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有哪些活動經驗

小學數學有哪些活動經驗

發布時間:2022-06-19 07:36:33

1. 小學數學活動有哪些

小學數學活動有算數競速,數學知識問答,數學故事講解等。

在春光明媚,杏花微雨的三月,小學數學活動月拉開了序幕。本次數學活動月為期四周,同學們通過討論和分析,自己製作了各式各樣的數學小工具。不僅開動了腦筋,鍛煉了動手能力,還將平時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又從生活中汲取經驗,更好地理解書本上的知識。

數學知識分享

學習數學在培養學生思維和邏輯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許多小學生思維能力不夠成熟,數學學習能力有所欠缺,久而久之出現了抵觸心理,導致數學學習結果不理想。

教師在課堂中引入數學故事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下文就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數學教師要抓住小學生求知慾強的心理特點,打造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故事開頭,往往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引起學生的注意。

讓學生的注意力專注於接下來要講授的數學知識中。數學故事應當充分與生活接軌,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故事,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數學知識。當學生的求知慾望被喚起之後,學習效果會大幅提升。

2. 小學數學特色活動項目有哪些

活動項目如下:

1、口算比賽

一年級全班學生參加,每人100道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的口算成績作為口算過關的一次成績,不合格者要再次申請過關。

2、玩轉魔尺

在兩周內練習指定的幾個形狀。在規定的時間內,拼搭出6種魔尺造型,用時短者勝出。每班選出5名同學參加級段評比,最後選出10名優勝者評為「玩轉魔尺之星」,並在閉幕式上表演。

簡介:

數學[英語:mathematics,源自古希臘語μθημα(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或maths,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於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3. 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指哪些

基本活動經驗是個體在經歷了具體的學科活動之後留下的、具有個體特色的內容,既可以是感覺知覺的,也可以是經過反省之後形成的經驗。

4. 小學數學課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把握好重點和難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前提。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想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是深鑽教材,從知識結構上,抓住各章節和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是備足學生,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並考慮到不同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前的精心准備、准確定位,就為教學時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提供了有利條件。

2.找准知識的生長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條件。

小學數學是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教學就是要藉助於數學的邏輯結構,引導學生由舊人新,組織積極的遷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認識簡單與復雜問題的聯系,不斷完善認知結構。因此,新知識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識生長點,找准知識的生長點,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可依據以下3點找准知識生長點:(1)有的新知識與某些舊知識屬同類或相似,要突出「共同點」,進而突破重、難點;(2)有的新知識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舊知識組合而成,要突出「連接點」,進而突破重、難點;(3)有的新知識由某舊知識發展而來的,要突出「演變點」,進而突破重、難點。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雖然每個策略都有其適用的題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過程中要綜合應用已有的策略,如學習替換與假設策略時要用到畫圖、列表等策略,且綜合法與分析法貫穿始終。所以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數學認知結構改造的過程,要突出「演變點」,進而突破重、難點。

3.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認真閱讀這段話,可以知道:根據學生實際,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獨立思考——嘗試解題——合作交流——比較歸納——反思小結——形成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感悟解題策略,形成解題策略,體會策略價值,自覺應用策略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4.積累基本的數學經驗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基礎。

基本數學經驗是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時所形成的認識。數學經驗源於日常生活經驗,高於日常經驗。小學數學活動可分為4類:直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間接來源干生活的數學活動;為數學學習設計的純粹數學活動;意境連接性的數學活動。「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屬於間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層次的數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經歷解題過程,進行體驗和反思,把解決問題中的體驗加以整理,對獲得的數學經驗進行反思,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再認知,從而掌握解題策略,感受策略價值,積累數學經驗,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以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為例,教學例1要讓學生經歷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有條理地列舉;教學例2要引導學生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舉的簡潔、有序;教學例3要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進一步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 教學每道例題,都要引導學生回顧和反思,積累數學經驗,樹立主動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

5.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保障: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因此,在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化動為靜,化隱為顯,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並通過與傳統技術的聯合與互補,有效促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假設」時,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畫圖直觀演示用替換和假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會用這兩種策略分析數量關系,保證了重難點的順利突破。

5. 小學數學能搞哪些活動

學節開幕式
上午八點半左右,曉港灣小學「快樂數學,伴我成長」的數學節開幕式正式啟動,學校余校長發表講話。余校長告訴孩子們,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同學們能夠發現數學的樂趣,學好數學。
余校長發表講話
隨後,來自不同年級的孩子進行了一場「三階魔方競速還原」PK賽。游戲計時開始,參與者飛快轉動手上被打亂的魔方,神經緊綳,神情專注。不到50秒的時間,就有好幾位同學快速將魔方還原完成,引起台下觀眾一陣歡呼。
當數字「0」和「1」相遇,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活動中,孩子們發揮想像力,上演了一個精彩有趣的數字故事。
幾何圖形和時裝秀也很配哦!伴隨著動感十足的音樂,孩子們身著靚麗的服裝,帶著各自的圖形小道具在舞台上擺pose,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幾何圖形時裝秀」。
數學闖關大比拼

