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年級退位減法怎麼教孩子
1、數數法
以15-8=7為例,孩子很可能會利用手指頭,或者小積木等,從15裡面一個一個的去減,減掉8個後,發現還剩下7個。
這種演算法最原始也最基本,但是最費時。剛開始可以允許孩子用這種方法,因為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藉助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來幫助他們進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繹,所以很多孩子會藉助掰手指或者小積木等來完成計算,這是正常的表現。以後我們只要慢慢讓孩子通過練習,體會到其他方法更便捷,並且抽象思維越來越強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放棄這種演算法。
2、做減法想加法
比如我們要算15-8=?,我們可以利用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只要知道8加幾等於15,然後由此推出15減8就等於幾。
這種方法最省時,但也最難。孩子不但要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很熟練,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3、破十法
比如13-5=?那麼第一步就是將13拆成10和3,我們知道10-5等於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後等於8。
也就是說將十幾拆成十和幾,那麼減去一個數的得數就為這個幾加上減數的好朋友。比如17-9=?就是將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於8。
4、平十法(砍尾法)
以15-8=?為例,可以將其拆成連減法來計算,15先減去5,再減去3。
為什麼這樣要算呢?因為如果你問孩子15-5=?26-6=?39-9=?98-8=?你會發現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也就是說個位相同的兩個數(俗稱尾巴)相減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減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然後用一個整十的數減去一個數,也非常好算。
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老師發現「破十法」比較容易掌握,之前就教過「湊十歌」:
湊 十 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親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湊成一雙手。
「湊十」只有五組:1+9、2+8、3+7、4+6、5+5,我把它當成5個生字詞來教給學生記,而 1+9、5+5 都比較容易記,剩下3個也就不難了。
「破十法」就是把「湊十法」倒過來,只要讓孩子懂得十幾可以分成10和幾,10減幾剩下幾,幾十幾=幾就可以了。「湊十法」和「破十法」相互轉化,熟練掌握以後不但能算的快,還能保證不出錯。
對於「平十法」,我講解完以後讓孩子們做題,淇淇出現了兩種錯誤,一是受「湊十」「破十」先入為主的影響,拆解錯誤;二是在在第二步加減符號搞混。孩子接觸一個新知識點,有沒有掌握?掌握夠不夠熟練?都需要通過反復練習來完成。
在做數學題的時候,我們倡導演算法多樣化,鼓勵孩子們進行獨立思考、相互交流,選擇最適合自已的演算法,培養創新思維,促進個性發展。如果孩子僅掌握自已喜歡的那種方法,思維能力難以繼續提高,更難具有發散思維能力。所以鼓勵孩子們通過自已與別人的演算法進行比較,學會反思和自我完善,其好處不僅對演算法進行了優化,更是對自已的學習、思維、情感意識的優化!
❷ 如何教孩子學習20以內進退位的加減法算式
一、具體形象思維先有主導地位,必須從擺小棒開始。
1、進位加法。9+2=?把2根中的1根,與9和在一起是10,捆成一捆,代表10。加上剩下的1根,是11。初步明白「滿十向前一位進一」的道理,是以後學習加法豎式的基礎。
2、退位減法。12-9=?小棒捆成10根一捆,兩根單獨放。從10根去掉9根,剩1根,再和2根合在一起,就是3根。初步明白不夠減,退一當十的道理。
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學前到一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孩子對10以內的加減法很容易接受,手指正好是十個,掰手指很直接、簡單。
進位、退位就有些抽象了,不能脫了襪子算。這時應該還是加法湊10,例如7+8=?把7分解成2+5,2和8湊整再加5。減法也是從10的分解開始,例如15-8=?先用10-8=2再用2+5=7。進位退位的前提是10以內的加減孩子掌握。
(2)如何教孩子進退位數學擴展閱讀:
進位加法,數學運算的一種,加法的一種。例如十進制時,一位上的數相加過十,則在此位上寫相加得數的個位,向下一位進十位上的數。
數學運算的一種,加法的一種。當兩數相加時,某一位的結果每大於等於10,則需要向上一位計1,這就是進位。如:
48
+ 56
————
= 104
8+6=14>10 則向上一位(十位)進1
4+5再加上進位得來的1,即4+5+1=10 也需向上一位(十位)進1
當運算中存在進位的加法稱為「進位加法」。
❸ 小學一年級數學100以內加減法,進退位該怎麼教
首先,使用這種方法以前,必須要說好這個人的20以內加減法是熟練的。
加法:
把這兩個加數的個位和十位拆開,如13+18=10+3+10+8
然後把這四個數按照整數、整十數的區別來加,如10+3+10+8=10+10+3+8
到這里,要說一下,在全加法運算過程中,換數是沒有問題的。
然後加,如10+10+3+8=20+11=31
減法:(退位)
把被減數(≠100)拆開,這個「拆」是有要求的,必須要拆成一個十位上為1的數和,如63=50+13
把減數的各位拆開,如17=10+7
在教下面的之前,先要把a-b-c=a-(b+c)強調
原式
=50+13-(10+7)
=50+13-10-7(強調帶號搬家)
=50-10+13-7
=40+6
=46
減法:(被減數=100)
由於加法已經熟練,就可以把100拆成99+1,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❹ 兩位數加減法怎麼教孩子
如果想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的意義,那麼,就要讓孩子操作實物,不斷的練習,從練習中理解。理解加減的意義才能真正的讓孩子的思維得到鍛煉。
1、要練習10以內的運算,這是進位退位運算的基礎,10以內的運算清楚了就好辦,不然,10以後的運算就會糊塗。
2、要讓孩子認識兩位數數字的結構,分辨「十位」和「個位」,例如「14」,包含一個「10」,一個「4」,特別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兩位數的運算。
3、兩位數的運算,適合將「橫式」與「豎式」結合起來運算,豎式的十位與個位的關系更明顯一些,不是給孩子講這些「術語」,而是讓孩子通過感性理解。
加法有幾個重要的屬性
它是可交換的,這意味著順序並不重要,它又是相互關聯的,這意味著當添加兩個以上的數字時,執行加法的順序並不重要。 重復加1與計數相同; 加0不改變結果。 加法還遵循相關操作(如減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簡單的數字任務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個月的嬰兒,甚至其他動物物種進行計算。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被教導在十進制系統中進行數字的疊加計算,從一位的數字開始,逐步解決更難的數字計算。
❺ 兒童數學怎麼教
第一步:會數數
要求: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 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 12開始倒數。
注意要點: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 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3個」,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點數穩定以後,目標又提高了,即點數的「內化」,就是你幾個東西,孩子能用目測的方法告訴你是「幾個」,內化也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可靠方法。
第二步:知順序
例如:
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 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知大小
7與8哪個 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會念題
誤區: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 -」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
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 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知排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 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❻ 20以內加減法怎麼教孩子
20以內的加減運算是數學運算的基礎,之後的所有運算都是建立在20以內加減運算的基礎之上,20以內加減運算的熟練度將直接更復雜運算的准確率和速度。在成年人來看,20以內的加減運算比較簡單,秒算是沒有任何壓力的,可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這難度有點大 ,尤其是進退位加減法是很多學生數學學習上一直很難跨越的鴻溝,見過都到了四五年級得了還在掰手指計算20以內進退位加減法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學生,在數學成績上是很難有所突破的。如何來教授和輔導孩子2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呢?
