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數學,數學的概念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數學科學是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科學的基礎,並在經濟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正在不斷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在許多方面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數學在形成人類理性思維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質是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
-------選自<普通高中數學新課程標准>
⑵ 什麼是數學概念
眾所周知,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對一切事物進行判斷和推理的基礎.數學概念是構成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正確地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因此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數學概念的抽象性使得數學概念的教學相對棘手.
概念的產生都有其必然性,我們要抓住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數學概念的產生、發展、演變的原因以及在這些原因中所隱藏著數學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將數學概念在數學思想的整體連貫性中的作用體現出來.
因此,教師在講授新的概念時,可以分析概念產生的背景.找出合適學生理解的、有趣而生動的切入點,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新概念,更容易對新知識找到共鳴,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發現需要建立新概念的時機並加入到這一創造活動中去,從中感受和諧、連貫、嚴密、有用的數學之美.下面淺談一下在概念教學中用到的幾種方法.
一、從概念的產生背景著手,層層深入
對數這一概念就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直接講授的方式會使學生難於理解.其實我們分析一下對數產生的背景,可以發現這是數學運算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後,必然產生的一種新運算.加法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引入減法,乘方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出現開方一樣,對數也是為了生產生活中的計算需要而必然產生的.如果把這些概念的背景、運算方式列成表格,在對比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新的概念,使學生輕松地接受並理解它.
教師可以設置了一個這樣的教學引入過程: 首先提出兩個問題1、1個細胞一次分裂成兩個細胞,請問1個細胞需要分裂多少次以後才能分裂成128個?2、某人原來年薪為a萬元,假設他的工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請問經過多少年以後他的年薪增長為原來的2倍?
這兩個例題中,運用的運算都是解指數方程:1、,2、.但第一題答案是特殊值,不需要引入新運算;第二題答案則不是特殊值了,在現有的運算中,答案算不出來.如何讓解決這一問題?
緊接著,教師再提出了幾種具有互逆關系的運算進行對比,如:3+x=10 x=10-3、5=8 x=、 .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自然的將指數式化成對數式x=,引入新的運算概念.並且指出:指數式與對數式的關系(1)是等價的(2)它們只是寫法不一樣,讀法不一樣,a、b、N的名稱不一樣,所在位置不一樣,但代表的數一樣,含義一樣,數的范圍也是一樣,只要牢牢記住指數式和對數式中的字母a、b、N交換的方式、交換的位置,就可以自由的將指數式和對數式進行互化.在這個過程中,指數對數與加減、乘除、乘方開方之間關系是相類似的,這些概念之間的對比要貫穿教學始終,以便於學生的理解.
二、從概念的生活背景出發,創設學習情境
很多數學概念是人們在長期的現實生活中對事物進行高度抽象概括的產物,有具體的素材為基礎,有生動的現實原型,教師要善於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多種方式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覺得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彷彿就在自己的身邊,伸手可摸.
等比數列這樣的概念就是直接源於生活的概念,在講授的過程中,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隨手可得,如常見的細胞分裂問題,商店打折問題,放射性物質的重量問題,銀行利率,為自己家選擇合適的還貸方式等等實例可以信手拈來穿插在概念的講解、鞏固的過程中.
為了讓學生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我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入等比數列這一概念:
阿基里斯(希臘神話中的善跑英雄)和烏龜賽跑,烏龜在前方1里處,阿基里斯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當他追到1里處時,烏龜前進了里,當他追到了里,烏龜前進了里;當他追到了里,烏龜又前進了里……
(1)分別寫出相同的各段時間里阿基里斯和烏龜各自所行的路程;
(2)阿基里斯能否追上烏龜?
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數列的特點引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學生興趣十分濃厚,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漲,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
三、從概念的歷史背景出發,激發興趣
復數和虛數的概念有悠遠的歷史背景,是數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找不到用虛數和復數表示的量,在學生的有限的知識結構中也找不到虛數的生活原型,所以學生很難完全理解它.因此,在講解這兩個概念時,可以將數的發展史、虛數與復數的出現歷程作簡單闡述,為了表述得清晰而有趣,教師可以把這過程製作成動畫短片:
從原始人分配食物開始,首先是自然數的出現,然後到分數的出現.接下來經過漫長的數的發展,人們又發現了很多不能用兩整數之比寫出來的數,如圓周率等.人們把它們寫成π等形式,稱它們為無理數.到19世紀,由於運算時經常需要開平方,如果被開方數是負數,比如,這道題還有解嗎?如果沒有解,那數學運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樣處處碰壁.這樣,可以讓學生融入教學中,跟著故事的結尾一起思索,然後引入新概念:數學家們就規定用符號"i "表示"-1"的平方根,即=-1,虛數就這樣誕生了.實數和虛數結合起來,寫成 a+bi的形式(a、b均為實數),這就是復數.種引入概念的過程新穎別致,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輕松有趣.