開幕式後,備受期待的數學節闖關賽就開始啦!學校根據不同年級,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不同難度、形式多樣的數學闖關游戲,孩子們每過一關,就可獲得一枚印章。

當天,家長們也受邀來到學校參與活動,他們既是游戲的裁判員,又是孩子們的「數學老師」。

在拼圖游戲當中,一年級的孩子用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拼出了動物世界、足球小子、水上樂園、航空飛機等有趣的圖案。

而二年級的孩子則需要根據給出的七巧板,按照要求拼出不同的幾何圖形。「耶,我拼出平行四邊形啦!」平時活潑好動的小男生們,在數學游戲當中也變得十分用心和專注。

「哈哈,你沒有拍手,你輸了!」在三年級的課室內,孩子們8人為一組,玩起了「拍七令」游戲。游戲中,參與者從「1」開始輪流報數,當數到含有「7」或「7」的倍數時,只能拍手不能出聲,否則就被淘汰出局。

然而,看似簡單的游戲規則,卻讓不少小朋友出了差錯,「喊出數字那一刻才反應過來,太考驗反應能力了,還想再玩一次。」一名參與的小朋友說道。
數學還可以與語文相結合呢!在「成語遇見數學」這個游戲當中,孩子們分組PK,除了要在規定時間內填寫成語中的數字,還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數學運算,非常考驗孩子們的成語積累以及運算能力。

6. 簡述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得途徑

1.利用閱讀活動,積累解題經驗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到較多的閱讀題目,學生若想將這些題目解出,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審題能力,但是小學生數學思維還處於萌芽階段,主要局限在抽象思維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常處於被動狀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多組織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解題經驗。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兩、三位的加法與減法」教學時,當學生學會三位數加減法後,就可以為學生准備一道題目:小紅去超市買糖果時,發現有三種裝糖果的袋子,一種能夠裝50顆,一種能夠裝100顆,還有一種能夠裝150顆,如果小紅想要買200顆糖,那麼可以購買方式具體有哪些?這道題目看著比較簡單,學生至少能夠想出一種購買方法,但是此題購買方式較多,學生必須要仔細閱讀題目,才有可能將所有的購買方式算出來。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發現解題重點是「三種裝糖果的袋子」,小紅要買200顆糖果需要對袋子進行分配,而且各種袋子都是能夠重復使用的,學生只有明確這個思路,才能找出更多的購買方法。
2.創設情景活動,積累操作經驗
小學生對各種新事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越重,注意力也會越集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景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數學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可能性》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創設「摸鑽石」的情境:班級中選出一位學生充當富商,富商共有十塊石頭,其中有一塊充當鑽石,將這些石頭放在一個紙盒中。然後數學教師再挑選出6位學生來充當冒險者,這些冒險者想要從富商手中將那塊鑽石摸出來。而富商的主要任務就是想辦法不讓冒險者將自己的鑽石摸走,富商擁有一次不放鑽石的機會,每位冒險者只能摸一次,摸到的那塊石頭就是獎勵。這個活動主要考驗的是學生對「可能性」基本知識的理解程度,充當富商的學生若不像鑽石被拿走,那麼不僅需要藉助運氣,還必須懂得概率的相關知識:盒子中的球越多,鑽石被摸走的概率就越小。所以富商應該在盒子中只剩5個球的時候將鑽石球拿走,這樣獲得勝利的機會最大。當活動結束後,不論結果如何,數學教師都應該讓扮演富商的學生向全班講解操作思路,如果該學生能夠將活動的精髓講出來,那麼數學教師就對其進行總結;如果該學生沒有明白,那麼數學教師可以邀請其他學生來實施該游戲,直至學生明確原理後停止。學生通過這種活動,不但提高自己數學邏輯思維,而且還能積累操作經驗。
3.藉助實踐活動,積累應用經驗
小學階段主要是學生藉助具體事物掌握數學知識的一個環節,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習慣,藉助實踐活動,讓數學知識實現具體化的目的。其中,實踐活動就是將數學知識具體化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不但能夠鍛煉眼、口,而且還能進一步培養數學思維。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教學時,可以設計以下活動,讓學生體悟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首先,數學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紙上畫出一個大三角形,讓學生用剪刀將自己畫的三角形裁剪下來,然後將三角形三個角減下來,讓學生將這些角拼接成一個平角。其次,數學教師讓學生用量角器較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量出來,並將量出來的度數進行相加處理,觀察所得結果。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相加剛好等於180°,即剛好能夠構成一個平角。通過這個實踐活動,學生不但強化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還積累了應用數學知識的經驗。總結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活動經驗是重要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活動經驗的積累。通過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大量的解題經驗;藉助情景活動,能夠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讓學生積累操作經驗;利用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積累應用數學知識的經驗。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應用各種數學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活動經驗,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哪些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正《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 明確指出了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性,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所開展的各式各類活動中,有體驗、有感悟,形成的相關經驗是後續學習的重要源泉,也能有效提升本身 的數學思維能力,帶動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累積有效活動經驗。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加以嘗試。一、將生活經驗"引"進來"數學來源於生活",很多數學經驗可以由生

