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發布時間:2022-06-17 09:43:49

Ⅰ 試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思想。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代替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而是由學生自行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使他們在豐富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培養自己切身的感悟和思考能力,從而熏陶自己的情感,獲得審美的樂趣。這也就表明,落實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他們的語文素養得到可持續發展。
一、教師可以通過創造和諧的教學氣氛、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同時也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前提條件,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減輕學習上的精神壓力,緩解課堂疲乏。情感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創設各種情境,和老師的情感產生共鳴。而愛是情感的基礎,教師首先要將自己的真摯情感融於課堂教學中,以端正的教態,慈愛的神情,和藹的語言講課,讓學生在溫暖的氣氛中,集中精力聆聽教師的講授。魯迅先生說:「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微笑可以填平師生之間的鴻溝,可以架起師生互相理解的橋梁。上課時,當你面帶微笑,補發輕盈邁上講台時,孩子們的情感也會被同化,在舒暢的心境下聆聽教誨,感受被激勵的幸福,感受獲得成功的快樂,還有助於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對教師課堂的熱愛情緒中,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最終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去探索學習。
二、教師可以通過有思想價值的提問,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主體性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在課堂上的問題意識越來越強烈,在語文課堂上經常聽到教師這樣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讀了這一段話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思維活躍,各抒己見,教師不再要求答案的唯一,充分體現了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不少老師又把這些問題當作」萬能鑰匙」,不根據課文的特點,不分時間場合,不顧班級的實際,一味地使用。結果,學生的所思所見十分膚淺,教師又缺乏進一步的指導,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更有甚者,有的老師經常把「對話」當「問答」的現象。「知不知」、「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等這一類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理解成形式化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的思維缺乏啟發性,學生可以根據課本上的事實就能做出回答,且大多數問題的答案具有唯一性,不用花費學生多少智力思考,這樣的提問是無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的,也不利於學生創造性、自主性的培養。因此,教師的提問不宜過多,但要有討論的價值,要有利於學生的全面思考和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給學生較大的思考感悟空間,必須引發學生情感的投入,能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感悟、體驗和探究。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閱讀中的主體性。
三、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佔有很重要的作用,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同事,興趣與學生的情感緊緊相連,積極的情感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當然,消極的情緒也會抵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興趣,從而主動尋求、發現和解決新的問題。新課標強調:漢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程內容上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漢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現實素材是漢語文內容變成課堂教學的一泓活水。在課堂實施上,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漢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與溝通,變讀書、答問單調的形式為豐富多彩的漢語文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小課堂連著大世界。
四、教師通過一些課外閱讀拓展、培養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小學生的自詡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層次與水平,此時,教師應當注重發揮學生課前預習的作用,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教學成效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這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對學生的預習活動提出具體要求,尤其是要求學生養成課前必須預習的習慣,並擬定預習重點,提高預習針對性。其次,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科學預習方法的指導,部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中雖然有預習的積極性,但是方法不夠科學,也制約了預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強化科學預習方法指導。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推廣的「讀、思、記」三步預習法是一種非常成功的一種預習方法,學生通過對教材的深入閱讀了解內容,通過深入探究問題,並進行練習,檢測學習成效。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將預習過程中需要幫助的內容摘記下來,為探究教學奠定基礎。
五、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出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創新人才,一切必須從學生出發,引導他們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而在真正實踐中,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能得到開發,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情感,激起他們創造的火花,從而使他們的自身主體性得到很好地發揮。亞里斯多德曾經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這就表明,只有有疑問,有問題,才會出現思考,才會出現創新。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多提出疑問,還要向學生多提出一些質疑的方式,以此來對他們做出科學的引導。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求同存異的思維,只有存在異,才會有創新,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多加討論與思索,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案,以此來開發他們創新性思維。

Ⅱ 教學中從哪些方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改變教學方式,營造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環境

「環境造人,環境育人」。 現代教育研究表明,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造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

