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其實就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進行不同的方法教學,對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直接拔高,自學能力不強的可以循序漸進,程度差一點的可以先補充後進行新課的教學,作業也要分層次進行,
Ⅱ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高中數學老師
首先,要經常以學生的立場考慮事情,比如學生喜歡什麼、厭倦什麼,要懂得因材施教,所以在課堂上的教學至關重要,一定要多調節課堂氣氛,要讓學生覺得聽你的課是很快樂的事情,這就要看你的口才和講課的內容了,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想去聽你的課,偶爾來幾句幽默的話效果會很好,即使數學公式比較呆板,所以多鍛煉口才吧,還有,學習數學這門課程不能只按照課本照搬照教,要教學生運用不同的解法來解答問題,要活躍他們的思維,多動腦筋……課外,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學生,不要板著臉,即使他們的表現並不如意,你們相處得愉快了他們也樂意認真學習你教的課程……最後,希望老師您能成功!
Ⅲ 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
一、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它是評價課堂教學效益大小的重要依據。 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這些都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特徵。但我認為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從這幾點也可以看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二、聯系農村學生的實際,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育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我們教師充分了解本班學生原有的數學基礎,准確把握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好每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我們首先要了解本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接受能力、知識基礎等,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熟悉數學教材,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學要求、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都要了如指掌。另外,還要明確各單元、各章節的知識在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做到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融會貫通地教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我在講授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第一課時時,根據本班學生數學基礎和接受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大綱把教學目標定為: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通過拼圖活動探索勾股定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拼圖探索勾股定理,沒有按照教學大綱把證明勾股定理作為教學的重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確保課堂有效教學
教學活動之前,每位教師不僅要認真備好課堂教學的內容,更要充分備好如何指導學生通過學習去掌握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備好如何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際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緒完全靠老師來調動。隨著教學內容的不同,環境不同,情景不同,學生接受知識的情緒不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具有教育機智,隨時都能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約束自己,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備課中,我們還要在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的廣度、深度、自覺度上下功夫。要恰當合理的組織教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的最貼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證學生該用的足夠的時間,幫助學生實現有效的學習。只有當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我們的教學才可能實現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標。要讓學生學習有效,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確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學方案,才能保證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
(1)、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單一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多媒體課件教學在這方面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運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兩種教學方法優勢互補,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使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吸引他們長期的注意力,讓他們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例如:我在講授九年級下冊《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很輕松地演示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以及圖象的位置和增減性。特別直觀、形象,學生很容易記住,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教學方法。
由於不同的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樣,因此,僅靠教師的整體教學效果並不明顯,通過摸索我們發現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即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各小組內的同學之間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組之間互相競爭,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講授九年級上冊《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第一課時時,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讓每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觀察、分析、總結反比例函數的性質,並且要求每組的小組長建立明確的責任制,保證每位組員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然後,每組推選出一個代表到講台上當小老師講課,匯報他們小組的討論結果,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最後,我還會對小老師們的講課和各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綜合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之處。剛開始時,學生們個個都比較膽小,沒有人願意上講台去講。但是當他們後來發現自己的講課獲得了老師和全班同學的肯定時,都變得喜歡上講台,爭著上講台講課了,他們真正成了數學課堂的「主人翁」。看到學生們有這樣的轉變,我感到非常地欣慰,很有成就感。
五、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如今,教師對學生表現好壞的評價還是通過學業成績的高低來決定的,是片面的,消極的,所以也是低效的。學知識應該先做人,這是教師在教授知識前應該教給學生的。任何一個人都處在一個或大或小的集體裡面,如果他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不尊重他人,是要被集體淘汰的,所以不是學習成績好就能決定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同時,教師也不能片面地認為學生學習成績好就是發展得好。
有效的評價體現應該是全面、公平、人性化的。全面,應該包括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這里的「智」也不單單指學習成績的高低,還應該包括個方面的能力,如與人溝通團結協作的能力、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等。評價的形式也不僅僅是百分制和等級制,可以採取書信式和評語式等比較親和的形式,把學生個人存在的問題逐一分析,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得到全面發展。切不可再將學生推入考試和題海的深淵。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有限的45分中內讓學生學到多於45分鍾的內容,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提倡的「輕負擔,高質量」,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
Ⅳ 新老師 怎麼教好高中數學呢
高中數學輔導怎麼樣?高中數學輔導有用嗎?
