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考研數學應該看哪些書
▶關於數學課本的學習方法
記得當初復習的時候就聽很多人說考研數學注重基礎,數學課本如何如何重要,應該花大量時間去看。現在感覺這種觀點有些片面,我十分認同考研數學注重考查基礎的觀點,但並不贊同重基礎就是多看課本。
我這樣講是有原因的:大家用的課本大多是同濟六版的,內容很多,當你把這本書拿在手裡並參考大綱進行比對時,你會發現哪些部分比較重要,哪些部分不重要或不考,但你不會明白考研數學如何對這一部分進行考查。
同濟課本不是專門為考研而編寫的因而其課後題與考研題相去甚遠,即使你把課本上所有的題目都掌握之後,也不見得會做幾道考研題。
我的一個同學就是一心只看課本,幾乎沒做過其他參考書,考試之後他對我說:"這些題我都看著面熟,就是不會做!"其中原因是什麼呢?結果不言而喻。因此,學弟學妹們無需把課本看得過重。
▶關於復習全書的學習方法
我認為這是一本與考研數學聯系很密切的參考書,其中總結了不少考研數學的題型,是很不錯的。如果大家能夠將輔導強化班的筆記里的題型和全書題型結合起來總結一本筆記的話,對你考研數學檔次提升的幫助將是巨大的。
我就是這樣做的:全書第二遍和輔導班筆記整合起來總結題型,花費了大約五個月時間,最終大功告成,這一遍的總結對我影響甚大,之後我就沒看過全書,因為題型和做題方法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不需要再去翻全書。這項工作是費時費力的,希望大家量力而行!
▶關於660、真題和400題的學習方法
660題是一本只有選擇和填空的參考書,我做過兩遍,感覺其技巧性是很多的,做過之後你會對考研的選擇填空有新的認識,不過,考研題是不如660難的。
真題我只做了一遍,而且是從2000到2010年,之前的沒做。真題是比較簡單的,大部分題目我一遍就過了,並沒有在上面花很多時間,也沒有研究的必要。考研題的出題模式是很固定的,只要不出現計算錯誤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400題是我很青睞的一本書,我的做題速度就是靠它練出來的。對於400題,我的做法是:上午拿出三個小時模擬,盡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400題是比較難的,計算量一般也會很大,因而出現不會做或做不完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失落和放棄,一定要堅持下來,慢慢就會適應的。當你經過周密的思考和復雜的計算能夠做對題目,拿下130+的分數時,說明你的數學已經掌握的不錯了。
還有一點,要加強對數學理論的研究,你可以試著用一種通俗的方式將一條晦澀的定理將給同學聽,使他也能夠明白。如果能夠達到這樣的話,說明你已領悟了該定理的真諦,做題也就沒什麼難的了!
總之,對待數學要勤於思考,善於總結,平時多做多練,得高分還是相對容易的。
㈡ 南開大學金融專業08年數學考試考數幾用哪幾本書
數三。可以用陳文燈的。
數學:(數字表示順序)
1.課本(高數同濟第五版,線代同濟第三版,概率浙大版)---2.陳文燈《考研復習指南》(只看高數和概率部分,本人覺得陳的線代部分不好)---線代部分,李永樂《線代講義》---3.對「2.」進行第二遍(然後再第三遍,此時注意融匯貫通,不懂的,千萬不能再擱著,找同學弄明白)---4.<李永樂全真400題>(考前50天左右開始做)---5.找出弱項,進行最後強化。
好運。
㈢ 南開大學哲學院考研862高等數學 都包括什麼呢
1、 學校指定參考書是:
《微積分》經濟應用數學基礎(一) 趙樹嫄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邏輯學基礎教程》 邏輯學教研室編(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版)。
2、不同學科不了解難易,應該看各人的基礎。
㈣ 南開大學哲學專業考研需要看哪些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上、下冊) 肖前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上、下卷) 劉文英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歐美哲學通史 《歐美哲學通史》(精編本) 李國山、王建軍、賈江鴻、鄭辟瑞著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形式邏輯 《邏輯學基礎教程》 邏輯學教研室編(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版)
(哲學院)高等數學 《微積分》經濟應用數學基礎(一) 趙樹嫄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宗教學概論 《西方宗教學說史》 呂大吉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2005年版均可
《世界宗教》 斯馬特著,高師寧等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科學技術史 《世界科技文化史教程》 李建珊主編 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中國哲學史》(上、下卷) 劉文英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歐美哲學通史》(精編本) 李國山、王建軍、賈江鴻、鄭辟瑞著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邏輯學基礎教程》 邏輯學教研室編(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版)
《西方宗教學說史》 呂大吉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2005年版均可
