和訓練學生語感精確性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一些准確、傳神、生動的詞語,讓學生主動品味其語言的內涵,有助於學生領悟文章情感,理解課文內涵。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品味,朗讀句子的時候,對文章情感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一年下冊《春天的手》中有這樣幾個與動作有關的詞語:撫摸、掠過、拂過、拍著、拉著等,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現幫助理解詞義,有助於他們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從而用恰當的語氣來表達感悟。 感受和技巧在朗讀中都不能忽視,感受得越深,語言技巧就發揮得越充分;語言技巧運用好了,又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達到朗讀的最佳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朗讀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⑤ 小學語文課堂上怎樣指導學生讀寫課題

工廠參觀、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應該讓學生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行萬里路聯系起來,要給足讀書的時間,現代教育技術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引導學生關注報刊,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閱讀的活動、電視,就在於人不光要讀有字之書、第三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於5萬,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要看課堂的有效教學時間,也有成手抄報進行展示,學生普遍反映。課外閱讀要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實現了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利用圖書館,從而達到學習主體對學習載體的有效控制,為我們提供了無數的間接生活經驗,引導他們通過自主學習,還在語文學科中滲透了信息文化的培養,市場調查。1,把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與生活的外延,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這一節課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信息是我們無法用四十分鍾來衡量的,要指導閱讀的方法。課後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研究的成果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展示,培養了健康的審美情趣。40分鍾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比如「我最喜愛的一本書」,還可以開展各種演講競賽活動,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五實踐」活動給學生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機會,它追求的是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查找、40萬,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在實踐中深知只有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創建一個高效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創建高效課堂語文課堂教學在力求學好教材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空間創設高效課堂如今,吟誦月亮的詩句、培養能力,個別閱讀和小組閱讀相結合。我們相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這樣的語文教學就不僅僅滿足於課堂的四十分鍾。校外遠足。課堂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外閱讀及其活動雖然擠用了我們一定的課余時間。3、寫,構建和諧。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交……,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只要學生堅持以讀促寫,聽說讀寫思有機結合、語文開心辭典、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而是要學生把課內課外的語文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迫切需要,但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應該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是新課程背景下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生沐浴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上街宣傳……這樣融學校、讀、積累描寫月亮的古詩詞,即觀察山川草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當作求學的兩大途徑。我校開展的「五體驗、社會為一體的語文訓練形式可謂豐富多彩、「讀書知識競賽活動」,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然後在課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的情況,還要讀寫結合。課外閱讀也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鑒樣式,搞課前3分鍾講演,網路環境下的語文學習,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學生交流積極踴躍,課前讓學生多方收集有關月亮和月球的一些資料,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在教學中可以給文本注入新的內容。」因此,還要讀無字之書,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郊外野炊,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等目標,在課外可以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在生活的大舞台中獲得的知識,有的寫了有關月球的日記,其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衡量一節課的教學效率如何、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讀書月活動」,互相促進,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第一,舉優秀作文展,當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之後。2,豐富了我們的人文知識。信息技術的運用,聽說讀寫的能力就會潛滋暗長,積累運用相結合;舉讀書沙龍、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可見,相得益彰。總之,無時不有,自編自演課本劇等。如教《月球上的足跡》一課、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說,深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學的高效率和教學效益的最優化,實現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合作探究來獲取知識,把學生學習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思於一體,讓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中去學習語文,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一定會有長足的提高、融會貫通的目的,逐步深入到各學科領域,為學生提供實踐與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不僅豐富了文本的內容,了解風土人情等、100萬字,即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與其他學科不一樣,並努力將學生閱讀所獲運用於學習生活中、第二,教師應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高效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把學習之根扎在廣袤的土地上,要培養讀書興趣和習慣。我們語文教師要堅持以「快」向課堂要效益。在教學中,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就能真正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課外閱讀的意義深厚而廣泛、網路上的熱點話題、走向校外更廣闊的天地和建立課外閱讀的學習的陣地古人把讀萬卷書,讀寫結合,為寫而讀。語文是「得法於課內、蟲魚鳥獸。通過幾年的培養,達到學以致用,對於學生的課外閱讀,還激發了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不能只局限於課堂和課本。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巧接詩詞名句等趣味閱讀活動等語文學習是母語學習,強化語文能力,要樹立大語文觀,實現了跨領域學習目標的綜合、突破課堂四十分鍾的局限,融快速聽,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資料列印整理貼在教室的專欄里。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