二、賦予學生各種權利,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意識

現代課堂是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開放、高效的數學課堂需要講究師生的互動,更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權利。

三、通過數學活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質量。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識起源於活動,活動在個人智力和認識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個體只有投身於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發展。

四、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

為了確立學生課堂參與的主體意識,我們必須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均符合數學學科的認識規律。

教學活動的學生地位: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高效數學課堂就必須讓新型的現代師生關系去感染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去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這個舞台上盡情地表演,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Ⅲ 談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1. 一、學生的主動性是體現其主體性的前提。
具體分成如下五點:
1、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2、給學生自由、自主活動的機會和權利。3、創設合作學習與平等探求真理的氛圍。4、撥動學生情感之弦。5、「以學定教」,將語文教學根植於學生的生活。
1. 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體現其主體性的重要保證。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2、明確目標,扎實訓練。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主體性教育,必須注重學習主體的能動參與,教師客體的巧妙引導,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等關系問題。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進入樂學的境界。只有學生樂學,我們的教學才能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健康地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直面素質教育的需要,是語文課程標准和語文學科的需要,更是目前語文教學,學生大多被動參與,教學效率不高,從而扭轉這種局面的迫切需要。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語文素質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步養成和發展起來的,絕不是在被動的聽課狀態下獲得的。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從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入手,站在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高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與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技能,掌握方法和過程,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的價值取向。進而培養聽、說、讀、寫能力,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落實主體性教育。
下面就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問題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學生的主動性是體現其主體性的前提。
我們的學生由於受年齡和閱歷等方面的限制,應該說他們只能是一個發展中的主體,有待於進一步開發的主體,尚處於一種未定型的但朝著一定方向,沿著一定規范前進的狀態。正因為如此,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是採取一切有效措施,開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那麼,學生的主動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理解就是指學生的學習行為不是強制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是一種與文本作者心靈的對話。是一種「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陶淵明語),可究竟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1、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面對的是具有巨大可塑性和創造性的人。語文課堂生活已不僅僅在於「文化的復制」,而是在於通過師生間積極地交往與互動,使課堂教學綻放出生命的活力,幫助學生實現生命的價值。所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主動發展的基礎,是落實主體性教育不可缺少的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理解學生。要從思想感情上熱愛學生,從認識上要相信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從心理學上要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及其特點。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是與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尊重他們的人格、情感、個性差異與智慧潛能。這樣師生之間你尊重我,我信任你。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提問,才能大膽果斷而自主地決策,從而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2、給予學生自由、自主活動的機會和權利。
人的自由是以人的獨立性為前提的,如果一個人不從事爭取自由的實際活動或者在活動中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而且,服從於他人意志的強制,仍然不能算是真正的自由主體,充其量只能算是潛在的自由主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落實主體性教育,必須先使學生具有獨立性,即應把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首先是「選擇權」要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閱讀,自己欣賞,自己感悟,表現出充分的自由。而這其中教師的作用是為他們提供機會和可能選擇的學習資料,扮演幫助、促進者的角色。其次,是「說話權」,一個人是否能形成自我,在一定意義上取決於他是否有足夠的機會和能力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現在的語文課堂,學生「說話」大都主要是為了回答教師提出的一系列零散的問題,學生很少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其實學生「說話」除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之外,還可以提出自己的滿意或不滿意,表達對他人的反對或贊賞。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所以,在教學中不妨多些如下的交流用語:「你讀或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讀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你最感動的是什麼?」「你還有什麼想法?」「你能具體說出自己的想法嗎?」這些教學語言的恰當運用將大大促進學生說話的願望與質量。當學生「說話」時,教師的任務是「傾聽」並引導其進行創造性的說話。理想化的「說話」狀態,應是發生在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層次的,平等自由的對話。這樣「一個聲音」將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各抒己見,標准答案將失去它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文化和價值。
3、創設合作學習與平等探求真理的氛圍。
