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辦公室該怎麼美化,最好有照片,圖片
牆上掛學生花名冊,數學公式示意圖,再掛幾個教書育人的十字綉或裱好的照片、圖片等。
2. 考研數學二重積分區域的一道題,請看圖片,平面區域D如何畫呢
這個區域你是畫不出來的,只能用二重積分裡面的極坐標積分來積。我昨天剛好做了這道題,這道題如果用極坐標是可以做出來的。就算是你做不出來,你也可以做到80%的分數,我覺得因為它的方法就是用極坐標。
3. 數學中空間圖怎麼畫
立體幾何就是考察你的空間想像力,首先書上的所有定理你都理解並記下了沒如果沒有,請先把這一點做到題目中一般有以下幾個問題:
(1)證明線與線的關系:
書上的定理直接證
在一個平面內可以直接證
不在一個平面內,找一條線與另一條線所在面的關系(一般是垂直)
不在一個平面內,找一條線所在面與另一條線所在面的關系(一般是平行)
(2)證明線與面的關系:
書上的定理直接證
證明線與面內直線的關系
證明線所在面與此平面關系
4. 幼兒園如何布置區域活動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或前期鋪墊,正體現了《綱要》所倡導的這一教學理念。同時《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而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的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一、區域活動的特點和作用
區域活動是教師利用游戲的特徵創設環境,讓幼兒以個別或小組的方式,自由選擇,自主操作、探索、學習,從而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積累、修正和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在獲得游戲般快樂的通知,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發展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對幼兒而言――它是一種開放性的、低結構性的活動。對教師而言――是一種實施差異性教育的有效途徑。
1、區域活動的特點: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的非正規教學活動。它具有幼兒的自主選擇、可操作、隨機活動、自由組合、互動合作和自娛自樂等特點。
2、區域活動的作用:
區域活動豐富了幼兒的一日生活,它不僅能引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和支持幼兒的各種探索活動,滿足不同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好動的天性,還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才能,培養幼兒勤於探究、樂於合作分享的品質。
二、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情況直接影響著幼兒是否有興趣自願參與區域活動,也直接影響著幼兒在區域里是否能夠獲得個體的自主的發展等等,所以在環境創設上我們要把握以下原則。
1、總體布局應科學合理、協調和諧
班級內外的區域必須做到整體布局合理、動靜搭配協調一致。既要考慮能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又要考慮多個教育領域的全面覆蓋,還要考慮每個區域能容納的幼兒人數和活動的空間,並留有一定的餘地,更要考慮如何體現班級的教學特色和風格,以較好地發揮其整體的教育功能。
2、創設適宜的區域小環境
活動區域的小環境氛圍會對幼兒的好奇心、求知趣向、情緒趨向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塑造作用。當教育主題確定之後,我們必須考慮如何圍繞教育主題創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讓幼兒能及時根據環境條件以及自己的意願、能力,找到自己的選擇定位。
例如:要注重區域牆飾環境的布置,給不同的區域起一些童趣化的名稱。如果能使牆飾更具有趣味性、觀賞性,讓幼兒與牆飾互動起來,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能更加濃厚 。
三、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
環境對幼兒的教育作用往往是間接和隱性的,而材料對幼兒的心理影響則是直接和顯性的。
1、材料投放考慮安全性
在區域材料的製作和投放上,安全性應是第一位的。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應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製作原料,製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材料使用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定期進行清潔工作,以保證材料的安全性。
2、材料投放考慮年齡特點
《綱要》明確指出: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要充分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配合教育主題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地提供適當的材料和器材,並做到一物多用、適時更新和替換。
3、材料投放考慮活動領域
在區域材料的投放中我們可以從《綱要》中的五大領域進行考慮,所有的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綜合反映幼兒的發展需要。
例如:在語言領域投放:看圖編故事、我說你猜,在藝術領域投放:自然角寫生、看圖製作玩具,在數學領域:拼圖、迷宮,在科學區投放:玩水、天平,在音樂領域投放:圖譜、樂器等等,滿足五大領域的不同需要。
4、材料投放考慮探索性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所以,投放材料時應考慮到材料能否支持幼兒動手動腦,積極探索。而那些能留給幼兒更多操作空間和創造空間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這是因為,相對於「成品」來說,「半成品」能夠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間,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
5、材料投放考慮自然性
兒童在活動中不是只是學習規定的操作程序,一個更多的享受千萬變化擺弄材料的過程,嘗試不同的活動方式,獲得多種活動經驗。所以自然性材料好,因為自然所以還生活以本來面目。
例如:我們可以有師生變廢為寶的作品,有家長與孩子共同製作的小飛機,有巧手父母製作的電動玩具和印刷用的絲網,還有大家一起搜羅的各種紙張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來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兒在玩衣架平衡時可以清楚地比較水果的輕重,並可以自己動手用積木使左右平衡。
生活即教育,區域活動的材料要打破局限,發掘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真正做到生活化。這樣的教育不僅能使幼兒通過操作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還能讓孩子學會勤儉,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還能讓幼兒學會創造,體驗到創造能使簡單的材料發揮更大的價值,從而真正地樂於探究,樂於學習,樂於創造。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主要場所和幼兒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相信我們老師只要好好把握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以及材料的投放,孩子們一定能夠體驗操作和交往的樂趣,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和表現。