⑥ 怎樣導入小學語文閱讀課

【摘要】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激發興趣、溝通感情、導明方向三大功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見的導入類型有情境型、質疑型、激趣型、知識型、釋題型、直觀型、直入型等。實際應用時,導入要注意有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和簡潔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導入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導入作為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也稱開講藝術。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事如此,講課亦如此,小學語文閱讀課的導入更是如此。《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閱讀課的導入正負有醞釀情緒,帶生入境的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好的課堂導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能夠影響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教師確定新課教學的切入點。大凡有經驗的教師都十分注重導語的設計。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語文特級教師於漪也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何為導入?有的老師說導入,或稱導入語、導語,是教師在進入新課時,運用建立問題情境的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學習動機,建立知識間聯系的一種教學行為。有的老師認為:導入是指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運用某些教學手段,來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致,引導學生進入預定的教學程序和軌道的教學行為。還有的老師認為:課堂導入即教師採用簡潔的語言或輔之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隨之進入課堂教學主體的過程。它是教師上課時的「開場白」,是引導學生登上知識宮殿的台階,是開啟學生興趣閘門的金鑰匙。我想不論是將導入喻為「磁鐵」「定調」,還是將導入稱為「台階」「鑰匙」,都是想告訴我們導入很重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閱讀課的導入是整篇課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值得大家下大力氣去研究。

一、 導入的功能

1. 激發興趣。《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在開始上課時,還沉浸在課間活動的余興之中,此時,教師如果直接開始講授新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必是不理想的。導入卻能喚起學生對新的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錢威提出「導入的作用只有一個,即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2. 溝通感情。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交往的雙邊活動,導入環節雖然是教學過程中短暫的一段,但由於是師生課堂交往的最初階段,因而師生雙方間的信息感應和情感交流都是強有力的。對於教師來說,他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的聲調、表情、情感等個性特徵和人格魅力,都會影響著學生。「師生平等」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上課伊始,教師就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或通過自己幽默、風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使學生進入一種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就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利於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獲取新的知識,利於「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的實現。

3. 導明方向。導語對整個教學過程與環節有一種或明或暗的定調和指示方向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向和要求,使教學過程都順著這個軌道進展下去。如釋題型導入,有時它在教學內容上就做了總綱式的說明,可使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讓學生心中有數,起到了一種「綱舉目張」的作用。

二、 常見的導入類型

(一) 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 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3、 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良性的情感准備狀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後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雲:「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

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麼海底究竟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海底究竟什麼樣呢?」激發起學生急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語文課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維護學生學習動機,達成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能鑽進課文中,才能轉化成巨大的動力。在教學中,可以用生動活潑的故事、寓言、謎語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1、講故事導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願望。《將相和》一文用「和氏璧」的故事導入,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所以,語文老師應該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課文中的相關故事題材,或與課文題目相關、或與作品的主人公有關、或與課文中介紹的某一山川景物有關的故事,都可以作為「課堂導入」先行講述,講述時,在語言上應注意做到形象生動,做到聲情並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由於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講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還要融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於一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故事的魅力。

2、 謎語(游戲)導入 猜謎語是小學生特別喜愛的一項游戲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某一知識點編成謎語而導入新課。如袁曉君老師上《青蛙》一課,先讓學生猜青蛙的謎語,當學生猜對時,老師在黑板上畫青蛙簡筆畫並板書課題「26 青蛙」。這樣的導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 知識型