學生的個人智慧是有限的,個性差異是存在的,知識基礎,思維品質,自學能力,學習速度以及學習興趣、意志、態度等各不相同。所以,面對同一篇文章,一千個孩子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課堂教學中,為了豐富哈姆雷特的形象,要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前提下,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具體情況靈活地交替運用「自學----交流----合作---引導」四結合的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自學、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記得我在教學《雪》一課時,同學通過自學總結出朔方的雪的品質有:默默奉獻,朴實無華,對人有益,剛毅堅強等等。並且大多數人認為要向朔方的雪學習,要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可是,在自學後的交流中,卻發生了爭議,有的同學居然提出,朔方的雪雖然剛毅,但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更加喜人,他們更值得我們學習。理由是,南方的雪他們外表華麗,美艷滋潤,雖然沒有剛毅的性格但也對人有益,。在現代的社會,不僅要有真才識學,還要學會能屈能伸。
多麼獨到的見解呀!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這就是交流結出的碩果。在學生出現觀點分歧的情況下,依據學生所持觀點分作兩組,然後引導小組合作,尋找支撐觀點的論據。最後,在小組發言中,孩子們深深地領悟到,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像朔方的雪一樣剛毅的人,也同樣需要能屈能伸之輩,但是,你無論做什麼,都要對社會,對他人有益。一節課下來,孩子們覺得受益匪淺。實踐證明,師生間,同學間,進行有效地交流與合作,形成平等的共同探求真理的氛圍,這樣既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又增強了學生自我反饋,自我調控,達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4、撥動學生情感之弦。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的作用。」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兒童的情感易於被激發,且兒童的認識活動一旦有情感的參與,他們認識世界會更加生動,更加豐富。
孩子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中學語文課本中入選的課文所描述的對象都具有鮮明的形象。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利用課文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再現形象,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的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
展示形象的方法很多,有實物演示,出示動靜態的畫面。如《敬畏自然》一課中,出示各種自然界宏偉壯觀的景象,以及人類對於自然的破壞,讓學生們對於自然能夠肅然起敬,同時意識到人類對於自然的破壞的後果不堪設想。另外,音樂渲染,創設情境等也是常用的方法。現僅以課堂中引入音樂以撥動學生情感之弦為例。
我們知道,音樂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激發學生想像、啟迪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緒,使之產生共鳴。如《海燕》的教學,在初讀第二段內容時,即作者在表現海燕與狂風巨浪搏鬥的情景。為體會文章所包含的情感,我挑選了《國際歌》,進行低音播放。同時師生之間進行角色扮演,共同創設一種師生學習的場景。在雄壯激昂的歌聲中,我飽含深情地對孩子們說:「海燕象徵著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讓我們閉上眼睛,想想這些革命的勇士與反動統治斗爭的激勵場面!」我們不難想到。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會不自覺地進入到語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情感的陶冶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
撥動學生情感之弦,還要求教師飽含真情,教師要以自已的生命激活學生的生命,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感悟學生的「學生文化」,要讓學生受感動,教師必須先感動。這樣,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描繪、表情、動作才能恰如其分地打動學生,採用的各種激情方法才能產生成為有效地教育資源,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5、「以學定教」,將語文閱讀教學根植於學生的生活。
閱讀一篇課文,一讀就懂,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繁難的內容學生讀不懂,便會有疑問,也就形成了解決矛盾的需求。而解決矛盾的策略就是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置於學生真實的生活認知、生活方法、生活情感等背景中去,激發他們把作為生活主體實踐能力的聽、說、讀、寫與作文(語文教學重點內容的聽、說、讀、寫)相融合,把教學目標的要求轉化成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如教學《我的母親》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描寫母親那幾句樸素而有深刻意義的句子。即:「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慈父。,母親聽了五叔的騷擾話,表現出的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等。」所以我讓學生廣泛聯系實際,結合自己父母在家的表現,父母賺錢養育自己的辛苦,等等。這樣,孩子有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做背景,所以課堂上,氣氛熱烈,各抒己見,紛紛闡述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終,學生知道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心中有明確的目標,並且要有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具體行動。另外,孩子們也體會到了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
在這樣的課堂生活中,「以學定教」,學生將始終處於一種和諧、愉快的狀態之中,心曠神怡,興趣盎然。這種「高峰」體驗,結果是學生的潛在自由得以充分地顯現,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語文的真正價值也得以實現。
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體現其主體性的重要保證。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成功學習的基礎,但僅僅有此一點是不夠的,還應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經常有成功的體驗。積極主動性也才能長久保持。中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形成的,隨著要求的不斷提高,學習難度的不斷加大,語文能力就需不斷培養。
1.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胡適曾把讀書和看書加以區別,意思是書光看還不能算是讀書。吳伯蕭先生也曾多次指出,「現在的教學把課文講『腫』了,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讓學生閱讀原文上。」實質上,幾十年來的語文教學最大的失誤就是舍了本,逐了末。所謂「本」就是讓學生正經八本地念文章,誦文章;所謂「末」就是在讀書這種原本非常簡單的事情上,憑空附加了一整套「繁瑣」到無以附加的所謂閱讀理論,或者什麼各種新奇的教學手段。為了啟發了啟發,為了創新而創新等等。
在語文學習這個問題上,自古至今,所有成大學問者,都不廢及至終生不輟地以最原始的方法來讀書。蘇東坡可謂才高八斗,但讀書卻非常老實,他就是一遍一遍地讀,以至於聽得守夜的更夫都記住了文章的句子。
2、明確目標,扎實訓練,打好基礎。
這里的學生之所以重視不能很好的參與到語文教學之中,正是因為他們呢的基礎太差,很多生字生詞不會,表達能力也很少訓練。我覺得只有打好基礎了,才能有能力,有信心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我強調:融合、感悟、體驗、積累,堅持基礎知識的訓練和鞏固,基本技能訓練不能放,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保證。教師要憑借教材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必須依據課標、教材、學生生活實際及認知水平統籌安排、規劃,使訓練目標明確,有計劃性。具體到課文的教學應圍繞訓練目標,精心選擇訓練點,設計訓練過程。其中訓練點既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還應是滲透學法,培養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著力點。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主體性教育,必須注重學習主體的能動參與,教師客體的巧妙引導,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等關系問題。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進入樂學的境界。只有學生樂學,語文教學才能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健康地發展。

