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一年裡之間的數學題怎麼解決

一年裡之間的數學題怎麼解決

發布時間:2022-06-25 12:41:31

『壹』 一年級 數學 解決問題

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問題要分步驟進行解答。
1、姐姐比弟弟多多少零花錢?
18-10=8(元)
2、姐姐多出的8元錢,怎樣分成一樣多?
由8的一種拆分:8=4+4
也就是說,8元可以分成兩個4元。
3、當姐姐拿出多出的8元零花錢後,姐姐和弟弟零花錢就一樣多了,每人都是10元。再把姐姐多出的8元錢,姐弟倆再各分4元。這時,姐弟倆的錢就同樣多了,都是10+4=14元。
答:姐姐給弟弟4元後,兩人的錢數同樣多。

『貳』 怎樣幫一年級孩子解決數學中的難題

能提出正確的數學問題是個很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培養起。一年級數學教材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要求,給了我們教師很多訓練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平台。但是,很多教師往往因為學生年齡小,和這種能力常常用於語言的原因而忽視了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學生具有正確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學生對問題有個清晰的認識,更好地去理解題意,為解答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訓練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作用如此顯而易見,我們教師還能忽視學生正確提出數學問題的教學嗎?
由於我們的忽視,學生口頭上可能表達的很好,但是需要文字表達時就會出現下面這些情況:
1 兔子18隻,比猴子少多少只?
2 18隻和27隻共有幾只?
3 兔子和猴子共有幾只?
4 兔子有18隻,猴子有27隻?
上述問題或多或少有些錯誤,我們老師當然不難看出,問題在於對於學生出現錯誤時,我們有些教師只是覺得幫助學生語言表達准確就夠了,至於學生的筆誤是可以諒解和忽略的,有些老師甚至把這些問題中的某些問題看作是正確的,認為對於表達本來很困難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我的觀點則正好相反,正因為是難表達,我們才該去鍛煉學生,正因為是一年級學生,我們才不能疏忽這些看得見的錯誤。老師們都明白,語言表達是可以省略的,一個詞一個字在語言環境中都能表達出一個清楚的意思,可是文字表達卻預設這些環境,不寫完整就很難讓人明白,體現邏輯思維特點的數學問題在書面表達上就更為嚴謹。教學生說好一句話,正確提出數學問題,我們教師責無旁貸,那麼如何教好一年級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正確的數學問題呢?在這里,我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見解,以此和熱愛教育的同仁共同探討。
首先,我們來觀察一個完整的數學問題,如「18隻兔子和27隻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含有問題信息和問題模式兩個構件問題,見圖示
18隻兔子和27隻猴子 一共有多少只?
↓↓ ↓↓
問題中的信息 問題中的加法模式
一個問題至少含有2個以上的數學信息,每條信息都應有信息項目、信息數量及信息單位三個組成部分,在上述題目中,「兔子、猴子」就是這條信息中的信息項目;「18、27」就是信息中的數量;「只」就只是單位了。寫好一條信息就得寫好信息中的這三個內容,我們教師不難把問題信息中三個組成部分剖析清楚,也等於讓學生明白了寫好數學信息的關鍵,學生應該能夠接受並逐步掌握。
數學問題中的模式和其他模式一樣都是框架的、可及的,小學一年級學生能提出的問題不外乎有加法模式和減法模式兩種,加法模式即:_______和______ 一共有多少?減法模式即:______ 比 _____ 多幾?或 ____ 比_____少幾?這兩種模式架構簡單,易於理解,我們教師很容易分析也很能直觀實施教學,學生不難掌握。
教學生正確提出數學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容易細化教學活動,能夠直觀形象的展示教學活動,便於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理解正確提出數學問題的方法應該不成問題。數學知識學生接受了,就有待於鞏固,而鞏固知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設計訓練。我們教師可以分步設計以下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逐步印證老師傳授的知識要點,形成自己特有的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品質。
根據圖示,填填問題信息。
10塊 17塊 21塊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共有多少塊?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多多少塊?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少多少塊?
二、 根據問題中的信息,選擇問題模式填上。
1、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__ ?
2、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_?
3、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 ?
三、根據圖示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些完整的數學問題嗎?
34隻 28隻 12匹

『叄』 一年級數學上冊應用題有幾種方法

由於一年級小學生對文字的認識和理解有限,導致在做數學應用題過程中無法很好地閱讀、分析、理解題意,更談不上怎麼樣去解決問題,因此在這一問題上學生和家長確實很難把握。根據小學一年級的應用題的總結和歸納,對照發現主要是三種類型的題目。一是有關部分與整體類的,往往有一個「共」字;二是有關比多少的問題,經常出現一個「比」字;三是有關剩餘類的,常常出現一個「剩」字。針對上述類型,往往採用一對一模式分類解答和解析,可是由於小學生的歸納能力有限,往往效果不是很好。為了更好解答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題,矩陣法的使用應該是個很好的選擇。