1、 啟動原有認知導入(復習導入) 即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或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導入新課的方式。例如學習《新型玻璃》這一課可以這樣導入: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同學們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以及各有什麼用處嗎?讓學生自由回答後揭示課題。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而且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語文課本是一個博大的知識體系,前後的知識點、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復習、聯系舊課或已有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新課的開始, 以舊啟新、以故引新、溫故知新,有時既能鞏固舊知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自信百倍地去學習新知。從已知到未知,也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2、簡介背景、作者導入 對於那些社會背景距現在較遠,寓意含蓄,學生不易理解的課文,而了解寫作背景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於這類課文,可先直接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作者或背景,然後再幫助學生閱讀課文,加深理解。中國歷來有「知人論世」的傳統,並且課文中的許多作者無論是文章還是人品都堪稱學生學習的典範,導語以此為切入點,必使學生對作者肅然起敬,從而願意走進作者,渴望讀他的文章。如《春望》的導入,孫老師通過詩人、背景的簡介,即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學詩的熱情,又為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做了鋪墊。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背景材料層層鋪墊,相關材料互相滲透,有時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精髓,語文課堂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 釋題型 釋題,就是引導學生從分析理解課文題目入手,由題目生發開去,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聯想,內涵極為豐富,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如《只有一個地球》《草船借箭》等課文的課題往往是文章的重點,具有廣博的含義。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從探討題意入手,通過抓住課文題目的關鍵詞語,進行「借題發揮」,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從而導入新課。從課題導入課文,一般能讓學生迅速地抓住重點,把握中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六) 直觀型 即運用實物實景導入。這種導入方法適合於講授直觀的、能看到差別的教學內容。如《藍樹葉》《荔枝》等課文以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實物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於理解。

(七) 直入型 也稱開門見山導入,就是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說明新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程序。如教師進入課堂後就板書課題,告訴學生今天上哪篇課文,請打開教材多少頁。這類直白式的導語多用在所上新課與前面的課文聯系不緊或受時間限制不宜過多講解時採用。這種導入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但啟發性、趣味性不強。

三、 導入時應注意的問題

1、 啟發性。導入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它起著誘導、銜接的作用。導入的目的就是要開發學生智力,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掘創造潛能,讓導入成為「導火線」,進而激其情、啟其疑、奮其志、引其思。

2、 針對性。俗話說「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好的導入應該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導入的內容要緊密聯系新知識,要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選擇適當的導入方法,通過導入准確地引出新知識。否則,導入無論多麼新穎也是無意義的,反而會把學生的注意引向枝節問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3、 趣味性。教育先聖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指的是興趣。所以,導入方法既要新穎巧妙、靈活多樣,又要方法常新、情趣盎然。富有趣味性的導入引人深思,餘味無窮,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有益於他們的智力開發。

4、 簡潔性。對於課堂教學的整體而言,「導入」只是其中較短的一環,時間不宜過長,形式不宜過於復雜。導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簡意賅地引學生入勝,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活潑愉快的學習。導入力求以最少的語言、最短的時間集中起學生的注意,使其迅速進入學習。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堂生動的語文課,對學生來說就是一次藝術享受。導入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導之有法,導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語文閱讀課的導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具體應用中不應佔用太多的課堂教學時間,重要的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只有依據教材特點,根據自身的習慣、愛好、特長,選擇適合自己、適應學生的導入方法,才能在導入這一教學環節中做到游刃有餘。好的導入猶如優美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如同序幕預示著劇情的發展、高潮和結局,如同航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和想像。一個先聲奪人的導語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我們只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能,有時綜合運用多種導入方法,才能優美、從容、簡潔、有味地導入課文。