Ⅳ 語文復習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的基本理念意識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的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以趣激學。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依據文本本身提供的內容和情意因素,創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通過情感激發學生的情緒、聯想、想像等。使他們能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發掘自身的潛能,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並在內心深處形成一種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產生認知沖突,這樣即能夠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又能夠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的有聲有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文本為學生提供符合學生生活和學生文化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情真境中學習語言,陶冶情感,從而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二、創設展示台,以情勵學。

展示台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策略,它鼓勵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滲透情感因素,創設情景,以情勵學,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實踐。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的知識,感受、體驗都是個性化的,那麼這個展示台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張揚自我的機會。通過展示台,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學習到的各種本領。如:學生自己寫的小詩、自己收集的圖片 、在閱讀中識的字 等,教師都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把它展示出來,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收獲的喜悅。 再比如:課堂上,教師以找朋友、以學習小夥伴的方式為引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展示自己的學習本領。課後,教師利用展示台鼓勵學生到生活中獲取資源來展示自己的收獲。如:自己在閱讀中積累的成語、諺語等,教師可以把它張貼出來,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被展示出來,都會非常的興奮,更加促使他們有意識的去自主學習。

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空間。

傳統教學中,課堂上教師把大部分的時間都佔用了,學生思索的時間非常少,所以,看不到學生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情感,也看不到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一定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自主獨立的思考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主學習。學生初讀課文時,往往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利用他們的生活經驗,注重課內外延伸,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將問題的處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空間,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樂於表達。 學生真正獲得了時間和空間,才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我們要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盡量的少講,我們教師的講應該是引導、啟發,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訴答案。