在中學和小學,在這個階段,數學的難度還不是很大,家長就可以在家輔導孩子學習,但是到了高中數學的難度就比較大,已經提升了,不光是一個檔次,對於很多學生來講,總是不會總是摸不透家長再旁邊也沒有辦法.在這個時候就需要高中數學輔導老師了.請高中數學輔導老師有用嗎?
孩子在輔導班上課
自從上了高中,對於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科這個方面,他們學得很吃力,老師的講課速度不光會,並且有時候還跟不上,或者你沒有聽懂.通過高中數學輔導老師來幫助你彌補自己上課沒有聽懂的地方,最終可以提高學習成績.
Ⅳ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 思維能力 數學興趣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已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各種科學技術、生產建設、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數學教學作為一種思維教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其主要任務之一。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多方式、多途徑、有計劃、有步驟地啟發和調動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數學思維的能力,才能使他們適應社會的發展。
一、誘導學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維框架,消除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傳授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應當誘導學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維框架,消除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而誘導學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維框架,包括結論、例證、推論等,對於突破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暴露學生觀點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師可以用與學生談心的方法,用精心設計的診斷性題目,事先了解學生可能產生的錯誤想法,要運用延遲評價的原則,即待所有學生的觀點充分暴露後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決不徹底。有時也可以設置疑難,展開討論,以疑難問題引人深思,選擇學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確運用的知識或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從錯誤中引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學生的印象特別深刻,而且通過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能消除消極的思維定勢在解題中的影響。
二、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把握幾個關鍵問題,開門引路,啟發思維
概念是數學內容的「脈絡」,因此要重視概念的教學。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研究成果表明:新的學習內容與原有觀念的分化程度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若分化程度低,則學習效果差。人類社會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其中判斷和推理是以概念為要素,因此,概念對思維是至關重要的。
同一概念在不同階段,內涵有變化。高中數學是建立在初中數學基礎上並有所發展,若教師照本宣科,會因初中數學內容形成的思維定勢,影響高中數學的學習效果、概念擴展。因此,教師應當准確講解概念的結構要點和發展過程,交代概念的定義方法,引導學生將同一概念的新舊交替提醒、比較、分析,明確區別它們的局限性。因此,從教材中挖掘高中與初中概念的內涵、外延的區別,引導學生體會初中數學內容的局限性,對克服舊的狹隘思維定勢,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性、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很大作用。
三、重生活實際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拓展思維
荷蘭數學教育家漢斯・弗萊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於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
四、解決問題,擴展思維,注重思維潛力的挖掘
思維擴展這一環節是知識的形成階段,屬抽象思維的高級階段。數學教學過程實質上是由一連串的轉化過程所構成的,是不斷形成思維定勢同時又不斷打破思維定勢的過程。學生接受新知識要藉助於舊知識,而舊知識的思維形式往往會成為新知識思維形式的障礙(如思維定勢)。因此,教師首先要抓好教學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數學知識的質變(往往是重點)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思維活動的轉折,排除思維活動的障礙(往往是難點),渡過思維操作的關卡,以實現思維發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水平,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側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不斷設計組編一些探索型、開放型、判斷改錯型、歸納與綜合型等題目,為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思維訓練素材,在不斷的「問題獲解」過程中深化、發展學生的思維。
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於興趣。那麼,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第一,採取民主教學的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好師生之間的感情。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平等的,教師不要看不起學生,不要感覺高人一等,使教師的「教」真正地服務於學生的「學」。第二,採取有效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進行教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系統性比較強,通常前後知識都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可以採用前後對比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多地讓學生用眼看、用耳聽、用腦想、用口說、用手做、用心記,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文彬 數學思維、數學學習與數學教學[J].中學教研(數學),2008,(7)。
[2]耿振青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學周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