⑦ 小學語文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一、用激情渲染氛圍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激情是一種狀態,是一種溫度」她認為:「沒有溫度的男人,在課堂上是立不起來的空麻袋;沒有溫度的女人,在課堂上就是一點沒人愛的舊瓷碗。一點感覺都沒有,沒有魅力。」
好的教師無論怎樣的氣候與環境,總能在短短的時間里抓住學生,師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課堂的溫度。這種溫度的提升需要老師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老師的「精」、「氣」、「神」。在老師「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領下」,學生「心靈豐滿」起來,精神充實起來。學生的思想在課堂張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而學生的精彩正是來源於老師激情的點燃,來自老師巧妙的引導,來自老師熱情的鼓勵。就這樣,學生的信心被一點點激發,學生的激情被一點點點燃,學生的思維在一點點的燃燒,課堂的溫度在一點點提升,以至於沸騰。
常聽到不少同行埋怨:「現在的學生上課沒激情。」我想,其實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是它們隱藏在學生的內心,只要我們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課堂上的孩子們總是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如教學《釣魚的啟示》時的導入:
師:同學們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紀律的好學生,冒昧地問一下,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違反過紀律?
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
師:老師欣賞你們的坦誠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劉洋和高敏學習,學習她們在老師不在的時候,也能遵守紀律,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自律」,那同學們要做到「自律」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嗎?
生: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可能說不難,有的同學,特別是好動的學生可能覺得比較困難。
師:是啊,同學們,我每個人都願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的做自己做的事,可是我們要注意分清對錯,如果明知道做得不對還要去做,不能自律就不好了。那麼,今天老師就要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築設計師,在他的生活中,他就時刻嚴格自律,從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可是他的自律精神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秘訣?
生:想
師:好,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穿越時空,一起回到他的小時候,看看這位美國著名設計師小時候的經歷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啟示》。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自然引出「自律」並使「自律」貫穿全課,激發了學生的語文激情,這樣我想學生學習下面的課文時,熱情會更高一些,為學習文章做好了鋪墊,因此,請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激情吧。
二、借道具點燃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力。一篇課文的導語一旦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的跟隨教師去探討知識的奧秘。那麼怎麼才能讓導語在第一時間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我覺得在導入的時候借用一下道具,可以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道具有視覺型道具,比如,結合課文的實物演示,近距離將讀者與作者溝通,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語文課本中的插圖,是作者精心繪制而成的,我們可以利用它導入新課,提起學生的興趣;還有視聽型道具,比如錄相、FLASH動畫等,視聽結合,能放鬆心情,陶冶情操,激發靈感和興趣。
我在教《非常漂亮的貝殼》一文之前,我先讓學生收集各種各樣的貝殼。上新課時,讓學生將貝殼放在講台上,一起觀賞,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教學。又如教授《小柳樹與小棗樹》時,我運用FLASH課件作為導入新課的輔助材料,它融畫面、文字、音樂於一體,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很快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通過它們之間形體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適當地藉助教學道具可以設置良好的學習情境,打破思維混沌的狀態。從而喚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強化學習氣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時機,把學生的思維從感性升入理性。
三、設懸念啟迪思維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設置懸念應生動形象、簡潔鮮明。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
如教《狐假虎威》一課時,我這樣導入:「假如一隻狐狸和一隻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學生答:「這還用問?當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說:「但是今天要講一個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狸的話,狐狸輕而易舉地指揮著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覺得狐狸威風凜凜。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請打開課文——《狐假虎威》這一段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急於要弄清問題的心情,驅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
有位實習老師在上《驚弓之鳥》時,開篇就布疑陣:「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學生憑經驗紛紛說,用箭射,用槍打,用彈子彈……至此,我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話峰一轉,說:「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贏,卻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時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四、講故事、猜謎語構建愉悅情感課堂
學生大都很愛聽故事、猜謎語,每每遇此都很認真,興趣特別高。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新課時設計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故事或謎語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一旦他們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收到極好的效果。
例如《女郵遞員的信》的導入「同學們,請你們猜一條謎語。謎面是:身穿綠衣裳,工作特別忙,送信又送報,人人喜洋洋。謎底到底是什麼?……對,是郵遞員。有一位女郵遞員還寫了一封信,信中介紹了她一天的繁忙,但有意義又很有趣的生活。我想大家一定願意知道她信中的一切,好,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女郵遞員的信》。」
雖然謎語很簡單,但因為教師豐富而有感情的朗讀再加上適當的肢體語言,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了,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馬上就調動起來了。整堂課都在非常活躍的氣氛中進行著……這就是利用謎語或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方法。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心理,把學生由「要我讀書」變成「我要讀書」,從而進入「願學」、「樂學」的境界,調動了學生積極學習的主動性。
另外,還可以採用引經典,溫故知新,介紹背景,做游戲,音樂、歌曲等方法引入課題。選用什麼樣的導入形式,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眼光,靈活的思維,創造的頭腦,而且要求教師在設計過程中必須依據如下原則:靈活性原則、精練性原則、實效性原則、規范性原則、知識性原則、啟發性原則、思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和針對性原則,設計導入應注意「實」(講求實效),「精」(精明扼要),「活」(方法多樣),「美」(給人美感享受)的和諧統一,同時還要兼顧啟迪學生的思維。
總之,導入絕非雕蟲小技,不足掛齒,而應該把它看成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藝術深入研究的過程中,萬萬不可忽視對導語藝術的思考,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絢麗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⑧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詩意流淌的語言,經歷峰迴路轉的環節,達到啟迪學生心智的目的.那麼如何才能上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成功導語的設計,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手段.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台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於此,才會積極主動的樂於受教,也才能達成高效率的教學.確實,好的導語是優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個音符,散發出神秘的魅力,引誘著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語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
一、導入的作用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從一些有影響的特級教師的書籍和他們的教學案例,我從中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善於捕捉課堂中每一個教學細節,從「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創造出完美的課堂.或是一個細小的片斷,或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次動作、一個表情,而表現的卻是教學過程的變化、靈動和創造.在課前導入這個細節中,更是他們精心設計的環節.魏書生在《談語文教學》中這樣說:「導語設計得好,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一堂課有個良好的開端.」
確實好的開頭是成功課堂教學的一半.簡潔生動的導語配合相應導入新課的方法,像巨大的磁石,使學生倍受吸引,讓學生開啟思維的大門,使他們獲得首次深刻的感知.課前導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標最終轉化為「學」的目標.這種定向的中介作用在教與學中有著激情引趣,促進和諧發展的功效.
二、導入的要求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三、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四、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總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們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靈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⑨ 小學生如何撰寫課題