《世界宗教》 斯馬特著,高師寧等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上、下冊) 肖前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中國哲學史》(上、下卷) 劉文英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歐美哲學通史》(精編本) 李國山、王建軍、賈江鴻、鄭辟瑞著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邏輯學基礎教程》 邏輯學教研室編(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版)
《西方宗教學說史》 呂大吉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2005年版均可《世界宗教》 斯馬特著,高師寧等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㈤ 考研數學需要看什麼書
李永樂的《復習全書》,之後也用過海文考研李永樂的《復習指南》,總體上感覺,李的書相比而言要難一些,偏一些,其中有些方法是很怪異的,據說是李老先生自己鑽研多年研究出的簡便方法,但寫在考卷上的話是要冒不得分的風險的,因為可能改卷老師也看不懂這種方法,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說,最好還是以李的書為主吧,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李的書。《復習全書》自然是最主要的用書,除此之外,我在六月份還做了李永樂的《660題》,都是選擇填空題,難度比考研真題略難一點吧我覺得,暑假時我上了一個輔導班,之後把上課的筆記又仔細整理了一遍,感覺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九、十月份還是以《復習全書》為主,同時看了李永樂的《線代輔導講義》。進入到十一月份,主要以真題訓練為主,我都會嚴格把握時間,通常真題必須在2.5小時內做完,甚至在2小時內做完。做完真題後,我還做了《400題》和《沖刺135》。臨近考試半個月的時間里,主要是隔三差五做一套套題,保持住考試的感覺。我認為數學考試,心態的穩定尤為重要,往往開始時做的順利就會一順到底,如果開始磕磕絆絆,如果不及時調整好心態,很容易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結果後面的題也會做不好。因此,當考試遇到阻礙時,一定要保持冷靜,要相信自己的實力
㈥ 考研數學在基礎階段該看什麼書做什麼習題啊
07.2022考研數學基礎30講書課包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o9tF00haaOwUYtrei3O8KQ
07.2022考研數學基礎30講書課包|0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02.線性代數|01.高等數學|18.第18講三重積分、曲線曲面積分(僅數學一要求)|17.第17講多元函數積分學的基礎知識(僅數一要求)|16.第16講數學三專題內容|15.第15講數學一、數學二專題內容|14.第14講無窮級數(僅數學一、數學三要求)|13.第13講常微分方程|12.第12講二重積分|11.第11講多元函數微分學|10.第10講積分等式與積分不等式|09.第9講一元函數積分學的幾何應用|08.第8講一元函數積分學的概念與計算
㈦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考研高數三用什麼教材啊
額,考研我也算過來人了
我記得,不論哪個學校,前三門(也就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③303數學三)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你平時學的是那本教材就用那本,當然我建議你還是去書店買本專門的復習指導書,這樣效率高點。四門課程裡面只有專業課是不同校不同題目的。這個需要你自己勤快點,最好是能到所報考的學校裡面去問問往年相關專業的考生要點資料。這個一般都是這樣,畢竟專業課拉分了是很蛋疼的事。其他的科目市面上會有很多的輔導資料,要看個人的習慣了,我記得我數學用的是 李永樂的輔導 紅色的 還不錯,我考數一的,買了一套認真看完了也就這么的過來了。主要還是要堅持,放好心態。
最後祝你考試順利!~~
不是本校的數學三的話 也是用統一的教材!~ 在書店可以很輕松的找到!~~
㈧ 南開大學數學考研需要哪些考研書籍
以下書籍來源於樂群南開考研: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盛驟、謝式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線性代數》 居余馬 清華大學出版社
《高等數學(第6版)(上冊)》 同濟大學數學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數學(第6版)(下冊)》 同濟大學數學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考研數學基礎過關660題.數學1》 李永樂、王式安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考研數學全真模擬經典400題(數學1)》 李正元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5年考研數學復習全書(數學1)》 李正元、李永樂、范培華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線性代數輔導講義》 李永樂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年考研數學考試分析》 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㈨ 考研數學基礎階段用什麼書好
考研數學基礎階段可以用《考研數學復習全書·基礎篇》這本書。
針對考研的數學科目,根據各學科、專業對碩士研究生入學所應具備的數學知識和能力的不同要求,碩士研究生入學統考數學試卷分為3種:其中針對工科類的為數學一、數學二;針對經濟學和管理學類的為數學三。具體不同專業所使用的試卷種類有具體規定。
報考條件: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滿2年)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