【作者:王莉莉 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幼兒園】
5. 怎麼畫小學數學中的方格圖
「數學工具」是學生數學活動的重要媒介,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獲得數學學習的方法。《新課程標准》指出「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方格紙作為一種直觀又簡易的數學工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不少的妙用
一.創造性使有方格圖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新課程標准》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提供建立空間觀念的時機和空間。縱觀整套小學數學教材,發現在與圖形相關的學習內容中,大量地使用了方格(每個小格為正方形)圖。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感用好方格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下面談談自己在《平移和旋轉》一課的教學中如何使用方格圖。
這節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能判斷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多少格,同時能畫出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幾格後的圖形。這是教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學生數平移格子時,我首先著重強調了「對應點」這一概念,並鼓勵學生運用這一知識解決問題。然後利用教具把平移的過程用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了解平移了多少格。對一部分不能正確判斷出來的學生,我讓他們自己在方格紙上進行操作,這樣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就能正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多少格。在教學畫平移後的圖形時,我先指導學生選擇幾個能決定圖形形狀和大小的點,然後指導學生按要求把選擇的點向規定的方向平移規定的格數,再把平移後的點按原圖的樣子用線連起來。
由此可見,教材中的每幅方格圖都承載著提升學生空間觀念的點滴作用。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好時機,教師要有意識地深入理解教材的每個設計意圖,並用好這些素材。同時,教師還要努力去創造性地使用素材,為學生的空間觀念乃至各方面數學能力的積累創造良好的條件,真正地使數學教學為學生數學素養的積累服務。
二.有效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圖
在教學實踐中用好方格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教師應在教學中怎樣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圖?
在教學《位置》單元中,引用學生熟悉的座位排序,明確地引入「數對」。用一對有序數來表示一個點在平面中的位置。並藉助大量方格圖幫助學生感受數對與位置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以及數對中兩個數的不同含義。這些不僅僅會成為學生提升空間觀念的素材,也會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做好充分的孕伏。單元明確地引入「數對」。用一對有序數來表示一個點在平面中的位置。並藉助大量方格圖幫助學生感受數對與位置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以及數對中兩個數的不同含義。為學生提升空間觀念,也會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做好充分的孕伏。
三、用方格圖來展示平面圖。
用方格圖來展示平面圖是從學生的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符合學生的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認知規律。如五年級上冊講「圖形的面積」時,用方格紙來畫圖講「比較圖形的大小」,數格子的方法學生一下子就學會了;講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可以用方格紙來驗證對圖形面積的猜測;為了加深對這些平面圖形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指定面積大小的圖形;六年級「圓」這一單元,教師亦可藉助方格紙來引導學生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實踐證明,數學工具的確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材料。教師如果發現了它的價值,能夠充分地用好它,一定能夠對學生空間觀念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方格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材料。對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甚至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6. 如何設計幼兒數學活動的區域材料
一、在關注材料「操作性」的同時凸顯「探索性」 雖然教師已經充分認識到數學區角活動中材料的重要性,並積極選擇和設計各類材料以促進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相關的數學經驗,但還是存在一些誤區,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比較關注材料的「操作性」,忽視材料的「探究性」。 從圖一「送小動物回家」和圖二「糖果找家」所顯示的材料來看,材料本身的指向性是確定並且是唯一的,即通過操作讓幼兒習得兩個明確的相關數學概念,即「數量對應」和「圖形匹配」。在這樣的區角活動中,幼兒雖然也在操作,但這種操作是一種高結構化的、作業化的練習,顯然,它與區角活動的本質屬性相去甚遠。 所謂區角活動,是教師依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利用游戲形式創設環境、提供材料,促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在與材料的互動中進行個別化、自主化學習的活動過程。顯然,它是一種個別化的、低結構化的、過程性的學習活動。從這三個基本特點出發,任何區角活動都應當體現自主性、差異性、開放性、選擇性,都應當關注幼兒自己的發現、感知和體驗,數學區角活動也不例外。
7. 如何利用數學形態學的方法對圖像進行區域填充
閉合區域 執行 BW2= imfill(BW1,搜索'holes');%將原圖填充孔洞
8. 幼兒園牆面設計以奇妙的數學為主題的圖片
網路圖片。 設計完的圖片是沒有的,但是你可以通過組合。從網路上搜邊框圖案或者是跟學習有關的圖片,比如小孩看書,寫字等,這些作為搭配,主要數學知識內容需要自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