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㈡ 幼兒數學內容有哪些
幼兒園涉及到的明顯的數學方面的內容有:
1——10數字的認讀、書寫;1——10的分解與組成;物品的點數、一一對應、排序、找規;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認識;時間的初步認識;貨幣的初步認識等等。
一節數學教育內容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活動目標:活動目標的制定要以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為依據,可分為教育目標、情感目標等;目標的制定要以幼兒情感發展目標為重;
二、活動重難點:活動重難點的確定以活動目標為依託,結合本班大多數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來確定;
三、活動准備:活動准備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A、經驗(認知、情感等)准備;B、教具准備;C、幼兒操作材料准備;
四、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設計要以目標的制定為依據,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既考慮到多數幼兒的發展需求,又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發展差異;環節的過渡要順暢、自然;一節成功的活動課是和孩子們一起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收獲、成長;教師的介入不要過多,也就是教師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真正的主人是孩子們,要引導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㈢ 幼兒園中班數學主要學習什麼內容
1、讓他們認識1~10以內的數字,理解數字的含義,並學會用這些數字去表示物體的數量。 2、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感知和體驗10以內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 3、能根據不同的標准對物體進行分類,可以按照兩種屬性(大小、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 4、認識、比較物體的寬窄,並將物體按寬、窄排序;引導幼兒仿照ABB的規律給物體排序,並能發現規律知道接下去該排什麼,中間漏掉了什麼。 5、能從各個方向說出物體的位置,並能區別第幾和數量幾的不同,如第5和5個是不同的。 6、能准確說出10以內的單數、雙數,感知10以內的單、雙數,能分辨10以內最大的單數、雙數和最小的單數、雙數。 7、初步理解序數、相鄰數的含義,懂得簡單的數的守恆。 8、認識50以內的數字;了解50以內數的連續性。 9、認讀數字11~15,並能對數量是11~15的物體按物取數、按數取物。 10、認識平行四邊形,能在生活中辨認出平行四邊形;並能按圖形的特徵分類並進行簡單的分類統計。 1 1、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數學操作活動,並對自己的活動成果感興趣。
㈣ 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 華師作業
幼兒數學教育內實現幼兒數學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師進行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它是連接幼兒發展和幼兒發展目標之間的中介橋梁。 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可以從數前教育和數學教育兩個角度來說明。 數前教育主要包括分類、排序、對應和比較。蘇聯和美國的幼兒數學教育都非常重視兒童學數前的教育,美國還特別強調學數前的分類和排序等,認為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不先從學數開始,這種觀點源自皮亞傑的分類和排序是形成數概念的前提和基礎的理論。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力口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㈤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
下面內容要求初步感知。
一、數概念與運算
1、10以內的數(基數、序數、數的實際意義、數量的比較與守恆、相鄰數、單雙數、零等)
2、數數(唱數、手口一致點數、目測數、按群數等)
3、書面數符號(數字的認讀、書寫與表徵)
4、數的組合與分解
5、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二、集合與模式
1、集合(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比較,集合的交、並、補、差關系和包含關系,是形成數概念,進行數運算的基礎。教學主要包括區別1和許多、一一對應等)
2、模式(排序是模式的一種,也是模式的根本。模式不僅限於視覺的呈現,還包括聲音、動作等呈現方式)
三、分類與統計
1、分類(一維特徵、一維以上的特徵、層級分類等)
2、統計(在分類基礎上初步學會用簡單的統計對資料作出分析,能看懂和學慣用實物圖示、圖表和數符號等記錄方式表徵統計結果)
四、幾何形體
1、平面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
2、立體圖形: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
3、形體之間的關系與等分
五、量比較及自然測量
1、比較大小、長短、粗細、高矮、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量的差異
2、感知量的守恆、量的相對性和傳遞性
3、自然測量(能利用自然物作為量具來測定物體的長短、高矮、寬窄等)
六、空間和時間
1、空間方位:上、下、前、後、左、右、里、外、遠、近等
2、空間運動方向: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
3、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的名稱及順序
4、認識時鍾:長針、短針及其功用,認識整點和半點
㈥ 幼兒園數學有哪些
幼兒園的數學內容主要有:
一、會數數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也能孰能的從中間某個數開始倒著數或正著數,一般從1開始數數幼兒園小朋友都會了,但是如果從中間某個數開始數的話可能就不知道了,或者說孩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比如:能口頭數數到100,能從中間任意一個數起接著數,能手口一致地點數20以內的實物,排除物體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干擾,並說出實物的總數。能從10倒數到1,能從10以內任何一個數倒數到1 。能直接目測10以內實物的數量。能按實物數或言語提示取出同樣多的實物。能按2、5、10進行按群計數。
二、會順序
一般讓孩子從1開始數數的時候這樣的順序都是固定的,在此基礎上要讓孩子舉一反山,問問孩子某個數左右相鄰的數字是幾,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排序是指根據一組物體的某種特徵(如長短、高低、大小、多少、重量、高度等 )的差異或按某種規則(如從長到短、一長一短、兩長一短等),按序進行排列。在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將家裡的書按輕重排序,將家人的衣服、鞋子按大小排序、家中聚會時將人員按高低排序,還可以做如下的按一定規律排序活動:
如圖
三、知道大小
要讓孩子知道兩個數作比較的時候誰比誰大,大多少,在原數數的基礎上可以發散多這種小測試,比如:7與8哪個大?大幾個數?小幾個數?
㈦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
幼兒數學學習,主要分六大模塊:
1.
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
2.
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
3.
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
4.
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占據很重要的...
㈧ 幼兒數學學什麼
1.
數的概念• 。
2.
圖形• 。
3.
時間、 空間、 方位• 。
4.
量的概念• 。
5.
其它 。
㈨ 幼兒園小班的數學認識有哪些方面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一般處於3-4歲,應國家發布的《3—6歲兒童發展指南》要求,幼兒對數學的認知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
1、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幼兒感知和發現到周圍物體的多樣性時,便能體驗和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數學,對數學學習開始感興趣。
2、主動探索操作,尋求答案
基於幼兒對數學感興趣,便會主動探索,通過不同方法尋求答案,過程中智力得到開發,多項數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3、感知實物,學會比較
幼兒在這個階段能注意物體較明顯的形狀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間位置與方位,理解上下、前後、里外等方位詞。
4、理解數和數量
結合具體事物讓幼兒通過多次比較,逐漸理解數字和數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