四、運用多媒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躍起來,必須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語文教學應該始終遵循「主體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激發他們以極大的興趣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以達到全員參與,全方位參與。由於傳統教學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而新課程注重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提出了開放的、民主、科學的,現代化的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藉助電教媒體,置疑設情境,盡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個充滿和諧、民主、情感的教學氛圍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如果教師不想方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因此,當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和願望時,才會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對所學的往往記憶深刻。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盡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文本為學生創設適合他們生活的情境,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樂於學習,勤於動手,主動參與,以便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Ⅳ 怎樣在語文學習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不但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學生的參與程度及其實效性如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堅持和體現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差異參與,在參與過程中,激發學習熱情,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 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一個人要不主動學會些什麼,他就一無所獲,不堪造就……人必須主動掌握、佔有和加工智力。」他的話充分說明了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重要性。因而,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認真讀書,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講讀課文的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自讀質疑,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並在四人小組展開討論互助解答的基礎上,再向老師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和互助學習不僅弄懂了一些問題,還提出了不懂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後,我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去調整教學,組織教學。所以要培養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二、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面參與。 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教材要求等設計各種教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而且學生參與的面要廣。比如了解課文大意時讓全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某句、段、篇時,讓全班學生自由練讀;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時,讓全班學生自由練講;對於教師提出解決課文重、難點的問題時,組織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同位討論等等。同時又要讓學生全感官參與,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動口、動手、動腦。教師採用各種教法,千方百計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全面參與教學活動,如我教《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我先設計好表格,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學法,邊學習邊參與板書這一教學活動,創造機會給學生大面積參與板書,並把學生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參與訓練,就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程參與。 為了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全程參與教學過程,親身實踐、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的目光、微笑的暗示或者以鼓勵性的語言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如,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我指導學生很快就要學完《小白兔和小灰兔》這一課了,學到最後一自然段時,針對小白兔說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一句話,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小白兔說的這句話對嗎?為什麼?」看到舉起的小手不是很多,我溫和地說:「回答錯了沒關系,老師會幫你的,我看誰最勇敢?」學生聽了,紛紛舉起了猶豫了一會兒的小手,發表自己的意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微笑、激勵、期待帶進課堂,促使學生開動腦筋 ,積極思維,大膽舉手,讓學生能由始至終參與教學全過程。 四、滿足成功的慾望,發揮學生差異參與的作用。 人有千差萬別,因而學生群體中客觀地存在著心理特徵、思維發展、接受知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差異。我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嘗試獲得成功的喜悅,發揮學生差異參與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和教育 的藝術和技巧就在於發揮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認真投入學習,但終無所獲,只能興味索然;反而,若讓他們嘗試達到預期目標的成功,就會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例如,我指導學生背誦指定的課文時,在課堂上有的同學讀幾遍就能背出,但有的學生卻不能一下子背出。於是,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優生背得流利或者能夠背出,要求差生讀得熟練,能夠背出就更好,這樣差生就不會知難而退,而是和優生一樣嘗試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克服困難的熱情。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主體性教學原則,體現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重視學生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持久性。