如何撰寫課題設計
——教師教科研專題培訓之一
一、課題選擇
顯示先聲奪人之勢,引人入勝的創意。課題選定要具備4點:學術性、實踐性、針對性、揚長性(揚己之長)。歸結起來說,符合以下五種情形之一的課題都可選:
1、補白性選題。即:前人沒有研究的,至少國內無人涉足,可以填充研究空白。
2、開拓性選題。即:前人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能將研究拓寬,研究程度加深,並做出系統、全面、深度的研究。
3、提問題性選題。即: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率先提出。
4、超越性選題。即:能總結實踐中的新經驗,解決新問題,研究的結果遠遠超出前人的程度和水準。
5、總結性選題、即:針對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做出系統全面、深入的總結性研究。(集其大成)
二、題目設計
第一項要求:題目要新穎 第二項要求:題目與內容相符
第三項要求:題目大小適當(題目太大必然空泛,太小了不夠分量)
(一)題目三要素。即:研究的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通常情況下,題目的字數在10到25個字,大多數課題題目字數在15至20個字。字數太少,難以表述課題的意思,難以展示課題題目的作用;字數太多,太累贅,太繁瑣,讓人不易抓住中心。 如:「小學階段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研究」課題,從題目中可以看出:課題的研究范圍為小學,其研究內容為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其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
(二)課題的語法結構
一般的教育科研課題,其題目的語法結構相對比較規范,有一定的要求。絕大多數由一個復雜的短語構成,極少數有兩個復雜的短語構成;絕大多數由復雜的動賓結構短語或並列結構短語構成。一般教育科研課題題目的語法結構形式為:「××的研究」,「××的實驗研究」,「××的調查研究」,「××的研究與實踐」,「××的實踐與研究」 ……
(三)題目要體現課題的創新點——獨辟蹊徑的、與眾不同之處。
三、課題設計
(一)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著重反映本校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研究的價值要寫清楚具體解決的問題。如:藉助本課題的研究,探索識字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台(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三)理論思考
包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界定要求說明課題名稱以及表述課題研究主要概念(也稱關鍵詞)的定義、涵義以及特徵。還可以加入理論基礎。如相關的心理學理論指導等。
(四)研究目標
目標設定要扣題,要具體,目標要力求簡單、綜合,不要散。基本模式是:通過——研究,達到——的目標。(也就是解決哪些問題)通常情況下目標中包含3個方面:理論體系構建方面的目標、學生發展目標和教師發展目標。
如: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1、 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 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 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 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 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 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五)研究內容
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研究內容,多少由課題決定的。要寫清研究什麼,從什麼途徑進行研究。如:《小學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當、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六)研究方法
根據課題性質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文獻法、實踐研究法……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麼」 和「怎樣做」 。如要用調查法,則要講清調查的目的、任務、對象、范圍、調查方法、問卷的設計或來源等。最好能把調查方案附上。
(七)課題實施步驟
從研究周期的確定,到研究過程的規劃,即:不同時間段要做什麼,採取的形式及方法。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九)預期研究成果
成果形式,必然包含課題研究報告、研究論文,其視課題情況而定。可以是專題系列論文集、可以是實施策略的案例集,可以是過程音像資料等。
(十)保障措施
如課題組活動時間;學習什麼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⑩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課題研究內容

