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小樹有多少棵教學評析
不久前聽了一位教師執教的《小樹有多少棵》一課。下面是教學實錄:
一、引入新課
師(出示書中的情景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我發現有3捆小樹,每捆10棵。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三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樹有多少棵?(師板書)誰能列出算式?
生:3×20。(師板書:20×3)
二、合作探究
師:20×3你會做嗎?(生紛紛舉手)你會算了,還有第二種、第三種演算法嗎?先想一想再到小組中和夥伴們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小組合作)
師:(合作後)誰願意說一說你是怎樣算20×3的?
生1:我是用豎式計算的。先寫一個20,再在20的「0」下面寫一個3……(生說,師板書豎式)
師:你列出了豎式,但沒有算出結果。(師將豎式擦掉)誰還說?
生2:我先用2×3=6再把後面的「0」落下來。
師:為什麼先不算「0」而乘把 「0」填在後面呢?請把你的想法說給小夥伴們聽一聽。(學生第二次小組合作)
生:(合作後匯報)2×3=6後面少了一個「0」要加上。
師:也就是說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3個20是60,所以用2×3=6的後面要填上「0」。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去做?
❷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 一節課《小樹有多少棵》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 一節課(《小樹有多少棵》教學設計)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
❸ 最新北師大版《小樹有多少棵》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第一節《小樹有多少棵》。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也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為第四單元、第六單元學習筆算乘除法打基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口算訓練,既能培養學生迅速的口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學習筆算的基礎。
3.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已經能熟練掌握一位數乘一位數的表內乘法,能運用已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對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
4.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數學課程標准及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⑴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⑵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發現規律,將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遷移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乘法中。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發現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發現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發現方法,發現規律,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練習法,練習在數學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本節課在新課後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通過一系列靈活多樣,一定量化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遷移法,由於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運用遷移規律,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舊引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就可以從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中進行遷移,這樣的知識遷移,最後轉化為技能技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說教學流程:
課前熱身:20道表內乘法題。
【設計意圖】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乘法口訣,但經過一假期的時間,有些已經淡忘,有必要在課前適當訓練,喚起對舊知的記憶,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盡快找到數感。所以在新課伊始進行表內乘法的復習。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用激勵的語言祝賀孩子們成為三年級的小學生,歡迎他們重新回到學校。以美化身邊的環境為契機引出情境圖。
每捆20棵
1.探索新知。
(1)仔細觀察並說出數學信息。
(2)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3)試著解決問題:3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板書課題:小樹有多少棵)引出:20×3=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是教學的必要手段,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並鞏固復習乘法的意義,為新課的教學奠定基礎。
2.討論演算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交流演算法)
(1)20+20+20=60(2)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
(3)2×3=6,20×3=60
先不看20後面的「0」,2×3=6,乘完後再在6的後面加一個「0」,所以就等於60.
3.優化演算法:以上演算法你認為哪種更簡單?
由於學習過乘法的意義,所以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經驗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選擇第三種方法。而第三種方法是本節課希望學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師抓住機會及時總結、強化。
4.小結:在乘的時候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乘完以後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同樣多的「0」。
5.師生共同將題目補充完整,教師板書為學生做好示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追加問題:4捆小樹有多少棵?5捆呢?(剛剛優化口算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進一步強化口算的方法。)
二、 遷移應用,探索規律。
1.出示練習: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學生通過獨立計算,得出算式的結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幾組題目,找一找豎列算式的規律,用自己的話說說發現了什麼?學生能夠發現,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的末尾依次多一個「0」,積的末尾也多一個「0」。學生已經把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遷移到整百數乘一位數,此時進行方法的強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計算的方法,既訓練學生的思維,又發展學生的語言。
2.拓展訓練:3000×2 5000×4 6×7000
在學生總結出整百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隨即出示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學生能夠類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樣多的「0」的含義,並且把這種口算的方法熟記於心,達到內化的目的。
三、 變式練習,積累內化。
1.口算練習:(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說算理。)
2頁3題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頁2題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填空:(鞏固算理)
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後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❹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小樹有多少棵的教案
l 課標本節內容要求;本節內容知識體系;本節內容教材位前教材內容邏輯關系
l 本節核內容功能價值(本節內容)僅要思考其內容本節內容習幫助本節內容習科體系建立、其科內容習幫助;應該思考通本節內容習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幫助及思維式變化影響等
本單元掌握表內乘除基礎展教主要習口算乘除第四單元、第六單元習筆算乘除打基礎習位數乘除基礎
通需要少錢情境引導探索兩位數乘位數(積百內)口算;
情析
(幾面進行闡述需要格式化必面面俱)
教師主觀析、師訪談、作業或試題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比較效習者析測量手段
l 認知發展析:主要析現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能力基礎)要形本節內容應該要走認知發展線即現認知基礎經哪幾環節終形本節課要達知識
l 認知障礙點:形本節課知識主要障礙點能知識基礎足、舊概念或者能力夠、思維式變化等
1.已經熟練掌握表內乘除並理解乘除實際含義
2.能夠根據具體情景提相關問題待於提高讓提問題更加價值
3.通接觸二級發現計算單元使興趣所激趣面應功夫
教目標
(教目標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三維目標體系進行析)
教目標
1.探索並掌握位數乘整十、整百數口算乘計算並能夠確進行計算
2.進步理解乘意義體驗數與實際密切聯系能結合具體情境解決具體問題程發展提問題解決問題意識能力
3.培養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手操作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通發散算培養思維靈性
教重點難點
教重點:能計算位數乘整十整百數口算
教難點:掌握計算
❺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小樹有多少棵》教案及反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植樹,那麼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植樹的活動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2.請你認真觀察圖後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一共有幾捆小樹?每捆有幾棵?)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二)解決問題,探索口算方法
1.獨立解答。
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後嘗試計算。
2.小組交流。
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樹,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計算方法:
(1)20×3就是3個20相加:20+20+20=60;
(2)因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這樣20×3可以變成10×6。
對於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❻ 小學三年級數學小樹有多少棵的學案
單元
第一單元———乘除法
課
題
小樹有多少棵
教學內容
課本第2——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7×8 = 9×6 = 6×5 = 8×5 = 4×6 =
2、70、100裡面有多少個十?500、2000各有多少個百?4000裡面有多少個千?
