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二年級數學寒假作業怎麼布置
您好。二年級的寒假數學作業,一般都是會有一本類似於寒假生活的一本書,上面全是題,有語文數學英語的。另外老師還會布置一些課本上的習題,以及口算天天練
⑵ 一二年級老師「雙減"下如何布置口頭作業(結合實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2
⑶ 教育部發文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其他年級怎麼規定呢
網路流傳這樣的段子,說很多媽媽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雷峰塔,因為生了孩子之後就進塔等到孩子長成人還有了功名再出來,生活留下的都是歲月靜好,美滿家庭。說是段子不如說是現狀寫真,教育局發文!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不超過1小時。
目前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對於老師的工作評價當然是來自於孩子的成績,應試教育下,只有從上到下的完全改革才能有望得以全面的解決,其實老師值得思考,給孩子要布置一些有效作業,不要滿目千篇一律,有針對的去布置,科學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要是能讓孩子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實抓實踐性作業,這樣可能更是行之有效,當然期待改革,期待一個更為和諧的畫面還需各界的努力。
⑷ 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合適嗎
市教委規定一、二年級不能有書面作業,是減負的死命令。可是,學習知識,能不寫嗎?記字只憑看行嗎?聽說有的教師將數學作業改成口頭的,要求學生錄下來。無奈之下,教師的創造性被「激發」出來了。顯然,「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是社會質疑教育,減負呼聲的重壓帶來的違背規律的決策。
最近有一位老師告訴我:她晚上夢到我了,她剛把卷子拿出來給學生做,就聽見我在說: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她連忙把卷子收起來了。
我聽了教師描述的夢境,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擔心,高興是讓學生快樂學習,追求教育理想的理念已經為教師重視,可是顯然,教師心中有矛盾,理想與現實沖突竟然進入教師的夢境,如何幫助教師?教師們的精神壓力又如何緩解?教師如此緊張,又如何多給學生微笑?
將活動時間還給學生,教師會遇到困難,一方面認為應該將活動時間還給學生,另一方面又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管理者必須做細致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因為教育有它自己的規律,行政命令只會造成假象,引發另外的問題,向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只能逐漸改變,但要堅持努力。
⑸ 小學一年級數學布置作業怎麼布置
組織學生做適當的數學家庭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一年級學生不太會寫,而且所學知識內容少又簡單,使寫的作業特別少,經常不知道給學生布置怎樣的數學作業,常常是沒有作業,這樣長期下來,不僅所學知識得不到鞏固;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級不利的。因此,創造性地對家庭作業進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學內容可以布置這樣的數學作業。
1、說
一年級學生雖然不太會寫,卻很願意說。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年級學生是非常渴望與人交流的,六七歲也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基於這一認識,我給一年級學生布置的第一道數學家庭作業就是「說」。即把你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課上有趣的事說給家長聽。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新知,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家長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督促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2、玩
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的樂趣,我把一些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成了「玩」,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感覺學和玩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例如在《比多少》教學後,我設置了這樣一道作業:用4個杯子裝一樣多的水,然後分別放入1、2、3、4塊方糖,再猜猜哪杯水最甜,學生通過實踐,發現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又如:「比高矮」的作業是:回家和家長排排隊,看看誰誰最矮(鞏固比高矮的方法,創設學生與家長交流的機會)。「10以內的加法」作業:和爸爸媽媽玩湊數游戲(復習10以內的加法,培養學生反應能力,提高口算速度)。「前後、左右」作業:請家長坐好,說說家長及自己前後、左右有些什麼。
3、用
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所以,在一年級的作業布置中,我給學生的第三道家庭作業是「用」。例如在學習了「分類」後,我布置學生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間和客廳;在學習了「統計」以後,我布置學生回家統計家中桌椅的數量、電器的數量等等。