8. 小學數學有哪些實踐活動

1、「好書伴成長」讀書活動:書籍記載著人類成長的歷程,把文明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在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閱讀積極健康的書籍,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培養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讓讀書成為學生成長需要。三到五年級的學生還寫了讀書的體會和感受。
2、「愛心獻老人」體驗活動:在假期活動中,各個中隊在輔導員的帶領之下定期幫助附近的孤寡老人,為孤寡老人送去溫暖,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尊老敬老、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又增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3、「綠色環保」系列活動:根據我鎮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對一些街道、河流進行調查,了解家鄉河流受污染的現狀,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特別是使學生認識到保護好河水不受污染,對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意義重大。並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能源的現狀,樹立節約能源的意識,並且把這種節能的意識帶回家,宣傳給自己的父母,真正做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通過「花草樹木是朋友」、「我的低碳生活」「我是節約小衛士」等體驗與創意活動,讓學生把自然、和諧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簡潔、節能、文明的綠色生活理念帶回家。結合「低碳行動」,引導學生了解個人及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對節能減排的意義和作用,樹立「節能環保,珍愛自然」觀念,關注生活中的節約方式,學習和尋
找節能的竅門和方法,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米、一度電等點滴小事做起,讓低碳理念從校園延伸家庭,輻射社會,真正讓環保成為時尚,讓綠色走進家庭,讓低碳融入生活。

4、「農業生產」體驗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附近的生產勞動基地進行勞動體驗活動,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在勞動中揮灑汗水,不怕苦、不怕累。在勞動中學生體會到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自覺養成了珍惜勞動成果的優秀品質,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了集體觀念。

5、「拒絕三無食品」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走訪調查了工商、超市的工作人員,通過走訪調查知道了什麼是三無食品,怎樣鑒別三無食品,三無食品為什麼會在市場上出現,三無食品有哪些危害,小學生應該怎樣抵制三無食品。
6、採用「口算比賽」的形式,通過分組對抗選出優勝組,確定班級冠、亞、季軍組。

9.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積累了什麼數學活動經驗

生活是數學教學的源泉。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離不開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環境,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教師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不斷探討新知識的學習,從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在興趣中分析信息來源、交流數學信息。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增強了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參與性,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探索精神和創新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不斷的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10.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積累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

一、讓學生在游戲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曾說「數學好玩」。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教師應盡量把適當的內容設計成學生的游戲學習活動,把數學知識教活,使課堂變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活動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例如,教學一年級「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動物園里小動物排隊買票的情景來區分幾和第幾。這樣就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變枯燥的圖解為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易於感知接受,易於理解內化。同時,學生現場表演的靈活性,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處理現實問題的靈活性與可變性。這樣的表演生動、真實,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情趣與算理交融中,學生積累了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二、讓學生在操作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兒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學生在動手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而思維的發展又會指導兒童的雙手更靈巧地活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靈手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實驗、計算、推理、想像。
例如,教學三年級「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准備的長方形、正方形,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用三角板擺一擺等,去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在初步感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之後,設計畫一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和正方形、用兩副同樣的三角板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在這樣開放的探索空間中,教學過程呈現出雙向的交流、動態的建構,學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動中不僅掌握了新知,同時還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讓學生聯系生活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圍繞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我們要幫助學生積累生活中數學活動經驗,應該依據學生生活經驗、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提升學生生活經驗。
(一)依據學生生活經驗
在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但這個聯系必須是自然貼切、合乎學生的情趣。由此可見,在先進的教學理念下,教師不僅僅是為了設計與生活相關的資源,更注重的是學生的生活情趣、生活體驗、生活經驗、生活實際。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案例: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系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認為:「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打閃」;「可能會刮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發生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們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運用這一情境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的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因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的,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讓學生聯系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則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學生生活經驗
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需要豐富有經驗背景,如果脫離生活經驗,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是難度很大,也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應以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為載體,環環緊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充分體現。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其指導作用體現在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從自己喜愛的活動中、提出自己真正關心的、真正想知道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始終要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有哪些活動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