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一年級數學必背知識點
小學一年級數學必背知識點:
一、讀數、寫數
1、20以內的數
順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倒數:從大到小的順序20191817······
單數:1、3、5、7、9······
雙數:2、4、6、8、10······
(註:0既不是單數,也不是雙數,0是偶數。在生活中說單雙數,在數學中說奇偶數。)
2、兩位數
(1)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十個物體為一個整體的情況,實際上十個「1」就是一個「10」,一個「10」就是十個「1」。
如:A:11里有(1)個十和(1)個一;
11里有(11)個一。
12里有(1)個十和(2)個一;
12里有(12)個一13里有(1)個十和(3)個一;
13里有(13)個一14里有(1)個十和(4)個一;
14里有(14)個一15里有(1)個十和(5)個一;
15里有(15)個一······
19里有(1)個十和(9)個一;
或者說,19里有(19)個一20里有(2)個十;
20里有(20)個一B:看數字卡片(11~20),說出卡片上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在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個位)第2位是什麼位?(十位)個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什麼?(表示1個一)十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什麼?(表示1個十)
(3)先讀11、12、13、14、15、16、17、18、19、20,再寫出來。
如:14,讀作:十四,寫作:14。個位上是4,表示4個一,十位上數字是1,表示1個十。
二、比較大小和第幾
1、給數字娃娃排隊
5、6、10、3、20、17,可以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也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注意做題時,寫一個數字,劃去一個,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內的兩個數,能夠用誰比誰大或誰比誰小說一句話。
如:16比15大,寫出來就是16>159比 13小,寫出來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後面是誰,比幾大1就要在幾的基礎上加1,比幾小1就要在幾的基礎上減1。
如:比5小2的數是(3),比4多3的數是(7)。
三、幾和第幾
觀察圖,說說有幾個圖形?(16個圖形)從左數第幾位是什麼?從右數第幾位是什麼?把左邊三個圈起來;把右邊第2個圈起來。
(復習此類知識時,分清左右,同時確定方向;知道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
四、相鄰數
2的前面是1,2的後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與2相鄰的數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後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與3相鄰的數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後面是21,······,與20相鄰的數是19和21。
五、事物的對比
1.兩個事物的對比
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等,要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參照,或者說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標准,然後再比較,這樣就能說另一個事物比作為標準的那個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長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對齊,也可以採用數格比較,或對稱比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較。
比多少:運用一一對應原則。
2.三個事物比較
可以先兩個兩個的比較。然後根據比較的結果,得出三個事物比較的結論。
如:A比B重,B比C重,那麼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輕。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還要比較B和C,才知道誰最輕。
六、加減法(一)
把兩個數合並在一起用加法。
加數+加數=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數,和是16。
從一個數裡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減法。
被減數-減數=差如:19-6=13中,19是被減數,6是減數,差是13。
B. 1—6年級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小學生數學法則知識歸類
一、筆算兩位數加法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二、筆算兩位數減法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減起;
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加10再減。
三、混合運算計演算法則
1、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2、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3、算式里有括弧的要先算括弧裡面的。
四、四位數的讀法
1、從高位起按順序讀,千位上是幾讀幾千,百位上是幾讀幾百,依次類推;
2、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隻讀一個「零」;
3、末位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五、四位數寫法
1、從高位起,按照順序寫;
2、幾千就在千位上寫幾,幾百就在百位上寫幾,依次類推,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六、四位數減法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減起;
3、哪一位數不夠減,從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減。
七、一位數乘多位數乘法法則
1、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中的每一位數;
2、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進幾。
八、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法則
1、從被除數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一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除數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餘下的數需要比除數小。
九、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法則
1、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個位對齊;
2、再用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十位對齊;
3、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十、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1、從被除數高位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前兩位,如果它比除數小,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寫商;
3、每求出一位商,餘下的數需要比除數小。
十一、萬級數的讀法法則
1、先讀萬級,再讀個級;
2、萬級的數要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
3、每級末位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
十二、多位數的讀法法則
1、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往下讀;
2、讀億級或萬級時,要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往後面加上「億」或「萬」字;
3、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十三、小數大小的比較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十分位數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依次類推。
十四、小數加減法計演算法則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則進行計算,較後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位置,點上小數點。
十五、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
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十六、除數是整數除法的法則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小數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餘數,就在余數後面添0再繼續除。
十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運演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幾位,被除數小數點也向右移幾位(位數不夠在被除數末尾用0補足)然後按照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十八、解答應用題步驟