Ⅵ 怎樣在語文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當今教學發展趨勢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標的主旨,教師怎樣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是首要任務,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更好地吸收知識。教師不應該只側重自己怎樣教,把枯燥的知識強塞給學生,而是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側重於學生怎樣學,教師應適當引導,讓學生主動求知,這樣才能提高學習質量。
一、主體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
主體思想既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具有自主、自由、思考的個體,教師不能把教學作為一項任務,要把教學作為幫助和引導學生來進行,把這種方法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發揮其學習能力,始終保持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教師應不斷讓學生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今,學生課堂上還是被動接受知識,如要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從不願意學,不想學到願意學,主動學,學生的主體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在被教師規定在條條框框中,而是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要了解自身的職責,不僅僅是讓學生接受課本內容,要讓學生主動地去研究,理解其中的本質,教師應該適當地引導,讓學生消化理解,發揮自己的思維和想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自身為輔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中發揮主體地位
1.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發揮主體地位就需要培養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也是一樣的,學生一旦對其產生興趣,充滿熱情,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創設情境,例如,在講《田園詩情》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美麗的荷蘭田園風景圖,碧綠的草原,金色的晚霞。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荷蘭田園美景以及作者內心對荷蘭風光的贊美與嚮往。教師適當引導,再與學生進行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與主體地位。此外,導入也是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手段,這一方法經常被教師所忽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剛開始上課時,一個有效的導入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並適當引領和輔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始終讓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改變這種方式,就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錯了也沒關系。教師要在學習新知識時引導學生產生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啟發他們的創造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指引學生嘗試各種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從而自主地獲取信息,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懂得因材施教,例如,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不要急著給他解答,而是給予引導和啟發,提出一些問題來反問他,讓他先來回答我們的問題,你會發現當你還沒有問完時,學生自己就會明白,知道怎麼做了。在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中會不停地思考、摸索,自己悟出答案。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於教師的靈活施教,不斷摸索,不斷反思加以改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確是提高有效教學的好方法。
3.生生互動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生生互動、小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講解《賣火材的小女孩》一課時,可以讓每4~6人一組並選出小組長,每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小組長帶領其他組員自由討論進行小組評比,最終選出優秀小組,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優秀只有一個小組,但是其他小組也鍛煉了合作意識,而小組長更是鍛煉了和組員之間彼此的配合,培養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方法有很多,要靈活運用,更好地發揮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教師都應該往這方向努力,不應該一味地投入在課本教材里,被教材牽著鼻子。任何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方法都需要和學生之間的配合。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完善自身,不斷地提高,達到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的目的。

Ⅶ 怎樣在語文課堂中體現學生為主體

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主動性,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越思越精。四是要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注意力,他們能問解答,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直觀的教具演示,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由於學生年齡小,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 總之,激起波瀾、控制力差,越思越勤、習慣,我請了他起來回答。另外。如有些同學性子急,做個小游戲、說話的口齒。對於基礎差的同學,評價就要提高要求。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主要的還是要我們多去實踐,思路就越狹隘。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挑起爭論。記得我在上課時。因而,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方法很多,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樂趣無窮,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進入主動求知狀態,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使他樹立了信心。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准完全不對。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這種傾向愈強,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重在鼓勵創新,或根本無價值時: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巧妙地加以引導,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侯,對於基礎好的學生,他的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老師就要看準時機,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呆板,去學知。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愛沖動