3、4個十、11個十是多少?5個百、13個百是多少?6個千是多少?
(復習數的組成,為口算乘法做准備。)
二、新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先觀察主題圖,理解圖意,明確一共有幾捆樹,每捆有多少棵。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3)學生獨立列出算式,並解答。
(4)小組交流。
2、探索口算方法。
(1)20×3 =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60」表示有60棵小樹。
(2)20+20+20=20×3=60(可以用學具擺一擺)
(3)3個20棵就是6個10棵,等於60棵。
(4)因為2×3=6,所以20×3=60。
(5)還可以理解成再寫上一個「0」就可以得到計算結果。
3、小結。
20×3表示的意義與我們學過的表內乘法的意義相同,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4、找規律。(發現了什麼?)
2×3=6
20×3=60
200×3=600 (2個百乘以3是6個百,是600)
2000×3=6000(2個千乘以3是6個千,是6000)
師:剛才我們研究的算式有什麼特點?(這些算式都是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
師:你有什麼好方法?(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可以先用乘法口訣算出乘數和被乘數零前面的數相乘的積,再看被乘數末尾有幾個零,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零。)
思路:提出問題 → 演算法多樣化 → 建立數學模型 → 擺學具 → 討論算式的表示方法 → 類比推理。
三、試一試。
四、練一練。
看圖解決實際問題。
(1)讓學生理解圖意,說說情境表達的意思,明確有幾堆香蕉,每堆香蕉有幾根,大象和小象每天各吃幾根。
(2)解決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再交流。
方法一:60×3=180(根),再計算200-180=20(根),說明夠吃一天。
方法二:60×3=180(根),再比較大小,因為180根比200根少,所以夠吃一天。
(3)解決問題(2),先找出「一個星期有7天」這個條件。
(4)解決問題(3),因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要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
問題一: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問題二:一頭大象和一頭小象每天吃多少根香蕉?
問題三:它們3天吃多少根香蕉?
………………
五、數學游戲。
通過生動活潑的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六、作業。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小樹每捆20棵,有三捆,一共有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60棵。
教學後記
❼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小樹有多少棵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
1、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演算法多樣化.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結合具體情況,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能計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的方法
師生互動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植樹,那麼今天我們來看一看,等待我們種的小樹有哪些數學知識.
2、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後和同座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明確一共有幾捆小樹?每捆有幾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二)探索口算方法
1、學生獨立列出算式並解答,小組交流.
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後學生嘗試計算.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
❽ 三年級數學小樹有多少棵同課異構聽評課反思
課件出示:在一條20米的小路一邊種樹,你猜一猜,能種幾棵?
生:大概是20多棵吧。
生:每相隔一米種一棵,大概種10來棵。
師:要知道相隔多少?
師,每相隔5米種一棵,可以種幾棵?
生:5棵。
生:4棵。
師:還有不同答案嗎?就有兩種答案,4棵,或5棵。在練習本上把你的想法畫一畫,在練習本上種一種樹。
指名學生上台,讓種4棵的同學上台說。
生:題目並沒有說起點要種上樹,
師:你認為一開始就不種樹
生:間隔是5米,
師:長度是一樣的,他種的是4棵,老師也試一下,我也種了四棵
生:還有一種可能性。
師:說說你怎麼種的?
生:因為這道題目的思維是沒有限制的,我的答案是起點和終點都不種,只種3棵
師:成不成立,也有可能的是不是
還有一種可能是什麼?
生:尾不種,前頭種
師:還有一種是什麼情況?
師:三種方案都出來了,有什麼不同?第一種有什麼特點?
生:起點和終點都種。
師:說明兩端都種。
板書:兩端都種
師:第二種情況有什麼特點?
生:頭不種,尾種。
師:誰能給一個名字?
生:只種一端。
師:第三種
生:兩端都不種
師:怎樣用一道算式表示種的棵數?
生:20÷5。
師:你為什麼用除法解決?
生:20表示總長,5表示隔一棵。
師:幹嘛不用加法,乘法,幹嘛要用除法呢?
生:因為20米是總長,5米是間隔數。
生:我認為是20÷5+1-1,種四棵是間隔
師,你認為加一又減一有意義嗎?
棵等於間隔數。4個間隔是不是4棵?看看有幾個間隔,是不是4個間隔,是不是四棵樹,這種種法是不是四個間隔就是四棵樹?
這種種法,種一棵跟一個間隔看作一個整體的話,四個間隔就包括四棵樹(教師通過課件演示,說明)
板書:4+1=5棵
師:這個一代表什麼?
生:因為只種一端是多種了一棵,
師:看第三種方案,式子怎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