通過矩陣法的解題方法,主要有以下好處:

1、培養讀題的習慣,提升題意的理解能力;

2、提高應用題關鍵字的提煉和把握;

3、培養多維度題意的解讀和思維方式;

4、提升多種類型應用題的綜合解答能力。

『肆』 小學一年級用數學解決問題怎麼做

一.創設情境,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應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景,使數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有趣的資源,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學「9加幾」這一課時可出現學校運動會場面,讓學生說說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又如「分類」這一課時教學中,先可在每小組的桌上放上許多日用品,飲料等東西,讓學生當營業員給這些物品分分類,把它們擺放在櫃台上。這樣,用學生身邊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他們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了解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我們的校園」一課教學中,可出現一個學生平時活動的場面(有人在跳遠、跑步、做游戲)師問在這兒,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有的在跳遠。是啊,小朋友的活動真多。誰能告訴老師跳遠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解決後又說:「誰還能像老師一樣看著小朋友活動的場面再提幾個數學問題嗎?這時學生會說:」跑步的有多少人?做游戲的有多少人?還有一些學生還會說,跳遠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這樣通過再現平時學生學習生活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
三.創設情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要把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就得讓學生會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就應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通過自主觀察操作,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等方法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用數學」一課時,課件出現一幅雞圖,問:看到這些可愛的雞,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呢?有學生說:一共有多少只雞?那麼誰來幫他解決呢?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方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的各種方法。然後每組派代表交流說說怎麼列式,並說出自己的想法。經小組討論後學生說出許多思考方法,如:(1)、分公雞、母雞,可列式為4+8=12(只)(2)、分吃米的和不吃米也可列式為4+8=12(只)(3)、分白雞和花雞可列式為3+9=12(只)。這樣通過課件情景的展示,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了解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又如在數學第77頁思考題:要拿出8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其中4張2角、8張1角、1張5角)對於這題的教學,可先讓學生明白題意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人民幣,擺出不同的拿法,然後全班交流。通過操作,學生就能取得多種不同拿法。(5解、2角、1角、各1 外,1個5角3個1角等7種)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後使學生初步體會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以尋找多個答案和解答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貼近於生活
「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對於這一觀點,教師應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學生的實踐活動最好是模擬現實生活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如在教學《認識鍾表》一課時,我知道這一課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鍾表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早在幼兒園里,自己家裡,對這個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故在教學時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愛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喜歡的鍾表認識鍾面。說說鍾面上有些什麼,把自己的發現和小組同學交流後,全班交流。然後在學生認識了整時和幾時半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鍾面,貼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邊貼時針和分針,邊說這個時刻自己通常在干什麼把時間截取的有變化的種時尚鍾表。觀察一組生活中的場景圖:東林小學作息時間表,湖州電視台節目預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商店的營業時間等,既讓學生生活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人合作及交流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伍』 孩子一年級及以後的數學題,家長該怎麼輔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孩子對數學有興趣,那麼學習就由被動變為主動,當孩子開始主動求知探索時,學習積極性就會增大,學習效率必然會得到提高與升華。

『陸』 小學一年級之間數學題怎麼讓孩子理解

小學一年級主要是簡單的認識數字、圖形和簡單的加減運算,難度很小。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1、 課前准備:自己准備學慣用品,做好課前預習。
2、學會傾聽,認真聽講: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要培養良好的課上學習習慣。
3、獨立思考和檢查的習慣:主動做作業,主動思考學習內容。
4、認真書寫的習慣:寫對寫好寫規范!
一年級的學習慣養成,比你孩子考試100分重要得多。

『柒』 這是一道小學一年級數學思維題,不知道怎麼解高手在民間請多多指點謝謝

就是抄7-1-1
與5+2,看看最後是啥,注意後兩個。

『捌』 一年級數學圖形換算題怎麼解

老師設計的題目難度都是在一年級孩子解決范圍內,圖形題目並不難,找到思路是關鍵。學會代入法,將已知數字帶進算式,就能解決問題。
第一步先觀察,觀察各個圖形之間的關系,
第二步找到突破點,確定了突破點以後,解決問題就會易如反掌!
家長在引導孩子做題目的時候,無論是應用題還是圖形題,請記得一定讓孩子自己把題目「說」出來。在題目敘述的過程當中,會加深孩子對題目的理解。

『玖』 一年級數學解決排隊問題怎麼解答

一年級數學排隊問題
1.小明所在的隊伍左邊有4人,右邊有3人,這個隊伍一共多少人?
4+3+1=8(人)
2.從左往右數小明排第5,從右往左數小明排第4,這個隊伍一共多少人?
5+4-1=8(人)

『拾』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38+8+20=64,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生活問題。
肉38塊錢,菜8塊,魚20塊錢,總共花了64塊錢。
小學數學除了培養數學概念之外,還可以解決生活問題。
關鍵在於你思考問題的角度。

閱讀全文

與一年裡之間的數學題怎麼解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