四、從概念的專業背景出發,講求實用
許多數學概念在其他的專業領域應用也非常廣泛.把數學知識和其他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三角函數這一概念在很多專業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在物理方面,簡單的和諧運動,星體的環繞運動,峰谷電;在心理生理方面,情緒周期性波動、智力體力的周期性變化、一天內的血壓狀況;天文地理方面,氣溫變化規律,月缺月圓、潮漲潮汐的規律;日常生活中,車輪的變化,這一切的研究都離不開三角函數.
因此三角函數的應用課里,可以設計一些有周期性變化規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建立簡單的三角函數模型,培養學生數學建模,分析問題、數形結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學生對新概念的學習只有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構建,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教材所設計的知識結構.要做到既不脫離課本,又不拘泥於課本,要有大膽的創新精神.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好每一堂概念課.
⑶ 如何上好數學概念課
數學概念課是數學課堂教學常見的課型之一,是值得我們數學老師認真思考,探討的.學習了國培課程初中數學概念課堂教學設計,下面我談一些我個人的收獲.一.注重新概念科學的引入是講好概念的前提 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新概念的引入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數學概念形成和發展過程,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應用數學教具,使學生覺得概念引入順其自然,合情合理,生動直觀,易於理解,為概念教學創造良好開端.1. 尋求概念形成根源,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幾乎每一個數學概念的形成,都伴隨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概念引入,採用愉快教學法,故事引路,可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降低或消除學習數學的畏懼感.2. 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展示概念的具體性 對於原始和一些較抽象的概念,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情況,利用學生已有的實際知識,給概念賦予具體內容,使學生對較抽象的概念有"看得見,摸得著"之感.如"平面"的概念,可從常見的桌面、牆面等物體表面入手,抽象出平面概念"無限延伸性和無厚度"的本質特性.通過實例,有利於將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動、直觀化,便於學生理解.3. 應用數學教具,提高概念的直觀性 有些概念可藉助於直觀、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在學習「棱錐」概念時,可預先布置學生剪貼一個底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封閉幾何體.學生在想方設法完成這個幾何體的創作過程中,明確了要製作成功必須使各三角形有公共的頂點(否則不封閉),這實質上就是概念的一個重要內涵.這樣由學生自己總結出棱錐的概念既生動活潑,又鍛煉了創造思維能力.二.提示概念本質屬性是理解概念的關鍵 在概念教學中,僅闡明其實際意義是不夠的,還應從事物的整體、本質和內在聯系出發,對概念進行全面分析,突出其本質屬性,才能使學生正確理解概念.例如,函數概念,在講解時,要選取一定數量的實際問題,用解析法、圖象法、列表法等表示這些實際問題,並抽象出函數概念.使學生認識到函數概念的產生不是憑人的主觀意識決定的,而是客觀實際的需求.三.對照、比較是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 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強,新概念大多是在已學的舊概念之上,又增加新的屬性而建立起來的.新、舊概念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特點,運用對照、比較,是學生掌握新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全等與相似、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即用對照比較法進行新概念的教學,既有利於新概念的理解掌握,又復習鞏固了舊概念,同時又能體現知識的發生與遷移過程,便於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增強學生數學發現能力.四.強化應用是鞏固和深化概念的必要途徑 教學中,為了便於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把有關對象暫時從它與周圍事物的豐富聯系中割裂開來,相對獨立地加以研究考察,有利於突出並概括它們的本質屬性,排除影響學生形成概念的其它干擾因素.但學生這樣獲得的數學概念是比較孤立、靜止的.而許多數學概念,尤其是一些重要概念,牽涉面廣,聯系著諸多知識.所以在概念形成以後,還須及時上習題課,加強練習,進行概念的鞏固、發展和深化.例如,方程的「根」和函數的「零點」,表面看起來都是很容易掌握的,如果教學中把這兩個概念與根的判別式,函數的性質,絕對值概念等有關知識割裂開,學生對這兩個概念就不能透徹地理解,也談不上熟練地運用,更達不到提高解題能力的目的.有部分學生由於不了解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間的內在聯系,難於下手,或由於絕對值概念掌握的不好,得出錯誤的結果.對於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解題能力的基礎,反過來,通過必要的解題實踐,更能加深和鞏固概念.綜上所述,只要在思想上對數學概念教學有足夠的重視,明確概念教學的目的要求,把握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應用分析比較,加強練習,揭示概念的內涵,把握好概念的外延,概念教學將大大加強,從而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⑷ 數學概念課教學的重要性
數學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概念掌握不清楚,就無法掌握定律、法則和公式
2. 數學概念是發展思維、培養數學能力的基礎。
沒有正確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確的判斷和推理,更談不上邏輯思維的培養
⑸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課包括哪幾類
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數學教材結構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載體。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學生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數學中的各種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種法則、公式、定理,也就不能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抓好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初中學生由於年齡、生活經驗和智力發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注意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去分析事物的本質特徵。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確定義,缺乏生動的講解和形象的比喻,對某些概念講解不夠透徹,使得一些學生對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無法對概念正確理解、記憶和應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數學概念的教學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生活實例引入概念