總之,對於一年級學生我們應盡可能少布置一些「寫」的作業,多一些學生樂於做又有效的「說」、「玩」、「用」等形式的作業。
⑹ 小學生數學作業要求是什麼
1、數學科作業,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均要求書寫端正,不得潦草,學生做作業的態度要求嚴肅認真,切忌馬虎草率,信手胡塗。
2、數學作業中的漢字書寫以楷書為規范,做到筆劃、筆順、結構正確無誤,字距合理,行距以作業本橫線中的距離,在整齊劃一的基礎上逐步達到美觀完好。
3、數學豎式分行寫,位數對齊,加減乘式下的橫線要畫直,
與橫行平行,低年級要求用直尺助畫,不是一次算完的,第二道橫線與第一道橫線等長;除號橫線也在與橫行線平行,左斜線角度適中,各題要大體一致。
4、橫式豎式演算,如果算式較短,、可在紙頁中央先畫一豎線隔開,分兩邊書寫。每題所佔行數(包括空白)要相同,不得參差不齊,題與題之間空一行。
5、數學科作業,一律要求學生抄寫題目,抄明題號及要求,
特別是應用題題目要求抄寫端正工整,不漏標點,做到專心抄寫,這樣有利於學生邊抄題邊思考,提高解題水平。其演算式的書寫要略低於題目,並且一行行對整齊,答案應獨立一行對齊書寫。
6、脫式計算的題目,按題目運算順序逐步運算,等號右端與 原題目左端對齊,每步等號長短大小一樣並對齊。
7、數學作業每做完一小題都要隔開一行,接著做第二小題,每次作業的錯題訂正要寫在老師批改處隔開一行,並註明「訂正"兩字。若做下一次作業應再隔開兩行再寫。
8、1—2年級作業要求用鉛筆書寫,3—4年級作業要求用珠
筆書寫,5—6年級作業要求用鋼筆書寫,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作業本封面要求寫清科目、班級、姓名外,不得亂塗亂寫。
9、數學科作業可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課堂作業,第二類是
課外家庭作用,課堂作業可老師當堂抽查批改,亦可集體訂正,學生自己批改。課外家庭作業要求全收全改。
10、數學科任老師作業批改要求認真、負責,對書寫潦草,錯題較嚴重的學生一律要求重做,沒按要求的格式書寫
⑺ 語數口頭作業如何布置
語文可以布置為背誦或朗讀課文;
數學可以布置為背誦乘法表、定律等。
⑻ 一年級數學課堂作業怎麼布置
1、布置趣味性作業,不要布置重復性的作業
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是那麼生動、有趣、富有魅力。
強化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十分重要,應盡量把作業中的數學知識編成故事、謎語、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來勁,就躍躍欲試,使學生把作業看作是沒有負擔的學習,樂在其中。
2、布置多樣性的作業,數學作業防止單一化
不分層次的作業形式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要,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作業單一化的弊端。
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與「保基礎、求發展」的原則布置作業,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都有所獲,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著成功的體驗,例如:計算題作業是由數字與運算符號構成的抽象枯燥的作業,學生計算時容易產生煩燥的情緒,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布置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活動,面向未來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當然,重現式的數學作業布置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符合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
有助於語言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更多地布置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開放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小學生學習建議
閱讀課本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開始。對那些能讀懂的例題,就先讀課本自學,再作練習題,老師通過檢查練習發現問題再講。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把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聽懂就可以學好了。其實真正理解,單憑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利用有關的課外書籍,加深擴展和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
自學缺漏知識,以便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跟上和適應新教材的學習。為了配合新教材的學習而系統自學有關的某種讀物。不受老師的教學進度的限制提前系統自學新教材。
⑼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時要講布置家庭作業嗎
說課。雖然不是講課,但是他還要是把教學環節完整的講下來。那布置作業呢,就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所以是二年級。可以不留書面作業,但是。這個環節布置家庭作業是必須的。你可以啊!用一些比較新穎的方法去讓學生完成作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