正確運算的前提是理解運算的意義:
在做加減法運算之前,必須要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弄明白含義是正確運算的第一步。來看看解釋:
加法:把兩個數合並成一個數的運算。加法是數學中最基本的運算方法之一,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叫做和。
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記得在最開始學習加減法的時候一直不怎麼會算,數手指發現手指也不夠,於是就做了很多的小棍,每次都是通過數小棍來計算加減法,剛開始還可以,可是到了後來發現數字越來越大,小棍需要的越來越多。數小棍還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算的太慢了,有時候自己一個小題還沒有做完時,有的小朋友都把所有的題給做完了,所以數小棍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❼ 如何教孩子學習加減法進退位
先利用時鍾來學加法。
在開始的階段,寶寶並不能理解「加」的概念,必須利用時鍾來教孩子學習加法,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有個數字的概念,還能學習認表。
學習加減法「從口開始」
書面算式包含很多對於寶寶來說還是很陌生的符號,如果一開始就把一大堆難以理解的抽象符號推給寶寶,將會增加他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厭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聊天的語氣來進行,讓寶寶覺得學習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從簡單的開始教起
首先問寶寶,1+1等於幾?寶寶第一次聽到「加」和「等於」這兩個詞,肯定不明所以,家長就要引導寶寶,可以一邊掰著寶寶的手指一邊說「寶寶先伸出1個手指,然後又伸出1個手指,現在一共有幾個手指伸著呢?」寶寶經過簡單的點算,幾秒鍾就得出了「兩個」的結論。家長繼續引導,「兩個就是2,1個手指在加上1個手指就等於2個手指,那麼1+1等於多少?」這個時候寶寶有點明白了,經過思考慢慢就知道了1+1=2的結果。寶寶的推理學習能力特別強,只要明白了「加」和「等於」的意義後,很快就能通過數手指得出1+2、1+3、……等得數為10以內的加法運算。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
雖然寶寶還很小,但是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當然也要因人而異,如果寶寶對以上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就可以等到他再大一點才進行最後這一步的訓練。數學計算最終要轉變成抽象的計算能力才更有實際意義,因此最後一個階段,要求寶寶在計算的時候把手藏起來,直接通過抽象思考得到答案。也許寶寶還是在心裡默默數著手指頭,但如果他能做到不看手指就能得出正確答案,那10以內的加法運算就已經順利學完了。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寶寶每算出一個錯誤答案的時候,家長不要責罵,要和他說沒關系,再數一遍或者再想一下;寶寶每得出一個正確答案,就要稱贊寶寶「數得很好」、「寶寶真棒」等等。最好不要說「寶寶真聰明」這樣的語句,因為「聰明」是天生的,並不是寶寶自己努力的結果,因此誇獎寶寶時要真心實意對他的努力表示贊賞。只有這樣才能讓寶寶在學習計算的同時,鍛煉了心智,磨練了毅力。
❽ 怎樣教進位加減法
1、要練習10以內的運算,這是進位退位運算的基礎,10以內的運算清楚了就好辦,不然,10以後的運算就會糊塗。
2、要讓孩子認識兩位數數字的結構,分辨「十位」和「個位」,例如「14」,包含一個「10」,一個「4」,特別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兩位數的運算。
3、兩位數的運算,適合將「橫式」與「豎式」結合起來運算,豎式的十位與個位的關系更明顯一些,不是給孩子講這些「術語」,而是讓孩子通過感性理解。
演算法
當兩數相加時,某一位的結果每大於等於10,則需要向上一位計1,這就是進位。
48
+ 56
————
= 104
8+6=14>10 則向上一位(十位)進1
4+5再加上進位得來的1,即4+5+1=10 也需向上一位(十位)進1
當運算中存在進位的加法稱為「進位加法」。
❾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怎麼教孩子
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要求是: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9)如何教孩子進退位數學擴展閱讀:
在草稿紙上算:15的5減24的4,結果是1,再用10去減,得到9,就是個位,而十位的2被借去,十位的計算已經變成1-1,這是就是0,結果便是9。如果十位還要繼續退位計算,就重復。當然,這不能再正式的地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