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人手,比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和特徵。例如,在講解「梯形」的概念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梯形的典型實例(如梯子、堤壩的橫截面等),再畫出梯形的標准圖形,讓學生獲得梯形的感性知識。再如,講「數軸」的概念時,教師可模仿秤桿上用點表示物體的重量。秤桿具有三個要素:①度量的起點;②度量的單位;③明確的增減方向,這樣以實物啟發人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從而引出了數軸的概念。這種形象的講述符合認識規律,學生容易理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
許多數學概念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講清它們的來源,既會讓學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於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一般說來,概念的形成過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對一些感性材料的認識、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動過程變為簡單的「條文加例題」,就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可以完整地、本質地、內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對理解概念具備思想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例如,負數概念的建立,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如下:①讓學生總結小學學過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用自然數1,2,3…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就用自然數0表示:測量和計算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用分數。②觀察兩個溫度計,零上3度:記作+3°,零下3度:記作-3°,這里出現了一種新的數——負數。③讓學生說出所給問題的意義,讓學生觀察所給問題有何特徵。④引導學生抽象概括正、負數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如,掌握垂線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①了解引進垂線的背景:兩條相交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時,其餘三個也是直角,這反映了概念的內涵。②知道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個重要的特殊情形,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會利用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定義進行推理,知道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兩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如,講授函數概念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數概念,我們必須揭示其本質特徵,進行逐層剖析:①「存在某個變化過程」——說明變數的存在性;②「在某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和y」——說明函數是研究兩個變數之間的依存關系;③「對於x在某一范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說明變數x的取值是有范圍限制的,即允許值范圍;④「y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說明有唯一確定的對應規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數概念的本質是對應關系。
四、通過變式,突出比較,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鞏固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心理學原理認為:概念一旦獲得,如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鞏固概念,首先應在初步形成概念後,引導學生正確復述。這里絕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把握概念的重點、要點、本質特徵,同時,應注重應用概念的變式練習。恰當運用變式,能使思維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實現思維方向的靈活轉換,使思維呈發散狀態。如「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概念教學中,可舉出如「π與3.14159」為例,通過這樣的訓練,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擾,對「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後,鞏固時還要通過適當的正反例子比較,把所教概念同類似的、相關的概念比較,分清它們的異同點,並注意適用范圍,小心隱含「陷阱」,幫助學生從中反省,以激起對知識更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獲得的概念更加精確、穩定和易於遷移。
五、注重應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基礎;反之,也只有通過解題,學生才能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課本中直接運用概念解題的例子很多,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同時,對學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錯誤的概念,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通過練習、講評,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總之,數學概念教學對整個數學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應努力通過揭示概念的形成、發展、鞏固和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⑹ 什麼叫做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mathematical concepts)是人腦對現實對象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特徵的一種反映形式,即一種數學的思維形式。
在數學中,作為一般的思維形式的判斷與推理,以定理、法則、公式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數學概念則是構成它們的基礎。正確理解並靈活運用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運算技能、發展邏輯論證和空間想像能力的前提。
⑺ 小學數學哪些是屬於概念課的啊
小學數學概念課多了,各種圖形的課以及各種統計圖的課都涵蓋概念。