Ⅷ 如何在語文課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進步,完成教學任務。我覺得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學觀念。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觀。二十一世紀將是高科技、高競爭的時代,二十一世紀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傳授語文基礎知識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但還需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學生的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其次,要認識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多數扮演的是一種家長式的角色。而未來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變是「走出演講的角色」,並認為「所有優秀的教師都是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調者」。
二、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面對21世紀對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漁」已成為師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三、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 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人們常常認為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生的任務是學。許多老師平時不注意學習研究,對現代教育理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現代的教學手段一無所知,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滿足於現狀,把學生禁錮於他們設計的框框中,授課往往流於從語言到語言,乏味單調,使學生處於一種「學語文就是讀,記、背」的思想狀態,跟不上教學要求,妨礙了教學順利進行。
四、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把學習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知學、好學和樂學。他認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也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對於學生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樂於學習,刻苦鑽研,並把英語學習作為一種樂趣,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負擔。學習語文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而學習興趣的產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教師的激發和培養。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創設生動引人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1. 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的態度可以左右課堂的氣氛,課堂氣氛又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而學生的情緒則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效果。如果師生之間心理相容,感情真摯,學生對教師 就會更尊重,對教師的教學也更易接受。課堂上教師過於嚴肅,會使學生覺得緊張,甚至產生焦慮情緒,給學生造成精神上的壓抑感。在我看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精神飽滿、充滿自信、和藹可親的。這樣,當學生處於集體之中,親身感受到一種輕松、愉快、親切的氣氛在師生之間洋溢的時候,他就會保持積極的情感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思維清晰,反映敏捷,獲取知識當然也就能夠更為迅速和有效。同時,因為他把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他也願意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 在實際教學中,我對此頗有體會。有的學生學習語文時總難免有種畏懼感,表現在行動上就是課上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失去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任務很難充分完成。我除了在課下做工作外,在課堂提問時,盡量注意以表揚、鼓勵為主。即使學生答錯了,我就在幫助他糾正錯誤的同時,仍當眾表揚他積極思考、敢於舉手,希望其他同學向他學習。這樣一來,受了表揚的學生越發積極,其他學生也受到了鼓勵,紛紛行動起來,漸漸養成了積極答問的習慣。 2. 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義,才會形象生動,也才會有利於理解和掌握。因此,語文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將學生從枯燥的課堂教學引入盡可能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提高主體參與性。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實物、圖片、簡筆畫等直觀教具創設情景。在講《太陽》一課時,我做了幻燈片和動畫,邊講邊演示,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同學們課下主動去探究心中的疑問,查閱了大量資料,並做了一期圖文並茂的手抄報。

Ⅸ 試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思想

營造師生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是教與學的雙邊關系,教學中師生關系越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越好。因此,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及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首要前提。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以滿腔的摯愛去彈拔學生心中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親其師、悟其道、樂其學」。還要處處充滿激勵的話語,既給學生創造讀、說、問的機會,又充分肯定學生讀、說、問的點滴優點。哪怕想錯了,說錯了,也不指責批評,而要給予引導和鼓勵。在如此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可以大膽地展示自己,無拘無束地表現情感,輕松愉快地表達思想,學習興趣就呼之欲出了。
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准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於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
精巧設計,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精巧設計提問和教學環節,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想,激起學生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巧妙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每節課的開端,教師應根據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以猜謎、故事引入、課題質疑,電教手段的利用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入手,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一開始就處於躍躍欲試的狀態。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適時利用,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自驅力;教學中靈活激趣,學習興趣一時的激發,不能保證整節課都能情趣盎然地學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激趣,以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並通過精巧的設疑,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持續學習熱情和興趣,更高效地接受知識;以情激情,激發志趣;學生的「志趣」是促使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充滿情感的語態感染,激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向和意志,要以課文中的情去感染學生之情。只有以師之情,以文之情去感染學生之情,激生之志,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課文中,產生共鳴,沉浸在課文所特定的情感氛圍中,才可能激起學生的情趣;以「動」激趣,即讓學生動起來。小學生較好動,教師在教學中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只有讓學生動起來 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真正被激發。
主題探究,體現個性。《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觀點代替學生的閱讀感悟,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重學生獨特的感受。」我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課程標准》倡導的:「以人為本,關注人文精神,體現個性化閱讀」這些理念。我並沒有以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限定學生的思維,而是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我們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認識世界感受人生,以平等對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在學習《草船借箭》時,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課題為什麼說「借」箭而不是「騙」箭?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依據,有的說,「借」更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說有「借」就有還,諸葛亮利用曹操的箭擊敗了周瑜的陰謀,又能把箭「還」給曹操,諸葛亮太有本事了……正是「質疑問難」使個性的思考在這里得到發揮、發展的可能。這與教師一步一扶的「問答」、「分析」相比,教學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試想,如果老師不給學生這樣質疑問難的機會,怎能看到學生個性思考的閃光點呢?我們真應該「蹲下來看學生」,珍視他們,欣賞他們,研究他們,變「意外」為新的知識增長點,新的情感碰撞點,新的能力開發點,新的創新培養點。讓我們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生的眼睛去看,用學生的心靈去讀。在教學《將相和》時,藺相如面對廉頗的不滿,採取了避讓的措施,我讓學生討論藺相如這樣做對還是不對?有學生說:這樣很對,可以使問題變小,使廉頗冷靜的思考問題,這是顧大局,識大體的表現。也有學生說:這樣做不對。對於孩子的回答,我很是意外。他的理由是:作為趙國的上卿,每天都有許多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如果廉頗一時不能醒悟,那不是耽誤了國家的大事嗎?我認為藺相如應該主動找廉頗談心,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他一定會成功的。我帶頭給這位學生鼓掌,孩子的眼裡閃耀著激動和幸福。我想這一幕一定會給他留下難忘的印象。而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彎下腰,學會傾聽;抓住時機,適時點拔引導,為學生創高一個寬松和諧和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支配;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那時他們定會還你無數個驚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賦主體以強勁的自驅力,並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心理喜好的實際出發,承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並讓學生獨立自主地成為實踐活動的主人,成為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真正體現,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才會成為現實。

