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畫小學數學中的方格圖
「數學工具」是學生數學活動的重要媒介,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獲得數學學習的方法。《新課程標准》指出「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方格紙作為一種直觀又簡易的數學工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不少的妙用
一.創造性使有方格圖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新課程標准》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提供建立空間觀念的時機和空間。縱觀整套小學數學教材,發現在與圖形相關的學習內容中,大量地使用了方格(每個小格為正方形)圖。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感用好方格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下面談談自己在《平移和旋轉》一課的教學中如何使用方格圖。
這節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能判斷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多少格,同時能畫出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幾格後的圖形。這是教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學生數平移格子時,我首先著重強調了「對應點」這一概念,並鼓勵學生運用這一知識解決問題。然後利用教具把平移的過程用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了解平移了多少格。對一部分不能正確判斷出來的學生,我讓他們自己在方格紙上進行操作,這樣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就能正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多少格。在教學畫平移後的圖形時,我先指導學生選擇幾個能決定圖形形狀和大小的點,然後指導學生按要求把選擇的點向規定的方向平移規定的格數,再把平移後的點按原圖的樣子用線連起來。
由此可見,教材中的每幅方格圖都承載著提升學生空間觀念的點滴作用。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好時機,教師要有意識地深入理解教材的每個設計意圖,並用好這些素材。同時,教師還要努力去創造性地使用素材,為學生的空間觀念乃至各方面數學能力的積累創造良好的條件,真正地使數學教學為學生數學素養的積累服務。
二.有效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圖
在教學實踐中用好方格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教師應在教學中怎樣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圖?
在教學《位置》單元中,引用學生熟悉的座位排序,明確地引入「數對」。用一對有序數來表示一個點在平面中的位置。並藉助大量方格圖幫助學生感受數對與位置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以及數對中兩個數的不同含義。這些不僅僅會成為學生提升空間觀念的素材,也會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做好充分的孕伏。單元明確地引入「數對」。用一對有序數來表示一個點在平面中的位置。並藉助大量方格圖幫助學生感受數對與位置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以及數對中兩個數的不同含義。為學生提升空間觀念,也會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做好充分的孕伏。
三、用方格圖來展示平面圖。
用方格圖來展示平面圖是從學生的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符合學生的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認知規律。如五年級上冊講「圖形的面積」時,用方格紙來畫圖講「比較圖形的大小」,數格子的方法學生一下子就學會了;講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可以用方格紙來驗證對圖形面積的猜測;為了加深對這些平面圖形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指定面積大小的圖形;六年級「圓」這一單元,教師亦可藉助方格紙來引導學生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實踐證明,數學工具的確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材料。教師如果發現了它的價值,能夠充分地用好它,一定能夠對學生空間觀念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方格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材料。對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甚至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2. 數學11×11畫表格畫數學表格應該怎麼
你是問怎麼畫11×11的表格嗎?一行11個格,一共畫11行。
在繪製表格時a×b,a代錶行數,b代表列數。比如5×6就是畫一個5行6列的表格。
3. 高中數學,五點畫法忘記怎麼畫了.表格怎麼列求指教表格一定要給我啊!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就是幾個重要的點,是0,2/pai,pai,3/2pai,2pai,下面對應該函數對應位置的點的橫坐標.其實就是一個周期的開始點,最高點,中間點,最低點和末點.上一行是橫坐標,下一行寫相應橫坐標的縱坐標的值(這個帶入函數式求出來)
4. 如何繪制數學用的小方格
先畫一條橫線,再畫一條堅線。然後再復制--粘貼,這樣就可以畫出很多正方形方格了。畫好一個大的後再組合成一個整體,再整體復制--粘貼
5. 二年級數學圖表示200怎麼畫,畫兩個
方法一:二年級數學圖表示200可以用計數器表示,如下圖,百位上畫兩個珠子表示兩個百,就等於200。
方法二:可以用方格圖表示,塗黑200個小格子也可以表示200。有多種方法可以表示,方法是不唯一的。
(5)數學畫圖單元格怎麼畫擴展閱讀:
在小學階段,用圖形表示數字,算式,這些題目是很常見的,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解答這類問題,答案是不唯一的,有理由就可以了。
用圖形來表達數字,能加深孩子們對數字的理解,更能激發孩子們對數字的興趣,多做這一類題目對孩子的啟蒙是很好的。數學王國往往是從數字開始的。
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來記數。漸漸地人們不滿足粒為單位的記數,又發明了打繩結、刻畫記數的方法,在獸皮、獸骨、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
6. 高中數學圖形怎麼畫
沒說清楚是立體幾何圖形還是代數函數圖形,對常用的代數圖形,常用的方法有:
一、描點法:
即將函數-變數列表→描點→連線
這是對函數圖像已知的情形多用此法
二、平移法:由基本函數圖象為模型,進行左右平移,上下平移.
這類基本函數有:①一次函數②二次函數③反比例函數④指數函數⑤對數函數
關鍵是要找出基本函數
三、對稱成像法
就是利用函數的對稱性,先做出某一區域的圖,再對稱成像,做出其他區域的圖形.
函數奇偶性主要特點是:偶函數圖象關於y軸對稱;奇函數圖象關於原點對稱.
另外有時還可利用原函數與其反函數圖象間的關系:原函數與其反函數圖象關於直線y=x對稱
對立體幾何圖形,主要用的是斜二測畫法,步驟如下:
(1) 建立直角坐標系:在已知平面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軸和y軸,兩軸相交於點O.
(2) 畫出斜坐標系:在畫直觀圖的紙上(平面上)畫出對應的x'軸和y'軸,兩軸相交於點O',且使
∠x'O'y' =45度(或135度),它們確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3) 畫對應圖形:在已知圖形平行於x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畫成平行於x'軸,長度保持不變; z軸也保持不變.
在已知圖形平行於y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畫成平行於y'軸,且長度為原來一半.
(4)對於一般線段,要在原來的圖形中從線段的各個端點引垂線,再按上述要求畫出這些線段,確定端點,從而畫出線段.
(5) 擦去輔助線:圖畫好後,要擦去x'軸,y'軸及為畫圖添加的輔助線.
不管哪一種圖形,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弄清楚基本函數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畫圖才更好!
7. 小學數學示意圖怎麼畫
數學教學中,利用畫圖輔助解題是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藉助直觀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形成畫圖意識,讓他們分享各自的畫圖方法。
形成意識――知道畫
需要畫圖的數學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根據文字的字面意思去畫圖,另一種是習題文字並未提到圖,需要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需要畫圖。
理解概念――正確畫
一個圖形往往由多個不同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概念。學生根據對文字信息的理解(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來畫圖,能否正確畫出,取決於他對概念理解的准確程度。
鞏固技能――熟練畫
教材中明確規定了一些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畫圖技能,教學中落實這些技能,可以讓學生輕松完成一些畫圖任務。
8. 初一數學畫圖怎麼畫
先做ab,用圓規,量出a的長度,畫兩次(做線段=已知線段)
在做,∠a=∠α,做角=已知角
在做∠b,先做角=已知角,做出一個∠α,在用做出的角的一邊為已知的邊,再次做出一個∠α。
做出的兩個角交與一個點,就是點c,
三角形就做出來了