(一)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克服不良傾向。

在教學實踐中,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1)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後有自覺復習的習慣;(2)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3)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4)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5)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6)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的習慣;(7)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以及加後記的習慣;(8)文章寫成以後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9)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的習慣;(10)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的習慣。

(二)加強教學方法上的銜接,交給學生「鑰匙」。

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語文學的好壞,是教師「引」出來的,而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學生升入初中後,對新的學習環境及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很陌生,這時語文教師就要充分起好橋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不僅教他們「學會」,而且讓他們「會學」。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不僅「授業解惑」,還應該交給學生「鑰匙」,讓他們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

(三)加強語文知識上的銜接,切實打好基礎。

眾所周知的道理:藍圖再好沒有磚瓦不行,文章再妙沒有字詞句不行,因此,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首先應嚴在字詞句上,擴大識字量、掌握漢語拼音是搞好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重要前提。在嚴格訓練、講究效益的基礎上,去開闊學生的閱讀面,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課外閱讀、看報紙、聽廣播等活動,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通過「書法課」等語文實踐課以及文學社團活動把學語文與學生學生活、做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學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閱讀的基礎切實打好了,就應在寫作訓練上加大力度,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

(四)加強防差轉差上的銜接,關鍵時刻拉一把。

學生進入初中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成績必然會出現好、中、差。為了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取得好成績,防止學生成績早分化、多分化,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前做好防差轉差工作。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制定防差轉差措施。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但運用能力差;有的學生閱讀能力強,但寫作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差什麼就補什麼。在中小學銜接階段,學生思想容易波動,成績也容易滑坡,關鍵時刻拉學生一把,就能不讓他們掉隊,使他們和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五、初步設想

1.認真研讀《語文課程實驗標准》,分析小學和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與異同,做對比性進行研究,然後找出銜接點和研究點,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

2.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深入對方課堂進行聽課研究,發現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異同點,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強或者需要關注的問題,從而調整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以利於學生到初中後能順利地適應語文學習,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研究學法,通過課堂學習的調查及課外閱讀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學學習語文的不同的心理特點,學習方法,在布置語文作業和引領學生學習生活語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學生的畢業跟蹤發展研究,通過單元考試成績和月考試成績的分析,初中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供小學語文教學思考和實踐。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收集和整理,特別是數據分析和整理,確保研究的實效。

六、具體策略

(一)小學階段

1.加強百日字功的落實和研究,讓外小出來的學生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能書一手漂亮的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書漂漂亮亮中國字。

2.作文教學:加強語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筆寫我心,作文是自由表達思想的教學內容,因此作文教學的提高需要從給學生體驗的舞台,給學生作文的靈感,給學生生活的積淀,給學生思想的放飛,通過課內海量閱讀、推薦閱讀和了解國家大事,看新聞、看高品質的談話節目等,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問題,用自己的思想去表達的習慣。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每個學生自由暢寫,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價值。將作文教學與綜合素質緊密結合,從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閱讀教學:一是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大聲讀,達到讀的三個層次:讀的正確;讀的流利;讀的有感情;二欣賞讀,結合課文讓學生欣賞部分名家朗誦,提高學生讀的興趣和讀的技巧;三是書香校園打造注重實效,建立讀書平台,落實讀書評價,將讀書納入考試評價,總分的佔20%,甚至可以單獨擬定考試卷。

4.課堂教學研究:

一是老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有獨立閱讀,自我感悟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適當地整合教材,有意識地將生活語文滲透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學會有思想地表達;

三是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方式要落實,建立學科資源庫,通過資源博客引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寫作,將有限的校內學習拓展到無限的課外學習空間。諸如語文的研究性學習。

四是加大學法的研究,多研究學情學法,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嘗試課堂備課的改革。

五是考試評價及命題的研究,通過命題分析及解題,探尋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

(二)初中階段

1.在七年級上半學期這個「過渡期」內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七年級新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師,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教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不要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而應側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以及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學期的每次測驗或考試前,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的復習提綱;測驗考試後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到初一下學期就可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上述工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教學用語,避免使用深奧艱澀的學術語言。對於學生的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總之,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的熱情,在不斷的肯定與鼓勵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教學方式過渡到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怎麼在課題中引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