⑻ 什麼叫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是現實生活中某一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按概念的抽象水平可以將概念分為描述性概念和定義性概念兩類。描述性概念是可以直接通過觀察獲得的概念,如「長方形」等;定義性概念的本質性特徵不能通過直接觀察獲得,必須通過下定義來揭示,如「偶數」就是通過定義「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來揭示偶數的本質特徵的。不管是哪一類概念,都是小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石,都將直接影響以後繼續學習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而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關繫到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繫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掌握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既依賴於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狀況,又依賴於教師的教學措施。筆者認為:有效的概念教學應將概念的邏輯聯系與學習者認知水平有機結合起來,制定或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描述性概念數學要直觀形象。
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概念是從感知學習對象開始的,經過對所感知材料的觀察、分析或通過語言文字的形象描述所喚起的回憶,在頭腦中建立學習對象的正確表象,才引入概念。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特殊到一般的逐步發展過程。小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是從小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來的。描述性概念的講授方法必須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堅持直觀形象的原則。如:在學習長方形之前,學生已初步的接觸了直線、線段和角,給學習長方形打下了基礎。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可以利用桌面、書面、黑板面等讓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抽象出幾何圖形。從中總結出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
(1)都有四條邊;(2)對邊相等;(3)四個角都是直角。這樣使學生在頭腦之中形成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長方形的概念。
二、定義性概念教學要准確推敲。
數學是一門嚴密而精確的科學,特別是有關概念具有更強的「壓縮性」。字里行間包含著深刻的內涵,豐富的思想內容和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定義性概念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咬文嚼字、准確推敲關鍵詞語的涵義。例如在教學互質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幾組數,如「4和7」、「10和9」、「25和18」的公約數的觀察的基礎上,引入互質數「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的概念。然後,老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對互質數的這個概念要弄清:(1)它是兩數之間的一種關系。(2)它是從公約數的個數這個角度提出來的。(3)關鍵詞「只有」的含義。從這三個方面揭示出互質數的本質屬性。教學中只有抓住這些屬性,逐項剖析,才能使互質數的特徵活脫脫地展現出來。教師通過對「互質數」的詳細解讀,既抽象概括出「互質數」這個概念,又能為學生深刻理解掌握互質數奠定了基礎。
三、精心設計習題,清晰概念的內涵外延。
每一個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內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適合這個概念的一切對象的范圍;而內涵就是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本質屬性的總和。概念教學中,在學生對概念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要精心地設計各種類型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因數與倍數」這一章的概念教學中,可以設計如下練習:
1、填空:
(1)、10以內的偶數有
(2)、20以內3的倍數的有 、
(3)、最小的質數是 最小的合數是 。
(4)、18的因數有 。
2、判斷:
(1)、8和9是互質數。
(2)、整數可以分成質數和合數兩部分。
(3)、6÷1.2=5是整除。
(4)、10和13是互質數,所以他們沒有最大公約數。
3、選擇:
(1)、4和6的最大公約數是( )。
A、4 B、6 C、2
(2)、把6分解質因數是( )。
A、6=1×2×3 B、2×3 C、6=2×3
通過不同的角度、變換敘述的語言、正反不同的例子、對有聯系的概念進行對比等多種形式的訓練,深化概念的本質屬性,更能幫助學生清晰地掌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四、利用知識遷移,構建知識網路。
這包括兩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要加強數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的教學。所謂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在知識與技能的網路中,那些帶有關鍵性的、普遍性的和適用性強的概念。如,加法的概念、比多比少的意義、差的概念、乘法的意義、比的意義、倍的概念等等,越是最基本的概念,它所反映事物的聯系就越廣泛、越深刻。抓住這些最基本概念的教學,能使知識產生廣泛遷移,使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理解,同時也有利於記憶。第二方面,小學數學中許多概念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對一些相關聯的概念進行對比,歸類,揭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這些聯系就可以使知識脈絡更清晰,知識結構更完整。掌握了這些聯系,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見特殊,便可實現相關知識的有機統一。例如: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但是他們又相互區別。老師在教學完梯形之後,要對四種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四邊形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加深學生對四種四邊形的理解。