1、弄清題意,並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較後算什麼;
2、確定每一步該怎樣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數;
3、進行檢驗,寫出答案。
十九、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並用X表示;
2、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檢驗、寫出答案。
二十、同分母分數加減的法則
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二十一、同分母帶分數加減的法則
帶分數相加減,先把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分別相加減,再把所得的數合並起來。
二十二、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法則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的法則進行計算。
二十三、分數乘以整數的計演算法則
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二十四、分數乘以分數的計演算法則
分數乘以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二十五、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演算法則
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這個數乘以除數的。
二十六、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和把百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把百分號去掉,同時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二十七、把分數化成百分數和把百分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較簡分數。
C.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如下: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零。
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即a+b=b+a。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即(a+b)+c=a+(b+c)。
3、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4、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單項式、多項式的概念
1、單項式:在代數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運算。或雖含有除法運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類代數式叫單項式。
2、單項式的系數與次數:單項式中不為零的數字因數,叫單項式的數字系數,簡稱單項式的系數;系數不為零時,單項式中所有字母指數的和,叫單項式的次數。
3、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
4、多項式的項數與次數:多項式中所含單項式的個數就是多項式的項數,每個單項式叫多項式的項;多項式里,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叫多項式的次數。
D.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破十法,連減法,想加算減法怎麼解釋
破十法,連減法,想加算減法。這個內容是小學一年級學習退位減法時學習的方法,屬於本單元的難點。剛好去年帶的一年級,教過這個知識點,給您解釋一下。
1、破十法
例如這個題27-9,首先是讓孩子用小棒擺出來27,去掉9根。很明顯散著的7根小棒不夠減9,那就把整捆的小棒拆開,用14減去9,剩餘8根,再加上剩餘的整捆10。8+10=18。這就是破十法。
這個方法孩子剛開始掌握時建議讓孩子多畫圖,根據圖來計算就不成問題了;後期熟悉了就不用依靠圖了。
3、想加算減法
這個方法是在之前學習的進位加法基礎上進行的。
想()+9=27?
(18)+9=27
所以27-9=18
這個方法運用好的前提就是 進位加法必須得掌握好。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可以用這幾種方法練習以下題目:
24-7= 36-9=
E.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內容是什麼
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F.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都學習什麼知識啊想給孩子復習一下!
一年級下冊數學共七個單元和一個期末復習。分別為:第一單元減法(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二單元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第三單元認數(認識100以內的數學)、第四單元加法和減法1(筆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第六單元加法和減法2(筆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進位、退位的計算)、第七單元統計第八單元期末復習。
以下為各單元所包含的知識點:
第一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分三段安排: (1)十幾減9;(2)十幾減8、7;(3)十幾減6、5、4、3、2;
第二單元1、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G. 一年級數學下冊主要講什麼內容
第一章:認識圖形(二);
第二章:20以內的退位減法;
第三章:分類與整理;
第四章:100以內數的認識;
第五章:認識人民幣;
第六章: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第七章:找規律;
第八章:總復習。
如果對你有用,請採納!
H.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和數學的知識點有哪些
第四單元 分類: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屬的類別,根據這些類別將同類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類,而這些類別就是我們分類的標准,2,分類的步驟和方法。
(1)給定標准:當已知分類標准時,我們只需要判斷所給的事物是屬於哪個類別的,然後將同一類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給定標准:當有很多物體擺在面前,讓我們自己確定類別分類時,應首先觀察每個物體都有什麼樣的特點,把具有相同特點的特點的物體放在一起,表示同一類,而這些特點就是分類的標准。
(3),分類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可以根據物體的形狀。顏色。作用等將物體分類。(1)把同一類的物體圈起來。(2)同類的物體畫符號「○」「√」。(3)同類的物體番號填在一起。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1.物體的位置。 (1)上和下:以圖形為列。在什麼上面;在什麼下面。(2)左和右:同樣以圖形為例在什麼左邊;在什麼右邊。2。物體的順序。前和後:確定目的地後,更靠近目的地的稱作在前面,遠離目的地的稱作在後面。3,確定物體位置與順序的方法:要想准確描述物體的位置必須選定參照物,有了參照物,就能確定物體位置與順序。
第六單元。認識物體。
1,認識長方體。長方體是長長的,有6個面,有些面是一樣的。有些面是不一樣。平是見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長方體。
2。認識正方體。正方體四四方方的,它也有六個面,他的邊也是直直的。但是它的邊都是一樣長,每個面都一樣大,無論怎麼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樣的,魔方就是正方體。
3。認識圓柱。圓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兩個圓圓的面,而且大小一樣,另一個面是彎曲的,我們把彎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滾動它。
4.認識球。圓圓的,可以滾來滾去的就是球。平時玩的皮球、籃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I.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知識點如下:
1、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等,要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參照,或者說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標准,然後再比較,這樣就能說另一個事物比作為標準的那個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2、把兩個數合並在一起用加法。加數+加數=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數,和是16。
3、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4、當已知分類標准時,我們只需要判斷所給的事物是屬於哪個類別的,然後將同一類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5、圓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兩個圓圓的面,而且大小一樣,用它可以畫出圓形;另一個面是彎曲的,我們把彎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滾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