Ⅹ 3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一、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中心,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程度。但是本次新教育改革將課堂的目的性變得更加明確,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情況來說,以往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小學生正處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初級階段,本身意志力薄弱,注意力較分散,況且課本內容本就枯燥無味,再加上老師千篇一律的授課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和學習無關的事物上去。更有甚者,還會讓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消極懈怠和厭煩的心理。因此,課堂教學中,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當前小學語文工作者工作的主要目標和方向。比如在學習《燕子》一課時,老師可以先不急著去講解課文內容,而是設計幾個相關的問題慢慢引入課文。還可以讓學生回想生活中遇到的燕子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然後問學生知不知道燕子以什麼為食,以及燕子生長的區域。小學生大多對這些知識比較陌生,然後老師再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去學習這篇文章。這樣一來,學生心中帶著問題,學習起來會更加充滿動力。其實對於現行的語文教材來說,其中的內容相當豐富,課文內容五花八門,只要老師能將它們稍加修飾,以另一種趣味性更強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一定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語文知識。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情境教學法是新教育改革中產生的一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它要求老師要對教材內容有充分掌握。老師要把課本內容搬到課堂上來,創設出相應的情境,並且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這種方法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且通過參與情境,產生自己的理解,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老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從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個方面接觸知識。比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就能在網上搜出兵馬俑的基本介紹和圖文詳情,有條件的班級還能夠將兵馬俑的視頻展示在多媒體設施上。通過多方面地接觸兵馬俑之後,學生心裡對兵馬俑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再去學習這篇課文就不會覺得吃力,完全能跟得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以及知識的魅力,情境教學法是對此目的的最好詮釋。
三、延伸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上留下了許多熠熠生輝的文學著作,但是現在的小學生基本沒有接觸過這些古典文學名著。語文作為一門與我國古典著作相掛鉤的科目,要加強學生對這方面的接觸和閱讀,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領悟能力,為以後的學習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進行某一課文的教學時,帶領學生學習和課文相關的古典文學名著。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走進語文。比如在《景陽岡》一文中,武松醉酒後不聽別人的勸告走上景陽岡,卻在景陽岡上碰到一條斑斕猛虎,經過一番鬥智斗勇終於將老虎打敗。這篇精彩的課文出自我國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老師可以在學習本文之前讓學生先了解《水滸傳》,體會梁山好漢的俠肝義膽和高超武藝,從而更好地掌握武松打虎這個故事的整體脈絡。老師還可以從每周的課時中抽出一到兩節課讓學生了解和閱讀課外讀物,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文學知識儲備量、寫作技巧以及組織語言的能力,以便提高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訓練至關重要,它是學生和文章之間的紐帶,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老師日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我國新教育改革中提倡的生動教學、興趣教學的中心思想是對傳統教學觀念的完善,得到了我國教育工作者和廣大師生的高度贊揚和肯定。在以後的教學發展中,老師要始終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教學的目的,才能從源頭上讓學生熱愛閱讀,享受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