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針對性數學輔導
一、變輔導為引導
小學生剛開始漫漫求學路,對於學習還處於一種迷茫的時期,作為家長不能操之過急,對於數學的學習更是比較迷茫,我認為迷茫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家長的認識問題,有些家長剛一開始一年級就開始找輔導班,其實這是在變相的加壓,對於數學的學習小學生需要一個自我認識的過程,而家長往往忽略了這個認識的過程,對於這個過程進行了拔高,所以我認為應該改變的是我們家長的態度變輔導為引導。
B. 小學三年級數學,家長該如何輔導
小學階段正是孩子性格和行為塑造的關鍵階段,在學習方面,家長適當地輔導和監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從三年級開始,數學就已經開始要求思維能力了,而且扎實的數學功底也是從三年級開始做起的。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去做呢?
1、適當的專業輔導
如果家長沒有足夠的精力對孩子進行輔導的話,那就需要讓孩子有適當的課外輔導。如果孩子對數學感興趣且學有餘力,課外學學奧數,對數學思維的拓展是有幫助的。但如果孩子覺得非常吃力,學得不快樂,還是不要去強迫。
2、打好基礎,抓好運算。
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練口算。對小學生來說,20以內的口算對提高計算能力還是挺重要的。目前的國家標準是每分鍾8道題,這個速度一般學生都能達到。題海戰術往往效率不高,建議多關注孩子做錯的題,對錯題進行鞏固練習,收獲會更大。練習的時候要選擇靈活的形式,例如網上經常會有一些FLASH小游戲等等,讓孩子在玩中學,不但不覺得枯燥,倒是樂在其中。
3、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業出錯不是大事。當孩子做錯題,告訴孩子有錯誤,至於錯在哪,讓他自己找到,並弄清楚為什麼錯了。錯誤也是一種經歷。家長應該督促他及時完成作業並能自己檢查。至於錯在哪裡、應該怎麼改,不是家長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回顧和檢驗的習慣,讓他們有「這道題我肯定做對了」的自信,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學習品質。
C. 怎樣輔導孩子學習數學
鏈接: https://pan..com/s/163TnzhRR6w9G61cznVnr7w
D. 輔導小學生最好方法
小學數學輔導方法之一: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一)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習的學習基礎水平,從學生的學情出發,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備課。(二)課堂上盡可能的豐富多彩,上課方式多樣化,通過視聽說讀寫的方式讓學生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
小學數學輔導方法之二: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數學思維是學好數學的一半,而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的把握數學的學習思維,數學學習方法靠從小獲取得來,小時候就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更好的掌握數學方法和技巧。
這就要求家長在小時候要給孩子提供學習的空間,從各方面讓學生接觸數學。
小學數學輔導方法之三:練習的鞏固。
學好數學離不開練習,即便你在課上聽的非常認真,但是,課後你從來不練習,上完課就把課本拋之腦後,我想,你是得不到進步的。課後你可以把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整理,著重記住重點,並進行鞏固。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研究得到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果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所以,在學完一節新的課程之後,利用課余的時間通過幾道相關練習題去鞏固一下今天的知識,日積月累下來,你會發現掌握的知識點還是那麼清晰,即使有些許模糊,只要打開課本,就能夠快速的想起。這就是課後一定要認真鞏固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難度不大,只要孩子上課能認真聽課,跟著老師的思維去走,課本上所學的就基本沒問題了,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做一些思維拓展題目。雖然小學的數學對學生的思維要求不是很高,但初中高中的數學要學好就必須有良好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的養成和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學習中有意識的去訓練和逐步培養。
E. 如何輔導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數學
輔導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數學,要對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育內容,作一番認真地學習與分析,並要根據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採用與學校老師大體一致的方法,方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1、擺學具學:
如5的組成,先拿出5個圓片,然後有規律的分擺圓片 ,後2個是前2個交換位置得到的只要記住前2個就可以了,因此,10以內各數的組成與分解的學習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有規律的分擺,有規律的記憶。
2、用游戲記:
在孩子通過擺學具得出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後,可採用一些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加深印象,達到熟練的目的。如對手指、對口令、拍手等。這些方法,可在平時走路、睡覺前夕,經常化的練習,使孩子達到脫口而出的目的。
一年級數學的內容及要求
1、1—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以內的數,1—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至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連加、連減式題。
2、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整點的認識。
3、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
4、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及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F. 如何引導小學生學習數學
1、緊緊抓住「以學定教」的三個環節。
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流程是「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復習」。研究中,我們以「課堂學習為中心主導環節」,同時抓好兩頭,「以學定教」,讓學生「自能預習,自能上課,自能復習」。
①學會預習。根據學科特點學會預習。如任教老師根據不同的年級、課型、題材精心設計不同的預習表:先扶後放,預習的形式由課內向課外過渡;由具體的內容入手,逐步總結預習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由一次性預習到分教時多層次預習;學會自己獨立預習、和同學一起預習、向老師請教相結合……這樣逐步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式和方法。
②幫助學生學會上課。強調「一提高,三突破」。 「一提高」指的是提高課堂常規的質量。「三突破」 指的是在辯證地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方面有突破;在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方面有突破;在研究創新教學方面有突破。在活潑、嚴格的課堂常規訓練中,讓學生懂得上課方法,要求學生做到:自覺做好課前准備;注意運用多種感官接受信息,用眼仔細看,用耳細細聽,用心勤思考,動口多發言,注重合作、自主、探究,勤於思考、積極發現,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潛力得到開發。
③精心設計作業。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學法指導,遷移學法,適當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學科統整的能力。如圍繞學科單元學習主題,設計手抄報;圍繞新授課內容,寫寫學後感;圍繞實踐性內容,開展調查統計活動等。
2、開展「以學定教」的自主學習指導活動。
(1)集體授課式。在各學期開學之際,我們根據年級、單元內容,抽出一定量的時間在課堂上介紹學法,如怎樣制訂新計劃,怎樣預習、聽課、筆記、作業等,從而在宏觀上讓學生把握學習規律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規范」,減少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
(2)討論競賽式。我們常常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就某自學方法的運用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比比準的自學方法最快速有效;如舉辦「自學方法三分鍾演講」、「復習方法交流會」……這不僅促進了討論者、演講者強化自己的認識,使自己掌握的學法得以系統化,其他學生也能從中獲得寶貴的間接經驗,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
(3)個別輔導式。對部分基礎差、學習不得法的學生,我們鼓勵教師發掘他自身的志趣、特長、愛好等優勢,不厭其煩地與其個別談話,進行當面指點,具體指明學習程度環節,具體介紹聽講、記憶、觀察等學法,並助其擬定計劃,促其自思開竅,引其升堂入室。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准備學法,提示學法,暗示學法要求,並通過示範課、評優課等形式推廣到日常的教學中去。力求通過多解析、多點撥,來讓學生既知曉一定量的學科知識,又接受具體可感的學法指導。
G. 小學數學應該怎麼輔導
鏈接:
H. 如何輔導一小學學生的數學
鏈接:
I. 家長如何輔導小學二年級學生數學
鏈接:
J. 小學數學輔導怎麼進行
鏈接: https://pan..com/s/1TP8kjXphhJGSPfingDO2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