五、加強訓練,指導學以致用。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新課程標准所賦予我們新時期小學數學老師的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遇到學生會很熟練地背出概念內容,但不能進行靈活應用的現象。為此,教學中除了要重視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獲得外,還要加強數學概念的應用訓練,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數學來源於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用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訓練中體驗教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我們在教學「眾數」後,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有一家公司,經理的月工資是8000元,2個部門主管每人的月工資是5000元,10個工人每人的月工資是1500元,你要選擇用平均數、中位數、還是眾數來反映這個公司員工的月工資水平,並說明理由。學生將學過的三種統計量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學數學」中「用數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總之,要讓小學生掌握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必須在概念的教法上研究、學法上探討,從而提高概念教學的高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⑼ 小學二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的課有哪些
對於數字的認識,對於大小的認識,對於加減乘除的認識等等,都是屬於小學二年級數學概念課。有一些內容,並且這些概念課的話,主要就是讓學生去了解這些是什麼東西,並不會讓學生去實際的進行寫題或者其他的一些考試。
所以像這種概念課的內容的話,接受度一般都會比較高,因為僅僅只是讓學生了解一下這些概念,然後了解一下背景和基礎,為未來的學習去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所以在這種概念課的學習裡面,同樣是需要認真的,因為你不能夠認真學的話,就不會學到相關的一些基礎知識。
所以以上就是小學二年級數學概念課教學的課程內容。
⑽ 數學概念教學方法具體是什麼
數學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是反映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也是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核心,它是理解、掌握其它數學知識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實現遷移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地實施概念教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現結合數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與做法。
一、重視教學情境創設,實現概念引入的自然化
數學教材多是直接給定概念,教師應遵循高中數學新課標的要求,加強概念的引入,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合理設置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了解知識發生、發展的背景和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也能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
1.以數學史話引入概念
教學中,適當引入與數學概念相關的故事,並巧妙處理,既可激發學習興趣,又可達到教育之目的。如教曲線方程時講講笛卡爾和費馬;學數列時講數學家高斯故事;講二項式定理時向學生介紹楊輝等。在故事引入的同時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科學精神。
2.以實際問題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入概念,使得抽象的數學概念貼近生活,使學生易於接受,還可以讓學生認識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例如可從教室內牆面與地面相交,且二面角是直角的實際問題引入「兩個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3.利用學生探究實現概念的自然引入
以概念為基礎,以過程為導向,是概念教學的基本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並通過一定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新課程理念的最好體現。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現有的知識背景、能力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範例,引導學生對實例進行觀察、比較,對概念進行假設、驗證,從而獲得正確的概念。如在「異面直線距離」的概念教學時,不妨先讓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距離的概念,如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距離的共同特點是最短與垂直。然後啟發學生思考在兩條異面直線上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兩點,它們間的距離最短?如果存在,有什麼特徵?經過探索,得出如果這兩點的連線段和兩條異面直線都垂直,則其長是最短的,並通過實物模型演示確認這樣的線段存在。在此基礎上,自然地得到「異面直線距離」的概念。在引入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培養了勇於發現,大膽探索的精神。
二、善於解剖概念,實現概念教學的深刻化
數學概念是為了解決數學問題,對概念理解不清,在解題時就會出現錯誤;對概念理解不透徹,常會遇到問題束手無策。要正確深刻地理解概念絕非易事,數學概念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因此概念教學應讓學生准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特點,從多方面著手,適當引導學生剖析概念,抓住概念的實質。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剖概念:
1.強調概念中的關鍵詞語
如對函數概念中的「任何」與「唯一」要重點強調。然後舉例 ,前者可以稱 是 的函數,後者不能稱 是 的函數。因為對於任何一個 ,不是對應唯一 。這樣通過正反實例,強調概念中的關鍵詞語,更能加深概念的理解。
2.注重數學語言的翻譯
數學語言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有較強的概括性,更能反映概念的本質。如等差數列的概念可用符號「 」( 為常數)概括。用定義證明一個數列是等差數列時,就是應用概念的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則能更形象地反映概念的內容。如講「交集」概念時,用文氏圖表示「A B」,可以很容易理解概念。
3.注重相似概念的對比分析
有比較才有鑒別。用對比方法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的異同點,有助於學生區分概念,獲取准確、明晰的認識。比如對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排列與組合的概念,就可以通過概念對比,並結合實例的方式加深概念理解。
三、精心設計練習,實現概念教學的持續化
數學概念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數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所以在練習設計上一定要精、針對性強,便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1.加強應用概念中易錯原因剖析
很多概念本身就是解題方法。如「反函數」概念,就已經體現了反函數求法:「反解 」——「將 與 互換」——「標明反函數的定義域」(要通過原函數的值域來確定)。在反函數的求解中,學生常出現反函數定義域由反函數解析式本身確定而導致的錯誤。如果注意在解題中強化反函數概念以及它的由來,就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了。
2.加強概念的逆用、變用,從中獲得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